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换后能否练太极拳膝关节痛、拳

练 | 太极拳“胯”的修练秘诀
我的图书馆
练 | 太极拳“胯”的修练秘诀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并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用手来指挥完成的。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术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也指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而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而在太极拳界,也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而太极拳胯的练习侧重在松胯,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幅度,使周身协调。其次,松胯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条件。再者,松胯还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说,欲练松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练松胯的重点之一是体悟摇臀荡胯。所谓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荡胯则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放松骶髂关节对加速松腰起到重要作用,行拳时从大腿根部放松,注意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如此达到开活两胯的作用。如果练拳时真的松开胯,尾闾就如一个钟锤,向左偏时左胯落的同时,右胯荡起,既而有右胯落时尾闾已经靠过来了,由胯带动全身直至手指及脚下涌泉。放松腹股沟和会阴穴、松腰敛臀(亦俗称塌腰)对松胯圆裆亦起到较大作用。另外,注意放松胯关节,并放松臀部及腰部的肌肉,不能死顶骨盆,夹僵胯部。 松胯起码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轻灵,通过胯关节的肌肉韧带合理收缩舒张,胯关节的各骨关青能灵活转动,不产生辅助肌肉韧带做负功的现象。二是松腰沉稳,通过松胯更好地松腰,以身带领肢体内外运动,恰到好处地使意气劲合一,能使身体协调完整,松而不懈,沉而不僵。   对形体而言,坚持长期科学、系统的胯锻炼,可使胯范围渚如骶髂关节、髋关节等关节软骨增厚,肌腱、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变大,胶原纤维量增加,从而提高胯关节的抗拉能力及稳固性。通过放松伸展性练习,既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力量得到增强,又可使对抗肌的伸展性提高。与此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在力的作用下伸展,增大了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太极拳运动的重心变换离不开胯关节的有效活动。 对修炼太极拳内功而言,以胯裆为主宰的行拳练功,使之以身领手,引动腹内的太极轮转,支配了很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一系列的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皆由此而成。阴阳、虚实以及丹田呼吸全赖胯裆之运转,在外是拳架、揉手(亦俗称推手)的练习,在内则是丹出的运转,最后练就心意合一,由丹出统帅整个身体的运动。劲力的基础在脚下,其动能的来源是腰胯。胯根是轴心,带动各关节进行运动。裆劲转圈由外达内,由内达外,浑然一体。   裆圆胯撑(中级阶段)和松胯活裆(高级阶段)这两个概念,似乎不难明白,但如何练到位却是需要研究的。现以杨式115式太极拳为例,谈谈个人练功体会。 一、缩胯 缩胯是由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缩胯在从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距缩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它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   二、落胯 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要落胯沉稳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落胯应足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习惯本能去顶。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外力进来不是被吞人身体,就抑或是被轻松化掉。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在教学中常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   三、坐胯   坐胯是指在落胯的基础上,臀冉加点下坠的意识。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持着落,不能挺出去。坐胯时立身中正,臀部肌肉和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尖有回扣之意。要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掌等动作。   四、塌胯   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弓箭步的后脚,膝关节应力微曲,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但膝关节僵直也不对。粗看后脚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脚似弓膝微曲。松腰塌胯,在求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在立身中正身体下的灵活。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安稳不败。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运用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塌胯时腰背部和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说:“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搂膝拗步掌、撇身捶等动作。   五、开胯   它不是指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绷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  六、合胯   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同。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相机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合胯用于打虎式、弯弓射虎等动作。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每天学习,自我成长。关注太极养生堂,健康一生!太极养生堂 微信号:TaiChiTang每天分享太极拳理论知识解析名师心法、秘籍、拳论,传播生活、健康、养生知识!关注太极养生堂公众号:taichitang回复 101010 可获得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全集)视频回复1001可以获得太极拳教程大礼包(八套DVD视频教材+图书)1、回复:陈小旺可以获得陈小旺的中华武藏 陈式太极拳系列:《拳学阐微》 3DVD2、回复:张志俊可以获得太极拳实战大师张志俊《陈式太极拳32擒拿》《陈式太极拳32摔法》3、回复:陈氏太极拳可获得沈家桢,顾留馨著4、回复:陈瑜陈瑜家传陈式太极拳170擒拿法上DVD.DAT陈瑜家传陈式太极拳170擒拿法下DVD.DAT5、回复:冯志强冯志强心意混元内功(全集)DVD6、回复:陈正雷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陈正雷版)DVD7、回复:傅清泉杨式太极推手DVD8、回复:黄康辉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一路光盘版要健康,就一起练太极吧@Taichitang免费学习和交流,只为健康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练太极拳开胯,多数人易入两个误区
练太极拳开胯,多数人易入两个误区
太极六月丹田转
武术界盛传一句话——传拳不传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胯很重要,二是师父很保守。保守之说从何而来呢?有人说师父练拳总是穿长袍大褂,怕徒弟们看见胯的动作。碰到这样瞎琢磨的徒弟,师父也真是没地方说理——不穿衣服,难道要光着腚练拳吗?在现代医学中,是没有胯这个词的,词典上对胯的解释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开胯”这个词干脆就没有!问题来了:这么一大块都叫胯,究竟要开哪一部分?开骨还是开肉?是劈开还是切开?实在让人头大。正是由于概念过于模糊,使许多人不知不觉步入了误区。误区一:开胯开的是髋关节开胯既不是切肉,也不是劈骨,这里的“开”是拉开、活化的意思。拉开什么?活化哪里?当然是胯上的关节!把骨肉打开叫手术!那么,胯上都有什么关节呢?最为人熟知的是髋关节——大腿股骨和髋骨连接的地方。事实上,网上90%的开胯方法说的都是拉开髋关节。错了吗?没错!但是,仅仅打开髋关节是不够的!胯上所有的关节都要打开!胯上究竟有几个关节?四个:髋关节、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还有一个不叫关节的关节:耻骨联合。胯上的四个关节打开髋关节,重心转换才灵活。打开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两块胯骨才能自由运动,丹田的活动空间才会扩大。打开骶尾关节,才能收放自如,真正做到泛臀和敛臀,否则,泛臀只能叫撅屁股。误区二:开胯只要拉伸扭转正是因为第一个误区,才会产生第二个误区。流行的各种开胯方法,诸如拉腿、压腿、劈腿(想歪的自省去)等等都是拉伸扭转的方法,主要针对髋关节,有时顺便捎上耻骨联合,对于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几乎没什么用!那么,打开骶髂和骶尾关节,用什么方法?丹田气!只有丹田气在骨盆内膨胀、运转,才能撑开骶髂关节,迫使骶尾关节活动!有朋友可能会问:不打开后两个关节,能产生丹田气吗?能!开胯和丹田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最初是髋关节和耻骨联合拉开,丹田产生气感,随着气的充盈,会进一步促进骶髂和骶尾关节的活化,形成良性循环。其实开胯一点都不神秘,之所以感觉难,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胯的结构和要开的部位,只有明白了基本的概念,我们才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太极六月丹田转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有趣、有料,学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最新文章打开髋关节,让你看个够!-lenz
&现在盛行于世界上的太极拳,事实上就是两种太极拳,一种是不开胯太极拳,一种是开胯太极拳,有马岳梁先生的X光图片为证。
&两种太极拳的基本研究原则不同,不开胯的太极拳是以人类是用两只脚站立的角度来研究的。开胯太极拳则是以人类是以四只脚站立的角度来研究的,也就是说如何回到先天的四肢爬行动物状态。
&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它是一个以四肢爬行动物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一种拳术,那么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明明进化站起来了,你干嘛偏偏要退化去做动物?事实上,我们只是要得到四肢动物所拥有的强劲力量,距离感等。
&理解了基本研究原则,我们就可以去理解什么是开胯,你就会开始注意到四肢爬行的动物的后面两条腿,它们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脊椎两旁是腿,而且后腿与后腿之间的间距,跟前腿与前腿之间的间距是一样的,呈现H字平行的。那么跟人类比较怎么样?人类站立后,前腿部分多了一个锁骨维持间距,可是后腿的盆骨位置却没有锁骨,这里的间距是非常小,与肩膀的间距是不对等的。这也就是说,上半身与下半身是不对等的,上半身是U字型,下半身却是倒V型。
&看看马先生的开胯X光图片,两边的股骨似乎延伸开来了,也变得很坚实。事实上,这就是虚拟的锁骨,目的就是平衡上半身的间距,形成如四肢爬行动物一样的四方形状态,这是第一个身形原则。而当你看看不开胯太极拳,他们的胯部的间距空间是呈现倒反的V字的,而开跨太极拳则是平行的H字的。
& --左为马岳梁先生开胯x光图片
&理解了前腿与后腿的四肢爬行动物状态,我们再来看四肢动物肚腹胸部与背部的部分。
&四肢爬行动物的肚腹与胸部,基本上都是很柔软,而且都是凹陷进去贴着背部的。它们的背部如何?都是脊椎整条平整得撑起四肢,四肢全靠脊椎撑起,所以你可以看到它们的四肢很轻,脊椎一动,四肢跟着动。背部也有向下向内保护肚腹胸部的意思,整个背部至后脑基本是平行的。
&理解了动物的状态,我们就理解开胯是怎么一个状态。前胸贴后背,肚腹也要空掉贴后背,后背平整如标枪,这是身形上的第二个原则。而不开胯太极拳,你会看到他们前胸贴后背时,可是肚腹是突出来的,而且背是驼的,整个背部是C型的,并不是平整如标枪的。
&配合之前的胯部拉开,前胸肚腹贴后背,后背平整如标枪,这就是四肢爬行动物的状态。这就是开胯训练的过程,师称为抽,靠,贴,把它做好就自然下沉,并不是硬硬下压的沉。
&当你理解了前面的两个身形原则,还必须理解第三个的头脸部身形原则。
&猫狗的头脸是怎样的?若你拿来跟人类做一个比较,你会发觉,它们的眼睛其实是长在后脑!当人进化后,我们的眼睛已经被移动来前面了。
&因此,开胯太极拳要求前脸贴后脑,而眼睛长在后脑上。前脸贴后脑非常不好练,可它非常重要,一不小心就会跟不开胯太极拳一样变成乌龟颈,所以有时师甚至用手拉着我们后脑,要我们把他整个人提起来,就为了不要成为乌龟颈,让后脑与背部是平整后靠的。
&那么眼睛在前面,如何长在后脑上?前期就只是要求从后脑后面往前面看,配合前脸贴后脑让身形完整,在后期时,有很大的作用,只要一把眼睛放去后脑,对手的一举一动都甚为清楚,对距离远近也清楚,动体视力越练越强,仿佛整个大圆圈往对手包围过去。其实还有耳朵的要求,不过无法看得出,所以不做为身形要求,只以跟前脸贴后脑有关系的眼睛做些联系。
&若说第二个身形原则是掏空胸腹,那么第三个身形原则就是掏空脸部。而不开胯太极拳基本只是掏空胸部,不掏空腹部与脸部。
&太极拳的开胯,也就是所谓的抽靠贴,基本就是这三个身形原则,通过控制阴侧肌肉与对空间的掌握把身形练到最极限,最标淮。
&那么当你要分辨哪一个是开胯太极拳,哪一个是不开胯太极拳,只要以这三个身形原则做为标淮,自然一览无余。最简单,只要背部与后脑不是平整如标枪的,绝对办不到第一个要求,开不了胯的,而就算有此要求了,不知胯部怎么运作打开,也是开不了的,可见开胯有多难。
&根据我的理解,就算我告诉你整个抽、靠、贴的开胯是怎么练的,若没有一番功夫,长期的理解,正确的喂劲,都未必开得了,而完全不理解开胯程序的,那是更加不可能开得了。
&---打开髋关节,让你看个够!
  而今的时代,武术没有秘籍。上面的X光片,已经将开胯的秘籍坦露无遗了
  开胯的问题,以前师在为某太极拳协会做个一个讲座,开场白中一段话,能帮助理解开胯的:&
  师曾与浙江大学汽车设计专业的几位太极拳爱好者,谈论是否可以使用"汽车拳"的概念。他们是我们国家未来研制自己品牌汽车的人士,谈们熟悉汽车的功能和构造,但他们看到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等,这些打着中华文化烙印的词汇感觉到头大。他们问我,能否撇开太极阴阳八卦等这些词汇,来讨论太极拳。我就尝试着跟他们谈论太极拳里的动力系统、传导系统、指挥系统等。
  师说,人身就象是一辆汽车。开肩和开胯,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身躯与手脚之间(武术中所谓的三大节),找到类似汽车的车厢与轮子之间的感觉。两脚是汽车的后轮,两手是两前轮,开肩之后,两锁骨之间对拉开,象古代的门闩,上了锁了,变成了两车轮的车轴。两脚是后轮,也应该在两跨之间,长上锁骨(意念上的),然后,开胯的意识,其实与开肩时一样,用意念,将两胯端虚拟的锁骨对拉开来,形成后轮子之间的车轴。这样,两手脚之间,就与身躯产生了,类似车厢与轮子之间,既完整一气,又轻灵活趣的效果。另外,两脚这后轮子,是联系着驱动动力的轮子。两手这前轮子却与驱动无关的,与方向盘等指挥系统相关联。另外,人身上的传导系统还不只是轴传导,还以齿轮传导,链条传导等等......
  杨家老拳谱"平淮腰顶解"云:"车轮二,命门一,纛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变。"
这其实是将太极拳比喻为古代指挥战争的一辆战地指挥车。而今一些武术理论者,不会看没有句读的古书,于是将这段话误解成五言打油诗:"车轮二命门,一纛摇又转,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变。"唉!
  当我们了解了这辆战车,就会知道,古人不单已经以车讲拳,而且还明确了"心令气旗"的道理。在太极拳中,战车的指挥者,其实是"心猿意马"之"心"与"意"!这就是说,太极拳不但是一辆好的汽车,还必须有一个好的司机。单纯的汽车,还是无法说明太极拳的很多道理。于是,我们的老祖宗,用另一套比较完整的思维模式,那就是以阴阳五行太极八卦为基本概念的思维模式来谈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的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