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附近的国家有哪些?

一、勇往直前(12道选择题)

1. 当暖空气推动冷空气移动时,这一过渡带叫做(B)

2.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在气象上属于( C )天气系统。

4. 二十四节气中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是哪些?【B】

A.大暑、小暑、大寒、小寒

B.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5. 目前我国静止卫星区域快速扫描,对于同一区域的观测最快达到几分钟一次?(A)

6. 雾滴中有病菌吗,会不会有碍人体健康?(A)

7. 雷电是发生于( A )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

8. 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一般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常为(B)天气。

9. 我国2013年9月发射的风云三号C卫星,增加了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主要目标是增强以下哪类监测能力?(C)

B. 提高大气温度的探测能力

C. 提高大气污染气体监测能力

10. 台风的直接灾害主要包括暴雨、大风和( A )。

11. 天气雷达是利用( B )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探测大气中的降水或云中水滴的浓度、分布等,了解天气系统的结构和特征。

A 气溶胶、汽车尾气、PM2.5浓度等

B 雨滴、云状滴、冰晶、雪花等

12. 位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对我国的天气影响很大,它是一个(B)系统

二、分秒必争(判断题40道)

1.季风是指海洋与陆地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太阳辐射是季风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错)    (海陆热力差异)

3. 气象卫星上可以穿透云层观测到地面的是紫外臭氧探测仪。 (错)  (微波类仪器)

4. 使大型气球上升到平流层进行气象、天文、环境等多学科探测试验的气球叫做定高气球。(错) (平流层气球)

5. 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有害,为人类构筑安全屏障的气体是臭氧。 (对)

7. 遇到雷暴发生时,在操场上的同学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回到室内。(对)

8. 入春是指气温上升到候(5天)平均气温高于10℃以后。(对)

9. 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温指向低温。(错)   (高压指向低压)

10. 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日落红云升,有雨在明朝。(错)     (来日是晴天)

11. 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的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块。 (对) 改大范围的空气团

12. 气象观测场周围有一圈栅栏,高度小于1.2米。(对)

13. 气象站用来盛放温湿度等探测仪器的百叶箱漆成白色是为了保护探测仪器。(错)

防止太阳辐射对探测仪器的照射造成数据与实际有误差

14. 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地中海气候型。(对)

15. 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对)。

16. 云主要是由空气下降增温而形成的。(错)  (上升绝热冷却)

17. 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是《京都议定书》(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8. 每一种天气变化的物理过程都伴随着或起因于热量的传递或交换。(对)

19. 在天气预报中,预报风力时我们常听到风力3到4级,阵风5级。这里的阵风表示的瞬间风力最大风速。   对

21. 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假设地球上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是零下19摄氏度。 ( 对)

22. 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空气吸收太阳辐射。(错)  (空气吸收地面热辐射)

23.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对)

23. 我国梅雨区域主要发生在华南地区。(错)   (江浙)

25. 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稳定称为逆温。(对)

26. “一山有四季”形成的原因是纬度因素。  (错)   (地形)

3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可能达到100%

(错)  (不可能)

31.因其特殊的地形,对中国甚至世界范围的天气气候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黄土高原)。 (错)  (应是青藏高原)

32. 平均而言,在对流层中每上升100米,大气温度的变化是下降1度。(错)

(应是下降0.65度)

35. 造成我国长江流域初夏的梅雨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是江淮气旋(对)

36. 天气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能被云雨粒子反射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大气探测工具。(错)

37. 西太平洋沿海国家中,受台风袭击最多的是日本。(错)  (中国)

40.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对

三、默契考验(40道)

立春、云、闪电、冰雹、沙尘暴、气象卫星、气象站、气候资源、PM 2.5、洪涝

立夏、雾、寒潮、台风、梅雨、大气污染、天气预报、百叶箱、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霜降、紫外线、暴雨、雾霾、臭氧、龙卷风、温室效应、厄尔尼诺、温度计、二氧化碳

大寒、雪、彩虹、酸雨、大气压、热带风暴、人造卫星、降水量、大气层、人造卫星

四、火线抢答(选择题 20道)

1.气旋是大气中水平气流旋转而形成的大型涡旋,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那么南半球气旋是什么旋转方向?(B)

2. 郑和下西洋是利用了(C)

3. 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它常出现在雷雨云到来之前或冷锋之前,春、夏季节的( A )里最易发生。

4. 看似透明的大气层其实厚度极大,大气有可能向外泄漏空气分子并在那里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的高度在(b)

5. .气象卫星资料预处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C)

6. 造成飞机颠簸的主要原因是( A )。

7. 南极春季出现臭氧洞,北极春季未出现过臭氧洞,其主要原因是( C )

A  北极地区氟里昂等污染物质浓度低于南极

B 北极春季平均臭氧总量比南极高

C 北极春季平流层极涡中的温度高于南极

8. 玉树银枝,梨花竟放的北国风光别具风韵,这是气象上所说的哪一种现象?(A)

9. 当温度和湿度分别在什么范围内时人体感觉最舒适?(C)

10. 一天中紫外线最强是以下哪个时段?(B)

11. 以下哪个选项是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正确解释?(A)

A、农历七、八、九月(也称孟秋、仲秋、季秋)  B三个秋天  C、秋季的三个节气

12. 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哪个区域?(C)

13. 你认为一天中,下列选项的哪一个时间段的空气最清洁?(B)

14. 以下哪个因素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B)

15. 《京都议定书》又称《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请问签订《京都议定书》的具体时间是何年何月?(A)

16. 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媒体报道中所说的缺水的主指?(B)

17. 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A)的反常分布是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

18. 多普勒天气雷达能够测量(B)

19. 世界上最早“城市光化学烟雾”事件出现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C)

20. 东亚季风活动对我国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A)

五、一锤定音(问答题6道)

1. 什么是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一种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数百万人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还有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散发的大量热量。另一方面,城市的建筑群和柏油路面热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储存太阳辐射热。

2、为什么在台风眼里反而没有风?

在台风中心大约直径为10公里的圆面积内(称为台风眼),由于外围的空气旋转得太厉害,外面的空气不易进到里面去,那里好像一根孤立的大管子一样。所以台风眼区的空气,几乎是不旋转的,因而也就没有风。

而在台风眼区,空气是向下沉的,因而云消雨散,会出现暂时的晴天,夜间还能看到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般只有6小时,台风眼就过去了,接着天气又重新变得很恶劣,仍然是狂风暴雨。

3.什么是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有哪些特征?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水分、空气、风能等。

气候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不可或缺性;第二,自然性;第三,利弊相生性;第四,多样性。

4. 世界十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1.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2.土壤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减少;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4.水荒制约发展,影响生活;5.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7.人口爆炸,危及自然生态;8.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9.有害废弃物的转移,贻害世界;10.残留物质,伤害环境 。(列出8项可给满分)

5. “冰冻三尺”需几日之寒?

三九严寒的天气里冰冻的程度应当最厚,其实最大的冰冻厚度是出现在冬末春初,因为冰冻厚度与“负积温”有关。所谓“负积温”是指冬季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累积总和。天气越冷,负积温就越高,冰冻也就越厚。实验证明“冰冻三尺”,大约需要-780℃的负积温。假设该地区整个冬季平均气温为-12℃,那么780÷12=65(天)。也就是说,这个地区冰冻三尺约需65日之寒。

6. 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是如何利用霞来预测未来天气的?

根据霞的生成原理,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侵入本地区,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出现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示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也就是本地区的上游天气已经放晴。这样,在原来笼罩本地区的云层东移以后,本地区天气将转晴。

1. 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是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A)

2.预计热带气旋在未来24小时内将影响本地时,本地气象台将发布( C )。

3. 季风在冬季是由(B)

4. 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是一种典型的(C)

5. 当有剧烈磁暴产生时,地球高层大气的密度会( A )

6. IPCC第五次研究报告指出,自1880年到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 B )。这种气候变暖是由气候本身的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

7. 24节气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哪个节气? A

9、形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   C

10. 发生中暑现象最主要的气象条件是什么?  A

13. 一般从哪个节气开始, 我国就会出现春雷? A

14. 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首推气象要素是什么?   A 气温

A 蕴含于云中的水资源   B 存在于大气中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总量

C 已降到地面的水资源

16. 三个孩子中( C )说的正确?A小红:明天和后天的气候会很热  B小艳:10年后全球天气会明显变暖   C小刚:20世纪70年代气候比现在要冷。

17.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甘甜主要是因为( B )。

18. 以下物件中,可用作研究青藏高原远古地质时期气候特点和变化的是( B )。

A 地表下挖掘出的动物化石   B 冰川深处取出的冰芯

C 修筑铁路时发掘出的古代瓷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日前,更新了中国大陆厂分布图(截至2019年10月22日)。

地图来源:国家核安全局官网

辽宁红沿河核电厂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厂址规划容量为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四台CPR1000型核电机组,目前均已投入商运;二期工程(5、6号机组)作为同一厂址的扩建工程,采用ACPR1000技术方案,扩建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分别于2015年3月29日和2015年7月24日开工建设。

海阳核电厂位于山东省海阳市,占地面积2256亩,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1号机组2009年9月24日开工建设,2018年6月21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8月14日首次并网,2018年10月22日具备商运条件。2号机组2010年6月20日开工建设,2018年8月7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10月13日首次并网。

三门核电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总占地面积740万平方米,可安装6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AP1000)。1号机组于2009年3月29日开工建设,2018年4月25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6月30日首次并网,2018年9月21日具备商业运行条件;2号机组于2009年12月17日开工建设,2018年7月4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8月24日首次并网,2018年11月15日具备商业运行条件。

福建宁德核电站位于福鼎市秦屿镇备湾村,该工程将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工程总投资约512亿元,项目建成后,四台机组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300亿千瓦时。1、2号机组分别于2008年2月18日和11月12日开工建设,3号机组于2010年1月8日开工建设,4号机组于2010年9月29日开工建设。

1号机组于2013年4月18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4年5月5日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于2015年6月10日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于2016年7月21日投入商业运行。

福建漳州核电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东北侧的刺仔尾,地处东山湾西岸。项目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1、2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于2019年10月9日获颁建造许可证。1号机组于2019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

台山核电厂位于台山市赤溪镇腰古村东北方约1.2km处。厂址规划建设4台1750MW压水堆机组,并留有后续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扩建余地。一期建设两台EPR1750MW机组,1号机组于2009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2018年4月10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6月29日首次并网,2018年12月13日具备商运条件。2号机组于2010年4月15开工建设。

阳江核电厂位于粤西沿海的阳江市,项目采用中国自主品牌核电技术,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单台发电功率为1080MW。1号机组2008年12月16日开工,2014年3月25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2009年6月4日开工建设,2015年6月5日投入商业运行;3号机组2010年11月15日开工,2016年1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2012年11月17日开工建设,2017年3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5号机组于2013年9月18日开工建设,2018年7月12日投入商业运行。6号机组于2013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

防城港核电站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岛东侧,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工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与广西投资集团共同投资设立的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经营,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投资约700亿元。1、2号机组采用CPR1000堆型,1号机组于2010年7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2月23日,2号机组开工建设,1号机组2016年1月1号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6年10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堆型,3号机组2015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4号机组2016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

昌江核电厂位于海南省昌江县海尾镇唐兴村,海南昌江核电厂堆型为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1、2号机组规划容量为65万千瓦,电功率为2×650MW,分别于2010年4月25日和11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1号机组于2015年12月25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2016年8月12日投入商业运行。

石岛湾核电站,即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石岛湾核电站的厂址设在石岛湾以北的宁津湾,属荣成市宁津街道地域(原宁津镇),电功率为211MW。2012年12月9日,华能石岛湾核电站机组开工建设。

田湾核电厂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厂区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2至4台的余地。

一期工程1号机组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开工,2007年5月17日正式投入商运。2号机组于2000年9月20日开工建设,2007年8月16日正式投入商运。

二期工程3号机组于2012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2018年2月15日正式投入商运。4号机组于2013年9月27日开工建设,2017年12月29日完成一回路冷态功能试验,2018年8月23日获得首次装料批准书,2018年10月27日首次并网。

三期工程5号机组于2015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9月26日完成反应堆厂房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6号机组于2016年10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秦山核电厂地处浙江省海盐县。 一期工程,采用中国CNP3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1×30万千瓦,设计寿命30年,综合国产化率大于70%,1985年3月浇灌第一罐核岛底板混凝土(FCD),199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1994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二期工程及扩建工程,采用中国CNP65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65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二期约55%,二扩约70%,二期工程(1号、2号机组)先后于1996年6月和1997年3月开工,分别于2002年4月、2004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

扩建工程(3号、4号机组)于2006年4月28日开工,3号机组于2010年10月5日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成熟的坎杜6重水堆技术(CANDU6),装机容量2×728兆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55%。

1号机组1998年6月8日开工建设,于2002年11月19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2年12月31日投入商业运行。

2号机组1998年9月25日开工建设,于2003年6月12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

方家山核电工程是秦山一期核电工程的扩建项目,工程规划容量为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1号机组2008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于2014年11月4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14年12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2009年7月17日开工建设,于2015年1月12日首次并网发电,并于2015年2月12日投入商业运行。

福清核电厂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前薛村的岐尾山前沿,东、南、西三面环海,东北侧与陆地连接。福清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投资近千亿元。

1号机组2008年11月21日开工建设,并于2014年11月22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已于2009年6月17日正式开工,并于2015年10月16日投入商业运行。

3号机组于2010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10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4号机组于2012年11月17日开工建设,并于2017年9月17日投入商业运行。

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堆型,5号机组于2015年5月7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5月25日完成反应堆厂房穹顶吊装,进入设备安装阶段;6号机组于2015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该核电站是采用法国M31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98.4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1987年8月7日1号机组开工建设,1994年2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2号机组于1988年4月7日开工建设,1994年5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

岭澳核电站位于广东大亚湾西海岸大鹏半岛东南侧。一期工程(1号、2号机组),采用中国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99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综合国产化率约30%,于1997年5月开工建设,2003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2004年7月16日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二期工程(3号、4号机组),采用中国改进型CPR1000压水堆技术,装机容量2×100万千瓦,设计寿命40年,于2005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9月20日,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11年8月7日,4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本文所有信息及图片均来自国家核安全局)

来自网友中国国家地理图书提问 提问时间: 21:27:14阅读次数:

最佳答案 题库网536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黄河”滚滚,奔向极地

北极和南极虽然都是极区,却有明显的不同:北极是陆地包围海洋,南极则是海洋包围陆地,两极的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大不一样。

拉普兰地区萨勒克国家公园内薄雾笼罩的河流和山峰。

中国的北极活动早于南极,但是中国的北极考察却晚于南极考察。作为国家层面的中国政府北极活动最早始于1925年,那一年,中国加入了《斯瓦尔巴条约》,为后来我国建立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条件。

1920年欧美14国签署了《斯瓦尔巴条约》,将斯瓦尔巴群岛主权划归于挪威,同时一些权利向缔约国开放,兼顾不同要求。为了扩大国际力量,1925年中国政府(段祺瑞政府)加入。

在1964年中央赋予国家海洋局的任务中,包括“将来进行南北极科学考察工作”;1977年,国家海洋局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由于当时的对象没有包括北冰洋,且北极地区属于美苏冷战时期的敏感地区,我国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也不现实。

根据近五十年气象气候学的研究证明,北极地区的气候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对整个北半球具有超前的预警和控制作用,因而成为各国科学家前赴后继、投身北极考察研究的根本动力。1995年后,我国又陆续组织了几次北极科考。

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正式建立,中国人在地球的北极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黄河站建在斯瓦尔巴群岛中最大的岛——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北部海滨的新奥尔松城,位于北纬79°,是这里第8座科学考察站。

北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在北极,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淡水资源和备受人们关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随着航空、航天、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北极的空间数据和气候环境资料对航空、航天、航海乃至军事都至关重要。

俄罗斯在北极油田的产量占其石油总产量的60%以上,所以有人称北极是个“大油库”。北极煤藏的理论储量可能超过全球储煤量的一半,西伯利亚、阿拉斯加都有巨大的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具有非常高的发热量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化工原料。产煤的岩层形成于古生代末期到新生代早期,即2亿~3亿年前到几千万年前的海相和少量陆相沉积岩中。

人们不禁要问,当初那里是怎样从海洋转为陆地?森林不会生长在被冰雪覆盖的北极圈里,它又是从哪里来的?何时、在怎样的环境下运动到现在的位置?这给地球科学提出了重要课题。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在夏季的晚上,雾气弥漫,笼罩着冰海边的悬崖,整个海岸变得朦朦胧胧。

加拿大北部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与阿拉斯加相当或更多,而俄罗斯北部的油气资源储量又远远超过前两者。此外,北极还有丰富的矿物和渔业资源。

尽管现阶段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上还不可行,但全球变暖正在使北极地区冰面以每十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油气开发今后可能会得以进展。然而,随着北极的变暖,北极富饶的身躯不断地暴露出来,勾起人们对北极资源的觊觎与渴望。

但是,这些愿望还只是梦想,是人们追梦的地方。因为现在还无法断定,北极变暖究竟是一个持续的现象,还是一个会逐渐消失的过程。

北极的海冰不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更是调节气候的“冰箱”。北极地区面积近21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5%,其中约800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其余为海洋。冬季海洋水面大部分结成冰,称为海冰,平均厚3米,故称北冰洋。

夏季的北极海域海冰会大面积融化,漂浮在冰海上的冰山泛着蓝色的光芒,迁徙的鸟类也飞来这里,使北极这片冰海变得热闹起来。

狭义来讲,海冰单指海水冻结而成的冰;广义来讲,海冰是指浮在海上的冰的总称,不仅包括海水冻结的冰,同时也包括大陆冰川、河流以及湖泊中滑入海中的淡水冰。我们所描述的海冰则是广义上的海冰。

常年漂浮的海冰,是北冰洋最独特的景观。北极海冰不仅是北极熊、海象、海豹等北极动物栖息的乐园,同时在气候学上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海冰具有调节北冰洋温度的神奇功能,是天然的“空调器”。

北极海冰的面积、融化程度和全球气候密切相关,是气候变暖的一个突出标志。图中的海冰为较薄的一年冰,北极海冰的变化也会对北极生物产生重要影响。

大部分北极海冰属于浮冰(即流冰),不同的区域海冰漂移速度不同。在北冰洋海盆内冰速作为大气变暖最为突出的标志之一,北极海冰的消失对北极地区的气候和生态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很多人担忧没有海冰的调节作用,气候会变得更加变幻莫测,出现难以预料的灾难,而北冰洋原来以海冰为重要依托的生态系统会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北极熊等动物甚至会灭绝。

上图是北极地区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一年内的平均气温与1981年至2010年长期平均气温间的比较,红色为高于长期平均气温,蓝色为低于。图/Hunter Allen and Richard Rivera

由于北极海冰越来越薄,在夏季完全融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他还预测北冰洋将在年的某个夏季可能会完全无冰。如果北冰洋夏季无冰,北极航线将会开通,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的西北航线和穿过欧亚大陆北冰洋附近海域的东北航线都可以通航,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航程可以缩短近1/3的距离。

蕴藏在北冰洋和边缘海海底的油气资源可以更加方便地加以开采;无冰的北冰洋也有可能成为新的渔场。虽然人类无法阻止北极海冰的消失,但可以分析它带来的影响,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本文"北极洲有哪些国家「记得收藏」 ":/xiaoxue/),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南极发现可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