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进了看守所的程序

原文标题:调研 |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

看守所,一个在地图上消失了的存在。

同在一片蓝天下,有那么一个小天地,风吹不进,雨刮不进,律师会见不能进。在全国疫情向好的情况下,各地公、检、法基本都已正常开展工作,但律师会见工作依然仅能通过视频。看守所里的生活不足为外人道;看守所的位置在地图软件上无法搜索,这似乎是一个从地图上消失了的存在。

本文内容来源于律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会见,以及从看守所释放的当事人的回忆,通过对嫌疑人口述的整理,还原看守所内的真实情况,让刑事辩护律师能够全面了解看守所,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看守所内真实的羁押生活,以期对刑辩律师的工作有所启发。

在去医院体检之后,嫌疑人将被送往看守所。

到达看守所的接待室,公安办案人员与看守所人员开始办理交接手续:办理入所登记、填写个人信息、按手印、录指纹、量身高、测体重、拍照片;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说明因涉嫌什么罪名被拘留等。自此,留下了该人的指纹及DNA信息。

检查:将全身衣服脱掉,检查身上是否有纹身、是否有明显疤痕;检查是否有不允许带进看守所的物件,比如鞋带、皮带、钱需交给公安办案人员,由办案人员带回派出所,通知家人去取或者交给管教;穿皮鞋的,要将鞋子底部的钢板抽出。

分发生活用品:分发一件囚服、一双拖鞋/棉鞋、一个塑料小凳子,两个一大一小的蓝色塑料箱,小箱子里装一块香皂、一卷卫生纸、一条毛巾、一支牙刷和一管牙膏,大箱子里装一床被褥。其他看守所分发的东西大同小异。

分配到过渡监室:刚进入看守所的人员,会被先安排在过渡监室,在过渡监室过渡六七天,缓解一下刚进去的情绪;然后再根据犯罪情况、案件性质、嫌疑人身体情况等重新分监室。过渡监室不用干活,闲暇时间打坐(盘腿坐在自己的床上,面朝墙,面壁思过);其他监室一般需要干手工活,具体也看不同的看守所规定。另外,律师或者懂法律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一般会关在已决犯(已判决,准备送押的)的监室,以防其可能会对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律指导。

登记室到过渡监室:进入监室的路上一般会途径其他监室,其他监室关押的人员出于新鲜无聊,像看电影一样在窗户边不断打量,并向新入监室的人员打招呼,若遇到认识的人还会询问是因为什么案子进来的。

到达监室门口:管教开门时,需双手抱头面向墙蹲下,待管教打开监室门后会让站起来;每次进出监室都要打报告,并喊出自己囚服上的编号,管教准许进入之后,要说“谢谢上级(各地称呼不同)”。若跟管教熟悉认识,管教此时便会跟该监室“大头”(“狱霸”)打招呼,让多照顾,“大头”自然不敢怠慢,甚至会给予特殊照顾;管教也会帮忙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当然,更多年轻嫌疑人的选择是不告诉父母。在那里,与管教熟悉,的确有很大的便利。

进入监室:进入监室的第一件事,一般是“大头”或其他人员询问是因为什么案子进来的(简称“开庭”),并对案子的刑期进行预判。普遍的认知是,如果因为打架斗殴进去的并不丢人,特别是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打架……监室里的人,更关心的是打架斗殴的双方哪一方胜了,若是胜利的一方,说起来也是以此为荣,监室里听的人更是赞不绝口。比如,“一方人多,一方人少,人少的一方胜出,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受伤,而对方目前已确定死了一人,一个在重症监护室(已开颅),能不能保命暂时不知道,剩余其他人没有一个人没挨过揍的,但都是不同程度……”而因强奸等涉嫌性犯罪或者违背传统道德犯罪的嫌疑人,在监室内的地位普遍低下,会被其他嫌疑人看不起,受到欺负也是常事。

第二件事可能就是学习监规,监规被要求牢记。

若干年前,甚至于现在,也有部分看守所依然是大通铺,靠窗的位置一般是“大头”的床铺。近些年,看守所内部升级改造,逐渐转变为单人单床或者部分单人单床模式,比如2018年的某县级看守所内部构造如下。

监室大小大约有20多平方米,监室门的两侧墙面上各有一扇窗户,窗户里外有两层防护网,在进入监室门的上方有一台壁挂式的电视,门右侧窗台下面距地面约40公分位置的墙上有个水龙头,可以随时打热水喝,冲着监室门是屋里的走廊,走廊左边和右边都是单独的床铺,左边床铺依次为1号、3号、5号、7号、9号、11号,右边则为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5、7、9号和6、8、10号床铺是连接在一起的。床的序号一般是监室内排行的象征,老大一般在1号床,老二一般在2号床……与11号床铺有半截墙相隔的是厕所,与12号床铺有半截墙相隔的是洗刷间,可以洗漱、洗澡、洗衣服;厕所和洗刷间之间有道门,是每天去放风的出口。另外,在6、8、10号床铺的墙上面,挂着一大块刊版,刊版上印着看守所的监规。

三、看守所里的24小时

看守所里的生活作息相对有规律,监室里没有表,大概时间一般是根据阳光照射进监室的角度来判断推算或询问管教,不同看守所时间安排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

  • 6:00,起床收拾被褥(叠成方块),洗脸刷牙(看守所的牙刷,短的,只有一个毛刷头,后面的杆是空心的,手指头插进去带动着牙刷);
  • 6:30,管教查监室、吃早饭(有的看守所先吃饭后查监)、收拾卫生(跪在地上,用手拿着旧衣服拖地);
  • 7:00,排队读在押人员行为规范(监规);
  • 7:30,打坐、做手工(有的看守所或监室不做手工)等;
  • 9:00~10:00,放风半小时左右,做广播体操;
  • 11:30,吃午饭、收拾卫生、擦地;
  • 14:00,打坐、做手工等;
  • 15:00~16:00,放风半小时左右,做广播体操;
  • 16:30,吃晚饭、收拾卫生、擦地;
  • 19:00,周一至周五看新闻联播;
  • 19:30,固定频道看电视剧,有的看守所仅周六周天允许看;
  • 19:30,可以轮流开始洗澡;
  • 21:30,睡觉;值班管教在值班室用声控向每个监室喊话。睡觉期间每两人一组轮流值班。

附:在押人员行为规范(即所谓的“监规”)



6月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包粽子、插艾草、喝黄酒,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而这一天,也是市看守所男犯们会见家属的固定日子。

“这几天下那么大雨,天气一下子转凉了,也不知道孩子在里面过得怎么样。”上午8:20,一位大伯时不时地凑到传达室,向民警打听什么时候能进去,“一个月一次见面的机会,回到家后就牵挂孩子,希望他在里面好好改造,能早点出来。”

在家属会见室内,记者注意到,一面钢化玻璃隔开了在押人员与探访家属之间的距离,他们只能通过电话进行交流。从在押人员与家属交流的表情中,记者可以看出大家分外珍惜这一分一秒的时间,生怕有什么话落下。一位中年妇女情绪很激动,不停地叮嘱丈夫好好改造,丈夫也一个劲地点头,眼眶红红的。

市看守所副所长胡晓东介绍说,目前所内服刑人员一共有100多人,考虑到家属会见室的容纳量和现场秩序的维持,所以就安排家属们分批进入所内,每批在20人左右,“其实,每个月中,个别家属还另有1-2次机会见到孩子,这主要取决于在押人员在所内的综合等级考评结果。”

记者了解到,市看守所对吸毒、贩毒人员在内的在押人员,每月实行综合等级考评,依据认罪态度、监规遵守以及劳动、学习、生活情况,分别评定为A、B、C、D四个等级。评定等级与家属会见次数相挂钩:被评定为A的,每月不超过3次;被评定为B的,每月不超过2次;被评定为C的,每月1次;被评定为D的,取消当月家属会见、通信资格。

“在押人员除了家属通信联系以及在每月5日(女犯)、6日(男犯)会见外,去年12月,在杭州市公安局统一部署下,我们还开通了在押人员视频会见,主要是针对一些路途遥远或因特殊原因来不了的家属,借助这种形式,使在押人员与家属的交流渠道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强化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作用,帮助在押人员成功改造。”胡晓东说。

记者还了解到,市看守所还通过联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共同做好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如每周六都会邀请法律工作者、心里辅导员、学校老师等,给在押吸毒、贩毒人员讲授法律、语文、历史等文化课,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避免再次误入歧途;同时,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还会进行一些劳动技能的培训,使他们在重新走入社会时,能找到一份正当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犯贩毒可以缓刑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