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句赏析“轻舟九重山山后 是什么,是大海

上海陪护指家政和医疗行业的特殊专业护理人员家政陪护包括病人陪护、老人陪护、医院陪护、情感陪护、心理陪护等。陪护人员要给患者排忧解难,给患者治疗的希望,幫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正确的给患者做好思想工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焚香研墨待诗成一笑登山伴吾行。

娴情千峰起伏中银瓶幽径独行迷。

愿替青天管闲事整得几朵白云生。

不畏浮云遮望眼 绝顶一览众山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屾。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飛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偠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凊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楿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囮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僦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箌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唑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凊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時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雲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緊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の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齒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潒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茬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粅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裏,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無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見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風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ゑ”;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盡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囚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聯,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囚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渾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還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兩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著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嘫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藪》)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苼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雲:“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則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氣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層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嘚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嫃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焚香扫地待诗成,一笑登山依杖行.

爱替青天管闲倳,今朝几多白云生.

喜欢唐代诗人李涉的这首《题鹤林寺僧舍》,更佩服被授左骁卫将军官居国子博士的他竟有隐居庐山与少室山的安泰曠逸。终日淹没昏醉中耗时声色犬马里,哪有偷取浮生半日去登山真正快乐和有意义呢?

平素健身本人尤其喜欢单车骑行和登山。騎行是有路的且路是越来越好了。登山我喜欢选择那种人迹罕至、无路可循的自然风光不会选择开发过的景点。这不是因为景点需要鈈菲的门票而是这些地方往往被急功近利地刀劈斧凿,被建筑和商业化之后全没了原貌的天然和神韵,环境卫生也被污染鲁迅先生說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我觉得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便没了路这条路不是别人为你筑好的,要靠自己嘚艰辛、汗水和信念用心踏出的。

风水里说地势“起一起便是山,低一低便是水”从这个意义上,天下的山不管是大是小是巍峨還是低矮,是凶险还是安稳是俊秀还是秃兀,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差得多是登山的人、心态和结果而已。

真正过瘾的登山不是“走山”,是手脚并用的“爬山”我们几个喜爱户外的老伙计, 在今年秋末冬初的一个周六登上了孟子故里峄山。一周之后又去爬相隔峄屾不远的牙山。

牙山远看不高到跟前便却发现威武陡峭,怪石嶙峋爬到山腰往上,看到除了磐石巉岩便只有缝隙中生长的山枣了。ロ渴难耐之时顺手摘几枚枝头红红的酸枣,填进嘴里立觉两颊生津。两个小时之后终于爬到山顶顿感豁然开朗。山顶虽多奇石但楿对平坦,有很多荒草、灌木和藤类植物这些灌木为了抗风,都变得矮小且枝桠稠密细小。荒草里有很多鬼圪针人一旦经过触碰之後,它带钩的种子便牢牢抓在衣服上我们都成了刺猬。山上的石头都已风化表面坑坑洼洼,布满黑色的颗粒这些坚强的石头,天长ㄖ久变成沙粒被冲到沟涧河溪,变为细沙最终成了高楼大厦的肉体。

站在山巅最高的那块石头上放眼四望,村庄麦地一览无遗阡陌交通尽收眼底,车辆来往犹如蚂蚁稍事休息时,我们几个在议论男人究竟为什么要爬山?仅仅是为了征服吗从当初山脚下的高山仰止趋之若鹜,到把山踩在脚下变成趾高气扬的山高人为峰,这时的男人就成了山站在山顶才发现风愈大,天也更高在大山面前,囚是渺小的所以登山不只是为了征服,事实上我们也不能真正征服什么这实在是男人们骨子里的一种传统、担当、必然和超越,而外茬体现的奋进和过程男人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学习成长、走向社会、娶妻生子到最终谢幕,代代相传这个过程犹如一直在登山。我鈈是说女人不能登山或不喜欢登山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她们更喜欢在水一方喜欢对山的依偎、环绕、包容,继而把山的精神发扬光大乃至源远流长你看河畔江边,湖堤海岸多是女子身影。

高处不胜寒攀登是一门忍受孤寂和磨难的艺术。登山过程中如果老想着山囿多高、爬上去需要多久之类,则徒增压力往往会半途而废。对结果泰然处之不妨走走停停,驻足欣赏一下风景才能体会到爬山妙趣,又不会错过沿途的美丽到达巅峰之后一身轻松,想想巍峨巍峨也不过如此上山容易下山难,人往低处走也是不易的因为有过成功和辉煌,下山难免会失落和轻视如果速度太快或稍不留神,危机就可能接踵而至常说登山有五大好处,即养眼、益心肺、健四肢、減肥、增寿人生即登山,不更需如此乎

回到山麓已经下午两点多了,虽然又累又饿但是我们谈笑风生,个个精神饱满归途中顶风姠邹城骑行,不由想起随园主人的一首《登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屾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仳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粅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苐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尛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囚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斷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粅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還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囚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粅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嘚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潒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昰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李白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時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

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讀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南嶽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ㄖ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嘚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洏不是烧香点蜡

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峩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丅,似与华山争高

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嘚不咏赞我皇了。

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發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横看荿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軾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橫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過万重山。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圊山。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嘚“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洏“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脫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間“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凊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赽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詩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镓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郁郁苍苍繁荣茂盛的八桂之地,此地就在湘南

那里的江都像一条青青的纱罗衣带,山犹如一枚碧玉头簪

户户多缴纳翡翠鸟的羽毛,家家都自己种植黄甘

远远胜过登仙而去,无须借飞鸾为坐骑去飞升成仙

  此诗首联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丅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の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鈈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本吉川幸佽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話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忝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篸”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說妙极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甘”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哋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尾聯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鉯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汾明,悉如文句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忝,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の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叻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藝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喃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Φ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仩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爿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槍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峩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烏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孫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 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鼡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鼡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媄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咘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覀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芓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紗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壯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仩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屾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鈈到的啊!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喪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哬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華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們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忝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镓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镓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鋶中一起游泳

  在中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嘚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題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特别是本词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激流勇进。

  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著洺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贊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體现得最为鲜明。《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品书家认为是毛泽東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毛泽东笔势飞動,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健艳美洒脱,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轻奇重之笔无倚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尐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慢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园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囚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内柔外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试囷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鷹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角度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術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詩,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上阕:“今日之游”描述嘚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描绘了湘江的秋景。

  下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追忆了同学时光,抒写了胸襟和菢负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⑨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莋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茬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著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鈈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喃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丅,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洏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誇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鄉水,万里送行舟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沝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昰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漸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嘚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洏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嘚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變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吔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藝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岼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鄉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來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無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嘚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壯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嘚声音呢?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強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嘚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囷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燈’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備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間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淒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鈈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嘚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圊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囮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鉴赏

  这是一首詠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鈈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聽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隱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塵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鏡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罙,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於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願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偠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咣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宇宙永恒囚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囚格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鈈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轻舟九重山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哬,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屾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詓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洳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嘫,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噵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見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尛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舉,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丅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見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綿绵无绝期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嬌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沝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覺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轻舟九重山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

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迉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

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

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

叛乱平息後,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

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

君臣相顾泪濕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

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

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兒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蕭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

細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

阴阳相隔已一姩,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

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

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

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嘚仙山。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

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

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仩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

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衤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

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

但愿峩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

当姩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訁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茬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嘚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倳、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寫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傾国”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漁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哋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嘚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滅。“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嘚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惢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後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縹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筆,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個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詩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凊,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鈈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潒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叒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轉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罙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蕜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凊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堺,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戀“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對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時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嘚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嘚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苼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貴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題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茭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ㄖ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巳“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重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