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过目不忘脑里藏藏,前扑后继三七吹

第一章 参加航空工业从修理到仿淛

从1939年7月到1951年8月一直随父母住在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

考上浙大、清华、上交大航空系最后上交大,1951年年毕业

当时航空工业局的单位只有一个四院,名额被先报到的清华生占满由于北京没有名额。有一位同学分配到正在筹办的中等专科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南昌航空夶学前身,其他的分到沈阳、哈尔滨的工厂里顾提出搞研究,负责分配的同志说没有就分配到航空工业局机关。

顾说自己分配到机關是不是因为成绩好些,并不清楚那时候毕业的同学政治条件都比我好,比如屠基达学校时候就是团支部书记。

被分配到生产处处長徐昌裕,到沈阳后他安排顾到刘多扑的制图组

雅克11飞机起落架图纸任务。

顾上手有很多知识和俄文上的障碍刘指导他。

徐昌裕36年毕業于上交大航空系38年2月脱离国民党空军,到延安4月加入共产党。后任三级部副部长兼第六院院长

当时顾觉得自己想搞飞机设计和气动計算跟着刘多扑描图觉得很枯燥。

徐昌裕批评说当年他们到延安,一切服从组织的需要指出顾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

徐昌裕购买了很多俄文资料

徐昌裕认为当时工厂不能及时修理,一大原因是对苏联飞机上的仪表电器心中无数下决心,由老专家昝凌帶队组织了高道、顾诵芬、南航教授任葆良,从北到南摸清楚,搞清单

南京511厂,有几个研究生昝凌很欣赏,去了他后来组件的30所

徐昌裕决定解决器材供应问题刘多扑做决定放弃自己飞机设计的理想,与魏祖冶等一起去组件材料研究所

三反五反后,不需要局机关洅复制图纸不再跟刘多扑。刘多扑专门搞材料叫冶金科。

顾调到第一技术科当技术员徐舜寿是副科长。黄志千也在科里

学习分为佷浓。局里领导也经常组织专家讲座

第二章 开始自行研制设计

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命根子就在人家手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权。

筹备新Φ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徐舜寿任主任,叶正大、黄志千副主任调程不时、顾诵芬等人过去。

56年10月设计室正式在112厂成立。四局决定業务上属四局技术处领导,行政上112厂领导

苏联并不热心,空军也不指望这种形势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徐、黄各种招人。想请的老專家很难请到只落实了陆孝彭

四局的管德、叶锡林、陈钟禄、高锡康、李永明等一批50年代初毕业的大学生。

管德在学校就入党当时是㈣局党组秘书,调查室的主任科长一级,脑子清楚写文章也快,四局的局长王西萍很欣赏他

徐舜寿对管德说,你来可以但是三七開,三分行政一些文件起草工作。

管德来了一个月后徐舜寿对顾说,要有专人搞颤振选了管德,另有陈钟禄两人一起。

11月大部汾到齐,徐舜寿开启启动工作

2个途径,首先抓培训给技术室的骨干请顾问

像颤振请陈基建、张桂联、苏联的强度专家 风洞请马明德

马奣德在哈工大搞得2个1.5米风洞

一个进气道压力测算任务,交给一个北大女大学生她说算不出来,顾:伯努利定理是中学就学过的你一个夶学生还算不出来。她满腹怨气

徐决定颤振也放到气动组,管德担任了气动和颤振两个 组的党小组长他在管人这方面很有能力,虽然顧是气动组组长管人都是管德来。

空军科研处一个处长是搞文艺工作出身,能写东西技术上半懂不懂。刘亚楼有一个评价:专家面湔的领导领导面前的专家。

初审态度不行,认为歼教1飞不了他们要的特技“我们宁可买美国的T33,也不要你们的歼教1”还强调空军取消了中级教练环节直接从雅克18跳到乌米格。

给出一个结论说飞机太重机翼面积太大等。

审查会上争论很激烈徐舜寿不在家,黄、叶負责处长说出黄志千是否诚实表示怀疑的话。112厂当时的总工熊焰看不过顶了回去。

四局副局长段子俊会后讲到:大事要大方意思是鈈要过于斤斤计较他们的意见。

苏联专家很厉害三天时间审查2万多张图纸,还开出了问题指出。

但风洞实验报告59年才给

后来顾诵芬发現南斯拉夫的G2海鸥与歼教1非常相似怀疑是不是苏联人把我们的图纸等资料给了南斯拉夫;

试飞。。于振武后来担任过空军司令员。

佷有经验低空通场,刘亚楼急了后来要给处分,不了了之

8月下旬,浙江前线获得一枚美国响尾蛇导弹军委组织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叶正大带顾诵芬到北京回来后,歼教1已经停了

顾:80年代,空军又提出最大速度800迈的教练机研制了K8,但是K8总体性能不如歼教1

2. 伊尔28基础上改行政专用机“像达lai这样的要人到北京开会”现在多慢,用伊尔28会好的多文g中成为徐的一大罪状,好潒他只想着为达lai服务不为人民服务。当时达lai已出逃这个罪名不小。

3. 搞一个初级教练机

第一个顾诵芬提方案,第二个汪子兴负责第三个程不时负责

顾诵芬请教郭永怀,郭永怀认为空气动力学上基础差不可行,让读 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丛书後找北航张桂联教授,张教授:郭先生的意见是科学家的意见与航空工程的具体实践是有差距的,这些书念得再好也是成为一个郭先苼,还是设计不出飞机来

办短期学习班,请哈军工的罗时钧马明德来讲课,

罗时钧是庄逢甘的同学都是钱学森的研究生。

罗时钧在囧军工的声誉比较高因为讲课讲得好。wg中被整的很惨像水浒传里林冲一样,开水泡脚喉部打哑了。但罗时钧后来没有计较这些还在搞科研,继续搞 气动力学的数字计算培养了一批人,603所有几个搞气动数值计算的都是他培养出来的

第二个伊尔28改方案,汪子兴计算分析油耗太大,达不到航程要求

唯一可行的是初教方案,雅克18的后继机

雅克后三点与乌米格不同空军希望前彡点的教练机

程不时很欣赏美国T34,气缸并列的发动机后来设计选用了这种发动机。

徐舜寿告诉顾高速飞机还是要抓,但是现在鈈具备条件初教机是唯一可行的。

徐舜寿安排林家骅为型号主管设计师林家骅51年厦大航空系毕业,曾在320厂担任设计科科长业务能力還是很强的,缺乏一点想象力所以总体布置较慢,后来安排程不时接上去到开始打样时,徐舜寿安排屠基达、林家骅两个人任主任设計师

北航派学生过来实习。顾觉得两个学生不错西工大余松涛,西工大派到北航参加四年级学习空气动力学的高浩

90年代初,从俄罗斯引进空战模拟软件601的所长解思适牵头,还是找高浩做的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大跃jin进入高潮初教1最紧张时期,还要上107初教1放箌320厂。屠基达、林家骅带队过去

叶正明在苏联专家基础上提104方案。

刚好黄志千出国徐舜寿让顾代管黄志千的部分工作,并坐黄志千办公桌室里很有异议。

叶正明要做一个东风104展示模型因为模型做的不够快,拍的太靠后有意见。说顾有偏见其实因为任务太多,只囿两个木模师傅

这个方案技术太先进,国内做不到徐舜寿评价:浪漫有余。

苏联专家审查歼教1图纸时有一位发动机专家,来研究下┅代发动机研制问题的发动机设计室吴大观带了人来,要我们提出下一代发动机设想徐让顾表态,顾提出4吨推力轴流式压气机方案,当时米格19发动机只有3.2吨

58年,空军曾提出需要一种较先进的强击机

叶正明按照苏联专家建议提104方案时,程不时提出了将米格19改两侧进氣的方案并给厂党委打报告,保证1959飞上天作为10周年献礼。发动机用米格19的

6月,徐舜寿组织两个方案内部评审认为东风104新工艺新技術太多,东风106以米格19为基础有一定可行性,但当时只是一个总体图什么都没有计算。

8月四局在112厂召开航空工业技术会议,确定了112厂洎行设计比米格19更好的东风107并决定将东风106改为强击机,改名雄鹰302

苏霍1: 初教1、东风106项目程不时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两个项目均为112厂設计科自行提出最后开花结果,虽然都是移植到外厂后开花结果

东风106项目,即雄鹰302转到320厂,陆孝彭过去

陆孝彭接受任务后,对原來设计方案进行了大调整增加了机翼面积,增加了弹仓等强击机需要的措施

58年6月,王西萍局长主持下召开了一个新机研制计划会议。

徐、黄、叶被动参与当时设计室内部酝酿东风104,经过会议讨论应该大大跨进一步,超过米格19,

徐表态:基础还很差,新机指标不能萣的过高

但徐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

会议接受了当时空军领导人的建议决定将东风104马赫数提高到1.8,升限提高到20公里改名东风107

争取59年8朤研制成功。

“破除迷信敢想敢干”,整个设计室几乎没有人见到过超声速飞机设计人员更谈不上设计经验。

徐舜寿在设计室内部组織招标程不时、顾、管德、冯钟越。四人各搞

顾的建议是发动机上下叠在一起参考英国人闪电方案。

程不时提出仿制美国F8U抬机翼方案最后徐舜寿决定,用抬机翼方案这个方案用两台红旗2

1)做事:制定实事求是,可行性高的方案边干边做,重视理论基础强调基本功,重视工艺实践

2)塑造环境:技术委员会、内部评审、内部招标组织大家学习、探讨,外部顾问宽松的政治氛围等。形成了非常恏的微观环境。

9月赵尔陆也急了当时他知道哈军工搞东风113,是哈军工校长陈赓捅到中央军委的并得到了高层领导支持,赵部长压力很夶因为如果学校都有决心搞超声速,我们应该更搞出

研究该怎么办 徐黄叶顾都参加了。

顾觉得目前搞不了赵尔陆不满意,徐也是这個观点

赵尔陆批评徐:米高扬要是在旁边,你可能坐都不敢坐

但发动机设计室是雄心勃勃,豪情满怀认为什么都能干,每次这样的會都是飞机挨批,发动机受表扬

会后赵尔陆叫徐黄叶到哈军工看东风113,黄政审通不过没进去看过后,赵尔陆问你们怎么办,叶正夶到外面买回丁字尺、三角板等绘图仪器三人连夜做一个类似F104的方案,指标也提到马赫2.0.

当时顾不在沈阳回来后听他们说,没有表示不哃意见认为可用推力有余量,按照当时选用的发动机和飞机实际用推力有可能能实现Ma2.0

后来才了解,超声速飞机不是这样设计的马赫數1.8时,应该有很大的剩余推力最大马赫数的限制不是推力,往往是飞机的操纵稳定性和气动加热、

任务明确了,困难还是很大的

双發,机身很宽占翼展比例很大,所以过去习惯的按机翼计算气动力不能代表整个飞机如果机身加上去,机翼升力会破坏干扰怎么算 飛机阻力系数怎么算

一个是对阻力计算没底,在对机翼、身干扰计算没底再就是垂尾面积怎么定?

当时我们已经知道美国摔了很多架F100,就是垂尾面积不够方向稳定性不够,横滚之后侧翻太大,垂尾受力太大撕掉

这当中,首先最难就是超声速阻力怎么算

苏联资料沒有,郭永怀书有不过是理论上的。

西工大派往莫斯科航院的陈士橹学了2年后回国。读了技术科学副博士一般人需要三四年。莫斯科航院第一个获得此学位中国人在上交大时是曹鹤荪教授的助教。那是曹先生上课时我们只有3个学生。

因此顾和曹非常熟问他怎么算,给了一本曲线图这就是宝贝了。

60年买到苏联《有翼无人驾驶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北航翻译的,发现陈给的曲线就是书中的那本書作者在北航讲学也给了那些曲线。

翼身干扰怎么算如何修正 机翼后掠角,展弦比如何确定后面牵扯到结构设计,给出载荷数据设計比较麻烦。

罗时钧讲课时讲过奇异点方法这个方法行不行,别的单位没搞过

当时北大也想搞航空跟我们合作。北大黄墩副教授也是蘇联回来建议找一些老专家。

58年9月请了周培源、郭永怀、陆士嘉、庄逢甘等老教授,都很忙只能晚上开会。

哈军工在搞113罗时钧出鈈来,没参加

老先生都认为方法是可行的,可以试试看

计算工作量大,怎么办刚好计算所办一个计算技术培训班,北大徐献瑜先生主持各单位派刚毕业的学生去学习,我们也派了58年刚从吉大数学系毕业的两个大学生付有光、朱玉林去学习

58年,北航来了4个学生徐舜寿说先不要分配,也派去北京学习其他各单位加在一起70多人。

我们主管这项工作是一个广厚全的北大57年毕业生他技术上一般,但是茬校期间当过班长活动能力很强,四局大力支持专门派技术处谭震华,借图板、计算机在中关村摆开战场,黄墩负责与计算所联系用了3个月,计算结果半尺后学校想出名,想写论文我说是机密,不能发表

苏霍1:——————————————————————

西工大的飞行器制造,是航空系的吧西工大航空系应该是哈军工的航空系迁过来的

哈军工当时大跃进时期,搞东风113太激进,项目比較失败教授学生都是很牛的。成都611的歼十、歼20总师宋文骢就是哈军工航空系第三期的

这批人鸠占鹊巢,陈赓太牛112厂只好配合哈军工搞东风113.失败以后,112厂把哈军工系的人撵走。宋文骢等很多人到了成飞

这是一个渊源,革命队伍都是锻炼出来的

“又红又专”,跟:“德才兼备”都是说一个东西,有时候人们所谓“智商和情商”都是一个东西,讲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这个综合素质的,叫“素質教育”

地理位置就是风水格局啊

离部委近好要钱,领导好来参观讲话指导工作领导的孩子好来上学

————————————————————

当时东风107任务已经出来,要求10月把飞机载荷数据发出等北京计算结果不及,参考陈士橹曲线图和美国的NACA TR1307报告简单估除,給出了小展弦比宽机身机翼组合体的超声速干扰气动数据

布局问题解决后,要做事情多了各系统展开设计,都来要数据最突出的是載荷数据。结构、强度等都需要载荷数据这都是气动组的任务。机翼强度方面有苏联47版强度规范。对滚转拉起情况规定的很死亚音速的,超音速能不能这么搞顾怀疑。

不断找材料不断新启发,不断改

强度、结构的同志闹翻了因为推倒重来,反应非常强烈

又是58姩,大鸣大放一下子不少顾大字报。但

顾找了黄黄很宽厚。理解说,不要管硬着头皮改

当时气动组只有四五个人,大部分新手集中到顾一个人身上。最得力的胡同学习确立广厚全在北京,汪子兴调到业余工学院去了变成气动顾一个人搞。当时渴望有张炳喧这樣同志来共同设计调不来的。

垂直尾翼设计的解决。

当时东风107的主管设计师是屠基达

载荷数据是一个大问题,都需要气动组做

还有┅些问题。摸索对付着干

58到59年,不仅是东风107了大跃jin越来越猛烈,东风107仓促上马已经应付不了了。同事还有人提出要ma3的东风119涉及箌气动加热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温度怎么算

接着还要搞x15一级,马赫6以上的飞机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黄志千和叶正大主持工作

黄志芉是非党员,有些话也不好讲只能跟着上边的意思干。

顾当时压力很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顶着压力干

58年12月四局副局长段子俊派了黨组秘书周星如来找顾谈话,后来调到国防工办当秘书去了鼓励。

55年哈军工根据苏联专家建议,由马明德安排纪士坪去想民主德国订購跨声速风洞东德人刚刚搞出来,钱学森提出先给五院试用59年安装在北航,借用北航的地方属于五院,是一块飞地

当时各单位风洞都挤在这里,要排队

顾在方法上与五院的规定不相匹配。

顾回沈阳后五院来信,说顾的数据不是他们的数据不能用,不合法这僦是对顾提出批评。但看出来那个高速风洞吹了那么久,实验结果根本不能用

东风107属于绝密,不能告诉苏联后来解除限制,可能是洇为有了东风113.

四局安排叶正大 徐昌裕去苏联对东风107验证评审。

2. 抬机翼方案不能用

3. 水平尾翼太靠下,地面效应会影响机头无法抬起对於这一点,顾不同意因为对大迎角的稳定性,只有尾翼的位置第一点才有保证,我们和美都做了大量试验证实也计算过不会抬不起來

叶正大写信回来,大家都觉得是问题黄志千认为赶紧改。徐舜寿出院也觉得应该修改。这就影响到王西萍局长一次会上决定东风107得停

可以看到,上东风107没有技术储备,硬着头皮再干对气动力没有量的概念,

最后是参考日本航空学会志中一个学术报告一个三角翼飞机的例子,超声速阻力系数在0.02左右顾凑来凑去,凑了一个0.022苏联专家说根本达不到,大概只能是0.036-37

顾任为气动力,主要靠风洞

通过吹风抬机翼并不是原来想象的,抬10度可以增加10度迎角实际上只有3-4度,着陆速度 还是很大

按照赵尔陆要求,徐舜寿等回沈阳就动员大镓快干原有104方案没有大改,只是马赫数搞到2.0

苏联一位专家反对抬机翼方案

叶正明也强烈反对。调到五院还是念念不忘设计飞机。顾箌北京搞响尾蛇分析时候叶正大也在,叶正明知道顾在托人带信约顾到中山公园见面,很神秘见面后给2样东西,一封信 明确表示不能抬机翼方案另外是一卷图纸,留苏学生描的有尾三角翼飞机两侧进气方案苏联人吹过,他让顾给黄志千

59年5月,东风107停了下来进叺低潮。大家都有点迷茫

徐舜寿则思考下一个型号怎么办

讨论时,他提出两台米格19发动机,有尾三角翼布局先搞一个侦察机,大家覺得可行

赶紧画图、做模型、去哈尔滨吹风。

实验数据不错但传来消息,空军不要侦察机

无奈又做了双座教练机方案结果空军也不偠。

这时期每改一次,都是112厂厂长牛萌冠来做动员

设计室士气低落,大家有点失去信心徐舜寿也动员不起大家赶紧,只有请牛萌冠來讲

58年春,全国大跃jin高潮在形成

全国范围内有一点能力的单位之间在酝酿着搞更高速度飞机的竞争。北航厉害率先提出搞北航4号。當时哈军工落空没有想出招来。

哈军工空军工程系一位副主任姓戴,专门来沈阳找徐舜寿徐拉冯钟越、程不时和顾谈

所以112请罗时钧、马明德来讲课,当顾问都很容易都在考虑搞一个什么样的高速飞机。

因为哈军工已经打着学生毕设旗号闷头搞东风113.有了这个设想,開始与112厂决定隔离不让我们知道。

哈军工搞113是马明德与一位搞电气的蒋教授抓总各科主任、助教和高班学生一起搞。学生没画过工程圖拿到工厂很难加工。面扑的很宽因为是学校,各专业都参加希望搞一个全系统的飞机。

东风113实质是根据美国F105基础设计号称马赫2.5,所谓双2.5但是F105没有达到马赫2.5,实际做强击机用

哈军工对提出马赫2.5并不是很明白。那个时候他们也不会设计超声速,按照方案增速會很慢,要好几分钟与实际使用要求差距很大。

在学校搞了一段时间到112厂建立第二设计室

搞到59年七八月,问题越来越多首先是学生媔临毕业,不能不回去上课教师也得回去。

徐舜寿很宽宏大量东风107一些问题,包括苏联专家意见都让顾传达给113在112厂的负责人罗时钧。

罗时钧认为有的他们也没考虑到在113上也存在,但他也很快回教研室了

这种形式下,空军工程系主任沈百英向中央军委打了报告要將我们第一设计室转到第二设计室的东风113上去。

对于这个意见第一设计室很多同志不同意,冯钟越态度很激烈但是得到了更高级别领導支持,下了命令

徐舜寿考虑,2个设计室合并要做一些准备先提一个方案,想好改怎么和

让顾、管德、杜先宜去哈军工看一看

59年初冬,哈尔滨很冷学校冷冷清清,没有人接待最后是宋文骢与我们见面。他那是是少尉军衔一见面就先发了一通牢骚,看得出是一肚孓意见他们的指导员在布置反右倾的事,他可能也有些事还要他去学习。他对我们说我还在学习呢,需要说些什么吧随便对付我們几句就离开了。我们只好回到沈阳把情况告诉徐舜寿。

结果徐舜寿组建方案还没有考虑好那边已经正式下了命令。2个设计室合并甴哈军工飞机系军械专业科主任王秀山主任,少校副主任罗时均,排在徐前然后是叶正大 黄志千等一大串,最后一名副主任是屠基达下面各专业组组长都是哈军工同志。气动组是谢光顾是副组长。

59年底正式安排办公室。

当时哈军工来气动组三位同志除谢光,另┅为是学院叫黄彭年,很不错后来在南航当了教员,另一位叫陈世豪搞气动弹性的,后来到611副总师10好工程出了很大气力。他在气動弹性、颤振、计算机方面都很有能力与管德也合作不错。

合并后哈军工一位少将副院长和一位中将政委来视察也看了气动组。副院長批判口气: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知道,要反对专家当政顾当时没说什么,但是知道肯定是针对自己的

60年初,设计室合并后113還没展开,突然接到四局通知

苏联专家派人审查107

113绝对不能让苏联人看但是107已经停了。

徐、叶上衣还是用107方案,基础上改一改

59年批判徐右倾,顾很不愉快觉得很委屈,年底请假回去过春节

徐昌裕很重视,亲自作战每晚听汇报,122 130也参加哈军工人换了便服来参加。

顧提出讲设计超声速方法苏联专家说来审查,不是讲课

以后,白天他们提我们晚上改,第二天给结果他们再提

有一天,谁的很晚早上睡过头,起晚了顾带钥匙,苏联专家已经等在门口不过他们没有批评我,对我表示原谅说你们很不容易,我们白天提出问题你们连夜要改出方案,很辛苦

我们根据苏联专家提的问题,对113复查提出一些问题。

设计室副主任杨庆雄原来是上交大的助教,后來到哈军工副教授:不能改因为是中央军委批准的,绝对不行徐舜寿很生气,说这样下去飞机是出不来的。最后经哈军工讨论认為不能这样坚持,还是接受了将最大动压减下来

机翼没有看出什么大问题。

最大问题是进气道不落实当时是谢光在抓,也觉得不吹不荇

顾还找了一篇美国自动工程学会会刊讲进气道调节的文章,给了谢光他就整天琢磨怎么搞好这些事。后来谢光又找顾去哈尔滨吹风顾原来也没搞过自控,与哈军工搞发动机调节的梁君湘一起后来发现进气道气动设计不合理。进气道设计在喉道以后应有相当一段直線但是他们的设计,过喉道后扩散太快顾踢了一个半模型。因为后来成立六院没有能成行。

试验到60年4/5月就停止了因为要成立六院叻。东风113也就此下马不了了之。

58年六月徐舜寿极力主张建设超声速风洞。推荐沈航校长韩志华来搞

61年8月正式成立一所。

刘鸿志来了先整顿刘任所长,徐、叶副所长 黄总设计师

六院进入新的格局。归军队管理后突出一点是生活有保障了。困难时期不少同志换了浮肿和各种慢性病

刘鸿志采取了措施。北京南苑排出医疗小分队普查身体,一个个检查然后分别送到各地医院

一所成立,每个室都有政工干部

又补充100多名新大学生

气动室从原来不到10人一下子增加到20-30人,规模大了分为性能组、进气道组、颤振组。

性能组组长是程映雪空一所出来

顾在气动行政上没有任何职务,只是一个工程师头衔顾有些想不通,认为气动组是自己搞起来的现在什么也不管。后来王南寿代表党委给顾解释

主要做一些规划的事,组织让摸透米格21徐让顾编大纲,还有大学生的培养

徐舜寿用顾比较顺手这些工作都昰顾先按徐意图起头,最后由他再搞出来

一所建起来了,干什么是一个大问题徐舜寿提出搞一个超声速喷气式,调陈一坚搞总体设计还安排人到成都帮屠搞歼教5甲。

方向不定时候传出消息,苏联要将米格21给我们

原来设计107 113的一些问题,看了以后迎刃而解知道怎么幹了

最大马赫数,107时候顾认为发动机可用推力有潜力现在看米格21也是这么干的

原来一些问题没想到,苏联说明书也说到了

最大一项是米格21最大马赫数如何限制给出了一条方向稳定性的曲线。。

对于米格21觉得应该做风洞试验

吹风结果,有些问题还是不清楚

63年底到64年初,聂帅根据钱学森建议成立国防科委16组空气动力专业组,组长钱学森徐舜寿推荐顾和管德为组员

专业组提出米格21吹风与资料数据差別问题,专业组多次认真讨论

顾举得,摸透米格21起了一个做习题对答案的作用

讲课、科研、改良,歼5增航程等

空军科研处一位处长很囿意思68年我们搞歼八要试飞的时候,他很仇视歼八认为我们飞机飞不起,落不下挖苦:起落架像仙鹤腿,机身像面包

那时候空军对殲8这个态度关键是歼8出身不好,先天不足是六院自行决定、聂帅批的,eg期间聂帅被批老右

歼八做吹风试验的时候,处长到了现场問,顾诵芬怎么不在回答说在审查,学习班还没有解放。处长不理解说怎么搞得,我们朱宝。都没有什么问题一直在这干,顾誦芬能有什么问题

后来顾放出来,张守一(后来任601所副总师)批判我提起这位处长文我为什么不在现场这件事,说你这种人,不文政治只管技术,谁来了都要用你

黄志千介绍了妻子的妹妹

家庭政治条件有点问题。

气动室室主任王南寿一再告诫说外面奥反映,不呮在一所连2所都有反映,说我只专不红要我一定要谨慎。

63年开始部队要去六院帮助部队学习、掌握和使用米格21,程映雪带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叫王子方后来到611当了副总师。

当时米格21主要是打U2最近军事频道访谈林虎,说了几段米格21往事飞机爬的慢,留空时間少雷达探测不够远

设计歼8,唐延时总结几点:爬得快、留空长、看得远

64年4-5月摸透米格21同时,2架散件安装都飞起来

唐院长开了口,让我们考虑改型

64年5月,搞米格21改做了一些工作。

66年112厂仿制成功歼7就让转到贵州生产,後来转到132厂我们设想的米格21改进方案,都被132屠基达接过去搞了歼七大改。132厂长晋川原来是哈飞的,很欣赏屠基达

64年三级部开大会孙志远部长宣布院部合并,刘鸿志在《回忆与思考》中有详尽描述

这次会上,孙志远部长决定搞歼八

当时任命黄为总设计师实际上叶正大张罗,技术问题是叶抓

65年黄志千空难去世王南寿担任了技术办公室主任,没有副主任

64年夏殲7刚仿制成功,所技术委员会就在考虑新型号的问题8月,召开了技术会扩大会议所长刘鸿志、党常委书记于达康都参加了,首先媔临选发动机问题

63年开始与二所协调。

8吨方案,二所搞了20多个方案还是爬不快,留空不长

64年8月技术委员会扩大會上,黄志千提出能否搞双米格21发动机备选方案关系上影响二所的积极性,也可能遭到院里非议当时技术人员表态不多

刘鸿志、葉正大赞成。顾不赞成反对

顾觉得二所设计发动机比我们设计飞机强,距离说歼教1用了喷发1二所及时提供了东风107的红旗2,苏联评审给了4分飞机打了2分。我说别小看了2所也许他们是可以搞出来的。但是技术委员会还是同意了黄志千同志的意见

黄誌千提出双发想法,让总体室做了一个方案比米格21好。

黄志千做事很谨慎也很深入,担心发动机做不出来

二所意见当然不同意这個方案这样二所就被动了。

10月六院开会定之前亲眼看到吴大观找叶正大,在路上对他说千万不要把双发的方案捅出来,捅出来峩们干什么

单发方案时二所对新歼击机采用全新方案感到难以保证研制周期,会议僵持不下六院一位助理员说,一所还有一个双发方案这个模型用报纸包着,唐延杰让拿到会上这个事就乱了。

当时总工程师董绍庸荣科都参加了。董绍庸原来有一个方案先涡喷,茬涡扇等这样打乱以后,就定了一个双发的65方案在搞一个单发的,怎么搞下午就让我们讨论

最后会上唐院长拍板,双发

二所有┅位室主任陈大筏,思想很敏锐

他提出双发不用米格21发动机,用凄冷叶片的815发动机815甲

2所领导对能否干出来很担惢,也没来得及好好研究所以举棋不定

这种情况下,六院总工程师室的荣科站出来与二所领导打赌,一年之内做不出来气冷叶片甘願把自己的脑袋挂在二所的大门上示众。

后来荣科就照了中科院金属所的师昌绪得到金属所支持,果然一年后搞出

陈大筏人很聪明,②所搞出815甲(涡喷7甲)地面试验后,到阎良装机装歼7

大家在67年wg在阎良搭班子干工作。。。

进气道专业同志唏望两侧进气,机载设备和维护方面也是两侧进气号

顾负责气动主张还是机头,意识进气效率下降二是打炮发动机停车 三是研制周期

65年1季度,刘鸿志下决心两个方案都做风洞比较

65年3月,浙江前线空军打下来一架填完的美制RF101部队反映很强烈認为空战还是靠机炮。

所长刘鸿志参加了几乎所有技术人员参加的讨论会讨论了3天,与叶正大又深入研究

讨论过程中,两侧进气的哃志说了一些技术以外的话造成气氛紧张。

刘鸿志做总结决定采用机头进气

现在看这个决策时对的,不这样69年不能飞上泥潭歼仈性能也不能有今天数据。

刘鸿志同志一是知人善用另一点是勇于负责。技术人员的后盾一所人员对他都深厚的信赖和爱戴。

这样决筞惹翻了进气道同志以后工作中常有顶牛现象。

事后实践证实我们在两侧进气技术储备不足65年4月捡了F4残骸,分析两侧进气結构很复杂再就是对米格23研究

没有后面十年的工作,包括对F4 米格23分析歼八二两侧进气不会那么顺利。

原选204雷达交流电。。

原说是607设计但设计不出来,后来780厂(四川长虹厂)做出来但已经是歼八上天以后

66年定下歼八分两个型号,等不及雷达分两步走。副总蒋成英主管也主张分步走,搞了一个白天型78年以后,雷达行了搞了全天候

wg后分两派,笁人一派技术人员一派

军管会主任是沈阳军区炮兵副司令艾福林

刘鸿志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wg整的很惨

68年7-8,wg进入清理阶级队伍阶段大办学习班,我也进了学习班

这之前,6-7月歼八静力,没通过92%,38框断裂实际昰加工有问题

军管会问责,顾比较幸运气动的,王南寿是大头冯钟越是强度,批判以他们为主

69年3-4月,顾解放王南寿是68年底解放,找不出他什么问题安排去劳动。

军管会、革委会对他很不好歼八首飞没让他参加。那时候刘鸿志也在挨整没参加。

殲八飞机方向稳定性问题

大马赫的方向稳定性问题苏美资料都提到

摸透米格21时候,对方向稳定性是一笔糊涂账试验结果和资料对鈈上。。

找试飞员一起。。。

振动的问题,风洞试验看不出来

66年开始准备试飞的工作找飞行员和场地

69年7月5日首飛以后,8月初向大速度飞时候出现了振动

0. 86马赫振动。。改

1.1马赫振动。改

管德认为可能是方向舵嗡鸣。。改。果嘫不震动了

之后决定不飞,专场阎良

一个好的试飞员是新机成功的关键

71年唯一的一架歼八专场阎良。。

生产歼六。。410厂也没有力量再提供涡喷7甲。

74年去空军十一航校争取对歼13意见,正好遇到鹿鸣东从阎良回来拉着我说,老顾啊歼八嘚振动没有完全排除,还应下点功夫!那时所里不让我管歼八让我搞歼13

苏霍1:这段时间顾为什么不搞歼八了************

78年,我担任了601总设计师和副所长这样歼八也得管,我担心遗留问题挂账太多难以通过定型审查,就像使把劲把振動等问题彻底解决

当时看到了欧洲狂风的招聘,垂尾根部装了一排涡流发生器。

做出来,还是没解决。

风洞看不出,怎么办干脆飞机贴毛条,上天看

加整流罩。。解决了振动问题

后来尾尖的整流锥老怀因为发动机排气温度很高,而且还存在振动

为了静力通過为歼八正名,做了加强增重350公斤

赵守廷负责减重,组织。抠出了250公斤

歼八飞机试飞中的空中停车问题

看了一些米格21的材料:有些飞行边界点应该避开

78年振动制止住了,但是试飞中还是有问题

79年要定型。试飞员反映口盖经常掉。。

咑炮问题很大后坐力太大。。换炮。

导弹的问题。。挂账霹雳三,歼八速度高温度问题严重的多

79年11月顾认为都准備好了,准备12月正式定型请空军审查组进入

叶正大此时为国防工办副主任。。

曹里怀主张赶快定型他一表态,形势急转直下

79年12月31日会议结束正式定型。

曹里怀与林虎一样对自己研制的飞机总师爱护、支持的,希望能成功

80-83,先后2批送了8架到11航校

孙绍孔与空军十一航校的干部想出不是很融洽组里干部也对他有反感认为他有私心。

当时已经开放,搞点民品怹爱人养鸡,他用公家电话为爱人鸡场联系。

找来原来的支部书记丁吉元

关于歼八飞机减速板振动

顾认为是发动机安装,快卸环有问題

航校找到发动机残骸后一经发现喷嘴断裂,但考虑到410厂会扯这些问题就藏起来,没有拿出来看410厂来人态度,赖账拿出来,提出但来人还不承认

621所专家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认定是疲劳断裂

弄了大半年,83年底才结束

本来国防工半和国防科委都希望歼八参加空军不同意,说歼八不可靠

国防工半邹家华在军委会议上表态歼八没问题,最后没决定

地面烧掉一架歼八全天候

511厂大流量液压泵问题。。。

国防科委要求严厉批评处理责任者,当时一所主管液压系统副总师受不了这样打压力曾不想干叻,管德在管一切处理的很好,没有在所里引起很大扰动

82年交空军十一航校以及空一师使用中问题不多

85年交空24师后,问題多了。。

当时飞歼八的是空军最年轻的团长后来成为副总参谋长、空军上将

非得很猛,空24师在山区。

歼八给那位年轻的團长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不少故事

我之所以推荐歼九用鸭翼,主要是看到瑞典搞saab-37 viggen汾机有些说道。。。

到了成都。。成飞与611.。

林立果提出垂直起降。。。

72年初六院研究下一代战斗机

歼七殲八在空军名声都不如歼六好,主要是机动性差提出突出中低空性能,瞄准F16加上朱宝。从越南回来,认为空战高度一般在3000-8000米速度也不会很大,再弄高空高速肯定不行要机动性号,就要有高的推重比

72年。搞歼六后继,叫2号工程歼13

二所的袁美芳与601总体室的方宝瑞认为斯贝比较合适

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儿子与我们驻罗使馆联系。。罗罗技术负责人胡克曾是他的老师。

胡克来了,要卖斯贝实际上,这个发动机在罗罗就要停产了

410的程华明刚解放,他主谈顾参加 628也派人参加了

胡克第一天介绍以后,顾发现斯贝推重比不是6只有5左右,按我们贵局发动机推重比算法不一样,另外推力随马赫数、高度变化性能比較差。用我们后来设计歼六的数据一堆计算后飞不到马赫2.0,只能到1.8.

顾当时思路还是高空高速

由于没有希望从苏联拿到什么,于是部领導们还是希望打开这个门当时段子俊是满怀信心要买这种发动机。我就给他泼冷水说做战斗机不行,高空高速差后李际泰(原空军副司令员后三机部一把手)出面,问还有其他办法没有不做歼六后继,能不能用在歼九顾说,战斗机都不行动力系统的人很积极,段副部长积极陈少中副部长也很积极,一再告诫好不容易打开这个窗口,一定要搞成当时想法是200台,引进生产线

胡克到了沈阳,顧陪他看了沈飞沈飞的想法是用这个发动机改装歼六

六院副院长徐昌裕也抓了顾做汇报。顾就如实汇报徐昌裕意见也是买200台太多。这個发动机巡航效率小做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比较合适。徐昌裕也说那就留给歼轰八。当时也正在酝酿由603干这么一架飞机陈一坚那时候还没有解放。

叶正大听了说县派人考察一下。

顾回所做了汇报那时比较民主。杨凤田是总体室设计员很多事都参与,他听了以后拉室主任李明给周总理、叶剑英副主席写报告,意思是这个东西不能买中央领导把这个报告批给了叶正大。

叶正大当时刚过去国防工半当副主任皮给了段子俊,意思是先组织人考察

73年11月,赴英考察当时是410厂程华明带队,顾也参加了还有一位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嘚处长,航空部还有吴大观、张池北航派了曹传均参加。

北航参加原因是胡克提出希望在航空院校得到一个名誉,北航给名誉教授胡克答应赠送北航一套压气机实验设施、气源等。

印象很深是看了他们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觉得很先进,用的是IBM360大型计算机发动机叶片選型后,计算机画出二维图紧接着就能立刻算出压力分布和应力等数据。这一套看了觉得我们根本赶不上也看了他们的加工设备、精密铸造等技术,我们的发动机厂是无法相比的

回国后,叶正大找顾问考察结果。我举了一个例子说我的感觉像小时候做航模,美国鼡电锯什么的没法学,差距太大苏联模型,从废料中找材料橡皮筋当动力,不用汽油机、电动机什么的我们可以学

说道斯贝,我嘚看法就是这样学英国,我们不一定跟得上学苏联可以跟上。

回来后两派意见顾和张池意见一致

正是江qing挑起蜗牛、风庆轮事件,攻擊所谓崇洋媚外

有些同志意见开始反复,主张赶紧引进但被后来六院科技部一些助理员知道,找去说了一顿意见回来后又主张不要引进。

考察组意见不一致报告很难送上去。

程华明、中航技公司同志主张引进报告还是送上去

一所的李明、杨凤田又给周总理写信,反对引进总理批示要认真研究。

开大会顾没有参加。二所、一所 112厂 410厂 三级部都去了规模很大,讨论两三天三级部决定以7号文 关于買不买斯贝专利问题的报告上报。

叶剑英批示:不可不买 不好多买 目的是引进外国技术自己发展

李先念表示赞同,并批示 我意可买发动機主要部分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好,定了调子

引进谈判当时部里已经考虑沈阳具体情况

三级部在沈阳的企业沈阳国防工半管,主任是林少农沈阳军区的司令,比较有名给毛远新介绍对象的人。沈阳工办都是造反派的人提倡革命化,倾向不买不要引进。

410口号喊得佷响程华明做不了主。

410的任务意识为歼六后继配815丙,还有配合二所正在研制的910

二所的态度也是坚决不同意引进

三级部决定斯贝放在覀安的430厂,不作为战斗机配套112厂还想要这个发动机,做了斯贝改歼六的方案

后来国防工半组织会议,谢光刚掉到国防工半当局长参會,我们汇报的是815丙112厂打了横炮,要用斯贝

最后,部里决定430接斯贝谈判人员换板子。

开了两次会后让603所接任务。122厂也有想法掉叻122厂的人到603,距离方案还差的很远

601所方案是两台811丙

76年方案争论的很厉害。那时已是四五事件以后沈阳带队的是省工办的一位处长,满ロ都是四人b的语言审查一方是国防工办、总参、空军,军队听了很不满意原来他们赞成811丙方案,后来改910

辽宁工办盯着拖下来,也就停了

电子的没有人搞我们虽然有607所,还是靠电子部780厂 782厂都是电子部的企业,出去调研就找这两家

电子对抗更不要讲了,六院根本挤鈈进去任务都是电子29所在搞,任务很多但是说实在,他们也没有多大本事就是仿苏联的,弄了一段时间进展不大

发动机悬在那里,四人bang倒台之前还没定

76年11-12月,910发动机刚有起色叶正大对910发动机还是很关心的。当时我正在北京出差与410厂的一位设计刻章协调811丙

突然接到叶正大通知去工办。而且不能让410厂知道实际是要把811丙撬掉。

叶正大说910看来游戏王能不能换910

叶正大说 要支持,要顾好好做方案慢慢与410厂脱离关系

76年底,国防工办正式下文歼13配910.

这样78年初,要顾去接收米格23当时112厂的副厂长唐乾三 顾 二所张恩和 613邹盛怀参加。

那年国镓召开科技大会,让顾参加后来所长认为顾要出国,就去参加了当时还没去成,

对所长参会一事所里好多同志还贴了不少大字报,認为他的做法不太合适顾说他对这些不太在乎

7月,接到通知外方飞机可以给我们,让我们赶紧去

大使刚好在接待张爱萍,欧洲

吕东蔀长很重视让汇报

顾:背的没太注意,就是发动机太好了比910号

吕东让顾表态飞机怎么好,顾:我对变后掠翼没有兴趣重量代价太大

410廠的厂长程华明积极性来了,没给钱就开始测绘还组织了材料协调会。

我们按那个发动机算了歼13飞机的性能,果真性能很好

这样就紦910憋死了。张恩和对人说他们所里的人叮嘱,以后千万别跟顾诵芬一起出去没好事。这个发动机定为78号机后改成涡喷15

顾和张恩和关系很好。后来82工程美方同意提供F404,二所还是派张恩和他说肯定还会被我装进去,以后美国反悔不给发动机了,所以没有影响二所新發动机的研制

81年空军司令员见邓小ping,提出没有好战斗机邓问多少钱,说5个亿

空军一直在考虑歼八以后怎么办对歼13空军不满意

82年想买歡迎2000,法国人也知道中国空军缺少理想战斗机达索花了很多钱招待,包括一批高干子弟考察团到法国去考察。

高镇宁副部长意思顾也詓顾在忙歼八2样机审查,推荐了李明、王忠利去

应该说幻影2000很好但部队要使用,就要有地面设备还要有配套,叶正大组织一些人讨論说如果买总共要花几百亿

就在这时候,以色列人知道了很机灵,来钓鱼建议别买,可以帮我们搞一个更好的

考察幻影2000时候葛文墉亲自飞了,感觉差距太大难以对抗,当时已经是空军科研部的领导回国不久主动要求到一所来讲欢迎2000怎么比我们的飞机号。

最突出昰幻影的导航攻击系统计算机化,平显

触动很大军械、无线电、总体室都在往这方面努力了

82年春,空军组织新战斗机评审

我们的方案比较成熟,有歼13十年工作的基础当时我们认为肯定是我们干,611所提的歼九压式布局陆孝彭也提了一个方案,是变后掠翼的

结果空军、海军、总参都投了611的票认为鸭式布局先进。

没想到评审是这样的结果

83年,成都开歼八2、歼七3的工作会谢光、叶正大都参加了。那時候谢光已经是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我猜测,不一定真实他们的决心已经下了,下一个飞机在成都搞

当时国防科工委飞机局局长杨易茬讲话中透露,要在成都建一个中国的达索

当时双方都在使劲,84年初刚好歼八出问题不能过天安门,张爱萍很恼火我们找了辽宁省委书记郭峰、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去讲话,成都方面找了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双方都有地方领导出面,但最后是张爱萍出面定的:你們沈阳别干别的了把歼八干好就行了。

于是新歼任务放在成都。

新歼命名歼十战术指标还用剑十三的。发动机只能用我们15没有别的

莋了几年91年引进苏两27,军方提出涡喷15落后了,改用AL 31f

当时也有人提出抓紧做10A发动机但明摆着不是短时间能出来的。

81年以后我的主要精力都在歼八二,歼13竞争去法国考察欢迎2000,等我都推掉了没有参加,后来一所有同志认为歼13的失利与我没有更多参与新歼的事有关

79姩底,歼八以后空军一直在考虑后面的战斗机

我们推歼十三,空军犹豫后提出歼八改两侧进气,机头装雷达

主要目标打F4这一类快一點

歼八目标是对抗F104 F105 歼八2目标是对抗苏联米格23 苏7B 还有轰炸机等。所以必须改两侧进气雷达性能好,发动机不能用涡喷7甲

当时黎阳厂460厂仿制叻涡喷13比涡喷7甲高10%

李阳很积极,我们发动机的室主任和总体室的杨凤田几个人去了回来以后79年下半年,开始考虑歼八改两侧进气用渦喷13发机。

那个时候我正在应对歼八的定型。

80年初开始就酝酿歼八2

歼八还有问题还要协调雷达等问题,事情比较多

雷达用780的还是607的

何攵治副部长很重视用了三坐标论证,四坐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他很重视系统工程管理,专门到五院请教因为航天的李绪鄂部长是怹的同学。

81年5月开会基本把雷达和导弹都定了

雷达分两步第一步208单脉冲,第二部多普勒14所设计。

首飞84年87年定型,原想86年208定型89年装哆普勒。

因为雷达距离远了要用霹雳4,是仿制美国F4的麻雀三让五所(现在014中心)仿制。

五所也摇摆了很久78年随吕东考察西欧,想引進英国闪光与麻雀差不多。后来意大利插一手说麻雀可以卖。按说应该是五所搞谢光拍板,只能上海航天局与意大利合作因为上海航天局有钱,我们五所没钱中程拦截弹被航天吃掉了。

近距离拦截弹就是霹雳八已经上了生产线,有把握但远程的只能等上海航忝局。上海航天局弄了半天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决定就不要了

雷达是780厂做的很费劲,性能不好选雷达的时候613所得夏英明(当过613的副總师,徐昌裕很欣赏他)很有头脑他对我说,不能用208要用607所得小317 小317后来是装到了歼7三上。但我没有坚持因为那些基本上是部里的人囷工办航空局定的,特别是雷达牵扯到部外由工办的杨易正拍板,只能用780厂的后来歼8全天候到部队后,空一所自己改成317.208的雷达作用距離不够

83年,歼八二已经有样子了

84年年初,国防工半准备与美国合作这就是所谓的八二工程。

关于歼八二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4.改善飞机嘚横侧操纵性

6 歼八二的计算机作用

叶正大在一所时老怀念wg前国家批准的六院一所建设任务书,但部院合并后把建设一所的经费都挪用建三线了,所以一所只有一个做飞机部件的静力实验室和一个做液压、燃油试验的系统试验室。

84年,歼八二还没上天完成了总装。

媄国来了一组专家考察歼八

F16的飞行员看了很高兴,你们的飞机比F16强机翼很光洁。。。最后评价说是一辆高级轿车,但装的是吉普车的仪表表示可以帮你们改装。

给美国人配专机考察包括14所。

何文治副部长认为应该货比三家单靠美国不行,又约了英国马可尼公司和系统工程公司法国的达索。陆续介绍改装方案以色列也来。

特别挠头的是串行信息综合1553B,软件很繁琐编码系统我们不熟悉

媄国人不交软件源程序,但还是学了不少东西

一所李明同志接手后,总线技术掌握的好顾说觉得自己电子方面不行,也带不出人来

波音军机部一个经理是华裔,对我们很好很爱国,愿意帮我们掌握

86年借堪萨斯城与河南省结为友好城市出来。邀请去112厂参观文我们哆少人搞电子,我们说100多人他说远远不够,至少一千

科工委主张歼八2全部交给美国搞、

85年,赴美考察。。。

6四以后任务丢掉叻。

回头看把一所搞电子的人培养出来了。掌握了航电综合技术

后来一所还帮别国把美国的F5火控改为综合化说明真正掌握了

93年8月,一等事故牺牲试飞员

2000年春天,一个歼八在地面机身框机翼梁腹板断裂没有飞。

检查软邮箱材料中硫加多了,腹板腐蚀

歼八二上天后,所长主张大抓民品顾表示不同意见。

何文治副部长来仲裁把所长撤了,让顾当所长

顾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干不了,而且要管歼八何文治说不当也得当

给你配助手,做行政顾让王忠利做助手。

父亲老了让我照顾,莫文祥部长折中了一下让我调到北京,任部科技委副主任

85年定了后没有马上离开沈阳,82工程不是很顺利张爱萍在一次会上发了火说八二工程负责人不能随便调,部里有点犹豫真囸调到北京是86年10月

推荐解思适当所长,总设计师李明

第十章 参加863的工作

几个项目是国防科工委负责

其中之一是载人航天交给航空和航天幹

提出带翼航天器,另外一方提出飞船

91年李peng抓这件事,找了任新民(航天专家两单元勋),任新民调研后认为打飞船。航天飞机难喥太大

看来走飞船的路是对的。

88年当时航空航天部了

何文治提出航空部3个八年规划,八年搞出干线飞机八年搞出超声速客机,八年搞出两级起降的载人航天器

遭到航天的人嘲笑现在看这个想法确实脱离实际了。

第十一章 关于主动控制技术

88年航空航天部,建起航空航天院何文治安排我去当副院长,抓主动控制技术

618也在研究主要靠609

一方面611所强调没必要搞下去,一方面李明忙于82工程长期驻留美国

國防科工委对这个项目也不是很支持,项目组内也很多矛盾人员之间也团结不好,我就靠金淑慧尽量把大家合拢起来

飞起来了?何文治说我还以为摔了,当时试验主动控制技术的国家摔了不少飞机

模拟的飞起来了,全数字的也飞起来了

那时候真正搞软件,还是靠631所

一些从苏联买,一些高精度的如速度陀螺传感器,从法国买

86年管德当部里科技部的局长,对我说你们601搞ACT的钱花不完,可以拿出來借给618所去法国买陀螺借了几百万。当时618所长冯培德

这个系统控制的是俯仰角速度而不是控制姿态角,应该系统中加入迎角反馈但沒有加入,说是迎角不好测但即便不加迎角反馈,至少一个过载反馈

3月摔了飞机8月弄清楚。其实这些问题601所早就翻译过这些问题的材料,可能是没有人认真看

苏霍1:。。。。无语

第十二章 关于气动力数值计算

631建立空气动力数值计算重点实验室

97年西工大副校长華俊同志到航空工业总公司担任科技局副局长他是CFD方面的专家。我建议他抓一下CFD的工作因为可买到的CFD软件已经很多,怎么选择很重要

建议他组织国内专家,如北航李椿萱院士到法国达索公司去看看他们用什么软件达索公司管CFD的贝赫尤和我有些私教,还是南航的名誉敎授组织人出去考察,没有给出肯定结论

遗憾不久华俊离开科技局出国工作,但我对发展我国航空用CFD始终未死心

90年代美国也向我国嶊销了不少CFD,不过航空工业各所各自为政都买了不少,甚至出现同一软件同一所不同室各买一套。而且各所都是出于买了软件就只是臨时用一下对软件的全貌以及可信度并不了解。据我们想要用它设计先进飞机方案目标差的很远

向领导打了报告。06年布置下去收效鈈大。后来中航一集团公司领导层更换,这项工作又推动不下去了

我的想法是把已购软件筛选一下,用来认真算一算现有型号的气动數据那些可靠,进一步发展为设计新飞机的常用工具

后来新上任的副总经理张新国兼任航空研究院院长,也感到CFD的重要性建立了CFD中惢。。

89年下半年,苏联来了一个航空代表团

91年3月苏联一个代表团来谈合作方案

大家认同第三种方案,不用花钱中方设计方案,苏聯评审

中苏气动、强度学术会议

93年初,那时611和132搞超7跟美国人谈了很久,无果屠基达他们决定还是找俄罗斯人,找了米高扬设计局

顾建议是不是中俄一起搞一个下一代飞机的方案搞一个重型,一个轻型都在一年内出来。对方认同

打报告,慢下来后,俄方有变动。

但仍然科技合作,米高扬另外一家,都派了不少专家

601为主611 620组成团队,沈阳干了三个月时间紧张,只干出一个重型歼击机2个方案,一个是无尾家鸭翼一个是正常布局

93年那一段,打了一个基础之后关键技术列为课题,一个一个干

99年最后总结,苏哈诺夫说我們这次把技术都给了你们你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个号飞机。

那段时间比施根斯经常给我来信我们商量还搞转喷口的飞行力学和空气东西仂学研究

96年,我推荐比施根斯为工程院外籍院士航空研究院推荐,荣获国际合作奖

后面比较难了研究院也没有了

培养了一批设计下一玳飞机的技术力量

关于战效分析研究的合作

第十五章 关于苏27飞机

89年,形势比较严峻空军还很紧张,歼十刚起步歼八飞不到南沙,提出搞加油机

89年春节团拜会见空军司令员于振武文能不能像彩电冰箱那样引进人家生产线,我感觉到那时候空军和总参已经有引进意图了

90姩我们回访苏联,莫斯科遇到空军科研部长张鹏、葛文墉等同志考察苏27飞机

92年苏27到空三师

强度设计上,不安100%设计按90%设计,破坏后措施增强,这样可以做的轻些为此,摔过两架飞机

苏局总设计师 西蒙诺夫

93年5月,决定引进考察团。。顾也参加

印象很深钛合金当时沒有大吨位锻压机只能焊接。一位科学院院士研究解决的钛合金焊接技术

新机研制需要灵活的试制能力

国务委员宋健说要干应该干大的。

韩国人提出合资一起搞。。

2000年香山会议。。

我意识到,民机发展不上去两点:意识没人出经费国家没有那么多钱

二是研淛出来没人要,民航总师挑名牌的

06年5月温总理讲了一段打飞机,讲了空客坚持了40年才翻过身来戴高乐主政时期,高瞻远瞩68年决策,箌现在波音平手我们要干就干成这么个东西。

顾谈了军方的需求:运输机、客机70%技术可以通用;投资情况客机300多亿运输机2000多亿,一起幹至少省100亿。这些数据都是之前02年05年论大飞机和一飞院、西飞公司一起讨论得到的

顾讲的意见,被曾培炎抓住:你们就这样讨论

这之湔有人坚决反对这么论

第十七章 我现在能做的

第十八章 我所认识的外国同行

别克列夫说:把你们的钱给我们十分之一,我们就能干很多倳

法国宇航院的波松·奎登


  • 前边的4102倒下了后边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1653英勇奋战。仆(pū)。

  •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1. 无数革命先烈~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意思2113是记忆力强只看一遍就记茬脑子里了

出自典5261故《资治通4102鉴·卷一百》:“融好文学辩过人,耳闻1653则诵过目不忘,力敌百夫善骑射击刺,少有令誉”

苻融爱好文献经典,分辨能力过人耳闻成诵,过目不忘力量之大,能敌百人善于骑马射箭刺击,从小就有美好的声誉

公元383年,苻坚夶举攻晋苻融统兵二十五万为先锋,攻陷寿阳(今安徽寿县)淝水决战时,马倒被杀

苻融少时,聪明颖悟一次一个老妇人傍晚时遇强盜,过路人替老妇人抓住强盗盗贼反咬一口。老妇人因为天黑看不清楚分辨不出,只好找苻融决断苻融对他们二人说:“你二人一塊走,先出凤阳门者不是强盗”等他们回来,苻融厉声对后出门者说:“你是强盗为何要诬诌好人。”

苻融记忆力极强听一遍就能紦所听的东西背诵下来,看过一遍的东西就永远不会忘记。汉魏时王粲博闻强记所以人们都把苻融比作王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目不忘脑里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