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西夏,辽三国合纵西辽为什么不攻打金国宋朝,那宋朝抵挡的住吗

我们应该以宋朝为骄傲
[img]http://pic2.itiexue.net/pics/_77.jpg[/img]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在北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今山西和河北),唐朝的长期衰弱容忍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外族对广大领土的占领。来自北方的外来民族有沙陀突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等等,其中有一些长期居住在长城以内,另有一些则是新近侵入的,它们先后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只留下黄河以北的小部分地区仍由纯粹的汉人统治。由沙陀伟大领袖李克用的儿子在923年建立的后唐王朝,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说“在北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今山西和河北),唐朝的长期衰弱容忍了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外族对广大领土的占领。来自北方的外来民族有沙陀突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等等,其中有一些长期居住在长城以内,另有一些则是新近侵入的,它们先后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只留下黄河以北的小部分地区仍由纯粹的汉人统治。由沙陀伟大领袖的儿子在923年建立的后唐王朝,是这些非汉族的强大力量最值得注意的结果。丢失给异族的大部分疆土最后由宋朝收回,但长城内的极北地区,即所谓十六州,则注定将继续处于外族统治下达四个世纪之久。”日本史学家小岛毅认为:“以后中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在未出现强有力的政权,直到宋朝的出现。”早在宋朝成立之前辽国已经建国半个世纪之久,已是当时疆域最大的帝国之一。宋朝的前身后周是五代中央政权面积最小的国家。“天下未定,根本空虚”,是后周留给北宋的真实的形势。此时的宋朝不是后来的宋朝,是个极其贫穷的国家,所辖人口只有九十七万户,约为四百多万人。史学家司马光评价了当时的形式:“昔太祖初得天下时,只有一百一十一个州耳,江南、两浙、西川等富饶之土,皆为异域。又承五代荒乱之余,府库空竭,豪杰棋布于海内,戎狄窥伺于边境。”此时的所谓江南、两浙、西川等富饶之土,也只是相对于久经战乱破败不堪的中原而言。而且“后周”还进行了内战,太祖讨伐昭义军节度史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战争,不能不说消弱了后周留下的原本并不雄厚的实力。可以说“疮疾未复”、“人力重困”、“帑藏空虚”,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当时宋政府的财政根本难以支撑大规模长途跋涉的行动。用宋史专家邓广拓的话形容是:“当赵匡胤夺取到政权之日,他所接受的实际上只是一个烂摊子。就这个政权本身来说,所继承的是五个短命王朝,即在五十三年的时间内,改换了五个朝代和八个姓氏的十三个君主。如何能免于再成为第六代的短命王朝,这是他处心积虑想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宋朝建国之前,中国王朝吴越(浙江一带)向辽国朝贡。北汉(山西一带)臣服于辽国。宋朝处在南北夹击环境如此恶烈的情况下,宋军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唐军用一百多年都没有完成的任务,消灭割据势力一统中国,不能不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宋人总自豪的说:“一举而平荆湖,再举而平蜀汉,三举而平刘鋹,四举而平李煜。兵锋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无不陨灭者,盖艺祖阅习之功,有以先之地。”“所至成功,如席卷之易。太祖平五强国,如拾地芥。”“天宝之末石晋之际中国不幸皆罹其害,自北征之后虽疆土未復夷夏稍分,我祖宗奕世修备大庇生民。”宋军初期力量是很强的,高丽、女真、党项皆贡于宋。但它面对的对手辽国早已不是汉唐时代没有国家形态逐草而居的原始游牧部落,而是具有像汉唐体制的封建帝国。宋朝的开创者赵框胤出身贵族,是一个高级将领。他本身并不注重抽象的理论而是非常注重实际技术、重视科技。他称帝后,很少与文臣探讨儒家典籍,而是经常亲自出题科考或亲临造船务、监督水战、整饬军政等。所以曾巩宣称:“宋兴,益修其法,壮锐者升其军籍,老懦者黜而去之,以至太宗、真宗屡自临试而蒐择。故兴国有杨村之阅,咸平有东武之蒐。军旅之盛,近世无比焉。”赵光胤极其重视武力建设,他经过了一番沥血奋战,灭后蜀、南唐,初步完成了统一。他不给武将太多权利是因为怕军阀割据、国家不安定……他死后传位于其弟。又灭了吴越、北汉等国。“五代之际,天下剖裂,太祖启运,虽则下西川,平岭表,收江南,而吴越、荆、闽纳籍归觐,然犹有河东未殄。其后太宗再驾乃始克之,海内自此一统……”宋太宗在统一不久便有勇气与魄力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动开战,两次发动侵辽战争。可见宋军事的实力并不亚于辽军。由于轻易冒进、后勤匮乏、前线指挥失物等等原因使宋军没有取得成功。宋军停止了对辽战争是因为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争后建国不久,宋需要调整,人民需要修养生息。正如宋太宗所说:“朕自即位以来,用师讨伐,盖救民于涂炭,若好张皇夸耀,穷极威武,则天下之民几乎磨灭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真宗亲征契丹,幸澶渊,以成却敌之功。法国人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说: “宋真宗大胆地离开开封,率援兵赶到澶渊‘前线’,他的果敢行为使契丹慑服。”宋真宗御驾亲征渡过黄河,士气高涨的宋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辽军统帅萧挞览中箭身亡,辽国 “萧太后临其轊车,哭之恸,辍朝五日。”“萧达兰通天文,屡著战功,首倡南侵之谋,至是死,军中夺气,滋欲议和矣。”“真宗用寇莱公计,亲御六军渡河,兵始交而毙其贵将,契丹有求和意。”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辽军士气低落。最后辽军抵挡不住,请盟议和。于是“契丹使姚东之来献御衣、食物。”虽然寇准不同意议和主张乘胜追击。但宋真宗却渴望和平,不喜战争,不想再继续劳民伤财、不愿意生灵涂炭。“念河北居人,重有劳扰,傥岁以金帛济其不足,朝廷之体,固亦无伤。”在谈判中辽人说:“今兹引众而来,本谋关南地,若不遂所图,则本国负愧多矣。”宋使曹利用则坚定的回答说:“禀命专对,有死而已。若北朝不恤后悔,恣其邀求,地固不可得,兵亦未易息也!”最后辽主及萧太后无奈被迫签盟,“小尧舜”辽圣宗言:“南北通和,实为美事。”大宋在胜利的情况下与辽国签订了“”,使两国成为兄弟之邦。宋为兄,辽为弟。“”使宋朝依然侵占辽国“关南之地”,“关南之地”乃瓦桥关(河北雄县)以南的地区,包括莫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间)。宋遣使抚谕怀、孟、泽、潞、郑、滑等州,放强壮归农。“”之后河北民才重新得以从事生产安居乐业。同时宋朝同意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相当于30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国家收入总数为15000万贯。“澶渊之盟”之后北宋政府的平均年财政收入应在10000万贯上下。一两白银兑等于一贯铜钱。30万贯只相当于宋朝当时一个郡的财政收入,对宋朝每年的巨大的财政收入来说不值一提。“是费一郡之入,而息天下之弊也。”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只是陕西一地,战争军费比和平时期军费高1300万贯。对于宋朝来说显然和平的代价远远小于战争的代价。更何况少牺牲了中华多少将士与无辜百姓的生命,避免了多少家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惨剧。正如苏东坡所说:“横费之才犹可以力补,而既死之民不可以复生。”澶渊之盟是赏赐失败者财物的盟约决不是失败者进贡赔款的盟约。真宗时宰相王旦说:“国家纳契丹和好以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送,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仁宗时名相富弼说:“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岁币”对宋政府及人民根本不构成丝毫压力。宋朝的这点岁币之费实“取之于虏,而复用之于虏”、“皆出于榷场岁得之息,取之于虏而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 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进入100多年和平交往的友好时期,使中国的北方恢复安定,促进了汉、契丹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契丹人的汉化。《龙川别志》感叹“自景德至今将百年,自古汉蕃和好所未常有。” 王安石《澶州》:“天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李复《过澶州感事》:“默使敌计堕吾计,独屈黄屋亲临戎。敌惊溃奔虎北门,从此愿讲兄弟亲。”陆游《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豪杰何心後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宋人认为“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天下富庶,其源盖出于此。”从此以后宋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建设为国策,使那时的中国就远离了原始的武力扩张、掠夺财务的野蛮阶段。《宋史》记载:“自景德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景德正是宋真宗的年号。据《宋史》统计,太宗至道二年(995年)全国垦田为亩,到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猛增到亩,短短25年间增加近68%。这样的增长率是前所未有,后来也没有的。北宋拿点小钱换来了长期的安定和平、稳定的发展。使宋的商业、经济、科技、技术等等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致使北宋国事强盛、海内升平、全国上下弥漫着一股瑞气。也使人们长期处在一种富足闲暇状态。长期的和平也使宋、辽两国逐渐退化了的野蛮战斗的能力。也使宋朝远离了原始、落后的世界。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挂帅到陕北多次打退西夏军,从此西夏不敢冒犯。“范文正公领延安,选将,日夕训练,又亲戒诸路,养兵蓄锐,毋得轻动。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范仲淹、韩琦经略,而元昊臣。” 范仲淹本着安定边疆的百年大计,“每念‘有征无战,不杀非辜’之训”,主动引见亲近羌族首领加强睦邻友好。致使“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羌汉之民,相踵归业。”人民歌颂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据史书记载当他死去的噩耗传至边地时,“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后来西夏主嵬名元昊(赵元昊)无奈被迫妥协表示愿意议和,“遣其臣贺从勖与文贵俱来,称男邦皃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称臣禀正朔。”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元昊取消帝号,西夏对大宋称臣,表示永为宋藩辅。作为回报大宋父皇帝册封他为夏国主,宋仁宗《册夏国主文》:“持节册命尔为大夏国主。永为宋藩辅。夫济美莫若孝。奉上莫如忠。保人禁暴。克绥尔功。朕固不忘底定于西陲也。往钦哉。其光膺宠命。可不慎欤。”并“ 岁赐绢、银、茶、丝共二十五万五千。”宋为皇,夏为臣,宋为父,夏为儿。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西夏主赵元昊“谴使于宋贺正旦,自是岁以为常。” 四月“谴使贺元节,自是岁以为常。”从此十数年无战事,双方重开互市贸易,民间商旅往来不断。之时,尤重军事,神宗提出:“天下事莫重于兵,社稷安危所系。”此时军队个人素质也是历朝最高的。沈括在《》里专门比较过历代弓的强度,宋初的士兵膂力要比汉唐之时高得多。他得出结论:“此皆近岁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大文学家曾巩也曾自豪的说:“今连营之士,训练精锐;武库之兵,缮治工巧,殆古所未有。”“诏颁河北渚军教阅法,凡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北宋末号称“满万不可敌”的女真“弓力不过七斗”,这水平在正常年份宋军中属第三等刚及格。北宋末士兵素质大幅度下降,完全是军政腐败,“军兵久失教习”、“尽废校阅”荒废军事训练造成的。北宋末士兵的素质水平代表不了北宋士兵的素质水平。神宗时宋军连连主动出击,打击西夏。致使“夏国疆宇,日更朘削”。《宋史》记载:“熙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绥州,韩绛继取银州,王韶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浮图、安疆等砦。”北宋政府还向西开疆三千余里,收复中国沦亡300多年的河隍失地。归附中国的藏族有二十万众。并实行屯田,分给归附藏族田地耕种。王安石:“今青唐、洮河,幅员三千余里,举戎羌之众二十万,献其地,因为熟户。”被招募安置的藏族称为熟户。宋朝是上唯一一个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以前、以后,中国一直到现在还实行的是强制性征兵政策。募兵制就是国家不强制你当兵,你当不当兵靠自愿。当然你当兵国家是给你钱的。宋朝的士兵都是招募的雇佣兵,而这些雇佣兵都有非常厚重的薪金,国家为此所付的军费是惊人的。政府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国家收入为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八千四百零五缗,支出为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缗,财政赤字为四百二十万缗。此举被现代一些学者讽刺的称为“积贫”。因宋朝财政大部分是支付给士兵的薪水,“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当今天下财赋以十分为率,八分以上养兵”、“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被讽刺为“冗兵”。“冗兵”、“积贫”是宋朝内定的民 主开明的国策结果,不是外敌的压力造成的。如果宋朝若是实行唐代强行征兵政策“抓壮”,不顾“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甚至不顾“人往往自折支体,谓之福手福足”、“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任由壮丁为逃避兵役而自残,百姓妻离子散,乃至家破人亡。那么宋朝政府就不可能出现所谓的“积贫”、“冗兵”等等的问题。宋太祖:“可以利百姓者,唯养兵也。”仁宗朝名相韩琦:“养兵虽非古,然积习已久,势不可废。非但不可废,然自有利民处不少。古者(强行征兵制)发百姓戍边无虚岁,父子、兄弟、夫妇常有生死离别之忧。论者但云(募兵制)不如汉、唐调兵于民,独不见杜甫诗中《石壕吏》一首,读之殆可悲泣,调兵之害乃至此。今收拾一切强悍无赖游手之徒,养之以为官兵,绝其出没闾巷啸聚作过扰民之害,良民虽税赋颇重,亦已久而安之乐输,无甚苦也,而得终身保其骨肉相聚之乐,此岂非其所愿哉!”“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兵役、劳役不是人民沉重的负担、巨大的灾难,谁愿意自己亲手砍伤折断自己的手足?唐朝五代强制征兵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致使中国人口数百年来没有多大增加,经济长期难以发展、突破的事实。这不正体现出宋代“募兵制”的伟大之处吗?募兵制使宋代广大百姓免除残酷的兵役之灾,与大部分的劳役之苦。因为宋代大部分劳役都由厢军的完成。“宋有天下,悉役厢军,凡役作工徒营缮,民无与焉,故天下民力全固。”人民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劳动,从而创造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事实上宋朝军队相对于宋朝庞大的人口来说并不多。北宋军队分禁军和厢军两种,一般来说禁军专事作战,厢军专事杂役。厢军严格上说并不是正规的军队,而是指宋代承担各种杂役工作的军队。“厢军供杂役”,“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厢军主要从事各种杂役,诸如修建、运输、邮传、治安等等。宋朝的厢兵有的相当于工程兵,有的相当于邮递员、有的相当于维护地方治安的警察。宋政府养兵是为民养兵,所谓“积贫”也是为民“积贫”。宋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是给人民营造和平幸福的环境,况且这些厢兵与禁军及其一大家子本身就是人民的一部分。宋朝士兵本多穷困之人,国家给的不仅给丰厚的工资,还有粮食布匹等实物,另外还有各种额外的赏赐、津贴、补贴、奖金之类。“一人充军,数口之家得以全活”、“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宋朝的财政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宋朝百姓都踊跃参军,“举天下之民投为兵者相望焉。”宋仁宗在诏书中也说:“吾民忙从军籍者多,而服农功者寡。”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在中国封建时代,从征兵演变为募兵,使军队专业化,职业化,也应有利于军队素质的提高”。宋代实行的募兵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宋代在军制上有诸多进步之处,如把军政机关与指挥系统分离,将动员系统与指挥系统分离,这些都是现代军事的特征。宋朝在缺乏长城防御设施依靠情况下坚持国富民强三百余年,不能说宋朝太弱,宋军太弱。宋不是没有能力进攻只是国策问题。宋的总兵力或许超过辽、金、蒙等国。但宋的机动兵力、在一线的兵力及却比不过它国。宋的战争成本比落后的国家要高很多。宋军兵分散。因为宋军有大片疆土、大量人民、大批财富要守。这些都是宋军的负担。而侵略军没有什么负担,想打哪就去哪。攻下了就有大批财富、美女。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长期的和平的国策使宋军丧失了进攻的能力。司马光曾做了一个比喻说道:“中国与夷狄为邻,正如富人与贫人邻居。若胜焉,则所得者,皆微细弃贱之物,不足为富人财用多寡。若不胜焉,则富人屋宇、田宅、财物,皆贫家所有矣。”宋没有倾尽全国之兵、全民之财反动对辽、对西夏的进攻是因为吸取了汉武帝、隋扬帝的教训。战争侵略得到的远远比不过自己创造的。开明的政策使宋朝的人们长期没有战争、兵役、苛税这三大“灾害”之苦。使宋朝人民长期生活富强安逸。如果说秦亡于苛政,汉亡于战乱,隋亡于兵役,唐亡于割据。那么宋就亡于安逸。过于民主的政策和长期的和平富足的生活也是使宋军战斗力弱的原因。欧阳修在《原弊》中写出隐忧:“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士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苏东坡在《教战守策》中早已指出大宋的危机所在:“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在冷兵器时代,越野蛮就越强大,越落后就越凶恶。你落后贫穷就有动力掠夺比你富裕的人。辽国比宋野蛮,所以宋给辽钱绢。金比辽野蛮,所以金灭了辽。蒙古人比金人野蛮,所以蒙古灭了金。蒙古人比宋人野蛮得多,所以宋当然打不过蒙古。纵观世界史,历史上文明的古国都是被比它落后、野蛮的民族消灭。齐被秦消灭,不是因为没有秦国富裕,而是没有秦国野蛮。楚被秦消灭,不是因为没有秦国有文化,而是没有秦国武力强盛。一个人越富裕越怕死,越幸福越。一个人越穷困,越不怕死。一个饿着肚子的人会比吃饱了的人狠。一个为有饭吃、有衣穿而发愁的人会比衣食无忧的人做战勇猛。一个强盗会比一个书生厉害。宋朝大部分年轻男人不当兵而是从事生产、商业,这样才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文明。宋人太文明了,过惯了安逸而富裕的生活。有宋诗云:“父母生我时,教我学耕桑;不识官府严,安能事戎行!执枪不解刺,执弓不能射;团结我何为,徒劳定无益。” 宋人是为生产、创造、和平而生的。蒙古人生下来是骑马、掠夺、战斗的。《黑鞑事略》:“其军,即民之年十五以上者,有骑士而无步卒。”宋人人性大多是善的,蒙古人性大多是恶的。怎么可能战得过原始凶猛在血雨腥风中奔出来的蒙古铁蹄?蒙古人的可怕在于它不只拥有原始游牧民族野蛮的战斗力,而且还拥有文明民族先进高超的技术。蒙古人攻打下一座城市,唯一留下的一种人,不是年轻美丽的女人,也不是天真的孩子,还不是年迈的老人,而是这座城市的工匠艺人。在古代蒙古人就好比在现代,它不仅具有阿富汗人不怕死的精神、还拥有人的原子弹等高科技武装技术。宋元之间的战争是上悬殊最大的民族战争。因为一个是正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顶期文明,一个是刚形成的民族正处在原始时期的文明。宋朝始终用它强大的综合实力,用经济与文化侵略着辽国、金国等周边各国。促进了他们的汉化。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出使辽国的路振自豪的说:“(契丹)与朝廷通好已来,岁选人材,尤异聪敏知文史者,以备南使,故中朝声教,皆略知梗概。至若营井邑以易部落,造馆舍以变穹庐,服冠带以却毡毳,享厨爨以屏毛血,皆慕中国(宋朝)之义也。”当宋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为宋仁宗的离世悲伤不已握着使者的手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龙川略志》记载“燕人有梁济世为雄州谍者,尝以诗书教契丹公卿子弟。”辽国逐渐废除奴隶制及歧视汉人的政策,甚至辽道宗耶律洪基写下这样的句子:“开泰寺铸银佛,愿后世生中国!”苏东坡今天刚在宋出版的新书,明天就有可能在辽国的大街上叫卖流行。“张芸叟奉使大辽,宿幽州馆中,有题子瞻《老人行》于壁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大苏小集》。”还有苏东坡的亲弟弟苏辙出使辽国所做的诗为证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虏廷一意向中原,言语绸缪礼亦虔。顾我何功惭陆贾,橐装聊复助归田。”金国更是不折不扣宋文明的仰慕者。金国在北京的皇宫是完全仿照的宋朝汴梁的皇宫建造的。金国的皇帝穿着宋式的皇服,文官的品级和宋一样。金朝实行科举取士,重要州郡修建“宣圣庙学”。孔子的四十九世孙也被金主封为公爵,金主还亲自行礼祭祀孔子。自天文占测至编制历日和宫廷音乐,金人全都模仿应用宋制。金国还学宋国印制纸币。金主完颜亮“颇知书,好为诗词。”曾作诗:“万里车书盍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显然把自己看成中国人。金熙宗完颜亶更是“赋诗染翰,雅歌儒服” “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防及中国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视开国旧臣,则日‘无知衷狄’;及旧臣视之,则日‘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据《大金国志》记载,金世宗教导女真贵族“稍通古今,则不肯为非。”金国用短短的几十年期间,掠夺吸取与学习了大量的宋的财富与文化。从金朝遗留下的铜钱就能看出金钱就是只有汉字的典型中国式铜币。从留存至今的卢沟桥的建筑风格及技术来看,金人已完全成为“中国”人了。金国用短短的几十年期间,掠夺吸取与学习了大量的宋的财富与文化。就从落后的原始文明进化到封建文明。到金国灭亡前期,实际上金国以与南宋差别已经不大了。金国成为宋朝之后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富强的国家。但金国也在富强的生活中失去了曾经野蛮无比的战斗力。虞云国《细说宋朝》:“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和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华文明圈里,无论是与宋朝对峙的辽、金、西夏,还是与宋朝睦邻相处的大理国,都对宋朝所代表的先进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自觉不自觉地表示出认同、追随、仿效与移植。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以后,封建王朝再没有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而宋代朝政也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开明的。因而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宋朝在制度和思想上馈赠给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遗产,其影响更是难以低估的。” 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而这些领土又从未纳入过中华帝国的版图。因而,中华帝国的收缩由于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不仅在中华帝国周边兴起的国家如此,在朝鲜和日本也是如此。”一个文明被消灭,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希腊、罗马虽都被野蛮所消灭,但他们的文明依然是西方人的骄傲!世界人民依然景仰他们所开创的文明高度。在西方没有人会污蔑希腊、罗马,也没有人会崇敬突厥、土耳奇。一个没有文化粗鲁厉害的强盗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会景仰。而我们现在的有些中国人却有些怪,我们对代表中华文明顶峰的王朝大加污蔑与抨击,而对屠杀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优秀先进高超文明的我们祖先的野蛮人而大加歌颂与美化。流氓强盗再厉害凶狠他还是个流氓强盗。学者文明人在柔弱他始终是个学者文明人。我们好象不知道谁是我们的祖先。很难想象现在的犹太人会崇拜希特勒,而辱骂贬低被希特勒屠杀的犹太先辈。而在中国正是这样……我们习惯于把冷血的强盗屠杀我们先辈的屠夫美化成大英雄!我们习惯污蔑与褥骂在世界上给中国带来太多荣誉与骄傲的伟大的宋朝。这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热忠于谩骂自己的祖先,在西方你很难看到有西方人骂的。而在中国我们不只骂朱熹,还骂被我们祖先千百年来誉为圣人、在世界各国被尊为伟大的孔子。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孔子、朱熹都可以漫骂的人,那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他还是中国人吗?古希腊奥林匹克文明在世界、在中国依然继续发扬光大!而代表思想精髓的宋明理学却被中国人自己批得一无是处。现在的大部分中国人竟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好,优越与难得。我们被野蛮的屠杀斩断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连续性。我们还配称作我们是宋人的后代吗?一个国家及王朝的灭亡,不一定是因为它自身的腐朽及内政混乱、君主的昏庸、民不聊生。一个繁荣富强欣欣向荣的国家有可能是面对外部野蛮的力量一时战略决策的失误、一次的战争失败就有可能导致。宋朝的皇帝极其统治者是相对于其他王朝的统治者都是比较开明的有功绩的。如果没有如此强大外敌的入侵宋朝是永远不会灭亡的。正如朱熹所言:“本朝祖宗积累之深,无意外仓卒之变。惟无意外之变,所以都不为意外之防。”宋朝的两次灭亡都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宋朝是在盛开鲜艳的时候突然死亡的,这和前代王朝后期长时期的萎靡衰败不同。宋朝的灭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宋朝也不是一个民族一个王朝之力一次打败的,而是多个民族与多个王朝一起之力多次打败的。蒙古是在灭了西辽、西夏、花刺子模等国,荡平中东、征服大半欧洲、统治大半世界、把宋朝的周边各国都归于其下之后才对世界上最繁华强大的宋国发动进攻的。宋人太文明,但使用先进的技术火药及战船把强大的蒙古联军钳制数十年之久。宋朝是在蒙古野蛮的铁蹄下坚持得最持久的国家。宋是文明的创造者,而蒙古是文明的掠夺者。宋人的失败是因为宋人太文明,宋朝的灭亡是因为宋朝发展得太快和当时野蛮的世界格格不入……大文豪苏东坡说:“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而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而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亡。”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大力量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很少有人提起。而污被文弱的宋朝却长达三百余年,至今仍被全世界的最伟大的学者所推崇,每提级他都不免激动,佩服万分。这里只说了宋的好,没有说宋的不好。因为宋的不好众人皆知,已被教育宣传夸大。而宋的好却被忽视或被看成不好。宋被灭了,宋的好也被看作不好、被看作灭亡的原因。我们现在的人对宋朝的评价不公,我们对宋人不公,我们对我们的祖先不公。即使藐视东方文明傲慢的西方人面对宋朝的辉煌都不由自主的赞叹。为什么我们却蔑视我们古代的社会最顶峰的文明?但能够接触研究宋朝文明的西方人毕竟只是些极少数的人。难道我们的文明要靠别人来发掘吗?如果我们都不为我们的祖先说话,那要靠极少数的西方研究的专家学者说公道话吗?我们应该为宋朝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应该为我们是宋人的后代感到骄傲。
热门评论35楼最后说三句,宋的软弱和屈辱,足以引以为戒。而至今还有人不顾史实地YY,更是危险的倾向。敢于力克强敌,勇猛无畏的精神,才是民族的希望。38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