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官网投诉植保无人机硬件霸个使无人机从天上掉损坏只给维修不给退或换新?


本文由 创客公社 编辑整理,素材综合自:天下网商-记者 黄天然、硅星人、腾讯科技、北美留学生日报、北京商报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信息来源。

9月19日,Facebook总部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有所听闻,一名38岁的华人软件工程师在总部大楼跳楼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件事引爆了整个硅谷湾区乃至半个美国的华人群体。

近日,Facebook中国工程师跳楼自杀事件又起波澜。因为参与声援死者家属,要求彻查真相的抗议活动,另一名中国工程师尹伊已被Facebook正式开除。

10月8日,尹伊在领英等社交平台上确认此事。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目前我还好,压力稍大。领了一封最终警告信,打算裱起来、加个框,挂到卧室墙上。目前已被正式开除,恢复自由身。"


此外,还有前员工爆料称,Facebook已禁止员工在硅谷匿名社交平台Blind上讨论这起自杀事件。


中国工程师或死于职场霸凌

所有争议的起因是Facebook中国工程师陈勤之死。

9月19日,Facebook中国工程师陈勤从硅谷总部园区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38岁的年轻生命。

据媒体报道,事发当日上午,陈勤在直属上级的办公室里,与主管发生了激烈争吵。有人听到主管大声说"滚出去",而陈勤说"这不公平"。几个小时之后,陈勤从办公室四楼跳下。

陈勤是浙大9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生,2011年来到美国,在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他选择留在美国发展,履职过多家互联网巨头,去年刚入职Facebook,隶属广告技术组。



据熟识陈勤的Facebook员工透露,陈勤工作努力,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是一家人在美国的顶梁柱。

对于陈勤的死因,Facebook一直三缄其口,后来还是刚从Facebook离职的前日裔技术主管PatrickShyu,在Youtube上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表示:"最近的公司内部工作评级显示,陈勤的评级开始下滑,如果他的评级在数个季度不够理想,那么他就会被公司放入PIP(待努力)项目,下一步就有可能被开除。他想方设法寻求内部换组,并找到了一个愿意接收他的组,他的上司也同意放行。但是他的上司突然出尔反尔,先说服他在组里待到这个季度结束,并且告诉他会在季度结束时给他一个好的评级。然而,他的上司并没有信守承诺,而是在最新的季度评级中给了他一个不够理想的评级,这样的低评级让他无法换组。"

换不成组,陈勤就会被列入PIP(待努力)名额中,这意味着他很可能被开除,失去工作签证。而陈勤没有绿卡,是以工作签证留美,如果在被开除后60天内找不到新的雇主,就得和全家人离开美国。

PatrickShyu还提到,最近陈勤的组里有一个严重的系统错误事件,问题被交给陈勤来负责,他必须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这个任务。Facebook员工们查阅记录发现,就在这个项目截止时间前一个小时,他跳楼自杀了。

从这些信息,大致可以拼凑出陈勤生前最后这段时间内经历的巨大压力。


由于涉嫌职场霸凌,陈勤之死引起了硅谷华人圈的同仇敌忾。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那样——“只有当那些旁观者像受害者一样愤怒时,正义才能得以伸张。

9月26日,陈勤去世的"头七"之日,数百位硅谷华人前往Facebook大楼抗议,为陈勤的家属声援,要求Facebook公平彻查陈勤组内职场凌霸和死亡真相,给予中国工程师更公平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炎热的周四中午,接近400名华人聚集在了Facebook位于MenloPark的总部门口。他们都穿着黑色的上衣,手捧白花,在Facebook标志性的“点赞”标志前方,自发地举行了一场悼念活动。

Mangogogo是这次悼念活动的组织者。在悼念活动开始时,她带领在场的人们进行了长达一分钟的默哀。随后,也是她用中文讲述了陈勤的故事,以及组织这场悼念活动的目的,并感谢所有从湾区各地赶来的参加者。

“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挖掘真相,因为真相是什么我们没有人知道,我们已经没有机会跟逝者对话,去了解究竟是什么令他如此的愤怒,要用纵身一跃来表达最后的反抗。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对Facebook要求的:面对真相,面对事实,给我们华人大众的一个交代。

“我们想给湾区的工程师们带来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事实上,悼念活动的组织者并不认识陈勤,也不认识陈勤的家属,她是自发组织了这一悼念活动。9月23号周一下午,她是在华人论坛上发了帖子,讨论举行一场悼念活动的可能性。最一开始,她希望能有十五个人一起来Facebook门口献花,如果能有一两家媒体来报道更好。

令她没想到的是,帖子得到了热烈的响应。活动组织的微信群里人数很快逼近了400人。为活动提供资金的筹款项目,很快就募得6000美元。Mangogogo设立了活动的微信群,并告知参与者保留好打车的发票以便报销。几名志愿者买好了鲜花,制作了几十块印有标语的牌子。


而尹伊正是现场带头喊口号的人,而且他敢作敢当,公开戴上了自己在Facebook的工牌,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亮出Facebook的员工身份,堂堂正正地抗议。我们需要知道事件的真相与细节,中国人的生命不应该被漠视。"

关于尹伊,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5年毕业之后,一直在游戏领域工作。2016年,尹伊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攻读硕士,2019年6月,入职Facbook出任软件工程师,以OPT(专业实习临时许可签证)的身份可在美国工作至明年1月。

近日,尹伊公开发声,讲述了自己被Facebook开除的过程。

尹伊自述自己其实是想去参加陈勤的追悼会,不过因为走错路走到抗议人群中。受到抗议人群情绪影响,尹伊也高呼口号,为跳楼同事打抱不平,因为手持Facebook工牌,他受到了多家媒体采访。在抗议中尹伊直言已经有一家公司为他开出了offer,如果Facebook对他采取什么措施,他明天就走人。

随后返回Facebook后,尹伊便汇报了接受媒体采访一事,紧接着Facebook召开临时会议要求尹伊不得在公司内外谈论陈勤一事,而且也不能在公司安排之外私自去会见陈勤家属,尹伊当即表示不能同意这种要求。

接着尹伊收到了Facebook的最终警告信,强制回家办公,并于第二周被通知开除。



除了缺乏判断力之外,脸书还罗列了3条开除理由:

1、未经公司同意接受媒体采访;

2、刻意隐瞒接受其他媒体采访;

3、因其说了让其他同事不舒服的话。


言论自由避风港就是个笑话

一直以来,Facebook都在标榜其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允许员工犯错,允许员工开展创新尝试,任何人都不能用高压手段控制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扎克伯格也曾在公开演讲中提出建立Facebook的初衷,建立一个不用惧怕暴力,自由发表言论服务的避风港。

可是,从陈勤自杀和尹伊被辞退两起接连发生的事件来看,Facebook并没有表现出容错和宽松的机制,当你的言论不利于它本身,无论真相是什么,都将变成禁忌触碰的红线。

此外,抗议者们还在社交媒体上为陈勤注册了名为"Justicefor陈勤"(为勤讨公道)的帐号,呼吁海外中国社群团结起来,采取进一步行动,以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

从这次中国员工自杀来看,Facebook企业文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却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死者已逝,企业文化和制度成为了最无情的“刀俎”,而每天努力工作的中国员工却成为了无辜的“鱼肉”。

在美国一贯的双标嘴脸之下,面对真实的发声,他们选择封闭成千上万个社交媒体账号。


硅谷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压力有多大?

在全球互联网产业“皇冠上的明珠”——硅谷,这里的员工往往备受企业宠爱,享受着各种诱人的福利,从高昂的薪水、奖金和股权到免费的餐饮、按摩、公司内部的健康俱乐部和国际旅游,不一而足。

但是,所有这些宠爱都是有代价的。就拿陈勤在他所在部门的评估中,他的评级开始下滑这件事来说,他的评级在数个季度中不够理想,被领导放入PIP(待努力)名单中。进入这个名单,他的命运就意味着很可能“被解雇”。而解雇的后果会直接导致全家搬离美国。

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或许陈勤被安排进入“PIP”小组就是导致他自杀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紧张的最后期限、大量积压的工作,执行重要任务时害怕失败的心理)。如果你的经理不是软件工程师出身,那么你的压力将会更大。一些公司希望你免费加班。”在硅谷工作的有些工程师称,工作本身往往包含一些不合理的预期。

曾在2015年有过报道,一名来自著名的谷歌著名研发团队Google X的50岁员工,在进行无人机测试工作时突然晕倒。据他的同事描述:“他摔倒在地面上,身体猛烈颤动,好像正在努力爬行。”这起事件被现场摄像头拍摄下来。

这些员工每天要工作10到12个小时,身体负担非常重。甚至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随时保持警惕,一旦领导通知需要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电脑开始办公,不管你是否在开车、在睡觉、在家庭聚会……尽管这些并不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


《纽约时报》曾报道,硅谷工作狂文化盛行。在Twitter 上有150万粉丝、还出版过畅销书籍的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加里·沃伊内楚克,曾告诉自己的粉丝,他们应该一天工作18个小时,而且应该每天都这样,不能休假,不能约会,不能看电视。“想闪亮全场吗?想买飞机吗?”他在一场励志演讲中问道。“那就工作吧。工作才能让你得到这一切。”

硅谷是互联网的圣地,却不是互联网的仙境。在硅谷加班正常,有抵抗情绪也正常,但通常人们没有什么选择。有些员工会反复斟酌后向主管们抱怨工作环境恶劣,但他们的请求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忽略。

因此即便在Google、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科技明星公司,也并非就代表着高薪在手,享受着花园洋房和四季阳光,有着惬意的生活。

实际上,身在硅谷的程序员们,一点也不轻松。这仿佛揭开了硅谷的一条“伤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售货机怎么投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