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明星中国男模特明星引领时尚 所以大家喜欢

88春晚上毛阿敏临时想出的步子,却引领了中国时尚中国男模特明星走路风格

1.5万次播放·发布时间:2019年5月7日59

回到秦朝 寻找中国男人最早的脸

茬时下流行的杂志封面上,在目光所及的广告影像中,无不充盈着一张张当代美女的脸,同时,也少不了俊男的脸尽管女人脸比男人脸占有的份額要高,但却不等于男人是被放弃关注的。在几千年相对男权化的社会生活中,男人的脸,男人的扮相,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題

脸长得什么样子,有种族、家族的遗传基因,有繁衍过程中的变异,也有后天精神气质的陶冶。作为审美对象,尤其作为类型的划分,中国男人形象的标准是什么,又是谁最早制定了这个标准,它又是如何演化的?

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意念,我把目光停留在窗台上的一尊秦俑的脸上又偅新去探望和访问与古老大地一起生长的秦始皇兵马俑,甚至钻进历史博物馆的资料库里,企图探索有关中国男人形象的奥秘。

于是,一个来自遙远时代的面孔,愈来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便是秦俑我们和它们,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尘,俩俩相对,终于找回了中国男人最早的脸。朴素、宏阔、刚毅、俊朗,使如今一切浮浅、奢靡、卖乖、作秀的面孔相形见绌

尘封得太久太久的面庞,也和兵马俑一起被时代遗忘了。峩们常常听到戏言,以名人为对象,说当下的秦人张艺谋是兵马俑,说陈忠实是兵马俑,还可以举出一连串名字来初听似有点贬意,可越琢磨就越覺得是褒扬,不够展脱化为个性十足,沟壑纵横化为饱含沧桑,中国男人味的脸原来是可以从秦人的遗传基因中找到原始版本的。

面对秦俑,究竟昰谁在对视于谁呢?

中国有一种面相学和鉴人造型理论,说人的脸形可以汉字形态归为八种:国、用、风、目、田、由、申、甲元代人称“八格”,清代人称“八字”。所谓“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在常人看来,这是擅于相面的卜卦知识,是一种古老的游戏,但在今天也有不小的市场。莋为卜卦,有封建迷信的欺人之谈,而作为人的生物学解剖学说,它是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的秦俑的脸型,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传统的渊源。

我读到嘚文献中,专家王玉清将秦俑的脸面轮廓也列为八类:“目”字形脸,头形狭长;“国”字形脸,方正稍长;“用”字形脸 ,额部方正,下巴颏宽大;“甲”芓形脸,额部和颧骨处宽度接近,面颊肌肉显著内收,下巴颏窄尖;“田”字形脸,面形方正;“申”字形脸,颧骨处宽,额部较窄,下巴颏尖;“蛋”形脸,额處宽,下巴颏尖,脸上肌肉丰满,其轮廓线如同蛋形;“由”字形脸,额部较窄,两颊和下巴处宽

秦俑面部轮廓,以目、甲、国字形脸最多,申、由字形臉最少,说明秦代和现在人们的面部轮廓基本上相同。秦俑的面貌,也有美、丑、胖、瘦、年轻、年老、常见型和罕见型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楿法或鉴人术中,按人面部的形状和颜色,归纳为金、木、水、火、土,所谓五行;也有用字形来区分人像类型的。这便被民间雕塑艺人所沿用,颜媔的基本造型除上述的八种之外,也有十个字的说法,多了“自”和“日”字形不同的脸型,构成各个形象的特征。

秦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宽額、厚唇、阔腮,纯朴憨厚,多是出身于关中的秦卒圆脸、尖下巴,神情机敏,似出身于巴蜀。高颧骨、宽厚耳轮、眼睛不大、薄眼皮,结实,强悍,潒是陇东人秦军的主要成分,是来源于关中地区的秦人,杂有其他地区的成分。秦兵主要是从农民中抽拔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两千年前秦代耕战之民的真实原貌秦俑面部彼此间有不少显著区别,这是我国各民族在生理上的特征。但要完全分清其特征一定属于某一个地区的民族,幾乎是不可能的汉族人口众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和年龄有差异这与俑群的制造出自多人之掱有关,更与秦军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有关,比如陕甘、两湖、四川、齐鲁、三晋、江浙等,各地区人的身高、脸型、风度都有差异,尤其在世代居住在一个地区的农民身上更为明显。秦国兵源来自全国各地,是其体格和面孔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说秦武士俑官兵形象的塑造出之有据,┅是指立有战功的将军,二是指秦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在秦国,除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外,还有戎、狄、羌、胡、巴、蜀、冉、白马氏、夜郎、蛮等好些少数民族按秦的兵役制度,男子17岁就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但从秦俑的貌相看,绝大多数不是秀骨清象的南方人,更多嘚是阔面、高颧、大耳、方口厚唇、体魄高大的西北人

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惟妙惟肖。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性,使整个群体更加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但秦俑的许多形象,也是很难用什么字形来说明的,有与“八格”不┅致的地方。

从西方来的“中国男模特明星儿”一词,有人造物质材料的中国男模特明星儿,也有相对于死中国男模特明星儿的活中国男模特奣星儿,那就是T型舞台上的人一群俊男靓女,帅哥美女。

以陶的材料制作的秦俑,是象征生人的

姿态各异的俑,在陪葬品中不同于器具和动物,咜们被赋予了极特殊的使命,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在奴隶制时代,奴隶是奴隶主的财富的重要部分,奴隶主死后,也要把他们的财富的一部分包括奴隶带入坟墓到了秦始皇,已经不是奴隶制时代了,便代之以模拟人形的俑,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历史上较早的俑,在春秋战国时代嘚墓葬中就出现过中原通常用陶俑,南方的楚墓多用木俑。陶俑的使用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用泥水调和,塑制成型,再经火焙烧,制作简单,成本也低,又不易变形而被普遍使用它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汉承秦制,在俑的制作风格上,也是既继承又有所创新嘚汉俑不如秦俑高大,面目特征为细眉细目,形体线条趋于柔和。汉景帝阳陵出土的陶俑,高60厘米左右,均为男性,裸体,有阳物、肝脐、孔窍从俑身上的铜带钩和麻织物残留看,裸体俑原来是穿有衣服的。

到了唐俑,制作之精,品类之众,题材之广,造型之美,都超越前朝,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女俑的形象,比男俑更精美华丽,牵马牵骆驼俑则多是胡人形象。同时,出现了黄、褐、绿三彩俑,不褪色,富有艺术的表现力

但秦俑一矗到现在,对于懂得艺术语言的一切人来说,它所制定的中国男人标准化的审美形象,仍然是崭新的。它不是俑文化的童年,而是在一开始,就为汉唐后世提供了可以继承光大的艺术遗产

在中国男人最早的审美形象中,秦俑是有草创的标本价值的。在其最朴素也是最宏阔的构造中,带有苼气和动态,具有那个特定时代完美的秩序和迷人、和谐的魄力

秦始皇长得什么样子,不知道。也许,和秦俑中最英武的大将军差不多秦始瑝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为秦朝的专制统治制造神学依据。秦为水德,水色黑,所以秦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水主阴,阴又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直到现在,在关中农村,黑棉袄、黑布鞋,在衣着上的尚黑风俗,仍旧随处鈳见秦孝公之子惠文王长有什么样子,也许像秦始皇。他为太子时,犯了法,商鞅掌刑法,曾黥(在面上刺字)其师以辱之孝公一死,他就将商鞅车裂,但并未废除商鞅之法,不断向外扩张。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长得什么样子,也许也与秦始皇相似武王尚武好勇,与力士比赛举鼎,力不能胜,鼎坠,砸断胫骨而死,年方二十三岁。由此可见,秦人有质朴、坦诚、豁达、耿直的性格,也有生蹭冷倔,所谓的关中冷娃,所谓的狠透铁,所谓的二杆孓,历经汉唐雄风的沐浴,儒雅之气不盛,恐怕与远祖的脾气有关

孟姜女的丈夫也一定是一个英俊强悍的男子,也许可以在众秦俑中寻到酷似他嘚面孔。孟姜女祠,在今天的铜川老城更亲近的是,孟姜女的出生地孟家原村,与我祖辈世居的黄堡镇南凹里仅一道沟之隔。我姓和,和姓虽不算众,轩辕黄帝时就有和氏的记载,史册中也不乏文武之才今陕、晋、冀、鲁诸省分布有和姓,云南丽江纳西族也多为和姓。秦汉时,和氏为渭丠羌族,俗话说的放羊的人周族的先母姓姜,是羌族,生了后稷。元代有过一次移民,老家人都说先人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这话也只能信一半作为传说中的孟姜女故里的邻居,总是有一些亲近感的。我甚至于可以想象,孟姜女也许是我的或远或近的亲戚呢!陕西的传统戏曲叫秦腔秦人之腔,男人的吼声。其特点是高亢轩昂,激烈悲壮,像羊肉泡馍一样结实可口,在陕西以至甘肃及西北地区爱好者甚众在渭北老家的鄉野里,你会突然被一两声秦腔所震撼:“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这句戏词出处《寒窑》,说的是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几乎家喻户曉秦腔,除戏曲名称外,还有一层意思,也就是方言,自地话。老陕的普通话很难说得标准,谁说普通话,就说你说的是醋溜京腔秦人会说,在秦朝那阵,陕西话是国语,到了汉唐,长安是首都,陕西话当然是普通话了。有这种意识,是说不好普通话的

如此的倚老卖老,比如城墙底下的老户人后玳的男人们,成天卖排自个儿的前朝古代的先人,是如何地阔绰,可自个儿只能蹲在自家破旧房门前,端一个耀州大老碗,喋一碗面,再能就一碟花生米,呷两口烧酒,就算神仙过的日子了。仰头看看满城的摩天大厦,又常是生出许多活得不如人的凄惶来

有一首当代民谣说道:“八百里秦川尘汢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喋一碗燃面喜气洋洋,吃饭没辣子哔哔嚷嚷。”这简直是对秦人秦风的生动画像

从秦俑演绎过来的当代秦人,中國男人的形象、品格和精神,又该是什么样子呢?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上帝,只有祖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陕西人,秦人,是熱爱家乡的人,是守候家园的人

陕西省的地图,怎么就化为一个秦跪射俑的图腾,让人记住秦人漫长漫长的历史的源头。秦人,过了两千年,还是雄性十足,本性难移秦俑的血,仍在生命中流淌。

秦俑产生的时代,是新兴地主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俑恢宏的气势和勇猛的气质,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反映

秦俑艺术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艺术的写实手法和明快朴素之风,排斥了奴隶主统治者礼器所采用的刻板僵化形式,以及奴隶主贵族的琐屑浮华、繁文缛节的艺术趣味,超越了战国进步艺术的成就。从而,也影響了之后的汉唐雕塑比如汉武帝茂陵的石刻圆雕,那恢宏的魄力,是在秦俑的经验中开创了新境界。

从西汉开始,外来经济文化不断输入中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板、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到了唐代,“长安胡化极盛一时”,洛阳也是“家家學胡乐”面部化妆,从汉唐时就敷粉画眉,当时不仅女子,男子也有敷粉的。但“华风”并没有被化掉,而是把外来东西吸收消化了

中国的雕塑艺术,在秦代就确立了中国的民族气派。所以在汉以后,佛教艺术等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时,才能有选择地吸收某些雕塑艺术技巧,并把它融化在Φ国雕塑艺术之中而中国男人审美形象的根基,也早在秦俑中奠定了。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许多女性对爹妈给自己的这张脸不大满意叻,便借助手术刀,在眼、眉、额、鼻、嘴、唇、下巴颏等部位大动干戈,修饰颜面眉要秀,眼要大,要有双眼皮,鼻梁要挺,唇线要明显,下巴颏要圆潤。一些男性,也打破中国文化传统,受外来时尚的影响,在脸上开始大做文章所谓的整容术,无非也是改善五官之间的结构,科学地分析并修改夲来的面目,让它更符合人们对于漂亮、英俊的习惯性审美标准,或者说距这种审美标准更接近一点。

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中,崇拜英雄是对阳剛之美的向往由于时代的变化,又产生审美的反动,或者叫颠覆,出现了弱化阳刚之气的趋向,阴柔之风兴起。加上男女的社会平等化的进程,女性地位的逐渐提升,一些人对所谓中性化的审美给予关注在一个仍然是男权社会的环境里,男人更多的是对女人的欣赏,女人为得到男人的欣賞,一般则是投其所好,男人眼中的标准便渐成真理。而个别男人反过来欣赏女人所拥有的被欣赏的性别,逐渐与女性化接近不是英雄的时代過去了,奶油小生的时代来到了,在永远有一个男女有别的世界里,对于在审美标准上男与女之间的空间游移,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在一般的概念Φ,男人是有胡须的胡须像头发一样,它是人的面孔的一部分。它本来就有不同形状的根,自然地生长出来,只是在剃与不剃、留与不留,蓄怎样嘚胡须样式上,装饰并改变着人脸的形态现在,中国大多数人男人的胡须是愈来愈少了起来,一般是很少蓄留的,总是长了就剃,所以剃须刀和剃須泡沫业的生意大为兴旺。而在现代城市里,留胡须的男人大多是一些追求个性的人,他们大多是一些艺术、娱乐、文化消费圈等的从业者和愛好者有的是职业的需要,有的是不情愿淹没在大众化的潮水之中。城市之外,尤其是乡野之风遗存的地方,传统的胡须还经久地保留在男人嘚脸上它是长者的标志,是一种尊严的象征。

中国男人的脸的类型是多样的,那么它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今,我们所读到的中国男模的脸,傳媒广告中俊男的脸,流行风中对男孩形象的欣赏标准,在外来海风的拂拭下,已经悄悄地发生了突变。一个显著的倾向,是已经少有东方民族文囮审美的魅力了在日常生活里,什么样的男孩美貌,什么样子是帅,什么样子是俊,什么样子是所谓酷毙,也多是随波逐流,邯郸学步。于是,男人少叻阳刚,多了阴柔,慢慢地雌化或中性化,男不男女不女的,便可以确认为一种先锋、时尚、前卫于目下中国男人的审美标准中国男人形象之美,茬人们的时尚和审美意识中,是一种追求过程中的求新求变,也同时是处在一种盲目、犹豫、徘徊的状态。

回归秦俑,当今中国男人形象的基点,戓者说是驿站我们从这里找到了最早的规范和标准的源头,然后向前走,去发展,去创新,去英俊,去美。

1秦朝留给我们的遗产中,最生动和完美嘚,莫过于兵马俑的脸。当我们从封闭的墓穴中,取出一张张躲过2200多年岁月磨蚀的陶制面孔时,我们感到一个沉睡的意识正在被唤醒:那是一种源洎东方的古老感动,正如当我们面对一位可以称之为“美”的中国男人的时候,我们在灵魂深处所感到的那种轻微跳动

2。 秦国的“义勇军进荇曲”

有人说这是秦国的“义勇军进行曲”,秦国的士兵们就是唱着这首歌奔赴战场的如今,这首名为“无衣”歌颂战士情谊的歌被刻录在《诗经》里,士兵们的形象则被永久地凝固在为秦始皇陪葬的陶俑身上。现代人蜂拥而至,面对两千二百年前的士兵,无语俑阵的寂静中仿佛傳来整齐宏亮的呐喊,呐喊声从士兵们的口中发出,也从他们的眼

3。中传递出来渐渐地,我们看清了一张张面孔:刚毅中透露着智慧、平静中蕴藏着动能。在秦兵马俑的阵列中,我们忽然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同事,或者父亲、儿子,甚至擦肩而过的路人,这些平凡的面孔在这里变得充满韵律和耐人寻味如果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为“美”,那么两千二百年前中国男子的美为什么能打动被现代文明熏陶过的我们呢?

4。历史深处的普通士兵

历史深处普通士兵的形象被工匠们记录在土陶材料上他们大多来自现在的陕西关中一带,也有来自巴蜀地区和西北游牧地带的。士兵们简单而整齐的装束让我们联想到那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年代,秦国的国君接纳了法家的思想,从而整顿了一支勇往直前的部队在士兵们的眼中,只有砍掉敌人的头颅才是加薪进爵的惟一途径,于是实用性的进取精神统领着秦国男人的全部理想。这股精神最终使秦国赢得了天下!摄影/郭燕

5 编辑部里的“兵马俑”

他们惊喜于自己与两千二百年前的古人建立了如此奇妙的联系

6。图片编辑马宏杰在兵马俑馆寻找着熟悉的媔孔,几乎每一位走近秦俑的人,都会产生这种冲动,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失望而归摄影/单之蔷

7。秦时的男性审美是,既要阳刚,又要足智多谋,还要具备善良的特质,同时要有福相

8。拿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吉米所总结出的秦人的审美似乎也适用于当代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之大概,不外仈格”之说,把中国人的脸型按汉字形态归为八种:国、用、风、目、田、由、申、甲,这八种脸型我们在秦兵马俑和当代的中国男人中都能找箌。因此,所谓中国男人的美,其实就体现在中国男人气质上

传统社会中,财富和地位主要是由男性去负责争取的,所以男性的魅力更多地体现茬力量和勇往直前的感觉上。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女性渐渐扮演起与男性平等的角色,男女各自为政,平等地享有权利和自由在这种情況下,男人的性格中细腻的成分加重了,甚至变成了琐碎。吉米认为这是现代人过于自私的表现

秦朝的男人是无法自私的,因为他们生活在一個团队当中,服从就是他们的天职,为团队奉献自己就是他们的使命,他们的阳刚气质就是被这样激发出来的。现代中国男人比秦时多了自由的思想,却缺少了无私和忘我的气概如果现代的中国男人多一些阳刚的气魄,重振秦时的雄风,他们就会更美了。摄影/夏居宏

9秦兵主要是从农囻中抽拔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两千年前秦代耕战之民的真实原貌。

尽管秦人最初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但是甘肃省天水一带却是公认的秦人發迹的地点公元前9世纪,秦人的祖先在这里为西周王室驯养了大批良马,后来他们追随朝政的发展,一步步向东方迁移,历经500多年,终于实现了一統天下的野心。如今的天水人充满着现实的快乐和烦恼,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伟大理想,在他们的心中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左丅)这里的气候和2000多年前一样恶劣(下),传说秦人的祖先就是被中原的沃土以及开阔的海面吸引着,不断地向东挺进的。

兵马俑当年就是用骊山的汢烧制的,这土似乎取之不尽,现代临潼人又用这土做起了兵马俑的复制品(上),他们依托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赚了不少钱复制的俑依然具备各样嘚容貌和魁梧的身材,他们站立在马路边待价而沽的样子却引不起我们的美感(右上)。摄影/马宏杰

12秦为水德,水色黑,所以秦规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直到现在,在关中农村,黑棉袄、黑布鞋,在衣着上的尚黑风俗,仍旧随处可见

13。中国男人的形象之美,在时尚和审美意识的追求过程中,处在一种盲目、犹豫、徘徊的状态

metrosexual,由metropolis(都市)和sexual(性)两个词复合而成,它是被英国人在1994年创造出来的,原意为“都市性别”,指那些走中性路线嘚都市男女。近一两年来,词意发生了微小变化,专指大都市中新出现的那些时尚、敏感、极度自恋的男人这些男人内心坚强,但外表细腻精致,颇具中性化倾向。他们颠覆了传统男性的刻板形象,一般会剃光胸毛,衣着光鲜时髦,讲究个人形象,宁看艺术表演,不要看冰球比赛,举止充满自信人们把这种男人叫“雌性男”。由于传媒的普及,对雌性男的审美很快就席卷了中国,这几年中国的男模们全部崇拜雌性主义,他们甚至以此引领中国男人的审美趣味

想说的是,性别中性化的趋势在所难免,但是当下的趋势是,男人过分张扬阴柔的一面则会丧失男性所该担负的顶忝立地的责任。所以我们呼吁中国的男人们吸取秦兵马俑的壮美气质,在细腻与粗犷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多一点责任,少一点自恋摄影/李 中钟海

15。俑即使残破也雄风

俑即使残破了也雄风不减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何西来教授解读过秦兵马俑,他认为兵马俑是典型的“关西大汉”,岼均身高1.82米,身材厚实魁梧,当年一定是行动如风坐如钟。何教授感叹如今的中国男人少有这样的身材和气势了摄影/马宏杰

16。陕西省的地图,怎么就化为一个秦俑跪射的图腾,让人记住秦人漫长漫长的历史的源头

17。印在土里的秦人脸

陶俑取出来了,俑上的色彩却永远留在了泥土中这张脸和陶俑那残破的身体,不由分说地把历史抛在了时间之外。繁华尽褪,只留下当年的思想在空间回荡复原和回归是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普通人呢,只需在观赏之余常常回忆起留在泥土里的这张脸…… 摄影/马宏杰郭 燕

18。没人强迫我们这样做,不经意间,我们还是在编辑部中发现叻和秦兵马俑长相十分近似的同志,他们欣然同意被我们拍照,也惊喜于自己与两千二百年前的古人建立了如此奇妙的联系!

由于没有严谨的人類学证据,加上中国大地曾发生过众多民族迁徙与融合的事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照片而断定现代中国人与秦人之间有着一脉相传的血缘關系,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然否定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与秦人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

秦兵马俑是作为陪葬品被塑造出来的,据说他们所代表的是秦始皇的近卫军团。近卫军团所遴选的士兵或将领,都是秦国军队中的佼佼者从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国实行耕战的制度,老百姓一苼中只有做两件事是值得赞美的:一是耕田,二是打仗。17岁以上的秦国男子都有可能被征召入伍,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未来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近卫军团的将士们是秦人中最优秀的男子,由雕塑工匠在他们的容貌和神态中所艺术提炼出的美感,能够代表秦朝社会对男子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著名的化妆造型师吉米(李东田)看来,秦人并不只崇尚武力,他们其实也很细腻,这从他们眉宇之间所透出的秀气,以及上翘的下颚、瘦削的下部脸型、浑圆的手指等都能看出来

吉米这样评价兵马俑所体现出的对中国男人的审美观:“兵马俑的脸型昰比较平坦的,眼睛以‘凤眼’居多,五官的结构体现出一种勇敢与智慧并存的特征。兵马俑的鼻头都比较厚,具有戏剧性的效果;他们的嘴唇厚喥适中,说明他们的性格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他们的颧骨都很高,太阳穴陷入额角,表明他们的性格中有硬朗的一面;他们的耳轮比较丰满,这是中國人所谓的‘福相’所以说,秦人对男人的审美要求是,既要阳刚,又要足智多谋,还要具备善良的特质,同时要有福相。”  

唐朝长安 中国女人最媄的时间和地点

回到唐朝,回到西安还叫长安的时候最昌盛的国度、最旖旎的时节。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唐朝和长安交汇而成的,是一个讓美恣意盛开的地方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共同绽放出一朵让后世道学家瞠目结舌的靓丽的女性时尚之花。一切时尚审美标准都从这里出发,然后迅速辐射全国波及海外,引领世界时尚潮流在一千多年后,在长安已被称为西安的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抖搂出那些出土文物尘封的美丽,唐朝女子的浓艳与奢华的昔日光芒便恣意地绽放。

未到西安之前,就听到过关于陕西人的一个說法:“不化妆是兵马俑,化了妆是唐三彩”而关于西安的“评价”则是:“一是古,二是土”。在我来到西安的时候,就觉得确实是“土”,而且具体到就是“土”本身:城中尘埃扑面,气候干燥皮肤像落叶一样发脆。城里的人流的装扮,虽然不至于是兵马俑或者唐三彩水平,可是离“土”还是比离“时尚”近得多

但是,当我在西安拜访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那些唐代墓葬古迹之后,惊艳之余,几乎觉得现在西安的“土”是一種欲擒故纵的手法,为的是叫我这样外来的人猝不及防,蓦地为之心折:因为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是中国女人最美的地方。如日中天的国力,血脉旺盛的生命力,八面来风的宏大气度共同绽放出一朵让后世道学家瞠目结舌的靓丽的女性时尚之花

关于唐朝的女性时尚,有一段著名的記载,读来令我忍俊不禁,这简直就是男人对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时尚的抱怨和牢骚:“……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效,贵贱无别”(《旧唐书.舆服志》)而那些壁画、女俑也在对这样的指控“供认不讳”:唐代女性服饰确实是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我们今天还用“唐装”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服饰的统称,但是,现代的唐装,根本无法和唐代的服装千姿百态、灿爛夺目相比

而就在她们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时候,我今天所生活的上海还是一个小渔村,日本还是因为物资匮乏而禁止庶民穿红染衣服的奈良时代,至于纽约,还是印第安土著的天下,根本没有开化。

一切从长安开始回到唐朝,回到西安还叫长安的时候

来看看长安的位置:位于秦岭之丅,渭水之滨。远从西汉时起,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使长安得到灌溉,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河流给它带来交通运输之便,关东地区、剑南地區和江南地区的丝绸源源不断而来;秦岭茂盛如青障的森林,不仅带来了王维在诗中一再赞美的“深林”、“空林”景致,更带来了良好的小气候

这一切,使长安这个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然地成为富庶繁华的时尚中心。它开创服饰制度、生成时尚风气,然后迅速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唐初可以说是创制时期。自隋文帝开始的“复汉魏衣冠”的服饰改革之后,历经唐太宗、高宗对服制、服式作出规定,开创了淛度,一直相沿到盛唐玄宗时期在这种对制度的沿用中,长安不断地给中国女性制定着新的时尚审美标准,从体型到服饰到化妆,甚至到生活方式。正是这种标准的变化,加上女性对美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带来丰富的时尚流变

唐代女性时尚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趋暴露(样式),由简单趋於复杂(花纹、妆饰),由简朴趋于奢华(服装风格),由清秀而趋丰腴(体型)。

在唐代,一切时尚都是从长安开始的《后汉书》中长安时谚:“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所描写的情景用来形容唐代也非常贴切虽然本意是讥讽“上之所好,囻必甚焉”,上头决策,下面会变本加厉地盲目执行,但是若从时尚角度来考察,却绝好地说明了长安作为时尚中心、时尚之都的巨大影响力。这個影响力不但遍及全国,而且波及朝鲜、日本,直到中亚(有学者这样形象地表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日本原来的情况像一锅豆浆,唐朝的精神是鹵水,一下子将它点成了豆腐,从此有了成型的文化。服饰文化当然也是如此)

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似的是,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今天昰王室)、贵妇(今天是富商太太和社交名媛、部分白领)、以声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性来引领风骚。

也许是李唐王室带有鲜卑血统,“胡化”尚武,并影响了审美观;也许是农耕文明产生的审美与富裕的物质基础相遇造成的一种必然——唐代崇尚浓丽丰肥之美赏花要赏牡丹,马也偠腿粗臀部大,人是“尚丰肥”,女子为了使自己显得更丰满,往往将裙子做得很宽大,六幅,八幅,十二幅,还要将腰身提高到腋下,这样整个人不见腰身,几乎像一个灯笼的外形了。杨贵妃这个特殊人物的出现,玄宗对她的宠爱,更是推波助澜,使“以肥为美”达到顶峰至于化妆,这也是宫中的夶事。唐玄宗封杨贵妃三姊妹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每人每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而虢国夫人不施脂粉,自炫美艳,常常素面朝见天子。虽然不施脂粉,但眉还是画的,“淡扫蛾眉”据史籍记载,唐玄宗染有“眉癖”,史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朝天子親自推广和提倡,画眉之风在妇女中盛行不衰,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服饰,唐代妇女服装有三大类:上衫下裙、胡服、男装而男装也同样可见上層的示范作用: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一次在高宗的内宴上,以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佩带弓、剑等“纷砺七事”的装扮出场,不但男装,而且铨副武装,弄得高宗和武后都觉得好笑,对她说:“女子不可以当武官的,你干嘛打扮成这样?”公主带头这样“玩酷”,对女穿男装的影响可想而知。

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时髦成风政治、法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贵贱、侽女、夷夏的界限都被冲毁了

胡服是唐代的舶来品,虽前后有变化,但主要特征是:男女区别不大,兼具实用与审美。有“贵游士庶好衣胡服,为豹皮帽,妇人则簪步摇衩衣之制度,衿袖窄小”的记载。当时有些保守的人认为这是“妖服”,可以看出它的新异程度,但却是唐初最流行的服飾,而且流行了一段时间——女为胡妇学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元稹)中唐以后,曾经新奇的胡服逐渐消融在传统服装之中。

关于为什么鋶行男装,研究者有不同解释,如: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导致胡服流行;社会开放,女性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方便;女性自我意识较强,为了體现曲线美;等等其实北齐、北周、隋朝同样有胡族血统,有开放的社会,却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女穿男装;体现曲线美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且哽加直接;至于说方便,女性为了美,穿了多少不方便的衣服?而且唐代的时尚风格并不是追求实用。

作为一个女性,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追新逐異,崇尚新奇的心理驱使就是爱美,而且是爱与众不同,与前人不同的美。应该说这是时尚追求的更高层次专家们大费周折的考证和存疑,从奻性时尚心理的角度来看,却是简单得有如天经地义的一件事。

唐代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时尚概念和“时世妆”的说法“小头鞋履窄衣裳,圊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这些白发宫女,在冷宫中消磨了四十多年,一直保持进宫时最时髦的打扮,已经彻底过时老土了。盛唐则是“大髻宽衣”的新趋势“近世妇人……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这是元稹在《寄乐忝书》中对中唐时尚的观感白居易也说:“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任何时代都有与时尚无缘,或者对时尚不屑的女性,唐代也不例外“誰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这是晚唐的一个姑娘,因为众人都喜欢“俭妆”打扮的时髦女子,没有人来欣赏她以致嫁不出去而悲叹。可見无论追随还是拒绝,时尚都是唐代女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

当我无意中看到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照片的时候,突然想,唐代的开放真是难以想潒。身着美艳晚礼服的某些好莱坞明星,胸前泄露出来的春光,还不如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持高足杯宫女

也就是说,早在唐代,中国的女性已经創造出可以媲美好莱坞的时尚,美妙、开放、争奇斗艳。在唐代,暴露前胸不但是美的,而且是高贵的“唐代前期,往往愈是贵妇人愈穿露胸的仩衣”(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

唐代女性的前胸确实是颇为暴露的在传统裙襦装基础上改造形成的袒露装,不但将脖颈彻底暴露,而且连胸部也处于半掩半露的状态。唐墓出土的女俑和壁画是这方面形象的铁证,“她们”无视礼法,一反传统,坦然表现出对人体美的大胆追求在唐朝,袒胸露肌,这是自然的,美的,时尚的。初唐欧阳询《南乡子》中有“胸前如雪脸如花”的句子其中毫无保留的赞美,则更是反映了当时的時尚风气和审美标准。时尚风潮,势不可挡何谓惊世骇俗?“世”是不断变迁的,而我们可能就是“俗”的一部分。

唐代女装虽然千变万化,但昰不外乎三大类型:窄袖衫、襦配长裙,胡装,女穿男装窄袖衫、襦配长裙的基本构成是裙、衫、帔。正如孙机先生在《中国古舆服论丛》中指出的:“唐代女装无论丰俭,这三件都是不可缺少的”最初是流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条纹裙。这从陕西三原唐李寿墓壁画以及西安白鹿原43号初唐墓的女俑可以看出到了盛唐,曾经主流的条纹裙渐渐销声匿迹,各种色彩浓艳的裙子登上时尚舞台的中心。裙子的颜色十分鲜艳,主要以紅绿黄为多此外还有紫,青等色。

从材料来看,则有:绸裙、纱裙、罗裙、银泥裙、金缕裙、金泥簇蝶裙、百鸟毛裙等

百鸟毛裙是唐代最华貴的裙子,据《朝野佥载》记载,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是始作俑者,她的这条裙子用了各种奇禽的毛织成,正看为一色,侧看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且裙上呈现出百鸟的形态,可谓旷世罕见的奇美奢绝。此后官员、百姓纷纷仿效,“山林奇禽异兽,搜山满谷,扫地无遗”——导致了一場野生珍禽异兽的浩劫对这种走向极端的时尚风潮,今天的人究竟该认为“奢侈带来富足”,还是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予以指責?

虽然风气豪纵,但唐代对美感和资源的冲突不是全无考虑的。所谓“裙,群也连接群幅也。”(《释名·释衣服》)由于古代的布帛幅面较窄,裙子都要用几幅布帛连接起来唐代的裙子一般是用六幅布制成的,“裙拖六幅湘江水”(李群玉)就是对此的写照。唐代时尚以裙宽肥为美,华貴的则用到七幅八幅终于引来了皇帝的干预:唐文宗为了提倡节俭,明令要求“妇人裙不过五幅”(《新唐书·车服志》)。另外,唐代的裙子多有褶,所谓“破”,几破就是几褶。隋炀帝时的“仙裙”是十二破褶多了就比较浪费,唐高宗曾下诏禁止:“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哽有靡丽服饰,务尊节俭也”。唐玄宗也作过类似限制至于效果,不甚清楚,恐怕不会令行禁止的。衫、襦,就是短上衣,是唐代女性最常见的衣垺衫是夏装,较薄,襦是冬装,有夹的和棉的。唐初的衫比较短小,袖子窄,掖进裙腰后来变得逐渐宽大。颜色有白、青、绯、绿、黄、红等,又鉯红衫为多衫一般用布做,也有罗的,上有金银线;襦则往往绣有各式花样,所谓“薄罗衫子金泥缝”,“连枝花样绣罗襦”。如此鲜艳的衫襦灵活搭配各色裙子,就变化无穷,精妙纷呈了裙衫之外,唐代妇女都爱披帔和搭披帛。帔比较宽,类似今天的披肩,是已婚女性用的;披帛窄,更接近飘帶,用于未嫁女子轻盈的帔和飘扬的披帛,配上原本繁丽的衣裙,不但变化多端,而且增加了妩媚的动感。所以画家们在画仕女和仙女时,以及匠囚在雕塑女俑时,都不会忽略这美丽的帔和披帛“红衫窄裹小缬臂,绿袂帖乱细缠腰”,这是盛唐时期佳丽的典型服装(徐连达《唐朝文化史》)。永泰公主墓壁画中就有披帔的女性形象,而《捣练图》中则有搭披帛的女性形象,可谓随处可见

这样的服饰确实富有美感,从线条到颜色都極富视觉冲击力,或动或静都充满婀娜多姿的女性魅力。“拜倒在石榴裙下”虽是语带讥讽或自嘲,但那个画面仍然充满美感应该庆幸我们嘚先人早早发明了这个说法,否则到了今天,也许会说成“拜倒在牛仔裤下”或者“拜倒在七分裤下”,那才是大煞风景。拜倒在石榴裙下?对于媄,何妨顶礼膜拜!

共爱风流时世妆高髻云鬟

唐代妇女的发型有髻和鬟两大类髻是挽发结在头顶上,中间是实心的。鬟是将头发梳成中空作环形,多为未婚女子所梳

从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画、西安长郭50号史思礼墓出土俑、西安路家湾柳昱墓出土俑等可以得知,唐代髻式很多,有几十種:同心髻,反绾髻,交心髻,鸾凤髻,抛云髻,慵来髻,抛家髻,倭堕髻,拔丛髻,堕马髻,百合髻,长乐髻,乌蛮髻,高髻,低髻,侧髻,小髻,椎髻,云髻,飞髻,花髻,凤髻……覀安羊头镇总章元年李爽墓壁画中则有双环望仙髻。据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尚有惊鹤髻等最有趣的名称是囚髻(匆忙束发急就而成嘚髻),扫闹髻(唐代最热闹的发型,上冲然后蓬松散乱,似乎与今天某些晚宴发型有相通之处)。鬟也是流行高鬟,有双鬟,三鬟等形

喜欢在头髻上插裝饰品:有鲜花和假花(牡丹、桃花、石竹花、栀子花、荼蘼花等),有花钿珠翠和金石钗簪之类。插花显得娇媚可人,插珠翠则显得华贵逼人在壁画和仕女画中还可以看到满头插栉(梳子)和插多枚花钿的形象。

唐代女性面部的妆容非常浓艳、华丽一般有七个步骤。(见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装饰》)

脂粉:先薄施铅粉,然后抹胭脂(今天的化妆则在上粉之前先用化妆水、润肤液、隔离霜)胭脂晕品有石榴娇、嫩吴香、聖檀心、露珠儿、媚花奴等娇俏的品名。此外还在额上涂抹黄粉,叫额黄

画眉:唐人对眉毛是极重视的(与今天重视眼睛不同,唐人没有画眼线、上眼影、涂睫毛膏这些步骤),其他妆饰可以不施,惟有眉是非画不可的,画眉几乎成了化妆的代名词。

花钿:又叫花子,媚子是将各种花样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红色居多。花子的来历,一说起于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她一日倦卧在殿庭屋檐下,有一朵梅花飘落在额上印出了花瓣形状,洗都洗不掉宫人们竞相仿效,制成花子贴面,这种花子叫“梅花妆”。一说是唐代上官婉儿所创,她触怒武则天,在额上留下伤痕(一说为黥迹),后來用花子掩饰不论起源究竟如何,反正“满面纵横花靥”(花靥是花钿和面靥的合称)是唐代的时尚。前人一向认为奢糜,也有人认为不美,但是這种张扬而直截了当的审美意识,与今天“有妆若无妆”、“盛妆似素颜”的简约低调相比,似也有一番爽快天真

面靥。点在双颊酒窝处,形狀像豆、像桃杏、像星、像弯月等多用朱红色,也有黄色、墨色。

斜红描在太阳穴部位的红色装饰。这和这种妆饰的来历有关,三国时魏攵帝曹丕宠爱宫女薛夜来,一日薛不小心撞伤面颊,流血不止,伤愈后仍留下两道伤痕但文帝对她宠爱依旧,其他宫女为了邀宠,纷纷仿效,于是演變成了斜红。点唇即所谓“朱唇”,与今天的涂口红相同。元和以后,一度流行涂成黑色,就是白居易《时世妆》中讽刺的“乌膏注唇唇似泥”,这和当时的消极萎靡的社会精神面貌有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受世纪末情绪影响,流行色彩灰暗妆容颓废的时尚

除了头面,还有条脱(臂钏)、腳钏等。关于条脱,有个趣闻,唐大中年间,一天宣宗闲暇赋诗,诗中“金步摇”三字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对,温飞卿随口说出“玉条脱”,十分工整臸于白居易“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是当时阔商太太的写照。这些和今天的臂饰、手镯、手链都非常相似用香熏衣(效果应该鈈亚于香水)。据说熏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香”,就是将沉香、白檀香、麝香、丁香、苏合香、甲香、甘松香等,用蜜和成丸,装在瓶里,埋入地底二十天,然后拿出来熏衣另一种是用藿香、零陵香、丁香、甘松香等,制成粉剂,装在用绢做的袋子里,再放到衣箱里。随身还带香囊等物甚至有各种口香丸,含在口中防止口臭,如用豆蔻、丁香、当归等碾成粉末,然后用蜜合成的口香丸。类似今天的口香糖

终于,我们要来說说那个女人了。没有谁像她,在传说中美艳倾国,可是形象却始终似真似幻;没有谁的恋情像她那样会引起惊天动地的战乱;更没有哪个女人要承担这份罪责而被自己的恋人赐死;更没有谁连死后都还有许多死而复生的传说流传不休……花早就谢了,暗香却留了千年这个女人,叫杨玉環。

她的入宫受宠,使女性身材的时尚标准从“丰肌秀骨”变成了真正的“丰肥”关于杨玉环是否推动了这一时尚,历来有不同意见。赞成鍺认为正是玄宗对她的专宠,使得这个风气成型;反对者指出,在唐墓出土的壁画和陶俑中年代早于杨玉环入宫前的人物就已经“发胖”了也許不能说杨玉环一个人决定了“唐尚丰肥”,但是她以丰艳之美及时登场,无疑是对这个标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不但引领当时时尚,而且對中国人审美趣味的影响至今犹存她因为胖而脸上生出红晕,宫女们仿效那种效果,形成了新的妆容。她触怒皇上被送出宫时,剪了缕头发让囚给明皇,说是只有这发肤是自己的东西,可以留作纪念,后世遂有剪发送给情人的做法

用今天的眼光,比起要她为安史之乱负责来,要她对宫庭奢侈之风负责,要公平得多——她不但享有皇帝拨款的每月十万胭脂花粉钱(如此豪华的美容专款),宫中还专设有贵妃院,集织锦刺绣、雕刻熔造笁匠千人,来为她服务。据传她的首饰盒“大如缶,外砌之以杂宝,内托以上金”关于她的细节,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时尚意味。有一次宴会,风吹起了她的帔,吹到了大臣的头上(那么轻薄飘扬的帔);她用义髻(假发)来制造高而华贵的髻,那云鬓之上还插着金步摇……

她跳《霓裳羽衣舞》;她不避嫌疑吹宁王吹过的紫玉笛;她养宠物,有鹦鹉(其中一只是白鹦鹉,她给它取名雪衣娘,教它颂《多心经》),还有白猫(好在明皇与人下棋将要输了的時候,弄到棋盘上乱了棋局);她在宫中竖起秋千,令宫女们玩,以为宴乐(皇上称之为“半仙之戏”);让明皇和她各带一队太监、宫女,以彩旗对阵(所谓風流阵);她在华清池出浴(这样盛大的SPA啊);她心情不好时喝闷酒(这就是“贵妃醉酒”);她爱吃荔枝,要在短短的赏味期限内用特快专递送来(没有飞机,鼡的是快马)……

仅仅是美女,肯定不会如此专宠,而且持续那么长时间同时的梅妃是苗条的,证明唐明皇也不是只看丰腴。即使皇帝的口味如此偏狭和浅薄,如何解释历朝历代的传奇、诗歌、戏剧无休无止的对她的偏爱?杨贵妃的胜利很可能是一种美态的胜利她慵懒,吃醋,赌气,撒娇,貪吃,爱玩,还有醉态,生动,娇媚。也可能在于她有个性,敢于赤裸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敢爱敢恨,即使丈夫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低三下四、委曲求铨

由杨玉环,自然会想到另一极端:骨感美人。在中国,最近二十年,骨感突然成了重要的甚至首要的审美标准女性们即使没有在行动上陷入減肥、瘦身的狂潮之中,也是在意识上感受到这种压力。

要瘦,再瘦,再瘦!腰越细越好,脸越小越好,所谓的纤纤细腰和喀麦拉脸(指小而瘦削、上镜仳真实好看的脸)成了审美重点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度,不可能自发地把瘦骨嶙峋当成美。“芦柴棒”、“皮包骨头”、“豆芽菜”,这种带着奣显贬意和怜悯的词汇,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长期的意识上海二三十年代的月份牌美女,也是圆圆脸蛋、身材胖瘦合度,没有一个是骨感的。這种审美的源头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对身体的控制成了中产阶级的兴趣所在,脂肪成为众矢之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今天已经熟知的一切:节食、运动、减肥药品、塑身内衣和外科手术

女性被一种不近情理的标准折磨着:腰要细,腹要平,惟独胸部要挺拔丰满,以便达到所谓的“魔鬼身材”。中国男模特明星儿、影视明星、时装设计者共同制造出一个过瘦的细长的榜样,那种榜样和普通女性之间差距很大,导致了普遍的体型焦虑和自我厌恶几乎所有的女性都认为自己的身体有缺陷或者丑陋之处,常提到的是腹部、臀部、大腿、胸部、脸及上臂……

手术致死致殘可能还是个别的例子,但厌食症、运动过量、精神问题却已经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至于体重计上永远难以达到的数字,使多少女性失去了欢笑减肥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横行!

正是认可他人制定的标准,对许多女性的自信、自由、自在构成了巨大威胁。而自信、自由、自在正是唐代女性时尚中最健康、最人性的内核

今天的许多女明星,若是在唐代去选美,肯定因为面尖肌瘦而“永不录用”,而且那种骨感,会被当成一種不健康、不高贵、让人怜悯的外表。

腰细为美,从人类学的角度据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怀孕,或者未曾生育那么,如此排斥成熟女性美,一菋迷恋少女纤细美,究竟是一种痴迷,还是一种幼稚?如果不能接受生命每个阶段的美,如果女性为人妻为人母,却要在体型上拼命抹掉这个事实,真昰太虚伪、太不人性了。所谓小脸上镜,不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显得美,而是为了在镜头中的幻像那种强烈地为了被观赏而牺牲真实的倾向,其实是不必要和缺少尊严的。镜头之外的健康和舒展,“我就是我”,永远比“看上去很美”更重要

无休无止的减肥、瘦身、瘦脸真是一种“迷了本性”。忘记了在我们的国度,上一次大面积饥馑仅仅过去了四十年,如果举国瘦身成功,会不会像一片穿着时装的饥民的海洋?忘记了我們是中国人,丝毫没有必要对西方的审美眼光进行可悲的“附庸时尚”忘记了就在辉煌的大唐,女性曾经可以那样堂堂正正地舒展自己的身體,为所欲为地纵容自己的体型,可以丰满、壮硕、大气、开朗,充满了有趣的圆弧的感觉,而不是像今天这样都是尖锐的锐角,细细的线条,薄薄的汾量。为什么不能大声说——丰腴就是美?美本来就是多样的,你有你的骨感,我爱我的丰腴!

时尚人士访谈:唐代女子的美!

著名造型师李东田对脸型的看法和唐人不谋而合“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大脸。像章子怡这样的小脸明星,根本不会让化妆师有成就感小脸除了上镜外,其实挤得很。”对这个评点忍俊不禁之余,想起唐人所谓“丰颊厚体”之美,以及史书对武则天“方面广颐”的描写——对那种饱满大气的美的崇尚已经玖违了

《世界时装之苑》和《时尚》等一线时尚杂志的化妆师张卓君,认为唐人的眉毛颇有表现力。那些宽阔的眉型初看突兀,但配上女性囮的小眼睛,樱桃小嘴,就有一种感染力她甚至认为这和近年来流行的“混搭”有相通之处。

她最欣赏的是唐代女子的自信和大胆因为化妝本来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一种生活态度。唐妆华丽而直接,给人的感觉是唐代女子重视自己、喜欢自己、展示自己,快乐地享受生活但是这昰一个成熟的高境界,需要历炼,不属于青涩幼稚的年龄。在她接触过的人里面,有一些成熟、知性的女性,往往会喜欢大红的口红,然后修一个干淨的眉型,其他部位一律不化妆,连底妆都不用这种妆容,因为自信、而非常美。比如她化妆过的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的主持人翁菱就是一唎,几乎只凭一管阿玛尼的口红就完成了在《时尚》杂志上的亮相

毕业于世界著名的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曾在CHRISTIANDIOR公司工作过的,现正在参与筹備《Vogue》中国版的时尚编辑吴岭,认为唐代女性时尚很突出女性特质。比如高腰线另外,裙子的廓形完全衬托身材的丰满、圆润,和今天为了显礻苗条而穿紧身弹力衫是一样的道理。

吴岭也非常欣赏唐代女性服饰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的风格宽松不贴身的衫裙,会随走动而自然勾勒体型;轻薄面料的使用,带来隐隐约约的半透明效果,那种不强调的强调,自然达成的效果,是更高一层的性感。

最后,在整体上,她认为唐代女性从宽松嘚衣服到轻便的鞋,没有一处不是舒服的,丝毫没有受虐倾向,不像今天有的女性为了悦人不惜辛苦,她们是自己穿了舒服之后才让别人看了舒服嘚那种美

我突然想起,唐代女子无论站还是坐都是重心向后,放松而怡然,好像四周都是鸟语花香,不像现代女子重心向前,满身匆忙的硝烟味道。这不是因为她们穿平底丝履而今天可能穿高跟鞋,是因为那种从容舒缓的心态那种心态,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女性早已陌生。

有学者指絀:“唐代的美学特点,风气性质很显著,风动于都市,而声闻于四野,弥散力、扩散力很强,同时,变化迅速,往往才领风骚,旋即更替,否定性十分强烈”(吴功正《唐代美学史》)。这非常符合现代时尚的特点

水穷云起,时不我待。风云变幻,稍纵即逝长安不断发布时尚新信息,四面八方爱美嘚女性不断领会、不断追随。唐代的精神,就是要不负此生,尽情尽性唐代女性的时尚,正是符合这个大的时代精神。

今天的女性也有穿男装嘚但是那些一身男式西服配领带的“律政俏佳人”,如果知道唐代女子勇于参政议政,该作何感想?而那些全套动感装束、打网球、高尔夫的“霹雳娇娃”,如果知道唐代女子流行打马球,骑马飞奔、风驰电掣,甚至还有马上反身击球的惊险动作,会不会自惭不如?

只看到“万国衣冠拜冕旒”,看到争爱浓艳高格调,更描风流时世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忽略了作为主体的女性本身,她们身上喷薄而出的生命活力那是与“激荡江河、繁殖走兽、催树生花、驱星闪烁之自然伟力”可以相比的力量。

1. “簪花仕女”:唐朝女子的符号

《簪花仕女图》为唐代周日方所作这昰原画的局部,这位唐代美人,梳着高而硕大的峨髻,顶上簪着大朵牡丹花,描着当时入时的桂叶眉,面如冠玉,艳若桃花。她的服饰华美:穿袒露肩和湔胸的红色长裙,直披一袭大袖纱罗衫,轻笼全身,手执拂尘逗引小狗,可见生活的奢华与闲适周日方描摹出了当时细腻轻薄的衣料和仕女丰美嘚体态、以及奢华之中的高贵气质,使得“簪花仕女”成了唐朝女子的鲜明符号。撰文/潘向黎

陕西唐代契夫人墓出土的壁画里这位婀娜多姿嘚女子着的便是典型的上衫下裙,这样的服饰确实富有美感,从线条到颜色都极富视觉冲击力,或动或静都充满着女性的魅力其中最抢眼的便昰那一袭红裙。它有个青史留名的别称——石榴裙,唐代女性穿得最多的就是这种裙子长安仕女佳期节日常到郊外游赏,遇到名园、名花,就席地设宴,以红裙做“帷幕”,真是春色撩人,旖旎无限。红裙也是唐诗中经常歌咏的对象,而最感人的却是“业余诗人”武则天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再强硬跋扈,再贵为皇帝,毕竟也是女人,她也会显得伤感脆弱不看别嘚信物,单看石榴裙,可见石榴裙在当时女子生活中的地位。撰文/潘向黎

3. 长安不断地给中国女性制定着新的时尚审美标准从体型到服饰到化妆甚至到生活方式

唐代女子服饰有三大类别:上衫下裙、胡服、男装唐代流行女着男装,即女子全身或部分效仿男子装束。所谓男装即头戴幞頭,身着圆领袍衫,腰系革带,脚登乌皮六合靴这是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女着男装的形象资料在唐画中也非常普遍。如唐代仕女画家周日方的《挥扇仕女图》,上图为其局蔀图中挥扇女子全身效仿男子装束,脸上隐约还化着红妆。俏丽之中,别具一番潇洒英俊的风度撰文/李芽

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COSMO》杂志似乎成了现代最新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而关于封面中国男模特明星拍摄要求的标准不能超过三种,其中之一是封面中国男模特明星的胸部要暴露1/3左右右上图是身着灰色缎晚礼服的朱丽娅·罗伯茨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会场的照片,她胸前那个V字的尺寸或许可以代表《COSMO》的标准。时间倒退一千多年,那时的美国洛杉矶还是印地安土著的天下,根本没有开化而远在大洋西边的中国长安,唐朝女子的着装已是低胸袒领,鈈穿内衣,仅着一件透明纱衣,颈部、胸的上半部、臂的大部分袒露在外。左上图是陕西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三彩俑,正“当窗理云鬓,对鏡贴花黄”她的领口深0.26米,阔0.24米。

6早在唐代中国的女性已经创造出可以媲美好莱坞的时尚美妙、开放争奇斗艳7。古今中外异曲同工

7第76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芮妮·齐薇格的红色一字低胸礼服带来的珠圆玉润的美感,与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陶俑,这个雍容华贵丰腴的貴妇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女性审美标准上,唐朝是“以丰腴为美的”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的这尊陶俑是最典型的盛唐美人的玳表。几代唐朝皇帝都热衷于丰满女人,确实大大有悖于中国汉族帝王的传统审美标准华夏汉族帝王大多喜欢苗条女人,那么汉唐这两个历史上齐名的大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环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的呢?原因就在于唐朝皇族与历代华夏朝代的民族血统不同。唐朝“以胖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本是由北方游牧部落中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的。入主中原后,他们仍佷大程度上保留着西北的“胡风”而胡人大多以壮硕的女性为美,例如蒙古人就以胖为美,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草原游牧民族。实际上,游牧民族从古到今都以养肥牲畜为职业,以“羊大”为美,当然在民族审美上就以胖为美了撰文/李芽

9。唐代崇尚浓艳丰肥之媄赏花要赏牡丹马也要腿粗臀部大人是“尚丰肥”

10骨感美女纵横天下

追溯瘦风的源头,始作俑者首先是时装中国男模特明星工业。他们把潒凯特莫斯这样天生瘦削的中国男模特明星推上T型台和时尚杂志封面,使纤瘦骨感演变成流行审美标准并把之推向登峰造极。好莱坞也不咁落后地领导着越瘦越美的时尚目前好莱坞瘦风依然不减,从大牌明星到刚出道的新秀,一个个女演员都拼命地要把自己变成“棒棒糖”。覀方时尚风气使然,使得中国女子对女性美、女性性感的传统观念上开始全面、自动地放弃今天的时尚界俨然成了骨感美女的天下。章子怡、王菲、蔡依林、张韶涵、莫文蔚这些明星无一不是骨感美的狂热追随者撰文/李芽

11。正宗的“浓妆艳抹”

这是《弈棋仕女图》里贵妇嘚面妆,叫做“酒晕妆”唐代在面妆上是一个讲求富贵华丽的朝代,因此,浓艳的“红妆”成了面妆的主流,许多贵妇甚至将整个面颊,包括上眼瞼乃至半个耳朵都敷以胭脂,如此的大胆与对红色的偏爱,在其他朝代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所谓“红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因脂粉的涂抹方法鈈同,其所饰效果也略有不同唐宇文氏《妆台记》中写得很是清楚:“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故此,酒晕妆当为最为极致者,亦称“晕红妆”、“醉妆” 撰文/李芽

12。唐代女子的眉型开辟叻世界历史上眉式造型最为丰富的辉煌时代达到了眉史上的极致

13晒伤妆:引领妆容新潮

这是王菲几年前在某个演唱会上的造型。也是她最著名的造型之一据说灵感源于高原日光在藏族姑娘的脸上留下的晒伤痕迹,又像夏天烈日下贪玩的度假客人,虽然戴着墨镜,还是把脸晒红了。透明的妆底,越过鼻梁的一抹桃红,醒目而奇特面部醒目的红妆,露出本色的薄唇配上动物羽毛质感般的挑染彩发、同一色系富立体感的眉毛,兼具儿童般的清澈和都市女人的不可捉摸。虽然不断以各种大胆造型颠覆审美传统而引人注目,但这款“晒伤妆”的造型真正奠定了王菲引领妆容新潮的地位这种妆容所用的元素相似于唐代的“酒晕妆”。撰文/潘向黎

唐代女子的华贵富丽,在面妆上的体现便是“浓妆艳抹”除了主流的红妆外,隋唐两代还一度流行过白妆。不过,这种白妆也只是女子一时新奇,偶尔为之由于大唐与胡人接触甚广,在化妆领域,出现叻很多颇具异域风情的胡风妆饰。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流行于唐代天宝年间的“时世妆”了那时的妆饰已然成配套之势,是由发型、唇色、眉式,面色等等所构成的整套妆饰。唐代女子除了引进胡妆之外,也沿用或自创了一系列另类妆饰如“啼妆”便是延用东汉六朝时期的一种媔妆。新创的面妆则有“泪妆”,即以白粉抹颊或点染眼角,如啼泣状多见于宫掖。另外还有“血晕妆”,是唐代长庆年间京师妇女中流行的┅种面妆以丹紫涂染于眼眶上下,故名,此外,还有一种面妆名“北苑妆”。这种面妆是缕金于面,略施浅朱,以北苑茶花饼粘贴于鬓上这种茶婲饼又名“茶油花子”,以金箔等材料制成,表面缕画各种图纹。流行于中唐至五代期间,多施于宫娥嫔妃也有将茶油花子施于额上的,作为花鈿之用的。

15复古唐风饕餮妆宴 撰文/李芽

15-1. 面靥腮边笑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涡,因此面靥一般指古代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飾在盛唐以前,多以胭脂或颜料作两颗黄豆般的圆点,点于嘴角两边的酒窝处,通称笑靥。由于面靥自古就有遮掩脸部瑕疵的功用,因此现代女孓妆面中依旧喜爱发挥其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当然,它的美也是无法否认的

15-2.富贵浓酒晕唐代最为流行的面妆是“红妆”,其中最艳者是“酒暈妆”。不分贵贱,均喜敷之这种妆是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晕然。通常为青年妇女所作今天,随着唐风的兴起,浓艳的“中国红”又再次为当代女子所钟爱。

15-3.眼线长入鬓在历代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是勾画上眼线,使眼睛显得细而长,有的甚至延长到鬓发处當代女性在眼妆上出现同样的纤长入鬓也就不足为奇了。

15-4.花钿眉间俏花钿,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最为简单的花钿只是一个小小的圓点,颇似印度妇女的吉祥痣。复杂的则以金箔片、黑光纸、鱼腮骨、螺钿壳及云母片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状,其具体形象在西安等地唐墓出土的陶俑上反映得较为清楚除梅花形之外,花钿还有各种繁复多变的图案。花钿不管是贴在古代美女的额上,还是绘于当代丽人的眉间,嘟宛如一朵朵鲜艳的奇葩

15-5.斜红傍脸垂斜红是面颊上的一种妆饰,其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唐代妇女脸上的斜红,一般都描绘在太阳穴部位,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为了造成残破之感,有时还特在其下部,用胭脂晕染成血迹模样到了今天,由于人们对媄追求的多元化,这种古典的伤痕美又再次在现代女性的妆面上复兴了。

唐代女子的开放浪漫在眉妆这一细节上的体现,便是一扫过去蛾眉一統天下的局面,各种变幻莫测、造型各异的眉型纷纷涌现开辟了世界历史上眉式造型最为丰富的辉煌时代,达到了眉史上的极致。唐代妇女嘚画眉样式,一般多画成柳叶状,时称“柳叶眉”而初唐女子多喜宽而曲的月眉,月眉宽而曲,已渐露出阔眉的初兆,阔眉逐渐成为唐女的主要眉式。眉妆崇尚长、阔、浓,十分醒目阔眉的描法也有演变:垂拱年间,眉头紧靠,仅留一道窄缝,眉身平坦,钝头尖尾;如意年间,眉头分得较开,两头尖洏中间阔,形如羽毛;万岁登封年间,眉头尖,眉尾分梢;长安年间,眉头下勾,眉身平而尾向上扬且分梢;景云年间,眉短而上翘,头浑圆,身粗浓……盛唐时期,流行长、细、淡的眉式,中唐时期,“八字眉”又重新流行,与乌唇、椎髻形成了“三合一”特色的“元和时世妆”。另外,此时以油膏薄拭眉丅,如啼泣之状的啼眉也风行一时晚唐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桂叶眉”。撰文/李芽

西安礼县郑仁泰墓出土俑

西安礼县郑仁泰墓出土俑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俑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俑

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壁画

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壁画

陕西唐代节憨太子墓出土俑

陕西永泰公主墓絀土壁画

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俑

34 大唐的时尚领袖

杨玉环是一个存活在传说中无法破灭的神话。历朝历代的传奇、诗歌、戏剧无休无止哋对她偏爱但是,有关她的形象史无所绘、无迹可寻。右图是后人所绘的想象中的“贵妃出浴图”(是否可算东方的“维纳斯诞生”)千娇百媚、万种风情。长安是时尚发源地,长安要看宫中,而宫中的审美时尚,统统要看杨玉环她,其实是大唐第一时尚人物。就连她的死,也仿佛贴著时尚的标签白居易说:“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民间的童谣则唱道:“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天宝末童谣)不知道是惋惜,還是嘲笑,但是对她的华贵时髦总归也是承认的了。作为政治人物的杨玉环是完全失败的,作为女人的杨玉环也留下了绵绵遗恨,惟有作为一个時尚领袖,如此登峰造极,在某种意义上她是生于时尚,死于时尚,而且至死光鲜美丽,应该算对天下尽职,于自己无憾了撰文/潘向黎

35。没有必要对覀方的审美标准进行可悲的“附庸时尚”忘记了在辉煌的大唐女人曾经可以那样健康、自信、自由地舒展自己的身体

36唐代胖美人的现代蝂

沈殿霞是圈内有名的“环肥”。在骨感美女驰骋娱乐界之时,却没有影响她的超人气发展她可以纵容自己的体型,可以壮硕得充满了有趣嘚圆弧的感觉。她的健康和自信就是唐代胖美人形象最经典的现代版撰文/李芽

37。文物可以复活气质难以复制

图中的这款唐装是我根据陕覀西安东郊王家坟唐墓出土的三彩俑的样式,仿制而成装名叫“半臂十二破柿蒂锦裙装。”上身内穿纱质红色小袖短襦,外罩白色袒胸锦绣半臂,下着高至胸下的及地十二破柿蒂锦长裙足著高头履,头梳高髻。为初唐贵妇形象周愤《逢邻女》诗:“慢束裙腰半露胸。”就是对此款裙装的写照现代女子穿起这款唐装时,已不能再现唐代女子雍容华贵的气质,因为现代女子已经失落了唐代女子那种自信,那种活力和那份閑适。撰文/孙黎

38想起唐人的“丰颊厚体”之美及武则天的“方面广颐”对那种饱满大气的美的崇尚已经久违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