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对凡人自称什么?按道教或仙学来

道家与道教学术思想的内容


道家與道教但从外表看来,好像不可分离而在实质上,却大有不同秦、汉以前,道与儒本不分家,甚之诸子百家也统统渊源于道,這个“道”的观念只是代表上古传统文化的统称。儒、道分家与诸子百家分门别户的情形,是由战国末年到秦、汉之间的事尤其汉初有了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的观念以后,相承因袭愈来愈明显。汉、魏、南北朝以后道教改变道家的学术思想,用与佛教抗衡乃使道家与道教,泾渭难辨唐、宋以后,儒者并斥佛、老更使道家含冤不白。其实秦、汉以前道家的学术思想,是承受三代以上继承伏羲、黄帝的学术传统,属于《易经》原始思想的体系也是中国原始理论科学的文化思想。汉、魏以后的道教是以道家学术思想的內容做中心,采集《书经》系统的天道观念加入杂家学说与民间的传说信仰,构成神秘性的宗教思想现在为了讲述的方便,把两者混為一谈在其紧要的界说之处,加以分别俾使大家容易了解。

(一)道家与道教的天人宇宙说

中国文化思想对于宇宙的定义,是由汉玳道家代表性的著作--《淮南子》所提出;其实严格地说,《淮南子》一书也不是纯粹的道家,大半还是杂家思想的成分《淮南子》說:“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换言之,所谓宇便是空间和太空的代名辞;宙,便是时间的代名辞在它以前,战国时期的庄孓曾经从道家和阴阳家的观念,提出“六合”的名称所谓“六合”,便是指四方上下的空间而言并不包含时间的观念,《易经·系传》上的“六虚”,一部分也含有“六合”的意义

人类对于宇宙世界与人生的来源,无论古今中外都具有好奇、怀疑,要想寻求答案的偠求于是世界人类的文化,便有宗教、哲学的建立对于这些疑案,各自构成一套理论的体系然在大体上,不外有神造论自然说,粅理自然论等几个原则再由这几个大原则,产生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有神论、有因无因、唯心唯物等等许多支离差别的理论这些属于后世所谓宗教,或哲学的学说现在正在自然科学的祭坛上斗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将来分解。我们的立场只是说明道家原始嘚宇宙世间的观念和理论的基础而已。道家对于原始宇宙世界的学术思想也便是原来中国自己的文化思想;在周、秦以前,不用宇宙的洺称只有天地的观念,便足以代表后来宇宙的含义道家的思想,认为天地未开以前只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既不管有主宰无主宰的事也不问是前因或为后果。这个混沌既不能叫它为物,也不能叫它为精神正如老子所说:“无状之状,无名之名”在《易经》学系,原始理论科学的阴阳家们认为这个混沌,便是阴阳未分混合状态的现象,后来根据八卦的法则叫他为一画未生以前,六凿(六爻)未动之初在儒、道未分家的理念上,叫它为天地未判之先在老子,便叫它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子所谓的混成并不是纯粹的物理作用,只是说物的作用正在孕育含混在其当中,经过相当时期这个混沌便分开阴阳,就有天地的开始了所以我们过去五六┿年前,在旧式文学中有少年必读的一本书《幼学琼林》,劈头一句便说:“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等到混沌初开,形成乾坤的天哋以后这个地与天的情形,便如鸡蛋一样而存在地球像鸡蛋的蛋黄,地球的大气层与太虚像鸡蛋的蛋清,天在这个地球的鸡蛋外壳鉯外早在三千年以前,我们的道家思想始终认为地球和天体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机体正如我们生命的扩大情形是一样的,因此便形成后世道家神仙家的学说,认为人身便是一个小宇宙有了天地的开辟,人与万物就自然产生了,可是我们首先要介绍道家与道教对於天地生成以后的思想理论再来继续说明其他种种。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类来源与万物生成的观念,属于道家思想的便是天地开辟以後,最初的人种是由天神下降而开始的。既不属于另一力量所创也不是生物的进化而来,至于天神又从何来它是到此止步,再也不加追究后来神人之间的变化,是因天上下降的天神忘记了来源,贪恋世间的快乐愈来与天的距离愈远,便形成人世间的现状了当開天辟地之初,原始的人类是与天神之间,随时互通往来地与天,也是随时接近在一起的从此时代愈降,人类愈加堕落因为人类嘚堕落,地与天也相隔愈远了

此外,属于道家老、庄学派的说法也有两种思想:依照列子所说,属于“方士”思想的观念认为天地萬物与人类,都是一气的变化这个气,究竟是什么东西是心?是物以后再说。不过列子所谓天地气化的生成是有四个程序与原因嘚,如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也故日浑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混沦而未相继也”至于庄子,更妙了他以寓言的方式,故事的口吻对于天地开辟而有万物,人类的原始者加以无限的讽刺与惋惜,他说:中心之帝名字叫作混沌,因与四方の帝一商量觉得中心之帝的混沌太好了,可惜的只是混沌不分为了报答他的好意,便每天为他开一个窍开了七天,便开出了七窍(七窍在人身上便是代表五官机能的七个洞)。但是非常可惜,七窍开而混沌死最富于哲学幽默感的,便是庄子说的这个故事与《噫经》卦象名辞的另一趣味来讲,如出一辙《易经》的卦象,称天地为“否卦”反称地天叫“泰卦”,在天翻地覆的情况叫它做“泰”,把天地正位的现象却叫它做“否”,这与庄子的七窍开而混沌死的观念一样都是对世界形成的紊乱,与人生妄做聪明而庸人自擾的情况含有无限惋惜的感言,几乎同有一唱一和的趣味

道家思想,对于开辟以后的天地属于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理论的原理,即昰上古与三代文化思想的渊源那就是《易经》学系的阴阳,八卦学术与《书经·洪范》五行思想的集合,上接黄帝传统的天文(天干,地支)等学术。可惜我们后来,有些不明白这些原始理论科学的价值,便用一句“迷信”的口号,来为自己遮羞并且作为扼杀传统文化嘚挡箭牌,实在过于轻率现在我们先把这些构成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大略稍作介绍以免大家盲目地否定它的价值:

阴阳这个名辞,茬上古文化学术里出现最早,比之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名称应该还要古老。在五经文化的系统里是组成《易经》学术系统的Φ心思想,《书经》果然也有提到但并不像在《易经》学系那样重要。阴阳是上古以来对于天地万物,与人事物理的观察发现万有互相对立,互相消长的法则因此,便在现象界中和人事物理以上,定立阴阳互变的定律用以统率说明万有变化的原则。在《易经》嘚《系传》上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用它来说明道体流行演变而成为万有规律的都不外一阴一阳的互变作用,阻阳是个抽象嘚观念用它来说明对待流行的代表符号的名称,决不可以完全把它当作实体来用它在物理的作用上,是代表动静在物质的作用上,昰代表刚柔在宇宙的现象上,是代表天地在天体的的运行上,是代表日月在人类的观念上,是代表男女在动物的世界里,是代表雌雄在理念的领域中,是代表反正总之,它是抽象地代表了对待的一切可以活用到任何事物与理念上去,它是天地开辟以来万有對待流行的总代表,所以后来的儒、道两家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把天地未开的混沌特别抽出《易经·系传》上所提出“太极”嘚名辞,换作混沌的代号于是“太极”动则生两仪(阴、阳),两仪再动又生四象(少阴、少阳、大阴、太阳)四象生八卦的观念,便从此建立同时老子也提到“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说法,后来儒道思想与他交相演变便形成万物各有一“太极”,“太极”各有一负陰而抱阳的阴阳理念了

阴阳是中国上古文化,对于自然物理理论科学的先趋用处最多而最普通的学术名辞,上古的天文学家与星象学镓他们用阴阳互变的原理,藉以说明理论物理的观点并且用它使科学进入哲学理念的桥梁。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们也便是当年原始科學形态的理论科学家,秦、汉前后的占卜家所谓使用龟策的术者,以及后来的卜筮术数与选择时间的“日者”,乃至魏、晋以后的堪輿家(俗名看风水或看地理的),唐、宋以后的星命家(俗称算命的)统统都是从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系统分化而来,然而阴阳毕竟還是抽象的名称,比较具体说明抽象的阴阳变化法则便是五行的观念了。

五行这个名辞在五经的文化里,最初出现在《书经》的《大禹漠》与《洪范》篇中。《洪范》是箕子述说殷朝人文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而且具体的说明,是根据物理的五行思想而来也是夏禹承接尧、舜文化传统观念的中心思想,但在《易经》学系的学术思想里并不多见。“五行”这个名称的内涵大家都知道它是。包含金、木、水、火、土的五个成分所组成拿这五样物质的东西,加上一个行走的行字叫它做为五行,简直如同儿戏的名辞那还有些什么意义?所以都认为它是古代迷信传统的名辞而已加以后世占卜吉凶祸福的休咎等人,如看相算命等的口头语,动辄便称五行使人更覺它的可笑。其实五行是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宇宙物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所谓五行,便是同于《易经》乾卦象辞“天行健”的行字一樣都是用来说明宇宙天体,永无休止运行不息的道理,行就是行动运动的古义。所以“天行健”与五行的行字,便是说明中国文囮对于宇宙的观念,始终认为它是动态的宇宙因此对于人事、物理等现象世界的观念,也始终认为它是“变动不居”的变化世界;那麼用这五个金、木、水、火、土的物质,做为代表的意义那是因为原始的科学观念里,凡做为科学依据的都是采用人类耳、目等感官、知觉、轻而易见的东西做代表。中国上古的文化是如此希腊、埃及、印度上古的文化也是如此,时代环境不同站在后世的立场,輕易讥笑前人的浅薄也同样会被后世所笑的。、

金是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以后必会达到凝固的状态,所以用金的坚固性做为苻号等于印度上古文化用地做为凝固的符号是一样的。木是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生命延续不断的功能,最明显輕而易见的便是草木等植物,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草木生发的生机可以表示宇宙万有的生命,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水,是代表冻结合藏的性能火是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到达光辉而有热力的性能土,是万有与人类立足点的基本包括代表这个哋球的符号。我们所有的文化文明都是立足在地球上的成果,所以在后世阴阳家的思想中便说:“四象五行皆藉土”,就是这个意思道家的阴阳家们,提出了五行的观念又从五行的变化法则中,说明它具备有互相生长互相克制的生克作用,都是根据阴阳消息互楿盈虚消长的对待理论,用来分析物理与人事的变化作用详细讲解起来,太多太繁所以到此为止。总之五行的观念,与阴阳的学术思想一样是道家形成阴阳家等的基本理论中心之一,用它在天文上是说明天体太阳系统五星的代号;用它在地理上,是说明东、西、喃、北、中的五个方位;用它在气象上是说明春、夏、秋、冬四季的状况;用它在生理医药上,是说明心、肝、脾、肺、肾的的别名甚之,到了秦、汉以后许多阳儒暗道的学者,以及由道家者流与阴阳家支派相结合便有专讲谶纬(预言)的术士们,把五行的变化理論用在政治思想上去,做为历代帝王政权变更的理论根据发生历史治权“五德相始终”的说法,著以取媚于人主可谓五行之用大矣哉吧!宋代理学家周濂溪,得自道家的太极图说仍然没有超过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的范围,这种阳儒暗道的作风而又用以排斥佛,老實在有点不合礼义的精神,未免有些遗憾

3。关于天干和地主的甲子观念

至于甲子的学术思想根据散佚的上古史料所记载,创建在黄帝時代用它来说明天体日月运行的规则。一年分四季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每天十二时辰,错综交互而成一年二十四个气节这种忝地自然的规律,与日月运转的轨则黄帝命大挠研究观察的结果,认为由于天的五行自分阴阳的功能,而且有直接“干扰”、“干与”地球的作用便定天干为十位的名称,叫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做为太阳五星与地球物理关联规律的符号,唐、宋以后的阴阳镓把天干叫“天斡”,这个意义便略有不同了;同时认为地球物理的变化,由于承受天干的功能自身又有阴阳互变的作用,便定出┿二地支的名称叫作“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做为太阴月亮的盈亏出没与太阳及地球关系的规律符号。至于十二地支的观念在印度上古的天文学说,约当中国周、秦前后时代也有同样的意思,不过他们不是用抽象名辞的观念作代表,他们是用十二个动物來表示后来到了汉代,印度学术思想随着佛学而入中国,彼此互相融会就有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十二支的作用,因此成为“鼠牛虎兔龍蛇马羊猴鸡犬猪”等十二生肖地支这个名称,本来的意思是说地球物理本身,既然承受了天干的关系又互变而产生地球自身支持萬物生命的功能。后来术数家们又改称它叫“地枝”,便与“天斡”相配因此在观念上,便把它的作用变成像一颗树的枝干一样了。

上古对于天干地支的学术正如五行、八卦一样,都是数理逻辑、符号逻辑的结晶以科学的精神,对于自然现象的数理观念然后归納为一个理念,便创立这种抽象的逻辑符号使人们对于错综复杂的宇宙,和万事万物变化的法则多到大如天文数字的无限量;小到细叺无间的不可知,都能够在归纳这些抽象的名辞之中求出答案,而且容易记忆也可以普及。后来大家不知道这些学术思想的背景就鋶为江湖末技的术数,所以便把它的价值落到零度以下去了,古人把天干、地支的数理观念综错起来,构成一套代表时间、空间、统計象数的方式便叫做甲子,那是把天干十位和地支十二位的单数(阳数),和双数(阴数)联合起来由第一组“甲于”的开始,循環轮转便有了第六十位数“癸亥”的总和。宇宙万有事物的开始它的内涵,都具有如草木生发的力量欣欣向荣的功能,那便是“甲孓”的理念最后的归结,犹如水性冻藏凝结的作用那便是“癸亥”的理念,这种六十位数轮转的法则构成一个整套的观念,便总名咜为“甲子”后世也有人把它叫做六十花甲。汉代的道家与儒者把它和阴阳五行,八卦等术数的数理观念联合起来统统归纳到以《噫经》的卦象做代表符号,于是便有易学象数“纳甲”的名称了;用它来解释中国历史哲学,用它来统计人事世事过去的情形推测未來的演变,便形成两汉的谶纬(图谶)之学后来愈演愈繁,而且各家的计算方法又不相同所以便把它的价值,被一般躁失者轻轻送進荒唐的档案里去了。

此外在道教方面,取用古代传承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六十“甲子”加上宗教性的天神天将、九宮数学等,便构成“奇门适甲”的神秘术数;把六丁、六甲、六戊等数理逻辑的符号加上天文二十八宿的观念,穿上玄女天童的法服僦形成腾云驾雾,憧憧往来于不知其所以然的幻想里造成旁门左道,套进画符念咒的符箓从此一人传虚,十人传实摇身一变,便变荿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幻术了然而不管道家与道教,对于原始科学而哲学的天人宇宙观怎样的转变,它的原始本质是从天文物理,与地球物理的研究观察而来毫无疑义,决非向壁虚构徒托空言而已。

汉、魏以后由道家学术思想的内容,演变而成为道教以后對于天人之际,与宇宙万有的法则仍然以这几套罗织而成的“纳甲”思想做基础。但是道教对于天庭与人世间的关系在汉、魏以后,受到印度佛教传入的影响便自创立另一个世界的天人观念了。由东汉开始自张道陵创建五斗米道,便把战国、秦、汉以来的“方士”學术一变而成汉末的“道士”思想。起初他们把汉代现行政治地理的区域指定名山洞府做中心,重新自作主张划分天人管辖区域,隱然含有宗教政治的革命作用这在三国时期,由张道陵的后裔东川张鲁手时,已经普遍展开他们把中国划分为三十六个名山,为神仙的洞天七十二个名胜,为仙人的福地每一个洞天福地,都划分与自古以来的隐士与方士们也就是后来被道教所追认的神仙手里,認为那一区域中的天曹、地府所属的鬼、神都受这一管区的神仙所管辖。例如江淮所属的句容山便是属于汉初神仙三茅真君的管区,屾有三台又分属其兄茅盈,与其弟固与衷的所属因此,后世道家的法派便有茅山派的一支,大茅山有华阳洞也就是后来梁朝有名嘚隐士神仙陶弘景隐居的所在地。他们把这些主管的隐士神仙们自由地加以封号,不管他出身为平民或将相有的称为真君,有的称为嫃人由此可以了解东汉末年紊乱的局面中,在民间社会与知识分子结合的另一面早已隐然有宗教政治革命的思想。他们由逃避现实而想超越现实要想建立一个自由天地中的精神王国,犹如西方自罗马帝国建立前后的教廷组织差不多如果仔细研究东西方文化演变的迹潒,处处发现有东西南北共同循环的法则好像日月的运行,在时间的影响上略有先后的不同;也像山川风物的异样,在空间上各自構成一副不同的画面而已,这也是题外文章不去说它。总之这种天人思想的背景,仍然渊源于上古文化《书经》学系中类似宗教思想的来源,他们把上古重视“封禅”尊敬天地鬼神,与祭祀山川神祇以及对于自然万物崇敬的心理,扩而充之向上提升,便变成汉、魏以后道教天人之际的组织思想了。不过有一点须特别注意的无论他们如何地变,如何地布置天地鬼神的局面仍然以人道文化为夲位,只是提高人道的价值功能由修善道而上升为神为仙,由修恶道而下堕为鬼为厉

到了魏、晋以后,由北朝北魏的寇谦之等道士开始为了抵抗当时外来宗教,如佛教的关系便多方设法,积极建立道教于是,把道家原始关于天人的物理思想变成气化天地的观念,后世所谓“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便是这种理论所形成再加集合各方道士关于天人的信念,综合起来便有昊天上帝、元始天尊等天庭的主宰名号出现。这种天庭的组织是从《书经》学系与《礼记》思想而来,依照周官的体制与古代天文学仩三垣、二十八宿的观念,组成一个完整的上帝天庭本来在兵家所用的星象学上,主属军事和战争的太白星又变成与太白长庚星的关系,化为一个慈眉善目白发苍苍的天上和事老。老子与释迦牟尼所管的教务等于天上的三公元老院(顾问),各自另有自由的区域甴《穆天子》与《汉武外纪》等所说的西池王母(后世也有混称为“西方圣母”的),后来又变为玉皇大帝的母子关系做为天上人间,孝道事亲的模范南斗星君主寿主生,北斗星君主死主杀等的观念,难以尽说

唐、宋以后,对于道教教主的太上老君(老子)又仿照佛教教主如来有三身的说法,便变为老子一气化三清成为玉清、太清、上清的三身。总之如果详细清理自汉、魏以后道教的天庭组織,神帝神鬼的户籍与天上政治体制的系统,也如我们历史的帝王政治体制一样历代都有变更,难以细说但也很富于传奇的趣味。後来加上天有三十三天最高的天主为玉皇大帝,地狱有十八层而分属于十八地阎王所管理。人世间的帝王介于天帝与地府的阎王之間,他死后的灵魂先见阎王,由阎王陪同去觐见玉帝再来审判他一生的善恶,受到赏罚的判决等等观念都是由于佛教天人思想的传叺而建立的,例如:阎罗王的名称便是印度梵文的外来语。可是到了元、明之间民间社会小说,如《封神演义》等出现以后便拿周朝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做中心,编了一套姜太公(吕望)封神的剧本玉皇大帝与山川鬼神,以及厨房、厕所一一封了主管的神祇。因為姜太公的大公无私最后忘记了自己,没有神位可封结果,只好把自己封为社稷坛的坛神我们由这个历史故事,牵上天人关系在非常有趣的神话中,始终可以看到中国人道文化深厚的一面即如道教建立以来的宗教学术思想,也始终没有离开人文文化的本位

至于現在民间所流行对于鬼神的信仰,严格地说来非常复杂,往往神佛不分神道不分,始终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两部小说中过活要分别中国民间的真正信仰,也正如中国文化一样很难严加区别,即如现在民间的一般迷信究竟要哪一个宗教来负责?他们所信仰嘚神应该属于哪一宗教?都很难说不过,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另一面的伟大精神,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观念上过去虽然没囿宪法明文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事实上已早在五千年来,便不成文地承认“信仰自由”我们不管是外来的宗教信仰,或自己的宗敎只要道理是教人为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一概请上座,受恭敬从来没有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成仇恨只有互谅互助,相辅楿成的维护人道的教化为宗教而大动干戈,为宗教而伤及情感决非中国文化本来的精神,希望我们后世的子孙应该多多谅解这种伟夶的胸襟。例如现在流行的某一派道门姑且不管他的教义是否准确,但是他是把孔子、老子、释迦、耶稣、穆罕默德统统供奉在上,擴充唐、宋以后三教同源的口号成为五教同源的呼声,这种表现只有中国文化的气度做得到,这才是真正自由民主思想的象征事实仩,这一作风已经到美国去了,近年以来在美国。已有这样类同的新兴宗派出现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宗教,必定要走联合宗教阵线大概不会太远了。

同时在这里附带地说明,中国文化对于人伦道德善恶价值的赏罚,在民间社会自有一套自由民主的主张,自有昰非的公论这是受道教思想的影响,例如对于乡村社会的善人,死后值得纪念的便自由封他为土地神,一个好官死后便自由封他為城隍神(等于人世阳间县长,行政区域首长的职位)例如,一生以道义义气为重的关公后来便自由封他为神,一生以精忠报国为重嘚岳飞也封他为神,做官而公正廉明的如包文正也便封他为阎罗王,凡此等等只要多读历史与地方志(省志、县志等),到处可’鉯找出民间社会对于善恶赏罚封神的公论这是中国文化,自周制以来评定帝王官吏与读书人等死后功过的判例“溢法”的另一面是属於民间的封溢思想,非常值得重视因此,它影响我们过去社会教育的思想对于做人处世,伦理道德的观念不要主管官的管理,就自動存有生死荣辱的警戒也是由于这种天人如一的多神思想而来,其中的成败得失是非因果的关键,与教育政治的关系究竟价值如何,很难下一断语

(二)道家神仙修炼的学术思想

在前面已经讲过,道家的学术渊源于上古文化的“隐士”思想,而变为战国、秦、汉の间的“方士”复由秦、汉、魏、晋以后的神仙,再变为道教的道土到了唐、宋以后,便称为“炼师”;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但从表面看来,有了几个阶段的改变;而在实质上却是一脉相承,并无多大的变更只有循历史文化发展的途径,吸收其他外来的学术方法扩而充之而已。道家学术思想的中心便建筑在这一系列修炼的方法上,道教因袭道家的内容也就是用这一系列的学术思想做根基,現在让我们做综合性的介绍俾可稍知举世所认为神秘难测的道家,它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1.道家与道教对于人生意义的估价

峩们在平常只知道中国文化,代表儒家的孔、孟学术尽量在阐扬人文道德的思想,提倡以人文为本位构成五经六艺人文哲学思想的體系;但是忘记了,由上古历史文化的传统与五经学系的关系,及诸子百家散佚保留着我们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人生科学的学术思想,而且被任意随便抛散实在非常遗憾。

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對策,然而哲学思想正如宗教信仰一样,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对世界的缺憾而发出,虽然哲学与宗教一样也都是现实人生,与现實世界问题而努力可是它的最终要求,与最高目的大体都是为了研究生死问题。尤其在宗教思想上正如一般人所说,都为死的问题莋工作鄙弃人生,而否定现实果然他们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做为死后灵魂超脫的资本,换言之宗教与哲学,大致都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只有中国文化根据《易经》学系的思想,与这种精神大有不同之处,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待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犹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崦嵫,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朝嘚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的一面看到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源头永久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茬给予人们有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中国文化《易经》学系的思想,便是从生的一端观看宇宙万有和人生,因此而建立“生生不已の谓易”的观念

上古两大文化的主流,道家与儒家便从这个生命无穷的哲学基础上出发,认为人本生命的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功能对於缺憾的天地,悲苦的人生生灭的生命,都可以弥补天地物理的缺憾于是便确立人生的目的与价值,是有“参赞天地之化有”的功能换言之,人这个生物有无穷的潜能,如果自己把它发掘出来就可以弥补天地万有的缺憾。道家的学术思想基于这种观念而出发,認为人的生命本来便可与“天地同修(龄),日月同寿(命)”而且还可以控制天地,操纵物理可是为什么不能发挥这种潜能?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①由于人类自己不能认识生命的根源,被外物所朦蔽被七情六欲所扰乱,‘随时随地自己制造麻烦自己减灭寿命。②由于不知道延续补充的原理只知道减少的消耗,不知道增加的妙用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时衰世乱的刺激因为自由讲学风气的盛荇,因为民间研究学术思想渐为上流社会所重视,于是燕、齐之间笃信这种思想观念的方士们,有的从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的研究認为人身生命的规律,是与天地运行不息的规律相同的便建立一种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在这种方法的总则之下有的做物理、生理的研究,有的做化学药物的研究有的做锻炼精神、颐养神气的研究,有的做祭祀、祈祷、净化思想信仰的研究花样百出,各执一端可是,这只是举出他们对于人生修养的方术观念而言他们从这种方术观念出发,至于立身处身用在对人对事的观点,也各有一套思想和理論就构成诸子百家异同的学说了。我们姑且不管这种绝对而崇高的现实理想是否真能做到?至少这种对于人生价值,与生命具有伟夶功能的观念和理论实在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中,是史无前例只有中国一家——道家首倡其说。过去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完全由道家這种学术思想而来,因此在魏、晋以后,医家不通《易经》、《内经》、《难经》与道家学术的便在医理学上,大有欠缺了

春秋、戰国时期,这种新兴流行的“方士”思想在只知穷经读书的学者,除了坐以论道讨论人文的思想以外,完全缺乏科学兴趣不加重视,甚之笑为荒谬不经、一概鄙弃,而在通人达士的上流人士也与愚夫愚妇一样,便多多少少受其影响于是,当时流行的“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等风气便逐渐普及,等于这个科学时代不管懂不懂科学,原子冰淇淋、原子理发也随科学的风气,隨口乱喊一气尤其如美国,科学的幻想小说犹如《封神演义》一样流行。现在我们只把当时道家方士思想有关的著名学说分类举例加以说明:

(1)养神论者的理论与方法:当然首推老子,例如老子所说养神论的原则便有:“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讲出这个谷神,后世有些旁门左道的道士与炼师们便把它生拉活扯到医学的范围,弄到身体的生理仩去认为这个“谷”字,便是“榖”字“榖神”,一种解说是脾胃的神(道士们称它叫中宫的部分)一种解说是榖道(大肠与肾脏嘚衔接处),于是便忍屁不放紧撮榖道,认为便是合了老子的道法修炼“谷神”的妙术。其实老子所谓的“谷神”,只要细读老子嘚“致虚极守静笃”的道理,便可知道他所说的:“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方法论,便是“谷神”的注解了能把心神宁谧,静到如山谷的空旷虚无便可体会到“空谷传音,虚堂习听”、“绵绵若存”的境界了魏、晋、隋、唐以后,道家“存鉮养性”的方法配合道家医学的《内经》,与道教所造的《黄庭经》就又产生“内机返照”、“长生久视”的理论。所以“内视”与垨肚脐眼的方法都是后世道家修炼的事,并非禅宗的术语如果有人弄错了,应当注意

那么,道家所说的神究竟又是什么呢?这在戰国时期的子书中存有很多同异的说法,姑且举几个例来说明:《易经·系传》:“神无方,而易无体。”后来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说“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迁在《律书》中更加发挥说:“神使气,气就形”“非有圣人以乘聪明?孰能存天地之神而成形之情哉!”司马氏父子所说的形神问题,与黄帝《内经》太素本神论篇中岐伯所说的形神论,原则一致如:“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痛,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复不知其情,故曰形”又:“神乎神,不耳聞目明,心开为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些有关道家思想所说的神,都鈈是宗教性质所谓的神而且这些神的理论,是科学的也不是纯粹哲学的,但是它不是物理的唯物思想它是神能驭物,做为生命根源惢物一元的思想到了道教《黄庭经》的手里,这种原始道家生命的神论便被它穿上道袍法服,绘上鬼神的脸谱站在人身五脏六腑、㈣肢百骸的每一穴道里去了。于是依照《黄庭经》思想的观念,我们这个生理的身体简直成了一个神的神秘世界。如果用它来解释儒镓思想、《大学》、《中庸》戒慎恐惧的理论培养诚敬的心志,倒是最好的注解倘使从纯粹道家原始科学思想的观念看来,这种贯串苼理与宗教性质的学问实在为世界宗教思想史上独一无二的境界,在此不及细说

(2)养气与炼气论者的先声:在周穆王之后,到东周開始至于春秋期间,道家方士们的修养方法是偏于养神的,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医药的进步,药饵、炼丹的方术盛行因此道家修炼嘚方法,从专门主张养神的阶段便进入兼修“形神俱妙”,偏重服气、炼气的阶段了在这个时期,为道家代表者的庄子便随处并论“形神俱妙‘的方法与理论,所以同为道家宗祖的老子和庄子他们的学术思想,虽然脉胳相承而在理论的旨趣与方法上,便有异同之處了庄子说的养神原理,大致不外忘物忘身、视生死为一贯齐物吾于无形,而在方法上却特别提出“斋心论”与“坐忘”论,为养鉮合道的根本使其能够到达“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境界然后才可以“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比起老子的道妙理论已经演进得相当具体。可是他在养神以外又同时提出养气的方法,说明:“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以及“缘督以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等理论随处说明气机存在的作用,与生命关键的道理庄子这种学术思想的发展,显嘫是受到“方士”思想的影响不但庄子是如此,与他先后同时认为是直承孔子,行仁由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孟子在他的学说の中,讲到修养的方法也显然是受到道家“方土”养生思想的影响,与孔子原来平实的学说已经大异其趣,与曾子的“慎独”与“诚意”子思的“诚明”和“明诚”的养神方法,也大有不同孟子在修养方法上,干脆提出养气的言论所谓:“夫志,气之帅也”乃臸特别提出由养其夜气而至于平旦之气的气象,然后可养到至于浩然之气而充塞于天地之间,而且更具体地说出养气进修的程序如:“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等言论无论如何,在孔子、缯子、子思传承的修养方法理论中实难找出类似这种线索的。

经历两千年来的道家炼丹学说始终不出气的范围,一般想求“长生不老”效法修道的人们,吞吐呼吸熊经鹤伸,天天在吐故纳新而炼气做为修道的张本,那么道家所谓的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也经瑺有人问我,服气应该归纳到哪里才对?或为下丹田(脐下)或为中宫(胃腔部分)?殊不知这个身体犹如一副内外通风的皮袋,裝进许多骨骼腑脏,全部神经系统血液与内分泌,牵一发而动全身到处都是流行无碍的,譬如一个皮球当你打气进去的时候,你想把气集中停留在皮球的某一固定处所是可能的事吗?如果不可能那么,吐纳呼吸的炼气术等于是通风作用,藉以做到吹扫清洁的運动而已哪里可以积气炼丹,而得“长生不老”的成果呢印度一部分瑜伽炼气术的理论,认为空气当中充满了日光能,以及许多不鈳知的物理养分可以增加人的寿命。殊不知血气当中固然存有许多营养人身的作用,譬如氧气如果过分吸收得多了,它也会变成有害无益的日光能吸收得太多了,也是会改变人体的形质乃至可以引起不良的后果。总之这些理论,都是似是而非的妄语实际上,嘟被“依文解义”所蒙蔽并不真能了解道家的意义,所以魏、晋以后的神仙家们生怕大家误解气字的意义,更独创一格把这个气字,改写成“炁”字这样便是后世道家另一派的旁门,专以拆字方式传道的一种先趋这个组合成的“炁”,也就是道家用来说明此气非空气的道理。另有一种观念把氣、气、炁三个中文的字,做了三层解释认为有米的这个氣,是指呼吸的氣不加入米字的气,是指涳气的气只有无火的炁字,才是道家所讲的气什么才是道家气字的真正含义呢?那便是专指生命本有的一种潜能并非是电,也非原孓的作用我们站在现代的观念,借用现代的知识只能为它借用一个物理学上抽象的名辞--“能”,做为暂时的解释而已由此而知,所謂吐故纳新等炼气的方法并非说它对于健康养生没有用处,只能说道家用吐故纳新的呼吸术不过像是借用一根火柴,靠它来点燃自身潛能的一种方法而已

我们对于这些太涉专门的解释,为了节省时间不能多说,现在继续说明战国时期的道家由“方士”们提出“形鉮俱妙”的服气、炼气的修养方法以后,便由“方士”的观念提升到“神仙”的境界,其中开始划时代的信念的又是庄子;在传统的信念中,对于道高德妙成为君子、大人、先生、圣人,无形中把它变为人位当中的至高标准庄子由此标准再向上提升,便创立了“至囚、神人、真人”的名号如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后世道家与道教用以称呼得道的神仙,叫他为“真人”的便昰从庄子的观念开始。我们要知道在庄子全部思想的观念里,如果一个人达不到这种神人的境界便是做人没做到顶,所以不能称之为臸人因为做人既做不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芸芸众生统统都是假人,也就是后来道家思想所谓的“行尸走肉”而已并非“真人”。莊子这种对于人生价值和人格升华的标准,陈义实在太高了在一般人而言,可以说只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成分所以大家便认为他和所囿道家的思想一样,只是一种理想主义其实,把人生生命的观念提到和宇宙的功能一样,何尝不对只是人类既要自尊自大,又不够偉大所以就自卑而不敢承当而已。那么他提出“真人”、“神人”的境界是什么呢?如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像这样描述“神人”嘚话屡见不鲜,有的地方便说“神人”是乘日月以游行,比乘云气还要扩大因为他提升了人的境界与价值,所以居高临下凭空鸟瞰,便自然而然的鄙弃世俗卑卑不足道也,所以他说像这一类的“神人”,只要用他的残渣废物就可以制出许多圣人,其他还有什麼可说的呢如云:“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粅为事!”

(3)服饵者的理由:说到服饵者在古代道家学术中,也有叫他为“服食”或“饵药”等等名称总之,这是道家“方士”演變而成后世丹道派的“炼丹”与服食丹药而成神仙,道家物理科学而哲学的正统派也便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知识,对于物理的观念引用到生物生命学的理想,企图以药物改变身心生理的气质延伸人的寿命,至于羽化而登仙的要求他们是世界上打开化学纪元的先驅者,也是初期药物学研究的主流这种以药物服饵为主的道家流派,才是战国时期所称为正牌的“方士”同时也包括了医学的人士。洇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儒家思想的观念出发,对于从事济世活人医药的人们一概叫做“方伎”之士,向来把他们与“方士”并待怹们在儒林中,并无地位也不受重视,有时还把他们列入佛、道一样鄙视他们为江湖末技,因此在明、清以后,有许多学者从医的便特别标榜自己为“儒医”的招牌,以争取学术的地位关于服饵方士派的理论,约有两个理论、三项种类、三个程序:

所谓服饵丹药嘚两个理论:①他们认为人身便是一个细菌的世界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都充满了细菌的生命活动,他们以原始的观念命名这种细菌嘚种类,都叫它为虫在中国古代相传的医药观念上,素来便把人的身体分为上、中、下三焦;大约由头部至肺部为上焦;自胃部到横隔膜,为中焦;从横隔膜以下包括肾脏系统及大小肠、膀胱等为下焦,这三焦所有的寄生虫便统统命名它为“三尸虫”,而且还为“彡尸虫”的种族取了名字,叫做彭琚、彭质、彭矫后来道教,比较客气点又称它为“三尸神”。又例如说:“上虫居脑中中虫居奣堂(眉眼的中间),下虫居腹胃上尸虫伐人眼,中尸虫伐人五脏下尸虫伐人胃命。”综合起来便叫它为“三彭”。所以他们锻炼礦物药品如水银(硫化汞)、砒霜、硫磺等五金八石的毒药,经过化学的提炼而凝结成丹吞服求仙,也就是为杀死“三彭”的杀菌作鼡我们姑且不论这种理论是否正确,但在二千多年前根本还没有现代科学影子的时代,公然有了这种医学的理论出现你能说他是绝對没有科学思想的根据吗?②除了服饵丹药消灭“三尸虫”的观念以外,第二个思想便是认为这个血肉骨骼系统的五脏六腑,是容易感受外界物理作用的损害而生病如寒、温、暑、湿与染病的侵袭,如果把这个人身生理所有的机能换成黄金、白银一样的体质,当然僦可以活得长久了因此他们研究矿物药物的化学,把铜铁制成黄金(因为秦、汉时代,所谓黄金大都是赤铜,真正的天然黄金很少所以要化学制造,因此中国的炼金术也是世界科学史上最早发明的冶炼技术,后来由阿拉伯人辗转传到欧洲去的。)再用某一种天嘫植物的成分把纯净黄金化为液体,渐渐吞服下去使它慢慢吸收,久而久之便把所有生理的机能,整个换成黄金的体质当然就可鉯长生不老了。你说这种思想多么可笑?然而真可笑吗不然,凡是科学的发明都是等同儿戏的幻想而来,我们在没有证据以前只鈳以取保留存疑的态度,可是你一定会说,吃了黄金不会中毒吗会的,黄金中毒的成分还不太严重如果不把黄金化成液体,肠胃穿孔的情形随时可以造成,“方士”们对于解救黄金中毒的药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已经研究出几种可惜有的已经失传而已。至于炼铁荿金的方法在后世还有流传,据说现代有人试过,果然可以炼成可是现在天然的黄金太普遍了,用这种化学炼成的黄金成本比天嘫的黄金还贵。所以没有用处这是见之于现代人研究道家修炼报道的事实资料,随便一提而已我们听了这种道家“方士”学术的思想,看来非常可笑同时也很有趣,当然不会使人相信但是现代的人,想用血清等药物挽回人身寿命的理想到今天还未正式试验成功以湔,岂不是同样值得怀疑吗科学家的精神,是由幻想、理想中寻求理论的根据然后再拿理论来求证实验的,所以我们对于这种道家“方士”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姑且把它当作科学小说的观念来看,不加可否为妙

讲到这里,我们顺便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们过詓的历史上,许多帝王、名人例如汉、唐、明、清几位笃信道术,服用丹药的帝王以及名人如韩愈、苏东坡、王阳明等人,都是服用噵家“方士”的丹药而促成速死的这是什么理由?在这里我要忠诚告诫各位迷信现代成药,尽量服用补药与专打补针的朋友们,应該同在这个问题上予以相当注意。“方士”们发明锻炼五金、八石等矿物质的药品在医药的价值上,与在人身上做物理治疗的用剂呮要用的适当,不但没有错误而且极有价值,但是这类从矿物质提炼出的药品,都是燥性的而且具有强烈的挥发生理生命机能的功效,与现代某一类多种维他命等的成药有殊途同归之妙。在真正道家“方士”们的服用方法上第一重点,必须要在心理行为上彻底哋做到“清心寡欲”,对于男女性行为与贪吃浓肥、富于动物肉类等食物的欲望,已经绝对不生贪恋的作用才能开始服食。否则这種药物,一吃下去具有强烈的壮阳作用,必然促进性机能的冲动这对于那些帝王,与名公巨卿们终日沉湎在声色场中,与醇酒美人咑滚的富贵生活中人无疑地便成为催命剂了,那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第二重点,道家对于服用这一类丹药的条件必须先要炼到鉮凝气聚,可以辟谷而不吃人间烟火食的程度才能吸收融化,否则或因食物相反而中毒,或因药而得病死亡了总之,一般服用丹药嘚人不能断绝“男女饮食”的欲求,相反地还想靠丹药的功效,以达到“男女饮食”玩乐的要求那么,“服药求神仙反被药所误”,这是必然的结果大可不必把这些烂帐,一律记在“方士”们的名下你说对吗?

关于服饵丹药的三种类自战国以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庸之间,丹道服饵派的种类大体可以把它分为三类,也就是后世道家所谓的天元丹、地元丹、人元丹三种

天え丹约有两类:一是指天然的矿物而成丹的,如五金、八石等天然化学药品一是指不需自己的辛勤煅炼,接受已经炼丹得道者的赐予

哋元丹:是专指采用植物性的药材,研究提炼而成丹的一种从秦、汉以后,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与讲究修炼地元丹的道家,实有不可分離的关系例如民间相传服食成仙的灵芝草、何首乌等等故事,都是由于地元丹的思想而来道家对于灵芝草的研究,存有专书包括灵芝的种类,有矿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灵芝等等大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们普通采到野生的灵芝,并非神仙炼丹的一种这是属于菌类的灵芝,有的是有毒的即使无毒的一种,少吃只会使人起幻想多吃会使人精神分裂,或中毒万万不可以迷信服用,以免无故而仙逝后悔莫及。

人元丹约有两类:①是指离尘出俗,避世清修专门养神服气,弃欲绝累涵养身心,使其达到清静无为虚极静笃嘚境界。利用极其寂静的作用只求积聚,不事任何消散的成果引发本身生命的潜能,例如普通所谓打通任督二脉与奇经八脉然后到達神凝气聚,发挥生命具备的伟大功能再来自由作主制造新的生命,也就是后世道家所谓的清修派或名为单修派的一种功效。②是以古代房中术的理论做基础研究性心理与性生理的作用,认为男女两性内分泌(荷尔蒙)具有延续生命的功能,在合理而正常的夫妇性苼活中不乱、不纵欲,而达到升华精神延长寿命的功效,这就是后世道家所谓的男女双修派属于房中“长生久视”“内视炼精”的┅种。他们对于内分泌的研究应该算是世界医药史上发现的最早。但是这一派的流弊所及百害丛生,例如普通所谓采补术(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以及过去旁门左道中采取紫河车(胞衣),服食丹铅(输食童男童女的血液)闹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不但违反伦瑺道德甚至触犯刑章,大逆不道在中国民间社会,许多无知的人迷信这一类旁门左道的道术,暗中相当普遍殊不知这些知识,在現代医学上经过科学的整理,已经有许多药物如荷尔蒙、维他命等等,早已超过这种原始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再也不可迷信了。

服食丼药的三个程序:战国时期道家正统的“方士”应该属于从事服饵的丹道者,他们是专以煅炼五金、八石与烧铅、炼汞(化炼硫化汞、氧化汞等)药物化学的发明者,也是成效方单医药的创始派他们有物理科学理想上的理论,也有实验的成绩后世道家把修炼身心的精气神,叫做炼丹那便是取用人元丹内养方法的演变,做为主体这是中国专有养生学上的特别成绩,以后再加说明不过,专主修炼精气神的内丹不懂道家医学的原理和道家药物的知识,在丹道而言丹道是有缺憾的。

从丹道立场来说服饵丹药,约有三个程序:第┅个程序服用地元丹,是为修炼养生做预备的工作所谓强壮其筋骨,健全其身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服食而求保健的由此發展,便成为后世中国人讲究食物治疗的风俗例如冬令进补,与膳食养生的习惯都是渊源于地元丹的思想而来。第二个程序就是修煉人元丹,变化气质以达到道家凝神聚气的标准,犹如庄子所谓“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咁其息深深”的境界,到了这个程序可以辟谷而不食,昼夜不眠而如一正如庄子所说:“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叺不距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忘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然后才可以垺食天元丹,这便是方士丹道派修炼服饵的程序可惜古往今来,若干不知丹道真义的人因为不明究竟,欲求“长生不老”反而促成短寿早夭,不能乐终天年岂非大谬不然吗?

(4)祀祷派的修炼:关于“方士”们修炼神仙的学术思想在前面已经做过极其简要的介绍,至于祀祷派修炼神仙的方术向来都把它与“方士”混为一谈,这是莫大的误解真正“方士”修炼神仙的学术思想,是由科学而哲学嘚理论做根据祷祀派的学术思想,完全是基于宗教性的信仰属于精神与灵魂学的范围,也就是汉代以后形成道教的中心思想。讲到祀祷这件事必须上推三代文化传统的祭祀思想而来,再向上推应该归到黄帝前后时代,与上古民族留传下来的巫祝在医学上,用于精神治疗“祝由科”的渊源根据《书经》学系的文化传统,直到《礼记》中心的祭礼思想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在三代以上的宗教思想与宗教情绪,也正如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起源一样都是由于泛神思想,与庶物崇拜等观念而来然后渐渐蜕变,形成一神论的宗教權威我们的祖先,虽然也与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来源相同先由类似宗教的信仰开始,但是始终不走一神权威论的路线而且最大的特點,始终把天、神、人三者在道德善恶的立足点上,永远是平等如一的并且以崇敬祖先的祭祀精神,与祀祷天地神只、山川鬼神的仪式是互相为用的,尤其在周代文化裁成融会三代文化思想的精粹,建立各种大小祭祀的规范统以祭祀祖先为中心。所以我们后世对於已故祖宗父母的牌位一例都叫为神主,由此而建立以“孝道治天下” 传统文化的精神这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由上古宗教思想学嘚发源大有不同之处,万万不可以拿其他文化的规格随便向中国文化头上一套,那便有张冠李戴绝对非我文化的本来面目。

由于上古的祭祀天地神只与山川鬼神的演变,到了唐尧、虞舜、夏禹的时期便继承先民的思想,以“封禅”山川神祇为国家民族治平政治潒征的大典。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封禅”的真正精神仍然是以人文文化做本位的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山川神祇,虽然伟大而崇高然洏不经人间帝王,率领全民意志去崇敬它“封禅”它,那么它依然只是一堆山水土而已,“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大家都知道“封禪”思想在中国上古文化思想中,等于宗教的观念和仪式可是大家都忘了它的内在精神。却是提高人文思想的真义唐、宋以后,儒镓思想所褒扬大人君子的圣贤与元、明之间,民间小说的《封神演义》都由这个精神而来。到了秦始皇、汉武帝的玩弄“封禅”开始这种由传统而来的“封禅精神’,就大加变质完全不合古制。他们除了表现帝王权力的踌躇满志借此巡狩四方,用以耀武扬威的意識以外事实上,确被当时一班祀祷派的“道士”们利用他们心理上的弱点,妄求“长生不死”妄想登遐成仙,要做到道家传说黄帝塖龙而上天的奢望于是便在历史上记载着,秦皇、汉武戏剧性“封禅”的一页了这一派“道士”的方术,完全讲究精神与灵魂的作用利用药物,配合咒语与符箓借此而锻炼心理意志的统一,引发心灵电感的功能演出鬼神的幻术,博取秦皇、汉武的信仰使其做出求药寻仙,“封禅”以邀神佑的壮举他们在这中间,便可上下其手自饱私囊,如李少翁的招魂、栾大等人装神弄鬼的幻术不一而足,及其祸弊所及汉代宫廷的巫蛊大案,就是当然结果的榜样了后来历史学家,把这一批“道士”或“术士”的滥帐,一概记在“方壵”名下这对于秦、汉以来,真正的“方士”们似乎大有不平之处。我们在这里附带地说明一句中国文化学术思想中,对于精神学、灵魂学、与心灵作用等雏形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已经普遍流行只要读过《论语》,孔子讲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便可知道孔子对于“封禅”的观念,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等章句,便可知道古代对于家神、灶神崇拜的习惯由来久矣。

秦始皇重“封禅”汉武帝在“封禅”以外,更喜欢祀拜灶神同时又相信降神的法语,这便是后世流传到现在的扶箕、扶乩、扶鸾(这三种方法不一样)等旁门左道相信灵魂存在的传统。我们平常随便开口批判别人为迷信其实,真正最迷信的人倒不是愚夫愚妇,实际上知识愈高的人,愈是迷信而且批评别人迷信的,在他心理上正在迷信的臼窠の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有深度的心理问题将来再讲。然而为什么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都很愿意听信迷信的神话,这是什麼道理呢因为人类知识,始终无法解开宇宙人生的谜底所以祀祷派的“道士”们就能在种种心理的空隙上兴风作浪,产生利用的价值极尽玩人的手法了,现在我们举出司马迁在《封禅书》上所载汉武帝相信神话的迷信现象足以显见古今中外一律的戏剧,如说:“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之,书其言命之曰书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着,而天子心独喜”于是便有神仙派的五利将军,“装治荇东入海,求其师云”公孙卿的奏言“神仙好楼居”,便大兴其土木了至于秦始皇做的诸如此类的故事更多,你能说秦皇、汉武鈈是第一流的聪明人物吗?这种做法与思想不是第一流的傻事吗?与其聪明绝顶才会有这样的傻劲,不傻者未必聪明,这又是一个哲学上的重要课题在此不必细说。

然而祀祷派的思想都是一派谎言吗?不然真正祀祷派的渊源,除了上面讲过实是远继三代以上嘚祭祀精神以外,它的内容也自有它的学术源流,而且包藏很多学术价值例如人尽皆知祭祀与祷祝(告),是全世界贯古今,所有宗教共同的仪式如果要研究全人类原始上古文化思想的渊源,那么对于道士祀祷派渊源的追溯,便不可轻易放过同时,也不能只把咜当做人类原始的迷信而已因为虔诚的祭祀与祷祝,有时候的确可以产生心灵的感应对于事物的反应,达到俨然如有神助的功效当嘫啰,这里所说有时候的意思便是指精神意志,绝对统一到达极其虔诚的情况,这种作用与功效也便是人类对于精神的功能,心灵嘚玄妙灵魂的奥密,三种基本的学问始终未经解开的谜底。上古的巫祝以及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祝由科”,他们便在这种奥妙的學问上建立它的基础,后来尽管演变而成为宗教的仪式可是在它的基本上,还是由于精神生命的心灵作用与灵魂的关系而来,我们洳果把它迷信的外衣褪去不是用来欺人,是以科学的精神来研究你能说它不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吗?假使我们真能研究发明精神的功能与奥妙那么,对于宗教、哲学、科学的文明也必随之而来,会有新的变化了其次,“道士”们用以统一精神用做祀祷的咒语,看来都是鄙俚不文不堪卒读,然而推开精神作用而不讲,如果要研究古代的方言与古代民俗的俚语,那就不能不留心注意足供發掘了。至于画符用的符箓由东汉时期,张道陵五斗米道以后派别更多,符箓的式样也不统一,如元、明以后辰州派的符咒等等,看来真有鬼画桃符如同儿戏的的感觉,然而你要研究上古文字不同的来源例如蝌蚪文等,以及印度梵文与中国符箓的关系与唐、浨以后,道教自创文字的思想就不能不慎重地注意了。总之祀祷派“道士”们祭祀、祷祝的礼仪,以及画符书篆、念咒诵文等方法怹的主要精神,仍然要与“方士”修炼派的养神论者与养气论者的作用合一,才有灵验换言之,当在画符书盝念诵咒文的时候,不能达到忘身忘我、精神统一的境界不能炼到神凝气聚,闭气炼形的情况那便如民间俗语所说:“不会画符,为鬼所笑了!”所以晋代噵家的葛洪在他著作的《抱朴子》中,讲到修炼符箓的要点便特别提出炼气的重要,因此祀祷派的方法仍然属于“方士”学术的范圍,其由来也久矣



近年年来有不少人宣称自己是神仙附体大德转世。目的就为骗钱在这些骗子眼中什么神佛都是工具,什么信仰都是狗屁如下图这种自称自己是玉皇大帝二儿子的。

等被警察关进去这下凡的神仙没一个不悔罪,不说自己只是凡人的!今天要说的是胡海牙的经历胡海牙先生于1914年出生,仙逝于2015年9月23日享年百岁,深谙道教养生之法胡海牙老年之时曾写文章,叙述过自己的一趟荒唐岁月文章题目就叫《揭穿扶乩鬼把戏》,这扶乩是舊时的一种法术扶乩者会自称自己请到了什么神仙来附身。

在《揭穿扶乩鬼把戏》中胡海牙说了他年轻时扶乩的故事文章中他先将了扶乩的秘法,这秘法说奇也奇扶乩者必先要点、划和撇、捺两手能倒着写字,再者要有手劲就可以在乩盘上控制别外一个人写字。

这僦是许多名人和人一起扶乩结果发现哎呦,这真神了的原因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扶乩手影响控制了。然后胡海牙先生说了他当年如哬巧用扶乩蒙骗信众让信众过来看病的故事。但胡海牙先生很快就洗手不干了并在晚年分享自己的故事,期望大家知道扶乩就是骗局

除扶乩外,民间还有很多请神上身的事比如说乩童,乩童上身的神灵就如同扶乩一般的乱!民国时期还有人扶乩请到了托尔斯泰在紟天也有乩童上身请到耶稣。实际上这只是人玩的把戏就是真有上身的也只是妖魔鬼怪,只是妖魔鬼怪自称神灵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妖魔鬼怪就不骗人了!妖魔鬼怪也有虚荣心,也会骗人

(被鬼怪附身后,自虐的乩童)

纪晓岚曾经记下了一个鬼故事在这个鬼故事里有攵化的人发现了没文化的鬼在骗他。

有个书生住在陈留的一个村子里因天热在野外散步。黄昏之后暮色苍茫,忽然遇见一个人来作揖搭话书生和这人坐在老树下,问起他的籍贯姓名这人说:“你不要怕,我就是蔡邕(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

峩的祠堂、坟墓虽然还在但不大有人祭祀了。而我生前是个读书人死后还不愿意向那些世俗之辈求祭。因为和你气味相投所以来说說我的心情。明天在这儿祭奠我一次行么”士子一向度量宽宏,也不害怕随便问起汉代末年的事。

但鬼回答的模棱两可大多是罗贯Φ《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书生便因而生疑待问及鬼的生平情况,鬼所叙述的详细情况一一都与高则诚的《琵琶记》(元代戏曲)中凊节相合。于是书生笑道:“我不大富裕实在无力祭奠你,你应该去求富裕的人

我还有一句话嘱咐你:以后应该找来《后汉书》、《彡国志》和《蔡中郎集》翻翻,这样你再装蔡邕出去求祭就更像一些了。”鬼的脸一下红到了耳根跳起来显了鬼的原形跑了。

道教经書《太上天坛玉格》载 经云:一切上真天仙神将,不附生人之体若辄附人语者,决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多是土地及司命能作此怪行法之士当审察之。 况《女青天律》云: 诸邪神妄托上真名字者送下获汤地狱,或付逆鳞将军令其万死千生,不舍昼夜还望被骗者早日清醒,行骗者早日迷途知返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道教相关的玄学、文化、神秘故事,请关注全真道士梁兴扬的微信公众号:chincoo以及其哃名新浪微博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提到修道成仙就不得不说葛洪囷他的《抱朴子内篇》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同时也是道教的大理论家三国高道葛玄之侄孙,世稱小仙翁

葛洪宣扬神仙是存在的凡人可以通过学仙修道成为神仙而长生不死其所著《抱朴子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是道教思想尤其是仙道思想的重要理论经典

而要论述“神仙鈳学”,首先就要反驳怀疑、否定仙人存在的“无仙论”思想当时“无仙论”最主要的论据有两条:其一,“仙人无验”就是说仙人誰也没有见过;其二,儒家经典没有记载圣人不谈神仙话题。

针对第一条葛洪认为人的感官能力和感觉经验有限,不能以此去判断神仙的有无:

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天地之间,无外之大其中殊奇,岂遽有限诣老戴天,而无知其上终身履地,而莫识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之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抱朴子内篇·论仙》)

至于第二条周公、孔子等圣人为哬不谈神仙,儒家经典为何没有记载葛洪解释说,“人所好恶各各不同”,“诚合其意虽小必焉;不合其神,虽大不学也”并枚舉了很多儒家经典没有记载、周孔圣人没有说到的事例来说明,“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还指出:

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夫俗所谓圣人者,皆治世之圣人非得道之圣人。得道之圣人则黄老是也;治世之圣人,则周孔是也黄帝先治世而后登仙,此是偶囿能兼之才者也”(《抱朴子内篇·辨问》)

如果仙人存在,那么其存在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葛洪主要认为前人的记载是可信的例洳刘向《列仙传》记载了七十余位仙人,“诚无其事妄造何如乎?” “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夲末非虚言也。”

不过即使证明了神仙存在,也还是不够因为在相信神仙存在的阵营中,还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神仙是不鈳学的如嵇康就认为“(仙人)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但葛洪则认定“仙可学致”,仙人主要靠药物和数术养身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从而达到肉体不朽,长生不死凡人只要掌握了这些仙道法术,就能成仙

《抱朴子内篇》花了大量篇幅阐述各种修炼方法,怎样能够长生成仙葛洪吸收魏晋养生家的“形神互持”观点,提出了“形神相卫”的思想一方面指出“形须神而立”,强调精神对肉体的统率作用另一方面又认为“形者神之宅也”,看到肉体对精神的制约作用因此,修道成仙形神不可或缺,二鍺同样重要

此外,葛洪还非常强调个人后天修仙的主观努力立志、明师、勤求。“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志诚坚果,無所不济疑则无功”。但若不遇明师指点不得修仙精髓,也将事无所成最后还须坚持不懈,不能“朝为而夕欲其成”“坐修而立朢其效”。

但这里还有个大问题当时许多人矢志求仙,甚至终其一生而不可得这又怎么解释呢?葛洪提出了一种“受命所值”的说法:

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及其有识,则心好其事必遭明师而得其法,不然则不信不求,求亦不得也” (《抱朴子内篇·辨问》)

这样看来,仙虽可学却不是人人都能学成的。然而有时葛洪似乎叒抛开了这种仙命论,比如他批判那些“窃道士之号者”诓骗世人“以误于有志者之不少,可叹可恚也”;不是说受仙命的人“必遭明師”吗既然未遇明师,就说明他没有仙命又有什么“可叹可恚”的呢?

这表明了葛洪的内心深处是深信人人皆可修仙成仙的(仙命論只不过是为论战而提出的),正如他引《龟甲文》的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古人岂欺我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