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方洗洗哪款好


有人说,喝茶时端杯子的姿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不烦也不知道有多少准确性,但是可以简单测试一下。现在让我们来回想一下,平时的你习惯怎样拿杯子的呢?

F、一手拿杯子一手拿其他东西

(测试答案见文后,有彩蛋)

其实,按照功夫茶的要求,正式的拿杯姿势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拿住杯子两边,中指弯曲回来拖住杯底。这个姿势叫做,三龙护鼎,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是三龙,茶杯是鼎。其中,女士无名指和小指呈兰花指状;男士要收回不能翘出兰花指,否则会有“伪娘”之虞。

那么问题来了,我钟爱的四方乃至多方带倭角的杯子,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拿才算正确呢?

2017年12月18日,北京四季酒店。

北京保利举行了2017 “佞宋——宋元巷陌间的色·声·香·味·触”专场秋拍。其中,一只元哥窑倭角方洗以260万元起拍,2300万元落槌,加佣金2645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9倍之多。

拍卖资料是这么介绍的:此件倭角方洗,造型小巧可人,四方倭角,斜直壁,器身随口沿起伏凹凸变化,内外满施灰青釉,所敷施釉色厚润犹如凝脂,宝光内蕴。周身纹片致密,静穆古雅,深者呈紫褐色,浅者则为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遂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底部四倭角处各有一支钉痕,可见黑褐色胎骨,细腻坚质。

哥窑,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身世也最为扑朔迷离。

其中,记载最早的是元代孔齐的《至正直记》:“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

明初,吕震等人撰绘的《宣德鼎彝谱》提出了六大名窑之说:“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

明代收藏家曹昭的《格古要论》这样描述:“旧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哥窑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对于典型传世哥窑瓷器烧造于何时、何地以及对各地出土类似哥窑器物的认识等,均有不同观点。

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综合性的“哥窑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推断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应在今杭州市凤凰山,根据器物造型和工艺特点推断为南宋时期烧制。叶佩兰老师认为,传世哥窑瓷器应产于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

我有两只哥窑四方倭角杯。

一只是叶氏哥窑叶克伟为纪念窑口创始人叶德奎老先生而推出的限量款;

一只是盛世哥窑陈卫星仿保利秋拍元哥窑四方倭角洗而制作的同款珍藏版。

无可讳言,这两位是当下复原传世哥窑烧制工艺中最顶尖的匠师,分列为一二名应无可置喙,两位的作品也被选入了故宫博物院做展示。其中,叶克伟的手艺得到了耿宝昌和马未都的认可,其手制的“古儿杯”更是当代传世哥窑粉眼中之至宝,备受推崇。


叶氏哥窑十兄款的四方倭角杯仿制的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南宋哥窑四方倭角小洗”(亦称四瓣花口杯),施叶德奎老先生生前所配之米黄釉,使用了传统的裹足支钉工艺烧制,在铁线之外还预留了“冷断白纹”以养金丝。值得称道的是其杯口沿处微卷,纹理龟裂曲折变幻,深色铁线与浅色金丝交错延展。


盛世哥窑卫星款的四方倭角杯略微大一些,内外施灰青釉,同样使用了裹足支钉工艺烧制,釉面上除了有褐色的铁线,还有深浅不一的裂纹,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装饰,也有利于后期金丝的养成。


二者相比,叶氏的釉面酥光如同丝绸一般柔和,有着类似古玉润泽度,铁线的微沁感更强些,不烦的另外一只五瓣花口杯更是开出了罕见的“墨纹梅花”片,而且很容易就养出了“金丝”。

而卫星的釉面则如凝脂,色泽内敛,有着璞玉般光泽,整个杯子胎体略重,铁线深淡交错,后期亦可享养杯之趣,开片像迸裂的冰片一样,依稀可以听到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两者口沿釉薄隐现灰黑胎骨,仔细观察可见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这被人称为“聚沫攒珠”,也是哥窑产生“柔和、含蓄、不刺目”酥油光的真正原因所在。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也是哥窑不易被模仿的重要特征。

不烦觉得,这两只杯子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彰显出浓郁的文人气韵,有着脱俗之气象。


不烦曾和瓷友交流过哥窑。

有朋友不耐地说,“和蜘蛛网一样的东西,有什么好玩的?”

但是在当代复烧的仿宋五大窑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传世哥窑,那抖动着的“金丝铁线”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吸引着我。

金丝铁线其实是陶瓷烧造过程中的一种缺陷,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出窑过程中的釉面炸裂。叶喆民老师在《中国陶瓷史》中记载了他父亲叶麟趾的一段话,“陶瓷器的龟裂不仅如此生成,而且即使经历若干年仍在不断有新生的片纹出现,有的在釉层上面,有的在釉层中间。”

哥窑的这种缺陷却被文人赋予了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马未都说,审美的最高层次,就是这样一种非常态的、病态的美。

不烦觉得,大概是宋元之交,异族入侵,山河破碎,而哥窑的这种破碎感恰好象征了文人士大夫们“心忧天下”的精神隐喻,因此更加受到追捧。

乾隆皇帝也非常喜欢哥窑,《清高宗御制诗集》中对历代陶瓷的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而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这也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不烦这两只四方倭角茶杯的原型其实是笔洗。

哥窑器多为精巧的文房清供,尤其是作为笔洗使用,更是为文人所推崇。

倭角其实又叫委角(这里应读wō jiāo),这个委,可意为“委曲”,原是古代家具中的工艺术语,是一般桌面、几面、案面等为直角的地方,改为小斜边儿成八角形的做法。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古人造物,大抵都会以物喻情。譬如这四边或五边的倭角杯洗,便有着在曲直之间论是非之意。有曲有直,跌宕而行,方能更深体会人生之真谛。

因此,用这样的器型喝茶,不烦也试图寻找其正确之方法:

A、三指下托边,无名指托底式;

B、两指上捏角,中指勾托底式;

C、两指上捏边,中指勾托底式;

相比之下,BC两种端杯方式,在啜饮时更为自然舒适,亦符合三龙护鼎的要求。而且嘴唇和杯边弧度高度契合,唇感舒适,利于含英咀华。

当然,单人喝茶,其实并不需要过于讲究繁琐,自当以闲适清净为佳。而不同的器物,不同的茶品,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而细究其所以然,不过是哂然一嬉而已。

以平常之心,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不甚快哉!


回到开头的测试,相信大家一定选择好答案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测试答案。

A:习惯用手拿杯子上端喝水的人,对于较细微之事并不太在意,是一个爽朗乐观的人,你的声音一般都很洪亮,喜欢边喝东西边说话。

B:由于握杯子中间比较不容易掉落,因此你的适应能力很好,别人对你很信任,有不错的人缘。不过有时也会表面答应别人的托付,心中却很不愿意。此外,你在谈话中,很会顺着对方的话语来配合,表现出高度的交际手腕。

C:喜欢手握杯子下端的人,通常比较敏感,对于许多事情会感到意外,甚至过度重视对方的意见。如果用这种方法握杯子,又将小指翘起来,表示比较神经质,容易焦虑不安,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遇挫折时极容易灰心。

D:以两手握杯子的人,多半内心空虚,需要有人慰藉,你常觉得自己很孤独。想和别人说话,但总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就说不下去。有时与人并行,会有触摸对方的欲望。

E:喝水前习惯将手中的杯子不停地摇晃,通常具有很重的不安全感,无法静下来做一件事,喜欢到处走来走去。同时,你对很多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很想去尝试每一件事。

F:虽然手上已经拿了杯子,但另一只手却还会拿着一根烟或者其他东西的人,对于自己或工作都有极度的自信。你会依照自己的个性在工作上大展所长,与人交际纯熟于练,有很好的说服能力,是个交际人才。

关注转发本文后并留言者视为参加彩蛋活动。

留言内容可围绕“哥窑或茶器”展开,最精彩留言可获卫星款仿元哥窑四方倭角洗(微瑕)一只。名额1位,截止时间为4月14日21点整(点赞数量最多的留言视为“最佳留言”)。

有兴趣的朋友可后台消息报名参加卫星款仿元哥窑四方倭角洗(限量款)团购活动,价格很优惠哟!!



茶器界小学生的情感日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窑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