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保罗一生的三个阶段?

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圣伯多禄之主保——西门彼得是一位历史传奇人物,他被倒钉十字架而亡。具体年龄不详,已婚,其妻与子女不详。以下就是西门彼得的一生。  

  西门彼得,或称西门、彼得,后世尊称其为“圣彼得”,古卷有叫“矶法”,耶稣为其起名彼得,以“石头”为意。

  年轻时,彼得性情刚毅。其父约拿,其兄安德烈,均在加利利北部海边,以捕鱼作为维生之计。彼得身边友伴有二,即雅各、约翰,他们一道经营捕鱼之业,收入不俗,生活亦十分不错。彼得生前不识字,蒙感动之后,写下不少文字。

  之后,彼得得以蒙受耶稣的呼召,于是,他放弃家产与渔网,跟随了耶稣。他亦是耶稣最爱的门徒之一。耶稣爱西门彼得之直爽可爱、热情易冲动的性格。因此,耶稣经常对其夸奖或指责。说明其行为及说话方式有利亦有弊。

  耶稣被抓之后曾有三次不认主,后世亦有记载说,在耶稣复活升天后不久,彼得亦被定于十字架,却因不配与耶稣同等,而被倒定于十字架。

  公元321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尊为国教。西门彼得得以尊为第一任教皇,之后便有了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通过西门彼得的一生,一个具有信仰的人,无论结局如何,他都会跟着自己的信仰一路走下去。 

  在圣经之中,西门彼得的故事有许多记录在册,更被后人纪念与讲解,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彼得三次不认主、耶稣对彼得的评价等。  

  彼得的故事有《福音》、《约翰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等。

  下面讲讲这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据说耶稣曾询问其门徒:“你们说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耶稣是基督,永生神的儿子。听到其回答,耶稣大喜,告诉西门彼得说他是有福的,并说这并非属血肉之人所指示的,而是耶稣天上之父所指示的。耶稣又赐名于西门彼得,称其为“彼得”,告诉他要给予他天国的钥匙,将他在地上捆绑的,亦捆绑于天上,将他在地上释放的,亦释放于天上。后世认为这是耶稣赐其权利于彼得的行为,于是彼得自然具有了审判人的权柄。这亦是彼得被罗马教皇封为第一任教皇的原因。

  第二个故事发生于最后一次逾越节。耶稣言曰今夜所有人都要因为他的缘故跌倒。彼得回答说他会永不跌倒。耶稣让彼得在今夜鸡叫以先之时三次不认他。彼得回答说他必将与耶稣同死,总不会不认耶稣。众门徒都同意彼得的观点。后耶稣被犹太出卖,捉拿耶稣之人带其至大祭司的院子,彼得亦远远跟随。彼得看见耶稣被众人控告、辱骂,以治死他为目的,但是耶稣并不为自己辩解。一位使女看见了彼得,她指着他说他与耶稣是一道的。彼得装作不知情,说其不知道使女在说什么。到前院后,鸡叫了一声,又被一名使女认出他的身份,他仍然装作不知情。不久后,旁边站着的人指出彼得的口音与耶稣一致,彼得再次回答他并不认识耶稣,这时,鸡叫了第二遍。耶稣竟然言中了这一切,彼得确实因恐惧三次不认主。

  通过西门彼得的故事,可以看到,恐惧或许可以打败信仰。 

  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

  从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这个故事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感悟。保罗与彼得这两位使徒,多年来在工作上都是关山远隔。其中,保罗的工作为向外邦人传扬福音,彼得则主要负责为犹太人作工。  

  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油画

  然而由于上帝之引导,他们须于欧西世界的中心都市替基督作见证。在那里,将流出鲜血以作后代很多圣徒和殉道者广大“庄稼”之“种子”。大概于保罗第二次被捕的同时,彼得亦被逮捕监禁。彼得之热心以及他揭露行邪术西门之骗术并挫败其阴谋之事迹,引起了当局特别的反感。西门尾随他至罗马,反对、阻碍福音的工作。尼禄十分信奉邪术,他庇护西门,也对彼得更加恼恨,便下令逮捕他。

  对于保罗之愤恨不断加深。因为在保罗第一次被囚期间,皇帝家里之人及其他知名人士悔改并接受了基督教。故第二次囚禁保罗的严厉程度更甚于前一次,不允许保罗传福音。不仅如此,他决心找到一个似乎可信的借口之后,就把保罗处死。然而保罗在最后一次受审之时,皇帝因深受其言语所动,迟迟不予判决,既不开释,也不判罪。说到底这只不过是缓刑罢了。

  不久,尼禄便宣判保罗死刑,因此他必须为道殉身。又因他是一个罗马公民,按律不能施以酷刑,故判处斩首。而彼得被罗马人视为“外籍”犹太人,所以被判鞭打,并被钉十字架。一想到这种可怕的死,彼得便回忆起其在耶稣受审之时否认基督之大罪。他认为像夫子一样被钉死实在是光荣。虽彼得已悔改,基督亦给予他喂养群羊之崇高使命。主已经原谅他,他总不能原谅自己。当前境遇再可怕,死刑再惨痛不堪,也无法减轻他为罪忧伤悔恨的苦楚,于是,他向执行死刑之人提出最后的请求,即倒钉十字架。批准之后。这个伟大的使徒就这样牺牲了。

  直到最后一刻,保罗的一生仍见证他在哥林多后书之中所讲的道乃是真理。西门彼得与保罗的殉道着实让基督徒们惨痛与悲壮,也依然为保罗的勇气而感到震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们有过荣耀的看见之后,会使我们整个人生的观念、态度、论调、思想都改变,和从前彻底不同。

弗三9 并将那历世历代隐藏在创造万有之神里的奥秘有何等的经纶,向众人照明。

16~17 愿祂照着祂荣耀的丰富,借着祂的灵,用大能使你们得以加强到里面的人里,使基督借着信,安家在你们心里……。

保罗……一切的工作、行动,都受〔神的经纶〕这个异象的管制和支配,我们也该如此。……圣经是什么?……你要学会讲:圣经有两部分,头一部分是预表、预言,第二部分是应验、成全。圣经所讲的一切都是为着应验、成全神的经纶。神的经纶就是神成肉身,经过人生,受死,复活,化身成灵,进到人里面作生命,把神分赐给人,叫人得变化,产生召会,就是基督的身体,也就是神的家、神的国、基督的配偶,最终的集大成,就是新耶路撒冷。这就是圣经,也就是那管制并支配我们的异象(圣经中管制并支配我们的异象,一二至一三页)。

管制的异象〔就是〕三一神将自己作到祂所拣选并救赎的人里面,成为他们的生命和生命的供应,以神圣的三一,就是父作源头,子作肥甘,灵作河流,来浸透他们的全人。……我们必须领悟,圣经是在这管制的原则之下写的。我们拿起这把钥匙,就能开启圣经的每一部分。这原则帮助我们解释生命的源头,以及“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三六9)。

圣经的每一卷书都印证你对〔诗篇三十六篇八至九节〕这段经文的领会,因为全本圣经都是照着这原则写的,就是三一神作到祂的赎民里面,作他们的享受、他们的饮料以及生命和光的源头。应用这原则来解释新约的任何一段话,都是无穷无尽的(长老训练第二册,一八○至一八一页)。

我们有过荣耀的看见之后,会使我们整个人生的观念、态度、论调、思想都改变,和从前彻底不同。虽然同样是在吃喝、休息、工作,但是全人都已在转变。……我们无论看见什么异象,都会有反应。……你所看见的那个异象,就叫你不能控制自己,你的观念要转变,你的行动、生活也就会不平凡。

总归有一天,因着神向我们显现,我们看见了属灵的景象,别人发现我们不一样了。这是世人没有办法形容的,这也是世人所不懂,所没有看见的。……看见异象之后,会使我们的人生有转变。……我们全人从里面有个转变。从那一天起,这世界对我们是变色了,而且实实在在是变了,这世界对我们一点味道也没有。可是另一面因着主,我们觉得人生满有味道,满了荣耀,也很有目的。这就证明我们都看见了荣耀的异象。……这位荣耀的神向我们显现,使我们人生有转变,这是无法模仿,也是无法否认的。

盼望每一位参加福音开展的人,都是有异象的人。不是别人鼓励你参加福音开展,鼓励大概三天有用,但过了三天恐怕就没有用了;乃是你自己里头碰着一个东西,就是荣耀的神向你显现,向你照亮,带给你莫大的力量,使你能一步步地往前事奉主(荣耀的异象与十字架的道路,七至九页)。

参读:圣经中管制并支配我们的异象,第一篇;长老训练第二册,第十三章。

我们可以从使徒保罗的生活中学到很多。保罗远非平凡,他有机会为神的国做非凡的事。保罗的故事是在耶稣基督里救赎的故事,以及没有人能超越主的救恩的证据。然而,为了全面了解这个人,我们必须在他成为"恩典的使徒"之前,检视他的黑暗面和他的象征意义。保罗的早期生活以宗教狂热、残酷的暴力和对早期教会的无情迫害为特征。幸运的是,保罗后来的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为他为基督以及他的国度进步而生活。

保罗实际生来是扫罗。他于公元1-5年出生在基利西亚的大数,是现代土耳其Tersous东南部的一个省。他是便雅悯人血统和希伯来血统(腓立比书3:5-6)。他的父母是法利赛人——狂热的犹太民族主义者,严格遵守摩西律法——他们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外邦人的"玷污"。扫罗家里的人瞧不起希腊的任何东西,但扫罗却能讲希腊语和还过得去的拉丁语。他的家人可能会说阿拉姆语,这是希伯来语的一种变体,希伯来语是犹大地的官方语言。扫罗的家族是罗马公民,但是视耶路撒冷为一个真正神圣的圣城(使徒行传22:22-29)。

十三岁时,扫罗被派往巴勒斯坦,向一位名叫迦玛列的拉比学习。在他的教导下,扫罗掌握了犹太人的历史、诗篇以及先知的作品。他将继续接受五六年的教育,因为扫罗学会了解剖经文(使徒行传22:3)。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形成了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在古代被称为"抨击性演说"。这种表达方式帮助拉比们辩论犹太法律的精妙之处,为违反法律的人辩护或起诉。扫罗后来成为了一名律师,所有迹象都表明他成为了议会的一员,由71人组成的犹太最高法庭,他们统治犹太人的生活和宗教。扫罗热衷于他的信心,并且这信心不容许妥协。正是这种热情引导扫罗走上了宗教极端主义的道路。

在使徒行传5:27-42,彼得在公会前为福音和耶稣辩护,这是扫罗愿意听见的。迦玛列也在场,并传达了一个信息,以安抚议会,防止他们用石头砸死彼得。在审判司提反的时候,扫罗也可能在场。司提反被石头砸死时,扫罗在场;他拿着行石刑之人的衣服(使徒行传7:58)。司提反死后,"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使徒行传8:1)。扫罗下定决心要消灭基督徒,他认为自己是在以神的名义行事,所以在他的追逐中冷酷无情。可以说,没有人比一个宗教恐怖分子更可怕或更邪恶,特别是当他相信他是在执行神的旨意而杀害无辜的人。这就是大数的扫罗:一个宗教恐怖分子。使徒行传8:3说:"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保罗故事中最关键的一段是使徒行传9:1-22,讲述了保罗在从耶路撒冷到大马士革的路上与耶稣基督相遇的故事,旅程大约150英里。扫罗被他所看见的事所激怒,对基督徒充满了杀戮的愤怒。在启程之前,他要求大祭司给大马士革的犹太教堂写信,请求允许把所有的基督徒("道"的追随者,众所周知)带回耶路撒冷并囚禁他们。在路上扫罗被天上的大光照耀,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第4-5节)。"顺便说一句,这可能不是扫罗第一次遇见耶稣,因为一些学者认为年轻的扫罗可能认识耶稣,他可能亲眼目睹了他的死亡。

从那一刻起,扫罗的生活就颠覆了。主的光蒙蔽了他的眼睛,他只好依靠他的同伴继续前进。扫罗照耶稣的吩咐,继续往大马士革去,要去见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亚拿尼亚因为知道扫罗为人不好的名声,起先不敢见扫罗。但主对亚拿尼亚说,扫罗是"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列王和以色列人面前宣扬他的名(使徒行传9:15),并且要因此受苦(使徒行传9:16)。亚拿尼亚就听从了主的吩咐,找到扫罗,把手按在扫罗身上,将耶稣基督的异象告诉他。通过祷告,扫罗接受了圣灵(使徒行传9:17),恢复了他的视力,并受洗(使徒行传9:18)。扫罗立刻进了会堂,宣告耶稣是神的儿子(使徒行传9:20)。众人都惊奇猜疑,因为扫罗的名声众所周知。犹太人以为他是来带走基督徒(使徒行传9:21),但事实上他已经加入了他们。扫罗的胆量增加,因为住在大马士革的犹太人被扫罗证明耶稣是基督的论点所惊慌(使徒行传9:22)。

扫罗在阿拉伯、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叙利亚和他的家乡基利家度过一段时间,而且巴拿巴寻求他的帮助,去教导安提阿教会的人(使徒行传11:25)。有趣的是,司提反死后,因着迫害被赶出犹太的基督徒建立了一个多种族的教会(使徒行传11:19-21)。

扫罗在公元四十年代末进行了三次传教之旅中的第一次。扫罗在外邦人的地方多住了些日子,就改为罗马名字叫保罗(使徒行传13:9)。保罗写了很多新约书信。大多数神学家都同意他写了罗马书,哥林多前后书,加拉太书,腓立比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腓利门书,以弗所书,歌罗西书,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这十三卷"书信"(使徒书信)构成了"保罗的作者身份",并且这些书信是他的神学的主要来源。如前所述,使徒行传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了保罗的生平和时代。使徒保罗终其一生在罗马世界宣告复活的基督耶稣,他的个人生活经常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哥林多后书11:24-27)。人们认为保罗死于公元60年代中后期,在罗马,是一位殉道者。

那么,我们能从使徒保罗的生活中学到什么呢?首先,我们知道神可以拯救任何人。保罗这个非凡的故事每天都在重复,世界各地的罪人,破碎的人,都因神在耶稣基督里的救恩而改变。其中一些人对其他人做了卑鄙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则试图过一种道德生活,认为神会在审判日向他们微笑。当我们读到保罗的故事时,我们惊奇地发现神竟然允许一个杀害无辜妇女和儿童的宗教极端主义者进入天堂。今天,我们可能认为恐怖分子或其他罪犯不值得救赎,因为他们的反人类罪行太过严重。保罗的故事是今天可以讲的故事——在我们看来,他不配再得到一次机会,但神赐给他怜悯。事实上,每个人对神都很重要,从"善良、正派"的普通人到"恶劣、邪恶"的堕落者。只有神才能把一个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

其次,我们从保罗的生活中得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耶稣基督谦卑、有力的见证。可以说,在圣经中,没有一个人像保罗一样,在分享耶稣基督的福音时表现得如此谦卑。使徒行传20:19告诉我们,他"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在使徒行传28:31,保罗分享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主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保罗不怕将主为他所行的事告诉人。从皈依到殉难,保罗一生都在为神的国孜孜不倦地工作。

最后,我们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完全降服于神。保罗完全顺服神。在腓立比书1:12-14,保罗在监里写道:"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尽管他的处境如此,保罗还是赞美神,不断地分享福音(参看使徒行传16:22-25和腓立比书4:11-13)。通过他的艰难困苦,保罗知道了为基督而活的生命的结局。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切都相信神。他写道:"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1:21)。我们可以做出同样的声明吗?



我们能从保罗的生活中学到什么?保罗是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保罗一生的7个经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