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诸如“AI医生”、“AI诊断”以及“人工智能将最终成为人类的医生”之类的头条新闻或多或少使人们相信,人工智能不久后将真正取代人类医生,但专家表示,事实上AI与人类医生将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并非完全取代:患者很快就会发现,临床医生将与人工智能携手,共同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医学界,人工智能的前景毫不悲观。但许多人表示,针对AI的炒作尚未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得以实现。对于人工智能服务将如何产生巨大影响,各界人士的看法褒贬不一。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能否改善患者的生活,对于硅谷企业、医疗保健组织和保险公司等期望达到的最低目标也不得而知。

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学家Kenneth Jung表示:“如果盲目地信任这个模型,只会被泼凉水。因为模型会告诉我们,这个患有哮喘的孩子得了肺炎,但我们不需要担心,开一些抗生素给他,然后送他回家就行了。”深度学习预测在首次遇到异常的数据点(例如特殊的医疗病例),或者在学习无法良好普遍适用的特定数据集中时,也会出现谬误。

在应用于海量数据集时,AI预测的表现最佳。例如,由于可以访问大量人群和患者数据,中国在训练AI系统方面具有优势。2月,《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由中国广州和圣地亚哥研究人员展开的研究。该研究基于超过56.7万名儿童的电子健康记录,可以诊断出许多常见的儿童疾病。

哈佛大学法学教授、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和法律项目负责人I. Glenn Cohen表示,所有的预防措施在整个人工智能开发和部署过程中必不可少。整个过程可能涉及验证AI预测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人员还需要保护患者隐私,并且需要经过患者同意方可利用患者数据进行AI训练。

或许,要实现医疗保健的民主化,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并不需要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只需使当前的医疗标准惠及医疗欠缺的地区。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AI应用都致力于提高现有的医疗标准,而非推广实惠的医疗保健。Cohen表示:“实现现有医疗服务民主化,将比在许多其他领域民主化的效果更显著、影响更强烈。”

实际上,仍有另一个提高健康护理质量的AI机遇,与此同时,将大多数医疗诊断的主动权掌握在医生手中。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的主任和创始人Eric Topol在其2019年出版的《Deep Medicine》一书中谈到,可以创造出像Siri一样的AI医疗助手,产生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记录电子病历,并提醒医生询问患者相关过往病史。

AI助手听起来可能不如AI医生令人兴奋,但前者可以让医生腾出更多时间陪伴患者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尤其是家庭医生,他们经常花费一半以上的工作时间将数据输入电子健康记录。这一点是身体和情绪倦怠的主要原因,甚至可能导致包括患者死亡在内的严重后果。

讽刺的是,电子健康记录本应通过降低患者信息的获取来改善医疗保健和降低成本。但Topol与其他许多专家指出,电子健康记录是当前AI医疗保健的大肆炒作。电子健康记录的应用已在数百家私营供应商中创建了拼凑系统,成功分离了患者数据并隔绝了医生和患者的访问。若以史为鉴,许多科技公司和医疗保健组织或许会用类似的方式为自己的AI系统建立医疗数据库。

Komarneni表示,使用汇总和排列不同来源医疗专业知识的集合智能系统或许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Komarneni正与Human Dx合作试验这种方法。在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主要医疗机构的支持下,Human Dx建立了一个在线平台,为特定医疗案例的数千名医生提供众包建议。Komarneni希望这样的平台有朝一日也能真正获得许多不同AI服务的诊断建议。Komarneni说:“就像未来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可能会看到你的病例一样,AI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Topol表示,当医生等待AI助手时,诸如HumanDx这样的众包项目“肯定会改善诊断环境,甚至可以改善治疗建议。”2018年,他在一个名为Medscape Consult的平台上合著了一篇论文。该论文的结论写道,集体人类智能可能是AI医学的“竞争或补充策略”。

但是,如果AI服务通过所有测试和现实检查,就很可能成为人类重塑现代医疗保健的重要合作伙伴。“有些事情机器永远无法完成,也有些事情人类永远做不到,”Topol说。“所以,当我们把两者合二为一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备注: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三天内务必删除内容!

5月10日, 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产业人工智能”峰会上表示,将允许人工智能在美国的不设限制的“自由发展”,以保证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法国、印度相继宣布国家层面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

而早在2017年,人工智能已列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5月,第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展试点,人工智能人才梯队逐渐成型。

人工智能,似乎有那么一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意思。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新名词。

从ALPHAGO和柯洁的世纪围棋大战,到支付宝的刷脸支付;从无人机的航拍勘探到无人驾驶车辆的正式上路。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从1956年人工智能的概念在美国达特茅斯得以确立,至今为止,人工智能正在经历其发展历程上的第三次浪潮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换而言之,人工智能最终的目的,是让机器代替人类,去辅助或者完成人类能够完成的事情。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链被大众所为熟知的领域,如无人机、智慧机器人等大多属于产业链中的应用层面。但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链,即人工智能行业的可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应用层面

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板块,都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

以基础层的智能芯片为例,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 智能芯片成为各大科技巨头布局的重点领域。英特尔、英伟达等传统芯片巨头携手谷歌、微软、高通等公司占据智能芯片的半壁江山。

近日,谷歌在第二届I/O大会上震撼发布了第三代深度学习芯片TPU。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智能芯片的技术和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企业仍然具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5月3日,中国寒武纪发布了首款AI云端芯片和第三代终端处理器。而中美贸易战的打响,不仅仅对我国芯片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更会全方位的加快我国智能芯片的自主创新和研发。

从苹果手机的siri 到微软的“小冰“,语音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互联网、电子信息、办公等行业。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语音识别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但鉴于各国使用语言的不同,科大讯飞拥有世界领先的中文语音识别技术。

近日,这位中国语音识别界的老大,拟定增募集36亿的资金加码人工智能。

随着图片识别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安防系统也将从被动式防御转型为预警式智能防御。智能公安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在以更高效、更精确、更广泛的方向不断发展。

4月,海康威视与上海交警联合创立“智瞳”图像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联合打造道路图像运用、交通人脸识别等实战运用体系。

预计2020年,智能安防将占比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层产业规模的16%。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钜派研究院

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超过了370亿美元的规模,而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占比超过了15%。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会随着可收集数据质量和数量的不断提升,加快其技术的革新和商业运营模式的发展。预计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将达到1300亿美元的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钜派研究院

预计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将突破220亿美元的规模。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钜派研究院

据美国技术研究公司Venture Scanner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17年12月,全球范围内总计2075家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65亿美元而这一数据,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足足10倍

人工智能领域已然成为股权投资的一大“金矿”。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钜派研究院

不可否认,国外的FAMGA (Facebook,、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 以及国内的BAT (百度、阿里、腾讯)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和资本支持,处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但是,全球数千家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正在蓄势待发。 与科技巨头相比,初创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对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相应的产品开发。

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达2000余家,企业数量排名全球第二。A股上市公司仅为35家。从资本布局而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股权投资依然具有丰富的选择标的。

2016年8月,丰厚资本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了于2014年12月投资的迈吉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appMagics),获得了4.0的账面回报倍数。

5月3日,优必选正式宣布完成8.2亿美元的C轮融资,创造了目前为止人工智能领域全球单轮融资的最高纪录。

根据Gartner 2017年发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预测,人工智能在未来的10年内将成为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无处不在的“AI+”将会成为主流。

在技术引领新经济的时代,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取代人口红利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红利,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引导者?

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的科技主流,而其产业链资本布局早已风起云涌。钜派研究院会对此进行持续跟踪和深度研究,敬请期待。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钜派投资集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前景描述,()是正确的。

A、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世界劳动生产率提高40%以上

B、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促使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4%,为世界经济贡献$15.7万亿

C、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世界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以上

D、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促使全球生产总值增长14%,为世界经济贡献$25.7万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