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僵尸与现实僵尸有什么区别?

一位哲学家提出了他的问题:意识是否具有非物质的一面?

(文/Gary Gutting)人们相信科学,因为科学的结论建立在人们的实际经验上。但人类体验本身只是一种主观事实,这似乎与科学认识的客观性背道而驰。人们看见红色的东西、感到疼痛、坠入爱河,类似种种亲身经历都需要依靠人类的生理系统(比如大脑),而大体上讲,科学可以将这些生理系统解释得明明白白。

但是,要让人们相信,自身体验本身也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现象,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人类的种种体验无疑与客观生理现象息息相关,但体验作为一种主观现象,怎么会也是单纯的物质现象呢?当我感到剧痛的时候,科学家或许能够观察到导致疼痛的大脑活动,但他们绝对无法直接观察我的痛苦本身。科学可以观察的东西是人人都看得到的客观事物,而我的感受却是不能跟其他人共享的主观感受。

不过,人类体验可能是纯粹的生理现象,这种观点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人们尚未建立相关概念。毕竟,科学家提出生物化学的各种概念之前,很多人也无法想象生物体是彻彻底底的生理现象集合。而如今,这种观念似乎更加可信。那凭什么断定,将来的科学发展不会让人们明白体验同样是纯粹的生理现象呢?

然而,哲学领域中最有趣的一些讨论都围绕两项“思想实验”展开,它们表明人类的体验不可能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这两个“实验”绝不可能给这一争论盖棺定论,但却令不少哲学家信服,也让主观体验完全是生理现象这个说法受了不少冲击。(※此处已修改)

首先,来看看玛丽。玛丽是色觉领域中一流的神经科学家,她生活在未来,那个时代,神经科学对色觉的研究基本上已经很透彻了,因而她了解颜色和色觉的所有生理学知识。不过,玛丽天生就是色盲。

万幸,在玛丽的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开发出一种可以让她恢复视觉的手术。手术后,解开绷带,玛丽环顾房间,看到了丈夫送给自己的一束玫瑰。那一刻,玛丽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红色,终于明白红色看在眼睛里究竟是什么样。很明显,玛丽的经历让她明白,关于颜色其实还有一些东西她之前并不了解。但是之前,所有与颜色相关的生理学知识她都知晓。因而,与色觉有关的方方面面中,有一些应该是和生理无关的。生理学也无法将色觉的全部事实一一讲清楚。(想了解更多关于玛丽的房间这个思想实验,可以访问维基百科的相关页面

然后,我们来看看僵尸。这里所说的并非电影当中那种吃人脑子的行尸走肉,而是哲学僵尸(philosophical zombie),也就是在生理上与你我无异,但完全没有内在主观体验的人。想象一下,假如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你有个双胞胎手足,你们两个不仅在遗传上别无二致,而且在各种生理细节上也完全一样,难道这位双胞胎手足任何体验都没有是完全不可能的吗?

当然,也许在我们的世界中,自然法则要求,有主观体验就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生理结构存在。但从逻辑上讲,自然法则在思想实验当中并非必不可少(如果真的必不可少,那人类便可以像发现逻辑和数学法则一样发现自然法则,也就是通过纯粹的思维而非经验便能得出)。因而,(从逻辑上讲)平行宇宙中可以存在一个人,他与我在生理上一模一样,却毫无主观体验(也可以说是没有感质,即对事物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我的僵尸双胞胎。

但是,倘若在逻辑上,僵尸双胞胎存在,那么我的体验就需要生理条件以外的东西。因为僵尸双胞胎与我有完全一样的生理条件,但没有任何我可以感受到的体验。不过,这就意味着生理科学也不足以将人类体验的全部都描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认为这两个“思想实验”很有说服力的哲学家,并没有认为体验完全没有物质性。举例来讲,人们看到红色,一定需要光子撞击视网膜,跟着发生一连串生理反应来处理视网膜收到的信息,最后人们才能从主观上感觉的颜色。“看见”颜色的过程本身肯定是具有物质性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监控摄像机“看到”有人进了房间。但是,可以“看见”的摄像机并没有主观体验,这种看见的过程里也没有知觉意识(phenomenal awareness)的成分。只有当人观看监控录像时,知觉意识才会产生。体验不完全是物质性的这种说法在此类体验中才适用。不过,正是这种意义上的体验组成了对人类相当重要的丰富的内心体验。

同样,很少有哲学家认为这些思想实验表明,世界上存在灵魂或其他超自然存在。弗兰克?杰克逊(Frank Jackson)是最早提出玛丽实验的人,而戴维?查尔莫斯(David Chalmers)对“僵尸实验”的表述是最有影响力的。虽然如此,他们二人仍然信奉自然主义哲学,相信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世界以外,并不存在超自然世界。确切地说,他们相信的是,在这个世界存在无法用物质范畴解释的自然事实(即意识)。

对于上述“思想实验”所产生的问题,我本人也没有明确的结论。我相信,用众包的方式探讨当前的哲学问题大有裨益。因此,我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就本文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即意识是否具有非物质的一面呢? 

更正说明:文章发布之初,“玛丽的房间”一节下面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由于编辑疏忽,导致语意不清,经读者指出后修改,特此说明。()

    或许你会认为,机器是否能够有意识地思考不能从像图灵测试这样的行为表现测试中判断出来。哲学家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反驳,粗略来讲,那就是:这种想法是违背生物演化论的。

    这个反驳(暂且不论对错)可以分为三步:

(1)如果没有意识,其行为却无法与有意识的人类相区别的机器是可能的。则这样的碳基生物也是同样可能的(参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假定它们外形也和人类相似并把这种可能的生物称为。

(2)早期的原始生物是无法产生意识的,因此,“可以产生意识”这种性状一定是长期演化的产物。

(3)但是,如果行为无法区分的话,僵尸就会具有与可以产生意识的人类完全一样的生存优势,因为生存优势必须体现在行为表现上(例如:单纯的高智力不能成为生存优势,只有当它能帮助生物更好地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时才可以)。

那么自然选择的结果会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中其实夹杂着大量的僵尸

或者更极端一点的可能性:其实除了你以外全都是僵尸

抛开反驳的目的,我倒是觉得这种演化路线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很魔性

一般人会把这类违背直觉的东西设想成人造产物(没有意识的机器人)或者是可厌的超自然事物(僵尸),而不会注意自然选择并不排斥它。

此前我曾经提到过,图灵测试不过是对机器沿用人类辨认同类的习惯而已,所以任何质疑通过测试的机器没有意识的想法,都相当于质疑其他人类。丹尼特的论述从另一个角度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如果行为表现不能用来检验意识,你怎么保证现实中的其他人不是自然演化出来的僵尸呢?

但是那种世界观岂不是更加带感吗?

  • 本文为约稿文,谢绝约稿者之外的一切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首发于《外滩画报》旗下微信公众号“文工团”。 开场白...

  • 书名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作者(英)丹尼尔·博尔(Daniel Bor)译者林旭文豆瓣http:/...

  • “人工智能”这一科幻题材长盛不衰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好奇。首先,技术究竟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无论由...

  • 作者:张江 制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是科学家们最伟大的梦想之一。用智慧的大脑解读智慧必将成为科学发展的终极。...

  • 风很急,天很冷 人们,穿的很暖 暖的我想。打着赤膊 在心里一遍遍的问你: 不知道你需不需要 拥抱和外套? 2016...

  • wxg 风生、水起、碎碎,林盖夕阳,睡睡。 三分彡,找觉头,你作友。 心田亦心,往初无尾,心非上下,双目难求。 马...

  • 以前我每次在家附近的商场逛街时都会看到商场一楼的芝士茶语店排着大长龙,那时候好像也没啥特别感觉,因为其实自己本身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植物大战僵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