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载了新薪通工人端需要打开小程序怎么弄?

欢迎访问《领导留言板》(网址:.cn/),或使用栏目客户端、小程序,关注微信公众号,提交留言并获得更多相关资讯。

(责编:王百一、冯亚涛)

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商业项目,和其中的技术要点。这其中也体现了菜鸟程序员和有经验程序员所思考问题的区别。请认真看到底,应该可以学到很多书本和培训教程里学不到的东西。

这个项目规模不大,2个程序员,兼职1个星期完成,费用是4万块,但是其中涉及到多个要点。

1. 搞清楚痛点和需求

这是一个服装厂,年产值在1亿左右。

车间是一个非自动流水线,一框框货物,每个工人做一道工序,再传给下一个工人。

这里的重点是工人在传给下一个工人之前,要拿着框子里的一个条码,去电脑上录入产量。这样才能反映到生产进度上,这样才能给工人算工资。

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工人要站起来走到电脑上刷卡,这很麻烦,影响生产效率,工人也抱怨比较多。

工厂里基本都是夜以继日的赶订单,提高每天的产量是老板很看重的事情,所以老板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

认清痛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搞不清楚需求是软件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他们原本打算上一套硬件系统,包括磁卡,刷卡机,控制器。给每个工位安装刷卡机,工人可以在座位上直接刷卡。这一套预算估计在15万以上,要上很多硬件。

老程序员建议他们不要上这套,因为:

硬件维护成本比较高,设备经常出故障,需要维修。

可扩展性不好,多一个工人就要多安装一个刷卡器。

后来考虑要不开发一个App,但是App的问题是:

要同时支持iPhone和安卓。虽然这个问题可以用React Native等技术来解决,一套代码,两个平台上运行,但下面的问题很难解决。

厂里的人用的手机品牌,型号差异太大,App的兼容问题会很大。

要不断地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更新而更新App版本。

需要先安装才能使用。厂里很多老人,需要找人帮他们安装,实施成本很高。

老程序建议开发一个小程序,上面所有的问题都由微信来解决,技术团队只要做功能就行了。

大家也担心是不是所有人都安装了微信,于是做了一个调查:厂里三百多工人,只有3个年纪大的,手机没有安装微信。于是就决定做小程序了。

团队成员就两个人,一个做小程序开发,一个基于原有系统开发后台的接口,一个星期搞定了功能,进入了用户测试阶段。

做技术选型,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不能只考虑开发,还得考虑:

软件最后是否能成功,这两点也许比开发本身更重要。

这个小程序真的非常简单,就是给员工刷条码,输入产量。

小程序打开自动启动扫码界面,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扫码。

先扫工牌,识别你是谁;再扫工位,知道你在做什么;

这个过程只要做一次,小程序就记住了。以后只需要反复扫产量码。

如果扫码顺序不对,小程序会提示错误,让你继续扫。

支持连续扫,扫一下给一个提示音,并继续停留在扫码界面。团队做了测试,一分钟可以扫码50次以上,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扫码时间一分钟就够了。这个消耗可以说是极低了。

扫码的结果有3种情况:

扫码失败,原因可能是重复扫码,后台故障等。

进一步选择,一个工位可能有多个工序,出现这种情况要求工人选择工序。

除了这个核心功能,还有一个功能对小程序的成功很重要,就是:产量查询功能。有了这个功能,工人有更大动力使用小程序,所以软件推行非常顺利。

工人非常关心他的产量是否成功输入到系统,因为这关系到他的工资。有了小程序,他们可以方便地查询产量,心里很踏实。

另外还有一个给车间主任查询一筐货的生产情况的界面。

以后可以考虑添加的功能:

产量图表:通过自身每天产量对比,和同事产量对比,制造气氛,激励工人加油干,提高产量。

项目的技术栈比较简单:

下面进入重点部分,这个项目要成功有几个重点:

好用,好用,还是好用!

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软件是给厂里的工人使用的,其中包括很多中老年人,所以好用是必须的。

在这个方面,项目考虑以下几个点:

不用登录,打开就能用。如果打开再登陆,估计一半的人会在这里遇到困难。

极简的界面:就几个大的按钮,核心操作就1个扫码。

打开小程序,马上就开始扫码,无脑操作。

语音提示: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提示音,不识字也没关系。

具体错误信息提示清晰直白。

除了扫码以外,还有2个功能激励用户:

产量查询功能,激励工人使用。

货物查询功能,激励车间主任。

这样,一个简单易用,又能给使用者带来额外好处的小程序就诞生了。

方便和安全基本上是对立的,你要方便就会牺牲安全,你要安全就没那么方便。

请记住,企业级的软件,安全比方便更重要。如果客户数据被盗取,或者有漏洞,工人可以多输入产量,这些损失都不是十万二十万能解决的。

为了安全,这个项目做了几件事情:

使用HTTPS已经成为现在网站开发的标配,它可以确保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不会被中间人篡改。

阿里云上可以购买数字证书,也可以申请免费的:

6.2 保证接口的幂等性,确保并发情况下同一张卡只能刷一次

数据库事务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要点:

在写入产量前检查数据状态,已经刷过的卡不能被刷,也就是图中的步骤B。

在步骤C使用悲观锁,防止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脏写和脏读的情况。

如果两个请求同时在步骤B检查了状态没问题,然后同时进入步骤C,就会造成一个请求覆盖了另外一个请求的问题,造成多次记录产量。使用悲观锁会让第二个请求失败,避免脏写。

6.3 使用加密的二维码替换条码。

他们原本有一套条码系统在用:

这个条码背后就是一串数字,表示某一框货物:

员工号也是一个类似的条码。

这样的条码很容易被伪造,被猜测。比如某个人的工牌条码是:0100428他可以很容猜测出其他人的条码为429,430等,然后自己生成一个条码就可以假冒那个人刷卡,同样也可以猜测和伪造产量条码,自己本来只干了一筐货,结果刷了10框货物进去,自己给自己加工资。

解决方法就是使用一个加密的二维码:

首先使用二维码替换上面的条码,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

然后给二维码用256位的AES加密算法加密,这样二维码扫出来是这样一串:

如果没有秘钥,基本上打死也猜不出,有量子计算机的土豪除外。

本来这个小程序三天就能开发完,但是在这个加密上多花了一些时间,主要是后台Java加密和前台JS的加密对不上。

6.4 前台做验证,假冒的二维码到不了后台

小程序有密钥,直接在前台做加解密工作,无效的二维码小程序直接拒掉。

另外,二维码里有一定编码规则,不符合编码规则的,前台也直接拒掉。

刷卡顺序,数据完整性等也都是在前台做。这样既减轻了后台的压力,也把一些风险在早期排除掉。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快,刷卡必须在毫秒级完成。

最开始API的自己处理时间就超过了1秒,这肯定不行。

所以API在后台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主要包括:

在关键的查询列上添加索引。

适当做了数据冗余,减少多表查询。

这样后台API基本保持在100-500毫秒之间。整个刷卡稳稳地在1秒之内。

一次请求快,100个请求同时来了呢?

做成一个商业系统,必须估计用户的并发数量,并做一定的压力测试。

项目使用JMeter模拟100个线程,连续压测1个小时。测试过程平均的响应时间保持在1秒之内,没有出现失败请求的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锤重新调整了团队的“雏鹰计划”,半年的磨炼,让这支年轻团队,在能力上有了质的变化。

但是,能力强并不等于绩效高。

我们在本季的开篇时说过,效率=目标×能力×速度

团队的目标,小锤通过第32课讲得协同三角形,已经统一在了一起。

团队的能力,小锤通过第33课、第34课中讲的团队组建与团队培育的方法,已经得到了提升。

那么团队的速度,又该如何提高呢?

按原计划,小锤想要在一年之内新增30家门店。

但这都过去大半年了,才开了10家,进度远远落后,而原本要在这个月上线的微信点单小程序,也说要延后3个月;除此之外,新品研发速度缓慢,路演活动一拖再拖,由于店铺增多,现在连物流配送都开始跟不上了...

团队不缺有能力的人,大家的目标也很一致,但工作效率就是不高,怎么办?

小锤想到的方法是:胡萝卜+大棒

做得好的,发钱伺候,哥带你们吃香的喝辣的;做的不好,呵呵,夺命连环催了解一下;不怕?那罚钱罚站你们自己选一个…

于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他大幅提高了员工们的工资,并推出了丰厚的提成方案,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

他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必有畏者。

“只要你们好好干,干得快,干得好,钱管够!但如果你们不用心,那国有国法,司有司规,就别怪我不客气!”

大家听完后,纷纷表上忠心:“锤老板放心,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007!(工作时间从0点到24点,全年无休)”

小锤听着很爽,愉快地回家备钱去了。

团队的效率看似并没有什么起色。

小程序测试达不到预期,又添加了新功能,目前还在赶工,所以依旧没有上线;路演活动呢?改方案,等审批,改方案,等审批,长路漫漫无绝期...

小锤冒着雨点般的怨声天天盯在后面催,但还是没有用,已经慢了,再罚?人就要走完了。

不过好消息是,新门店增加了10家,而且资金已全部众筹到位,按这个进度年底应该来得及完成目标。

听到这成绩,反倒让小锤有点意外,于是他随机回访了几位投资者,却发现有些人竟然并不知道这钱是用来众筹开奶茶店的,有说是买理财产品的,有说是借亲戚创业的,还有说是买会员卡充值的...

小锤大惊失色,赶紧和他们一一说明了真实情况,并如数退还了投资款。

小锤倒吸一口凉气,点上了一支烟,给自己压压惊。

这时,财务突然跑过来,说:“老板,这三个月由于奖金福利支出过大,如果再这样下去,账上的钱只够撑三个月了...”

钱花了那么多,竟然没有效果,激励,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完全起不到作用,还整出了一堆幺蛾子...

那是因为,“胡萝卜+大棒”并不能直接解决效率的问题,它们能改变的,是员工的态度。

愿不愿意干,愿意花多大力气干,用激励,用惩罚,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对所有人都有效,也不是设置个提成,弄一些惩罚就可以的,得讲究科学的管理方法。

而且,如果激励的尺度把握不好,还会带来副作用,就是行为的变形,员工为了拿到奖金,甚至会采用“欺骗客户”的方式来完成业绩,就如同刚才例子中员工为了“拉投资款”所用的说辞一样。

另外,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钱,但小公司往往也没有多少预算可以用来激励。

你看,放着不管,肯定不行,胡萝卜加大棒,又效果有限...

那怎么办?怎么才能提升团队的速度呢?

要提升团队的速度,我们得先明确一下,团队的速度该如何衡量。

初中物理课上我们都学过,v=s/t,同样的时间,移动的距离越长,代表速度越快。对应到工作中,就是同样的时间,团队的总体产能越大,速度越快,对吧?

而团队的总体产能,等于什么?

等于团队内所有个体的产能之和。

所以,想要提高团队的速度,其实就是要提高团队中每个个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能。

那,个体的产能又该如何提高呢?

你得替他们回答三个问题,分别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

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做?

比如我对你说:“请快一点!”

你肯定很莫名:“什么东西快一点?”

我说:“请快点把饭吃完。”

你说:“哦,原来你说吃饭啊,好的,我快一点。”

你看,首先你得先知道要“做什么”,不然速度就无从谈起。

然后你肯定会想到下一个问题:“那怎么吃,才能更快呢?”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怎么做?”

于是,我用乾坤大挪移把“10秒吃饭法”瞬间传授给了你。

好,现在方法有了,你张大嘴巴,正准备狼吞虎咽,但大脑里又突然冒出来一个问题:“干嘛要听你的?为什么要吃那么快?我细细品味不行吗?”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出现了。

这时我会说:“翠花在门口等你,慢的话,她就要被隔壁老王接走了。”

你一惊,把剩下的饭菜一口吞下,立刻冲出门外...

你看,只要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你的速度就自然变快了。

但要让团队里的每个人在每一时刻都明白,就不简单了,我们一个个来说。

先说第一个问题:“做什么?”

就是要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干嘛。

要实现这一点,你需要做好“安排”与“跟进”,具体可以分成六步:

首先,团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点我们之前说过。

假设团队今年的目标是销售额达到1000万,然后你就把它平均分摊到10个人身上,每人领100万,这样可以嘛?

不行,你要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员工们可执行的任务。

比如说:你在上海火车站,现在要去人民广场。人民广场就是你的目标;那怎么去呢?请出门左转走100米,坐1号线地铁,乘坐往莘庄方向的那班车,在人民广场站下车,1号口出来,向前步行50米就到了。

这个“怎么去的过程”就是任务。

把目标分解成任务,就是要把“结果”翻译成实现这个结果的“过程”。

比如要实现1000万的销售,那么根据历史客单价、转化率,你倒推出了每个销售员每天要打30个陌生电话,拜访2个意向客户,这个“打电话和拜访”的具体动作,就是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

另外,你分解出来的任务要尽量简单。

不要和员工说,你的任务是要爬上那三米高墙,而是要和他说:你先去右手边第2扇门里拿一把黄色的梯子,让后把梯子搬到前方的高墙的正下方,按动梯子右侧的伸缩按钮,等梯子伸到最长时,将它与地面呈70度角架到墙上,然后再通过梯子爬上高墙。

分解出来的任务越简单、越具体、越容易执行,说明这位领导的功力越深厚,员工的执行效率也会更高。

具体的分解方法,可以分为“正向规划”和“逆向规划”两种,具体的我们在专栏第22课讲过,如果你有点不记得了,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回看。

你分解出来的每一条任务,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人就要立刻出手干预,或者为此承担相应的后果。

所有任务都必须分配下去,责任到人,不能存在该做的事情没人做的情况。

每一个任务,只能有一个负责人。不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都认为这是对方的事,结果谁都没去做;或者大家都跑去做同一件事,出现重复造轮子的情况,造成产能的浪费。

作为上级,将任务分配给下级之后,不能出了问题,说这都是员工的责任,和我没关系,这样的上级应立刻开除。

上级的责任,是所有下级责任的总和。

每件事情的负责人是谁,要让所有人,甚至是客户都能清楚知晓。这样出了问题,同事或者客户都知道该找谁,避免踢皮球的情况出现。

公开的责任,还能让员工在执行某个任务时更加用心,比如在公众号编辑时,要求小编把自己的名字加上,他就会更认真的对待,因为有无数双眼睛正在盯着他。

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员工所采取的方法当然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不能放任他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择手段,要划出边界。

比如让保洁员去把房间打扫干净,具体用什么手法每个保洁员可以不同,但边界是不能用浴巾去擦马桶。

边界,就是要规定什么动作是不能做的。

设定边界时要遵循“热炉法则”:

就是要把规则和惩罚方式提前告诉所有人,然后谁一旦违规了,要立刻惩罚,不能有例外,就像滚烫的炉子,只要碰到,就会被立刻烫伤。

而且,执行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天之犯法与庶民同罪”,对谁都一样,规则才会产生有效的约束力。

然后,结果要可以衡量,就是不能做完就了事了,要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叫好,什么叫合格,得有明确的标准。

比如任务是写一篇公众号文案,但写好的标准是什么?你得提前给员工设定好。

标准可以是明确的规定,比如编辑用的字体、字号、配色、行间距、图片样式、排版格式等等,有一个固定的要求;

标准也可以是别人对工作结果的反馈,比如内容好的标准是:文章的点赞率超过1%。

结果能衡量,动作才不会走样,要不然你觉得他没做好,他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结果互相扯皮,不停的返工,拖累的是整个团队的效率。

英国社会学家帕金森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做同一件事情所耗费的时间,差别会非常大,他可以用10分钟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可以用20分钟寄出一叠明信片,也可以用一整天...

于是,他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帕金森定律”,说:“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允许,他就会放慢工作的节奏或者是添加其他项目,来用掉所有的时间。”

简而言之,就是你给的时间越多,他工作速度越慢,直到用完所有可用的时间为止,如果没有规定工作时间?那这件事可能就永远没有做完的那一天...

因此,你的团队里不能有“小王,你来负责做一下项目计划书。”这样的语句出现,必须要对任务加上明确的截止时间:“小王,请务必在10月31日之前提交这个项目的方案。”

并且,要告知他逾期可能会给公司和他本人带来的后果,这样,时间的压力就会推着他快步向前。

不急,就没有生产力。很多人笑称,科学技术有时并不是第一生产力,Deadline才是。

好,以上这四步是给员工“安排”工作,分别回答了:“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做到什么程度?”

而要保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你还要继续“跟进”。

虽然定了截止日期,但你也别等到最后时刻再来检查任务是否顺利,因为如果不顺利,已经来不及调整了。

天天催吗?员工会觉得你不信任他,反而会导致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工作效率。

你要把这些“催”的时间点提前设置好并告诉员工,让他有一个预期,便于他自主地管理好自己的进度。

比如员工的任务是10月31日之前要提交项目的最终方案,那么你可以给他设定这样几个中间节点:

10月18日,必须要见到初稿;

10月23日,完成修订稿;

10月27日,最终稿确认。

有了这些中间节点,任务的推进将变得更加平滑,能有效避免因最后时刻赶工而导致的质量失控。

另外,关于时间节点的设置,你还可以使用《敏捷革命》中提出的SCRUM工作方法,将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小任务,然后按重要程度排序,以一个固定周期,比如说两周,来逐个冲刺,迭代前行。

敏捷革命:提升个人创造力与企业效率的全新协作模式(团购,请致电010-)

那这些节点之间你要做什么?

不催,但要了解实时进度,并对重点问题给出反馈。

你可以通过晨会、周会等传统的通报式会议来了解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意见;

也可以通过TeamBition、Worktile等协作软件,或者干脆是手绘看板的方式,来把团队每个人的任务进度给可视化,公开给全员查看,这样,好胜心和团队协作的需求,就会促使他们加快脚步。

如果发现某人或者某个项目组的进度明显落后了,那一定是遇到了问题,你就需要立刻召集会议,集中讨论解决。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怎么做?”  

这个其实还可以细分为两个问题,分别是:“会不会?”和“能不能?”

会不会&能不能

“会不会”指的是员工的能力问题,不会做,当然做不快。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在之前的两讲中已经说的非常详细了,你可以通过第33课《弱小,可能是因为你只会独自奋斗》中讲的“组建团队”的方法,将符合能力要求的人,直接招入团队;也可以通过第34课《培训,救不了你的公司》中讲的“培育团队”的方法,让现有的员工,学会必要的技能。

比如你是一家餐厅的服务员,客户投诉说你们家某道菜难以下咽,你该怎么办?

1)解释,告诉他就是这个味道,每个人口味不同,你爱吃不吃;

2)道歉,并立刻拿回去重做;

3)给他补偿,比如换个菜,或者直接打折、免单等等;

第三种方式的客户体验明显最好,操作起来也最简单,但你不知道的是自己“能不能”用这种方式。

你需要去问经理,经理需要去问老板,老板的电话一直打不通...这么一来一回,客户已经打完三局王者荣耀,带着愤怒离开了。

任正非说:“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指挥战斗。” 

出现一个突发事件,等你一级级往上报,再等命令传到一线,黄花菜都凉了,事态可能已经失控。

而且,一线最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是太苦太咸了,还是菜里有苍蝇,他能够给出最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信息一旦开始传递,就难免会产生噪音,等消息传到老板耳中,可能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美化和修改,偏离实际了,那么他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很有可能是错的。

让一线员工自己决定该“怎么做”,这,就能提高整个团队的运行效率。

一家你学不会的火锅店「海底捞」就将打折免单的权力直接下放到了一线服务员手上,客户想打包没吃完的西瓜片,服务员送来的却是一整个大西瓜。

合理的授权,不仅让它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还让它的口碑响彻全国。

但为什么任正非又说:“要砍掉基层的脑袋”?

因为从人才分布的一般规律来说,基层由于视角的局限和经历的缺乏,多数人并不具备足够好的决策能力。

他们可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或者忽视潜在的风险,最终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服务员为了获得客户的好评,只要客户有任何不满,就全桌免单,再送10个大西瓜!

这反而让公司的资源被滥用,导致更大的麻烦。

所以,你不能向下随便放权,一线员工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估计你已经懵了,一会儿说要授权,一会儿又说不能随便放权,那到底应该怎么办?

授权,从来都不是是非题,而是简答题,是怎么授的问题。

你的授权,应该符合以下4条原则:

就是在授权之前,要先考量这个人,是否有能力处理权限范围内的这些事情。

就像“驾驶证”,它其实就是一种授权,获得驾驶证的人,就可以在马路上自己开车了,至于他具体会怎么开,开去哪,你不用管,但是他想要获得“驾驶证”,就得经过一番学习,通过考核才可以。

你的授权也应该如此,在权力正式授予之前,要先对这个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进行甄别,甚至还要进行一定的培训。

比如某些职位需要先通过岗前培训班才能就职,高管需要先取得工商管理学位才能受聘,项目负责人必须要有成功的经历才能担任,等等。

当能力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授权。(权力经常和职位绑定在一起。)

不要既让别人开车,又坐在边上指手画脚,如果你不信任他,就不该让他摸方向盘。

但这个“不疑”是有边界的,边界之内,采用什么方法,由员工自己决定,但如果事情超过了边界,那就是例外,就得走报批流程。

这就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例外原则”: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那这个边界该怎么划呢?

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划,分别是:

1)类别:哪些事你可以自己处理,哪些资源你可以直接调用;

2)大小:1万元以下的报销,不用审批;5折以内的活动,你自己决定;

3)时间:这个权力有效期是多久?是1个月,1年,还是永久有效?

最后,把这些规则落成文本,并以此行事。

获得一项权力,就应该承担一份与之对应的责任,并拿走应得的报酬。

2008年创立的女装品牌“韩都衣舍”,他们将原本的大职能团队,拆分成由“生产、销售、运营”三人为一组的280多个小团队,每个团队可以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设计生产什么衣服,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销售,这大大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

但怎么保证开发的质量呢?

设计出来的衣服,如果卖得好,那毫无疑问,要给相应的奖励;但如果卖不动,积压了很多库存呢?那小组成员的收入,也作会相应的减少。

在这样“责权利对等”的制度之下,韩都衣舍的小团队们灵活、快速、且富有成效,高峰期达到每日300款以上的上新速度,7年间销售额从20万变成15亿,多次夺得淘宝女装第一名。

所以,责、权、利,这三者在一个人身上必须同生同灭,才能产生效率,这叫责权利对等原则。

有权力,却不承担责任,他就会无视风险;而如果有责任,却没有对应的利益,他也就不敢做出有风险,但可能是正确的决定。

最后,在你授予他的权力范围之内,你唯一要保留的是知情权。

你可以不管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但他最终做了哪些事,效果如何,你必须知道,你可以让他主动报备,也可以设立专门的检查部门。

一是为了了解整体进度,便于协调他和其他成员或部门之间的合作,当出现巨大风险时,也可以及时叫停。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我们在第29课《一种控制人心的力量》里说过,有权力,他就有“寻租”的倾向,就是把权力,通过类似“受贿”的方式变成钱,把原本有瑕疵的产品上线售卖,或者利用公司的资源给个人牟利,等等,这些都对企业危害极大,不得不防。

因此,你需要设置相应的监察委员会或者类似的部门,对手握大权的关键岗位进行一定的监管,来确保权力的合规使用。

另外,这里说的“知情权”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一线人员要对你所掌握的信息,有足够的“知情权”。

因为要做决定,就需要信息,而有越多真实且全面的信息,他就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所以,授完权之后你不能两手一摊说:“这事儿已经交给你了,你自己决定,别问我。”

你要继续提供“情报服务”,把一线可能缺少的全局信息提供给他。

最后,来看你要替员工回答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做?”

这是三个问题里最重要的一个,它是做一件事情的起点,也是终点。

所谓起点,是指如果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他根本就不会开始;所谓终点,是指他如果很明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将会把自己的一切压上,在这里拼尽全力。

你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或者要实现某个目标?

比方说戴口罩,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带上它,可能是因为最近病毒肆虐,你为了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也可能是想表达一种态度,告诉大家,戴口罩对防疫很重要;又或者你只是觉得戴口罩比较酷...总之,你不会无缘无故的带上它。

你要做的这件事,或者要实现的那个目标,会带来的影响,就是这件事的意义。

当你觉得这件事的正面意义大于负面意义,你就产生了动机,就愿意去做;而如果你觉得这件事负面意义更大,或者干脆没有意义,你就不想去做,不想做,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效率。

所以,如果你想让员工发自内心的去做某件事,还能有很高的效率,就不能只是分配任务,或者定个目标,而是要把这背后的意义告诉他们,用意义去唤醒他们的动力。

首先,你要先赋予这事是对他自己的意义。

人做一件事情,最先想到的,是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这是人的本能,你必须要先考虑到。

比方说,你赋予这件事的意义是:成长。

“小张,参与这件事,你将跟着王总能学到如何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产品,这对你未来想成为一名产品经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你一定要用心对待。”

比方说,你赋予这件事的意义是:机会。

“小张,我知道你一直很想做一名讲师,这次路演活动我想让你来负责关于产品部分的介绍,现场还会有媒体报道,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希望你能好好把握。”

当然,如果这件事直接和经济利益挂钩,你也可以大大方方的和他谈钱。

因为钱对他来说就是意义,别觉得谈钱俗,他有了钱,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带家人出去旅游,改善自己的生活...谈钱,对他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那只谈对他个人的意义够不够呢?

演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和心理学家艾略特·索博共同提出了“多层选择理论”,他们认为生物的演化不仅发生在个体之间,还发生在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竞争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式优胜劣汰,而作为一个群体,为了能在演化中获得竞争优势,族群内部就需要存在“利他主义”,做对别人有意义的事,彼此协作互助,才能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因此,“利他”这段“代码”也被刻在了我们的遗传基因里和社会文化上,当我们觉得这件事对别人有意义,或者对提升所在群体的生存优势有意义的话,我们也愿意去做。

所以,想要提升员工的意愿,你还可以赋上这件事对其他人的意义。

“小张,你别看财务只是一个事务性的工作,繁琐、强度高、存在感又不强,但公司里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离不开你,就像血液,身体好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一旦出问题了,整个人就垮了,所以财务的工作举足轻重,马虎不得,我们的健康可全靠你了。”

“小张,放下手中所有其他的事,专注做好这份项目计划书,因为合作方是腾讯,如果你能通过这个项目把这条线建立起来,那我们之后的产品流量就会有一个大爆发,公司会立刻启动下一轮的融资计划。”

你还可以反复强调对社会对用户的意义。

“小张,你编的是计算机代码吗?不是,你编的是幸福的代码,当这款软件上市后,家庭中的婆媳关系就能因它而变的更加融洽,你知道吗?这将改变成千上万个家庭,让幸福的笑声再次响彻他们的房间。”

当你发现这件事对越多人有利,你就越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义,甚至感到自豪,动力也会因此变得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反复强调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与“愿景”,因为这些将成为员工工作的核心动力之一。

好,这些意义听着让人热血沸腾。

但如果说了那么多,却发现这件事不太可能实现,那员工就会觉得你是在画大饼,忽悠人,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你一定要让他们相信这件事是有可能实现的。怎么做?

第一,画路径,说明可行性。

你不仅要告诉他们去哪,还要告诉他们,我们将如何抵达。

当今世界的光刻机巨头:荷兰ASML公司,成立之初的两年,未生产出一款产品,资金流也面临枯竭,但CEO贾特·斯密特却放话,说要在4年之内,挤入已经豪强林立的行业前三。

于是他就详细分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特性、市场里其他几位玩家的真实情况、自己公司握有的独特优势,画出了一条可行的超车路径,员工一看,这可以啊!于是,他们立刻变得干劲十足。

那如果画不出这条可行的路径怎么办?

第二,用小成功,点亮希望。

员工之所以不相信你说的,是因为你无法证明你是对的。

就像你还没参加考试,如何让别人相信你能考100分?

对,就是拿出你之前三次都考了100分的卷子。

信心,来自于过去的成功。

如果你心中的目标太过遥远,那就先给团队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把它实现,建立起团队的信心,然后,再定一个,再实现,再定一个,再实现...

等团队感觉自己无往而不胜了,你再抛出自己的终极梦想,便能瞬间点燃大家的激情。

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动机,而要让他真正的行动起来,你得为他提供行动所必要的保障。

就好像有一座富含金矿的海岛,你想去挖,但至少你得有艘安全的船,有挖矿的工具,准备好充足的食物,最好再买上一份保险...这样你才愿意出发,对吧?

当这些必要的“保障”减少了,比如船上有个大洞,工具只有一把勺子,你的意愿度就会降低,少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放弃。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将这些在工作中不能减少的部分,称之为:保健因素。

  那在工作中,你需要提供哪些保健因素呢?

就是员工觉得自己应得的,你不能减少的那部分东西,比如:工资、补贴、过节福利、五险一金、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友善平等的人际关系、公平合理的管理制度...等等,有了这些,他们才会开始并持续稳定地工作。 

如果你胆敢减少它们,比如过节时该发的月饼没有发,加班居然没有加班补贴,谈好的工资竟然要扣钱,做同样工作的小张工资竟然是我的三倍...那他们就会开始抱怨和抵抗,甚至直接罢工离职。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妄念,要戒!

但保健因素只是工作的基本保障,即使都满足了也不会激励员工更加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加薪并不能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因为工资也是保健因素,它与员工的职责挂钩,与积极性无关,他们会认为工资是自己做这些事应得的。

那想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想让他拼尽全力,你该怎么办呢?

这个就需要第三步...

除了保健因素,赫茨伯格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能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叫做“激励因素”,如果激励因素被满足,那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大幅提升。

注: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合称“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1959年提出。

刚才我们说“保健因素”是员工觉得自己“应得的”那部分,比如“工资”准额准点的发放,他觉得这个很正常啊,这本来就是自己应得的,如果你敢少发或者晚发,他会骂死你,所以“工资”是保健因素。

但同样身为钱的“佣金、奖金、股权...等等”就是激励因素,为什么?

因为“激励因素”是员工觉得自己“赢”来的,它们本来不属于自己,想要拿到,就必须通过努力,通过更好的表现来赢得。

当金钱和好的表现挂钩,它就变成了激励因素。

直播带货是你的工作,作为公司的员工,只要你在直播,无论有没有把货卖掉,都能拿到应得的工资,但卖了多少,是你通过努力和能力“赢”来的,把销售额的一部分作为奖励给到你的这种激励方式,就叫做:提成制。

提成金额=销售额×提成比例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该如何设置这个“提成比例”呢?

这没有标准啊!比例高了,公司的利润就会减少;如果太高,还会导致员工动作的变形,为了拿奖励,夸大宣传,欺骗客户;而如果比例太低,又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怎么办?

比如主播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而行业里前5%的优秀主播,平均月收入能达到3万元,那么你就可以把提成金额预设在)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人薪级工资对照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