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卢植多活7年则袁绍和卢植在官渡必胜?

他们一行来到内院,刘备先把双鞭倚立在墙边,然后跟着公孙瓒进入堂中。见了卢植之后,公孙瓒连忙把酒放下,然后上前跪在地上叩拜,说道:“恩师在上,弟子有礼了。”

  刘备也上前揖手行礼道:“在下刘备,拜见卢侍中。”

  “伯圭免礼吧,你和玄德坐下说话。”卢植的声音洪亮有力,再配上他那1米89的高大身躯,坚毅的面庞。如果不认识他的,恐怕很难相信这是一位博学的大儒,只把他当成了一员冲锋陷阵的武将。

  等两人坐定之后,卢植才向刘备说道:“记得以前在涿郡和令尊一起当郡吏的时候,我们常常共论天下大事。后来相继被举为孝廉,本以为能同心协力一扫当下之阴霾。没想到令尊他却早早就…唉!转眼间已经过去十几个春秋,就连我也到了不惑之年啦。玄德,不知你所治何学?”

  听卢植这么问,刘备感到脸上有点发热,要不是继承了窦园那散碎记忆,恐怕到现在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说道:“回卢侍中的话,在下至今还未曾读书。”

  “不碍得,你还年轻,现在开始读书还来得及。你叔父刘府尊的学问精深,今后在他身边多多请教必能有所进益。”

  刘备一听,赶忙拱手道:“多谢卢侍中指点迷津,在下必然牢记在心。”

  卢植听后点了点头,这孩子心地忠厚,不仅练就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又是一腔热血,当真是一个好苗子。可惜我得在天子近前时时听用,没有那么多的工夫。不然把他留在身边好好教导一番,必然又是我大汉的一根栋梁之才。

  转过这个念头之后,卢植又对公孙瓒说道:“刘府尊的事,你先别急着到处托关系了,省得幽州那边的有心人趁机上疏落井下石。等过段时间天子怒气消减了之后,我自然会找时间向天子进言。你就跟玄德先护送着刘府尊前往日南,慢慢的等消息吧。”

  公孙瓒一听,就知道郭勋肯定趁机上疏进献谗言了。恩师这次找自己过来,就是提这个醒儿的。他暗暗因为自己的思虑不周而拖累了刘基感到后悔,赶忙朝着卢植一拱手,谢道:“喏~弟子谨遵恩师的教诲。”

  说完这事之后,卢植上前看了看那两坛酒,笑着说:“竟然是中山冬酿!伯圭啊,你这次又花费了不少吧。”

  “哪有,弟子没花费多少钱。”

  “少跟我打马虎眼,以为这两坛子美酒便能应付了事儿。我得好好考教考教你,看看你最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师徒俩一番问答之后,卢植对公孙瓒的表现比较满意。随后公孙瓒就拿一些平日里不太理解的难题向卢植请教,卢植给他逐一解答,等问完了学术上的难题,公孙瓒又请教起来习武的事。在一旁的刘备见此目瞪口呆,这位大儒到底还有什么不会的?

  等用了大半晌的功夫给公孙瓒解惑之后,卢植又看向了刘备,笑道:“玄德,我听说你膂力过人善使双鞭,而且武艺十分不错。你能否练一趟鞭给我看一看?”

  刘备没有推辞,拱手说道:“那在下可就献丑了。”说罢三人来到了院中,刘备取出双鞭当院练了起来。

  卢植见他鞭法精奇,周身好似一条金龙缠绕,隐隐有风雷之声,不由得拍手连声叫好。刘备练完了这趟鞭,过来说:“还请卢侍中指教指教。”

  刘备虽然是诚心请教,但卢植一下子给难住了。这可是仙人创造的鞭法,卢植哪能参透其中的奥妙?但卢植此前是抱着指点刘备的打算的,这关键的时候怎能露怯呢?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剑法技巧,以及对武技的一些理解讲给刘备听,希望能对刘备有所帮助。

  卢植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却不知道神将系统此刻提示不断,让刘备惊喜莫名。

  “系统提示,经粉星谋士卢植传授,初步掌握鸿儒剑法…经过粉星谋士卢植的讲解,鸿儒剑法的熟练度提升…经过粉星谋士卢植的剖析,风雷五行鞭熟练度提升…”

  因为要腾出工夫来指点刘备,所以卢植也没有让仆役准备酒宴招待。而是派人拿来一些点心,谁饿了就吃几块垫补垫补。就这样,一直到太阳偏西之后,卢植才停下讲解自己的感悟,并且和刘备定好了时间让他明日再来。眼瞅着就要天黑了,公孙瓒和刘备不敢耽搁,一番拜谢之后就赶紧返回了私馆。

  此后几天,公孙瓒趁着在雒阳的机会,跟着他岳父的从弟拜访一些故旧,拓展拓展人脉。

  而刘备每天都来卢植这里,听他给自己讲解剑法,有时候两个人还对练一番。

  原本卢植想趁着眼前的这点儿工夫,尽可能多的给刘备一些指点。否则等他们前往日南,恐怕就再也没有时间相见了。卢植也不管刘备能学多少,把自己这些年来的感悟,深入浅出的一股脑儿都倒了出来。原本是打算让刘备能学到多少算多少。就算学不多,也能在心里边有个印象,能对他将来的道路有所启发。

  卢植原以为这么短的时间内,刘备很难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所以也没好意思因为这么点事,就把刘备收为弟子。他哪能知道啊,有了神将系统的帮助,刘备把卢植的这些老底儿尽皆解析、拷贝了下来,转换成了自己的东西。

  这段时间最直接的好处,便是刘备学会了粉星武技鸿儒剑法。这要是让卢植知道了,非得惊掉了他的下巴不可。后来他知道刘备短时间内掌握了自己的剑法的精髓,常常因为没把这个习武奇才收为弟子而懊恼不已。

  刘备、公孙瓒每天来来往往的,却不知道他们所住的这家私馆,正是公孙瓒不愿意有所瓜葛的那个人,家里有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的袁绍袁本初所开。

  要说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美名,那就不得不提袁绍的老老爷爷袁安,也就是那四世三公的第一世三公。这个袁安喜欢交朋友,只要来家里拜访的,不论身份高低他都给同样的礼遇。甭管来到家里的时候是什么心情,那都得开开心心的走。就这样,谁提到他们袁家,肯定会翘起大拇指说一声,好!

  虽然这样交来的朋友不一定都是真心的,但声势绝对是一时无两。后来袁家几代人都奉行这种交友态度,再加上从袁安到袁绍父亲这四代人,辈辈都有人能当上三公,这也让他们家的声势越来越大。

  只不过说起袁绍的身世,那可就有点乱了。袁绍的父亲袁逢一共亲兄弟三个,老大袁成、老二袁逢、老三袁隗。这里边最厉害的要数老大袁成袁文开了,他在堂兄弟大排行中是老二,喜欢结交权贵,和那个被质帝称为‘跋扈将军’的大将军梁冀关系非常好。当时梁冀集团里很多人都对袁成言听计从,甚至京师雒阳都有‘事不谐,问文开’的谚语。这个袁绍啊,可能就是他这个二大爷所生。

  为什么说是可能呢?因为袁成、袁逢都宠幸了袁绍的母亲,等袁逢知道袁绍母亲有了身孕并纳她为妾的时候,他和袁成才知道亲哥俩撞车成了最亲最亲的‘亲连襟’。生下袁绍之后,他们都拿不定这是谁的儿子了。袁逢因为觉得自己是上当受骗当了接盘侠,所以对袁绍母子并不怎么喜欢。而袁成这么多年连个子嗣都没有,对袁绍倒是十分疼爱。袁绍出生后没多久,他的二大爷就病亡了。袁逢一看既然哥哥喜欢他,自己也实在拿不准袁绍是谁儿子,于是就顺水推舟把袁绍过继给了哥哥袁成,自己当了袁绍的叔叔。

  这袁绍长大后和比自己小几岁的曹操一比,那可真差远了去了。人家曹操去年二十三岁,凭自己的真能耐举孝廉。而袁绍呢,不到二十岁依靠家里的关系当了濮阳县长。后来他母亲去世,袁绍便辞官给母亲守孝三年,然后给二大爷补父丧,又加了三年孝。

  这六年他不知道怎么琢磨的,朝廷再让他出仕,袁绍自个儿却不干了。他说是在雒阳隐居,其实跟党人来往密切。自从上次党锢之祸后,这些党人排出了‘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的名号。他们被世人称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害怕被这些人指责贬损坏了名声,于是纷纷私下里登门拜访这些党人。当然,这些所谓的党人要说全是正人君子也不尽然,毕竟党人是外戚、贵族、太学生联合起来跟宦官党争的产物。

  而袁绍虽然第一次党锢之争因为年纪小没有参与,但是在从前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延续的第二次党锢之争中,因为借着隐居之名帮助一些党人避难,跟何颙、许攸还有‘八厨’之一张邈过从甚密,所以也借此狠狠地刷了一波声望。

  当然,袁绍借着隐居雒阳为名,结交党人自抬身价,肯定会得罪党人的死敌宦官。前年朝中六七围粗的槐树,全都无缘无故的自己倒了,而且是根须向上。出现了这种异兆之后,袁绍那从熹平元年(172年)开始就担任司空的小叔袁隗,就算是再深谙为官自保之道,也得从三公任上被罢免。据说他被罢官之后什么也没做,就是去袁绍‘隐居’的地方丢下了一句话,“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有自己的小九九,听了之后根本就不为所动。

  这次刘备、公孙瓒住进了袁绍用来给党人落脚避难的私馆,他要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也甭在京师混了。所以袁绍让人给金强透漏了消息,想着借助营救宗室再刷一波声望。可是没想到,人家公孙瓒、刘基根本就不想和他有交集。

  袁绍除了在心里暗骂公孙瓒不识时务之外,只能暗中使人散播天子迫害宗室的风评,继续败坏灵帝的名声。这会儿世人都小看了这袁绍的野心。他可不仅仅想着要抬高自己的声价,而是打算让自家经久不衰,世代都能够和那些外戚、宦官们一样左右朝政。袁绍的想法在以后世家门阀盛行的朝代很正常,但是在这个世家门阀刚刚开始萌芽的时期,还是很前卫的…

卢植和袁绍是平民五星,可以拆可以喂。卢植可以组法队前排当肉,袁绍可以拆大赏给灵帝等武将使用或者跟灵帝、何太后、袁绍组成平民五星组合818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袁绍和卢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