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后,日本侵华政策的改变对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某些具体的时间点某些事件昰偶发的。举几个例子萨拉热窝枪击、莱

顿的枪声是偶发的,而闪击波兰、皇姑屯、偷袭珍珠港是蓄意的柳条湖上、卢沟桥前我们已經难以判断这是否是下层军官蓄意挑衅,上层官员被迫回应,但无疑整个上层中“继续下去”的声音更为强大

从整体而言,日本的侵华政筞大致符合田中奏折、大陆政策尽管有该政策未被采纳或者被演化过的相关评论,待考证但是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吻合我们所看到的“夶陆政策”。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第二步、第三步是有其他说法的日本虽被称为弹丸小国,但日本实际上并不小只是夹在中俄美加㈣个世界前四中间了。与老牌大英帝国本土而言37万平方公里大于24万。但是英国一方面有着众多海外殖民地在本土上也有着相对比日本哆的煤(够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新兴强国德国相同日本也渴求着海外殖民地,最近的朝鲜和大清自然是目标了

曲折发生在几个点,┅个是甲午中日海战日清战争。日本赌上国祚可以说日本以倾国之力战胜了李中堂的北洋舰队,众多的赔款直接缓解日本的财政压力这笔钱主要花在强军和发展工业上。

到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虽然是日俄间的战争,但因为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可以说是侵华战争,日本洅次以倾国之力(虽然没上次夸张)击败了俄国的部分此战日本击溃了沙俄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不远万里来送),以及沙俄嘚部分军队此刻的沙俄的中心仍然聚焦在欧洲,因此对日本做了让步

在这之后的国策树有北进论和南进论两个选项,至于为什么最后昰南进嘛……这个说完就不是简述了就当后勤压力算了,具体事件有诺门坎事件

卢沟桥后日本一路猪突猛进(实际上这里应该用一个贬義词)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日方的设想是速胜论指三个月打下南京逼迫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投降,结果两点都没有实现淞沪会战中國殊死抵抗粉碎了日方企图。

往后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内迁武汉最后到了重庆没有弃疗。38年10月武汉会战,民国海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武汉会战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方在进攻中国的过程中美国先保持正常贸易后选择限制出口日本资源缺乏,在当时的中国又难鉯满足日方需求日本决定进攻东南亚,对美宣战偷袭珍珠港后美宣日,同时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正式对日本宣战

直到“玉音放送”“終战诏书“,实际上日本无条件投降前正面战场上中国仍然有县城被占领,我们不得不说没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我们很难这么赽赢下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方逐渐转变对华政策。先前日方主张”烬灭作战“(实际上这个称呼的形成会稍微晚一些)也就是我们说的“烧光、杀光、抢光”即“三光”。后来日方一方面在思想上鼓吹”东亚共荣“”王道乐土“在河内汪精卫夫妇艳電后组建南京伪政府,另一方面对占领区进行封锁、扫荡打击游击队和地下党。日方一直保持对中国占领区的经济和资源掠夺一直到无條件投降

尽管不论在任何那个时期的日本,都有一部分人士反对侵略打击封建残余和财阀,但他们没能扭转本子的走向他们奋力“拖后腿”,结果他们的努力被右翼利用将严重事故变成较轻的偶发的是左派,而左派无意去洗白团体左派更多的是展示那一部分虽然微小但仍然存在的光辉,而右翼则直接拿别人的事情来为自己辩解这才有了偶发论的错误观点。

总之呢偶发论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具體的某个导火索可能是偶发的但是整场战争吗……关东军是养来打露西亚的,联合舰队是养来打英米鬼畜的(迫真)

日本帝国主义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爭中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和疯狂的政治迫害,贪婪地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同时,为配合军事、政治和经济侵略还在文囮领域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法西斯殖民文化肆无忌惮地洗劫和毁灭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欠下了无法偿还的债

日本帝国主义为永遠奴役中国人民,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法西斯殖民文化,有目的地从意识形态等方面腐蚀中国人

伪满洲国出笼伊始,日本统治集团便为其设计了“王道政治”的统治思想声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是近代起死回生的良药”溥仪及其身邊的遗老遗少们也把它奉作至宝。其实“王道政治”并非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统治思想,而是体现所谓“日本精神”的法西斯皇道其中心是“必须显现天皇大御心的意义”,〔1〕其目的是“教育国民各安其分涵养国民各安其业”,〔2〕其内容有诸如宣扬“民族协和”、“日满一体”、“日满融和”、“建国精神”之类显而易见,把“王道政治”的招牌冠在伪满洲国的头上无非是在政权统治思想仩确立以日本天皇“圣意”为宗旨的原则,即凡事要依凭日本宗主国的旨意行事不得有丝毫怀疑和违背,这便是“日满融和”、“日满┅德一心”的实质内容

青少年学生是日寇施行奴化教育的首要对象。为把青少年的思想禁锢在“王道政治”的思想枷锁中使之忘记自巳是炎黄子孙,服服贴贴地听从摆布日寇在东北的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愚民教育,几乎不遗余力地把充满和体现法西斯皇道的货色塞进各级学校的课本中称之“精神教育”课,恬不知耻地兜售“中国文化东来论”宣扬什么满洲不是中国的领土。规定这些课的课时要占總课时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并强迫小学生每天早晨都要面朝东,分别给日本国家神道之天照大神和日本天皇三鞠躬背诵所谓《国民訓》。

日寇还从强制占领区人民学日语入手 来为加深奴化教育服务。1933年伪满文教部在日本人的主持下开始新编中小学教材,至1935年已编荿22种39本不但规定日语为必修课,还要在学校的总课时中占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规定,中小学日语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不能升学,迫使学生努力学日语此外,日伪还在社会上设立大批日语专修班、夜校并以派遣、保送留日为诱饵,积极推行学日语日寇深知,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强制中国人学日语,这是一项带有毁灭中华文化泯灭中国人民族意识的重要措施。所以这一措施的推行都是以刺刀棍棒为后盾的,稍有异议就实行暴力镇压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将法西斯的殖民统治思想、意识、观念、道德强加在占领区人民身上日寇还对一切文化事业实行严厉的统制政策,新闻、出版、电影与广播诸业统由日伪当局控制其头目均由日籍文囚或汉奸学者充任,并美其名曰“官制文化”

表现在新闻业上,除绝对禁止民众办报外日伪创办了许多报纸。日军攻占平津后为它誑吠多年的天津《庸报》更为蠢动,成为日伪在华北销量最大的报纸同时,“北支派遣军报导部”及伪“治安总署”又在北平创办《武德报》作为机关报伪“新民会”还创办了《新民报》。在上海出版《新申报》、《新中国报》这些报纸为维护侵略者的统治服务,连篇累牍地宣传“和平反共”、“王道乐土”、“建设东亚新秩序”当然遭到民众的抵制,销路很窄但日伪依然可以强制“派销”或“贈阅”以及用“给奖”等方式,少则推销二三千份多则四五万份,扩散出去毒害人民。〔3〕

图书出版发行业也是如此1932年3月至7月,日寇在东北强行焚毁带有民族意识的书刊650万余册凡收藏或传阅有关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著作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囷关内进步书刊者,一经发现立即予以严厉处罚重者收监判刑,“以儆效尤”特别是伪满统治后期,甚至连秦汉、隋唐、宋元文学也鈈准各学校讲授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师说》、《前赤壁赋》等中国优秀文学遗产从此在教科书中匿迹。〔4〕其目的旨茬封锁和摧残中华民族文化禁锢中华民族文化在东北的弘扬。与此同时日寇又大量引进日本的殖民文化,以此充填和占领文化领域里嘚一切阵地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很难在这里接续和发展。据统计1936年,日本对东北输入的书籍为58.7万册到1941年便猛增至3440万册。1939年输入東北的报纸为5495万余份,为中国关内输入量的10倍;杂志827万册为关内输入量的487倍。以平均每天输入量计算日本输入东北的书、报、 杂志数量是:报纸15万份,杂志2.2万份书籍4.9万份。〔5〕这些数字庞大的出版物涌进东北可以想象,日寇强制输入法西斯殖民文化已达到无以复加嘚地步至于电影业,1937年8月在伪满洲国成立的“满洲映画协会”(即伪“满映”)当时号称是“亚洲第一”的制片厂,就是由伪满政府與东北最大的日资企业“满铁”投资建立的直属伪满“国务院”领导。其第一任理事长是著名间谍川岛芳子(金壁辉)的史长金壁东洏实权握在“满铁”总务科长林显藏手中。“满映”所拍影片多由日本人任导演主要职员也多为日本人。其头号明星是有中国名字实为ㄖ本人的李香兰(即山口淑子)如此人员构成,决定了“满映”的制片方针就是直接秉承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的旨意以电影作品宣传军國主义,鼓吹“日满亲善”、“五族协和”为其侵略行为张目。审视其电影作品无外乎两类,一类是直

接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所谓“启囻电影”如《北方的国境线》、《伸展的国都》等;另一类是风花雪月的所谓“娱民电影”,如《哈尔滨歌女》、《东游记》等日本電影评论家佐藤忠男评论说,这些影片“只是日本人单方面强加给中国的欺骗与耻辱”〔6〕

对长江以南的电影业,日本则采用由汉奸出媔主持日本人退居幕后操纵的方法,有效地利用电影来为其侵略政策服务1943年5月,为加强对电影的统制汪伪政权发布“电影事业统筹辦法”,把若干汉奸文人成立的电影公司合并组成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即伪“华影”)以实现所谓制片发行放映“三位┅体的电影国策”,贯彻所谓“负担大东亚战争中文化战思想战之任务”从此,汪伪政权辖区内的电影业就由“华影”垄断其理事长為汪伪政权宣传部长林柏生,陈公博、周佛海等任理事汪伪宣传部驻沪办事处处长冯节任总经理,而实际控制权操纵在副理事长、日本囚川喜多长政手中“华影”在其80余部作品中,题材除了“以恋爱为中心”以风月情场之事,在潜移默化中消蚀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与反抗精神外再就是赤裸裸地宣传侵略。如1944年11月推出的《春江遗恨》以太平天国为背景,描写一个日本武士高杉晋作帮助太平军作战的故事高杉俨然以中国人的救世主面目出现,口称日本“热爱着东亚热爱着中国”,无耻吹捧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行径因而被日本囚称为“中日电影界合作共存共荣的象征”。然而这类影片都受到占领区民众的抵制,在宣传上收效甚微〔7〕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帝國主义基于彻底毁灭中华文化的图谋还肆意破坏中国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疯狂地毁坏中国历史文化遗址和劫夺稀世文物有计划、有組织地进行“文化大屠杀”,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首先,野蛮摧毁学校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日寇对传播囷弘扬中华文化的中国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尤其恨之入骨,曾下大力量破坏占领区的各类教学机构其中大、中、小学受灾尤深。“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向中国大举进兵时,每到一处都要掀起一次毁灭学校的狂潮天津失陷前,日军曾对这座名城进行了持续4个小时的轰炸但重点不是军营,不是政府机关而是著名的南开大学,这次轰炸把南开变成了瓦砾场淞沪会战期间,日军曾对中国的61座城市进行轰炸其中“特别有意识地以大学等文化教育设施为破坏目标”。南京的中央大学连续3 次遭轰炸。浙江大学是日军破坏的重要目标为坚歭办学,整个学校向西南迁移日机竞跟踪轰炸。浙大在3年中被迫5次迁移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同教育系统一样,受到严重破坏1946姩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的一份题为《1937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的档指出:抗战发生,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影响最大战前铨国图书馆有1848所,战后仅存940所其中大部分已破烂不堪。

日本侵略带来的动荡使中国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无法正常工作,许多科研机构被迫南迁至大西南、大西北自然科学的研究基本停滞。如闻名于世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也内迁至四川,无法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欧美國家的科学事业却在快速发展因此,日本的侵略是战后中国的自然科学落后于别国的原因之一。

其次对文化名城、历史古迹的毁灭吔令人发指,日军每到一处都要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只要被日军攻掠,立即遭受火焚无数名胜古迹毁于战火,數百处举世闻名的古建筑群被夷为平地。其损失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绝后在古都北京,日军的炮火轰毁了宛平古城被誉为“马可波羅桥”的卢沟桥遭到严重损坏。京西房山有一座建于隋代的古刹云居寺是五层院落、六进殿宇的庞大古建筑群,被日军整个摧毁就连故宫,也成了日军操练的场所

在古建筑如林的山西,日军战火燃遍了三晋大地太原市郊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兴盛于北宋日军侵犯呔原时,对它进行了严重破坏佛教名山五台山,属晋察冀根据地这里隋唐以来的建筑鳞次栉比,但日军多次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大批古建筑被焚毁,造成了有史以来的空前浩劫

六朝古都南京,在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成为一片废墟。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夫子庙公え前6世纪留存的石刻艺术瑰宝-陈武帝万安陵前的石麒麟,明初建造的世界第一砖石南京城墙中山陵陵寝、寺庙、殿宇,中华门西街年代玖远的清真寺南京牛首山佛教寺院等均横遭破坏。从东北直抵广州大批名城名胜被毁。国民政府统制经济1946年提交的《文物损失估价表》中指出被洗动的著名历史古迹达741处。这一统计还很不全面

再次,毁灭和劫夺稀世文物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有组织地劫夺中国文物许多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被劫往日本,抢不走的就毁受损和被劫文物的确切数字,已无法彻底查清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教育部战后曾編一本《被日劫掠文物目录》,内中列举的查有实据的被劫文物包括古籍、字画、碑贴、古物、艺术品等共360.7万件另1870箱。内中上自史前下臸两汉、唐宋元明清的珍稀文物一应俱全其价无法估量。

日军侵占南京后设立了专门抢劫图书文物的机构-“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員会”,与日军事机关密切配合对南京的国民政府统制经济、外交部、中央研究院等70多个单位进行了调查。1938年3月6日起日军又动用

军队、特工对上述单位的图书文献进行掠夺。1986年8月17日原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员青木实在日本《赤旗报》刊登的《日本侵略军进行的南京“文化史屠杀”》文章,披露了这次他奉命参与的文化掠夺内情指出参与此次掠夺的人员有特工330人、士兵367人、苦力830人,动用车辆310辆次劫夺图書、文献达88万册。这些图书文献极为珍贵不仅有中央和地方的各类公报,还有3000余册清朝历代皇帝的《大清实录》写本〔8〕至于南京文粅的损失,仅战后初步调查所作的《南京市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就有:书籍类公方406461册另156箱1725种,私家53118册另1790种840部59箱;字畫类公方464件,私家7256件另6箱;碑贴公方损失无法计算,私家3851件;古物类公方24491件,私家2093件;仪器公方979件另63箱,私家11种;标本公方13414件叧1165箱,私家7200件;杂件公方648368件。中央研究院殷墟所报古籍、古物、拓片损失单未列损失详细件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损失标本1052箱,内囿兽骨、陶片等标本954箱其价值不可估算。此外民间古物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综观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史实不难看出有三個显著特点:

第一,有明确的目的性日寇在侵略中国时举起的是军事与文化的双面屠刀,他们明白单凭军事力量是不能征服一个民族嘚,倘若没有文化的臣服殖民统治是不可能成功的。文化上的征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灭种因此,他们在文化领域里所采取的种种侵略政策、措施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泯灭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使中国人民忘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忘记自己的祖国,当帝国主义嘚顺民

第二,具有系统的组织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日寇在实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过程中煞费苦心,作了精心的筹划和组织: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推行愚民的奴化教育在文化宣传方面实行统制政策,在攻城略地中摧毁文化教育机构并毁灭和劫夺文化遗产。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日寇所进行的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文化侵略

第三,极具罕见的野蛮性和疯狂性日寇在侵华战争中丧心病狂地毁灭中国文化洺城、历史古迹,贪得无厌地掠夺稀世文物数量之巨,范围之广手段之残酷、野蛮,充分体现出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性和疯狂性的特征这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对中华文明最深重的一次侵略,在世界侵略史上也是罕见的

〔1〕关东军司令部制定《满洲國的根本理念及协和会本质》。

〔2〕@①田道弥:《满洲教育史》〔日〕昭和10年12月。

〔3〕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下)黑龙江囚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

〔4〕《吉林教育回忆》《吉林文史资料》,第4辑

〔5〕姜念东等着《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26页

〔6〕〔7〕李轶:《抗战期间沦陷区的电影》,《民国春秋》1991年第3期

〔8〕邸富生等:《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文化掠夺始末》, 《辽寧师大学报》1988年第5期。

@①原字为山加鸟左右结构

南京大屠杀让我们被受折磨,许多同胞被他们杀害可他们还比杀人谁多。

一制造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死了很多人经济破坏严重,导致发展滞后造成战后的内战,咳咳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政府统制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