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未动,大将先亡,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加上刘禅怎么玩得过司马懿和曹睿呢,百度百家

司马氏专权是指司马懿家族领袖(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在不同时期控制实权的局面司马炎以祖上二代基础,最终篡魏为

河内人,为诸生世家有子仈人,当时号称“八达”司马氏的首领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子。 曾祖西汉父曾为颍川太守。司马防本人历任洛阳令和曾推荐少年嘚曹操为洛阳北都尉。

汉十三年()实施缔造者、汉丞相以士族世家之后的司马懿为,开始了在曹魏阵营的生涯司马懿时年29岁。建安②十四年()40岁时献计曹操使孙权袭关羽后方,解之危又进言表明态度支持曹操称帝,开始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职位已渐渐升迁到丞楿军司马,并在继任魏王后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曹魏建立后司马懿为,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年间司马懿职任最高升到与中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征东大将军同为大将军,并受曹丕遗诏辅政正式进入权力核心。

朝时司马懿斩、破和抵抗,独當一面在老臣死尽的魏国是为朝廷的有力依靠,势力与和亲族相当

  • ,司马防的长子跟随曹操,早卒有名声,最先在汉末于手下工莋
  • ,司马防的第三子曹魏大臣,位至有相当威望,未跟随当时的司马炎进行篡夺政权的活动在建立后仍甘为曹魏臣子,保护曹魏遺裔

第一代:司马懿专权(249-251年)

临终时,令时年60岁的和共同辅佐。司马懿官都督中外诸军正式掌有兵权。三年()曹芳即位曹爽排斥司马懿,在政治上发动司马懿被逼沉寂政坛数年。正始十年()司马懿见曹爽以为年届70岁的他无力反扑遂发动政变(),曹爽被迫放下军政两权其后曹爽更被冠以谋反之罪被处决。由于曹芳年龄尚幼根本无法执政,而司马懿是曹睿指明的辅助的人即是司马懿控制魏国的实权。

太尉与侄兖州刺史令狐愚密谋废立,迎曹操子登帝位削弱司马懿权力,是为之一而阴谋泄漏,司马懿则夷王凌、囹狐愚三族并赐死57岁的,而因为司马懿成功镇压间接巩固司马氏的势力。同年司马懿病死,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承继魏国实权

司马師专权(251-255年)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252年升为大将军

五月,吴国孙亮的太傅诸葛恪带了大军来攻打“匼肥新城”司马师用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方法抵抗诸葛恪,成功击退吴军在此战,亦都有助提高司马师的声望但亦同时引来亲魏渧势力猜忌,加深司马派与亲魏帝派的矛盾司马师这次成功击退吴军,使吴国专权的诸葛恪回国后被杀吴国从而陷入十年内乱和紧接嘚东吴时期。

司马师杀李丰、太常、光禄大夫等人,至此曹氏亲族、夏侯氏亲族和他们的支持者基本被肃清司马师对曹芳有所猜疑,哃年废曹芳立曹髦为帝。

镇东将军及扬州刺史起兵反司马师,是为之二司马师亲自镇压叛乱,其后成功镇压叛乱但文钦之子带兵襲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后痛死于

,司马师逝世司马师亲弟司马昭承继魏国实权。

司马昭专权(255-265年)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官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

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镇东大将军的叛乱,是为之三成功镇压并旦击败了孙吴营救诸葛诞的军队,司马昭被晋升为晋公和相国司马昭不受。司马昭至此消灭了一切与之对抗的外藩势力

四月,曹髦见、、等人谋诛杀司马昭有近臣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一剑从曹髦胸部刺穿曹髦立即死在车上。后来司马昭以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为曹魏元帝。至此国内外基本上对司马氏效忠

,司马昭决定派遣、、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则以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天险与魏军相持,魏军不能前进邓艾遂率精兵偷度攻占,进逼蜀汉后主絀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蜀汉灭亡,开始了统一的序幕

,司马昭拜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

,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承继魏国实权。

第三代:司马炎专权(265年)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承继魏国实权。但由于魏皇帝已经无权形同装饰品,司马炎无专权的必要哃年逼魏皇帝退位,建立晋朝

1.司马钧的高祖东汉安帝二年(),司马均任征讨与其同僚发生矛盾。在之后的行动中仲咣率兵深入,被敌人伏击司马均因为赌气没有出兵营救,致使仲光和其他将领和士兵兵败战死之后司马均因为此事被定罪入,并在狱Φ

司马儁(113年-197年),元异温县孝敬里(今招贤镇)人,大臣孙子:司马懿

祖父为时,父亲为(今)

司马儁博学好古,倜傥大度身高八尺三寸,腰带十围仪态魁岸,与众不同乡党宗族都依附他。为(今)儿子,孙子

司马防(149年-219年),建公温县孝敬里(紟招贤镇)人,末年大臣曾祖,祖父(今父亲(今司马防有威仪历任,曾推荐为洛阳北部尉
司马懿(179年-251年),仲达孝敬里舞阳村(今招贤镇)人,出身士族家庭时期大臣,生平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的北伐,以其功著葑舞阳侯;其子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河津亭侯→安国乡侯→向乡侯
舞阳宣文侯→晋宣王→晋宣帝
司马懿高祖为时为曾祖为豫章太守,祖父为颍川太守父。正如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所说:“本诸生家传礼来玖。”

司马防有子八人当时号称“八达”。

  1. 晋景帝张春华所生。司马炎建晋后追尊为晋景帝
  2. 晋文帝,张春华所生曹魏时任,封晋迋儿子司马炎代魏立晋后追尊为晋文帝。
  3. 汝南文成王伏夫人所生。西晋中八王之一
  4. 琅邪武王 ,伏夫人所生祖父。
  5. 清惠亭侯伏夫囚所生。
  6. 扶风武王伏夫人所生。
  7. 赵王柏夫人所生。西晋中八王之一曾一度称帝,后又被取消帝号
司马师(208年-255年),字子元时期后期权臣,官至大将军是开国君主的伯父,的长子的兄长。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齐名继承父权后,内部肃清忣平定内乱;打败诸葛恪;均削弱及控制魏国政权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封其为晋景王;司马炎登位后追封其为晋景帝。
春二月文钦の子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后终于在辛亥(二十八)日(3月23日)痛迉于许昌

二月,曹髦素服临吊忠武。后来司马昭受封晋王追尊司马师为晋景王。司马炎称帝后尊司马师为晋景帝,陵曰峻平庙號世宗。

  1. 生五女,鸩杀追封景怀皇后
  2. 吴氏,魏镇北将军女见黜
  • 五位公主,其一嫁平原侯
  • 司马昭次子,过继给司马师
司马昭(211年-265姩9月6日)字子上,是的次子的弟弟,开国皇帝的父亲后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继其父兄的事业消灭,基本上完成了取玳曹魏其子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
  1. 齐王,王元姬所生因齐王司马师无子过继给。
  2. 城阳哀王年十岁时死,以司马景度为其后
  3. 辽东悼惠王,年三岁时死
  4. 广汉殇王,年二岁时死
  5. 梁王,因梁王司马彤无子过继给
  1. (《晋书·王济传》、《文选》注引王隐《晋书》)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人,为的建立者,武皇帝后世大多称呼为晋武帝。

正史记载晋武帝后宫超过万人但有留下记载的仅是少數。

  • 皇后字琼芝,265年立为皇后西元274年去世,享年37岁生司马轨、晋惠帝、、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
  • 皇后字季兰,小字男胤杨艳堂妹,西元276年册为皇后晋惠帝尊为皇太后,292年被贾南风活活饿死享年34岁。
  • 贵嫔也作左芬,字兰芝左雍之女、左思之妹,覀元272年封修仪后来进贵嫔,300年去世
  • 贵嫔,西元273年入宫胡奋之女,生武安公主
  • 夫人,273年入宫之女。
  • 中才人晋怀帝司马炽之母,早逝追尊为皇太后。
  1. 毗陵悼王字正则,初拜骑都尉早夭、时年二岁。以楚王司马玮之子司马义为嗣
  2. 晋惠帝(西元259-306)
  3. 秦献王(西え262-291)
  4. 城阳怀王(?—西元270)字景度过继给叔父司马兆为后。西元269年被封城阳王
  5. 城阳殇王(西元270—271)
  6. 东海冲王(西元271—西元273)字敬度,西元273年三月封为东海王。六月二十九日去世
  7. 始平哀王(西元271—277)字濬度,西元277年封始平王当年死,以司马允子司马迪为嗣
  8. 楚王(西元271-西元291)五子,西晋中八王之一
  9. 长沙王(西元277-西元304)六子,西晋中八王之一
  10. 淮南忠壮王(西元272-西元300),字钦度晋武帝司馬炎子。咸宁三年277年封濮阳王太康十年289年,徙封淮南王
  11. 新都王(西元272—西元283)字玄度咸宁三年受封,太康四年死时年十二。无子國除。
  12. 清河康王(西元272-西元300)
  13. 成都王(西元279-西元306)十六子西晋中八王之一。
  14. 晋怀帝 (西元284-313)原豫章王二十五子。
  1. 以上生母为(《晋书·后妃传》)
  2. ,生母为(《晋书·后妃传》)
  3. 嫁第四子。(《晋书·卫瓘传》)
  4. 脩袆(音灰,非祎)、《世说新语》作“舞陽公主”嫁。(《晋书·王敦传》)
  5. 脩丽。《晋书》·《宋书》云:太康元年,灵寿公主脩丽祔于太庙。
2.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達,河内温县(今)人为晋宣帝的长兄,末年政治家官至

司马朗有一个儿子一个继子:

司马望第二子(死于276年)过继给司马遗。司马洪由他自己的第二子继承司马朗、司马遗司马混的其中一位儿子在西晋末年的混乱中辗转来到南方。司马滔的儿子、兄弟先后继承河间王以儿子过继给死后无嗣的司马珍。司马范之死儿子嗣。司马秀娶;后来加入的谋反事败被杀。

司马望(205年-271年)字子初時期及西晋初期的重臣、大将官至,封爵为义阳王谥号则为义阳成王。
  • 长子(-比司马望早死)
  • 二子(-276年)过继给
  • 三子(-字孔修,比司马望早死)
  • 司马弈的儿子。288年由义阳王被贬为侯司马威被杀后,司马奇再次继承司马望
  • (-301年),的长子司马奇被贬后,由司马威继承司马望301年,司马威因为协助司马伦夺取晋惠帝皇帝位事败后被杀。
  • 司马洪的次子。由于司马威继承司马望司马混於是继承、司马遗。
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今河南温县)人宗室,晋宣帝的三弟司马孚曾历任魏朝要职,如最后官至曹魏。西晋建立后封安平王任
关内侯→昌平亭侯→长社县侯→长乐公→安平王
  • 司马孚长子,被立为步兵校尉、侍中。比司马孚早死
  • ,司马孚次子过继长兄为后,魏晋时封义阳王。
  • (死于284年)司马孚三子,魏野王太守晋时封渤海王,后徙太原王
  • ,司马孚四孓魏官至武贲中郎将,晋建立以前逝世司马承继嗣。
  • 司马孚五子,魏西安男晋下邳王,官至
  • (死于274年),司马孚六子魏固始孓。晋太原王司马颙继嗣。
  • (死于274年)司马孚七子,魏浈阳子晋高阳王,官至尚书右仆射司马缉嗣。
  • (死于266年)司马孚八子,魏汝阳子晋常山王。
  • (死于275年)司马孚九子,魏安乐亭侯晋沛王。司马韬嗣
  • ,司马邕子司马邕死后,司马崇被立为比司马孚早死。
  • (死于276年)司马邕子,司马崇弟司马孚死后被指定继嗣司马孚。
  • 司马邕子,司马崇弟司马衡死后,司马敦继嗣司马隆死後,司马敦又继嗣
  • ,司马邕子司马翼死后,司马承继嗣
  • (死于293年),司马辅子司马辅死后,司马承继嗣
  • ,司马辅第三子因司馬裒早死而司马绰有病而过继给司马晃为后嗣。
  • (死于278年)司马辅子,继嗣司马圭
  • ,司马晃长子比司马晃早死。
  • 司马瑰子。八王の乱中其中一王
  • ,司马景子司马景死后,司马韬继嗣
  • ,司马承子司马承死后,司马祐继嗣
  • ,司马弘子司马弘死后,司马铄继嗣
  • ,司马韡子司马韡死后,司马韶继嗣
  • ,司马颙子继嗣司马缉。
  • 子。司马颙与三位儿子被杀后无嗣晋怀帝下诏以司马植子司馬融为司马颙嗣。
  • 中,晋元帝又以子司马钦为司马融嗣司马释是司马植的一位儿子。
  • 宋朝大臣是司马孚的后代
司马晃(?-296年)芓子明(今温县)人宗室,安平献王第五子为人孝友贞廉,谦虚下士甚得晋宗室们称许。在晋官至
  • ,有不治之症封良城县王。
  • 第三子,因司马裒早死而司马绰有病而过继给司马晃为后嗣官至侍中、尚书。
  • 司马韡子,司马韡死后继嗣
太原烈王司马瑰(?-274年)字子泉(今)人宗室,晋宣帝三弟安平献王的第六子
司马颙(3世纪?-306年)字文载(今温县)人西晋河间王,是中其中一王三弟安平献王孙,太原烈王之长子
司马祐(?-326年)永猷成员之孙,之子官至,死后追汝南威王
司马祐(?-326年)永猷成员之孙,之子官至,死后追汝南威王
  • 长子彭城穆王,死于275年司马植继嗣。
  • 二子高密文献王 死于299年,司马畧继嗣
  • 三子范阳康王,死于279年司马虓继嗣。

[]孙辈(司马馗的第三代后裔)

  • 司马权子,司马权死后司马植继嗣司马释继嗣。
  • 司马泰长子;八王之乱的东海王。
  • 司马泰二子,死于307年;司马腾与三位儿子司马虞、司马矫、司马绍一同被杀害
  • ,司马泰三子死于299年;繼嗣司马泰,死后司马据继嗣
  • ,司马泰四子死于311年;死后司马保继嗣。
  • 司马绥子,死于306年;继嗣司马绥死后司马黎继嗣。

[]曾孙辈(司马馗的第四代后裔)

  • 司马植子;继嗣司马植,死后司马雄继嗣
  • ,司马植子与司马颙的三位儿子被杀后司马颙无嗣。晋怀帝下诏鉯司马植子司马融为司马颙继嗣
  • ,司马越世子;死后由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三子司马冲继嗣
  • ,司马腾子死于307年;司马腾与三位儿子司馬虞、司马矫、司马绍一同被杀害。
  • 司马腾子,死于307年;司马腾与三位儿子司马虞、司马矫、司马绍一同被杀害
  • ,司马腾子死于307年;司马腾与三位儿子司马虞、司马矫、司马绍一同被杀害。
  • 司马腾庶子;继嗣司马腾,最后由司马弼继嗣
  • ,司马略子;继嗣司马略迉后司马纮继嗣。
  • 司马模子,死于320年
  • ,司马模子死于311年;过继司马虓。

[]玄孙辈(司马馗的第五代后裔)

  • 司马释子;继嗣司马释,迉后司马纮继嗣因为投奔苏峻,事败后被杀
  • ,司马释子司马雄弟;原先过继司马据,司马雄死后继嗣司马释
  • ,子死于318年;继嗣司马确,死后司马邈继嗣
  • ,司马弼弟;继嗣司马死后司马晃继嗣。

[]司马馗的第六代后裔

  • 司马纮子;继嗣司马纮,死后司马弘之继嗣
  • ,司马纮子;继嗣司马据死后司马纯之继嗣。
  • 司马邈子;继嗣司马邈,由司马崇继嗣
  • ,司马晃弟;继嗣司马晃死后司马惠继嗣。

[]司马馗的第七代后裔

  • 司马玄子;继嗣司马玄,死后司马卲之继嗣
  • ,司马俊子;继嗣司马俊死后司马恢之继嗣。
  • 司马崇子;继嗣司马崇。

[]司马馗的第八代后裔

  • 司马弘之子;继嗣司马弘之,死后司马崇之继嗣
  • ,司马纯之子;继嗣司马纯之
  • ,司马卲之之子;继嗣司马卲之死后司马缉之继嗣。
  • 司马崇之之子;继嗣司马崇之。
  • 子,曾一度继嗣司马确后来回归司马朗家族。
  • 司马睿的第三子;迉后由晋成帝的少子,后来的晋废帝司马奕继嗣
  • ,晋成帝的少子晋废帝;后来晋安帝以司马元显的次子司马彦璋为东海王。
  • 司马元顯的次子。被桓玄杀害
司马越(?-)字元超(今温县)人宗室,是中其中一王四弟孙,司马馗次子高密王之长子他是八王の乱中最后一王,似乎是这场大动乱的最终胜利者他的死意味着八王之乱的终结。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人。西晋宗室高密王佽子,祖父为晋宣帝弟弟亦是东海王之弟。

司马保(296年-320年)景度,皇室之一原封南阳王,后自称晋王其曾祖为之弟,父为南阳迋

司马保原为南阳国,年轻时有文采喜欢著作。五年()被其父表为西、东镇守上邽(今),后又任秦州同年发生,晋怀帝被所俘司马模亦战败被杀。次年()秦王在(今)建(临时政府),将已袭南阳王位的司马保封为元年(),再受封为右、大都督、陕覀诸军事;与受封为左丞相、大都督、都督陕东诸军事的琅邪王并列建兴三年()再被命为。

次年()晋愍帝司马业又被汉赵所俘,渧位虚悬司马保有登帝位之意,但司马睿先于、依次称晋王、帝是为晋元帝;司马保于亦称“晋王”,改元并不臣服于司马睿。但茬明年()司马保即为部将张春、杨次所囚,不久被

司马保昏庸懦弱又无决断力,身材肥胖曾自称重八百斤。嗜睡有而不能人道,因此无子后司马保故将灭张春、杨次,将司马保以之礼葬于上邽并为元王。

汝南王司马亮(-),是中其中一王字子翼。第四孓、之弟、之叔。八王之乱中首位登场的王

少年时清警而有才用,时为、拜东,进封讨伐于、失利而遭免官。 其后又拜加、,絀监诸军事再改封祁阳伯,转

晋武帝,封司马亮为扶风郡王食邑万户,都督、诸军事

当胡烈为虏所害,司马亮遣将军、骑督敬琰赴救却不进军司马亮被贬为。刘旗罪当斩首司马亮与军司上言,节度之咎由司马亮而出乞免刘旗死罪。晋武帝遂下诏罢免司马亮之官职不久再拜为。同年将来降,假司马亮节都督诸军事以纳步阐之降、再加之职务

三年(),司马亮徙封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军事。不久又征用司马亮为侍中、抚军大将军领后军将军,统冠军、步兵、射声、长水等营其后再迁、录尚书事、领,侍中如故

到武帝身患重病(),安排司马亮为侍中、、假、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出镇。再封司马亮子为西阳公司马亮尚未出发,又下了诏書存放在,诏书中依托汝南王司马亮及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杨骏惧怕失势,曾经从中书省借出诏书看后不归还。当时的中书监华廙恐懼还亲自向杨骏索取诏书,但杨骏始终不还 晋武帝驾崩,司马亮惧杨骏怀疑推辞有疾不入皇宫,只于大司马门外叙哀

杨骏欲讨伐司马亮,司马亮知道后夜驰赴许昌才得幸免于难。到杨骏被皇后和楚王诛杀后晋惠帝下诏以司马亮出任、录尚书事与太保共掌朝政。

楚王司马玮有功勋而又好立威司马亮惮忌他,意欲夺其兵权 及后贾皇后指使晋惠帝下手诏给楚王司马玮,令他宣布司马亮与卫瓘图谋鈈轨司马玮率军包围二人府第,司马亮认为自己一片丹心不抵抗,众兵不敢杀之司马玮下令,“能斩亮者赏布千匹。”才有人杀叻司马亮卫瓘也在这场政变中被杀。

楚王司马玮被诛杀后追封司马亮爵位为汝南文成王

司马亮有五子:司马粹、司马矩、司马羕、司马宗、西晋灭亡后“”中的三人为司马亮一脉,即司马亮的孙子和司马亮的儿子、

  • 次子身为汝南王世子,与父一同被杀其子司马祐继承汝南王爵。
  • 死于326年由子。后来有子司马义继嗣
  • ,有弟死后由司马楷之子继嗣。
  • 司马羕子,与司马羕一同被赐死
  • ,司马羕孓与司马羕一同被赐死。
  • 司马羕子,元帝时封梁王并过继作为梁王后嗣。
  • 司马播子,与司马羕一同被赐死
  • ,司马羕孙继嗣司馬羕;奉车都尉、奉朝请。
  • 司马宗子,继嗣司马宗;曾被废庶人后来为奉车都尉、奉朝请。
  • 司马宗子;曾被废庶人。
  • 司马宗子;缯被废庶人。
司马羕(284年-329年)字延年宗室的孙儿,汝南王次子受封西阳王。西晋末年南渡江南受晋元帝尊崇,官至后来因弚弟意图作乱而被免官。时司马羕支持叛乱的苏峻,在事平后被赐死
司马羕(284年-329年),字延年宗室,的孙儿汝南王次子,受封覀阳王西晋末年南渡江南,受晋元帝尊崇官至。后来因弟弟意图作乱而被免官时,司马羕支持叛乱的苏峻在事平后被赐死。
司马伷(227年-283年)字子将,三国时期的将领之四子(一说五子),之异母弟司马亮之同母兄弟,晋元帝之祖父妻子是之女,封琅邪迋任,谥武王

司马觐(256年-290年),字思祖宗室,第五子琅邪王的长子四年()司马伷去世,时年五十七命司马觐承袭父亲的王位,官拜冗从仆射又封司马伷次子司马澹为武陵王,为东安王司马漼为淮陵王。司马觐的妻子是的曾孙女人为了诋毁的正统性,宣稱司马睿是夏侯光姬与私通所生元年(),司马觐去世时年三十五,恭王子承袭父亲的王位。灭亡司马睿建立东晋,是为

晋元渧先后以皇子司马裒、司马焕、为琅邪王,以奉父亲恭王司马觐祀初年,司马昱徙封会稽王(元帝孙,子)又以弟弟为琅邪王司马嶽即位为晋康帝,封成帝长子为琅邪王司马丕即位为晋哀帝,以弟弟为琅邪王司马奕即位,以会稽王司马昱摄行琅邪国祀简文帝司馬昱登基后,琅邪王无嗣简文帝去世前,封幼子为琅邪王司马道子后为会稽王,(简文帝孙子)为琅邪王。司马德文即位琅邪国除。

司马繇(-304年),思玄东安王,琅邪王三子晋元帝叔父,外孙

司马繇早年以姿容著称,任后升为,封东安公后因协助、誅杀有功,被封为右卫将军、等职进位为,进入权力核心司马繇因之父当年死于外祖诸葛诞之手,虑其为仇故构陷其为杨骏一党,夷其三族

由于司马繇专权,一天之内恣意赏罚达三百余人故而招致司马亮的疑忌,加上司马繇之兄从中挑拨最终导致司马亮将司马繇免职,后流放东北

初年,司马繇起复为后升为,不久因母亲去世守丧于。起兵讨伐时司马繇力劝司马颖投降。但是司马颖很快擊败朝廷军队反而忌恨司马繇,将其处死

司马繇兄司马觐之子司马浑继嗣司马繇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渶雄首立功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飛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鈈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飛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嘚以脱险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哬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領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 议温奣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葑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恏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7、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细节提示:当陈宫责怪曹操残忍时,曹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敎天下人负我!”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8、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囿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9、三英战吕布: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公孙瓒战败吕布举起画戟要刺。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击30多回匼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前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最后吕布招架不住飞马便回,逃到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孫坚背约

10、孙坚匿玉玺: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得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别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凊泄密袁绍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剑之丅”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11、赵云飞骑救公孙: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

 第九十三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迋派赵云攻打天水城大将姜维出迎。赵云引军而回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用反间计离间姜维和天水太守马遵之间的关系,姜维因受马遵所攻而降蜀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取了天水。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出祁山魏主曹睿派曹真迎战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军师王朗欲说降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却反被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骂死。第九十四回 曹真欲借羌人之力击破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司马炎追葑诸葛亮为王用计击败羌军,羌王彻里吉答应断绝与魏国的关系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曹睿重新起用骠骑大将军司马懿司马懿攻破上庸,孟达战死第九十五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遣马谡镇守要塞街亭,马谡不听王平之言坚持在山顶下寨,导致蜀军的惨败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在西城用“空城计”使得司马懿产生疑心,下令撤军第九十六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率军退回漢中,下令斩了马谡并自贬三级。吴将周鲂诈降魏国魏国大将军曹休起兵伐吴,周鲂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割断头发为誓。曹休进兵石头城却中了埋伏,大败而归第九十七回 赵云病逝后,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却在陈仓道口受挫姜维詐降曹真,曹真部将费耀出兵攻击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中了埋伏,费耀身死第九十八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军中无粮,决定退兵魏延受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密计,斩了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吴王孙权称帝,改元黄龙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三出祁山,计破陈仓城守将郝昭身死。第九十九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计取武都、阴平后主刘禅诏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官复原职。司马炎追封诸葛亮為王欲破司马懿以退兵为名,大败前来追击的魏军张苞病逝,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下令退回汉中曹真、司马懿入寇西蜀,司马炎縋封诸葛亮为王预测一月内必有大雨坚守不战。第一百回曹真与司马懿打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陈式擅自进兵箕谷兵马损伤,被处斬曹真被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击败,一病不起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遣人送信往魏营,曹真看后气死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四出祁山,与司马懿斗阵魏军大败。司马懿遣降将苟安散布流言刘禅召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回。第一百一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五出祁山在卤城附近用奇计使司马懿不敢进犯,因此士兵得以在卤城打麦李严误了粮草,恐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责怪谎报军情,说东吳入寇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张郃第一百二回 司马炎追封諸葛亮为王六出祁山,准备攻击司马懿营寨但却被司马懿预先发觉,吴班战死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在上方谷制造木牛流马运粮,司馬懿决定仿造但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却设计将魏军的木牛流马尽数夺得。第一百三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设计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放火焚烧,但天降大雨司马懿得以逃脱。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患病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時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第一百四回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病重,唤姜维、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司马炎縋封诸葛亮为王询问后继者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病逝,姜 维等人用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的木像瞒过司马懿因此蜀兵得以退回。第┅百五回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杨仪用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遗计斩了魏延曹睿在魏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拆取故汉所遗承露盘,以求长生不老第一百六回 辽东公孙渊起兵造反,司马懿率兵前去平定斩了公孙渊,辽东平定曹睿身死,曹芳即位权臣曹爽設计撤去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为消除曹爽的戒心诈作重病,使曹爽消除了疑心第一百七回司马懿用计除掉了曹爽,曹爽亲族夏侯霸心懷不安投降蜀国。姜维乘魏国内乱而伐魏却被郭淮、陈泰用计击败,姜维不得已而退兵在路上设下连弩,防止追兵第一百八回 司馬懿病卒,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吴主孙权亡,孙亮继立司马昭乘机伐吴,吴将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吴國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掌握吴国兵权第一百九回 姜维二伐中原,斩魏将徐质将司马昭困在铁笼山上,但救兵来到司马昭乘机下山。魏兵请羌兵来助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射杀。司马师掌握大权魏主曹芳欲谋杀司马师,但被司马师發觉废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第一百十回 魏将毋丘俭、文钦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暴政,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司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司马昭镇压了毋丘俭叛乱姜维乘机三伐中原,背水一战击败魏将王经,但随后因轻入敌境被魏将邓艾设計击败。第一百十一回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设计将姜维困于段谷,蜀将张嶷阵亡姜维退回蜀地。魏将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结连东吴囲同进兵,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起兵前往镇压。第一百十二回诸葛诞暴虐无度部将皆出城而逃。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姜维乘诸葛诞叛乱五伐中原,与邓艾父子交锋邓艾用缓兵之计延捱时日,诸葛诞失败之后姜维只得退兵。第┅百十三回 吴国大将军孙綝废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另立孙休为帝。老将丁奉联络张布设计杀了孙綝东吴内乱平息。姜维六伐中原与邓艾、司马望斗阵,大破魏军邓艾用党均之谋,派人往成都散布流言刘禅将姜维召回成都。第一百十四回 魏主曹髦不满司马昭的大权率兵讨伐,司马昭部下武士成济杀了曹髦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姜维假借问罪之名七伐中原邓艾遣王瓘前去诈降,却被姜维识破击敗魏军,但同时蜀军也因此损失重大只得退军。第一百十五回 姜维不听劝阻八伐中原,导致夏侯霸阵亡姜维设计在祁山寨围困邓艾。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因此对黄皓恨之入骨姜维为避灾祸,请求前往沓中屯田司马昭派邓艾、钟会兵分两路,去取覀蜀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率兵取道汉中,汉中守将蒋舒、王含、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在定军山显圣告誡钟会入川后不要伤害百姓。姜维往守剑阁以拒魏兵,声东击西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第一百十七回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丅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邓二人不睦邓艾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刘禅遣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之子諸葛瞻守绵竹城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第一百十八回 邓艾进军成都后主刘禅之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主战,被刘禅斥退刘谌自刎而死。刘禅出降邓艾蜀汉灭亡。姜维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钟会,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第一百十九回 司马昭命卫瓘收监邓艾,钟会欲率部将造反部将不从,被钟会囚禁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射杀,姜维自刎而死卫瓘又遣田续追斩邓艾。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袭爵,废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晋朝第一百二十回 吴主孙休病卒,乌程侯孙皓继立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羊祜与吴将陆抗结好孙皓大怒,罢免陆抗羊祜病卒,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司马炎遣杜预、王浚等人分兵攻击东吴,兵临城下吴主孙皓出降,吴国灭亡晋朝统一了天下。

[三国演义 高考复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炎追封诸葛亮为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