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份统计学表格如何分析,需要具体一点?

《统计学》案例与思考 【案例1-1】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很多大学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机构常常需要对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的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以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就业意愿、择业倾向、求职经历、主要困难和障碍等相关状况,调查目的是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学校教育改革、及时采取促进就业的必要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信息。 为了搞好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必须首先明确统计总体、总体单位,设计有关的标志、变量、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思考与讨论问题: 1.若要对某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分别是什么? 2.研究者需要了解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具体用哪些指标来反映? 3.为了得到研究者所需信息就必须对每个总体单位调查哪些项目?其中哪些是数量标志、哪些是品质标志? 4.上述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5.这项调查研究所关注的变量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定量变量、哪些是定性变量?在定性变量中又有哪些是分类变量、哪些是顺序变量? 【案例1-2】 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这是 这是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于2012年8月15日发布的《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引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 )。原文篇幅很大,在不影响文章主要观点的情况下,编者删去了部分文字和大量图表。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的十年,是战胜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实现历史跨越的十年。十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图1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1%。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103740亿元,比2002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20.8%。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末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末达到3181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0.1倍,年均增长30.7%,外汇储备规模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次产业协同性增强。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能力全面提升、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快递业等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内需的强劲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的不足,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学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