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有神识么,离身体多长时间没感应?

  我们人有生一定有死,这是世间上的真理。若想要达到不死,只有不生。什么是不生呢?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大众听法这个心,烦恼不生,则清净自性自然显现,“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境界是修行的人所追求的,若做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至少在这一生努力修善法、起善念、做功德,对于宗教、佛法不排斥,那么临终时还可以“抱佛脚”,也就是“助念”。助念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临终关怀”。

  “助念安心,超脱生死”可分成三个层面来讲:第一是助念,第二是安心,第三是超脱生死。

  什么是“助念”?“助”是帮助,“念”是正念,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提起正念,提醒他回光返照。一个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身体的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正在分散,感觉十分痛苦,这个心作不了主,往往容易失去正念,产生惊慌、恐怖、忧愁和烦恼,就像是处在可怕的恶梦当中。

  有些久病的患者快死亡时,五脏六腑已经坏掉,这是地大分散。水大先坏的人,大小便溺都在床上,无法控制。人通常是水大、地大先分散,接着火大、风大一分散,人就没有气了。四大分散时,神识渺渺茫茫,不知归向,所以亲眷、同参道友必须在旁边念佛。若临终者曾薰修过佛法,念佛的法门已经种在八识田中,此时忽然听到从空中、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慈悲的念佛声,便能将心念靠在“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上,安住正念,恐怖的境界很快就能转过来。藉由持续不断地念佛,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最后那一念在念佛中往生,就能超生到天上或净土,这就是助念的目的。但是,如果这个人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甚至于不知道念佛的道理,就算临终助念,也不容易使他提起正念。

  一个人临终时若是正念现前,就能超生;没有正念,就会随业流转。因为平时所造作的一切善业、恶业,此时都会现前,心念就跟着所造的业去轮转。如果心能安住正念,不论善业、恶业现前,都不理它,念佛时,能念之心清清楚楚、所念的佛号了了分明,心始终靠在佛号上,好像在苦海当中紧紧抓住一个木板不放,到最后一念还是念佛的正念,神识离开身体,就生到人道或是天道。

  有些人平日就很精进用功,做了很多功德,如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生前修了这些功德,往生一刹那间的果报就是生到净土,或是天上、或是转世为人,这是好的境界。这一生当中修得很好,就不会有四大分散的境界,因为六根、六尘、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已经转过来,临终时就看到圣像、净土。这种功德是平时薰修所展现的果报,因圆则果满。

  因,就是经过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乃至于这一生,时时刻刻都精勤修善断恶、建立善功德,乃至于读诵《金刚经》等大乘经典,把这些功德修圆满了,临终时就不一定需要助念,为什么?因为自己经常在禅修、念佛、持咒、反省检讨,时时能安住正念。由于平时不断地薰习,临终时自然能保持正念,就能超脱生死。反之,假使生平没有修功德、一生从未做过善事,乃至于造了许多恶业,罪大恶极,这念心平时就没有正念,临终时三涂恶道就现前,一刹那就堕到地狱,不需经过四十九天。

  一般人多半是善业、恶业夹杂,就要等四十九天了。如同一个人犯了罪,检察官提起公诉,侦察期有四十九天,在这当中,将此生的善恶是非作一个清理、了断,然后依据善业、恶业的轻重而转世。所以,临命终时就要助念,使其提起正念。假使人已经过世了,就要藉由诵经、做种种功德来超荐亡者。

  为什么要“超荐”?人在命终后的四十九天中,亡者的神识还没有转世,福德、功德现前,便不会堕入恶道。就像人间的法律一样,如果悔过、痛改前非,可以从宽量刑,十年改判三年,或是特赦、保释在外。所以,在四十九天里,阳上亲眷为亡者超荐,修善、修福回向,亡者有了福德、善业,就能减少堕入三涂恶道的因缘。


  临终助念,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至少八小时内不可搬动遗体或送入冰库,八小时之后才可以净身入殓。如果是猝死的人,可再多等一天、两天,可能他的神识只是暂时脱离身体,以为是在梦境当中,不知道自己死了,但经过一天、两天,或许神识又会回来;如果将他的身体冷冻或入殓,神识就无法回到身体。

  民间传说亦曾有类似的记载,家喻户晓的李铁拐,原是一位相貌魁伟的书生,不是跛子。某日他要闭关,进入关房前交代弟子:“任何人都不能打开关房,一定要等七日之后再打开。”他在禅定当中,神识出离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护关的弟子因母亲病危急着回家,提前在第六天打开关房,发现他没有气,以为已经死了,便将他的身体火化。等书生的神识回来时,没看到身体,心就慌了,怎么办呢?适巧附近有一位跛子刚往生,身体还没有坏,书生就借用这个跛子的身体继续修行。于是,书生就成了李铁拐。

  一般人没有修行,既不会入定,神识也不会出离。所以,若为猝死,可观察神识是否会回来,视当时的情形而定。假使身体没有坏,不妨多等个一天、两天;如果身体已经坏了,或是天气太热、遗体发臭,就应尽快入殓。

  据佛典记载,“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傍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人死时,神识是从什么地方出去,就知道死后的去处。从顶门上出离,是生到净土;从眼睛出离,是生到天上;从心窝出离,就转世为人;从小腹出离,转生至饿鬼道;从膝盖出离,就落入畜生道;从脚底出离,则堕入地狱。怎么知道神识从哪个地方走呢?亡者全身都凉了,只有顶门是暖的,或是眼睛、心窝、小腹、肚脐眼、膝盖、脚掌是暖的。最后什么地方有暖识,神识就是从该处走。

  若想知道亡者的去处,此时最好由亲属轻微、小心地触摸,不可以乱动他的身体。因为人在临终时,神识还没有离开,正在经历四大分散的痛苦,此时触碰或搬动他的身体,容易令其起瞋心;起了瞋心,就容易堕入三涂恶道。所以,佛教提倡以助念的方式,帮助临命终的人,在经历四大分散的痛苦中,透过佛号提起正念。

  此时,亲人也不要哭哭啼啼,以免临终者产生情执,放不下夫妻之情、父母儿女之情、兄弟之情……本来可以超生善道,一动情识,就无法超生了。因为,情是往下堕的。不仅是情执,烦恼的心、淫欲的心都会堕落三涂恶道。心一动,业障就来了;心不动,心清凉、自在,神识就能得到解脱、就能超生。

  经典上有一则公案。佛陀时代,有一位居士平时不但精进学佛,也经常供养三宝。临终的时候,太太很舍不得他,所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丈夫听到了,心生情执,在命终的那一刻,神识无法超生,就在他太太的鼻子里变成了一条虫。这时候,有一位修行人看见妇人很痛苦、很悲伤,便为她开示佛法的道理。这位太太忍不住一擤鼻涕,虫子就掉落到地上。妇人觉得很不好意思,便想用脚把虫子踩死。修行人急忙阻止她:“不要杀害这只虫,它是你的丈夫!”女人觉得很奇怪,就问:“我丈夫平日诵经、持戒,十分精进,为什么会变成虫子?”修行人回答:“这就是因为你的情执,在他临终时哭哭啼啼的,使他心生不舍,才会堕落虫身。”随后,修行人为虫子说法。虫子听到佛法,心生忏悔,才命终往生天上。

  所以,人在临终未断气时,不要碰触其身体,也不要啼泣,而是要帮他助念,藉由诵念佛号助亡者提起正念。医生已经宣告死亡了,还可以在四十九天内,用念佛、诵经、作功德的方法超荐回向,增其福业,使他的罪业减轻到最低限度。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没有为亡者追荐福业,亡者就只能随自己造作的业力流转。

  所以,透过临终助念,使亡者提起正念,就能助其趣向善道、得到解脱。《六祖坛经》讲得很清楚:“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要达到出世的解脱,就要在这念心上用功,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每个人都希望时时正念现前,但是平时没有打坐、念佛、诵经,没有师父指导,不了解道理和方法,则不容易得到解脱。所以,活着的时候就要自己用功,才是最可靠的。

  佛法就是教导大众什么是正念,有了正念就能得到正定,得到正定就入了菩萨位,生生世世永不退转。这些都要在平时用功,有功夫才有办法;没有功夫,至少平时还知道修行,亲眷、同参道友可以帮忙助念,使临终者的心安定,在最后一刻超生。这是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大功德。

  人在临终时,面临身体地、水、火、风四大分散,非常恐惧。水大分散时,神识看到遍地都是水,无处可逃。火大分散时,四处都是炽热的猛火。身体烂坏,则是地大分散,神识看到整个世界山崩地裂。风大分散时,四周都是狂风在吹。这些景象让临终者心生恐怖,假使此时忽然听到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他也会跟着念。念头一转,外面的境界就没有了,就从四大分散的恐怖境界中超脱了。

  佛经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悟到这念心就是悟了道,平时用功修行的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道”就是我们本具的心性,师父说法、诸位听法当下这念心要能作主,保持清清楚楚、如如不动。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动是定,定慧不二的这念心就是正念。经常保持正念现前,不论白天、晚上都能够作主。要动就动、要静就静、要睡就睡、要吃就吃,即做即了。这念心时时有智慧、有定力,定慧功深,就可以了生死,坐脱立亡,要走就走,这完全要靠定力。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自己的生死就不能了,临终时便需要助缘帮助自己提起正念。

  助念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在临终时提起正念,就不会想到过去的善善恶恶、人我是非,或想到未来渺茫无绪,而心生恐惧。当下这念心有正念,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心就安住了。能安住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乃至一个钟头,当下就感觉身心一片欢喜、快乐。为什么?因为心能转境,有定力、有智慧的这念心,达到绝对的境界,就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人之所以有生死,是因为心念当中有时间、空间的执着。入了正定、正念,这念心就超越时间、空间。在禅坐当中,心境达到绝对时,虽然已经过了几小时,感觉却只有几分钟。

  佛法的任何宗派都告诉我们要了生死、得解脱。怎么解脱?正念就能得解脱,就能超脱生死,想达到这个境界,平时就要从心上用功。所以,生死要从这念心当中去了,超越了时间、空间,就超越了生死。


  凡夫的心,从早到晚念头一个接着一个,不论善念、恶念,都是生灭。念头有生灭,人就有生死。因为心在生灭当中,身体就会跟着心理转变。白天心生生灭灭,晚上身体虽然在休息,心仍然没有休息,还在生灭之中,所以晚上会作梦。事实上,人始终都活在梦境当中,晚上、白天都在作梦。白天起心动念,源自于人心对钱财、美人、名利、事业……的执着,有执着就有念头,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梦境,实实在在是如此。然而佛是不作梦的,古德说“圣人无梦”,因为有智慧的圣者明白,生灭的念头并不是自己,安住在不起心、不动念处,清净、平等、空寂的心,才是真正的自己。佛的心是细中之细,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凡夫的心始终都在生灭当中,是粗中之粗。所以要由相对的心达到绝对的心,由染污心转为清净心,由粗心转成细心。

  心有生灭,身体随着心念的流转,就有生、老、病、死苦的境界。如果能够止心不动,达到金刚定后,就在这当中解脱自己的烦恼、执着。烦恼、执着破除了,乃至契悟真空妙有,称之为菩提、涅槃。契悟了空性、觉性,当下就是菩提心。达到最高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都在这念心当中,这样生死就了了。所以平时就要用功,不用功怎么能了生死?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是指我们这念心了了分明、寂照一如,时时刻刻都有定力、有智慧,就像一潭止水,没有一点波浪;就像一面明镜,没有一点尘垢。这念心起心动念,就是波浪;心当中患得患失、起无明、贪瞋痴,就是尘垢。所以,生死就是自己的烦恼,烦恼、执着没有了,心当中一片宁静、一片清凉,就称之为“无为心”。

  平时要怎么用功呢?首先就要看破、放下,心中没有一点杂念,没有波浪。进一步,把积年的尘垢化掉,变成一杯清净的水,就契悟了佛心,见到自己的本性,生死就没有了。这完全要靠自己去努力;假使不努力,是没有办法的。

  佛教任何一个宗派都讲了生死,但想要超脱生死,先要认识生死;不认识生死,如何去了?譬如,念佛是方法、是良药,可以了生死。藉由一句佛号返照自心,心当中起了烦恼,念一念“阿弥陀佛”,烦恼当下就化掉了;落入昏沉,以“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提醒自己不要昏沉。昏沉、烦恼没有了,这句佛号就要放下。不念佛也可以,平时经常保持心的平静、宁静,观照自己的念头──起善念,就继续保持;起恶念,当下就要转化。这就是观心,注意自己心念的生灭、心念的流转。观心,就能了生死。

  孙中山先生曾说:“穷理于事务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就是这念心达到最微细时,观察只有极细的念头在活动,最后连这个细微的念头也没有,心就清净,就是绝对的心,便能了生死。生死,不是等到死后再去了,死了以后,身体都已经腐烂,怎么去了?

  佛法是最实在的道理,了生死就是在因上努力,没有烦恼就没有生死,有烦恼一定有生死。禅宗祖师说:“有一些些,还有一些些。”人的念头非常微细,心中只要还有些微的烦恼,将来就会招感果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今生非了生死不可。

  凡夫众生从早到晚,念头相续不断。起一个念头,就是一世的果报;起两个念头,就有两世的果报……以贪心为例,贪的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贪财、贪色、贪吃、贪睡……都是贪。譬如,看到一盘热腾腾的点心,就感觉肚子饿了,想吃又吃不到,这时心理影响生理,想着想着……口水就流出来,相貌就变了,用镜子看看自己,就像饿鬼一样。这一念心就是因心,若继续起贪心,一个念头就是一世的饿鬼,两个念头就招感两世的饿鬼,三个念头就是三世的饿鬼……。

  以前有位居士经常到山上来。有一天,这位居士讲:“师父啊!昨天晚上我梦到上道场来吃斋饭。这个梦一定有感应,道场最近一定在作法会!”我说:“你这个梦真是灵,这三、四天,确实都在放蒙山,但是这种法会是专门施食给鬼道众生,你晚上来赶斋会,不就成了鬼道众生!”人要堕入哪一道,不是死了以后的事,现在的心就在变化当中。晚上作梦,心作不了主,心跑到鬼道了,自己还不知道。

  如果贪色,就堕入畜生道。一个念头一起,就是作一世的畜生,起两个念头,就作两世的畜生……很多没有深入佛法的人认为:“真的有这么恐怖吗?”确确实实如此!只要有一点禅定,自己就能体悟得到。

  每个人都有瞋心,一点点不如意就发脾气、起无明,不懂得原谅别人,时时刻刻总是把自己摆在最前面。无论是在家或出家,起一念瞋心,就是一世的修罗。有些人平时修福德、修善法,但是有我慢、瞋心,不知道反省检讨、不知悔改,未来还是会堕入修罗道。修罗是有天之福,无天之德。福报大的修罗住在天上,须弥山下面与香水海接近的地方有修罗的宫殿。福德较少的,就是人间的修罗,例如想要侵略他国或占有世界的巨头,这些都属于修罗。福德再微薄一些,便是社会上的流氓、角头,拥有自己的地盘。再差一点,就堕入畜生道,成为毒蛇、猛兽。再差一些,就变成罗刹鬼。这些都是由于心念的流转,造成一重一重的生死。

  《地藏经》讲:“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念头的生灭,就是生死的根本,因为从早到晚这个心离不开贪、瞋、痴、慢、疑、邪见,这些就是生死的根本。现在知道一个念头招感一重生死,两个念头招感两重生死……了解这个道理,更应积极落实修行。


  佛法告诉我们要了生死,时时刻刻要把心中的烦恼化掉,保持平常心、清净心、慈悲心、恭敬心,这些都是善念,从这上面去建立知见、转化自己,这一生就能了生死。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在当下这念心上用功,以为母亲生下我们是“生”,一口气不来、两腿一伸是“死”,死后才请出家众来诵经,这样就把超脱生死想得太简单了。要想超脱生死,必须要自己用功,不要心存等待,等别人来帮自己助念,这是最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有些人认为,现在帮别人助念,将来死后才会有人帮自己助念,这样的想法就比较消极。修行要靠自己,平时就要回光返照、保持正念、检讨反省,使这念心净如明镜,静如止水,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一生就能了生死,虽然仍身处五浊恶世,心已经住在极乐世界;虽然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心已经超凡入圣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佛法是绝对的智慧与理性。明白以后,人生就找到一条光明的大道。

  从助念的角度来看,佛陀实在是很慈悲,想尽一切方法救度众生。对于平时没有用功的人,到了最后关头的一分一秒,佛还是不放弃,仍然用助念的法门教导众生提起正念,免于堕落三涂恶道。佛经记载,平时没有修善、乃至罪大恶极的人,临终时良心发现,一念回光,就如儒家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突然感到这一生要结束了,十分惭愧,又不知道将来会往哪里去,非常恐慌,最后至心虔诚十念,同样可以了生死。

  有些人听到这里,认为临终十念就能超生,把这个法门当作护身符,那就糟糕了!想一想,临终时一定会有助念的因缘吗?家人会如法去做吗?自己这念心是否能清楚明白、不颠倒、不慌乱?所以“临终十念”不是简单的事,平时的努力还是最可靠。

  临终十念,就是快要死亡的时候,把这个心靠到佛号上,最后十念,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能了生死、就超越了。但是假使平时没有薰修,临终之际怎么提得起念佛的心?可能一念都提不起来!所以,这时就必须要靠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参道友来助念,帮助自己提起正念。真正能提起正念,即使是只有最后一念、一刹那,生起“阿弥陀佛”的念头,或是自己能保持“无念”,当下就能解脱。

  有一些居士会问:“师父,修念佛法门的人,临终时有佛菩萨来接。您经常告诉我们修禅,这念心要不动念、不去不来。既然是不去不来,往生后会到哪里去呢?”这个道理很简单。譬如小孩子出门,因为不知道路,所以要靠父母接送,才不会迷路。修禅的人,平时就知道用功的方向,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不仅不需要接送就能到达,甚至还能接送别人。因此,平时就要保持正念、坚住正念,这一念心时时刻刻都在定慧当中,没有去、没有来,看到佛也不理会,看到阎王、小鬼也不理他。有了这种功夫,要到哪里就到哪里,要东就东、要西就西、要南就南、要北就北,真正是自在无碍。这才是真功夫,就是真正的菩萨行。

  助念,就是帮助别人提起正念,心安住于正念上就能超脱生死,至于超生到何处?就靠自己平时所修的福德。假使认为有正念就不需要修福德,那就错误了。正念,是指我们能确定方向,可以不到三涂恶道去受报。那么,会生到人间、天上或净土?如果平时修五戒、十善、做了很多功德,临终的助念和自己相应,正念现前,立刻就生到天上,因为平时已经积聚了这些功德。

  若平时没有修十善,只受五戒,做的是善恶夹杂的事,就会超生到人道。虽然生到人道,还有聪明、愚昧,贫富、贵贱,寿命长、短,以及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等不同,这些都要靠平日所累积的福德资粮。

  生净土除了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也需要修种种功德。譬如到美国去,要有路费、飞机票、入境证这三种资粮。然而,即使大家都有这三资粮,但有些人银行存款丰厚,还有智慧和一身的技术,到了美国生活没有问题,可以住得久、生活很如意;如果只拥有这三资粮,银行里没有任何存款、技术和智慧,到美国以后要怎么生活?能住多久?……这些都是问题。所以,修净土不但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要念佛、保持正念、修禅定以外,还要修福德、智慧,福慧具足,这一生就能得大解脱,证到无上菩提。所以,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努力。

  佛法是慈悲的,藉助念的因缘也可以协助亡者的家属种善根。其次,能藉这个机会度罪大恶极的人。这种人平日没有修善,在人生的最后,希望能够及时回光返照,种一个善根。佛法是多方面的,上根、中根、下根都度,根机好、有智慧的人,平时就能修行;没有智慧、没有因缘的人,也能在临终时藉此机会得度。所以,这个法门确实是一个大慈悲的法门,值得提倡和推广。

  世间上的一切都是有因有果,只要有空、有因缘,应尽量去帮助他人,这是修福报、广结善缘。佛经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结人缘就必须在平常多用功,从这上面去努力、推广,增加自己的福德资粮,长养我们的大慈悲心。因为修行当中,慈悲心最重要,《华严经》讲得很清楚:“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佛法是以慈悲为根本,无论是成道、生净土、了脱生死,一切都是以人为根本。人格完整,修任何法门都容易成就;人格不完整,即使能说高超的道理,也不切实际。

  助念这个法门,是大慈悲的法门;参加助念是一件大功德,亦是修菩萨行。帮他人助念,同时也提醒自己人生无常。古人说:“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发心助念十分有意义,也是在警惕自己要精进、要用功,才能解脱生死。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 曹魏康僧铠 译《佛说无量寿经》

       “升道无穷极”,我们的神识,我们的精神世界超升了。这个“道”就是大涅槃之道。大涅槃,就用了一个“无穷极”来描述大涅槃的境界。大涅槃是无有边际的,常乐我净,超越时空,不生不灭,是一切生命的本源,一切众生安身立命之所。从这个涅槃自性当中,能够流现无量的功德,无有穷尽。

       佛殷勤的劝勉,但又带有一种感伤的慨叹。“易往而无人”啊!这句话,我想大家在诵《无量寿经》的时候,诵到这句话,心里是很有感慨的,心有戚戚啊!

       这个净土法门,极乐世界,是很容易往生啊!你只要信愿称名,十声乃至一声,阿弥陀佛都能够让你去呀!而且是不分你的功夫的浅深,不分男女老少、贫贱,平等普度啊!只要你信愿称名,愿意去啊!那是万修万人去,确实容易往生啊!

       但是结果呢?却“无人”啊!易往而无人啊!汉、吴两译的翻译就是“无有人”。这么容易往生的法门、净土,但却没有多少人能够往生。也就是说,茫茫人海,找不到多少能够真信切愿执持名号求生净土的人,他不具备这个净土的因——修行之因。所以,虽然容易往生,但却没有多少人。你说,这不具有一种深刻的哀伤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这里面主要谈怀疑。因为这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他有怀疑,就构成障碍,这是第一。

       第二,是我们具有多生多劫的烦恼业障,所以他很难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也就是说,信愿不具足,他不能跟弥陀的愿力感应道交,他就往生不了。

       他无论自己自力如何修行,就像蕅益大师说的,你就是,如果不具足信愿,你就是把这个名号作功夫使用,做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样的功夫,你也往生不了。所以,这个信心,信愿非常重要。所以,祖师大德他们临命终时,他们留下的一些遗言,都在警醒这一点。

       比如智者大师,他是天台宗的祖师,后人是把他称为“后释迦”呀!他示现就是求生净土。在临命终时,唱无量寿经经题,然后有一个赞曰。你看这个赞曰,他就谈到信愿问题。

       “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你看,智者大师他也深刻的把握了这句经文。极乐世界那么庄严,有种种的莲花,有种种的宝池,有种种的宝树,那么好的地方,但是,容易往生,却没有多少人往生。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他讲:“火车相现,能改悔者(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慧(定)熏修,行道力者(故),功(实)不唐捐,梵音声相,实不诳人。”就是造恶的众生,临命终时,地狱的境界现前——火车相现,他能够在这个时候蒙善知识讲净土法门,能够忏悔,能够念佛求往生,都能往生,更何况我们这些出家修行人,还能够持戒,戒慧薰修,一辈子修行,那怎么能够不往生呢?

       两土世尊所说的法语,是真实的,不欺骗人的,你要相信啊!确实容易往生!那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往生?就是你没有按照经典、佛说的话去做,不具足信愿。

我们看清代的彭绍升居士,他是往生了。但是他有个道友叫罗台山,这个道友也很有学问,闻到佛法也很精进,甚至离开家,就在寺院里面去修行。当然,由于有文人的习气,更多的是参究,参禅,机锋转语都很溜的,也兼修净土,但是,他去世之后,他们那个团队的一批人常常会有一个带有民间法术一样的,就是扶乩,扶乩会有一些大仙,甚至还有一些极乐世界的菩萨示现在乩坛上,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他们就问这个罗台山往生没有往生,那乩坛上回答说,他没有往生,生到了福处,可能是在人天道,生到有福报的地方。

那彭绍升在谈一个什么事情呢?他有一个侄媳妇,他的侄子的妻子,也是去世了,就问她往生没有往生,回答是,这个女居士叫桃琼楼,她往生了,生到边地。那彭绍升就有个疑问,他说,从修行的功夫和智慧来看,罗台山远远超过这位女居士——桃氏,那为什么罗台山没有往生,那个桃氏,那个女居士反而能往生呢?乩语回答,这个女居士平日功夫戒力虽然不及罗台山,但她临终正念,临终恳切求往生的心,远远超过罗台山,所以就感得观音菩萨来接引,临终的时候见金莲花现前,金莲花现前,她就觉得身体就变成了男子的身体,就已经到了西方边地。到西方边地,边地也是自己的疑心,有疑所感,所以在边地当中,佛菩萨也在加持她,也在令她快速地从边地出来。以后,这个桃氏从边地出来,能够得上品下生。

       那个罗台山,大家就回忆,他在临终的时候确实是舍不得他的家亲眷属。你看,虽然罗台山读了很多佛经,对临终的时候是什么念想,对他到哪里去,他早就明白。但是,真正境界现前的时候,他还是把握不了自己。所以,娑婆世界情爱之根难以拔除啊!而念佛的这个念头,难以成熟啊!这是普遍现象。可不慎哉!

所以,平时就要培植深信切愿,要动真格的。彭绍升居士,他为什么能往生?这个人,一看他整个的一生,这个人善根深厚。他是考取进士的人,他的父亲是做大官的人。原来他也是修点道家,搞点儒学,他在二十九岁那一年,看到莲池大师和憨山大师的一些著作,接触到净土法门,马上产生信心。他产生信心,就说了一句话,他说:“自此以后,我就要做一个愚妇愚夫,到厨房灶下去了。”就是要做愚妇愚夫,老实念佛去了。所以,就把他原来的什么道家的功夫、做学问的东西,全都放下了,一心念佛。然后,三十四岁那一年受菩萨戒,受完菩萨戒,他就不近女人,断淫欲。而且广修福德,斋僧,做慈善,在文星阁常常闭关念佛。所以,彭绍升居士是预知时至往生的。
但我们看自古以来,这些文人士大夫接触佛法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往生的人,并不多。

苏东坡,其实他也接触净土法门,甚至画阿弥陀佛的变相图,作为他往生西方的公据,但是到临命终时,径山长老劝他念佛求往生,这时候,他竟然用了一个禅宗的回答:“西方不无,但这里着不上力。”说自己的心着不上力,那着不上力也情有可原,还说了一句话:“着力便差。”着力就错了,他就用禅宗的扫荡一切来说,那就又不知道他到哪一道去了。从后生历史来看,说他前生都是五祖师戒禅师转世的,所以他才是大文豪,对佛法也很熟悉,谈一些机锋转语都很溜的,但是,他并没有往生。

说这个宋代的三苏,到了明代转为三袁,其中有一个袁宏道。这个人,我们注意!袁宏道在《净土十要》,蕅益大师就选了他的一本《西方合论》。袁宏道,他往生了。他早年也是跟李卓吾,就是李贽,去学参禅的,而且据说是参禅有悟,就是开悟了的。开悟之后,他发现自己烦恼习气很重,觉得再这么下去不堪设想。所以,还算他有善根,最后他选择了净土法门来修行。而且,修行净土法门一门深入,他就写了本《西方合论》,常常到寺院去居住,修念佛法门,临终的时候也是在寺院往生的。

那说他往生,是什么样的一个证据说他往生呢?说这个人往生,总是要有一些或者定中,或者在冥冥当中,或者有人神游极乐世界,再回来透些消息。他的情况就是,他有个弟弟,叫袁中道,也是修净土法门。有一次,他做完功课,就结跏趺坐,就觉得神识出来了,出来就有两个童子在前面带着他,结果到了一个非常庄严美妙的地方。这位袁中道就问:“你们是谁呀?”他说:“我是灵和先生的侍者。”“那灵和先生是谁呀?”说:“你到了就知道了。”结果,到了之后,出来一个貌若天仙的,非常庄严的,但一看神态,他能认出是他的哥哥袁宏道,他们就有一番对话。中道就问:“兄生何处?”袁宏道就说:“我净土的愿虽然很深切,但情染未除。”情染未除,就是开初生到边地。这个边地一般就是信解没有完全成就,戒力不是很精严的人,大部份生到边地。但是说“现在我已经生到净土了。”但是,最终以戒缓,就是持戒的力量比较弱,仅得地居。

       从汉、吴两译来说,极乐世界的宫殿,有的可以升到虚空,有的只在地面,所以他就不能跟菩萨大士一样升到虚空楼阁里面去。但是,幸亏他宿世的智慧猛利,又作过《西方合论》的功德,赞叹阿弥陀如来不可思议的度化众生之力,他能感得飞行自在,能够到他方世界去闻佛说法。

袁宏道透过袁中道,就带些话给我们这个世间的修行人。大概是乘戒俱急,往生的品位最高。乘,就是指智慧层面。戒,就是你持戒的力量。这两者都很好的人,他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就是,持戒持得比较精严,他往生最稳当。如果只是有点般若的智慧,但他不持戒,大多数都会被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中去。袁宏道说,这样的人,我见得可是很多。尤其注意杀戒!没有说每天你去杀众生、吃肉,就能往生净土的。虽然说法如云如雨,何益于往生之事呢?

       所以,你看历来的那些文人士大夫,他接触净土法门,常常就是由于信心不足,有怀疑,生死心不切,再加上他的文人习气,让他往生不了。

       大家也知道陶渊明总是很清高,很有隐士风范的人,慧远大师很想摄受他,很想摄受他到莲社念佛求往生。陶渊明说:“我爱酒如命,你们佛家不让喝酒。”慧远大师为了接引他,甚至是特开方便之门,“你只要能来,喝酒也没关系”。那陶渊明就来了。来了,据说念了三天佛,攒眉而去。

就是跟东林寺比较密切相关的白居易,我们从《净土圣贤录》找,早年我也看,他往生没有往生,但一看,也没有他的名字呀。但一想,他的一生,也确实修行比较杂。早年又曾经求过兜率内院,又有点修长生不老之术,晚年也曾经画阿弥陀佛变相图,也有求往生的愿。但是,可能这些文人的习气比较重,就做不到一往情深,斩断一切,就这一件事情,唯此唯大,尽自己全部生命去做。他达不到这个份上,就感应不上。所以,未能往生。

       其国不逆违。这是进一步表述容易往生的情况。就是极乐世界的所有依正庄严,阿弥陀佛所有的愿力,都在慈悲的等待着十方一切众生。只要你信愿念佛,这个国土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摄受过来,不会违逆你的愿心。

       但是,如果你没有信愿称名,这么一个庄严的净土、大磁场,对你也不产生感应。你是一根草,跟这个磁铁也不发生关系。你一定是一根针,才跟这个磁场发生关系。甚至你就是一块玉,也不跟这个磁场发生关系。就一定要信愿持名。所以,这是其国不逆违。

       自然之所牵。这是谈“无人”的问题。如果你感应不上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的名号愿力,那自然而然的,就随着你的业力去轮转。这个“自然”就是没有人来主宰,没有一个上帝来决定你的命运,是你的善恶业来决定你到哪儿去。这叫自然之所牵。这就是生命的真相,和盘托出。

       所以,佛在这里就悲心的劝勉啊!大家何不弃世事啊!这是一桩何等重大的事情,还不赶紧抛弃这个世间的轮回之事啊!你一天到晚还想到赚多少钱,做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事业。这都是轮回之业啊!

       何不抛弃这些世事,勤行求道德。要非常勤勉、精进地,来修行。求道德,“道”就是往生净土之道,你只要信愿称名,就能得到往生净土之果。是这个道理。

       你往生净土,可得极长生。“极长生”就是你得到无量寿,法、报、化三身,法身的无始无终,报身的有始无终。极长生,就是应化身也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的寿命。这就说明,你到极乐世界能得涅槃的境界——极长生。

       寿乐无有极啊!你的无量寿,你的种种的安乐,是没有极限的,没有限量啊!是我们生命的故园啊!本地风光啊!快乐无有极啊!

       所以,还在这里不去念佛求生,痛苦煎熬,那可不是可怜悯者吗?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六道轮回,投生到鬼道的话,一般来说会的。
自杀或横死除外(自杀或横死一般投不了胎,孤魂野鬼,还要每7天重复死前情景一次,就是重新体验一下死的过程,所以是非常痛苦的。),修佛修得好的人死后会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善之人会立即升天上,大恶之人会立即下地狱,而对一般人来说则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人去世是这样的,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换衣、化装等,也有少数人16小时后才会完全离开...
  人去世后全身冰冷,但唯独有一个地方发热,8-16小时神识离开躯体后可触摸判断出逝者投生去那一道:
  腹部发热:鬼道(人死后大部分腹部发热)
  此为五道,因阿修罗五道皆含有,共称六道。
  顶门发热:往生佛世界。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瑞相:身体柔软如棉、头顶门发热、面色红润、散发檀香(此香非人间那种,但可清楚闻到),火化后有舍利子或舍利花。
  念佛人此种瑞相全国各地无数,有心想见的人皆可亲见。阿弥陀佛!
  病人临终时,家属勿在病人面前相对而视,以免病人生起爱恋之情。如家人信佛,念佛时切不可带著哭泣的音调,以免病人引起悲伤之心,而失去正念也。家属万万不可哭泣,致增情爱牵连烦恼痛苦,甚或使病人因刺激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堕恶趣,岂不贻误往生大事么!病人临终前后,若有食酒肉五辛者,不可走近病人前,否则病人易失正念,会堕三恶道的。
  病者气绝之后,以神识尚未离去,仍然是有知觉的。须经过一段时间,通身冷透,神识出离,寿、暖、识都离开了身体,方算死亡。在气绝之后,神识未去之前,心灵正是很痛苦的时刻。且有因感伤往事而流泪的,亦有因贪恋世间情爱子孙财宝而难割难舍的,或有因心愿未了竟遽然离世而悲伤苦恼的,复有因冤屈未伸而不甘瞑目的,故此时此刻,正是悲苦交集。若又被搬动,又闻哭声,岂不更使将去未去的心灵,受极大的刺激,生者能这样忍心害理吗?世人不知,认为气绝就是死亡,往往因这种误解而铸成大错,病者家属及孝顺子女,不可不知也。
  以一般错误举动来说,只要病人一断气,马上就悲哀啼哭,或抚搂病人而嚎啕,或任意搬动强其正寝,或趁身体未冷先为之沐浴穿衣,或注射强心针,或注射防腐剂,或方断气立即被送太平间,或当天被移殡仪馆。或更有两三天即行火葬者。这些残忍举动,对神识未去仍有知觉的病人,可算受尽惨毒虐待了。生者所行所为,实贻害临终人不浅,将使死者痛苦堕落,爱之反足以害之,这是最可怕的。
  不知神识未去,其所感受的痛苦,与常人无异。常人还可以呼痛呼救,可以抗拒。病人虽气绝而神识未去的这段时间,硬要当作死尸看待,致使病人冤枉受极大痛苦,而口又无法申诉。因不解临终常识,而导致如此悲惨,宁不痛心!病人因遭受痛苦而心生嗔恨,因嗔恨心而使神识堕落恶趣之中,虽孝子贤孙亦无所知也。
  因此呼吁世人,在病人气绝之后,神识尚未离去之前,假定为十小时至十二小时,在此时间之内,病室宜维持肃静,不能有上述种种举动,加害病人之身,以维护神识得到宁静与安全。病人睡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不能移动他。过此时间之后,如见其身体僵硬,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使其转软。此时间内,不要探摸其冷暖,不要使蚊蝇触及,病室内不闲谈或悲泣。要利用十至十二小时,作有效的救度,引导病者的神识走向光明前途,往生圣境永享快乐。这是家属唯一的责任,也是为子女者唯一的孝道所在。
  若已气绝,因神识尚未离去,故仍在有知觉的弥留之际,如在各公私医院或在自家,基于人道的精神,与谨慎的态度,应予以十至十二小时的宁静时间,并供给冷气或冰块,使病室温度降低。同时对病人不可稍有移动,不可有一切错误举动,前文中已经说过了。至于卧的姿态,要听其自然。以后可用热水毛巾敷其弯节,自能转软如生。病房要肃静无声,不要闲谈杂话。若断气前未及请人开导,此时亟待善友于病者耳边如前所说高声开导之,亡者的心,即能觉知,使心有所归,心有所依。家属及亲友应换班念佛,先念六字洪名十数分钟,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佛号,一字一句要念得清楚分明。最好随著法师念佛的录音带念佛,心中兼想,求佛慈悲摄受,亲垂接引。念佛声不要间断,要能使病人的神识,自耳根听得句句分明,方能感应佛的愿力,而随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在病房助念佛号,注意不要扰及其他病人。
  欢迎各方贤达仁者,广结净缘,辗转流传,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功德无量,福慧无量,祖先皆获超升,子孙贤孝仁慈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死后神识还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