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问题,大清国为什么要主动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目的鸦片战争

帖子主题:如果鸦片战争让林则徐来指挥 大清还会败吗
共&5999&个阅读者&
军号:5758639 工分:476821
/ 排名:183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鸦片战争让林则徐来指挥 大清还会败吗
公元1842年,清政府的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等人与英国全权代表在南京下关江面上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署了屈辱无比的《南京条约》,为此在北京的道光皇帝亲自去太庙祭祀,在列祖列宗面前痛哭失声。当时朝中就有声音将“;林少穆(林则徐字少穆)若在大清断不会如此”,那么如果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并没有去职。他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一、林则徐政绩斐然但并不懂兵机,也不了解英国的实力影视剧中的林则徐形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林则徐的历史地位和斐然的政绩。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两湖地区大力禁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在上书中痛心疾首的写道“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此言可畏一针见血,道光皇帝也看出了鸦片的危害,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烟患最严重的广大地区禁烟。最终林则徐在虎门将收缴来的大批鸦片全部销毁,在这方面林则徐民族英雄的称谓是当之无愧的。但是林则徐也有自己的缺点。林则徐和当时和很多官员一样,也不了解英国的具体实力,甚至连基本情况也不了解。林则徐曾经对洋人有过这样的描述“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可见当时林则徐也沉浸在天朝上邦的迷梦中。此外林则徐从中进士入朝为官就一直是文官,从来没有过指挥军队的经验,如果真的由林则徐指挥清军,结果应该也不会比那些将军们强多少。此外,当时的整个官场已经十分的糜烂;而林则徐与他们格格不入,从政一直雷厉风行。广东的各级官员与那些鸦片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利益关系,林则徐的禁烟使他们断了很大一笔财路。林则徐在禁烟期间就发现这些人处处掣肘,命令下来的任务一直都是阴奉阳违,这样的官场在鸦片战争期间也很难做到政令统一。二、清军远非昔日之力,装备与入关之时并没有多少进步不得不说清军在入关之初,确实是一支虎狼之师。但是在经过了100多年的太平岁月之后,清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下滑。从嘉庆时期的白莲教大起义中就可以看出清军早已不复入关时的英武。又过了30多年,清军的战斗力也就更低了。清军中的主力绿营兵中也有很多士兵吸食鸦片,甚至还有军官出售鸦片。至于当年的满洲八旗,现在已经成了纨绔子弟的代名词;骑兵没有马,水军不会水,连基本的操练也没有参加过。影视剧中的八旗兵在指挥层面,清军将领根本就不知道对手到底是什么水平,一直以为还是那些蛮夷小邦。英军舰队进入长江以后,一位清军将领竟然还异想天开,要仿效周瑜赤壁之战的战术,用火船去烧英国军舰,估计他完全是按照《三国演义》在打仗。另一位从福建前来增援的将领更是离谱,他为了能够使士兵能够与英军展开白刃格斗,还特意选拔了500名藤牌兵。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清军装备相比100年前并没有多少进步,仍然使用着刀叉剑戟,最多配备一些已经过时的鸟铳。三、英国早已把中国看透了,英军装备也远非清军可比早在乾隆末年,英国就派出马嘎尔尼率团前来祝贺乾隆大皇帝的80圣寿,除了请求通商的要求以外,看清中国的虚实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到达中国的马嘎尔尼为看到的一切大吃一惊,原来为了展示清军的雄壮,乾隆皇帝命令沿途的清军加紧操练、穿戴整齐。不过,马嘎尔尼认为这些人远不是英军的对手。此外,在带来的礼品中,包括乾隆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只对那些各式各样的钟表感兴趣,而对英国最新的枪械和战舰模型不屑一顾。马嘎尔尼在对英国国王的报告中写道“只需要帝国几艘三桅战舰,就可以吹灰其整个海岸水师”。从两军海上力量的对比来看,清朝水师最大的战舰排水量也没有超过400吨(想想大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6000吨巨舰),最多只能安装11门火炮,而且这种战舰的数量还不多。而英军的战舰普遍都在1500吨以上,最小的战舰也能安装20门火炮,签订《南京条约》的那艘康华丽号竟能携带74门火炮。可见两军的差距有多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示意图陆军对比上,清军同样要被暴打。英军装备的步枪在射程、射速和精度上的具有极大的优势,作战效能是清军鸟铳的2倍以上。通过一些列的对比可以发现,当时的大清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各国。鸦片战争时,即便林则徐没有被罢官发配,他也同样无法挽救清王朝的命运。最关键的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部都感觉自己输得冤枉,没有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问题。直到最后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第二次暴打。通知:发布军事话题看大家热议欢迎来社区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如果鸦片战争让林则徐来指挥 大清还会败吗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17482 工分:21709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尼泊尔廓尔喀人装备怎么样 阿富汗人装备怎么样 有清朝好么?打的英国人抱头鼠窜!还是人的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21531 工分:3251
左箭头-小图标
至少要有勇气打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11974 工分:1570
左箭头-小图标
45楼&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仅仅只是个导火线罢了即使没有这件事,英国还会找其他借口打开国门,因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倾销积累原始资本,就如同当初日本想挑起战争,自己把铁路炸了赖在中国身上好师出有名,借此侵略中国时一个道理。50楼&都一样,日本的开国也是一个吊德行,美国舰队直接把船停在江户湾现东京湾,这就和直接把船停在天津近海一样不开放港口就打你,借口有的是,真要嫌麻烦连借口都不要就打你你能咋样。51楼&所以,将鸦片战争归因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就是胡扯,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入侵了么?英国早想打开中国市场了,禁烟不过是个借口,出兵中国是早晚的事。 就是这样,坑死了李鸿章一样,都说他签条约叛国,但是那时候的情况是签不签的问题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45楼&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仅仅只是个导火线罢了即使没有这件事,英国还会找其他借口打开国门,因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倾销积累原始资本,就如同当初日本想挑起战争,自己把铁路炸了赖在中国身上好师出有名,借此侵略中国时一个道理。50楼&都一样,日本的开国也是一个吊德行,美国舰队直接把船停在江户湾现东京湾,这就和直接把船停在天津近海一样不开放港口就打你,借口有的是,真要嫌麻烦连借口都不要就打你你能咋样。所以,将鸦片战争归因于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就是胡扯,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入侵了么?英国早想打开中国市场了,禁烟不过是个借口,出兵中国是早晚的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11974 工分:1570
左箭头-小图标
45楼&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仅仅只是个导火线罢了即使没有这件事,英国还会找其他借口打开国门,因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倾销积累原始资本,就如同当初日本想挑起战争,自己把铁路炸了赖在中国身上好师出有名,借此侵略中国时一个道理。都一样,日本的开国也是一个吊德行,美国舰队直接把船停在江户湾现东京湾,这就和直接把船停在天津近海一样不开放港口就打你,借口有的是,真要嫌麻烦连借口都不要就打你你能咋样。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女真人毕竟也是农耕民族,间接从事渔猎,知道如何统治农业帝国的奥秘,知道如何虏获中原人民的心,所以,两次建国,统治都很成功。女真金国,虽然攻灭北宋,俘虏徽钦二帝,给中原人民带来奇耻大辱,曾经遭到强烈反抗。但是,经过太宗、熙宗、世宗、章宗几十年的同化和统治,到了金朝后期,亡国之恨基本已经消失。南宋开禧北伐,韩佗胄满以为会得到两淮人民的空前响应,谁知,宋军一过淮河,即遭遇强烈抵抗,每座城池都死战到底,丝毫没有一点迎接“王师”归来的渴望。蒙古入侵之后,金朝的正统地位彻底得到确立,中原人民破田宅,鬻妻子,支持金军抗蒙,蒙军所到之地,遭到的抵抗程度,比100年前女真骑兵入侵中原时还要剧烈,以至于屠灭了北方90%的人口。1234年,金哀宗在蔡州自杀,金朝灭亡,故都开封惊闻,士民百姓数万,扶老携幼,自发前往金朝旧宫面前,垂吊痛哭,痛哭金国的灭亡。700年后,轮到满清了,也是如此,虽然有初期的剃发易服、圈地投充、迁界禁海、闭关锁国等诸多弊政,但满清统治者,成功地通过一系列重农薄赋和笼络文人的政策,成功地收买了大部分国人的人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正统,自己就是华夏。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28楼&中英开战都两年了,道光皇帝居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在哪里,问英军俘虏,英吉利国位于天朝何方,有无旱路可通?战争进行了两年,居然还对敌国一无所知,这仗能打得赢才怪。41楼&放现在来看,英国或者欧洲那帮国家其实挺蠢的,但是相比之下满清就不是蠢的问题了,而是低能了,基本上市弱智的水平,很多事都是明摆着的,就是脑袋抽风不去思考。43楼&满清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盲目阻扰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企图抱残守缺,永享太平,这在16、17世纪,资方资本主义尚没有完全壮大之际,还是可行的。但19世纪,随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积累完成,瓜分地球的狂潮掀起,遥远的中国,已经再也避免不了西方列强的直接侵略了。满清不明白这一点,兀自认为天朝上国,拒绝伏下身段和西方进行平等贸易,开放港口,这才惹毛了西方,接踵而来进行军事侵略。47楼&其实总感觉满清这个政权很奇怪,像这样愚蠢无耻的政权到底是靠什么力量维持了那么久,感觉汉人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按道理说如果缺乏对周边新生事物进行探索认知的心的话,将会很快就衰弱,然后稍微遇到某个事件就会崩塌似的完蛋,但满清居然维持了那么久,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 满清的统治其实很成功,继承了明朝的一切,开科取士,摊丁入亩,永不加赋,改土归流,废除贱籍,耗羡归公,编修《明史》,叩拜明陵,一切都在做着同化中原又同化自己的事情,赢得了空前的认同。康乾盛世170年间,国内和平,没有大的战事,农民负担较轻,财富积累雄厚,国人已经普遍忘记了明亡和剃发易服的屈辱,把满清当成了自己的朝廷。这也是“反清复明”喊了200多年,始终不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家有余财,旱涝保收,自然也就忘了祖宗是谁。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123 工分:7947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28楼&中英开战都两年了,道光皇帝居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在哪里,问英军俘虏,英吉利国位于天朝何方,有无旱路可通?战争进行了两年,居然还对敌国一无所知,这仗能打得赢才怪。41楼&放现在来看,英国或者欧洲那帮国家其实挺蠢的,但是相比之下满清就不是蠢的问题了,而是低能了,基本上市弱智的水平,很多事都是明摆着的,就是脑袋抽风不去思考。43楼&满清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盲目阻扰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企图抱残守缺,永享太平,这在16、17世纪,资方资本主义尚没有完全壮大之际,还是可行的。但19世纪,随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积累完成,瓜分地球的狂潮掀起,遥远的中国,已经再也避免不了西方列强的直接侵略了。满清不明白这一点,兀自认为天朝上国,拒绝伏下身段和西方进行平等贸易,开放港口,这才惹毛了西方,接踵而来进行军事侵略。其实总感觉满清这个政权很奇怪,像这样愚蠢无耻的政权到底是靠什么力量维持了那么久,感觉汉人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按道理说如果缺乏对周边新生事物进行探索认知的心的话,将会很快就衰弱,然后稍微遇到某个事件就会崩塌似的完蛋,但满清居然维持了那么久,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英国对中国的战争是早有预谋的.从1793年英国马格尔尼勋爵访华受到冷遇以后,英国上下逐渐认清了中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因为中国屡屡拒绝和英国开展对等贸易以天朝自居,导致英国强烈不满.可以说,贸易是战争的根本原因.如果两国的自由贸易无法实现,中国持续实施闭关锁国唯我独尊的外交政策,战争是一定会爆发的,而中国也一定战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仅仅只是个导火线罢了即使没有这件事,英国还会找其他借口打开国门,因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倾销积累原始资本,就如同当初日本想挑起战争,自己把铁路炸了赖在中国身上好师出有名,借此侵略中国时一个道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虎门销烟之前,林则徐曾致信给英政府(但英政府没收到)商讨禁烟,但是,因为当时中国朝贡的外交理念和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完全不同,所以根本说不通,然后林则徐来硬的,软禁英国商人(据说断绝了所有基本生活条件),这时更大的矛盾产生了,林则徐认为这是“依法处置”,但英国政府认为这严重损害了公民的自由权生命权啥的,英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人,将鸦片“国有”,也就是说,虎门销烟本来销的是英国商人的鸦片,现在变成了销英国政府的鸦片。这样,事态扩大了。英政府的态度比较强硬,但是英国商人还是想赚钱,所以不想把关系闹僵,虽然政府强硬,但是他们还是“偷偷地”尽可能在中国通商。于是,英国人开炮打这些“背叛者”,中国则出于保护贸易对象的理由给予反击(居然是为了保护英国商人),就这样,两军发生了冲突,随后,英国宣战。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对世界的发展认识不够,导致了冲突的不断升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28楼&中英开战都两年了,道光皇帝居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在哪里,问英军俘虏,英吉利国位于天朝何方,有无旱路可通?战争进行了两年,居然还对敌国一无所知,这仗能打得赢才怪。41楼&放现在来看,英国或者欧洲那帮国家其实挺蠢的,但是相比之下满清就不是蠢的问题了,而是低能了,基本上市弱智的水平,很多事都是明摆着的,就是脑袋抽风不去思考。 满清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盲目阻扰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企图抱残守缺,永享太平,这在16、17世纪,资方资本主义尚没有完全壮大之际,还是可行的。但19世纪,随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积累完成,瓜分地球的狂潮掀起,遥远的中国,已经再也避免不了西方列强的直接侵略了。满清不明白这一点,兀自认为天朝上国,拒绝伏下身段和西方进行平等贸易,开放港口,这才惹毛了西方,接踵而来进行军事侵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123 工分:7947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37楼&晕,林则徐的洋务知识也省省了。他当年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信,没人敢递给英国女王,倒把全文发表在报纸上给大家当做笑柄看。其中将英国说成是“我大清的附庸”,向来如何恭顺云云。此外,林则徐主持广州事务时,多次违背国际惯例,尤其是出尔反尔让外国人对此丧失信心。如“黑笑话案”(这一事件中方几乎所有文件不记载,原因见后)。英国人已经缴纳了鸦片,并且承诺先行撤出广州在澳门等待交涉-----结果一艘从广州撤往澳门的小帆船“黑笑话号”(当时海船惯例,一艘大船一般会携带一艘小型帆船作为交通艇和救生艇---黑笑话号就是一艘大型贸易班船的附属帆船),却遭到海盗抢劫,船上水手5死2伤,货物都被抢走,最可耻的是海盗居然是广州水师所充,这些水师因为袭击了奉林则徐要求撤出广州的英国商人还“立功受奖”了。此外诸如榜示要求当地居民向外国船只提供的食物中投毒(当时英国商人从广州澳门撤出乘在海船上,基本都是平民和妇孺)。虽然林则徐所谓的确有很多荒唐的地方,但是其在满清官员中算是比较明白的----因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雇佣了一个外国人(美国传教士伯驾)作为“顾问”,伯驾告诉林则徐不少国际惯例(如翻译了部分“万国公法”),也让林则徐知道不少外国人的情况(当然改不了林则徐的“中土上邦”概念)。不过正因为伯驾是美国人,当时美国人在广州是比较软弱的(如休斯夫人号案,英国政府鉴于大清国的法律太荒唐不算,清政府连本国的大清律都不遵守,因此下令东印度公司从此只要可能涉及英国商人会被入刑事指令面临肉刑或者死刑的,不准将嫌犯交给清政府----此即后来“治外法权”滥觞,而美国政府却宣布“虽然知道大清国法律过于野蛮无理”,但是既然是来做生意的,就忍一下吧)。美国人对林则徐的忍让,却给了林则徐一个错误的印象-----只要自己足够狠,英国人也会像英国人一样屈服的。他那里知道,当时美国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军舰都没几艘,而英国可是在印度等地有基地,远东舰队定期到广州外海巡逻的海上强国!你不能拿欧洲的水平和满清比,在满清林则徐这样的已经算是知洋派精英了,但放西方就是一逗比,这没办法,接受的文化教育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近代人文科学教育都是民国建立九年制教育后的事,林则徐这个时代要看看外国的文章,就已经算是异类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123 工分:7947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28楼&中英开战都两年了,道光皇帝居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在哪里,问英军俘虏,英吉利国位于天朝何方,有无旱路可通?战争进行了两年,居然还对敌国一无所知,这仗能打得赢才怪。放现在来看,英国或者欧洲那帮国家其实挺蠢的,但是相比之下满清就不是蠢的问题了,而是低能了,基本上市弱智的水平,很多事都是明摆着的,就是脑袋抽风不去思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6835 工分:104986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换谁都没用,晚清的局势已不可收拾,“虽有智者不能不能为也”。另外,把国家、民族命运寄托到一个人身上是个大毛病。26楼&一将无能,万兵受困的道理你还不明白吗?而中国不是有伟人毛泽东,革命成功还要推迟若干年,这是大家公认了的。毛泽东在战争时期的领导作用无可厚非,但领导不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光靠毛泽东也没用。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9391 工分:1711
左箭头-小图标
同为近代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近代中国比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近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71217 工分:40961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换谁都没用,晚清的局势已不可收拾,“虽有智者不能不能为也”。另外,把国家、民族命运寄托到一个人身上是个大毛病。26楼&一将无能,万兵受困的道理你还不明白吗?而中国不是有伟人毛泽东,革命成功还要推迟若干年,这是大家公认了的。 你说的只是战役、战争。毛主席领导革命时中国的情况与林则徐那时候有不小差别。民众觉醒程度差别犹大。当然了,林确实是无法和毛主席相提并论的,倒是公认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0733 工分:177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 晕,林则徐的洋务知识也省省了。他当年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信,没人敢递给英国女王,倒把全文发表在报纸上给大家当做笑柄看。其中将英国说成是“我大清的附庸”,向来如何恭顺云云。此外,林则徐主持广州事务时,多次违背国际惯例,尤其是出尔反尔让外国人对此丧失信心。如“黑笑话案”(这一事件中方几乎所有文件不记载,原因见后)。英国人已经缴纳了鸦片,并且承诺先行撤出广州在澳门等待交涉-----结果一艘从广州撤往澳门的小帆船“黑笑话号”(当时海船惯例,一艘大船一般会携带一艘小型帆船作为交通艇和救生艇---黑笑话号就是一艘大型贸易班船的附属帆船),却遭到海盗抢劫,船上水手5死2伤,货物都被抢走,最可耻的是海盗居然是广州水师所充,这些水师因为袭击了奉林则徐要求撤出广州的英国商人还“立功受奖”了。此外诸如榜示要求当地居民向外国船只提供的食物中投毒(当时英国商人从广州澳门撤出乘在海船上,基本都是平民和妇孺)。虽然林则徐所谓的确有很多荒唐的地方,但是其在满清官员中算是比较明白的----因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雇佣了一个外国人(美国传教士伯驾)作为“顾问”,伯驾告诉林则徐不少国际惯例(如翻译了部分“万国公法”),也让林则徐知道不少外国人的情况(当然改不了林则徐的“中土上邦”概念)。不过正因为伯驾是美国人,当时美国人在广州是比较软弱的(如休斯夫人号案,英国政府鉴于大清国的法律太荒唐不算,清政府连本国的大清律都不遵守,因此下令东印度公司从此只要可能涉及英国商人会被入刑事指令面临肉刑或者死刑的,不准将嫌犯交给清政府----此即后来“治外法权”滥觞,而美国政府却宣布“虽然知道大清国法律过于野蛮无理”,但是既然是来做生意的,就忍一下吧)。美国人对林则徐的忍让,却给了林则徐一个错误的印象-----只要自己足够狠,英国人也会像英国人一样屈服的。他那里知道,当时美国只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军舰都没几艘,而英国可是在印度等地有基地,远东舰队定期到广州外海巡逻的海上强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0733 工分:177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21楼&直隶总督琦善更是擅自无耻的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穿鼻条约》。--------------------英军当时北上的原因不是广州打不下来,而是英军的目标不是拿下广州作为贸易据点,而是希望清朝在北方开放口岸。英国人朝思暮想希望清朝开放口岸已经有1000多年,早在洪仁辉事件时,东印度公司就尝试摆脱广州公行贸易。因此英军只是封锁广州而北上攻打定海(宁波)和天津,因为这两地位于英国希望开放的口岸地区(定海在宁波,过去曾是开放口岸,而天津,西方人认为这是北中国的咽喉港口);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英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很奇葩的观念--------两广总督和海关衙门的“恶行”是下属官员们私下所为,满清皇帝是不知道,他们可以通过震慑满清皇帝从而使得自己的主张得到重视。这也是为何“穿鼻草约”签署后,英国政府不承认的原因所在----该草约中清政府虽然承认广州通商,但是并未如英国所预期的那样,在广州以北另外开放通商口岸。27楼&相对来说,琦善签订的《穿鼻草约》比后来的条约损失要小得多。琦善专门去英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不可战。因为压根就跟对方不是一个级别的。 穿鼻草约是不可行,双方都无法接受。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只是准许英国人在广州通商问题,赔偿金额也太少(当年林则徐封锁广州夷馆,断绝食物供应。以所有在馆中西方人为人质,迫使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当时不少鸦片商人其实已经逃到海上或者澳门,义律为了保住留在商馆内的各国商人外交人员的生命,承诺鸦片商人只要交出鸦片,英国政府将会给予补偿其财产损失,因此事实上林则徐销毁的鸦片,是英国政府出钱买来的交给林则徐用于赎回广州夷馆内商人的生命的)。清政府则认为穿鼻草约准许外商在广州自由贸易,准许英国人租住(当时上报是租住而不是割让)。太损“我大清的尊严”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9078 头衔:左军师中郎将 工分:1369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颜伯焘曾是铁杆的“主剿派”。1941年初,颜伯焘刚刚就任闽浙总督,就和浙江巡抚刘韵珂联名上奏,要求启用已被罢免的“鹰派”官员林则徐,“会同伊里布筹办一应攻剿事宜”。这等于是指责伊里布“剿贼不力”。伊里布是颜伯焘在云南多年的老上司。颜伯焘如此翻脸不认人,只能解释为他对伊里布按兵不动的“鸽派”倾向不满,同时也说明他确有一片“忠君报国”之心。这时,他和刘韵珂、裕谦(江苏巡抚)这些“鹰派”(主剿派)的态度是一致的。同样,这些“鹰派”官员也都是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的。但是,厦门战役以后,他不再唱高调了,改为撒谎。因作为败军之将,他比谁都清楚:“英夷”“断非我师所能抵御”。但这话不能说,至少不能公开说,不能对皇帝说,对朝廷说,也就只好撒谎,与被他弹劾过的奕山之辈同流合污。和颜伯焘相类似的官员将领不在少数。比如接替颜伯焘任闽浙总督的广东巡抚怡良就是。怡良曾是林则徐的密友,一纸弹劾琦善的奏章使他名满天下。但是很快他就不唱高调了,还和杨芳一起向英军妥协。就职闽浙后,道光皇帝曾下令要他进攻鼓浪屿,怡良却阳奉阴违一再敷衍。他对手下说:你们只许严防死守,不许贪功挑衅。如果我们这边开火,“英夷”一定会“撤浙省之兵船来与我对抗”,这样我们福建就等于是替浙江受祸了。怡良的官职是闽浙总督,浙江也是他的辖地。只因为浙江军务此刻不归他管,便如此以邻为壑。借用道光皇帝痛斥琦善的话,此真不知“是何肺腑”!怡良其实是把事情看透了。他在一封私函里说:“夷务不可为,闽事更不可为,兵不可撤又不可留,真无如何!”实际上,几乎所有亲身接触前方战事的官员都有一个由“剿”而“抚”、由“鹰派”而“鸽派”的过程。怡良如此,颜伯焘如此,琦善、伊里布、杨芳、奕山以及后来出场的耆英、牛鉴也如此。耆英在盛京将军任上、牛鉴刚刚出任两江总督时,也都是唱高调的,但等到耆英行至浙江、牛鉴兵败吴淞后,便变成了“主抚派”的顶尖人物。对此,茅海建先生说:“在粤、闽、浙、苏战区四省中,负有实际责任的官员都变成了主‘抚’者,再也找不到主‘剿’者了,就像在非交战省区也同样找不到主 ‘抚’者一样。”其原因,他认为是战区的地方官负有实际责任,由不得他们像非战区的官员那样可以不负责任地大唱高调。其实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战区的地方官身临其境,比谁都清楚“夷务不可为”,大清帝国在这场战争中根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问题是他们谁都不说,因为谁说谁是“汉奸”,谁说谁是“奸臣”,谁说谁是“卖国贼”!要知道,他们毕竟是帝国时代的人。帝国是一种没有言论自由的制度,它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设定了一个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的程序,也设定了一个保持“舆论一律”的基调。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基调就是:大清帝国是盖世无双的,大清江山是固若金汤的,大清军队是战无不胜的,而大清皇帝是永远圣明的。因此,一切来犯之敌都是应该而且可以“迎头痛剿”的。是啊,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那英吉利则不过“蕞尔岛夷”!“夷”已不足畏,何况乎“岛夷”?所以,谁要说“夷务不可为”,那他就必是“汉奸”无疑!那么,谁又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刘韵珂这个人物就很有点意思了。五刘韵珂在当时的封疆大吏中是个“另类”。他不是满人,不是亲贵,甚至不是科班出身(连举人都不是,只是国子监中的拔贡生)。他家境平常,关系不多,既无显赫家世,也没有后台老板,然而官却升得很快,十四年间(其中包括因父亲去世在家丁忧守制三年)由七品小京官而主事、员外郎、郎中、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拾级而上,直至1840年8月出任浙江巡抚,成为地地道道的“方面之员”。茅海建先生认为,这是因为他“办事结实”又“为人乖巧”。办事结实,皇帝欣赏;为人乖巧,同僚喜欢,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刘韵珂的一路青云直上还应该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特别用心”。作为巡抚,刘韵珂虽然名义上是浙江战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实际上却是当不了家的。因为在他之上,还有三位钦差(伊里布、裕谦、耆英)、一位将军(奕经)。然而,刘韵珂却并不因此袖手旁观,相反他积极主动地做了很多工作,又决不居功,因而颇得皇帝和长官的喜欢。刘韵珂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一条小命晃晃悠悠,随时都可能因为“出言不逊”而被拿掉。更重要的是,他和颜伯焘一样,曾是铁杆的“主剿派”,而且曾为浙江防务殚精竭虑。要他主张由“剿”改“抚”,不要说别人,他自己就通不过。然而不可收拾的战局使刘韵珂再也不敢心存幻想。定海、镇海、宁波接连失陷,葛云飞(定海)、王锡朋(寿春)、郑国鸿(处州)三镇总兵相继战死,钦差大臣裕谦兵败自杀,这一连串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打得刘韵珂大惊失色,目瞪口呆。他想不明白,如果连定海、镇海这样的防御工事都挡不住“英夷”的凌厉攻势,裕谦、三总兵这样的忠臣良将都压不住“逆贼”的嚣张气焰,那么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尤其是,当所谓“扬威将军”奕经兵败浙东、仓皇出逃、夜奔杭州时,刘韵珂的热情降到了零度,头脑也清醒起来。出于忧国,也出于忧民,他决定上书朝廷,调整政策。在奏折中,他完全避开了“剿抚之争”,甚至只字不提“抚”或“羁縻”,而只是提出继续进行战争的十项“深属可危”的因素。这就是他日那道“十可虑”的奏折。其中,最有可能打动道光皇帝的,可能是第九条:浙江去年雪灾,春粮多未布种,物价与日俱增,小民度日艰难,人心浮动,盗贼四起,而地方官又忙于战事,无暇兼顾。在这样一种动乱时期,谁能保证没有“不呈之徒乘机而起”?这话很可能打动了道光皇帝。的确,对于一个专制君王来说,头等重要的是保住皇权。“英夷”虽然可恶,但毕竟只是要求通商、赔款、割地,并无灭清亡国之意,也动摇不了国本。然而一旦民众造反,则很可能就是皇冠落地。这可是大意不得的。“清朝统治者们尽管在诸多事务上糊涂昏聩,但在这一根本大计上十分清醒。” 于是道光皇帝批曰:“所奏不为无见。”茅海建先生总结说:“讲真话,需要点勇气,也需要点正气。”我想补充一点:在专制制度下,也需要点技巧和心眼,刘韵珂就是证明。他在朝野上下不是唱高调就是说假话的氛围下,唱了“反调”讲了“真话”(真实的想法),却不但没有得咎,反倒升了官职──由浙江巡抚升任闽浙总督。顺便说一句,他也是交战省份督抚中惟一未获咎处反得升迁的人,这不能不归结为他的“为人乖巧”。不过,刘韵珂的技巧和心眼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他担任闽浙总督后,继续用对付皇上的办法搞“曲线救国”,用“阴柔之策”对付“英夷”。表面上,他遵守条约让福州通商,背地里却做尽手脚,让英美商人无利可图,以致1855年福州的贸易额仅为三十七万元,1856年、1857年竟无一艘“番舶”光顾。刘韵珂对此十分自得。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里洋洋得意地说:“福州竟不通商,数年后,该夷灰心而去,则省城根本之地,不令非我族类实逼处此。”可惜他这一套到了咸丰朝就吃不开了。登基未久的咸丰皇帝要的不是这种鬼鬼祟祟的伎俩,而是堂堂皇皇的胜利,而朝野上下对刘韵珂的“媚夷”姿态也久为不满。刘韵珂混不下去了,称病请假。咸丰皇帝看穿他的把戏,将计就计,打发他回老家“调理”,而且一“调理”就是十二年。等到同治朝他再复出时,已经不可能有所作为了。六如果说倡言“抚手”已属不易,那么,操作“抚局”就更是为难。事实上,当钦差大臣耆英接受了“抚夷”的使命后,他就立即发现自己其实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桀骜不驯的“逆夷”不肯“就抚”;另一方面,自以为是的皇上又不愿让步。两边的来头都很大。“前者以兵势追之,后者以权势压之”,夹在中间的耆英等人两头受气,也就只好如茅海建所言,对“鬼子”扮笑脸,对 “主子”做鬼脸了。耆英等人如何对“鬼子”扮笑脸,《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多有描述,其中最可笑的,则是两江总督牛鉴在日发给英国“全权公使大臣”璞鼎查的照会。牛鉴在照会中说,这一次“和好通商之事”,不但江南带兵之员,即便是“扬威将军”奕经,也都不敢上奏,是我牛鉴不顾后果,“三次冒死据实陈奏”,我们万岁爷才恩准了。然而,当此“讲和之际”,“贵国大邦兵船忽然来到,是使本部堂一番好意,反启兵端”。于是牛鉴质问道:“试问贵国信在何处,义在何处?”而耆英则一开始就欺上瞒下,两头哄骗。日,英军重兵逼近乍浦,耆英闻讯大惊失色,也顾不上什么请旨不请旨,即派伊里布前往,“体察情况,设法羁縻,宣布天威,示以大义”。可惜“逆夷”并不害怕什么“天威”,也不讲什么“大义”,反倒发来一份照会,态度恶劣,语气强硬,公然要求大清皇帝表态愿意按照他们的条件办理。耆英一伙既不敢答复对方,也不敢如实上奏,反倒继续撒谎,在29日的奏折中专挑好听的话说,道是“该酋深知感激,只求通商(其实根本不是英方的条件),言词尚为恭顺(其实是咄咄逼人)”。至于自己的对策,耆英的说法是:“当此逆焰方张、战守两难之际,固不敢轻言攻剿,亦不敢专恃羁縻,惟有恃以镇静,殚心竭力,相机办理”,全是一派空话!事实是:乍浦失陷,吴淞告急,耆英、伊里布火烧屁股,屁颠屁颠地由杭州而嘉兴而王江泾而江苏昆山,“一路尾追英军讲和”。然而“鬼子”却不跟他们讲,万岁爷也不同意。7月9日,道光皇帝下旨,道是“若再事羁縻,不特与事无益,且恐有伤国体”,于是下令:督耆英、伊里布与牛鉴等人“专意剿办,无稍游移”。无计可施的耆英等人决计抗旨。他们很清楚,什么“专意剿办”,“逆夷”不再进攻就是好事!什么“无稍游移”,皇上本人就一再“游移”。果然,在耆英等人接到旨意的第二天,道光皇帝就“游移”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份材料,一份据说是英军“大元帅吴夏密”张贴在宝山县城里的“告示”。这份“告示”是伪造的,只不过不知是何人伪造而已,因为“大元帅”一词向为英军所不用,“吴夏密”也实在不知是为何人。而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先生甚至认为就是耆英伪造的。但无论是何人伪造,都可以肯定这是耆英等人对皇帝扮的一个鬼脸。这份“英军大元帅吴夏密”的“告示”说:五年前,“因本国商船误伤广东商人三名”,故“清国不许通商”,为此,我国“命我求和”。又因有人(暗指清朝“奸臣”)“诈我”,“不肯保奏朝廷”,只好发兵扣阙,意在“杀尽奸徒”,并不干你们百姓的事。尔等只管安居乐业,“毋得惊慌乱窜”。十日之内,本帅将“整顿三军,再扣北阙,直抵京师,自行讲话”,尔等百姓,大可不必庸人自扰云云。显然,这是一份完全按照中国人思维方式写出的“安民告示”。尤其是那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说法,十分符合中国的逻辑,也十分符合朝廷对这场战争定下的调子。事实上,这场战争一开始,那些领兵上门前来要挟讹诈的敌凶,就被看作和说成是受了“委屈”来“告御状”的“外藩”。比如1840年英国外相巴麦尊挑起战争的照会,就被译成“求讨皇帝昭雪申冤”(其实意思是“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这次也一样,也是来“告御状”。既然是来“告御状”,当然要“讨个说法”。如果地方官“不肯保奏朝廷”,也就只好“直抵京师,自行讲话”了。这就不由得道光皇帝不信。何况,“命我求和”,是他喜欢听的;“奸臣诈我”,也是他相信的;而“直抵京师,自行讲话”,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决定:既然如此,那就还是“设法羁縻”,“抚贼”了事!不过,道光皇帝还是留了一手。他指示耆英等人:“应守则守,应剿则剿,断不可稍存畏葸,致懈军心,是为至要!”对于英方的条件,他也一再讨价还价,不肯批准,而要耆英等人去讲道理。他天真地认为:“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七读《天朝的崩溃》一书感触最深的,就是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前方将帅的不断撒谎。可以说,在这场“鸦片的战争”中,谎言成了麻痹和麻醉清廷君臣的一剂鸦片。只不过,他们不认为是鸦片,也不管它叫鸦片,而叫做“天朝体面”。有时候,也叫“爱国主义”或“英雄气概”。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民族都沉浸在一种“天朝大国”的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在我们看来,人类居住的这个地方,叫“天下”;天下的中央住着我们,叫“中国”;中国的皇帝是天的儿子,叫“天子”;天子的王朝是最伟大的,叫“天朝”;天朝的臣民是最优秀的,叫“华夏”;周边那些国家因为离天子太远,无法接受天朝的礼乐教化,因此不开化,是野蛮人,叫“蛮夷”。“蛮夷”和“华夏”之间是“君臣”关系,或“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关系,根本就不平等。“蛮夷”到“中国”来,要么是来“朝贡”的,要么是来“观礼”的,要不然就是来“乞恩”或者“喊冤”的。因此“天朝”无“外交”,只有“理藩”(即打理“中国”与“藩国”的事务)。直到耆英等人签订城下之盟时,使用的也仍是“恩准”字样(比如“恩准”五口通商)。明明是人家强迫我们订立不平等条约,还要说是我们“恩准”,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然而,不说“恩准”是万万不行的。不说,就是“大不敬”,就是“卖国贼”。同样,不说“逆夷”“闻风慑服”、“实无能为”也是不行的。不这样说,就是“胆小鬼”,就是“助夷气焰”,就是一屁股坐到敌人那边去了。谁敢担这个罪名?也就只好说“夷不足畏”。当然,夸大敌情的时候也有,比如说到1841年第二次定海之战时就是如此。在许多论著中,这次战役往往被描述成一个激动人心、英勇壮烈的故事:定海三总兵(定海镇总兵葛云飞、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孤军五千,奋力抗击英军万余人的围攻,血战六天六夜,终因寡不敌众而阵亡。这样写,当然感人至深,可惜并不完全是事实。三总兵率军抗战是真的,英勇奋击也是真的,以身殉国就更是真的。但据茅海建先生考证,敌军并没有万人之多(更没有二三万),而是只有四五千;也没有“血战六天六夜”,而是只有不到一天时间,从日早晨开始,至下午二时许结束。在整个战斗中,“英军并未遇着坚强的、有效的抵抗”,“只付出了战死二人、受伤二十七人的微小代价”。敌情,显然被夸大了。夸大的原因也很多,比如“清方官员在报告中伪讳粉饰已成风气”就是。所谓“伪讳粉饰已成风气”,也就是吃鸦片吃惯了。但这种尚待核实的说法在当时和后来却几乎视为信史,即使一些以“严谨治学”为标榜的人也宁信其真不疑其伪,就因为从至尊天子到寻常百姓,都喜欢听谎言,或者说喜欢听好话、“吉利”的话、歌功颂德和“鼓舞人心”的话,至于这些话是否真实,或者有几分真实,则是第二位的事。于是,我们听到的,便是经过了处理的信息,其中不好听不顺耳的部分已被过滤,好听顺耳的部分则被放大。这样的信息,即便有一定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也是不真实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9078 头衔:左军师中郎将 工分:13692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鸦片战争是中国人的锥心之痛。不过,认真说来,痛,是后来的事。当时好像不怎么痛。不但不痛,相反,1841年的那个夏天,“战败后的广州,并没有像通常那样死气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气洋洋地互贺升迁”。首席指挥官奕山,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其他官兵人等,则优叙的优叙,升官的升官,补缺的补缺,换顶戴的换顶戴,正所谓 “弹冠相庆,共沐天恩”。因为负责这次战役的奕山在奏报“战功”的同时,还一口气保举了“有功之臣”共五百五十四人,几乎囊括广州所有官员!这可真是“胜利者的欢宴”!然而事实又如何呢?奕山一伙严重渎职,既战败,又违旨。奕山的职衔是“靖逆将军”。“靖逆将军”不是“抚远将军”,他只能“剿”(消灭英军),不能“抚”(停战言和)。道光皇帝给他下达的命令,也是“大兵兜剿”、“擒获夷酋”,“务使该夷片帆不返”。为此,皇帝下令调集湘、赣、鄂、桂、滇、黔、蜀七省大军供其驱使,还慷慨地一次性拨款三百万两充做军费。这次战役的前敌指挥部也阵容强大: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奕山,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四川提督齐慎,原刑部尚书、现任两广总督祁 五位大员。道光皇帝决心之大、期望之高,可见一斑。可惜事与愿违。“英夷”不但没有被“一鼓荡平”,清军反倒一败涂地;“夷酋”不但没有“束手就擒”,反倒指名道姓地要奕山亲自出面谈判,而且开出的价码中,竟然要求奕山等人率兵出城,驻扎在广州城外两百里处。最后的结果是,奕山不但全部接受英方所开条件,还提前两天缴清了六百万元的“使费”,总算是从英军的炮口下“赎”回了广州城。至于两国之间恢复通商,自然更是不在话下。停战是违旨的,谈判是违旨的,同意通商也是违旨的,赔款就更是丧权辱国,然而却获得了嘉奖。这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奕山向皇帝撒了谎。就在广州城降旗高挂的5月26日,奕山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历数清军在5月23日至25日的“赫赫战功”,宣称击沉、焚毁英军轮船、兵船各一艘。6月 4日,即停战协定达成九天、英军退离广州之后,奕山等人又上一折,声称英军头目(夷目)在城下“免冠作礼”,恳请“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只要给他们这两项“恩典”,“英夷”们就“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不敢滋事”。其实所谓“商欠”,就是那六百万元的“赎城费”,奕山等人早在5月31日就交清了。而通商则是事实,奕山和先期到达的参赞大臣杨芳等人早就默许,不闻不问,只不过道光皇帝还蒙在鼓里而已。于是,这个冤大头皇帝便在上谕中“宽宏大量”地说,那些野蛮人(该夷)原本“性等犬羊,不值与之计较”。现在,天朝已略示薄惩,英夷又作礼乞恩,你们办事也不容易(朕谅汝等不得已之苦衷),那就恩准通商赏还商欠吧!奕山一看谎言生效,又在7月14日出奏,声称“英夷”听宣,感恩戴德,“额庆欢忭,免冠感伏,声言永不敢在广东滋事”。这一结果,虽然离“片帆不返”、“一鼓荡平”相去甚远,但“永不滋事”还是皇帝愿意听的,奕山等人岂有不加官晋爵之理?事实上,在整个鸦片战争史上,我们很难找到完全不撒谎的清廷官员和将领。两广总督邓廷桢撒谎,两江总督伊里布撒谎,钦差大臣琦善撒谎,参赞大臣杨芳也撒谎。杨芳官居从一品,爵封果勇侯,是战功赫赫的清代名将,然而一到广州就撒谎,而且对英军作战毫无“果勇”之处,对皇帝撒谎却“果勇”得惊人。一只送照会的小船被手下发炮击回(纯属误会),竟被他夸张为“击沉英三板船两只,击断英大兵船主桅一根,击毙英军多名”的大胜仗。当然,杨芳的撒谎和奕山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结果,最敢撒谎也罪孽最重的奕山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撒谎水平次于奕山的杨芳“革职留任”(原因在于多少讲了点真话);相对诚实的林则徐(基本不撒谎)和琦善(后来才撒谎)处分最重──林则徐遣戍伊犁,琦善判斩监候(死缓)。这可真是谁不撒谎谁倒霉!当然,也有因撒谎而倒霉的。日,英军主动撤离舟山,伊里布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了定海县城。而且,接收这座空城的,其实只有三个人 ──伊里布的家仆张喜和两个下级军官。然而,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伊里布却自吹自擂,大表其功,甚至不惜编造情节,说:“我兵丁于初四日(即24日)午刻齐抵定海(其实是直到26日才会合集齐开赴舟山),该夷半在城内,半在船中。是我兵到彼,胞祖(英军指挥官)即缴纳城池,城内各夷立即纷纷退出。我兵整众入城,登陴看守,并将道头地方该夷所盖草房全行拆毁(其实是26日进城后就先为争功而吵架)。郑国鸿等传宣恩谕,将夷俘晏士打刺打厘(即安突德)等释令领回(其实是早就被英军救回),并饬赶紧起碇(其实城中并无一人)。胞祖等免冠服礼,声称伊等将城池交献后,即于初五日全数撤退(其实早就走了)。”但这 “真实的谎言”却激起了道光皇帝的雷霆大怒:“伊里布著革去协办大学士,拔去花翎,暂留两江总督之任,仍带革职留任处分,八年无过,方准开复,以观后效!”二伊里布不是等闲之辈。他血统高贵,其家世可追溯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出身正途,是嘉庆六年的二甲进士,满族官员中少有的科班出身;官运亨通,四年间升迁七次;圣眷正隆,是道光皇帝最为看重的四大总督之一(其余三人是两江总督陶澍、直总督隶琦善和湖广总督林则徐),并已由云贵总督迁任两江总督,且被看做善于镇抚边务之才,在云南对付“蛮夷”很是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他的想法一开始和道光皇帝一样,也是主“剿”的。君臣一心,他用不着做手脚。相反,在他看来,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由两江而至浙闽主持军务,正是他扬名立功的好机会。然而一到浙江前线,伊里布就发现情况不对,不但此时非彼时,此地非彼地,而且此夷非彼夷,挟坚船利炮渡海东来的“英夷”和本国的“蛮夷”(云南少数民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他连哄带吓就能镇住的。渡海舟山,收复定海,就更是谈何容易!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封疆大吏,伊里布以其聪明狡黠很快就意识到,浙江战事绝无可为,万岁爷交给他的任务根本就完不成!可是这些话他不能对皇上说,也不能对满朝文武说,但又不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也就只能打马虎眼、做小动作。他一方面对皇帝虚与委蛇,一方面和英军讨价还价,甚至不惜放下“天朝大吏”的身份,把敌方当作同朝官僚来讲价钱:“我们办事,必令你们下得去,亦必令你们回得国,复得命。你们办事须叫我们下得去,叫我们奏得大皇帝,叫我们大皇帝下得去。”这就简直等于说:你也不要打了,我也不要打了,我们两个私下里讲个价钱,大家都让点步,也都得点好处,各人回去糊弄自家皇帝好了!这就使人想起广州战役中大黄窖炮台守军将领战前和英军的讲价:“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谁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没有炮弹的炮,给皇帝留面子,然后走掉。”可惜洋鬼子不吃这一套,万岁爷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好糊弄,其他官员更并非都是吃素的。浙江巡抚刘韵珂、江苏巡抚裕谦、闽浙总督颜伯焘等人纷纷上奏言兵,京城里的言官更是奏章不断。终于,日,道光皇帝下诏,免去伊里布钦差大臣差使,任命主战最力的江苏巡抚裕谦接任,“专办攻剿事宜”!这下子伊里布方寸大乱。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宠,亟欲亲手收复定海以为补救。碰巧,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英军居然主动同意撤兵。这样的大功岂有让给裕谦之理?于是伊里布就由司令员变成了小说家,也就有了前面那个故事。谁知这个自以为是的小动作反倒激怒了道光皇帝:朕早就要你进剿,你他妈的却迟迟按兵不动,总说时机未到准备不足。现在好嘛,让这一小股本可“尽数全歼”的 “逆夷”逃之夭夭,你伊里布不是混蛋是什么!对此,茅海建先生总结说:“在其开始,伊里布还是诚实的。后来奏报与英方交涉,虽不乏‘天朝’的大话,但大体情节仍为可靠。随着道光帝一道道攻克舟山的严旨,他的奏折越来越言不由衷,而获知其已被免差后,竟满纸谎言。”伊里布自然有伊里布自己的账,但那种“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强求一致的政治体制和君主作风”,难道不正是谎言的催化剂吗?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伊里布的撒谎,其实是逼出来的。杨芳和奕山也一样。杨芳和奕山被派到广州之前,琦善已被罢免。这当然是杨芳和奕山的前车之鉴,何况同时还有一道“明发上谕”。在这道谕旨中,道光皇帝痛斥琦善的“辜恩负国” 和“丧失天良”。道光皇帝说,琦善“被人恐吓,奏报粤省情况,妄称地利无要可扼,军械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摘举数端,危言要挟,更不知是何肺腑!”事情很清楚,既然如实陈词是“危言要挟”,实事求是是“辜恩负国”,实话实说是“丧失天良”,那么,杨芳和奕山除了撒谎、编谎、捏谎,又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因此,杨芳和奕山几乎是一到前线就撒谎,而且杨芳和奕山的撒谎可以说是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谋的,至少也做到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事实上杨芳刚到广州,清军就打了一个败仗,琶洲、猎德、二沙尾炮台沦陷。然而杨芳却在奏折里只字不提,仅虚笔带过,道是英军前哨“探至省城相距十余里游弋”,然后笔锋一转,大谈自己如何布防,宣称“可以仰慰圣廑”。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哪里知道“省城相距十余里”是什么概念?又哪里知道“游弋”是什么意思?只是感觉情况尚好,于是在上谕中称“览奏稍纾忧念”。日至17日,杨芳又再次上奏,谎称清军“大捷”,杀敌无数,弄得道光皇帝兴奋莫名,谕令正在途中的“靖逆将军”奕山“一俟大兵齐集,即设法断其归路,痛加剿洗”。道光皇帝的上谕是4月2日发出的,而事实是,早在3月18日,英军便肆虐于省河,广州城岌岌可危。于是,杨芳便只好在3月22 日和广州将军阿精阿、广东巡抚怡良联名上奏,请求道光皇帝批准恢复通商,理由是“逆夷”在我痛击之下,“今俱不敢妄图”,只不过“希冀照常贸易”而已,因此不妨“将计就计,冀其堕入术中,于剿办或有把握”。4月3日,等得心焦的杨芳、怡良又再次上奏,请求批准通商,“暂作羁縻,以便从容布置,可期计出万全”。谁知道光皇帝览奏勃然大怒:“若贸易了事,又何必将帅兵卒如此征调?又何必逮问琦善?”杨芳等人没有话说。因为他们不能说:“我们根本就打不赢。不同意通商,别无出路。”于是只好接受处分:革职留任,以观后效。三相比较而言,奕山的运气要好得多。当然,他撒谎的本事也大得多。奕山也是一到广州就撒谎的,其“代表作”是他6月4日的奏折。奕山说,据守城士兵报告,城外有夷人向城内招手,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参将熊瑞探头一看,见有夷人头目数人,用手又指天又指心的。熊瑞不懂,叫来翻译询问。这才知道,这些夷人要求见大将军,说是“有苦情上诉”。总兵段永福听了,便大喝一声道:我天朝堂堂大将军岂肯见你?“奉命而来,惟知有战!”该夷目一听,就摘去军帽,屏退左右,把所有的武器都扔在地上,望着城墙就行礼。我方翻译官就下城去问他,说你们这些家伙抗拒中华,屡肆猖獗,到底有什么冤抑?原来,英夷是靠通商过日子的。如果不准贸易,货物不能流通,“资本折耗,负欠无偿”,那就没法活了。只因“两边炮火轰击,不能传话”,只好跑到此地来,“求大将军转恳大皇帝开恩,追完商欠,俯准通商”,夷等保证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再也不敢惹是生非。这当然是无中生有,信口雌黄,颠倒黑白,将胜败战和的关系完全反过来了。赔款求和的败将成了摆谱端架子的,而且“奉命而来,惟知有战!”手持利器咄咄逼人的强盗反倒成了苦苦求情的“冤民”,而且可怜兮兮。这可真是从何说起!当然,奕山的“成功”主要还不在他的谎撒得有多“圆”(伊里布和杨芳的谎撒得也很“圆”),而在于道光皇帝的心思发生了变化。道光是一个资质平平、胸无大志、只想得过且过(即所谓“守成”)的人。他对这场战争,既无必胜的信念,其实也无必胜的要求。他最关心的,是战争何时结束(衅端何时可弥);最担心的,是不要没完没了,因为那样太费钱。他曾对伊里布说:“试问内地之兵民,国家之财富,有此消耗之理乎?”所以,他原本是打算以通商为条件来结束这场战争的。在同一段朱批中,他还对伊里布说:“好在彼志在通商,又称诉冤,是我办理得手之机,岂非片言片纸,远胜十万雄师耶?”从这一意义上讲,除了不该赔款外,奕山他们还真没什么错。那么,同样是“设法羁縻”,同样是“恳请通商”,伊里布和杨芳怎么就错了呢?原来,道光皇帝的底线,除了“志在通商”以外,还有“又称诉冤”一条。然而 “英夷”的表现却让皇帝陛下失望:不但没有苦苦求情,反倒十分嚣张,简直就是“桀骜不驯”。如此“不识好歹”,岂能不狠狠教训、迎头痛剿?所以,伊里布 “收复”失地,他不喜反怒;杨芳奏请“以通商换和平”,他不依不饶。但等到奕山签订城下之盟时,他似乎心灰意冷,不再在意“剿”得“痛快”不“痛快”了。何况奕山的谎撒得多么好啊!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英夷”既然并非是来“申冤诉苦”的,当然不会因此就像奕山说的那样安分守己、“不敢滋事”。相反,他们更加嚣张猖狂,趾高气扬。 日,原先一直代表英国政府和中方打交道的“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被内阁免职(8月8日接到通知)。8月10日,英国新任“全权公使大臣”璞鼎查到达广东,驻节澳门(同船到达的还有新任远征军海军司令巴加),当日即发出照会,要求重开谈判,并声称在英方感到满意之前,英军将不停止进攻。 8月21日,英军主力果然向北开进,璞鼎查本人也于22日登上战舰由粤北上,一副战争不但没有结束,而且刚刚开始的架式。这就离奕山所奏“永不滋事”相差太远了。但奕山的办法是继续撒谎。奕山等人说,义律之所以获罪,是因为“连年构兵”(事实正好相反,义律被免职,是因为英国外相巴麦尊认为他过于“软弱”和“谦卑”)。义律心怀不满,便故意不把我大清皇帝已恩准通商之事告诉璞鼎查。璞鼎查不明真相,又不等待我方的复照,便匆忙“出洋北驶”。义律的鬼心眼是:璞鼎查倘若北上恳求码头,很可能开炮启衅。战争一旦打起来,他就犯了和义律相同的错误,义律也就正好“为己卸职”。好在广州知府余保纯已向“副领事”(其实是秘书)麻恭传达圣谕,并行劝阻。麻恭听宣后也频频“点头称善”,表示如能中途赶上璞鼎查,“定当遵谕传知”云云。这又是连影子都没有的弥天大谎,然而道光相信。因为他自己御下的那些文武大臣就是这么勾心斗角的。何况在奕山等人的笔下,义律、麻恭等“夷目”无不“情词恭顺”,当然也就不会把这十万火急的军情太当回事了。奕山等人又一次蒙混过关。四奕山的谎言骗得了皇上,骗不了他的邻居。就在广州城大小官员弹冠相庆的时候,一省之隔的闽浙总督颜伯焘,便出奏弹劾奕山谎报广州战况。这一回璞鼎查北上时,颜伯焘也没有上奕山的当。他并没有相信奕山的鬼话,也没有放松对英军的警惕,而是在厦门严阵以待。厦门战役可谓惨败。因为这一回,清军是有足够准备的。日,颜伯焘来到福州任所,即全力以赴投入战备。3月2日,颜伯焘抵达厦门,便立即着手改造防务。到8月下旬开战之前,历时五个月,耗银一百五十万两,终于将厦门建成大清帝国疆域内最强大的海防要塞之一。战争是在8月26日打响的。下午一时四十五分,港内风起浪涌,英舰纷纷起锚进攻。颜伯焘则坐镇城中,亲自指挥厦门岛南岸、鼓浪屿、屿仔尾守军“三面兜击” 来犯之敌。经一小时二十分钟炮战,鼓浪屿三座清军炮台被敌打哑。下午三时四十五分,即开战两个小时后,英军在厦门本岛登陆。十五分钟后,石壁阵地陷落。未久,全岛各阵地均告失守。绝望的颜伯焘和兴泉永道(管辖兴化、泉州、永春二府一州的道台)刘耀椿“同声一哭”,然后率领文武官员连夜逃往同安,守城士兵也都逃之夭夭。次日清晨,英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据了厦门城。此战,清军战死总兵一员,副将以下军官七员,士兵难计其数,英军则仅战死一人,伤十六人,然而颜伯焘的战报却说自己击沉英轮一艘、兵船五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99078 头衔:左军师中郎将 工分:136920
左箭头-小图标
25楼& 这张图已经说明问题,林则徐指挥一样得失败!因为帆船是会移动的!!!船移动再快,也得有粮食,后勤。英国就几艘军舰,几千陆战队,真的要征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基本不可能。关键是清军不但将领无能,而且最高统治者举棋不定,战和摇摆,然后还啥事情都得遥控前方大员,什么都得用600里加急送到道光那里,就这样的体系再好的武器也得失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林则徐不是战神,满清也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一个170年没打过大仗的腐朽帝国,长久的封闭自守,停滞不前,与世界大势整整落后了200年,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挽救的。当时西方横扫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已经是定数,不是古老帝国的某一个人可以阻挡得了的。满清能打成那副德性,应该说,打得还是不错的。31楼&
祖鲁战争中祖鲁人用近乎原始的武器,40000人对抗10000英军,最终用10000多人阵亡的代价击毙英军1700人,战绩远远高于清军,如果清军有祖鲁人的勇气,相信英国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就清军那德行,还跟祖鲁人比,省省吧!洋人的船还没上岸都跑得没影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32186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林则徐不是战神,满清也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一个170年没打过大仗的腐朽帝国,长久的封闭自守,停滞不前,与世界大势整整落后了200年,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挽救的。当时西方横扫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已经是定数,不是古老帝国的某一个人可以阻挡得了的。满清能打成那副德性,应该说,打得还是不错的。 祖鲁战争中祖鲁人用近乎原始的武器,40000人对抗10000英军,最终用10000多人阵亡的代价击毙英军1700人,战绩远远高于清军,如果清军有祖鲁人的勇气,相信英国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林则徐不是战神,满清也不是奥斯曼土耳其,一个170年没打过大仗的腐朽帝国,长久的封闭自守,停滞不前,与世界大势整整落后了200年,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挽救的。当时西方横扫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已经是定数,不是古老帝国的某一个人可以阻挡得了的。满清能打成那副德性,应该说,打得还是不错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战争准备不足从1839年9月份开始,中英之间就摩擦走火,开始频繁出现武力对抗。到次年6月鸦片战争真正爆发,期间九个月的时间里,广东海面上先后发生过大小不等的战事共七起。但这些零碎的战事都没有引起林则徐的警惕。也是由于看不起洋人的缘故,林则徐认为“夷兵除了枪炮之外,击刺步伐都非其所长,他们还裹腿缠足,装束严密,两腿屈伸都很不方便,如果上岸的话,就更加无能为力了。所以,他们并非不可战胜的”。于是,林则徐对广东沿海的炮台也进行了检查、加固,加强了许多炮台的火力密集度,也在某些关键关隘设置了第二、第三道防线。但林则徐的所有防御措施都无力防御登陆英军从其侧后方发起的地面攻击。不料,正是这些被林则徐认为无法登陆作战的英国人,登陆之后从后方摧毁了他的防海炮台,导致了清军的节节溃败。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24楼&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 中英开战都两年了,道光皇帝居然还不知道英吉利国在哪里,问英军俘虏,英吉利国位于天朝何方,有无旱路可通?战争进行了两年,居然还对敌国一无所知,这仗能打得赢才怪。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21楼&直隶总督琦善更是擅自无耻的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穿鼻条约》。--------------------英军当时北上的原因不是广州打不下来,而是英军的目标不是拿下广州作为贸易据点,而是希望清朝在北方开放口岸。英国人朝思暮想希望清朝开放口岸已经有1000多年,早在洪仁辉事件时,东印度公司就尝试摆脱广州公行贸易。因此英军只是封锁广州而北上攻打定海(宁波)和天津,因为这两地位于英国希望开放的口岸地区(定海在宁波,过去曾是开放口岸,而天津,西方人认为这是北中国的咽喉港口);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英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很奇葩的观念--------两广总督和海关衙门的“恶行”是下属官员们私下所为,满清皇帝是不知道,他们可以通过震慑满清皇帝从而使得自己的主张得到重视。这也是为何“穿鼻草约”签署后,英国政府不承认的原因所在----该草约中清政府虽然承认广州通商,但是并未如英国所预期的那样,在广州以北另外开放通商口岸。 相对来说,琦善签订的《穿鼻草约》比后来的条约损失要小得多。琦善专门去英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不可战。因为压根就跟对方不是一个级别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17990 工分:45986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换谁都没用,晚清的局势已不可收拾,“虽有智者不能不能为也”。另外,把国家、民族命运寄托到一个人身上是个大毛病。一将无能,万兵受困的道理你还不明白吗?而中国不是有伟人毛泽东,革命成功还要推迟若干年,这是大家公认了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35081 工分:20431
左箭头-小图标
这张图已经说明问题,林则徐指挥一样得失败!因为帆船是会移动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123 工分:7947
左箭头-小图标
20楼&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关键是有么有眼界,林则徐好歹也在广东和英国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自然多少知道些西洋的情况。所以林则徐也算是满清极少知道西洋情况的官员之一。可笑满清这样一个靠武力制胜的国家,居然在出现了强势的势力时,对其竟然一无所知,其情报水平之差匪夷所思。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52123 工分:794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换谁都没用,晚清的局势已不可收拾,“虽有智者不能不能为也”。另外,把国家、民族命运寄托到一个人身上是个大毛病。整体人傻,不是一两个聪明人能改变当时状况的。为啥新中国能崛起,还不是因为满清灭亡后,民国开始兴起民族主义,以及正规现代九年制教育的开始。中国人第一次开始有了公民意识,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而不是单一的汉人,第一次懂得如何正常的与外国人讲道理,虽然处于弱势,但至少让列强不再把中华当成满清那样的野蛮人了,第一次懂得要发展科学,发展实业才能国家进步,第一次懂得文化的重要性。只有从开启民智,让整个国家文明开化,才能谈得上发展科技军事经济。而一切都要从教育开始。如果现在的人还在读四书五经,小孩子成天只念三字经,中国能与列强竞争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71217 工分:40961
左箭头-小图标
换谁都没用,晚清的局势已不可收拾,“虽有智者不能不能为也”。另外,把国家、民族命运寄托到一个人身上是个大毛病。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0733 工分:1778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帖已被删除 直隶总督琦善更是擅自无耻的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穿鼻条约》。--------------------英军当时北上的原因不是广州打不下来,而是英军的目标不是拿下广州作为贸易据点,而是希望清朝在北方开放口岸。英国人朝思暮想希望清朝开放口岸已经有1000多年,早在洪仁辉事件时,东印度公司就尝试摆脱广州公行贸易。因此英军只是封锁广州而北上攻打定海(宁波)和天津,因为这两地位于英国希望开放的口岸地区(定海在宁波,过去曾是开放口岸,而天津,西方人认为这是北中国的咽喉港口);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英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很奇葩的观念--------两广总督和海关衙门的“恶行”是下属官员们私下所为,满清皇帝是不知道,他们可以通过震慑满清皇帝从而使得自己的主张得到重视。这也是为何“穿鼻草约”签署后,英国政府不承认的原因所在----该草约中清政府虽然承认广州通商,但是并未如英国所预期的那样,在广州以北另外开放通商口岸。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82329 工分:84509
左箭头-小图标
林则徐的个文官,当然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官带兵打仗取胜的先例,明朝一代名臣于谦就 很好的例子。但是,林则徐也烧鸦片的气魄但不一定也代表的能力,或许如果是林则徐代表抗英会输的更惨。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03405 工分:9506
左箭头-小图标
气数已尽,非人力可挽回。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85617 工分:25834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英军的火枪还真比弓箭强不到那,射击精度比不上弓箭,射速初期也没弓箭快!!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13172 工分:8455
左箭头-小图标
不要再想那个时代了。与我们无关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满清当时那个德行,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再生,也会败的,更何况区区林则徐乎?一个不了解世界大势,盲目闭关锁国,夜郎自大,200年间停滞不前的帝国,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日新月异的西方工业强国面前,不被打败的。当时早已开始西化已经相当近代化的奥斯曼土耳其,面对西方列强,尚且一败涂地,何况区区满清乎?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830924
/ 排名:536
左箭头-小图标
战争的结局依旧会败,林则徐不是战神。也不能说皇帝听信谗言,只是说当时那种情况下,必须答应联军先把林则徐罢免了,其实是保护,后期平叛时,不又放兵权给林,去评判太平军骚乱了吗。林则徐的做法也有问题,一场经济纠纷搞成了政治事件,如果你看看当年的文件,会发现一个现实就是鸡同鸭讲,一个想按经济办事,一个像按集权方式办事,所以纠纷是必然的,战败也是必然的,要知道,历史的洪流大多情况下不由个人决定,就算个人决定,那么林的地位和位置也无法有大的作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90249 工分:141980
左箭头-小图标
一样会败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66970 工分:7895
左箭头-小图标
林则徐就是做了皇帝也救不了大清。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0084 工分:21814
左箭头-小图标
整个清政府都是腐败的,临时换一个高官,短时间内又能有多大起色。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58261 工分:47362
左箭头-小图标
会不会失败,我不干保证,但是我知道当初英军进攻珠江口的时候,林则徐下令往珠江里扔大粪,因为他认为这样能抵挡住英军。不过从英军没敢在虎门登陆转而进攻镇江来看,林则徐指挥的话,或许能撑一段时间,也许不会败的那么快,也会南京条约会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17482 工分:21709
左箭头-小图标
尼泊尔廓尔喀人装备怎么样 阿富汗人装备怎么样 有清朝好么?打的英国人抱头鼠窜!还是人的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59032 头衔:山本六十五 工分:2589
左箭头-小图标
跑不掉的。官僚集团基本都是开朝清廉,中期开始腐败,末期极度腐败,最后灭亡。 任何时候,任何时候。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634251 工分:46223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改写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87244 工分:2280
左箭头-小图标
满清政治经济军事全面腐败,换谁都白搭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289464 工分:8062
左箭头-小图标
大清早晚都是要败的,早败早好,早死早超生,那朝那代都有灭亡的时候,不怕改朝换代,就怕衰而不死。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30733 工分:17783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林则徐,也不会有鸦片战争了。义律已经明说,可以配合清政府禁烟,但是义律无权代表英国人接受林则徐提出的一旦查出船上有一人携带鸦片就就将该船“人即正法,货没入官”。这就相当于如果长途车上查出有一个人偸带毒品,那么全车人全部拉出去枪毙-----这个条件谁敢答应?!更何况,清政府根本不承认义律这个“商务监督”是英国官员身份!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50条记录]&分页:
&对如果鸦片战争让林则徐来指挥 大清还会败吗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为什么挑起贸易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