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才买房算失败吗?

相信很多人现在在网络上被一则消息刷爆了自己的朋友圈,那就是合肥最近发布了最新的房地产政策,规定只有刚需购房的人除了要满足市区内无房缴纳一定期限的税收以外,年龄必须还要在35岁以下,这瞬间在网络上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质疑,难道只有35岁以下买房子才是刚需吗?这样的东西不是在让大家表示不满吗?甚至很多人在网络上认为合肥房产政策这简直就是甩包袱的行为,但是小编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合肥的房价上涨是最快的,而且在全国的排名来说也是相当高的,所以这就导致了合肥市政府不得不推出新的政策来为楼市降温,不能够让楼市在如此涨价下去,否则会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当然,合肥市推行的这一场政策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够抑制更多的人有炒房的行为,能够帮助更多需要买房的人再去买房。但是35岁以下买房子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人在35岁这个年龄的时候,还没有赚到自己人生多少钱,根本就难以买得起房子。

当然,现在这种现象不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不只是像我们说的现在35岁以下买房子才是刚需,因为现在无论是事业单位的招聘,还是让很多人去找工作,换工作,基本上都是要求在35岁以下的人,而且一个城市居民的年龄也是会影响着城市劳动力的供给的,所以合肥市政府推行这样的政策,其实也是为了从一定程度上去改善合肥的人力劳动资源。

当然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政策,我们不能够对任何的政策去否定以及去批评,我觉得像这样的政策还是非常好的,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抑制炒房的好政策。

昨天我在微博看到一条热搜,吓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磕掉门牙。

#合肥官方回应买房刚需35岁限制#

新来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原委,我简单解释下。

去年下半年开始,合肥房价就开始大涨,滨湖、政务、高新等片区,新房需要全款、走关系,二手学区房一路跳价上涨。

前段时间,住建部点名督导楼市调控,合肥立马自罚三杯。

自罚之后,似乎又开始上头了?后续的调控新政又规定——

合肥刚需购房者需35岁以下

30%的房源倾斜给刚需,这是好事,要求无房、社保满2也很合理。

但是,刚需界定年龄必须在35岁以下??

好家伙,气的我当场用脚在地上给办公室拓展了两室一厅。

什么时候,年龄竟然和刚需挂钩了?35岁招你惹你了?

今天也没必要挖掘那些理性、数据的枯燥分析了,就这件事我们来聊聊

什么时候,35岁和单身狗,都不配买房了?

我们先来剖析下,35岁及以上不算刚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年轻,18岁考上大学,22岁毕业或攻读硕士,很多人到25岁,工作才能勉强稳定下来。

那么你有9年的时间窗口,算得上合肥刚需买房人。30%的新房房源,才有可能优先倾斜给你们摇号。

可9年,靠打工能在合肥买到房吗?

前段时间,某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的全国城市平均薪酬。

合肥平均月收入7095元,位列全国21位。

那么纯靠工资收入,能在合肥买房吗?来看看最新的合肥房价地图——

结合房价地图,研究中心又给到另一组数据,如果按照每月工资7000元、一套房100㎡的标准来计算的话,在合肥各区买一套房的具体情况:

  • 政务区均价27933元/㎡,100㎡的住宅,总价279万元左右,不吃不喝需要398个月,即33年左右才能买一套房。
  • 滨湖区均价22840元/㎡,100㎡的住宅,总价228万元左右,不吃不喝的情况下,需要325个月,即27年左右才能买一套房。
  • 蜀山区均价18633元/㎡,100㎡的住宅,总价186万元左右,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用总价除以月薪,至少需要265个月,即22年左右才能买一套房。
  • 包河区均价18256元/㎡,100㎡的住宅,总价182万元左右,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用总价除以月薪,至少需要260个月,即21年左右才能买一套房。
  • 同等算法口径,包河区需要260个月,庐阳区需要265个月,高新区需要298个月、经开区需要254个月、新站区需要201个月、瑶海区需要211个月

最后通过综合计算,按照人均工资水平,在合肥市区买房至少需要15年左右,最多需要31年

看明白了吧,9年内小刚需想在合肥买房,您必须得学会啃老啊。

仔细想想,合肥此举也煞费苦心,明显是在告诉大家——

不啃老的年轻人,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刚需啊。

这件事,网友们第一个坐不住了。

我辛辛苦苦奋斗到35岁才刚凑齐首付,你告诉我年龄太老不算刚需?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也不是一起躲过的屋檐,而是你年龄太老买不了房的那一天。
不到35岁,普通人哪来的钱买房?

我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栏目,还真看到了一位35岁网友给合肥领导的留言。

大概提炼下这位网友的意思——

领导,我是农村出身,一直在努力攒首付,终于要攒够的时候,碰到去年房价大涨必须全款,我们左等右等调控,终于等来了福音,优先倾斜刚需无房户。

但35岁刚需的门槛,彻底把我们拦在门外。

我也算是合肥高精尖芯片行业的一份子,硕士毕业一直在为合肥冲击万亿城市贡献力量。

但贡献之后,好像合肥,不欢迎我们了?

而文章开头引起网友热议的官方回应,是这样的。

你好,亲。感谢你为合肥贡献的力量。

35岁以上依旧可以买房噢,通过普通购房途径就可以。另外,你也不容易,我们有人才租房福利,要不要考虑一下?

加油中年人,哪怕租房,这里也终有你的庇护之所。

谁说社会只毒打年轻人,中年人也该好好体验体验“过河拆桥”式的毒打。

普通购房途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来科普下。

普通购房途径,这也算是另一种官宣,过了35岁这个年纪,你就不是真刚需,要和市面上所有购房者,包括二套买房人、房产投资人,过独木桥竞争。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解读过,去年合肥楼市大涨的底层原因,根本不是学区房、违规资金和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

而是内生的供应跟不上需求。

2021年合肥市区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是600公顷,其中热门的滨湖、经开、高新占到了大概四分之一。

但我去翻了2020年合肥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发现去年的数据是590公顷……

这个增长,真的聊胜于无。

这个量级放出去和隔壁省会的南京相比,少了将近2000亩。和杭州今年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1106.64公顷相比,少了400+公顷,换算下来也就是差不多6000亩。

说真的,合肥供应一如既往的克制。明明上一波的涨幅,最大源头不是学区,而是供需失衡。

政务没有任何新增供应,滨湖高新供应极少,热门片区因稀缺先聚集热钱,然后购买力外溢到其他片区,依次轮动和补涨,最后才形成了全市大涨的行情。


现在的合肥,供需矛盾依旧严峻,一二手倒挂,新房中签就是天选之子。你在市面上逛一圈就知道,新房不仅没有优惠,连存货都挤不出来多少了。

现在全市几乎都在等集中供地来止渴,但可以预想的局面依旧是,难摇

发自内心的想说句真心话,别搞这么有的没的了,刚需从来不是依靠年龄界定的。

现在不是考虑谁吃肉谁喝汤的问题,公平是先把饭做出来,端出来让饿肚子的人,能够吃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现在越来越流行,刚需开始被年龄、婚姻界定。

户口和社保年限这些规则我能理解,毕竟他人对这座城市的贡献、纳的税,要比无户口无社保的要多。

但年龄大被歧视,单身狗也被歧视。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西安等多个城市都有规定,家庭和单身之间相互区分的购房政策。

上海已婚新房摇号加分,杭州单身要单到30岁以上,才算无房户。

再退一步讲,单身限制能理解,毕竟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对城市的贡献,是不一样的。

但是,对年龄的限制,确是有点苛刻。

很多办法解决投资买房问题,把赠与口子堵掉、把结离婚房产追溯做好、把名下住房记录摸排好……

这远比一杆子打倒一群刚需中年人,要靠谱的多。

这篇文章,是魔都财观少有的个人情绪比较重的一篇。没有过多的数据和市场分析,更多的是打抱不平。

因为怎么看35岁,都正是社会的中坚。

他们不应该被歧视,不应该被“过河拆迁”,不应该被一概而论。努力了9年还没买到房的他们,才是真刚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人劝我:说太多真话要得罪人的啊。

我想起了《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观点如出一辙:

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没了。

抱歉,我不仅要看,还要一举揭穿。

以上为正文,来自楚门。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魔都财观>,欢迎大家关注。

<魔都财观>让我们一起,穿越屋宇,攀爬人生。

同时我们还有数百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12。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前几天合肥颁布了一则通知,其中定义刚需购房者的年龄必须是35周岁以下,由此我不仅想起来知乎中之前有个问题,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房中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