什么叫“雾霾”?影响空气质量

上海空气质量决议因素重要有四方面,流动源、工业、燃煤和扬尘。上海雾霾气象重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大雾以及静稳气象也不利于空气扩散。雾霾高发,在空间散布上,由于上海市主导风向为东南风,PM2.5和PM10受区域输送和二次生成影响,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散布态势。

上海空气质量如何?上海空气质量决议因素有哪些?上海雾霾形成原因你懂得吗?下面一起来剖析一下上海空气质量相干问题吧。

  一、上海空气质量决议因素

  第一类是流动源,占到29.2%。流动源像城市的灵活车,船舶,还有非途径移动机械;前面两类比例相对较高。

  第二类是工业,上海在转型,基本层面非常大,比例要占到28.9%。

  第三类是燃煤,上海每年的煤炭花费量还是比拟高的,每年有5000多万吨,占到13%左右。

  第四类是扬尘,包含建筑工地,途径、码头、堆场的扬尘。

  16年,上海多次持续遭受“重雾霾”气象,引发市民关注。对此,公报披露了去年空气质量的相干数据,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与2015年总体持平、略有降低,重要受秋冬季PM2.5污染和夏季臭氧污染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秀率为70.7%,较2015年降低了6.3个百分点。

  二、上海雾霾形成因素

  1、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重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渺小颗粒集合,漂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3、汽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4、工厂制作出的二次污染。

  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上海雾霾气象重要是受气候因素影响,大雾以及静稳气象也不利于空气扩散。“可能很多百姓纠结,这种重污染什么时候是个头?毕竟怎么缓解?”专家打了个比喻,重污染是个进程,比如它是C,造成它的有A+B这两个因素,A是生发生活因素,B是气候条件。

  1、一般上海雾霾气象昼夜温差会加大,应及时增加衣物。肺病患者定期查查肺功效;平时呼吸体系疾易感人群,如有哮喘、慢阻肺等既往病史者最好定期(半年至一年)检测肺功效,以视察气象对自身呼吸功效的影响,如果发明肺功效涌现早期减退迹象,应当及时在医生指点下进行肺功效康复和保健。

  2、雾天开车时,特殊是堵车时,尽量不要开窗通风。在室内恰当增长空气湿度,同时应在雾霾气象尽量减少开窗;如果是靠近马路的住户,在白天车流量较大时也要尽量少开窗;在室外温度低的情形下不要长时光通风换气;室内可以恰当添加一些具有空气净化功效的绿色盆栽,也可以应用空气净化妆置和加湿装置。

【23日,清华大学发布雾霾报告,其中“室内PM2.5吸入量是室外的4倍,PM2.5吸入量室内占8成,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室环境的室内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17层以上室内等级最优”等说法颇为耸动,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也激起争议。观察者网在《》一文中援引中科院博士后李汀(网络ID:@大脸撑在小胸 )的观点,批驳其中谬误。犀利短评令读者直呼不过瘾,特此转载“师太”全文以飨读者。】

有人说,看来以后要买17层以上的楼?

先开门见山说一句,关于PM2.5的垂直分布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基本结论是:在“大气边界层”内部,PM2.5随高度的变化是很微小的。因为PM2.5实在太小,直径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20,重力沉降作用对它的影响非常弱,所以它才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

那么这个“大气边界层”到底有多厚呢?

它的厚度随着地形地貌和天气情况的不同,也会有不同,但是至少也有300米厚(最高可能厚达1000米以上)。一般楼层高度约2.8米,算起来就是大概到107-108楼的位置。

也就是说,在100多楼以下,PM2.5随高度的变化是不明显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定国安等,曾经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塔分部做过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发表在《中国科学D辑》上,论文名为《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我用文中提供的2003年8月北京数据做了个图:

有人说,看来以后要买17层以上的楼?

大家请看,随着高度升高,PM2.5的浓度下降幅度很弱——尤其在30多楼以内。

红线是在静稳天气状况下(已经发生PM2.5污染),北京PM2.5平均浓度在8米(2-3楼)时为118μg/m3,在100米(35-36楼)时为101.7μg/m3,相差仅为16.3μg/m3。绿线是弱冷空气来袭、空气质量较好时,PM2.5浓度在8米(2-3楼)时为50.4μg/m3,在100米(35-36楼)时为35.4μg/m3,相差仅为15μg/m3。

——大家请注意,30多楼相差也不过十几个μg/m3,更不要说在17楼了,能差几个μg/m3?

而且,从图上来看,PM2.5随高度的下降是比较均匀的,并没有在某个高度出现“突变”,不知道怎么选出17楼作为界限的?

还有,当空气质量变差时(从绿线到红线),不管几楼的PM2.5都在上升,三四十楼以下上升幅度几乎一致,17楼又有什么优势可言?

这么说吧,如果不考虑这几个μg/m3的微弱差异,那么17层以上也好以下也好17层自己也好,都差不多一个状态,谁也别嫌谁;就算一定要纠结这几个μg/m3的微弱差异,那也是随楼层高度微弱递减,17层根本不成其为一个分界。

说到这里想起来,前几年网上还疯传过一篇文章,叫什么《售楼小姐真情自白》,文章作者以揭秘口吻说道:“不要以为高层中的9-11楼不错,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

“扬灰层”这词儿乍一听还挺唬人,像是个科学概念,不过如果你到网上搜一下,就会发现跟这个词儿有关的,全是这位“售楼小姐”的话!

这个“扬灰层”里所说的“灰”——如果是指较大颗粒(如PM10)的话,那它沉降作用会比较明显,那必然是楼层越低、灰就越大,不可能一路向上飘到9-11层以后就停下来不走了;而如果是指细颗粒(如PM2.5)的话,那它沉降作用不明显,一般楼层都差不多,9-11层既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

总之无论是哪种灰,都不会格外眷顾9-11层,也不会格外嫌弃17层。

那么对于楼盘而言,到底什么方面才对PM2.5有明显影响呢?

我建议,你与其去纠结那几个μg/m3的PM2.5楼层差异,还不如考虑下楼盘位置。

比如北京,除了本地污染源以外,周边污染物输送也是重要来源,比如保定、石家庄、天津乃至山东的污染物,都会随风吹到北京来,加剧北京本地的污染。

这个图是北京2003年8月颗粒物浓度与风向的关系

左下为8米高度的PM2.5,右下为8米高度的PM10,左上为100米高度的PM2.5,右上为100米高度的PM10,引自《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单位是mg/m3,这是上一幅图中单位μg/m3的1000倍,这影响才叫大,所以实际上楼盘位置比楼层高度更值得大家关注!

这个图说明,当风向位于90-180°和180-270°时,PM2.5处于高浓度值。也就是说,当北京吹偏南风时,就很容易把南部和东南部较严重的污染源送到北京来。因此,相对而言,北京北部、西北部的空气质量总体上要更好些,而南部尤其是东南部的空气质量比较差。

下图是北京去年各区县PM2.5平均浓度排行榜,也反映了上述现象。

上次我一个旁友问我,我就这么说的,他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难怪啊!北边儿的房价比南城每平米得贵个万把块!就是因为这个吧?”

我说:“你开心就好……”

此时你也许要说了,这实验本身结论就是【楼层17层以上室内等级最优】,人家说的是室内,也没说外边啊!

——很对!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室内空气质量与楼层有关吗?

新闻中对于该次实验的介绍说:在两个半月时间内,共获得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全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此次调查的室内场所包括办公环境、居住环境、公共环境,但不包括地铁等流动环境。

是的,尽管,这个实验,样本不可谓不多、时间不可谓不长、覆盖不可谓不广,但是!请注意一点——它的数据搜集方式: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联合发起,通过社交媒体面向公众征集志愿者,向志愿者发放他们自行研发的便携式PM2.5监测设备,以此收集样本。

我要说的是,以这种方式搜集到的室内PM2.5数据,受干扰的因素实在太多。

举个例子,同样几户人家,住在同一楼的同一单元的同一层:

A家经常开窗通风。那他测出来的数据会跟户外空气比较接近,户外空气好时他家空气也好,户外空气差时他家也差;

B家门窗紧闭,而且全天候开着空气净化器。那他家的空气质量就会比较稳定,户外空气差时他家会比户外好,但户外空气好时没准他家还不如户外--毕竟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C家也门窗紧闭,但是每天在厨房煎炸炒,要是抽油烟机不给力的话,他家保不齐比户外空气污染还大;

D家是办公室,倒是没人做饭,但是有人抽烟……

不用继续举例下去了,相信你也明白我的意思:室内PM2.5浓度,除了受到户外空气的影响,还极大地受到住户居住方式的影响!

而这个实验所收集的数据,是户外空气质量+住户居住方式这两种作用叠加后的结果,可能互相抵消,也可能互相加强。

——这时候统计出来的结果,实际上还跟楼层高度有关系吗?以这种数据结果来衡量哪层楼以上空气好,真的有意义?

更不要说,衡量室内空气质量需要很多标准综合评定,除了颗粒物以外,还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等等。实验只测了PM2.5这一项,怎么能得到空气等级最优之类的结论?

作为理科生,首先我承认,数据统计比主观猜测靠谱很多,但是!怎样统计数据,怎样控制样本,怎样过滤掉干扰信息,怎样解释和分析数据的统计结果——其实这更加考验实验设计者的功力。

没错,数据是客观的,但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却带有很大主观性。一份夹杂太多干扰信息和不确定因素的数据分析结果,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比室外更显著?

人民日报官微中说:“相对于室外PM2.5污染,室内PM2.5污染对人的影响更显著,PM2.5吸入量室内占八成。”

评论中有的小伙伴震惊了!

——照这么说室内PM2.5比室外还严重?!那雾霾时我们应该去室外避难啊!但是以前不都说雾霾时要尽量避免外出吗?!妈妈咪啊我们到底听谁的?!

我只能说,这句话的前提(已被人民日报官微省略)是:因为城市居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所以在室内吸入的污染物比在室外吸入的更多,所以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更大……而不是说室内污染总体上就比户外更严重,而且还严重到4倍的地步!

很多误解就是这么产生的:实验本身有点问题,写成分析报告又有点问题,媒体一句话总结还有问题,最后群众看完理解再出点问题——加起来终于成了个大问题!

这就是很多耸动新闻传播的全过程。

与此类似的还有那个著名的地铁PM2.5浓度是地面的16倍!

中国东部地区的朋友近期应该对无比混浊的空气体会颇深,频频爆表的空气污染指数更是触目惊心,而那些污染空气、阻挡实现、让人呼吸都难受的并不是雾,而是可怕的霾。霾究竟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东方早报》就此提出了十个问题,并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1 雾霾污染究竟是什么?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

对于雾和霾的关系,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解释称:“从气象的角度,可能叫雾。我们从污染的角度,如果形成了我们就经常说是霾,其实质就是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了。”

201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解淑艳等人在全国选取了9个城市试点监测灰霾天气,发现灰霾日与非灰霾日相比,PM2.5质量浓度增幅33.3%~123.1%,远远高于粗粒子(粒径在2.5-10微米)。他们认为,PM2.5是产生灰霾的重要因素之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根据新的国家标准,2013年根据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空气质量评价,即从API(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过渡为AQI(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空气质量指数比之前常规测算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等指标。

3 空气质量指数超过900意味着什么?

近日北京市多个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AQI)一度超过900微克,最高值达到993微克,这超过了国务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750微克/立方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跃思对记者称,PM2.5每立方米超过了900微克,这是中国有PM2.5检测数据以来最高的一次。

“它的污染程度,相当于一次连续性中度沙尘暴,但危害性比沙尘暴更为严重。”王跃思称。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也表示,此次污染过程是一种极端的污染过程,“近几年1月份真是不常见。”这样的极端污染过程,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

4 为什么这次这么严重?持续时间这么长?

解读一: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

在王跃思看来,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过程和气象条件是本次大面积灰霾污染形成的客观原因。

王跃思告诉早报记者,我国华北、山东及河南等地受低压辐合或均压场影响,天气系统较弱,近地面大气非常稳定,风速小,以弱偏南风为主,严重阻碍了空气的水平流通。

“空气湿度大(如1月11日夜间空气相对湿度最大值为85%,通常只有20%-30%),逆温层厚,进一步阻碍了空气垂直方向的对流输送,混合层高度低;空气大气污染物容量急剧减小,污染物‘横竖’都出不去,导致了局地和区域污染物的迅速积累,造成空气污染严重。”

解读二:机动车为北京和京津冀主要城市的最主要污染源。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这几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

在王跃思看来,京津冀区域原生排放的PM10主要来自于工业、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其中工业排放的贡献超过60%,居民化石燃料燃烧超过20%,电厂贡献在12%。

北京市由于工业搬迁的原因使得工业所占的百分比只有51%,而居民化石燃料燃烧的贡献则接近30%。

王跃思表示:“主要的PM2.5排放源为机动车、工业和电厂。其中,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所占比例为50%,工业排放占37%,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仅占10%左右。”

机动车为北京和京津冀主要城市的最主要污染源,其中私家小汽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次为工业源,主要为冶金、窑炉、化工、制造和电子工业等;其三为热力发电场;其四为居民源,包括餐饮、建筑装修,等等。上述污染源的存在和排放,正是京津冀这次严重灰霾污染发生发展主观原因(内因),如果区域人为排放污染源不是如此强烈,天气过程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大气污染。”王跃思说。

解读三:化学反应助纣为虐。

王跃思称“污染源排放的SO2(二氧化硫)气体、NOx气体(氮氧化物)人们用肉眼看不见,只有卫星或是仪器用特殊的“眼”才能看到,关键是SO2气体和NOx气体一旦变成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物,人们就能看到他们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霾”的污染物。

“根据1月连续观测结果分析,11日大气PM1(占PM2.5的70%~80%)中的硫酸盐比污染没有超标的同期上升了25倍、硝酸盐上升了20倍、铵盐增加了22倍、有机物上升了10倍;整个PM2.5最高值瞬时值达到800微克/立方米(小时平均500微克/立方米)。”王跃思说。

“硫酸盐和硝酸盐,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溶于水,吸湿性很强,很小的粒子人们也看不到(人眼只能看到粒径>0.4微米以上的粒子),但这些超细粒子如果含有硫酸盐和硝酸盐就会吸水,一吸水就变‘胖了’,胖到0.4微米(400纳米)以上,人们就看到它了(雾霾混合体);城市汽车排放的细小颗粒(含碳粒子)峰值在200纳米,人们看不到,晴天空气湿度低,随风扩散得很快,当静稳天气湿度又大,特别是吸收了工业排放的SO2,很快就会增长到400纳米以上,进入到人们的视线。

5 如何理解指数“爆表”?

爆表,本是指仪表指针超过表上所示的极限。近几日,该科普性词汇被国内各媒体频繁使用,起因是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自行监测到,其监测点附近的PM2.5瞬时浓度达到522微克/立方米,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已经超过上限值,即出现“爆表”情况。

不过,根据中新社报道,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专业的监测领域,并无“爆表”一词,只是某些仪器会人工设置一个最大量程,但该负责人并未透露PM2.5监测仪器的最大量程。

6 如此高的指数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有关PM与人体健康的联系,一直是学界和舆论关注的重点。《整体环境科学》上曾刊登过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及其同事的一项新发现:2004年至2006年期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以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虽然PM10(大气中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和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都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但PM2.5的影响显然更大。

此外,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称,PM2.5每立方米的浓度上升20毫克,中国和印度每年会有约34万人死亡。

“对PM2.5引起的死亡人数至今争议还很大,但PM2.5引起我国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建民透露。

7 面对严重污染,有无应急之策?比如人工降雨,是否可以随时进行?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跃思对早报记者称,“人工降雨难以消散雾霾,因为降雨的范围本来就有限,如果降雨方式实施不当,就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度,使得雾霾不但不能散去,反而使污染继续聚集在水汽中,加剧城市污染。”

8 污染的成因、来源是什么?有人说与中国的油品质量不好有关?

PM2.5是形成雾霾污染最主要的原因,而有关PM2.5的来源,则一直存在争议。复旦大学空气颗粒物专家庄国顺教授认为,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是目前我国PM2.5的主要来源。“比如说北京,一个将近2000万人口的城市聚集地,它每天要排放出多少的汽车尾气,有多少诸如此类的挥发物产生出来。”

而此前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在公开场合表示,北京PM2.5的来源中,22%以上是机动车排放,17%是煤炭燃烧,16%是工地扬尘,16.3%是工业喷涂挥发,4.5%是农村养殖、秸秆焚烧,24.5%则来自外地。

针对PM2.5的形成与中国油品质量存在关联的说法,《南都周刊》曾在去年做过报道,称“按照国三汽油的标准,中国内地汽油硫含量比日本和欧洲高15倍,比美国高5倍,而且大部分中小城市连这个宽松的标准都无法达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燃油和排放实验室主任岳欣透露,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柴油车都没有安装高效的尾气净化装置,更容易生成大量的PM2.5。

9 雾霾污染面前民众如何保护自己?

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能够保证民众不受雾霾污染影响。根据公益环保网站的整理信息,雾霾污染重民众可以通过下列举措保护自己:

尽量少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最好避开出行高峰,选择公共交通。

尽量少抽烟。香烟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PM2.5,因此在雾霾天气中,要尽量减少抽烟。

少开窗。确实需要开窗透气的话,应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可以将窗户打开一条缝通风,时间每次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选对口罩。普通口罩对于2.5微米的空气颗粒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要阻挡PM2.5需要医用N95口罩。佩戴口罩的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难导致头昏。

做好个人卫生。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脸、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带的污染残留物,以防止PM2.5对人体的危害。

选择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

10 如何治理雾霾污染?

北京的污染较重将采取极重污染日应急措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但王跃思看来“停驶公车”并不能有效缓解污染问题。“限号政策实施很久了,污染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王跃思告诉记者:“北京周边存在着污染大户,比如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如果不能和这些传统污染省份联动起来,北京污染问题是一个死结。”

“北京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原,一个偏南风,就可以让北京PM2.5数值处于严重污染状态,但一股西北风冷空气也容易让北京回归蓝天。它的地理条件就不利于污染扩散,再加上城市高楼林立,污染更难扩散。”王跃思说。

在王跃思看来,大气污染治理无法单凭一个地方政府的努力来完成,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地方政府间联防联控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个方案需要一个顶层设计。以京津冀为例,北京和天津嵌在河北省之中,大气PM2.5污染还受到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的影响。这就至少需要一个负责环保的副总理牵头,各省省长参与,组建一个不受地方干涉的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委员会。”王跃思说。

在王跃思的构想中,大气污染控制管理委员会有赋予的相对独立的权力(类似司法独立),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补贴分配权力,于污染企业有一票否决权和处罚的权力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质量等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