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的第28张应该什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有一种叫“24点”的游戏曾经风靡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深受青少年朋友
的喜爱。这种游戏将两张王牌去掉,把A 、J 、Q 、K 分别看作1 点,11点、12
点、13点,或者将它们均看1 点,其余牌面是几点,就是几点。

    (1 )四个人每人抓到13张牌,每人每次从手中任意抽取一张牌。

    (2 )参加游戏者对这四张牌所代表的数值进行+、-、×、÷、()运算,

    (3 )谁先列出,谁就得1 分,牌入底;若四人均无法列出,则无人得分,

    (4 )再次每人任意抽取一张牌,再次按(2 )(3 )规则进行。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分别:要想比赛获胜,必须有一些技巧。那就是要非常清楚24可以由怎样的
24……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转化成怎样使用4 个数,凑出两个数的问题,其中有一
点值得大家注意,就是四个数的顺序可以依据需要任意安排。

    说明:上面各题的解法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如依据4 ×6 =24,也可得第
(2 )组为4 ×(10×3 ÷5 )=24,可是,就因为这样,才非常激烈、刺激。

    例2 如果恰巧四个人抽出的扑克牌是“1 ~9 ”中的同一数字的牌,请你帮
忙想一想哪种情况可以算出“24”?怎样算?

个8 ,4 个9 ,现在的问题转化为如何使四个相同的数字(1~9 中的一个)填加
运算符号,得“24”的问题。由于4 个数字相同,用乘法关系最后求得“24”就
不太容易,应考虑+、-关系,27-3 =24,25-1 =24,20+4 =24,12+12
=24……经过尝试,我们发现,4 个1 ,4 个2 ,由于数太小,无法算出“24”,
而4 个7 ,4 个8 ,4 个9 由于太大,也无法算出。其余可以实现。

    说明:有些不能算出24,可能是由于我们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并非真的不能,
如请同学们想一想4 个10,4 个11,4 个12,4 个13你能求解吗?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这种游戏可以发展成一类专门的数学
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易做到。如前面是40,40÷4 =10也可以求解,44-4 =40,数字连用在这类题
目中是常用的一种技巧。(题目中没有限制,当然是可以这样做的)。

    说明:(1 ),(2 ),(6 )中的解题思路是一种倒推的方法,这是一种
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学们加以掌握。(4 ),(5 )中解题思路是依据数
字的特点,这种方法,依赖于良好的数感,需要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获

    例4 不用(),且运算符号不超过三次,添在适当位置,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分析:不使用(),运算顺序只能从左往右,先×、÷后+、-;运算符号
不超过三次,就会得到一些多位数。首先选一个多位数尽可能接近1000,可选999

    说明:先靠近所求数,再进行适当调整,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
数字比较多时常常用到。当然此题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

    分析:此题中9~1 九个数字各不相同,位置固定,初看与前面的例题有很大
不同,但是经仔细读题,认真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做此题时,+、-、×、÷
()均可使用,运算符号用多少次没有限制,数字可以连用,也可以分开,条件
很宽松。由于1000数比较大,我们也采用例4 中靠近结果,再凑较小数的方法解
决。可以用987 +6 =993 ,再用5 4 3 2 1 凑成7 即可,这个方法就很多了。

    说明:此题还有许多解决,但不论哪种方法,都遵循先靠近结果,再凑较少
数的原则,大家可以再想想,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

    例6 在下列算式中合适的地方,填上括号,使算式成立。

    分析:(1 )从最后一步逆推,减2 前面的式子得32,还从后面入手,这就
需要4 +5 ×6 +8 ,填上适当的括号得128 ,尝试发现括号的填法有两种(4
+5 )×6 +8 ,4 +5 ×(6 +8 ),分别得128 ,74,因此括号的填法为[

    (2 )从最后一步逆推,减号前面的式子要得41,还从后面入手要求4 +5
×6 +8 =41×4 这是无法实现的。从前面入手考虑,就应设法使5 ×6 +8 ÷
4 -2 =35,还从前面想这就需要6 +8 ÷4 -2 =7 ,可从这样实现(6 +8 )

何填加括号,都不可能现实。把4 -2 放在一个括号里等于2 ,i 除号前面的式
子就要得42,通过观察容易发现,4 +5 ×6 +8 按顺序计算就可得42,所以此
题括号的填法是(4 +5 ×6 +8 )÷(4 -2 )=21

    (4 )140 比较大,应充分发挥“×”的作用,使“×”左右两侧的因数尽
可能大,即(4 ×5 )×(6 +8 )=280 ,再缩小2 倍,就是所求结果,正好
“÷”后面4 -2 =2 ,所以此题括号的填法是(4 ×5 )×(6 +8 )÷(4

    说明:填括号时既可以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用“[]”,从一端想起
经过尝试,淘汰,最终可以找到解题方法。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200 多个,初
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他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例如:(1 )加号曾经有
好几种,现在通用“+ ”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
而来的。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 ”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
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 ”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
个“+ ”号。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 ”用作加号,

    号用作减号。(2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
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向拉丁字母“X ”,加以
反对,而赞成用“•”号。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
“×”作为乘号,他认为“×”是“+ ”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
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
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4 )十
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 ”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
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量相等是最合
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 ”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1591年,法国数学
家韦达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

    1.在“24”点游戏中提出了下面几组牌,你能很快求出“24”吗?

    分析:(1 )用常用的方法无论怎么求都不能得出“24”,是否就没有办法
了呢?当然不是,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就可以求解

    说明:熟练地掌握运算定律可以把题目化难为易,这里安排这两个题是为了
开阔同学们的眼界,拓宽同学们的思路。

    3.抽的四张牌恰好是“1 ~9 ”中从大到小连续排列的四张,这样的牌能算

    说明: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论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连续取“1~9 ”中
任意四个数均可凑成“24”。

    9.现有的牌为1 ~10,请从中选牌,每张牌只用一次,使下列“24”点游戏

    分析:观察这六个算式,我们发现(5 ),(6 )很好确定所选牌是5 和7.
再观察余下的四个算式,(4 )□×3 -□÷2 =24,□×3>24,□可取9 ,10,
取10时,□÷2 的方块在1~10中无值可取,所以□×3 只能取9 ,另一个□中可

所以第二个□只能取8 ,第一个方面中取3.

    分析:(1 )题中只有÷3 ,-1 两处可以使数值变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后面只有1 ,所以要想办法使算式中数靠近30,又要小于30,(9 +60)

    (2 )56是个较大的数,我们还要先靠近56,再凑小数,在中间的÷、×之
间想办法,60÷(3 +2 )×4 =48,再加8 就得结果了,9 -1 =8.

[摘要]四年级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带图的(共5篇)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试题小学四年级趣味数学试题(五)1、某学校四年级有甲、乙丙3个班,甲班和乙班共有100人,乙班和丙班共有101人,甲班和丙班共有97人。甲、乙、丙3个班各有多少人?2、一位游人以相等

【一】:小学四年级趣味

1、某学校四年级有甲、乙丙3个班,甲班和乙班共有100人,乙班和丙班共有101人,甲班和丙班共有97人。甲、乙、丙3个班各有多少人?

2、一位游人以相等的速度在马路上散步,他从第1棵树走到第10棵树用了11秒,(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22秒应该走到第几棵树?

3、某人手上有13张扑克牌,这些牌的情况如下:

(1) 没有大王、小王,但是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都有;

(2) 各种花色的牌的张数不同;

(3) 红桃和方块合起来有5张;

(4) 红桃和黑桃合起来有6张;

(5) 有一种花色的牌只有两张。问:梅花最多有多少张?

4、数学比赛试题共有10题,做对一道得10分,做错一道扣5分。已知小明在这次比赛中得了70分,他一共做对了几道题?

5、小明妈妈用平底锅烙烧饼,一次可以烙两个,烧饼一面烙熟需要5分钟,共烙7个饼需要多长时间? 请问:学生的回答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是35 分钟。前三锅都烙一面,盛出去;第四锅,一个烙一面,一个烙另一面;5、6、7三锅,都是烙另一面。一共7锅,每锅5分钟,共计35分钟。)

6、运动会场地侧面插有彩旗,彩旗的顺序是:绿、黄、粉、红、绿、黄、粉、红……你能推算出第34面旗是什么颜色吗?

7、某商店优惠活动,1包味精卖7元,2包卖13元,3包卖17元,请问4包卖几元?8包又卖几元?

8、一只蜗牛爬一棵十米的树,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觉时落下两米,它需要几天爬上树顶?(8天)

_四年级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带图的。

你知道四个队的比分是多少吗?

12、学校某一天上午要排数学、语文、外语、体育四节课。数学只能排在第一、二节,语文只能排在第二、三节,外语必须排在体育的前面。请问,课表应如何排?有几种排法?

13、动物王国打起来了,鸡和猫组成了联合阵营向害虫阵营杀过来了!害虫们派出的两个侦察兵回来报告,蝗虫说:―太多了,我数到它们有500个头!‖老鼠说:―差点没命回来,看不到头,只数到他们有1200条腿!‖你能算算鸡、猫阵营中有几只猫几只鸡吗?

14、松鼠妈妈采松子。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它一连采了112个松子,平均每天采14个,问这几天中有几个雨天?_四年级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带图的。

15、现在有一台天平,一个500克和一个900克的砝码。怎样只称9次,就能把2000克食盐分成相等的10份?

【三】:四年级趣味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题目

  逻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

  逻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2)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逻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3)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使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逻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又问:“做完数学作业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8)

  如果△×□=〇 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逻辑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9)

  小马虎在做一道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照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这道题应该得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训练题目(10)

  有一个同学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这个小数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同学思维训练题(11)

  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已知数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求得相应的数。

  从数列中找规律,一般有两种方法:

  (1)、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要填的数。

  (2)、根据相邻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请你先找出下面各列数的规律,然后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10、14、( )、( )……._四年级数学趣味题及答案带图的。

【四】: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

  一些趣味游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一)

  这是一个两个人玩的游戏。拿 20 枚棋子,每个人轮流从中任意取出一枚、两枚或三枚,谁拿到最后一枚棋子,谁就赢了。

  这个游戏的秘诀是要让你的对手先拿,你后拿。你每次拿多少枚棋子,要看你的对手拿走多少。要记住,两人每次拿走的棋子总数必须是4枚。比如对手拿3枚,你就拿1枚;对手拿2枚,你就拿2枚。这样就可以使剩下的棋子数能够被4整除。当第5次轮到对手拿时,只剩下4枚棋子了,因为每次最多只能拿走3枚,剩下的就归你了。这样你就赢了!

  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二)

  这个游戏没有任何限制,不论你用什么样的纸,也不论纸的大小和厚薄,只要你把一张纸折九次以上,你就赢了。每次折纸的时候,要整齐地对折,可以把纸横折、竖折,也可以对角折。你能把一张纸折九次以上吗?

  实际上,这是一个几何级数问题。在折纸的时候,第一次纸折成两层;

  第二次,纸折成四层;第三次,纸折成了八层。连续不断地折下去,纸的层数也不断地增加。当你折到第七次时,纸成了128层,这就好象你在折一本书了。要想折九次以上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三)

  在古代印度,一位高僧十分精通棋术,国王正好也喜欢下棋。有一天,国王把这位高僧召到宫里,要与他对奕。国王对他说:“听说你棋术十分高超,所以把你请来与我下棋。你不要因为我是国王就不敢赢我,你要拿出真本事来。如果你赢了我,我可以答应你提出的任何条件。”高僧说:“既然陛下恩准,我就斗胆与陛下下上几盘。不过如果我赢了你,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国王说:“刚才我说了,你可以提任何条件,我将满足你的要求。”高僧说:“我的要求很简单,这棋盘上不是有64个格吗?我赢你一盘,你在第一个格给我一粒米,赢两盘,第二个格里给我两粒米,赢三盘,给我四粒米,四盘给我八粒米,……每一盘都比前一盘多一倍,直到这第六十四格。”国王一听哈哈大笑,说:“这还不容易,我国库里有的是米,这点米连九牛一毛也没有。”高崐僧说:“陛下可不要反悔。”国王说:“一言为定。”于是两人就下起棋来,结果高僧赢了30盘,你猜国王应该给高僧多少米?”

  四年级数学趣味游戏(四)

  班里发到一张足球赛的入场券,兵兵和灵灵都争着去。王老师犹豫不决,分给谁呢?

  桌上有54本数学本,王老师就把这张入场券夹在最下面的一本数学本里面。

  王老师说:“这里有54本数学本,你俩轮流取本子,每次可取1至5本,谁拿到最后一本,里面的这张券就给谁。”

  灵灵真灵,他让兵兵先取,他稳得了这张入场券。小朋友,你有灵灵这样的本领吗?

  灵灵真灵,他想到:要取得最后一本,必须迫使兵兵取到倒数第6本,而要迫使兵兵取倒数第6本,又要迫使兵兵取倒数第12本;由此倒推上去,要取得入场券,必须让对方取倒数第6、12、18、24、30、36、42、48、54本。这样,灵灵只要让兵兵先取,他分别取1、2、3、4、5本时,自己分别取5、4、3、2、1本,就可稳得这张入场券。

  我家在县城的十字街开了一间杂货店,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店中忙碌,没空管我,不过这也正中我下怀,每一天,除了吃饭和睡觉是在家里,剩下的时间我都在街上尽情地玩。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生活多姿多彩,看看蚂蚁搬家啦,钓钓河里的小鱼啦,骑着竹马打打仗啦,和伙伴们演一演哪吒斗龙王的故事啦,开心得都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

  可惜,最近小伙伴们一个个地失踪了,听说都被他们的爸爸妈妈送到城东一个叫“孔子”的人那儿学什么数学去了。“子”可是我们这儿对非常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哦,也不知道这个“孔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是他害得我没了玩伴,想起来就让我生气。一个人在街上也没什么劲,所以,最近我就经常去店里头呆着,也帮着招呼招呼客人,惹得不明就里的爸爸妈妈一个劲地夸我,说“子卢懂事了,会帮家里干活呢!”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店里每天来来去去的客人很多,形形色色。今天中午,就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有一个戴着蓝布头巾的男人到店里来,一口气说要买100千克香蕉,这等于是要把店里所有的香蕉都包下来了,爸爸非常高兴。

  不过蓝布头巾提了一个特别的要求,要把香蕉按照香蕉肉和香蕉皮分开买。爸爸问他为什么,他说是要把香蕉肉拿来做果酱,而把香蕉皮拿来喂猪。我们一想,也对,最近猪肉大涨价,拿香蕉皮喂猪,还真是个好点子呀,看来这个人很有生意头脑。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原先香蕉是每千克1元的,那么按他要求的卖法,每千克应该卖多少呢?那人看我们为难,笑了笑说:“这还不简单?香蕉肉1千克算8角,香蕉皮1千克可以算2角,合起来正好是1元。”

  我们一听觉得也对,就同意了。于是我们一家三人一起上阵,掰的掰,剥的剥,忙了半天,总算把100千克香蕉按他的要求,分别放在他带来的两个大桶里了。一称,也巧了,正好香蕉肉是50千克,香蕉皮也是50千克。那人一听报出的重量,叽里咕噜算起来:“香蕉肉50千克,每千克是8角,就是40元。香蕉皮也是50千克,每千克2角,正好是10元。两个合起来就是50元,喏,这儿正好是50元钱,给你。”说着他就把钱放在案上,准备搬东西上车。

  我心里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出来,看看爸爸,拿着那50元钱,也在那儿发愣。这时,旁边一个中年人大喝了一声,说:“你这个骗子,哪有这样买东西的。”他一把抓住蓝布头巾,帮我们算开了:“你们100千克香蕉,原来每千克卖1元,就是100元。现在只剩下50元,那不是少了一半吗?”

  爸爸挠挠头说:“是呀,我也想到了,可是就是不知道50元是从哪里少的。”

  “你这样算一算,香蕉肉每千克8角,香蕉皮每千克2角,合起来没错是1元。可是,你却没想一想重量这时候是多少?2千克呢,也就是说你2千克的东西,原先能卖2元的,现在只卖了1元,这不就少了一半了吗?”

  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呀!妈妈生气地举起称杆要打蓝布头巾几杆子,那人见势不妙,猛然挣脱中年人的手,连桶也不要了,撒腿就跑,比兔子还快转过街角就不见了。我正要追,中年人拉住我说:“算了,这人的骗术被我孔丘戳穿好几次了,想必今后不敢再来了。再说他丢了这么几个大桶,也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倒是你们,今后要多学些数学的道理呀,再怎样也不能耽误了孩子。”

  爸爸惊喜地作了一个揖,问:“莫非您就是城东教授数学的孔子孔老师吧?”那人笑呵呵地点点头。

  爸爸忙一把拉过我,说:“请老师收下这个小子吧!”孔老师摸摸我的头,又点了点头,说了一声:“那行,明天带到学堂中来吧!”飘然而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景,我有点发呆,不知这即将到来的学堂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五】:4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在四年级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你学习了哪些趣味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4年级趣味数学故事以供大家学习。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4年级趣味数学故事全部内容,相信这些对你会有用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扑克牌中的数学现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