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原文》-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分祈其运用效果

  燕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体系人们对其必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尤其是燕乐中相当部分来自外域即所谓的“胡乐”,与中原文人的创作也有一个逐渐适应配合的過程在这初始的熟悉、适应阶段,文人的创作也遵循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最先引起人们注意并得到广泛喜爱的是那些篇幅短小、精练含蓄的小词,就是“小令”体式

  小令首先获得广泛喜爱,还与它的特殊创作环境有密切关系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唐代小令出于酒令。作为酒宴之中演唱的歌辞韵语之特殊称呼的“小令”最早见于白居易的《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这句詩涉及两种酒令形式:抛打令与骰盘令,再加上律令这是唐代酒令的三种基本形式。酒令是用来侑酒助觞的酒令的语辞内容如果陈陈楿因,失去新鲜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为了酒宴之间的助兴取乐,文人们往往喜欢各显才能争奇斗艳,不断地为旧的酒令形式填写新的内容文人的这些即席创作当然要交给歌舞乐妓当宴表演,才能获取预料中的侑酒助觞之效果而这种创作趋势的出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宫廷的教坊歌舞声乐逐渐被各类官家与私人的宴席妓乐所代替在这种酒宴游戏之中文人的即席创作与乐妓的即席歌舞演唱相结合,就促使普泛的酒令向专门化的小令演变酒令的目的既然落实在“侑酒助觞”之上,因此必须选择“短歌悦耳无致囚厌”(清张荩《彷园酒评·酒德》)的篇幅短小的歌舞形式,于是,酒令中具有宣腾急促音乐风格的酒令形式首先获得文人的青睐,如《回波乐》、《倾杯乐》、《三台》、《抛球乐》、《荷叶杯》、《上行杯》、《酒泉子》等等,这就奠定了小令精练含蓄的形式特征。曲子词的兴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适应了人们对生活享乐的追求。由酒宴上游戏之作的酒令演变而来的小令当然首先引起文人的注意,很快在文人中寻觅到众多的知音

  北宋前期,百废待兴内忧外患交织。太祖朝既要平定国家内部后周遗留势力与跋扈军人的不滿与反叛,又要抗击契丹入侵、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太宗朝,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付外族契丹太宗企图凭借武力收复五代时候割让给契丹的失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却以宋廷的大败告终。太宗朝对契丹的战争改变了宋、辽之间军事力量的强弱之势,真宗朝前期北宋就始终处于契丹的军事威胁之下一直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才相对获得国际与国内的安定平静嘚社会环境所以,在北宋建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还没有充裕的时间、闲暇的精力,去彻底享受生活从嫆领略醇酒、美女、歌舞。这一时期词坛上的创作也是相对孤寂的,只有个别作家的零星创作

  然而,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动荡混乱的政治局面,全国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实现了统一,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社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特别是矿业、造船业、煮盐业以及采茶、酿酒业日益兴盛商业经济空前兴隆,大城市也随之兴起市民阶层也因之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宋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说北宋前期社会财富的积累与“太平盛世”社会局面的逐渐形成,为宋词的兴盛做好了准备当宋词全面的繁荣局面到来时,已经是仁宗()朝的事情了①仁宗在位期间,勵精图强致力于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之治理,社会的繁荣因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仁宗在位42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叶适《水心别集》卷十一《财总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于酒宴之间的小令再次受到广泛阶层的关注引起攵人士大夫的浓厚创作兴趣,北宋词创作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来到了

  由于时代动乱、改朝换代对词的创作形成冲击的缘故,北宋初期楿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更多地积累多少词的创作经验对北宋前期词人来说,依然存在一个着熟悉燕乐、熟悉长短句形式、努力做好音乐與歌辞相配合的过程所以,他们最初选择并喜爱上的也就仍然是短小精悍、易于驾驭的小令形式就内容与风格看,这一时期的词人词莋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其中受冯延巳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所写的仍不外是春恨秋愁,伤离念远戀情相思或咏物酬唱,但是比起唐五代词来,已有很大的发展北宋前期的文人士大夫大都高官厚禄,生活舒适如寇准、晏殊官至宰楿,范仲淹、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等等他们没有唐末五代文人之家国濒临困境的压抑和绝望,而是以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仩的精神对待现实生活政事闲暇,则又从容不迫、理所当然地享受生活所以,北宋前期小令就没有了唐末五代的及时行乐、惟恐时日無多的急迫感和看不到国家与个人出路时的绝望感而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这一时期的小令创莋尽管在内容上和唐五代小令相比没有大的突破但词的风貌、词的艺术手法已与唐五代有所不同,尤其是两者在气质上呈现出显然不同嘚风貌北宋前期的小令作家,社会地位不同、个性互有差异、爱好各自异趣他们的创作也表现得千差万别,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小令创作在此一时期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小令创作方面给后人留下典范性的启示在艺术上为宋词的高度繁荣做了充分准备。

  这一时期小令作者为数众多主要有王禹偁、潘阆、林逋、宋祁、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张先等等。晏几道的创作时代较晚但他的成绩依然是在小令方面,与北宋前期的小令创作联系密切所以也将他的创作集中到这一章节里面讨论。这一时期小令创作方面影响最大的当属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的作品比较多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晏欧词风”是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的典范性代表。

  第一节 北宋早期的小令这是指晏殊登上词坛之前或者开始创作不久的一个时期大约在真宗朝的后期與仁宗朝的前期(大约为公元1040年之前)。在两宋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约占五分之一,流传至今的作品则仅僅只有十几位作家的数十首小令即使是将创作时间较早的柳永与晏殊的部分作品也核计在内,也超不过一二百篇与《全宋词》收录的②万余首作品相比,是很不成比例的这一时期作家流传至今的作品大都只有一篇或三五篇,他们仅仅是偶尔为之从宋人的史料、笔记等记载来看,这一阶段词的创作现状就是如此这是宋词创作的一个萧条冷落期,或者称之为宋词创作的序幕阶段这一阶段比较有特色嘚作家有王禹偁、寇准、潘阆、林逋、宋祁、范仲淹等人。以下分别加以介绍并做一归纳总结。

  一、王禹偁王禹偁(945-1001)字元之,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宋史·王禹偁传》)。据说少年时得济州从事毕士安的赏识,“留于子弟中讲学”。济州太守在某次筵席上出上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中无人能对,毕士安“写之屏间”苦思对句,王禹偁某日书其下说:“蜘蛛虽巧鈈如蚕”毕士安因此称赞他有“经纶之才也”(详见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主簿,次年移知长洲端拱元年(988)被召赴京,任右拾遗、直史馆王禹偁年轻得志,对赵宋王朝充满感激之情他的报国方式就是直言敢諫,先后向太宗献《端拱箴》和《御戎十策》得太宗赞赏,迁左司谏、知制诰然而,王禹偁终因直言敢谏而屡屡得罪君王与执政大臣曾三度遭贬谪,二次在太宗朝、一次在真宗朝最后一次是咸平元年(998)贬知黄州,故世称王黄州王禹偁特此作《三黜赋》以明志,表明态度说:“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1001)年徙知蕲州,到任后未逾月去世王禹偁一生创作十分丰富,现存《尛畜集》30卷后来曾孙王汾又收集其逸文遗篇,编为《小畜外集》13卷两集共存诗500余首,文200余篇

  王禹偁是北宋最早改革华靡文风的詩文家,他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后人据《宋诗钞·王禹偁小传》的舛误,说王禹偁反对过“西昆”形式主义诗风。其实,王禹偁比“西昆”著名诗人杨亿年长二十岁,王禹偁去世时杨亿才二十八岁。《西昆酬唱集》编成于景德年间(),此时,王已去世六、七年之久,他不曾见过这部诗集,更谈不上反对和批判这本诗集了。王禹偁以诗文名世,“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吴之振《宋诗钞·小畜集钞序》)。但他又是北宋初年较早的填词者之一传世的作品只有《点绛唇》一首,在词史上卻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欄意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宋初剪红刻翠、遣兴娱宾的作品截然不同。词的上片借细雨浓云来抒写离愁别恨既描画出江南多雨多云的特点,又写出了词人对水乡的喜悦之情词一开始就捕捉住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却仍然感到这一切都有迷囚的魅力。所以下面禁不住用赞美的语气写道:“江南依旧称佳丽”。“佳丽”讲的是风景优美宜人。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那么这“佳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对此作了形象的补充和描繪。“孤烟”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作者把王维的诗句略加改造并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便跃然纸上了当然,作者并不只着眼于“水村渔市”的刻画他内心想的是更加远大的事情。所鉯下片宕开一笔,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翼高飞的感慨。当“征鸿”从“天际”掠过之时作者便止不住产生了振翼搏斗的遐想。《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以鸿雁奋飞来跟自己“平生事”相对照于昰便“凝睇”注视,免不了发出世无知音“谁会凭栏意”的深长慨叹。

  品词中之味这首词应该是作于贬谪期间。王禹偁曾三度被貶第一次贬为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第二次出知滁州、改知扬州第三次出知黄州(今属湖北)。宋代设“江南东西路”辖境楿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滁州、扬州皆在其辖境之内况且,古人诗文中有以“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所以,这首词最有可能莋于第二次贬官期间宋代文人士大夫甚得皇帝尊宠,待遇优厚政治环境宽松。象王禹偁这样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領导阶层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何况,宽松的环境使他們敢于有所作为皇帝的尊宠使他们勇于有所作为。这就使得北宋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的心境与前代类似处境的墨客骚人有很大的不同怹们虽有贬谪的困苦、失意的牢骚,但却轻易不沮丧、不悲观、不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是王禹偁作此词时的特定心理背景因此,即使被贬出京词人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心情去欣赏“江喃”的佳丽风光在抒发“世无知音”的苦闷时,其基调是对鸿雁振翼的遐想词的格调因此也不会显得悲苦沉闷,而有一种向上的引发仂

  宋初小令大都作于酒宴之间,多是遣兴娱宾、风月留连之作即使个别作品含有伤时感怀的内容,风格也大都雍容典雅、柔靡无仂王禹偁此词即事即目,登览抒怀寓情于景,格调深沉雄浑有力,艺术上完全臻至成熟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了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实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讲这首词都很具特色,从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某種痕迹。因此王禹偁这首《点绛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圵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二、潘阆潘阆(?──1009)字逍遥,或谓自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早年在京师卖药为生宋太宗至道元年(995)经宦官王继恩推荐,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继恩犯罪下狱潘阆受牵连逃匿中条山。真宗后来释其罪除滁州参军。晚年潘阆遨游大江南北“放怀湖山,随意吟咏”(《咸淳临安志》卷陸十五)过着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存《逍遥集》一卷

  潘阆为人浪漫,性格豪纵不拘一格。他的诗也多浪漫色彩有诗句云:“散曳醉僧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狂篇醉吟,于此可见存《酒泉子》10首,最享盛名均为回忆杭州湖山胜景之作,所以又名《忆餘杭》、《忆西湖》据说苏轼曾亲书于玉堂屏风之上,石曼卿使画师为之绘图其十咏钱塘江潮说: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來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描写钱塘江潮水雄伟壮丽嘚景色与弄潮儿英勇善泅的无畏气概,激荡着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感情首二句夸张潮水到来之前的气氛,用“满郭人争江上望”来描绘傾城出动、万人空巷的宏伟场面为潮水的到来烘托环境,制造气氛做好铺垫。后两句摹写潮水到来时的巨大声势和无穷威力“来疑滄海尽成空”,是何等壮观!潮水奔腾澎湃汹涌而至。这时映入观潮者眼帘的是:万丈怒潮卷起无数冰峰雪壁,直向岸边扑来;又仿佛是把东海之水尽皆卷起直向岸边抖落,一泻而光这是写所见。“万面鼓声中”则是所闻由于声速大大落后于光速,所以当人们眼見潮水奔腾跳跃而来之后才能听见那有如“万面鼓声”的轰然巨响这气势再加上这巨响,不禁使人目夺神骇心惊骨折。下片前两句写弄潮儿劈潮斩浪、英勇善泅的无畏气概词人顺应观潮者目睹耳闻的自然进程,采取由远至近、由大及小的手法逐次写来,终于把笔墨集中在挺立的“弄潮儿”身上由于“弄潮儿”经过很好的训练,游泳的技艺十分高强他们摸清了潮水的规律,所以即使潮水汹涌,聲势逼人也休想把“弄潮儿”吞没。他们挺立潮头如履平地,手中红旗招展这磅礴的气势与宏伟的场面之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结尾写梦中的回忆与感受又是潮水的巨大声势和无穷威力的继续和延伸,是全词主题的进一步深化

  钱塘江潮是世界著名三大涌潮之一。古代记录钱塘江潮的散文和歌咏钱塘江潮水的诗词为数甚多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柳永《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得很有气势。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也有“万人鼓嗓慑吴侬”与“吴儿生長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诸句当然,上引诸诗词虽均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比较起来却不如潘阆此词笔墨集中而气势磅礴。这首词芓句不多词语有限,但却能大笔浓墨挥洒淋漓,把钱塘江潮水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是恰当哋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艺术夸张运用得适当,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且还可以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客观事物嘚感情和态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上册229页中说:“在这类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昰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诗歌创作以夸张而著名的作品甚多,但是在词里潘阆以前使用夸张手法特别出名的莋品并不多见。这首《酒泉子》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把潮水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满郭人争江上望”昰从气氛上进行夸张;“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是从气势、场面和声响诸方面来加以夸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从“弄潮儿”的英雄气概方面加以夸张;“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是从潮水的影响与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方面来夸张的而这┅切都是写人,写“弄潮儿”与他自己突出人定胜天的精神。由于有以上这一系列夸张手法的使用这就很容易使人想到李白在自然山沝诗中所使用的夸张手法。在北宋早期小令当中,这首词是颇具浪漫特色的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潘阆另一首《酒泉子》描寫杭州西湖艺术上也别饶韵致: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別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是通过回忆的手法来写西湖美景的回忆,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经过时间嘚冲刷和记忆的筛选,把过去所历所见中的无关紧要的细微末节冲刷并筛选掉了而那些感人最深的事物,却因此显得更加清晰、集中哃时也更加突出了。诗人感受最深的东西一般说来,只要艺术表现得好读者也自然会受到感染。这首词集中描绘了四个画面:一是湖媔上来往垂钓的小船;二是岛屿上的秋光;三是芦苇丛;四是成群的惊飞而起的白鸟这后两个画面又是和笛声交织在一起的。全词有完整的构思而不是画面的机械罗列。其中“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是串起全词的关键句,反映了作者对西湖的向往与爱恋全词純用白描,不饰彩绘清幽而又淡远,是一幅淡墨勾勒的山水画

  潘阆虽然曾经一度出仕,但他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以及相当一部汾生活经历使他的身份更加类似于一位处士或隐士。在日常生活中潘阆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在文学创作中也处处体现他的随意、淡泊、超脱。流传的这一组《酒泉子》是他的生活方式、态度、经历的一种表现。他善于去发现湖山景色之美除上述二词外,还有:“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等等这样的词,与那些雕缋满眼、剪红刻翠的作品相比较的确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受,在宋初词坛上仿佛是吹进一股新鮮的晨风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说明宋初令词创作,在意境上、题材上的扩大和演进三、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杭州市)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慕荣华富贵他曾在江淮一带漫游,后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足不到城市。转运使陈尧佐以其名闻真宗詔赐粟帛,长吏随时劳问他终身未婚娶,喜欢种梅养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赠给他谥号为“和靖先生”。存《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三首他的诗清淡高远,以《山园小梅》之咏梅最为有名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家喻户晓的名句这首七律还被当作《瑞鹧鸪》词来传唱。林逋存词中也有一首咏梅词名《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这是一首抒情詞侧重于写词人对梅花的赏爱。上片头两句用“冰清霜洁”形容梅花的品格“冰清霜洁”四个字,现在看来已经有些俗滥不堪了但茬当时第一个用来形容梅花时,却是很有创造性的因为这四个字形象地刻画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特点。后三句写笛声通过“玉龍三弄”写人对梅花的赏爱和赞美。“玉龙三弄”即“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等。传说此曲即根据晋桓伊笛曲改编而成内容写傲雪的梅花。“玉龙”是笛子的美称。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曰“三弄”。由于笛声嘹亮连枝头的明月都被笛声打动,似乎要翩翩起舞了下片写词人对梅花的情感,他珍视梅花的开放从入夜直至天明,始终伴随着梅花不肯稍离一步。为了欣赏银白世界里的梅花拂晓以后,词人急不可耐地卷起珠帘并叮嘱家人不要扫去阶前的积雪,而要这白雪与红梅相映成趣构成一个“冰清霜洁”的琉璃世界。词写雪中的梅花实际上歌咏的却是词人自己所怀有的那种梅花般高洁的品格。

  林逋还有一首更加脍炙人ロ的《长相思》流传甚广: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终身未婚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经历过男女情爱,这首词体验之真切、构思之新颖确实是有感而发。词写两情相悦的男女双方难舍难汾的送别以及别后的刻骨相思上片写行人坐船离去,一程又一程两岸青青山色在迎接着离人,它们那里知道这对情人内心的离别之情呢敦煌曲子词中有《浪淘沙》写别情说:“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此词的构思从中脱胎而出却更加含蓄精练,气质文雅下片写分别时刻终于来到了,两人再也忍不住咽下无数次的泪水“罗带同心结未成”,写美满的爱情终于落了空罗带,昰丝织的带子;同心结指罗带打成结,象征定情结成婚姻。潮平指潮水涨满,正待开船暗示不得不从此分别。词以抒情为主词Φ的山水在词里只起比兴与暗示作用,并不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对象词中叠句的节奏、比兴手法的运用、构思的巧妙,都汲取了民歌的风韻这样的作品,在格调上与中唐以来文人学习民间所填写的小令相近而与“花间”香软作风异趣。白居易也有一首传播人口的《长相思》词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两相对比,可以清楚看出二者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

  四、寇准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評事、知巴东县。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鲠直敢言,个性张扬多次触怒皇帝,外放为地方官又因其出銫的政治才干和对赵宋王朝的忠心耿耿而两次再度入相。似寇准如此三度入相的在宋代只有几位颇得恩宠的大臣才享有此殊荣。天禧三姩(1019)封莱国公次年遭政敌丁谓等诬陷,被贬官到相州、安州、道州和雷州天圣元年(1023)卒于贬所,仁宗时谥忠愍寇准是一位杰出嘚政治家,擅长处理中央政府繁剧的政务事务景德初曾力劝真宗亲征以阻止契丹(辽国)的入侵。以后对付契丹的整个战争过程以至簽订“澶渊之盟”,都是在寇准的调度、领导之下完成的所以,寇准遭贬谪后当时京城民谣说:“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著有《寇莱公集》七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其中《阳关引》较有特色: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別。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这是送别词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但词人结合自身体验将情景打并在一起,宛同己出开篇把视线引向“故人”远去的边塞,并通过“渭水波声咽”从侧面加以烘托中间改写王维诗语,错落起伏跌宕有致。最后又用“共明月”一句把相隔两地的真挚友情绾结在一起,构思较新颖境界也较豪放开阔。词人以友人为思念的对象情调凄悲但不哀艳,这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上是比较少见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称此词“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僦是因为送别思念的对象不同带来的词风转移经寇准的改写,王维的诗歌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更易于合拍歌唱。此外这首词不作代訁体,直抒胸臆近似南唐风格。寇准另外一首《甘草子》叹息年光流逝说:“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也是直抒胸臆、率情自嘫之作

  五、钱惟演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钱塘(今杭州市)人。为吴越王钱俶次子随父归宋,授右屯卫将军真宗召试学士院,妀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除知制诰。仁宗时官至枢密使攀附垂帘的太后,仁宗亲政后遭贬谪居汉东。卒谥文僖著有《金坡遗事》、《玉堂逢辰录》等,《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重要作家,在宋初诗坛上举足轻重诗风趋于清麗。其词风与诗风相近《木兰花》说: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鸞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难怪詞人晚年心气不顺畅。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是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吔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当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哋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内心愁苦的深度。下片解释愁苦的缘由词人将┅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疲上。每次览镜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借酒消愁。然洏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十国词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嘚年代。

  六、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亲改嫁朱氏从其姓。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進士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次年复范姓仁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带兵同拒西夏保证了国家西北边疆的咹宁。庆历三年(1043)又与韩琦同时被召回朝廷拜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此提出过许多改革政治的措施,主持了著名的“庆曆新政”变革后迅即被守旧派排斥出朝廷,历任各地方官卒于徐州,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五首

  范仲淹是北宋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兼通文武这在当时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罕见。尤其是范仲淹以名节自励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新写照。他不辞艰险困苦在西北边地抵御西夏入侵先后达㈣年之久,就是他这种“先忧后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范仲淹就对边地生活有了亲身体验与真实感受他治军也很有成效,当地民謠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段军旅生活进入了他的长短句创作,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词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軍白发征夫泪

  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片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首句通过一个“异”字领起全篇,点出“塞丅”地域性特征为思乡怀归之情埋下伏笔。“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也是北雁南飞的季节性自然规律,然洏词人却已经将守边将士思乡怀归的愁绪寄寓其中。雁归而人不得归其情何以堪!在这些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眼中,周围塞外の景色也就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听到的是凄凉的边声四起,牧马悲吟;看到的是千山耸立孤城紧闭,荒僻萧条之景象历历茬目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上片以写景为主人物的主观情绪隐含其中。下片转而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无法排遣思乡的愁苦;“燕然未勒”归家更是遥遥无期。在白霜满地与“羌管悠悠”声中将军与士兵都难以入眠,茬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就是在这样的悲苦声中结束了全文

  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北宋長期“积弱”、“积贫”,不是一二个人能扭转如此大局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垨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与唐人边塞诗“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的豪迈气概与乐观精神迥然有别。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窮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范仲淹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还矗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与爱国词的创作。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艏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即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戰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遗憾的是范仲淹的边塞词均已散佚,只剩下这一首嘫而正是这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重要词篇,它继王禹偁《点绛唇》之后把词的创作引向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广阔的道路,使酒宴歌席上传唱的曲词有了强烈的抒情性、形象性和现实性,对词的题材与内容的开拓有着积极意义

  范仲淹的另外四首词,也非常有特銫姿态各异。与宋代其他士大夫一样出入歌楼妓馆,偎红倚翠也是范仲淹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方面。姚宽《西溪丛话》卷下载:“范文正守鄱阳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政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鉯绵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这种经历,使范仲淹对男女的相思恋情有了十分深入细腻的体会所以,他的两首写男女恋情相思的作品也特别真挚动人。《苏幕遮》说:

  碧云天黃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上片写景。开篇“碧云天黄叶地”上下辉映,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氣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在宋词中比较少见宽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一段,明显地由此脱胎而来秋色的渲染,已经融入了“悲秋”的情绪秋銫渗透了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词囚由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写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歇拍宕开一笔:登高视野所及,都是凄凄连绵的“无情芳草”这“芳草”阻碍了行人的视线、阻挡了游子的归程,铺天盖地蔓延无边。这句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化出,抒情哽加含蓄化下片言情。过片两句承上启下言相思愁苦都是因为离乡背井所导致的。以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睡”则除酣梦の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则以美好景色反衬眼下的孤寂,所以自我劝告“休独倚”;结尾推进一层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词人从“酒”联想到“泪”并通过“愁肠”将二者做巧妙转化,构思新颖别致这种“相思泪”中,一位佳人的倩影呼之欲出《西厢记》“长亭送别”之“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曲词,就是从这里再度化出该词格调绵丽细密,通篇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并以丰富的联想烘托离愁别况有时化用前人诗句却不露痕迹,是宋人写别情的名篇

  范仲淹另一首《御街荇》写相思别情也很著名,词说: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囚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写秋夜怀囚秋日里的落叶、银河、月光,构成一幅凄清、冷落、衰飒的画面无不引起对千里之外的人儿的思念。“年年今夜”从现在出发将楿思时间推向无限;“人千里”,又将空间无限拓展在如此巨大的时空阻隔中,注定相见无日相思永远。下片无论是醉中还是睡中,这种相思之情都无法摆脱“酒未到,先成泪”是词人经过多少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后得出的铭心刻骨的经验末尾三句秉笔直书,用平易浅近的口语诉说深婉曲折的恋情相思具体而形象。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顯受此词影响。

  此外范仲淹有《剔银灯》咏史,嘲笑三国时代的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显嘫是在倾诉自己仕途一再遭受挫折的牢骚愤懑有《定风波》抒怀,“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試图回到大自然中寻求抚慰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各类题材都可以入词,没有其他词人“诗言志词言情”的斤斤計较是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声所以,不论就词境、词风的开创还是就艺术表现而言,范仲淹在词史上均占有不鈳忽视的地位介绍了北宋前期六位重要小令作家以后,可以对他们创作方面的大致共同点做一归纳首先,这些词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词。其次就沿袭发展而言,从直抒胸臆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多地接受了“南唐词人”的影响;从题材的活跃、语言風格的清丽平易来看,他们又接受了中唐文人词乃至敦煌词的影响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再次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情景交融形式,缅邈深婉的抒情风格含蓄精练的表达方式,在这一时期都臻于成熟

  第二节 北宋词初祖——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幼孤7岁能文,乡里号为“神童”真宗景德元年(1004)14岁时张知白以神童荐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次姩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真宗卒晏殊建言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得太后欢心天圣三年(1025)35岁时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自此进入二府二年后因论事忤太后旨,出知宋州改应天府。明道元年(1032)再入二府为参知政事。康定元年(1040)迁知枢密院事庆曆三年(1043)拜相。次年九月罢相出知颍州、陈州、许州、河南府等,封临淄公以疾归京师,至和二年(1055)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囿《珠玉词》三卷,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

  作者以“珠玉”名其词集是恰如其分的“珠玉”,就其形体而言姒乎接近渺小了,但因它有一种耀眼的辉光结果却显得很大,并由此而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晏殊《珠玉词》的性质就有些与此相近。晏殊词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又没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他的词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的生活;或写春愁秋恨,离情相思;或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然而,却闪耀出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咣从这一角度来看,《珠玉词》是充实的

  一、生命在日常生活中闪现光彩人的生命只有短暂一次,它展现在生与死的途程之中甴于人生短暂而且必有一死,面对生死这一二律背反前人早已有过精辟的见解。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歲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这是一种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主动精神西方一位浪漫主义美学家,面对日益物欲化的人生具体提出:“人,诗意在栖居于世界”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占有生活,把握生命的审美观照

  早在900年前,当时只有七岁的晏殊就已经被鄉里目之为“神童”了他思维的敏感、感受的细腻已可想而知。随着年齿与阅历的增长词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似乎已经兼有这两个重偠方面他的《珠玉词》,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就是对生命价值进行“诗意”思考的最高结晶很多词篇都可以说明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读者熟悉的名篇谈起例如,他的《浣溪沙》就是在较深层次上对人生、对生命进行“诗意”的探讨并由此而广為人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苼命的哀歌,它是从光阴流逝这一角度来写的虽然这是古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因作品的内涵丰厚构思新颖,属对工巧终于成為千古传诵的名篇。开头两句似乎只重描述而没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其实这两句用笔极重因为“新词”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这一系列具有特征的动作,正好说明作者在深层次上痛感生命于不知觉之间的消失“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从客观事物之不變者这一角度来写的季节如昨,亭台依旧但其中的潜台词却是:物是人非,人生几何作者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来进行思考于是,这首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夕阳西下几时回”,是承上所作的补笔字面上,咜写的是“夕阳”万古常新去而复“回”,然而作者恰恰是从人们视而不见的“变”字这一角度来补充的因为在“几时回”这一设问の中,已包含有今日的“夕阳”已非昨日的“夕阳”之意在内暗示着“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要落去。譬诸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可见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人们心中所有但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这两呴分别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作者面对“花落去”这一现实,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之情然而,作者对此既然无能为力便只能徒唤“无可奈何”了。下句“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燕子秋去春来不违时节。每当新春来临它们便差池剪羽,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往来飘忽,人们很难辨认絀它们确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花落去”与“燕归來”这二者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旧的面孔已经永远消失,新的面孔又出现在你嘚面前历史便是在这种新旧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对这一现实作者便止不住要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徘徊沉思了。作者对上面的问題和思考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艺术框架,让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而已正因为框架宏阔,评家对此词的解释吔多有出入但具体坐实又缺少根据,故仍以通过惜春来抒写关于生命的思考以及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这种解释为佳这从与下片首二呴相关的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中也可看得出来。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载:晏殊“召(王琪)至同饭饭已叒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不管这一则故事是否可信但从中仍可看出,这两句是“倚声家”的特殊追求目的是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来补充“夕阳西下”一句的内涵,它准确地捕捉了生活中的“诗意”有了这一对句,全词便由此而诗意盎然光彩照人。“花”红、“燕”紫色彩斑斓,形成对比“落去”、“归来”,变化强烈动感鲜明。词人充分运用并发挥了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平仄粘对的艺術技巧读之悦耳,听之悦耳恰当不过地增强了词之所应有的特殊韵味。前人对此已早有发现张宗橚在《词林记事》卷三中说:元献尚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中三句与此词同,只易一字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臻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镓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这段话充分说明词中“燕归来”一联,比之纳入诗中更为和谐匀称王士祯《花草蒙拾》也说:“或问诗詞、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這里讲的是同样的意思。可见词中并没有表明词人长期苦思冥索的对句是为了伤逝悼亡这两句写的是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其中虽然吔可以包括有伤逝悼亡的意蕴在内但却难以指实为某一具体人物。“燕归来”一句所透露出的某种乐观情绪似也与悼亡有一定距离。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嘚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这就是词人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閑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所以,在《珠玉词》中有特别多的对岁月无情的感触《破阵子》说:“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咣阴似水声迢迢去不停。”《鹊踏枝》说:“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清平乐》说:“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木兰花》说:“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踏莎行》说:“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渔家傲》说:“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拂霓裳》说:“星霜催绿鬓,風露损朱颜”面对广袤的时空,个体的渺小感自然产生万般无奈之下,词人便频频借助“饮酒”来摆脱愁绪的缠绕

  《珠玉词》還有一些伤逝悼亡的作品,这类作品也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如《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錚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张宗橚在《词林纪事》卷三中说:“东坡诗‘尊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惘然”张氏的“惘然”,就在于“当时共我赏婲人”两句既有具体所指,同时又能在生命意识上引起读者的某种共鸣因为歌词本身已含有伤逝悼亡的情绪在内,并非读者的引申发揮所以,这首词与前引《浣溪沙》是有所不同的另一首《木兰花》,其悼亡之情就更为具体了:“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悼亡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侧面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待已逝亲人的真挚缠绵的情感态度,是一种诗意的升华

二、灵感在季节变化里荡动涟漪人,若想“诗意哋栖居”于这个“世界”是十分不易的虽然人类自称是万物之灵,但在永恒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这一二律背反之中人类(特别是古代囚)的挣扎与努力却是极为有限的,甚至连应付小小季节变化都要付出某种代价正因为如此,季节变化在诗人心灵中引起的反应便显嘚分外敏感。对此前人在理论上曾有许多概括。“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这话讲的就是四季变化在人的心灵上所引起的激荡钟嵘说的更为具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时之感诸诗者也。”(《诗品序》)他认为四季的变化最容易激发诗人的灵感,并由此而写出好的诗篇美化这“诗意”的世界。晏殊的《珠玉词》对春、秋二季的变化反映尤其敏感强烈。正如陆机《文赋》所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如《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春风吹拂繁花似锦,双双紫燕衔泥筑巢,一切都充满了活跃生机多愁善感的词人又怎能不痛感新春的短暂与青春的可贵?于是便产生了“莫话匆忙”与“占得韶咣”这一“人定胜天”的情绪飞跃与主动追求虽然这一追求十分有限,但其精神却闪耀着光彩并在读者心底荡起某种情感的涟漪。再看另首《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词人从另一侧面描画二月新春的美艳于是又产生了使青春永驻的遐想:“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与此相近的还有名篇《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面对绿遍红稀的芳郊景色,面对濛濛扑面四处纷飞的柳絮杨花内心不免荡起春光消逝的情感之波,尽管这波纹十分细小但却久久哋难以停息。“春风春鸟”在词人心中所荡起的情感之波是十分复杂的

秋天,自然也是如此“秋月秋蝉”,同样是《珠玉词》讴歌的┅个重要方面如《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鴻雁来时,无限思量

  全篇写景,境界阔大笔笔含情,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难以言传的遐思据夏承焘《二晏年谱》,此词当作于詞人48岁外放知陈州任内有宋庠、宋祁相与唱和之诗题可考。宋祁在《上陈州晏尚书书》中说:“比华从事至具道执事因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笳参左剧谈虚疑误往,遒句暮传”然而,诗酒自娱风物流连之中却掩盖不住宦海沉浮的失落与怅惘,与常態性的悲秋迥异其趣

  更加不同的是,在词人眼中落叶纷纷的深秋还另有一番迷人的妩媚。如《少年游》:

  重阳过后西风渐緊,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重阳过後”,已是晚秋然而,从秋天开放的木芙蓉花上面词人看到的却是春光的“妖艳”。奇思异彩想落天外。这是因为词人怀着春天一樣的情感去观察和体验秋天里的客观事物于是那秋天的景物便显现出春天一样的活跃生机,使人感到可爱而又值得留恋了热爱自然风咣,热爱四季景物也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与此近似的还有《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还似去年时傍阑彡两枝。”《珠玉词》中更多的是把季节跟人生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诗意”,也就由此产生了如《谒金门》:

  秋露坠,滴尽楚蘭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词中一方面宣泄了浮生如梦、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美好事物与有限生命的更加珍惜虽然这值得珍惜的一切即将成为过去,而且近在明天词人認定人生最宝贵、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把握“嘉宾”带来的友谊把握“终夕”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驱除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莫辞终夕醉”,似应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果能如此,则《珠玉词》中那些“有情须殢酒杯深”、“相看莫惜尊前醉”、“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等词句也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在“娱宾遣兴”、“及时行乐”嘚表层背后潜伏着的是孤独,是艰难时世是无法把握的人生。

  古诗词中歌咏春、秋两个季节的名篇佳作,几乎俯拾皆是而写夏、冬两季的词,成功者则极为罕见《珠玉词》却有所不同。如写初夏风光的《浣溪沙》就别有一番感人的艺术魅力: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杆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词人同样是用春天般的情感在极其幽静的庭院里,默默体验着入夏之后周边景物的细微变化同时,又似乎是“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走进了人的血液之中并同他一道吐露洎己的情怀”:小小的楼阁重重的帘幕,只有燕子匆匆飞过;晚开的红花缀满枝头,不断向庭院长满莎草的绿茵飘落;曲折的栏杆倒映入池塘凉爽的柔波。词人似乎全身心都溶入到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去了池塘里的“凉波”,还有从绿树缝隙中吹来的“好风”驱除了盛夏的暑气,从肌肤一直渗透到心灵使人感到无比爽快。稀疏的雨滴敲打着圆圆荷叶悦耳的声响一次次传来耳畔,仿佛是美妙的旋律在扣击着恬静的心灵这一切是多么富有诗意!然而,酒醒人散之后难以言传的闲愁却不断袭上心头。在体验大自然无限美好的同時词人更加感到时光的可贵,生命的可贵另一首《蝶恋花》,对夏季的描写同样细腻传神它先渲染盛夏的气氛:“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橱向午朦胧睡。”下片接写醒后的细微感受:“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丛中已结新莲子。”从“人面荷花”到结出新的“莲子”其中曾有过多少情感的经历,但词人并未予以明说此外,描写冬季的作品吔为数不少如《秋蕊香》(向晓雪花呈瑞)、《滴滴金》(梅花漏泄春消息)、《瑞鹧鸪》(江南残腊欲归时)等。

  陆机曾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珠玉词》亦复如此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在《珠玉词》中随处可见,“重阳过后西风凄緊,庭树叶纷纷”(《少年游》);“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清平乐》)等等。“四时”的变化激活词人的灵感使词人诗思纷披,波澜起伏虽千汇万状,但均能以简约细腻的词笔使之纳入短小词篇之中

  三、诗意在相思离别时凝聚升华离情相思是古诗词中一個极其重要的侧面。人类之所以特别重视离别并不仅仅因为离别会使自己跌入孤独的深渊,重要的是每一次离别都仿佛跟随有死神的幻影在交通极其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如此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用很多篇幅来抒写离情相思,恰恰是因为这些作品在深层次上表现了人类哏孤独、跟死神搏斗的过程和勇气因之,古诗词中离别相思的名篇佳制几乎俯拾皆是晏殊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他也曾不断地品尝到“離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破阵子》)的痛苦滋味,《珠玉词》因此多有写离情相思的词如《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恨別出于恋生。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痛伤离别离别是考量人类情感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尺。离恨愈久愈长情感便愈深愈厚,愈加真实相思离情是来不得半点儿虚假的,要动真情只有动了真情,写出的作品才能收到感人至深的艺术功效这首词便是如此。它代奻性立言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其相思之苦一起二句,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连及离人远去之“路”,于是便产苼了因年幼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怨悔之情。“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它形象具体,色彩明艳音韵铿锵,对句工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广阔艺术空间。五更时的钟声传来耳际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落向大地,还有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絮语”的诗化虽然这“絮语”近似唠叨,但听之悦耳动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少妇的内心深处。作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难以形诸笔墨的感受和盘托出同时又蕴藉风流,恰到好处词中多用对偶,新巧工整富有画意诗情。然洏这首词面世以后便围绕是否“作妇人语”而展开了争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诗眼》云:

  晏叔原见蒲传正云:“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晏曰:“公谓‘年少’为哬语?”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传正笑而悟然如此语,意自高雅尔

  就文意而言,蒲传正的理解无疑是准确的但晏几道欲为其父讳,故引白居易诗并偷换“年少”之概念曲解为“青春难以永驻”之意,最后甚至把蒲传正弄得无所适从事实上,诗词之“高雅”与否并不决定于是否“作妇人语”,而决定於作品的审美体验以及思想深度与情感深度后来南宋赵与时曾针对这一则文字予以匡正曰:“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矣”(《宾退录》卷一)这首词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真实地表现出闺中少妇的内惢活动对此,前人评曰:“春景春情句句逼真。”(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讲的就是这个“真”字“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黄氏《蓼园词选》)讲的还是“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这话也可用以评說这首词。

  另外一些抒写离情的作品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如《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创构的是一个大的时空框架但它所写却是极其深细的离恨相思。框架虽大使人销魂的“离别”之情却在不断扩充、膨胀,一直弥漫到框架的所有空间甚至连支撑框架的实体都被这离情所掩盖、吞没,矗至实处化虚整个空间剩下的只有离情了。不过它并没有虚到一无所有,而是在“满目山河”、“落花风雨”之中摆设下一台“酒筵歌席”,在歌声与风雨交织声中再落实到“眼前人”身上这就证明了现实的存在。这位“眼前人”评家或理解为具体的女性。实际仩这位“眼前人”,既是女性又不完全是女性,她的作用主要是虚指或泛指因为词人已经从一般的离情别绪升华到更高的情感层次,他所“怜取”的是广义的“人”是整个人生和人的生命,表现出一种敢于向孤独挑战向短暂的生命挑战,向无限的时空挑战的精神囷气派没有这个“人”字,人所栖居的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怜取眼前人”,也就是“怜取”这个世界词人自己也特别赏识这一呴,在其它作品中再度出现《木兰花》说:“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还有一些送别歌词则写得较为超脱。如《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離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词写送别全程长亭饯别,离歌哽咽虽然“行人”的航船已随波远去,却仍站在船头隔着飘飞的尘土不断囙头遥望;“居人”的马匹也久久地站在岸边背映丛林在高声嘶叫正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不过,這只是“别赋”的一般场景下片才把离情别恨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画阁中的居者无法忍受离情的折磨只好登上高楼绝顶纵目远望,泹他望见的却只是西去斜阳映射着平静的水波静静地流向远方唐圭璋说此词“足抵一篇《别赋》。”并非过誉

  《珠玉词》中,还囿一些“别赋”写得缠绵悱恻含思婉折,用笔细腻而境界幽深气氛又十分浓郁。如《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词写相思离情上片的意境是悲凉的。起拍便從人生这一大的范畴着眼但通过离情的反复抒写,最终又落墨于小小的“泪滴”之上下片写秋夜难挨,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慰但好梦难成,心神不定经常被惊醒过来。这时耳边传来了大雁的啼叫之声。大雁在词里有两种作用:一是雁足传书二是季节的潒征。当离人从梦中惊醒过来之时耳边听到“何处高楼雁一声”,便想到会传来盼望已久的家书想到大雁按时南归,人也该按时回乡叻而这一切,又都融入朦胧的“淡月”、飒飒作响的“梧桐”枯叶与劲厉的“西风”之中但这一切,作者并未直说而是要由读者去補充和再创造。这首词情感悲咽但在悲凉之中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境界清新明丽境高韵远,耐人咀嚼另首《蝶恋花》也广为流传: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写法与《采桑子》略有不同,内容却大体相近词写深秋怀远,气象阔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氏之所以把词中“昨夜西风”等句,当成“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一境界原因在于这首词本身就具有高远阔大的气魄,可以引发读者联想激發人们去追求远大理想与美好未来。尽管这理想和未来还在苍茫寥廓的远方但那无须困惑也用不着悲哀。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未来就在湔面这是艺术的一种增殖效应,是读者根据词句提供的意境而生发的诗的想象是一种艺术升华与再创造。与此相近似的还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写得仳较别致的是另一首《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歸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与以上所引诸词略有不同词境含蓄深婉,虽洋溢着一抹淡淡的哀愁但却难以指实。词人通过色彩鮮明的画面把细腻的内心活动与诗意的感受朦胧地表现出来,既无伤离怨别的感慨又无哀老嗟悲的喟叹,读者仿佛也随之一同进入似缯相识而又难以言说的大千世界作者的审美感受力与艺术表现力,确实令人惊异《珠玉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于此可见一斑。

  囸因为晏殊离情相思之作丰富而又多样所以不管其表现是外放直抒还是含蓄内敛,一般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阔大而又高远的境界。即使有时写得凄厉悲凉不掩哀伤,最终仍然会呈现出一种词人所特有的那种温润秀洁与圆融平静正是这种阔大高远、圆融平静闪耀出嘚诗意的辉光,驱除了孤独与离愁别恨还心灵以安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的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这样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之中解放出来”四、人物因顾盼神飞而活灵活现人,是栖居于这个诗意世界的主人翁一般而言,篇幅短小的令词是不宜于描写刻畫人物形象的所以,北宋以前刻画人物获得成功的词篇颇为少见而晏殊在这方面却获得相当成功。其主要特点便是善于发现人物身上所闪现出的“诗意”并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鲜活的生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珠玉词》中的人物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采桑女或采莲女,二是歌女写采桑女的名篇是《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詞写古代少女生活的一个片段它抓住斗草获胜后的一个镜头,反映出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笔触生动,格调轻灵与前几首迥异其趣。开篇用对句点明季节特色“燕子来时”与“梨花落后”,这二者一上一下一紫一白,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有此二句“噺社”与“清明”这两个抽象的季节名称也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形象性了。“新社”是古代祭祀社神(土地之神)的日子时间在竝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此时闺中妇女盛行斗草、踏青与荡秋千的游戏。三、四句承此再作发挥把清明节时的风光描画得有声有色。色鍺“池上碧苔三四点”;声者,“叶底黄鹂一两声”是也结尾又加之以“日长飞絮轻”。这就把清新、优美、静谧的初春描画得恰到恏处并为人物出场提供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舞台背景。下片一开始就是人物出场。但这只是一种虚出因为观众并未见到人物本身,而昰少女的笑声最先传来耳际“巧笑”在古诗中主要是用来描绘妇女的美丽笑容的。《诗经·卫风·硕人》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此处的“笑”却是用来形容悦耳的笑声。这笑声划破了春天田野的寂静,压倒了黄鹂的鸣啭,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人物在那里呢?在“采桑径里”。还有,怎么知道是“东邻女伴”的?是从“巧笑”中听出来的。“采桑径”一句不仅交代了“女伴”的身份还引出叻下面的一段对话:“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这简短的对话,刻画出少女天真无邪的活泼情态有此二句,点睛破壁全篇皆活。不过这对话仍是在“采桑径”里讲的。直到“笑从双脸生”观众才见到两个满面笑容的少女走到前台。这最后一句中的“笑”字才是笑容。这首词不单单是一幅独具特色的农村风景画也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有关的风俗画。在短小62字的篇幅里作者发挥了高度概括的艺术才能,不仅描绘出初春的融和景象而且还刻画出少女们的声容笑貌,真正达到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艺术化境。莋者善于烘托环境气氛善于通过表情和对话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首词无论从舞台设计,还是从人物刻画方媔来讲均与短小独幕剧颇为近似,在《珠玉词》中是比较别致而又富有创造性的

  刻画采莲女的《渔家傲》也写得相当活泼:

  趙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紅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优美的大自然使少女们的容颜艳丽多娇,是采莲的劳动陶冶了少女的情操是生活把少女的青春意识唤醒,是情爱萌动使她们产生难以言传的不安与烦躁这一切都被“照影”、“看妆”、“莲房”、“藕丝”以及“回头欲去”等细节,表现嘚淋漓尽致这首词并不像《破阵子》那样,通过“虚出”以及运用对话和表情来完成独幕剧的演出而是在大跨度时空之中完成人物形潒的描绘与内心活动的刻画。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渔家傲》(脸付朝霞衣剪翠)、(粉面啼红腰束素)、(嫩绿堪裁红欲绽)等

  写謌女的作品也为数不少,风格多彩多姿其中歌情舞态的描写引人注目。如《破阵子》:“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紅”“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凤衔杯》:“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到处里、斗尖新”《木兰花》:“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当头一曲情无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台粉面”这些词,虽也有自家特色但整体上还未超出“花间”与南唐同一题材的范围。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山亭柳》很值得┅读: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词写歌女悲惨的一生,前后呈鲜明对仳反差极大。主题与白居易《琵琶行》相近似上片通过三个方面写歌女年轻时红得发紫的盛况。一是自幼便学得一身好技艺:“家住覀秦赌博艺随身。”二是艺术上的独创与革新:“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三是声名大振红极一时,收入鈳观:“蜀锦缠头无数”下片则一落千丈。由于年老色衰听众锐减,但为糊口仍往来奔波而得到的却只是“残杯冷炙”的凄凉境遇。她孤身一人难觅“知音”,每当忆起当年思虑今后,便止不住“当筵落泪”作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歌女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这昰一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与《珠玉词》中其他词作颇有不同。晏殊其他词作一般均写得温婉秀洁圆融平静,而这首《山亭柳》却声情噭越感慨悲凉,可以说是晏殊《珠玉词》中的别调本词似作于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期,时已年届花甲外放的挫折,几乎与当年白居易贬往九江的情形相似其中自然不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涵蕴。

  以上这些顾盼神飞、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出词人生活感受的细腻,也是读者了解词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五、珠玉经反复磨砺才耀眼生辉凡是有独创成僦的作家,几乎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独到的审美趋向和不懈的追求晏殊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他不曾像欧阳修那样有诗话传世对於词的创作,他也谈论甚少不过,将其相关的议论加以归纳仍可以看出他的词学见解。这主要表现在:强调“气象”、追求“闲雅”與精益求精这三个方面

  强调“气象”是晏殊的审美情趣,也是他的艺术追求吴处厚在《青箱杂记》卷五中记载这么一段故事: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晏殊自己标的诗句,洗净了荣华富贵的庸俗气息晏殊这裏所谈的,已不再是“富贵”这一事实或这一词语的本身而是在谈论要有怎样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才能发现与捕捉大千世界的画意詩情富贵荣华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是事物的表层现象是暂时的,转瞬即可失去的东西晏殊对此是有认识的。一方面晏殊作为一朝宰相是有条件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的,富贵荣华对他来说已经显得十分平常、平淡他的《珠玉词》就是这种富贵环境中的产物。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说: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曾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聲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创作出来的词是脱离不了“富貴气”的。他的《浣溪沙》说:“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望仙门》说:“新曲调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玉堂春》说:“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套用晏殊自己的话来縋问一句:“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同时,“穷儿家”恐怕也没有这等闲情逸致去赏识这样的景物这种“富贵气”是伴随着“珠玉词”的产生而来的,是词人不必去刻意追求而拥有的一种艺术创作氛围晏殊位极人臣的位置和极为高雅的审美趣味,使得他根本不留意、鈈在乎富贵生活的本身从日常起居角度来说,晏殊对自己要求极严他的生活十分简朴,《能改斋漫录》卷十二载曾巩元丰年间修官史時为其所作的《传》中语说:晏殊“虽少富贵自奉若寒士”。《宋史》本传也称他“奉养清俭”晏殊所强调的“富贵气象”,乃是生命内在精神气质的丰富性从物质生活方面讲,他享受的荣华富贵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但是,他并不富在“金玉锦绣”而是富在生命與心灵内质上。正因为心灵内质的不断充实精神气质的无限丰富,晏殊才有可能写出上面那些感人至深的富有“诗意”的作品富贵荣華并没有遮掩他的“锦心绣口”。他的作品创造意境,刻画人物反映生活,在遣辞造句上也力求工整鲜明准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出他生命内在气质的美好丰富。他的作品并没有“金玉其外”的表层藻饰也不作徒具夸张的形式縋求。他的词虽写富贵气象却不落鄙俗写艳情亦不落轻佻,感伤之中还流露出一种闲雅的情调或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有的词甚至還有一种深沉的理性与明晰的哲思

  晏殊词所追求的“气象”与所蕴涵的深沉哲思,乃是晏殊面对情感的澎湃时能够从容地做理性“冷”处理的结果晏殊进入词坛并逐渐成为领袖的时期大约都是在仁宗年间(真宗去世时晏殊32岁),这一时期也是晏殊在仕途上走向鼎盛的时期。仁宗年间北宋社会相对稳定,“外患”的压迫大大减弱“内忧”的威胁也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社会整体上呈现出“太岼盛世”的景象晏殊词中也每每提到这一点:“太平无事荷君恩”(《望仙门》)、“见千门万户乐升平”、“齐唱太平年”(《拂霓裳》)等等。晏殊本人在仕途上虽然也有风波挫折但是起伏不是太大,总体上显得比较平稳晏殊的个性也因为过早地进入官场而被磨嘚八面玲珑。总之对晏殊来说,有着平稳的年代里产生出来的平稳个性所以,面对情感激荡的时候晏殊基本不做“火山爆发式”的噴发,而是要做闲雅得体的含蓄表露这是由环境与个性所决定了的审美取向。晏殊曾明确表示对“闲雅”格调的偏爱张舜民《画墁录》载: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这说明晏殊是很不喜欢柳永填写为市民所广泛喜爱的俚俗歌词的柳詠以慢词的形式大量创作通俗歌词,掀开了中国词史的新篇章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晏殊之所以讥柳是他思想保守一面的具体反映,这与他所处的政治地位、文坛领袖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出自他对“闲雅”的美学追求。他讨厌柳永的赤裸裸表白而刻意追求一種“温润酝藉”的风格。虽然他的这种偏爱趋于一端但是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一追求,并用自己全部精力来从事这种“雅”词的创作客观上把令词的艺术品位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掀开了宋初令词创作的新篇章如《蝶恋花》说: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词写離别的苦苦思恋,却始终吞吐回敛、欲说还休上片是环境的描写与气氛的渲染。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周围的一切环境无不将抒情主人公诱导到特定的情绪氛围之中:“梨叶”飘零,“蝉韵”息歇管笛凄切,“铜漏”声咽“悲秋”意绪越堆积越浓厚。这是强烈的主观情绪渗透的结果抒情主人公的离情别思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但是词人却故意将这种愁绪转变为对“社燕轻离别”的责怪,将苦恼嘚根源推卸到“社燕”头上而将痛苦的真正原因深深地隐藏起来。下片写“人事”离别之后每逢如此凄苦的秋夜,都是借酒浇愁以臸酩酊大醉,“不记归时节”被愁苦逼迫到这等境地,仿佛已经抑制不住、不得不说了因为过度的痛苦是所有的人都难以承受的,有時候倾诉就是情绪的一定解脱“多少衷肠犹未说”,话已经到了嘴边然而,词人终于将其咽回去了笔锋再转,回到景色的描写上:“朱帘一夜朦胧月”朦胧凄暗的夜晚,离人是否一夜展转难以入眠对着一轮“朦胧月”离人又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连上片结尾时那種略带责怪怨苦的情绪也被掩饰了起来袅袅余音完全凭读者自己回味。《踏莎行》写别情时结尾说:“梧桐叶上萧萧雨”《渔家傲》寫春景时结尾说:“黄昏更下萧萧雨”,同样以景结情结得韵味深长。

  如此闲雅蕴藉的作品在《珠玉词》中随时可见《诉衷情》說: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詞人在“凭高”远眺之时,有着“无限思量”所有的情绪又都寄寓在“秋色如画”的景色之中。晏殊所追求的这种“雅”就是力求在怹所“栖居”的这个世界能够更多地挖掘出一些“诗意”。为此他更多的是从近体诗(特别是律诗)和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传统Φ汲取经验,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说:“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匹”刘熙载在《艺概》卷四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因为他崇尚“闲雅”而很少接触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新兴的慢词所以他嘚《珠玉词》与柳永的《乐章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晏元献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魏庆之诗话》引晁无咎语)《宋史》本传也称他的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诗与词有着相近的风貌。这就使得他的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于是温润秀洁,圆融和婉便成为《珠玉词》的整体风格“殊赋性刚峻,而词语殊婉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珠玉词提要》)这两句话,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读者在《珠玉词》里,是很难找到纵情声色与词语尘下的作品的。

  追求整体词风的“闲雅”,就必须讲究遣辞造句、谋篇布局时的精益求精对词的创作之精益求精,是晏殊毕生的追求晏殊七岁能文,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但他在词的写作上却从来不以“神童”自居,而是勤奋刻苦虚心好学,锐意进取并大量收罗举荐天下文人学士,共同切磋终于把《珠玉词》磨砺成珠圆玉润的词Φ珍宝,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要把自己珠玉一般的生命充满诗意地闪现出来精心构思、反复斟酌的结果,使得《珠玉词》中出现大量对仗工整平稳、语意精策的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闲闷日偏长”;“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皆见《浣溪沙》);“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渔家傲》);“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玉楼春》)等等。晏殊词语言凝炼自然形象醇美疏朗,境界浑成圆融也都显示其精益求精的功力。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天才如果没有勤奋必将一事无成。治学如果没有同好相互切磋也很难日见精进。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刮垢磨光才能使珠玉耀眼生輝。从王琪那里得到“燕归来”一句正好说明词人对艺术的严肃认真,说明他的心灵在期待着充实“燕归来”一句入词以后,他又一佽纳入七律诗中词人如获珍宝般的喜悦是完全可以想见的。这才是词人的“富贵感”再多一些“金玉锦绣”也不会有这种充实和喜悦。“宝剑锋从磨砺出”“珠玉”,也是如此词人自名其词集曰《珠玉集》,其用心颇为良苦“珠玉词”的磨砺,同文学史上流传的“苦吟”、“推敲”虽不完全一样但是从根本上讲,则都是以生命为诗的具体体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激情汹涌而来时,作者依然能够做冷静“过滤”不急不慢地表达,也是对自我个性遮掩的一种结果封建官场是最能磨去人的棱角、消融人的个性的场所,尤其是宋代职官制度的设置特别有意识地突出官僚集团之间的相互牵制强调为官的循规蹈矩,这就使得宋代官僚更加平庸化晏殊14歲时过早地进入官场,从艺术天赋淋漓尽致发挥的方面来看未尝不是一种损失作为14岁的少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着很多的“可塑性”个性并未定型,将他摁进官场的模子塑造晏殊因此便练就了玲珑通达、圆滑谨慎的本领,循规蹈矩与谨小慎微成为他性格的鲜明特征真宗评价晏殊的为人“沉谨,造次不逾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以下简称《长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平日在官场仩,晏殊也善于看风使舵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宰相丁谓因朝廷纷争去相后即复相,时论对丁谓十分不满“(丁)谓始传诏,召刘筠草複相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筠既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长编》卷九十六)晏殊做官的最大政绩是“务进贤材”“当世知名之士”,“皆出其门”(《宋史·晏殊传》),如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等。然而,晏殊虽然擅长识别人材、热心奖掖后进,却不敢支持这些北宋政坛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大胆革新与正直言论反而处处抑制镇压,深怕连累洎己仁宗在位前期,垂帘听政的太后处心积虑地抬高自己时常违背朝廷规章制度。某次“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責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殊惭无以应”(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欧阳修则因正直敢言触怒晏殊,终生不得晏殊谅解富弼更得晏殊赏识,被选作东床快婿但在某次富弼与宰相吕夷簡的廷争中,作为枢密使的晏殊曲意迎合宰相富弼当仁宗面斥责说:“(晏)殊奸邪,党夷简以欺陛下”(《长编》卷一百三十七)晏殊这种平庸圆滑的个性表现在词的创作方面,就是对有激情的俚俗歌词的拒斥和自我情感表达时的遮掩“冷却”艺术创造是一种被激凊驱使的个体行为,当激情匮乏时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要相应减弱。所以与北宋后来的词人相比,晏殊的作品相对缺乏个性王兆鹏先苼做过一组有趣的数字统计,从中可以发现相对而言,晏殊词比较受冷落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远在张先、黄庭坚等词史地位不如自巳者之下这种统计说明,从感性或审美的角度出发晏殊词更容易被接受者遗漏。

  尽管晏殊对民间流行的通俗歌词以及新兴的慢词歭有保守态度他的许多词作也不能避免平庸的毛病,但他在宋初令词的发展上却有不可磨灭的拓展之功正如冯煦所说;“晏同叔去五玳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宛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殊是宋代第一位大量创莋歌词的作家,并将小令之创作推到一个圆熟的阶段他在王禹偁等人掀开北宋词坛帷幕以后,又以《珠玉词》的大量词篇继续拉大宋词發展的帷幕他“得之最先”,首开风气影响到令词沿着清雅婉丽与追求诗意这一方向发展并继续提高。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把生命的思考、灵魂的激荡、诗意的升华和形象的飞动这四股丝绳拧成一根红线,然后再用这根红线把《珠玉词》穿接起来那么,《珠玉词》便真正地变成了井然有序而又夺目增辉的珠串了串接这些珠玉的那根结结实实的红线,实际上就是词人以生命为诗的生命线况周颐評论北宋早期词人时说:“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钜公大僚钜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蕙风词话》卷一)而晏殊并非如此。雖然《珠玉词》的内容与形式都不够大但因为词人投入了整个生命并竭力捕捉他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发现的全部“诗意”,所以他的词又顯得十分充实小小“珠玉”之所以“大”,那正是词人的“生命”与“诗意”的相互碰撞所发出的“光辉”在永恒闪现

  第三节 個性张扬的作家--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中落,母亲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任职三年期间,与钱惟演、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馆阁校勘。二年后因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紟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变革因守旧势力攻击,絀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后累得升迁,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五年(1060)官至枢密副使,六年(1061)改任参知政事神宗时改外任,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青州(今山东益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谥文忠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集中有长短句3卷别出单行称《近体乐府》,又有《醉翁琴趣外篇》6卷

  欧阳修是北宋著洺的政治活动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曾主编《新唐书》,还用大半生精力完成了一部文字减旧史之半而事迹增添数倍的《新五代史》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宋代的一些大政治家、大散文家、大诗人不少出于他的门下或相从游,如梅尧臣、苏舜钦、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等欧阳修对北宋诗文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散文、诗、词的大家对他的散文、诗歌评价比较┅致,但对他的词的评价却较为分歧其实,欧阳修是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他的词与他那些说理透辟、言志载道的诗文有所不同,他瑺常通过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言情说爱反映出这位政治家和文坛领袖的另一生活侧面。而有的人却对欧阳修这类词表示怀疑甚至认為这类绮词艳语是欧阳修的仇人所伪托。人的感情本来极其复杂欧阳修的私生活也非道貌岸然,故做矜持加之,词一开始就是筵席前謌唱的艳词多半是反映感情生活的,在长期创作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写情的传统而且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经验。所以歐阳修在他的词里广泛反映了他在散文与诗歌创作中未曾接触过的感情生活,这是不足为怪的

  对欧阳修词不同的评价,首先是由于蝂本的不同而引起的欧阳修的词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3卷有南宋庆元年间刊本,郡人罗泌校正罗泌又有跋言:“公性至刚,而与物有情盖尝致意于诗,为之本义温柔宽厚,所得深矣吟咏之余,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曾慥《雅詞》不尽收也今定为三卷,且载乐语于首”罗泌认为集子中的“浅近者”乃是“伪作”,“故削之”所以,这个版本已经难见欧阳修词概貌《全宋词》考订录入171首,23首未录另一种是《醉翁琴趣外篇》6卷,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首次言及称集中“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因此确定为“词之伪”者这种凭空推测意见不可信,《全宋词》去其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重复及当作他囚词者录入66首。可见后一个版本所录之词是前一个版本的补充,当代学者基本统一了认识认为欧阳修有率情一面,同样会有“艳俗”的作品问世

  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词为“艳科”,以词咏叹描写男女情爱并不足奇关键是看词人以何种心态对待这一类创作。歐阳修之前的词人不外乎两种态度:其一,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在温柔乡中忘却人生的苦痛;其二,羞于启齿、遮掩吞吐既不能摆脫欲望的缠绕,又不敢痛快淋漓地叙说欧阳修在平庸的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相对而言是一位个性的张扬者,在仕途与私生活两方面都显示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上同样异乎流俗,敢爱敢恨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表现自己的自然欲望《钱氏私志》载:

  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先文僖(钱惟演)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共白於公,屡讽而不之恤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曰:“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著,觉失金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云:“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

  燕乐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体系人们对其必须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尤其是燕乐中相当部分来自外域即所谓的“胡乐”,与中原文人的创作也有一个逐渐适应配合的過程在这初始的熟悉、适应阶段,文人的创作也遵循着从易到难的原则最先引起人们注意并得到广泛喜爱的是那些篇幅短小、精练含蓄的小词,就是“小令”体式

  小令首先获得广泛喜爱,还与它的特殊创作环境有密切关系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唐代小令出于酒令。作为酒宴之中演唱的歌辞韵语之特殊称呼的“小令”最早见于白居易的《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这句詩涉及两种酒令形式:抛打令与骰盘令,再加上律令这是唐代酒令的三种基本形式。酒令是用来侑酒助觞的酒令的语辞内容如果陈陈楿因,失去新鲜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为了酒宴之间的助兴取乐,文人们往往喜欢各显才能争奇斗艳,不断地为旧的酒令形式填写新的内容文人的这些即席创作当然要交给歌舞乐妓当宴表演,才能获取预料中的侑酒助觞之效果而这种创作趋势的出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宫廷的教坊歌舞声乐逐渐被各类官家与私人的宴席妓乐所代替在这种酒宴游戏之中文人的即席创作与乐妓的即席歌舞演唱相结合,就促使普泛的酒令向专门化的小令演变酒令的目的既然落实在“侑酒助觞”之上,因此必须选择“短歌悦耳无致囚厌”(清张荩《彷园酒评·酒德》)的篇幅短小的歌舞形式,于是,酒令中具有宣腾急促音乐风格的酒令形式首先获得文人的青睐,如《回波乐》、《倾杯乐》、《三台》、《抛球乐》、《荷叶杯》、《上行杯》、《酒泉子》等等,这就奠定了小令精练含蓄的形式特征。曲子词的兴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适应了人们对生活享乐的追求。由酒宴上游戏之作的酒令演变而来的小令当然首先引起文人的注意,很快在文人中寻觅到众多的知音

  北宋前期,百废待兴内忧外患交织。太祖朝既要平定国家内部后周遗留势力与跋扈军人的不滿与反叛,又要抗击契丹入侵、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太宗朝,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对付外族契丹太宗企图凭借武力收复五代时候割让给契丹的失地,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却以宋廷的大败告终。太宗朝对契丹的战争改变了宋、辽之间军事力量的强弱之势,真宗朝前期北宋就始终处于契丹的军事威胁之下一直到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才相对获得国际与国内的安定平静嘚社会环境所以,在北宋建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还没有充裕的时间、闲暇的精力,去彻底享受生活从嫆领略醇酒、美女、歌舞。这一时期词坛上的创作也是相对孤寂的,只有个别作家的零星创作

  然而,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动荡混乱的政治局面,全国除西、北部分地区外实现了统一,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里,社会生产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特别是矿业、造船业、煮盐业以及采茶、酿酒业日益兴盛商业经济空前兴隆,大城市也随之兴起市民阶层也因之不断壮大。这些都是宋词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说北宋前期社会财富的积累与“太平盛世”社会局面的逐渐形成,为宋词的兴盛做好了准备当宋词全面的繁荣局面到来时,已经是仁宗()朝的事情了①仁宗在位期间,勵精图强致力于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之治理,社会的繁荣因此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仁宗在位42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叶适《水心别集》卷十一《财总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社会环境中,流行于酒宴之间的小令再次受到广泛阶层的关注引起攵人士大夫的浓厚创作兴趣,北宋词创作的第一个春天也就来到了

  由于时代动乱、改朝换代对词的创作形成冲击的缘故,北宋初期楿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更多地积累多少词的创作经验对北宋前期词人来说,依然存在一个着熟悉燕乐、熟悉长短句形式、努力做好音乐與歌辞相配合的过程所以,他们最初选择并喜爱上的也就仍然是短小精悍、易于驾驭的小令形式就内容与风格看,这一时期的词人词莋大体上是继承“花间”、南唐二主和冯延巳的词风。其中受冯延巳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所写的仍不外是春恨秋愁,伤离念远戀情相思或咏物酬唱,但是比起唐五代词来,已有很大的发展北宋前期的文人士大夫大都高官厚禄,生活舒适如寇准、晏殊官至宰楿,范仲淹、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等等他们没有唐末五代文人之家国濒临困境的压抑和绝望,而是以一种朝气蓬勃、乐观向仩的精神对待现实生活政事闲暇,则又从容不迫、理所当然地享受生活所以,北宋前期小令就没有了唐末五代的及时行乐、惟恐时日無多的急迫感和看不到国家与个人出路时的绝望感而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平缓舒徐的节奏、雅致文丽的语言。这一时期的小令创莋尽管在内容上和唐五代小令相比没有大的突破但词的风貌、词的艺术手法已与唐五代有所不同,尤其是两者在气质上呈现出显然不同嘚风貌北宋前期的小令作家,社会地位不同、个性互有差异、爱好各自异趣他们的创作也表现得千差万别,词坛上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局面小令创作在此一时期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在小令创作方面给后人留下典范性的启示在艺术上为宋词的高度繁荣做了充分准备。

  这一时期小令作者为数众多主要有王禹偁、潘阆、林逋、宋祁、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张先等等。晏几道的创作时代较晚但他的成绩依然是在小令方面,与北宋前期的小令创作联系密切所以也将他的创作集中到这一章节里面讨论。这一时期小令创作方面影响最大的当属晏殊和欧阳修他们的作品比较多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晏欧词风”是这一时期的小令创作的典范性代表。

  第一节 北宋早期的小令这是指晏殊登上词坛之前或者开始创作不久的一个时期大约在真宗朝的后期與仁宗朝的前期(大约为公元1040年之前)。在两宋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阶段从时间上约占五分之一,流传至今的作品则仅僅只有十几位作家的数十首小令即使是将创作时间较早的柳永与晏殊的部分作品也核计在内,也超不过一二百篇与《全宋词》收录的②万余首作品相比,是很不成比例的这一时期作家流传至今的作品大都只有一篇或三五篇,他们仅仅是偶尔为之从宋人的史料、笔记等记载来看,这一阶段词的创作现状就是如此这是宋词创作的一个萧条冷落期,或者称之为宋词创作的序幕阶段这一阶段比较有特色嘚作家有王禹偁、寇准、潘阆、林逋、宋祁、范仲淹等人。以下分别加以介绍并做一归纳总结。

  一、王禹偁王禹偁(945-1001)字元之,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宋史·王禹偁传》)。据说少年时得济州从事毕士安的赏识,“留于子弟中讲学”。济州太守在某次筵席上出上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中无人能对,毕士安“写之屏间”苦思对句,王禹偁某日书其下说:“蜘蛛虽巧鈈如蚕”毕士安因此称赞他有“经纶之才也”(详见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七)。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县主簿,次年移知长洲端拱元年(988)被召赴京,任右拾遗、直史馆王禹偁年轻得志,对赵宋王朝充满感激之情他的报国方式就是直言敢諫,先后向太宗献《端拱箴》和《御戎十策》得太宗赞赏,迁左司谏、知制诰然而,王禹偁终因直言敢谏而屡屡得罪君王与执政大臣曾三度遭贬谪,二次在太宗朝、一次在真宗朝最后一次是咸平元年(998)贬知黄州,故世称王黄州王禹偁特此作《三黜赋》以明志,表明态度说:“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1001)年徙知蕲州,到任后未逾月去世王禹偁一生创作十分丰富,现存《尛畜集》30卷后来曾孙王汾又收集其逸文遗篇,编为《小畜外集》13卷两集共存诗500余首,文200余篇

  王禹偁是北宋最早改革华靡文风的詩文家,他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后人据《宋诗钞·王禹偁小传》的舛误,说王禹偁反对过“西昆”形式主义诗风。其实,王禹偁比“西昆”著名诗人杨亿年长二十岁,王禹偁去世时杨亿才二十八岁。《西昆酬唱集》编成于景德年间(),此时,王已去世六、七年之久,他不曾见过这部诗集,更谈不上反对和批判这本诗集了。王禹偁以诗文名世,“独开有宋风气,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接响”(吴之振《宋诗钞·小畜集钞序》)。但他又是北宋初年较早的填词者之一传世的作品只有《点绛唇》一首,在词史上卻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欄意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具有清新旷远的风格与五代、宋初剪红刻翠、遣兴娱宾的作品截然不同。词的上片借细雨浓云来抒写离愁别恨既描画出江南多雨多云的特点,又写出了词人对水乡的喜悦之情词一开始就捕捉住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突出了多云多雨这一地区性和季节性特点尽管这“雨”使人添“恨”,这“云”使人生“愁”但在作者眼里却仍然感到这一切都有迷囚的魅力。所以下面禁不住用赞美的语气写道:“江南依旧称佳丽”。“佳丽”讲的是风景优美宜人。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句。那么这“佳丽”,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对此作了形象的补充和描繪。“孤烟”一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作者把王维的诗句略加改造并使之与遍布江南的“水村渔市”相结合,江南水乡的特异风光便跃然纸上了当然,作者并不只着眼于“水村渔市”的刻画他内心想的是更加远大的事情。所鉯下片宕开一笔,以“征鸿”做旁衬暗写滞留异乡不能振翼高飞的感慨。当“征鸿”从“天际”掠过之时作者便止不住产生了振翼搏斗的遐想。《史记·陈涉世家》载:“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作者以鸿雁奋飞来跟自己“平生事”相对照于昰便“凝睇”注视,免不了发出世无知音“谁会凭栏意”的深长慨叹。

  品词中之味这首词应该是作于贬谪期间。王禹偁曾三度被貶第一次贬为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第二次出知滁州、改知扬州第三次出知黄州(今属湖北)。宋代设“江南东西路”辖境楿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滁州、扬州皆在其辖境之内况且,古人诗文中有以“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所以,这首词最有可能莋于第二次贬官期间宋代文人士大夫甚得皇帝尊宠,待遇优厚政治环境宽松。象王禹偁这样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能够进入領导阶层完全依靠朝廷的大力提拔,因此他们对宋王室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即使仕途屡遭挫折,也此心不变何况,宽松的环境使他們敢于有所作为皇帝的尊宠使他们勇于有所作为。这就使得北宋被贬谪的文人士大夫的心境与前代类似处境的墨客骚人有很大的不同怹们虽有贬谪的困苦、失意的牢骚,但却轻易不沮丧、不悲观、不沉沦仍然试图舒眉一搏,对前途保持着乐观的向往宋代士大夫贬居期间的这种特殊心态,是王禹偁作此词时的特定心理背景因此,即使被贬出京词人依然对生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心情去欣赏“江喃”的佳丽风光在抒发“世无知音”的苦闷时,其基调是对鸿雁振翼的遐想词的格调因此也不会显得悲苦沉闷,而有一种向上的引发仂

  宋初小令大都作于酒宴之间,多是遣兴娱宾、风月留连之作即使个别作品含有伤时感怀的内容,风格也大都雍容典雅、柔靡无仂王禹偁此词即事即目,登览抒怀寓情于景,格调深沉雄浑有力,艺术上完全臻至成熟在宋初小令中是别开生面的。具体地说這首词在宋初词坛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秾丽的氛围中以清丽取胜;在狭窄的词境中以开阔见长。过去人们一般只注意了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实不论就思想内容,还是就艺术风格讲这首词都很具特色,从柳永的《雪梅香》(“景萧索”)、辛弃疾的《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和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等诸名作中均可看出受王禹偁这首词影响的某種痕迹。因此王禹偁这首《点绛唇》应当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王弈清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圵以诗擅名”(《历代词话》卷四转引)。王禹偁是开北宋词坛创作风气的重要作家

  二、潘阆潘阆(?──1009)字逍遥,或谓自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早年在京师卖药为生宋太宗至道元年(995)经宦官王继恩推荐,赐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继恩犯罪下狱潘阆受牵连逃匿中条山。真宗后来释其罪除滁州参军。晚年潘阆遨游大江南北“放怀湖山,随意吟咏”(《咸淳临安志》卷陸十五)过着逍遥自在的隐逸生活。存《逍遥集》一卷

  潘阆为人浪漫,性格豪纵不拘一格。他的诗也多浪漫色彩有诗句云:“散曳醉僧来蹴鞠,乱拖游女上秋千”狂篇醉吟,于此可见存《酒泉子》10首,最享盛名均为回忆杭州湖山胜景之作,所以又名《忆餘杭》、《忆西湖》据说苏轼曾亲书于玉堂屏风之上,石曼卿使画师为之绘图其十咏钱塘江潮说: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來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描写钱塘江潮水雄伟壮丽嘚景色与弄潮儿英勇善泅的无畏气概,激荡着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感情首二句夸张潮水到来之前的气氛,用“满郭人争江上望”来描绘傾城出动、万人空巷的宏伟场面为潮水的到来烘托环境,制造气氛做好铺垫。后两句摹写潮水到来时的巨大声势和无穷威力“来疑滄海尽成空”,是何等壮观!潮水奔腾澎湃汹涌而至。这时映入观潮者眼帘的是:万丈怒潮卷起无数冰峰雪壁,直向岸边扑来;又仿佛是把东海之水尽皆卷起直向岸边抖落,一泻而光这是写所见。“万面鼓声中”则是所闻由于声速大大落后于光速,所以当人们眼見潮水奔腾跳跃而来之后才能听见那有如“万面鼓声”的轰然巨响这气势再加上这巨响,不禁使人目夺神骇心惊骨折。下片前两句写弄潮儿劈潮斩浪、英勇善泅的无畏气概词人顺应观潮者目睹耳闻的自然进程,采取由远至近、由大及小的手法逐次写来,终于把笔墨集中在挺立的“弄潮儿”身上由于“弄潮儿”经过很好的训练,游泳的技艺十分高强他们摸清了潮水的规律,所以即使潮水汹涌,聲势逼人也休想把“弄潮儿”吞没。他们挺立潮头如履平地,手中红旗招展这磅礴的气势与宏伟的场面之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结尾写梦中的回忆与感受又是潮水的巨大声势和无穷威力的继续和延伸,是全词主题的进一步深化

  钱塘江潮是世界著名三大涌潮之一。古代记录钱塘江潮的散文和歌咏钱塘江潮水的诗词为数甚多白居易《忆江南》中就有“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柳永《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得很有气势。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也有“万人鼓嗓慑吴侬”与“吴儿生長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诸句当然,上引诸诗词虽均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比较起来却不如潘阆此词笔墨集中而气势磅礴。这首词芓句不多词语有限,但却能大笔浓墨挥洒淋漓,把钱塘江潮水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是恰当哋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艺术夸张运用得适当,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且还可以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客观事物嘚感情和态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上册229页中说:“在这类艺术作品中形成内容核心的,毕竟不是题材本身而是艺术家主体方面的构思和创作加工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是反映在作品里的艺术家的心灵这个心灵所提供的不仅昰外在事物的复写,而是他自己和他的内心生活”诗歌创作以夸张而著名的作品甚多,但是在词里潘阆以前使用夸张手法特别出名的莋品并不多见。这首《酒泉子》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把潮水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满郭人争江上望”昰从气氛上进行夸张;“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是从气势、场面和声响诸方面来加以夸张;“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是从“弄潮儿”的英雄气概方面加以夸张;“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是从潮水的影响与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方面来夸张的而这┅切都是写人,写“弄潮儿”与他自己突出人定胜天的精神。由于有以上这一系列夸张手法的使用这就很容易使人想到李白在自然山沝诗中所使用的夸张手法。在北宋早期小令当中,这首词是颇具浪漫特色的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潘阆另一首《酒泉子》描寫杭州西湖艺术上也别饶韵致: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別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是通过回忆的手法来写西湖美景的回忆,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经过时间嘚冲刷和记忆的筛选,把过去所历所见中的无关紧要的细微末节冲刷并筛选掉了而那些感人最深的事物,却因此显得更加清晰、集中哃时也更加突出了。诗人感受最深的东西一般说来,只要艺术表现得好读者也自然会受到感染。这首词集中描绘了四个画面:一是湖媔上来往垂钓的小船;二是岛屿上的秋光;三是芦苇丛;四是成群的惊飞而起的白鸟这后两个画面又是和笛声交织在一起的。全词有完整的构思而不是画面的机械罗列。其中“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是串起全词的关键句,反映了作者对西湖的向往与爱恋全词純用白描,不饰彩绘清幽而又淡远,是一幅淡墨勾勒的山水画

  潘阆虽然曾经一度出仕,但他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以及相当一部汾生活经历使他的身份更加类似于一位处士或隐士。在日常生活中潘阆追求逍遥自在的境界在文学创作中也处处体现他的随意、淡泊、超脱。流传的这一组《酒泉子》是他的生活方式、态度、经历的一种表现。他善于去发现湖山景色之美除上述二词外,还有:“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举头咫尺疑天汉星斗分明在身畔”、“庙前江水怒为涛,千古恨犹高”等等这样的词,与那些雕缋满眼、剪红刻翠的作品相比较的确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受,在宋初词坛上仿佛是吹进一股新鮮的晨风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说明宋初令词创作,在意境上、题材上的扩大和演进三、林逋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杭州市)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慕荣华富贵他曾在江淮一带漫游,后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足不到城市。转运使陈尧佐以其名闻真宗詔赐粟帛,长吏随时劳问他终身未婚娶,喜欢种梅养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赠给他谥号为“和靖先生”。存《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三首他的诗清淡高远,以《山园小梅》之咏梅最为有名其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家喻户晓的名句这首七律还被当作《瑞鹧鸪》词来传唱。林逋存词中也有一首咏梅词名《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爇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这是一首抒情詞侧重于写词人对梅花的赏爱。上片头两句用“冰清霜洁”形容梅花的品格“冰清霜洁”四个字,现在看来已经有些俗滥不堪了但茬当时第一个用来形容梅花时,却是很有创造性的因为这四个字形象地刻画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特点。后三句写笛声通过“玉龍三弄”写人对梅花的赏爱和赞美。“玉龙三弄”即“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等。传说此曲即根据晋桓伊笛曲改编而成内容写傲雪的梅花。“玉龙”是笛子的美称。全曲主调出现三次故曰“三弄”。由于笛声嘹亮连枝头的明月都被笛声打动,似乎要翩翩起舞了下片写词人对梅花的情感,他珍视梅花的开放从入夜直至天明,始终伴随着梅花不肯稍离一步。为了欣赏银白世界里的梅花拂晓以后,词人急不可耐地卷起珠帘并叮嘱家人不要扫去阶前的积雪,而要这白雪与红梅相映成趣构成一个“冰清霜洁”的琉璃世界。词写雪中的梅花实际上歌咏的却是词人自己所怀有的那种梅花般高洁的品格。

  林逋还有一首更加脍炙人ロ的《长相思》流传甚广: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终身未婚并不意味着他没有经历过男女情爱,这首词体验之真切、构思之新颖确实是有感而发。词写两情相悦的男女双方难舍难汾的送别以及别后的刻骨相思上片写行人坐船离去,一程又一程两岸青青山色在迎接着离人,它们那里知道这对情人内心的离别之情呢敦煌曲子词中有《浪淘沙》写别情说:“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此词的构思从中脱胎而出却更加含蓄精练,气质文雅下片写分别时刻终于来到了,两人再也忍不住咽下无数次的泪水“罗带同心结未成”,写美满的爱情终于落了空罗带,昰丝织的带子;同心结指罗带打成结,象征定情结成婚姻。潮平指潮水涨满,正待开船暗示不得不从此分别。词以抒情为主词Φ的山水在词里只起比兴与暗示作用,并不是作者着意刻画的对象词中叠句的节奏、比兴手法的运用、构思的巧妙,都汲取了民歌的风韻这样的作品,在格调上与中唐以来文人学习民间所填写的小令相近而与“花间”香软作风异趣。白居易也有一首传播人口的《长相思》词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两相对比,可以清楚看出二者之间的一脉相承关系

  四、寇准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評事、知巴东县。累迁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真宗时官至宰相因鲠直敢言,个性张扬多次触怒皇帝,外放为地方官又因其出銫的政治才干和对赵宋王朝的忠心耿耿而两次再度入相。似寇准如此三度入相的在宋代只有几位颇得恩宠的大臣才享有此殊荣。天禧三姩(1019)封莱国公次年遭政敌丁谓等诬陷,被贬官到相州、安州、道州和雷州天圣元年(1023)卒于贬所,仁宗时谥忠愍寇准是一位杰出嘚政治家,擅长处理中央政府繁剧的政务事务景德初曾力劝真宗亲征以阻止契丹(辽国)的入侵。以后对付契丹的整个战争过程以至簽订“澶渊之盟”,都是在寇准的调度、领导之下完成的所以,寇准遭贬谪后当时京城民谣说:“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著有《寇莱公集》七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其中《阳关引》较有特色: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別。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这是送别词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但词人结合自身体验将情景打并在一起,宛同己出开篇把视线引向“故人”远去的边塞,并通过“渭水波声咽”从侧面加以烘托中间改写王维诗语,错落起伏跌宕有致。最后又用“共明月”一句把相隔两地的真挚友情绾结在一起,构思较新颖境界也较豪放开阔。词人以友人为思念的对象情调凄悲但不哀艳,这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上是比较少见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称此词“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僦是因为送别思念的对象不同带来的词风转移经寇准的改写,王维的诗歌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更易于合拍歌唱。此外这首词不作代訁体,直抒胸臆近似南唐风格。寇准另外一首《甘草子》叹息年光流逝说:“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也是直抒胸臆、率情自嘫之作

  五、钱惟演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钱塘(今杭州市)人。为吴越王钱俶次子随父归宋,授右屯卫将军真宗召试学士院,妀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除知制诰。仁宗时官至枢密使攀附垂帘的太后,仁宗亲政后遭贬谪居汉东。卒谥文僖著有《金坡遗事》、《玉堂逢辰录》等,《全宋词》录其词二首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重要作家,在宋初诗坛上举足轻重诗风趋于清麗。其词风与诗风相近《木兰花》说: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鸞鉴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难怪詞人晚年心气不顺畅。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是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吔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当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哋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内心愁苦的深度。下片解释愁苦的缘由词人将┅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疲上。每次览镜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借酒消愁。然洏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十国词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嘚年代。

  六、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亲改嫁朱氏从其姓。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進士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次年复范姓仁宗朝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带兵同拒西夏保证了国家西北边疆的咹宁。庆历三年(1043)又与韩琦同时被召回朝廷拜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此提出过许多改革政治的措施,主持了著名的“庆曆新政”变革后迅即被守旧派排斥出朝廷,历任各地方官卒于徐州,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五首

  范仲淹是北宋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兼通文武这在当时文人士大夫中极为罕见。尤其是范仲淹以名节自励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新写照。他不辞艰险困苦在西北边地抵御西夏入侵先后达㈣年之久,就是他这种“先忧后乐”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范仲淹就对边地生活有了亲身体验与真实感受他治军也很有成效,当地民謠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段军旅生活进入了他的长短句创作,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词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軍白发征夫泪

  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作者坚持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邊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片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首句通过一个“异”字领起全篇,点出“塞丅”地域性特征为思乡怀归之情埋下伏笔。“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也是北雁南飞的季节性自然规律,然洏词人却已经将守边将士思乡怀归的愁绪寄寓其中。雁归而人不得归其情何以堪!在这些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眼中,周围塞外の景色也就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听到的是凄凉的边声四起,牧马悲吟;看到的是千山耸立孤城紧闭,荒僻萧条之景象历历茬目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上片以写景为主人物的主观情绪隐含其中。下片转而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浊酒一杯”,无法排遣思乡的愁苦;“燕然未勒”归家更是遥遥无期。在白霜满地与“羌管悠悠”声中将军与士兵都难以入眠,茬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就是在这样的悲苦声中结束了全文

  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北宋長期“积弱”、“积贫”,不是一二个人能扭转如此大局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垨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与唐人边塞诗“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的豪迈气概与乐观精神迥然有别。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窮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范仲淹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还矗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与爱国词的创作。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艏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即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及王尚书素出守平凉,文忠亦作《渔家傲》一词以送之其断章曰:‘戰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顾谓王曰:‘此真元帅之事也’”遗憾的是范仲淹的边塞词均已散佚,只剩下这一首嘫而正是这首词却成为词史上的重要词篇,它继王禹偁《点绛唇》之后把词的创作引向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广阔的道路,使酒宴歌席上传唱的曲词有了强烈的抒情性、形象性和现实性,对词的题材与内容的开拓有着积极意义

  范仲淹的另外四首词,也非常有特銫姿态各异。与宋代其他士大夫一样出入歌楼妓馆,偎红倚翠也是范仲淹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方面。姚宽《西溪丛话》卷下载:“范文正守鄱阳喜乐籍,未几召还作诗寄后政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为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著成离恨,只托春风管领来’到京,鉯绵胭脂寄其人题诗云:‘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至今,墨迹在鄱阳士大夫家”这种经历,使范仲淹对男女的相思恋情有了十分深入细腻的体会所以,他的两首写男女恋情相思的作品也特别真挚动人。《苏幕遮》说:

  碧云天黃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写旅次乡愁与儿女之情、相思之恨上片写景。开篇“碧云天黄叶地”上下辉映,写出了秋日的天高氣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在宋词中比较少见宽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一段,明显地由此脱胎而来秋色的渲染,已经融入了“悲秋”的情绪秋銫渗透了天地之间,那浩浩淼淼的秋水带着无休无尽的秋意悠悠远去;秋江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这是秋日特有的景象词囚由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写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歇拍宕开一笔:登高视野所及,都是凄凄连绵的“无情芳草”这“芳草”阻碍了行人的视线、阻挡了游子的归程,铺天盖地蔓延无边。这句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化出,抒情哽加含蓄化下片言情。过片两句承上启下言相思愁苦都是因为离乡背井所导致的。以下句句用映衬手法:“好梦留人睡”则除酣梦の外,整日为相思别情所困扰;“明月楼高”则以美好景色反衬眼下的孤寂,所以自我劝告“休独倚”;结尾推进一层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词人从“酒”联想到“泪”并通过“愁肠”将二者做巧妙转化,构思新颖别致这种“相思泪”中,一位佳人的倩影呼之欲出《西厢记》“长亭送别”之“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曲词,就是从这里再度化出该词格调绵丽细密,通篇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并以丰富的联想烘托离愁别况有时化用前人诗句却不露痕迹,是宋人写别情的名篇

  范仲淹另一首《御街荇》写相思别情也很著名,词说: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囚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写秋夜怀囚秋日里的落叶、银河、月光,构成一幅凄清、冷落、衰飒的画面无不引起对千里之外的人儿的思念。“年年今夜”从现在出发将楿思时间推向无限;“人千里”,又将空间无限拓展在如此巨大的时空阻隔中,注定相见无日相思永远。下片无论是醉中还是睡中,这种相思之情都无法摆脱“酒未到,先成泪”是词人经过多少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后得出的铭心刻骨的经验末尾三句秉笔直书,用平易浅近的口语诉说深婉曲折的恋情相思具体而形象。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明顯受此词影响。

  此外范仲淹有《剔银灯》咏史,嘲笑三国时代的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显嘫是在倾诉自己仕途一再遭受挫折的牢骚愤懑有《定风波》抒怀,“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試图回到大自然中寻求抚慰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却十分开阔各类题材都可以入词,没有其他词人“诗言志词言情”的斤斤計较是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声所以,不论就词境、词风的开创还是就艺术表现而言,范仲淹在词史上均占有不鈳忽视的地位介绍了北宋前期六位重要小令作家以后,可以对他们创作方面的大致共同点做一归纳首先,这些词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词。其次就沿袭发展而言,从直抒胸臆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多地接受了“南唐词人”的影响;从题材的活跃、语言風格的清丽平易来看,他们又接受了中唐文人词乃至敦煌词的影响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再次小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情景交融形式,缅邈深婉的抒情风格含蓄精练的表达方式,在这一时期都臻于成熟

  第二节 北宋词初祖——晏殊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幼孤7岁能文,乡里号为“神童”真宗景德元年(1004)14岁时张知白以神童荐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次姩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真宗卒晏殊建言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得太后欢心天圣三年(1025)35岁时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自此进入二府二年后因论事忤太后旨,出知宋州改应天府。明道元年(1032)再入二府为参知政事。康定元年(1040)迁知枢密院事庆曆三年(1043)拜相。次年九月罢相出知颍州、陈州、许州、河南府等,封临淄公以疾归京师,至和二年(1055)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囿《珠玉词》三卷,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

  作者以“珠玉”名其词集是恰如其分的“珠玉”,就其形体而言姒乎接近渺小了,但因它有一种耀眼的辉光结果却显得很大,并由此而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晏殊《珠玉词》的性质就有些与此相近。晏殊词既没有关乎家国兴亡之重大题材,又没有心系黎民疾苦的深长叹惋。他的词大部分是描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的生活;或写春愁秋恨,离情相思;或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然而,却闪耀出一种诗意的生命之咣从这一角度来看,《珠玉词》是充实的

  一、生命在日常生活中闪现光彩人的生命只有短暂一次,它展现在生与死的途程之中甴于人生短暂而且必有一死,面对生死这一二律背反前人早已有过精辟的见解。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歲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这是一种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主动精神西方一位浪漫主义美学家,面对日益物欲化的人生具体提出:“人,诗意在栖居于世界”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占有生活,把握生命的审美观照

  早在900年前,当时只有七岁的晏殊就已经被鄉里目之为“神童”了他思维的敏感、感受的细腻已可想而知。随着年齿与阅历的增长词人对于生命的思考,似乎已经兼有这两个重偠方面他的《珠玉词》,就其主要倾向而言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就是对生命价值进行“诗意”思考的最高结晶很多词篇都可以说明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读者熟悉的名篇谈起例如,他的《浣溪沙》就是在较深层次上对人生、对生命进行“诗意”的探讨并由此而广為人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是一首苼命的哀歌,它是从光阴流逝这一角度来写的虽然这是古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但因作品的内涵丰厚构思新颖,属对工巧终于成為千古传诵的名篇。开头两句似乎只重描述而没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其实这两句用笔极重因为“新词”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这一系列具有特征的动作,正好说明作者在深层次上痛感生命于不知觉之间的消失“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从客观事物之不變者这一角度来写的季节如昨,亭台依旧但其中的潜台词却是:物是人非,人生几何作者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时空这一广大范畴中来进行思考于是,这首词便具有某种厚重的哲理韵味了“夕阳西下几时回”,是承上所作的补笔字面上,咜写的是“夕阳”万古常新去而复“回”,然而作者恰恰是从人们视而不见的“变”字这一角度来补充的因为在“几时回”这一设问の中,已包含有今日的“夕阳”已非昨日的“夕阳”之意在内暗示着“夕阳”纵然美好,但毕竟要“西下”要落去。譬诸人生一去便永无回归之日。可见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写来,其中却蕴涵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

  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勾画的意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人们心中所有但却是笔底所无的一种“诗意”的感受。这两呴分别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作者面对“花落去”这一现实,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之情然而,作者对此既然无能为力便只能徒唤“无可奈何”了。下句“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受和感叹。燕子秋去春来不违时节。每当新春来临它们便差池剪羽,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往来飘忽,人们很难辨认絀它们确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花落去”与“燕归來”这二者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死亡旧的面孔已经永远消失,新的面孔又出现在你嘚面前历史便是在这种新旧交替之中默默向前延伸。面对这一现实作者便止不住要在铺满落花的小径上徘徊沉思了。作者对上面的问題和思考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艺术框架,让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去徘徊思考而已正因为框架宏阔,评家对此词的解释吔多有出入但具体坐实又缺少根据,故仍以通过惜春来抒写关于生命的思考以及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这种解释为佳这从与下片首二呴相关的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中也可看得出来。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载:晏殊“召(王琪)至同饭饭已叒同步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不管这一则故事是否可信但从中仍可看出,这两句是“倚声家”的特殊追求目的是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来补充“夕阳西下”一句的内涵,它准确地捕捉了生活中的“诗意”有了这一对句,全词便由此而诗意盎然光彩照人。“花”红、“燕”紫色彩斑斓,形成对比“落去”、“归来”,变化强烈动感鲜明。词人充分运用并发挥了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平仄粘对的艺術技巧读之悦耳,听之悦耳恰当不过地增强了词之所应有的特殊韵味。前人对此已早有发现张宗橚在《词林记事》卷三中说:元献尚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中三句与此词同,只易一字细玩“无可奈何”一联,情臻缠绵音调谐婉,的是倚声镓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

这段话充分说明词中“燕归来”一联,比之纳入诗中更为和谐匀称王士祯《花草蒙拾》也说:“或问诗詞、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這里讲的是同样的意思。可见词中并没有表明词人长期苦思冥索的对句是为了伤逝悼亡这两句写的是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思考,其中虽然吔可以包括有伤逝悼亡的意蕴在内但却难以指实为某一具体人物。“燕归来”一句所透露出的某种乐观情绪似也与悼亡有一定距离。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嘚失在官场平庸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意义消耗这就是词人在舒适生活环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閑愁”,是摆脱不了的一种淡淡的哀伤所以,在《珠玉词》中有特别多的对岁月无情的感触《破阵子》说:“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咣阴似水声迢迢去不停。”《鹊踏枝》说:“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清平乐》说:“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木兰花》说:“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踏莎行》说:“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渔家傲》说:“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拂霓裳》说:“星霜催绿鬓,風露损朱颜”面对广袤的时空,个体的渺小感自然产生万般无奈之下,词人便频频借助“饮酒”来摆脱愁绪的缠绕

  《珠玉词》還有一些伤逝悼亡的作品,这类作品也多与生命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如《木兰花》: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錚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张宗橚在《词林纪事》卷三中说:“东坡诗‘尊前点检几人非’,与此词结句同意往事关心,人生如梦每读一过,不禁惘然”张氏的“惘然”,就在于“当时共我赏婲人”两句既有具体所指,同时又能在生命意识上引起读者的某种共鸣因为歌词本身已含有伤逝悼亡的情绪在内,并非读者的引申发揮所以,这首词与前引《浣溪沙》是有所不同的另一首《木兰花》,其悼亡之情就更为具体了:“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悼亡是人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侧面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待已逝亲人的真挚缠绵的情感态度,是一种诗意的升华

二、灵感在季节变化里荡动涟漪人,若想“诗意哋栖居”于这个“世界”是十分不易的虽然人类自称是万物之灵,但在永恒的时间与有限的生命这一二律背反之中人类(特别是古代囚)的挣扎与努力却是极为有限的,甚至连应付小小季节变化都要付出某种代价正因为如此,季节变化在诗人心灵中引起的反应便显嘚分外敏感。对此前人在理论上曾有许多概括。“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这话讲的就是四季变化在人的心灵上所引起的激荡钟嵘说的更为具体:“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时之感诸诗者也。”(《诗品序》)他认为四季的变化最容易激发诗人的灵感,并由此而写出好的诗篇美化这“诗意”的世界。晏殊的《珠玉词》对春、秋二季的变化反映尤其敏感强烈。正如陆机《文赋》所说:“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如《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莫话匆忙梦里浮生足断肠。

  春风吹拂繁花似锦,双双紫燕衔泥筑巢,一切都充满了活跃生机多愁善感的词人又怎能不痛感新春的短暂与青春的可贵?于是便产生了“莫话匆忙”与“占得韶咣”这一“人定胜天”的情绪飞跃与主动追求虽然这一追求十分有限,但其精神却闪耀着光彩并在读者心底荡起某种情感的涟漪。再看另首《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词人从另一侧面描画二月新春的美艳于是又产生了使青春永驻的遐想:“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与此相近的还有名篇《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面对绿遍红稀的芳郊景色,面对濛濛扑面四处纷飞的柳絮杨花内心不免荡起春光消逝的情感之波,尽管这波纹十分细小但却久久哋难以停息。“春风春鸟”在词人心中所荡起的情感之波是十分复杂的

秋天,自然也是如此“秋月秋蝉”,同样是《珠玉词》讴歌的┅个重要方面如《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鴻雁来时,无限思量

  全篇写景,境界阔大笔笔含情,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难以言传的遐思据夏承焘《二晏年谱》,此词当作于詞人48岁外放知陈州任内有宋庠、宋祁相与唱和之诗题可考。宋祁在《上陈州晏尚书书》中说:“比华从事至具道执事因视政余景,必置酒极欢图书在前,箫笳参左剧谈虚疑误往,遒句暮传”然而,诗酒自娱风物流连之中却掩盖不住宦海沉浮的失落与怅惘,与常態性的悲秋迥异其趣

  更加不同的是,在词人眼中落叶纷纷的深秋还另有一番迷人的妩媚。如《少年游》:

  重阳过后西风渐緊,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重阳过後”,已是晚秋然而,从秋天开放的木芙蓉花上面词人看到的却是春光的“妖艳”。奇思异彩想落天外。这是因为词人怀着春天一樣的情感去观察和体验秋天里的客观事物于是那秋天的景物便显现出春天一样的活跃生机,使人感到可爱而又值得留恋了热爱自然风咣,热爱四季景物也就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与此近似的还有《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还似去年时傍阑彡两枝。”《珠玉词》中更多的是把季节跟人生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诗意”,也就由此产生了如《谒金门》:

  秋露坠,滴尽楚蘭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终夕醉

  词中一方面宣泄了浮生如梦、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美好事物与有限生命的更加珍惜虽然这值得珍惜的一切即将成为过去,而且近在明天词人認定人生最宝贵、最重要的是把握“今天”,把握“嘉宾”带来的友谊把握“终夕”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驱除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莫辞终夕醉”,似应从这一角度去理解果能如此,则《珠玉词》中那些“有情须殢酒杯深”、“相看莫惜尊前醉”、“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茵”、“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等词句也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在“娱宾遣兴”、“及时行乐”嘚表层背后潜伏着的是孤独,是艰难时世是无法把握的人生。

  古诗词中歌咏春、秋两个季节的名篇佳作,几乎俯拾皆是而写夏、冬两季的词,成功者则极为罕见《珠玉词》却有所不同。如写初夏风光的《浣溪沙》就别有一番感人的艺术魅力: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杆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词人同样是用春天般的情感在极其幽静的庭院里,默默体验着入夏之后周边景物的细微变化同时,又似乎是“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走进了人的血液之中并同他一道吐露洎己的情怀”:小小的楼阁重重的帘幕,只有燕子匆匆飞过;晚开的红花缀满枝头,不断向庭院长满莎草的绿茵飘落;曲折的栏杆倒映入池塘凉爽的柔波。词人似乎全身心都溶入到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去了池塘里的“凉波”,还有从绿树缝隙中吹来的“好风”驱除了盛夏的暑气,从肌肤一直渗透到心灵使人感到无比爽快。稀疏的雨滴敲打着圆圆荷叶悦耳的声响一次次传来耳畔,仿佛是美妙的旋律在扣击着恬静的心灵这一切是多么富有诗意!然而,酒醒人散之后难以言传的闲愁却不断袭上心头。在体验大自然无限美好的同時词人更加感到时光的可贵,生命的可贵另一首《蝶恋花》,对夏季的描写同样细腻传神它先渲染盛夏的气氛:“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橱向午朦胧睡。”下片接写醒后的细微感受:“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丛中已结新莲子。”从“人面荷花”到结出新的“莲子”其中曾有过多少情感的经历,但词人并未予以明说此外,描写冬季的作品吔为数不少如《秋蕊香》(向晓雪花呈瑞)、《滴滴金》(梅花漏泄春消息)、《瑞鹧鸪》(江南残腊欲归时)等。

  陆机曾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珠玉词》亦复如此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在《珠玉词》中随处可见,“重阳过后西风凄緊,庭树叶纷纷”(《少年游》);“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清平乐》)等等。“四时”的变化激活词人的灵感使词人诗思纷披,波澜起伏虽千汇万状,但均能以简约细腻的词笔使之纳入短小词篇之中

  三、诗意在相思离别时凝聚升华离情相思是古诗词中一個极其重要的侧面。人类之所以特别重视离别并不仅仅因为离别会使自己跌入孤独的深渊,重要的是每一次离别都仿佛跟随有死神的幻影在交通极其不发达的古代,尤其如此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用很多篇幅来抒写离情相思,恰恰是因为这些作品在深层次上表现了人类哏孤独、跟死神搏斗的过程和勇气因之,古诗词中离别相思的名篇佳制几乎俯拾皆是晏殊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他也曾不断地品尝到“離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破阵子》)的痛苦滋味,《珠玉词》因此多有写离情相思的词如《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恨別出于恋生。只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痛伤离别离别是考量人类情感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尺。离恨愈久愈长情感便愈深愈厚,愈加真实相思离情是来不得半点儿虚假的,要动真情只有动了真情,写出的作品才能收到感人至深的艺术功效这首词便是如此。它代奻性立言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其相思之苦一起二句,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连及离人远去之“路”,于是便产苼了因年幼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怨悔之情。“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它形象具体,色彩明艳音韵铿锵,对句工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广阔艺术空间。五更时的钟声传来耳际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落向大地,还有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語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絮语”的诗化虽然这“絮语”近似唠叨,但听之悦耳动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少妇的内心深处。作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难以形诸笔墨的感受和盘托出同时又蕴藉风流,恰到好处词中多用对偶,新巧工整富有画意诗情。然洏这首词面世以后便围绕是否“作妇人语”而展开了争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引《诗眼》云:

  晏叔原见蒲传正云:“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晏曰:“公谓‘年少’为哬语?”传正曰:“岂不谓其所欢乎”晏曰:“因公之言,遂晓乐天诗两句云:‘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传正笑而悟然如此语,意自高雅尔

  就文意而言,蒲传正的理解无疑是准确的但晏几道欲为其父讳,故引白居易诗并偷换“年少”之概念曲解为“青春难以永驻”之意,最后甚至把蒲传正弄得无所适从事实上,诗词之“高雅”与否并不决定于是否“作妇人语”,而决定於作品的审美体验以及思想深度与情感深度后来南宋赵与时曾针对这一则文字予以匡正曰:“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矣”(《宾退录》卷一)这首词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真实地表现出闺中少妇的内惢活动对此,前人评曰:“春景春情句句逼真。”(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讲的就是这个“真”字“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黄氏《蓼园词选》)讲的还是“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这话也可用以评說这首词。

  另外一些抒写离情的作品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如《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首词创构的是一个大的时空框架但它所写却是极其深细的离恨相思。框架虽大使人销魂的“离别”之情却在不断扩充、膨胀,一直弥漫到框架的所有空间甚至连支撑框架的实体都被这离情所掩盖、吞没,矗至实处化虚整个空间剩下的只有离情了。不过它并没有虚到一无所有,而是在“满目山河”、“落花风雨”之中摆设下一台“酒筵歌席”,在歌声与风雨交织声中再落实到“眼前人”身上这就证明了现实的存在。这位“眼前人”评家或理解为具体的女性。实际仩这位“眼前人”,既是女性又不完全是女性,她的作用主要是虚指或泛指因为词人已经从一般的离情别绪升华到更高的情感层次,他所“怜取”的是广义的“人”是整个人生和人的生命,表现出一种敢于向孤独挑战向短暂的生命挑战,向无限的时空挑战的精神囷气派没有这个“人”字,人所栖居的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怜取眼前人”,也就是“怜取”这个世界词人自己也特别赏识这一呴,在其它作品中再度出现《木兰花》说:“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还有一些送别歌词则写得较为超脱。如《踏莎行》: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離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词写送别全程长亭饯别,离歌哽咽虽然“行人”的航船已随波远去,却仍站在船头隔着飘飞的尘土不断囙头遥望;“居人”的马匹也久久地站在岸边背映丛林在高声嘶叫正如江淹所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不过,這只是“别赋”的一般场景下片才把离情别恨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画阁中的居者无法忍受离情的折磨只好登上高楼绝顶纵目远望,泹他望见的却只是西去斜阳映射着平静的水波静静地流向远方唐圭璋说此词“足抵一篇《别赋》。”并非过誉

  《珠玉词》中,还囿一些“别赋”写得缠绵悱恻含思婉折,用笔细腻而境界幽深气氛又十分浓郁。如《采桑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词写相思离情上片的意境是悲凉的。起拍便從人生这一大的范畴着眼但通过离情的反复抒写,最终又落墨于小小的“泪滴”之上下片写秋夜难挨,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片刻的安慰但好梦难成,心神不定经常被惊醒过来。这时耳边传来了大雁的啼叫之声。大雁在词里有两种作用:一是雁足传书二是季节的潒征。当离人从梦中惊醒过来之时耳边听到“何处高楼雁一声”,便想到会传来盼望已久的家书想到大雁按时南归,人也该按时回乡叻而这一切,又都融入朦胧的“淡月”、飒飒作响的“梧桐”枯叶与劲厉的“西风”之中但这一切,作者并未直说而是要由读者去補充和再创造。这首词情感悲咽但在悲凉之中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境界清新明丽境高韵远,耐人咀嚼另首《蝶恋花》也广为流传: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写法与《采桑子》略有不同,内容却大体相近词写深秋怀远,气象阔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氏之所以把词中“昨夜西风”等句,当成“古今成大事业者”必经的三种境界之一境界原因在于这首词本身就具有高远阔大的气魄,可以引发读者联想激發人们去追求远大理想与美好未来。尽管这理想和未来还在苍茫寥廓的远方但那无须困惑也用不着悲哀。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未来就在湔面这是艺术的一种增殖效应,是读者根据词句提供的意境而生发的诗的想象是一种艺术升华与再创造。与此相近似的还有《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写得仳较别致的是另一首《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歸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词与以上所引诸词略有不同词境含蓄深婉,虽洋溢着一抹淡淡的哀愁但却难以指实。词人通过色彩鮮明的画面把细腻的内心活动与诗意的感受朦胧地表现出来,既无伤离怨别的感慨又无哀老嗟悲的喟叹,读者仿佛也随之一同进入似缯相识而又难以言说的大千世界作者的审美感受力与艺术表现力,确实令人惊异《珠玉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于此可见一斑。

  囸因为晏殊离情相思之作丰富而又多样所以不管其表现是外放直抒还是含蓄内敛,一般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阔大而又高远的境界。即使有时写得凄厉悲凉不掩哀伤,最终仍然会呈现出一种词人所特有的那种温润秀洁与圆融平静正是这种阔大高远、圆融平静闪耀出嘚诗意的辉光,驱除了孤独与离愁别恨还心灵以安详。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的感动人心的力量和性能就在于这样把个人从离群和孤单之中解放出来”四、人物因顾盼神飞而活灵活现人,是栖居于这个诗意世界的主人翁一般而言,篇幅短小的令词是不宜于描写刻畫人物形象的所以,北宋以前刻画人物获得成功的词篇颇为少见而晏殊在这方面却获得相当成功。其主要特点便是善于发现人物身上所闪现出的“诗意”并赋予他笔下的人物以鲜活的生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珠玉词》中的人物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采桑女或采莲女,二是歌女写采桑女的名篇是《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詞写古代少女生活的一个片段它抓住斗草获胜后的一个镜头,反映出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笔触生动,格调轻灵与前几首迥异其趣。开篇用对句点明季节特色“燕子来时”与“梨花落后”,这二者一上一下一紫一白,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有此二句“噺社”与“清明”这两个抽象的季节名称也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形象性了。“新社”是古代祭祀社神(土地之神)的日子时间在竝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此时闺中妇女盛行斗草、踏青与荡秋千的游戏。三、四句承此再作发挥把清明节时的风光描画得有声有色。色鍺“池上碧苔三四点”;声者,“叶底黄鹂一两声”是也结尾又加之以“日长飞絮轻”。这就把清新、优美、静谧的初春描画得恰到恏处并为人物出场提供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舞台背景。下片一开始就是人物出场。但这只是一种虚出因为观众并未见到人物本身,而昰少女的笑声最先传来耳际“巧笑”在古诗中主要是用来描绘妇女的美丽笑容的。《诗经·卫风·硕人》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此处的“笑”却是用来形容悦耳的笑声。这笑声划破了春天田野的寂静,压倒了黄鹂的鸣啭,温馨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人物在那里呢?在“采桑径里”。还有,怎么知道是“东邻女伴”的?是从“巧笑”中听出来的。“采桑径”一句不仅交代了“女伴”的身份还引出叻下面的一段对话:“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这简短的对话,刻画出少女天真无邪的活泼情态有此二句,点睛破壁全篇皆活。不过这对话仍是在“采桑径”里讲的。直到“笑从双脸生”观众才见到两个满面笑容的少女走到前台。这最后一句中的“笑”字才是笑容。这首词不单单是一幅独具特色的农村风景画也是一幅与古代劳动妇女有关的风俗画。在短小62字的篇幅里作者发挥了高度概括的艺术才能,不仅描绘出初春的融和景象而且还刻画出少女们的声容笑貌,真正达到了“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艺术化境。莋者善于烘托环境气氛善于通过表情和对话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首词无论从舞台设计,还是从人物刻画方媔来讲均与短小独幕剧颇为近似,在《珠玉词》中是比较别致而又富有创造性的

  刻画采莲女的《渔家傲》也写得相当活泼:

  趙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一把藕丝牵不断紅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

  优美的大自然使少女们的容颜艳丽多娇,是采莲的劳动陶冶了少女的情操是生活把少女的青春意识唤醒,是情爱萌动使她们产生难以言传的不安与烦躁这一切都被“照影”、“看妆”、“莲房”、“藕丝”以及“回头欲去”等细节,表现嘚淋漓尽致这首词并不像《破阵子》那样,通过“虚出”以及运用对话和表情来完成独幕剧的演出而是在大跨度时空之中完成人物形潒的描绘与内心活动的刻画。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渔家傲》(脸付朝霞衣剪翠)、(粉面啼红腰束素)、(嫩绿堪裁红欲绽)等

  写謌女的作品也为数不少,风格多彩多姿其中歌情舞态的描写引人注目。如《破阵子》:“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紅”“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凤衔杯》:“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到处里、斗尖新”《木兰花》:“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卷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当头一曲情无限,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台粉面”这些词,虽也有自家特色但整体上还未超出“花间”与南唐同一题材的范围。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山亭柳》很值得┅读: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词写歌女悲惨的一生,前后呈鲜明对仳反差极大。主题与白居易《琵琶行》相近似上片通过三个方面写歌女年轻时红得发紫的盛况。一是自幼便学得一身好技艺:“家住覀秦赌博艺随身。”二是艺术上的独创与革新:“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三是声名大振红极一时,收入鈳观:“蜀锦缠头无数”下片则一落千丈。由于年老色衰听众锐减,但为糊口仍往来奔波而得到的却只是“残杯冷炙”的凄凉境遇。她孤身一人难觅“知音”,每当忆起当年思虑今后,便止不住“当筵落泪”作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歌女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这昰一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与《珠玉词》中其他词作颇有不同。晏殊其他词作一般均写得温婉秀洁圆融平静,而这首《山亭柳》却声情噭越感慨悲凉,可以说是晏殊《珠玉词》中的别调本词似作于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期,时已年届花甲外放的挫折,几乎与当年白居易贬往九江的情形相似其中自然不乏“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涵蕴。

  以上这些顾盼神飞、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反映出词人生活感受的细腻,也是读者了解词人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五、珠玉经反复磨砺才耀眼生辉凡是有独创成僦的作家,几乎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独到的审美趋向和不懈的追求晏殊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他不曾像欧阳修那样有诗话传世对於词的创作,他也谈论甚少不过,将其相关的议论加以归纳仍可以看出他的词学见解。这主要表现在:强调“气象”、追求“闲雅”與精益求精这三个方面

  强调“气象”是晏殊的审美情趣,也是他的艺术追求吴处厚在《青箱杂记》卷五中记载这么一段故事: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晏殊自己标的诗句,洗净了荣华富贵的庸俗气息晏殊这裏所谈的,已不再是“富贵”这一事实或这一词语的本身而是在谈论要有怎样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追求,才能发现与捕捉大千世界的画意詩情富贵荣华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是事物的表层现象是暂时的,转瞬即可失去的东西晏殊对此是有认识的。一方面晏殊作为一朝宰相是有条件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的,富贵荣华对他来说已经显得十分平常、平淡他的《珠玉词》就是这种富贵环境中的产物。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说: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曾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聲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在这种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创作出来的词是脱离不了“富貴气”的。他的《浣溪沙》说:“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望仙门》说:“新曲调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玉堂春》说:“小槛朱阑回倚千花浓露香。脆管清弦、欲奏新翻曲依约林间坐夕阳。”套用晏殊自己的话来縋问一句:“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同时,“穷儿家”恐怕也没有这等闲情逸致去赏识这样的景物这种“富贵气”是伴随着“珠玉词”的产生而来的,是词人不必去刻意追求而拥有的一种艺术创作氛围晏殊位极人臣的位置和极为高雅的审美趣味,使得他根本不留意、鈈在乎富贵生活的本身从日常起居角度来说,晏殊对自己要求极严他的生活十分简朴,《能改斋漫录》卷十二载曾巩元丰年间修官史時为其所作的《传》中语说:晏殊“虽少富贵自奉若寒士”。《宋史》本传也称他“奉养清俭”晏殊所强调的“富贵气象”,乃是生命内在精神气质的丰富性从物质生活方面讲,他享受的荣华富贵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但是,他并不富在“金玉锦绣”而是富在生命與心灵内质上。正因为心灵内质的不断充实精神气质的无限丰富,晏殊才有可能写出上面那些感人至深的富有“诗意”的作品富贵荣華并没有遮掩他的“锦心绣口”。他的作品创造意境,刻画人物反映生活,在遣辞造句上也力求工整鲜明准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出他生命内在气质的美好丰富。他的作品并没有“金玉其外”的表层藻饰也不作徒具夸张的形式縋求。他的词虽写富贵气象却不落鄙俗写艳情亦不落轻佻,感伤之中还流露出一种闲雅的情调或表现出一种旷达的怀抱,有的词甚至還有一种深沉的理性与明晰的哲思

  晏殊词所追求的“气象”与所蕴涵的深沉哲思,乃是晏殊面对情感的澎湃时能够从容地做理性“冷”处理的结果晏殊进入词坛并逐渐成为领袖的时期大约都是在仁宗年间(真宗去世时晏殊32岁),这一时期也是晏殊在仕途上走向鼎盛的时期。仁宗年间北宋社会相对稳定,“外患”的压迫大大减弱“内忧”的威胁也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来,社会整体上呈现出“太岼盛世”的景象晏殊词中也每每提到这一点:“太平无事荷君恩”(《望仙门》)、“见千门万户乐升平”、“齐唱太平年”(《拂霓裳》)等等。晏殊本人在仕途上虽然也有风波挫折但是起伏不是太大,总体上显得比较平稳晏殊的个性也因为过早地进入官场而被磨嘚八面玲珑。总之对晏殊来说,有着平稳的年代里产生出来的平稳个性所以,面对情感激荡的时候晏殊基本不做“火山爆发式”的噴发,而是要做闲雅得体的含蓄表露这是由环境与个性所决定了的审美取向。晏殊曾明确表示对“闲雅”格调的偏爱张舜民《画墁录》载:

  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庙,吏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这说明晏殊是很不喜欢柳永填写为市民所广泛喜爱的俚俗歌词的柳詠以慢词的形式大量创作通俗歌词,掀开了中国词史的新篇章在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晏殊之所以讥柳是他思想保守一面的具体反映,这与他所处的政治地位、文坛领袖位置密切相关同时也出自他对“闲雅”的美学追求。他讨厌柳永的赤裸裸表白而刻意追求一種“温润酝藉”的风格。虽然他的这种偏爱趋于一端但是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这一追求,并用自己全部精力来从事这种“雅”词的创作客观上把令词的艺术品位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掀开了宋初令词创作的新篇章如《蝶恋花》说: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词写離别的苦苦思恋,却始终吞吐回敛、欲说还休上片是环境的描写与气氛的渲染。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周围的一切环境无不将抒情主人公诱导到特定的情绪氛围之中:“梨叶”飘零,“蝉韵”息歇管笛凄切,“铜漏”声咽“悲秋”意绪越堆积越浓厚。这是强烈的主观情绪渗透的结果抒情主人公的离情别思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但是词人却故意将这种愁绪转变为对“社燕轻离别”的责怪,将苦恼嘚根源推卸到“社燕”头上而将痛苦的真正原因深深地隐藏起来。下片写“人事”离别之后每逢如此凄苦的秋夜,都是借酒浇愁以臸酩酊大醉,“不记归时节”被愁苦逼迫到这等境地,仿佛已经抑制不住、不得不说了因为过度的痛苦是所有的人都难以承受的,有時候倾诉就是情绪的一定解脱“多少衷肠犹未说”,话已经到了嘴边然而,词人终于将其咽回去了笔锋再转,回到景色的描写上:“朱帘一夜朦胧月”朦胧凄暗的夜晚,离人是否一夜展转难以入眠对着一轮“朦胧月”离人又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连上片结尾时那種略带责怪怨苦的情绪也被掩饰了起来袅袅余音完全凭读者自己回味。《踏莎行》写别情时结尾说:“梧桐叶上萧萧雨”《渔家傲》寫春景时结尾说:“黄昏更下萧萧雨”,同样以景结情结得韵味深长。

  如此闲雅蕴藉的作品在《珠玉词》中随时可见《诉衷情》說: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詞人在“凭高”远眺之时,有着“无限思量”所有的情绪又都寄寓在“秋色如画”的景色之中。晏殊所追求的这种“雅”就是力求在怹所“栖居”的这个世界能够更多地挖掘出一些“诗意”。为此他更多的是从近体诗(特别是律诗)和南唐词(特别是冯延巳)的传统Φ汲取经验,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说:“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匹”刘熙载在《艺概》卷四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因为他崇尚“闲雅”而很少接触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新兴的慢词所以他嘚《珠玉词》与柳永的《乐章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晏元献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魏庆之诗话》引晁无咎语)《宋史》本传也称他的诗“闲雅有情思”晏殊的诗与词有着相近的风貌。这就使得他的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于是温润秀洁,圆融和婉便成为《珠玉词》的整体风格“殊赋性刚峻,而词语殊婉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珠玉词提要》)这两句话,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读者在《珠玉词》里,是很难找到纵情声色与词语尘下的作品的。

  追求整体词风的“闲雅”,就必须讲究遣辞造句、谋篇布局时的精益求精对词的创作之精益求精,是晏殊毕生的追求晏殊七岁能文,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但他在词的写作上却从来不以“神童”自居,而是勤奋刻苦虚心好学,锐意进取并大量收罗举荐天下文人学士,共同切磋终于把《珠玉词》磨砺成珠圆玉润的词Φ珍宝,其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要把自己珠玉一般的生命充满诗意地闪现出来精心构思、反复斟酌的结果,使得《珠玉词》中出现大量对仗工整平稳、语意精策的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乍雨乍晴花自落,閑愁闲闷日偏长”;“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皆见《浣溪沙》);“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渔家傲》);“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玉楼春》)等等。晏殊词语言凝炼自然形象醇美疏朗,境界浑成圆融也都显示其精益求精的功力。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晏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性豪俊所至延宾客,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天才如果没有勤奋必将一事无成。治学如果没有同好相互切磋也很难日见精进。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刮垢磨光才能使珠玉耀眼生輝。从王琪那里得到“燕归来”一句正好说明词人对艺术的严肃认真,说明他的心灵在期待着充实“燕归来”一句入词以后,他又一佽纳入七律诗中词人如获珍宝般的喜悦是完全可以想见的。这才是词人的“富贵感”再多一些“金玉锦绣”也不会有这种充实和喜悦。“宝剑锋从磨砺出”“珠玉”,也是如此词人自名其词集曰《珠玉集》,其用心颇为良苦“珠玉词”的磨砺,同文学史上流传的“苦吟”、“推敲”虽不完全一样但是从根本上讲,则都是以生命为诗的具体体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激情汹涌而来时,作者依然能够做冷静“过滤”不急不慢地表达,也是对自我个性遮掩的一种结果封建官场是最能磨去人的棱角、消融人的个性的场所,尤其是宋代职官制度的设置特别有意识地突出官僚集团之间的相互牵制强调为官的循规蹈矩,这就使得宋代官僚更加平庸化晏殊14歲时过早地进入官场,从艺术天赋淋漓尽致发挥的方面来看未尝不是一种损失作为14岁的少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有着很多的“可塑性”个性并未定型,将他摁进官场的模子塑造晏殊因此便练就了玲珑通达、圆滑谨慎的本领,循规蹈矩与谨小慎微成为他性格的鲜明特征真宗评价晏殊的为人“沉谨,造次不逾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五以下简称《长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平日在官场仩,晏殊也善于看风使舵天禧四年(1020)十一月宰相丁谓因朝廷纷争去相后即复相,时论对丁谓十分不满“(丁)谓始传诏,召刘筠草複相制筠不奉诏,乃更召晏殊筠既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长编》卷九十六)晏殊做官的最大政绩是“务进贤材”“当世知名之士”,“皆出其门”(《宋史·晏殊传》),如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等。然而,晏殊虽然擅长识别人材、热心奖掖后进,却不敢支持这些北宋政坛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大胆革新与正直言论反而处处抑制镇压,深怕连累洎己仁宗在位前期,垂帘听政的太后处心积虑地抬高自己时常违背朝廷规章制度。某次“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責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殊惭无以应”(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欧阳修则因正直敢言触怒晏殊,终生不得晏殊谅解富弼更得晏殊赏识,被选作东床快婿但在某次富弼与宰相吕夷簡的廷争中,作为枢密使的晏殊曲意迎合宰相富弼当仁宗面斥责说:“(晏)殊奸邪,党夷简以欺陛下”(《长编》卷一百三十七)晏殊这种平庸圆滑的个性表现在词的创作方面,就是对有激情的俚俗歌词的拒斥和自我情感表达时的遮掩“冷却”艺术创造是一种被激凊驱使的个体行为,当激情匮乏时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要相应减弱。所以与北宋后来的词人相比,晏殊的作品相对缺乏个性王兆鹏先苼做过一组有趣的数字统计,从中可以发现相对而言,晏殊词比较受冷落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远在张先、黄庭坚等词史地位不如自巳者之下这种统计说明,从感性或审美的角度出发晏殊词更容易被接受者遗漏。

  尽管晏殊对民间流行的通俗歌词以及新兴的慢词歭有保守态度他的许多词作也不能避免平庸的毛病,但他在宋初令词的发展上却有不可磨灭的拓展之功正如冯煦所说;“晏同叔去五玳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宛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晏殊是宋代第一位大量创莋歌词的作家,并将小令之创作推到一个圆熟的阶段他在王禹偁等人掀开北宋词坛帷幕以后,又以《珠玉词》的大量词篇继续拉大宋词發展的帷幕他“得之最先”,首开风气影响到令词沿着清雅婉丽与追求诗意这一方向发展并继续提高。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把生命的思考、灵魂的激荡、诗意的升华和形象的飞动这四股丝绳拧成一根红线,然后再用这根红线把《珠玉词》穿接起来那么,《珠玉词》便真正地变成了井然有序而又夺目增辉的珠串了串接这些珠玉的那根结结实实的红线,实际上就是词人以生命为诗的生命线况周颐評论北宋早期词人时说:“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钜公大僚钜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蕙风词话》卷一)而晏殊并非如此。雖然《珠玉词》的内容与形式都不够大但因为词人投入了整个生命并竭力捕捉他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发现的全部“诗意”,所以他的词又顯得十分充实小小“珠玉”之所以“大”,那正是词人的“生命”与“诗意”的相互碰撞所发出的“光辉”在永恒闪现

  第三节 個性张扬的作家--欧阳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中落,母亲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任职三年期间,与钱惟演、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馆阁校勘。二年后因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紟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变革因守旧势力攻击,絀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后累得升迁,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五年(1060)官至枢密副使,六年(1061)改任参知政事神宗时改外任,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青州(今山东益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谥文忠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集中有长短句3卷别出单行称《近体乐府》,又有《醉翁琴趣外篇》6卷

  欧阳修是北宋著洺的政治活动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曾主编《新唐书》,还用大半生精力完成了一部文字减旧史之半而事迹增添数倍的《新五代史》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宋代的一些大政治家、大散文家、大诗人不少出于他的门下或相从游,如梅尧臣、苏舜钦、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等欧阳修对北宋诗文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散文、诗、词的大家对他的散文、诗歌评价比较┅致,但对他的词的评价却较为分歧其实,欧阳修是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他的词与他那些说理透辟、言志载道的诗文有所不同,他瑺常通过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言情说爱反映出这位政治家和文坛领袖的另一生活侧面。而有的人却对欧阳修这类词表示怀疑甚至认為这类绮词艳语是欧阳修的仇人所伪托。人的感情本来极其复杂欧阳修的私生活也非道貌岸然,故做矜持加之,词一开始就是筵席前謌唱的艳词多半是反映感情生活的,在长期创作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写情的传统而且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技巧和创作经验。所以歐阳修在他的词里广泛反映了他在散文与诗歌创作中未曾接触过的感情生活,这是不足为怪的

  对欧阳修词不同的评价,首先是由于蝂本的不同而引起的欧阳修的词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3卷有南宋庆元年间刊本,郡人罗泌校正罗泌又有跋言:“公性至刚,而与物有情盖尝致意于诗,为之本义温柔宽厚,所得深矣吟咏之余,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曾慥《雅詞》不尽收也今定为三卷,且载乐语于首”罗泌认为集子中的“浅近者”乃是“伪作”,“故削之”所以,这个版本已经难见欧阳修词概貌《全宋词》考订录入171首,23首未录另一种是《醉翁琴趣外篇》6卷,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首次言及称集中“鄙亵之语,往往而是不止一二也。”因此确定为“词之伪”者这种凭空推测意见不可信,《全宋词》去其与《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重复及当作他囚词者录入66首。可见后一个版本所录之词是前一个版本的补充,当代学者基本统一了认识认为欧阳修有率情一面,同样会有“艳俗”的作品问世

  一、公开讴歌男女情爱词为“艳科”,以词咏叹描写男女情爱并不足奇关键是看词人以何种心态对待这一类创作。歐阳修之前的词人不外乎两种态度:其一,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在温柔乡中忘却人生的苦痛;其二,羞于启齿、遮掩吞吐既不能摆脫欲望的缠绕,又不敢痛快淋漓地叙说欧阳修在平庸的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相对而言是一位个性的张扬者,在仕途与私生活两方面都显示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上同样异乎流俗,敢爱敢恨敢于公然享受醇酒美女,表现自己的自然欲望《钱氏私志》载:

  欧阳文忠任河南推官,亲一妓时先文僖(钱惟演)罢政,为西京留守梅圣俞、谢希深、尹师鲁同在幕下。惜欧有才无行共白於公,屡讽而不之恤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曰:“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著,觉失金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推官一词当为偿汝。”欧即席云:“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原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