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一份海底捞夏日新品的尝鲜攻略?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说到这家公司,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说到海底捞的火锅与原料,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而颐海国际的前身,正是海底捞集团专门为火锅门店提供火锅底料的子公司。它的产品包括火锅调味料(火锅底料+蘸料)、中式复合调味料以及自加热小火锅等,目前已经是中国第二大火锅调味料生产商和最大的中高端火锅底料生产商。

于投资者来说,多少人在市场上苦苦追寻,为了自己能买到一只10年10倍股(如茅台格力)。而颐海国际自2016年7月在上市,仅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市值整整翻了超过10倍。那么,究竟颐海国际过去为什么能够快速增长?站在当下,80倍估值的颐海国际还有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吗?

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行业的空间可以决定公司的规模,如果行业高增长的话,必定会加速公司利润释放。那么颐海国际所处的行业空间(复合调味品)究竟有多大呢?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颐海国际属于复合调味料行业。调味品市场分为单一调味料和复合调味料。前者以酱油、食盐、醋为代表;后者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的,以鸡精、火锅调味料、中西式复合调味料为主。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我国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55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的1091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15.83%,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在国内无疑仍是朝阳行业。

从人均消费的角度来看,中国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由2010年的26.5元增至2015年的54.6元,复合增长率为15.6%,预计2015至2020年实现93%的增长达到105.4元。虽然行业增长显著,但中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15年美国、日本的复合调味料人均年度开支分别为83.3、85.3 美元,是中国8.8美元的近10倍。

而颐海的主营产品火锅调味料为复合调味料市场的第二大细分市场。目前,鸡精占复合调味料市场比重最大,火锅调味料次之。根据Frost & Sullivan 估计,中式复合调味料会是复合调味料市场增长最迅速的部分,在2015年至2020年间的CAGR 将达16.9%,且火锅调味料市场同期增速约为15.0%的CAGR。究其原因是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而大家时间比较少,没有时间烹饪,所以调味料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的复合调味品行业无论从是行业规模还是人均消费来说,都还是处于中高速发展的行业,未来都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股市中久经沙场的投资者就知道,白色家电行业2000—2005年增长迅速,但利润不佳,股价疲软,2006—2010年行业增速减缓,但利润大增,龙头股价上涨十几倍。为什么行业增长快而没利润,行业增长变缓而利润大增?原因就是前期行业集中度太低,同时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增长快对公司盈利也没用,由此可见行业竞争格局是特别重要的。

2018年火锅底料的市场规模约200亿元,颐海的市占率在业内已经是第一,达到13.4%,其次为红九九、天味、德庄、,市占率分别为 7.7%、5.0%、3.4%、2.9%。从其市占率的提升来看,近几年的速度非常快,2013 年的 3.9%提升至 2018 年的 13.4%。比方说在15年,颐海的市占率是不如红九九的,而近几年则是在规模和增长上,远远甩开竞争对手,盈利实现快速的提升。

而火锅底料市场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和大众底料市场,区别主要体现于成分和销售价格,中高端火锅底料含有植物油,且产品价格每包不低于 10 元。

从基本的商业常识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产品可以卖得贵,同时又有需求(如茅台),这样公司有议价权,护城河是极深的。颐海则正是中高端火锅底料龙头,尽管商业模式没有茅台五粮液那么好,但其产品也是卖得贵且需求旺盛。

相较全火锅底料市场而言,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份额较集中,竞争格局十分清晰,CR3 达到61%。作为主要专注于中国快速增长的中高端市场的火锅调味料生产商,颐海占全市场49%,远远领先第二名德庄的7%,在业内具有压倒性优势。所以,在中高端的需求上,颐海的产品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占据了市场近一半的份额,而相对高端的消费者对产品价格不敏感,已经为公司未来的业绩稳定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颐海未来增长有何看点?

从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颐海所处的行业空间前景还是十分广阔,同时其产品在业内中高端市场是特别有竞争力的。投资是投资未来,未来颐海有什么看点呢?

从公司的主营产品火锅底料来看,主要消费场景为2B 餐厅食用 和2C家庭食用。

我们先来看看To B业务。To B业务公司主要是服务海底捞火锅门店,同时凭借其在餐饮供应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众多中小餐饮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调味料产品及服务,以及输出中式餐饮的标准化方案。

而从占比的角度来看,海底捞关联方的占比超过95%,所以要想分析好公司To B业务,就必须分析海底捞的增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海底捞餐厅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同时单个餐厅的效率和客户粘度较高。2017年海底捞餐厅整体的翻台率为5.0,远高于其他餐饮企业,而正餐餐厅的翻台率平均一般在2.5 左右。目前海底捞顾客在用餐高峰期的等位时间可达 2 个小时,餐厅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同时,海底捞目前已经拥有3600万个注册会员,年服务顾客高达1.6亿。根据弗诺斯特·沙利文的市场调查,海底捞的受欢迎度,就餐体验和服务满意度综合排名第一,意愿回头客超过98%。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海底捞的需求旺盛。

从餐厅数量增长的角度看,18年海底捞拥有466家餐厅,当前以每年200-330家左右的速度快速扩张。如果海底捞未来还能够继续保持极高坪效、翻台率等数据,相信颐海的业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支撑。

说到To C业务的增长看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公司在去年推出的自热小火锅,目前已经在各大平台上成为网红产品。

自热小火锅在17年首次推出就贡献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18年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625%,并且在18年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6.8%。天猫平台显示,颐海自热小火锅月销量上万,2018年双11海底捞小火锅全网第一名。由此可见,自制小火锅的增长前景还是值得我们看好的。

为什么其自热小火锅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我认为与海底捞的口碑分离不开。目前市场上品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市场集中度并不高。而海底捞的服务线下口碑良好,食品有保障,相当于用其品牌背书,从而使得消费者吃的开心放心,所以自制小火锅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爆款。

而展望未来,如果颐海能在其他新品上借助海底捞品牌,继续拓展新的快消食品,加速市场占领,满足和替换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维持业绩高增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未来可能会面对哪些风险?

(1)海底捞自身的风险

上面已经提到,在To B业务中,海底捞的占比已经超过了95%,从下面的关联方收入与海底捞收入的相关性来看,如果未来海底捞的增长没有问题,那颐海未来稳定增长的概率也是很大,但是如果海底捞没有如预期增长,那其对颐海的冲击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我之前的(《近百倍估值的海底捞(6862.HK),还有投资价值吗?》)文章中已经提到海底捞的翻台率已经不可能再继续增长,还有就是三四线的客单价会逐渐变低这两大风险点,这里就不再赘述。结论就是,海底捞未来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很大,而火锅消费偏中高端,比较适合中产阶级及以上客户,没有像肯德基的平民价格,这就会导致其他客户复购率会很低,从而进一步影响颐海未来的业绩增长。

(2)自热火锅单品价格过高

虽然说颐海的制热小火锅凭借着海底捞的品牌,现在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但其价格过高的风险我们不能忽视。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颐海的自热小火锅有荤菜的45元左右,全素菜的30元左右(促销价格也在20-35元之间),对比与现在人民的消费水平,无疑是价格过高了。相比于方便面等10元以下的替代品,很难说自热火锅可以在满足消费者“尝鲜”心理之后,未来还能够继续稳定增长。

而且,45元的自热火锅利润空间巨大,必然会引起其他商家加入竞争。而近年来,我们也可以看到,拼多多凭借着其产品便宜,在电商市场上占领着一席之地,如果说未来有商家能做到更好吃且更便宜,那拼多多的逆袭的案例很有可能也会在自制火锅市场上重现。

三年10倍股,目前的投资价值几何?

颐海国际是一只三年10+倍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搞清楚其十倍市值的来源更加重要。市值=利润*估值,下面我也将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就公司的利润增长情况来看,16年到18年其利润增长了2.8倍。

而就估值而言,颐海从港股上市的21倍增长了3.6倍,达到77倍市盈率。也就是说,其实颐海市值的增长主要驱动力是来自于市场对其估值的抬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颐海的估值处于98.5%的位置,前阵子还创下了历史最高估值,目前位置无疑是有点高了。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中国股市大泡沫。

当时的上证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几乎人人聊股票都侃侃而谈,散户机构的资金蜂拥而至,07年10月16日 达到至今仍未能突破的6124点。像我们目前耳熟能详优秀白马股,在当时创下近百倍估值后,迎来的是长达近7年“深套”,14年才创出历史新高,由此可见,即便你当时买入的是贵州茅台,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况且我们要想,市场上有多少个优秀如贵州茅台的公司呢?

尽管我也相信颐海国际未来大概率还能优秀下去,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老巴的投资理念,以一个合理价格买入一个优秀公司,而目前近80倍估值的颐海无疑是有点高了,如果你真的看好公司的未来,等其跌入合理区间再买入也不迟。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底捞企业文化论文 篇1

  在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前提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餐饮业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竞争激烈。海底捞在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了24年,无论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还是服务营销,都成了其他餐饮企业争先恐后模仿的对象。海底捞的成功是餐饮业的一个奇迹,其中的“秘密”还需进一步探析。

  海底捞;企业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公司从最初的麻辣烫小摊,到全国知名的餐饮连锁,董事长张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公司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为员工创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和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员工价值,创造客户价值。海底捞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为了其他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营造温暖的家文化,给予员工平等的尊重,带给顾客五星级的服务,使得海底捞成为了餐饮连锁的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近来企业都在强调的一个概念,企业文化是抽象的,因为它存在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同时企业文化又是具体的,它表现在企业员工的行为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能激发员工的潜力,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创造员工的归属感,赋予员工荣誉感。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是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再由员工感染每一位顾客,海底捞真正达到了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

  二、海底捞企业文化现状

  2.1收获人心,营造家文化

  海底捞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对于餐饮管理来说,收获人心是其中一大重点。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深谙这一道理,提出了“把员工当做家人”这一理念,24年海底捞一直在做这件事。

  海底捞的新员工入职时会有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细致到如何使用ATM机、如何乘坐地铁,这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在帮助来自农村的员工融入这个企业、融入这个城市。海底捞有独特的师徒制,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师傅”,这样可以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能够帮助员工尽快融入到集体中来。

  餐饮行业大多都是包吃包住,但是很多餐饮企业人员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店里剩下的食物,而海底捞的宿舍房间设施齐全,有正

最近,海底捞根据网络名人的吃法打造了一个新菜单,比如“鸡蛋虾仁酿面筋”、“番茄牛肉饭”、“最佳蘸料”,被Tik Tok上的很多抖友模仿。它让食客们大吃一惊,纷纷拿出手机拍摄Tik Tok,与其他抖友分享这一“喜讯”,从而再次炸了Tik Tok。

这种玩法让很多餐饮同行感叹海底捞就是海底捞,真好玩。

来源:东方食品与饮料;北京饮料经理

随着微信官方账号、微博中餐饮营销手段的热潮逐渐消退,Tik Tok这种新的营销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上了餐饮营销的头把交椅。

事实上,营销在Tik Tok的流行并非偶然。它巧妙地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和喜好,善于利用“算法推荐”为普通人提供优质的视频内容。

无数普通人的走红,给用户一种“只要拍得好,成为网络名人不是梦”的心理暗示。这已经成为一个网络名人可以“天天挣钱”的时代,自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也为Tik Tok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

海捞的Tik Tok营销就是针对前期积累的庞大C端消费群体。作为餐饮人,要学会把握当下消费者的喜好,然后改造为己用。海捞的成功是行业的典范,那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从顾客的喜好中发掘商机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软件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开始有了质的飞跃。Tik Tok火的原因是里面的视频内容给人一种真实、贴近自然、有冲击力的感觉,其互动性和社区性远远优于之前的微博、微信官方账号。说白了就是“接地气”。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是最接地气的场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Tik Tok平台流量爆棚的时候,首先浮现出来的是一大波美食内容。一时间,Tik Tok成为“舌尖上的Tik Tok”,为餐饮品牌提供了极具营销价值的天然土壤。

凭着敏锐的嗅觉,海底捞及时捕捉到了商机。通过Tik Tok大火,顾客不禁觉得海底捞确实是行业大佬,任何新鲜玩法都不在话下,好感度和亲近感倍增。

在餐饮方面,不能光努力。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我们的目标客户是年轻人,我们就要时刻关注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喜欢玩什么,现在的潮流是什么。不要以为和餐饮无关。其实仔细分析,有很多细节是可以发现的。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拍摄Tik Tok?这反映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年轻人喜欢吃什么?你在玩什么?如何做一个视频更受大家追捧?怎么吃怎么玩更容易被大众模仿?菜品中有多少你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隐形菜单”?这些最生动、最现实的需求在Tik Tok都能得到满足。

最好的体验就是大家一起玩

当代年轻人,不愁吃不愁喝,从小就“多看多吃”。无论哪种食物,都很难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

然而,Tik Tok网络名人推荐的一些奇特吃法却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关注。海捞的番茄牛肉饭,鸡蛋虾仁酿面筋,网上名人蘸料,海鲜粥等。当他们看到Tik Tok的非传统和不寻常的饮食方式时,许多人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海捞尝试一下。

所以无数的朋友来到店里,亲身体验,拍摄视频,上传到Tik Tok,玩得很开心。这些网友创造的菜真的有那么好吃吗?他们的厨艺比专业厨师好?不不不。

事实上,这些网络名人的饮食方式并不令人惊讶,但它是客户自我创造的一种形式。他们更享受亲身参与、分享经验、吸引注意力、互动的过程。

现在的年轻人爱玩,会玩。我们接近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和他们打成一片。

“海底捞番茄牛肉饭”走红后,海底捞门店立即要求前台服务人员在顾客到店时,主动告知顾客“Tik Tok网络名人式”的做法。得益于服务员的强力“安利”,店里客人的兴趣和创造力被彻底激发。海鲜粥、网络名人蘸、鸡蛋虾仁酿面筋等新鲜吃法。层出不穷。海底捞的“Tik Tok网络名人”隐藏菜单越来越多,玩法也越来越花里胡哨。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独特的参与感。

然而,海底捞服务员对这些“Tik Tok网络名人模特”的理解,已经成为顾客和餐厅之间一种奇妙的默契。

现在的餐饮人都在苦思如何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精致的装修、华丽的主题、特色的菜品、精致的氛围……但这些似乎都到了瓶颈期,很难有大的突破。海捞看似什么都没做,却让客户的体验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实方法很简单。让客户自己玩,我们陪他们玩。体验不是我们通过环境和氛围强加给客户,让他们被动接受。相反,应该是反过来。如果顾客喜欢玩,我们会给他们提供空间,给他们配合和关注,陪他们玩,让顾客玩得开心,他们的用餐体验自然会好。

《摸底捞》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不只是把“Tik Tok网络名人”的吃法当成顾客的一种休闲玩法,而是真的把这种现象当成了一门生意。如果你想玩,就和顾客玩得开心。

海捞不仅在网络名人里印制发放了Tik Tok的菜单,详细介绍了各种花式吃法,还要求所有服务员跟风,甚至还专门制作了配套的制作工具供顾客试吃。

这种把“顾客玩的产品”上升到餐厅政策层面的做法,让顾客充分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他们受到鼓励,自然更愿意来海底捞玩。

于是无数朋友把海底捞的新菜单和新品上传到Tik Tok,号召其他朋友到店里试用,从而再次引爆海底捞的刷屏。这种通过线下和线上反哺来掀起连锁反应的“第二套路”值得给你很多启发吗?

Tik Tok营销的创新之处在于,吸引了原有的消费者后,原有的消费者会上传视频推广自己在Tik Tok的餐厅,从而将Tik Tok的潜在消费者转化为自己餐厅的顾客,进而产生客流的裂变效应。但是,在利用Tik Tok的宣传吸引顾客后,接下来的维护才是关键。

再花哨的营销手段,归根结底都只是表面功夫。餐饮最重要的是味道、质量和服务。只有这三项做好了,餐厅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源,否则人气是短暂的。

海捞之所以在Tik Tok刷屏,也是依靠其稳定的服务和品质,逐渐积累起口碑的社会效应,为同样岗位的顾客做美甲,为独自离开的顾客带一只泰迪熊,赠送红酒和腊肠,烤虾,折纸鹤,折叠星星,各种小游戏和脑筋急转弯等等,而无数的招数简直让顾客欲罢不能。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人类是无法阻止海底捞的。虽然有夸张搞笑的成分在里面,但海底捞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之前对海底捞的好评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并没有很强的冲击力。现在有了Tik Tok,视频的解读让手机屏幕另一端的顾客对海底捞的服务和品质更加感同身受,客流自然爆炸一波又一波。

是创意客流的引爆点,拼创意是为了引流。这是营销的第一步,但是引流之后呢?如果不能把这些初次顾客变成自己的“回头客”,就不能只靠创意,而要靠品味和品质。

一家餐厅可以被网友庆祝,但也可能被网友封杀。如果他们在尝鲜后感到失望,并拍摄视频上传到Tik Tok,这对餐厅和品牌将是致命的。

“要想留住对方的心,先要留住他的胃。”这句话也适用于做餐饮的人。海捞用Tik Tok营销吸引顾客,用品质和服务留住顾客,再通过拿顾客的视频为餐厅做“二次”营销,即线上引流给线下,线下再用品质和服务反哺线上,形成良性可持续的循环。你不学这个套路吗?

原创文章,作者:徐浪老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24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底捞签到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