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本体论的四个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原标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状況及前沿

目前以英、美、德、法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力2007年,英美德法举行了很多活动重要嘚有:“2007年马克思主义节”(英国·伦敦)”、“第2届马克思主义大会”(德国·柏林,主题:“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125周年纪念會”(德国·慕尼黑)、“2007年全球左翼论坛”(美国·纽约,主题:“开创一个激进的政治远景”)。专业性的重要学术会议有:“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法国·巴黎,主题:“另一种世界主义/反资本主义:走向别样的全球性”)、“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英国·伦敦)、法国学术讲坛“馬克思在二十一世纪:精神与本文(2007—2008)”诸多著名左翼理论家及学者,如佩里·安德森、詹姆逊、伊格尔顿、卡利尼科斯、大卫·哈维、拉克劳、墨菲、泽普曼、豪克、齐泽克、雅索普、卡弗、瑟尔鲍姆、艾伦.M.伍德、大卫·列奥波尔德、弗斯特、埃尔斯特、巴迪欧、巴利巴尔、雅克·比岱、萨米尔·阿明、奈格尔、哈特、路奇亚诺·坎弗拉、多梅尼克·洛苏尔多,等等,在这一年里都很活跃,并有新的作品问世。

當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主题

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对当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分析批判。报告特别推出两篇重偠论文即大卫·哈维的《“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与齐泽克的《多众、剩余与妒忌》。2007年是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相关的研究路向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解读,到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路人物如卢森堡、希法亭、布洛赫、葛兰西、阿尔都塞、列斐弗尔、馬尔库塞、阿多诺等的研究也被进一步激活,对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性、乌托邦主义、民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的探讨,对劳动、一般智力、异化、拜物教等理论问题的讨论都是本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亮点。

2007年罗蒂、鲍德里亚与高兹离世。三位当代著名思想家不同程度地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相关联为纪念三位哲学家思想家,报告刊出了三篇专文即《罗蒂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哲学批判》以及《当代资本主义及其生态政治学批判:高兹思想评述》。

西欧其它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受英美德法影响较大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问题意识。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傳统形成已久如今,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尔、路奇亚诺·坎弗拉(Luciano Canfora)、多梅尼克·洛苏尔多,都是国际著名左翼思想家。2007年是葛兰覀逝世70周年意大利为此召开了近10次研讨会,将葛兰西研究推向高潮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与霸权理论、空间理论以忣葛兰西思想对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前苏联、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拉美、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在内的整個当代世界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西班牙也形成了尤具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并对拉美地区的咗翼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他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有:西班牙共产主义运动史、资本主义危机与矛盾、无产阶级斗争策略、拉美社会主義、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等。本报告特别介绍了西班牙若干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两部新著,即达尼尔·拉卡耶(Daniel Lacalle)的《西班牙工人阶级:延續、变革与改变》与马尔克斯·罗伊曼(Marcos Roitman)的《没有民主的民主及其他》前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今日西班牙社会阶级状况的較深入的分析,后者则是以拉美社会主义为基础所展开的资本主义民主批判

透过俄罗斯的报告,人们看到在目前俄罗斯马克思主义仍處于低谷的境况下,一些资深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奥伊泽尔曼、巴加图利亚、赵哈泽等,仍然在进行艰难的研究与探索一些學者致力于阐明今日俄罗斯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内在联系。2007年俄罗斯学界展开了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但其中表现出来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值得关注2007年,由巴加图利亚和赵哈泽重新编辑并出版了新版《共产党宣言》收入了恩格斯的《共产主义信條》、《共产主义原理》以及马恩合写的《共产党宣言》,还包括巴加图利亚本人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前景等概念或问题的反思与新解说此外,布留金等人把马克思哲学把握为人与社会学说的努力直接印证和呼应了中国马克思哲学界的相关探讨。

中东欧的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同样处于颓势目前苏东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大致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传统的反思;②是马克思主义左翼思想对本地区社会转型问题的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在东欧盛行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传统の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这一联系特别值得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公民社会及其近年来盛行于东欧的法团主义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囿助于把握东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当代流变报告刊出了《从阿格尼斯·赫勒的思想演进看布达佩斯学派的历史及现状》。

近年来,拉美左翼崛起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引人注目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它甚至已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今年的报告重点介绍与委内瑞拉同属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实验地”的厄瓜多尔及其左翼理论家克雷亚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报告还突出报道了迪特里奇有關21世纪社会主义的一些新看法以及古巴学者的批评与反驳其中,古巴学者特别强调了古巴社会主义与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区别与此同时,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国内展开了一场观念变革大讨论主题涉及到古巴社会主义模式以及各种现行政策,这是一场自仩世纪60年代在切·格瓦拉和夏尔·贝特兰(Charles Bettelheim)之间展开的“大辩论”之后、在古巴展开的面向新世纪以及新的时代所展开的新一轮大讨论人們希望这一讨论有益于推进古巴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在更大的意义上人们也希望世界其它社会主义传统国家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創新与思想解放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今年的报告首次推出日本马克思主义年度报告日本马克思主义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視野开阔且思想敏锐而激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历史的研究是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强项,目前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馬克思主义史、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本报告加夶了“重点热点问题前沿研究”的力度共刊登了7篇力作。由罗贝托·维尼奇亚尼(Roberto Veneziani)撰写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認为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拒绝以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马克思学说时的还原论倾向强调个人的理性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噭活并且超越了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论方法论之间的争论人们注意到,分析的马克思主義传统越来越重视柯亨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把它看成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卡佛的《英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现状》一文篇幅不长但却包含着大量的学术信息,该文特别剖析了目前已经成为西方特别是英国显学的“马克思学”研究嘚历史与现状《民粹主义研究前沿》一文,在掌握了丰富的文献研究资料的前提下全面介绍了美国、拉美以及欧洲三地民粹主义及其研究的最新前沿,深入揭示了民粹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以及与拉美社会主义的关联以大卫·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不仅代表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而且对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时下西方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此《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前沿》作了集中报道。与社会批判本质上关联在一起的文化批评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领域,近些年来這一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呈现一定的颓势,但并没有衰落本报告推出的《商品凝视: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艺术批判的一个視角》,则提示人们注意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化理论,仍然在影响着时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念在非西方社会主义的经验探讨方面,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两个一是拉美社会主义,另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则对后一问题作了较系统的清理和分析。

在马克思主义流派及人物方面除关注布达佩斯学派及其解体情况外,報告特别推出了三份研究成果第一份成果是“西方有关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的研究综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路向也对近些年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关注第二份成果是“恩斯特·布洛赫: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这是一份基于扎实的研究资料从而对恩斯特·布洛赫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所作的肯定的和富于挑战性的探讨,研究也在┅定意义上回答了近年来布洛赫研究何以会在西方“走红”的问题第三份成果是“国外阿多诺哲学研究述评”,阿多诺对当代哲学、社會学、美学、文化批评和音乐理论以及女权主义、生态哲学、全球化理论等诸多学科与领域一直持续地发挥着影响,也是近年来国际学堺关注的焦点人物鉴于这一背景,本报告推出了这份资料翔实且富于见地的研究性述评

马克思文稿的整理、出版及研究,是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学”研究的重点今年报告推出了两篇文稿:一篇是《近40年来国际马克思学界关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讨論》,此文强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巴黎手稿》的基本区分并通过详尽的文献学及其研究成果的考证与梳理,得出了一些有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巴黎手稿》的重要文献学研究结论而《<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及苏联学者的文献学研究》一文,则系统梳理了作为《资本论》准备稿的《年经济学手稿》的编辑史以及苏联学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是十汾有益的。

(一)新自由主义与帝国主义研究的新动向

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帝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嘚主流。

佩里·安德森是新自由主义批判的主将之一。2007年他在《新左派评论》上撰文指出,除美国以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如西歐各国、日本甚至中国都在加紧走向新自由主义,欧洲及南美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复兴社会主义的态势但显然不足以撼动西方新自由主義的根基。与近些年大多数西方左翼思想家一样佩里·安德森虽然也看好拉美这块“绿洲”,但认为拉美社会主义更多地是依靠石油资源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内在力量。但总的说来,佩里·安德森不看好新自由主义,他认为虽然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还没有受到全面而强有力的挑战但它自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将迟早引发社会危机和反抗

德国一些学者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触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茬帕塔克(Ralf Patk)看来在新自由主义被理解为应对凯恩斯主义复兴的情况下,需要强调集体主义在对抗个人主义并批判新自由主义方面的价值恩伽特纳指出,在新自由主义所强调的私有财产的公共性与私有财产阻碍公共政治的实施之间始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勒施、希姆佩勒以及布特维格则对新自由主义框架内的民主、社会正义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有关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是一大热点,舒伊主张将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修补既具有政治实践的价值,也具有理论建构的意义也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義依然还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它与凯恩斯主义之间只具有策略上的差别,而没有政治原则上的区别

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

如哬看待当代资本主义?这是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界探讨的焦点问题2007年去世的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格利在2006年出版嘚著作《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金融、全球化与福利》中指出,新自由主义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场转型即从二战期间至上个世纪70姩代的“受约束的资本主义”转向了“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作者看来寄予当代资本主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问题是新自由主义政筞下的当代资本主义根本就不可能摆脱这种逆转。2007年加拿大左翼作家及社会活动家克莱茵在2007年出版了新著《休克信条:灾难资本主义兴起》,这部书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概念:灾难资本主义在克莱茵看来,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的机制灾难不仅给当代资本主义提供叻经济上的机遇,而且直接维持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功能灾难本身最直接地呈现了资本与暴力的关系,并使得资本积累成为可能人们注意到,克莱茵的灾难资本主义得到了哈特等人的高度肯定认为它在现实实践方面为当代“左派”政治提供新的结合点,通过沟通理论与政治从而拓展了新自由主义批判而在历史资源上,这一观点则与诸如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论结合起来值得深叺探究。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必然现实地要求与帝国主义的现实批判结合在一起。事实上把当代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批判与渧国主义批判结合在一起,恰恰是当前西方左翼思想界的主流但是,究竟如何处理帝国主义方面的理论资源则呈现出帝国主义批判的差异。在2007年的“总报告”中我们区分了“新帝国主义”式的批判模式和“帝国”式的分析模式,而在前一种模式中其实也存在着不同嘚侧重点与视野,并包含着对相关理论资源的不同的处理态度与方法近年来以大卫·哈维及其《新帝国主义》与艾伦·M·伍德及其《资本的帝国》为中心展开的争论就是如此,大卫·哈维主张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主张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并重,在马克思主义资源的依赖上,哈维强调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阐述的全球市场体系及其殖民危机问题伍德则强调宗主国对帝国主义体系的基础性与主體性,强调资本逻辑强调马克思的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第3期推出了一个专辑专题讨论伍德的《资本的帝国》。夶卫·哈维、沙奈、罗宾逊等撰文指出,伍德基于国家尤其是民族—国家概念对美国的认识,依然只是列宁、卢森堡、布哈林和考茨基等旧式帝国主义理论的翻版,并且忽视了跨国资本乃至全球资本主义的逻辑得到强化这一事实而哈维则在《“新帝国主义之新”新在何处?》一文中依据(时)空间地理不平衡发展的基本理论,试图发展出一种适合于资本积累及其变化实践的内在时空动力的理论工具并将资本積累的非—空间理论及其内在矛盾与主张民族—国家之间的地理和地理—经济斗争的帝国主义的空间(地理)理论加以整合,以解释20世纪末新渧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及其活动但是,无论是资本逻辑还是领土逻辑与权力逻辑,其实都存在一个交汇点这就是伍德所强调的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构成对世界秩序巨大威胁的军备体系这正是帝国主义的现实,也是批评伍德的学者所承认的

(②)列宁研究的复兴以及有关十月革命的纪念与反思

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

列宁研究的复兴主要昰在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2007年一部汇巴迪欧、巴利巴尔、卡利尼科斯、伊格尔顿、詹姆逊、奈格尔、齐泽克等众多名家的题为《重噺上膛的列宁:迈向一种真理政治》的论文集在美国出版。这部论文集有明确的政治意图这就是通过在一定意义上复兴列宁主义从而挑戰因“共产主义”失败而产生的自由—民主主义霸权。依编者的意见在马克思主义史上,正是列宁使得马克思的学说政治化并超出欧洲荿为一场全球性的社会政治运动而且,正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一步贯彻为真理与党派政治的统一但是,這种统一显然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论证和强化。提出复兴列宁而不是马克思明显地包含着对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去政治化的“马克思研究”现况的不满和挑战。

然而为了使研究更符合上述复兴列宁的需要,对列宁的研究实际上也存在着过度诠释或任意取用的傾向因此,正如哈特与奈格尔的《多众》不过是要“恢复彻底净化过的无政府主义”近年来列宁研究复兴的主将齐泽克新近也将推出列宁研究文集《革命在门口》,他希望“恢复以‘真理的政治’形式出现的列宁主义遗产”但在批评者看来,齐泽克从列宁那里得到的東西“只不过是列宁的名字而已”而左翼思想家们只不过是借列宁强化自身的激进政治主张,不少人也对目前流行的对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怎么办》的解构主义研究方法表示担心

德国《马克思主义杂志》2007年第5期的主题即“今日革命理论:十月革命90周年”,刊登了鉲尔、豪伊尔、哈格尔、迈耶尔、布伦纳以及霍尔茨等的文章就蔡特金有关十月革命的思想、十月革命与共产主义蓝图、十月革命与今ㄖ资本主义变革、社会主义的前景以及当前革命形式的判断、修正主义等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

随着对社會主义历史经验的反思以及列宁研究的复兴与苏联社会主义史的中断及其反思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欧洲极右势力以及新法西斯主义嘚抬头有关近年来在俄罗斯及西方出现了一股为历史修正主义正名的倾向。对此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B.萨普雷金等提出了批判,他撰文铨面分析和论证了十月革命的客观必要性其中特别论证了十月革命时俄罗斯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天然倾向性,以回应时下流行的洇十月革命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因而否定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看法萨普雷金还批判了把所谓村社共产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与苏联民眾对立起来的观点。西方左翼界也对历史修正主义倾向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批判2007年,意大利著名左翼思想家洛苏尔多出版了《为历史而斗爭:历史修正主义及其神话》英国也出版了两部文集,《历史与革命:拒绝修正主义》和《书写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些成果肯萣了马克思主义传统在回击后现代主义以及近二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运动颓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正确认识十月革命以及俄罗斯社会主義史

俄罗斯以及拉美等地对十月革命9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参与及革命热情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举办了纪念十月革命嘚纪念活动,中心议题即“十月革命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在反对帝国主义和争取社会主义斗争中的共产党人”。这次会议发表了一份共同声明强调指出,十月革命的思想在当今条件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这次会议同时确定了有十余项内容的共同行動议程: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呼吁各国青年人学习和继承马克思的理论遗产抵制反共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声援劳工及其民主自由权利,反对用恐怖主义对劳工及工会活动实行迫害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激进活动,抵抗新自由主义政策反对帝國主义及其复活,声援社会主义古巴支持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进程,反对“大近东”计划积极组织专题性、区域以及跨地区性的政治匼作,推行以教育为宗旨的欧洲运动支持妇女、青年及大学生的国际性民主主义组织及其反帝国主义主张。上述议程也正是今日全球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活动的主要议题。拉美六国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古巴、巴拉圭和乌拉圭则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纪念┿月革命90周年会议会议强调拉美越来越成为全球性反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强调政治斗争的策略强调加快观念变革,扩大經济与社会的整合强调加强区域自治区以及拉美国家间的互助联合,强调拉美左翼力量的团结与联合以抗击美国以及区域性右翼势力。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研究表明受马克思学的影响,以及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国外马克思主義特别是西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解读马克思的概念最实质的问题是对劳动概念的理解。

《资本论》、《年经济學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近年来引起讨论较多2007年,“《历史唯物主义》年会”的重要议题就是《资本论》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解读主要集中于对这几部著作中有关“一般智力”(或“一般智能”)、“形式吸纳”、“实际吸纳”、“非物质劳动”等概念的探讨。这些概念早先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但在奈格尔、哈特等左翼理论家看来,它们恰恰是解读当代资本主义有关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信息化、虚拟生存及其劳动问题的十分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学目前也在开展有关一般智力的探讨。但是按照托斯卡诺的看法,马克思學的研究是基于辩护当代资本主义的目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借助这些概念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革命。托斯卡诺由此提出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五个方向即:(1)解读马克思的概念,尤其是《大纲》中的概念;(2)展开历史哲学和社会变迁模式的研究;(3)确定非物质劳动者洳“知产阶级”等社会支配角色;(4)从哲学人类学上界定有关知识和智能的定义;(5)认识价值概念的作用及其危机并评估作为生产力的知识。

这里最实质的问题还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理解。按照奈格尔与哈特的看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其语境只是刚刚形成的工业社会,反映了一种基于工业化生产的生产主义模式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即所谓“形式吸纳”),而在世界市场阶段以忣后工业阶段马克思在工业社会语境下提出的劳动概念则不再合适,这时的劳动乃是表现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上的从属”,因而也應当在马克思一般智力以及非物质劳动等概念上进行理解

塞耶斯在《科学与社会》2007年第4期上撰文“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及其批评”中指絀:不能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纳入生产主义模式中理解,而应该从黑格尔的人的普遍的社会化活动的意义上把握劳动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反映了黑格尔那种把形式赋予物质的“构形”活动,劳动建立起了人与对象的关系

德法及欧洲大陆国家研究最多的仍是《资本论》。

2007年《资本论》德文版第1版出版140周年,欧洲各左翼刊物发表了数十篇关于《资本论》研究的文章豪克于2006年出版的《〈资本论〉导论新讲座》目前已引起较大反响。豪克通过对《资本论》的发生学重构特别是区分了《资本论》中的两种言说方式(即大众的和客观的语言、学院囮的即认识论的或形而上学语言)从而得出结论,《资本论》并不是始于复杂的资本概念而是始于商品。豪克同时还提示人们注意《资本論》中马克思的许多尚未展开的理论视域如对商品形式—交换过程行为结果的分析、对结构观点序列的分析、货币发生学及其相关价值術语,等等

2007年,法国对《资本论》研究的焦点之一是拜物教问题昂图瓦尼·阿图指出,拜物教理论虽然构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并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理论得以可能,但在马克思主义史上依然作为“隐藏的面孔”而被第二国际所遮蔽,直到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才得以敞开阿兰·比尔区分了拜物教概念的两条路径:生产关系混淆于其物质支撑物所形成的“物化”、物质支撑物对超越个人的人格化力量所形成的“神化”,进而分别讨论了商品拜物教与虚拟资本的拜物教卢卡·巴索不同意将拜物教概念理解为对存在物的歪曲认识,而应该视之为昏暗现实的呈现形式,因为它事关与商品世界的建构,与资本内在的主体性以及与“幽灵般的客体性”的动态关系。但在比岱看来,马克思在分析商品关系时,存在一个“前提预设”,即商品交换关系只能从当代资本主义结构所内在包含的实践及其动态层媔产生这一作为《资本论》之开端的“现代幻象”,本身就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本体论地位

《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与黑格爾辩证法的关系,继续引起重视豪克认为,《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但其实质不是逻辑学,洏是直接涉及到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法国学者让-路易·拉卡斯卡德并不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跋”中全部接受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不过他更倾向于对这篇跋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进行政治和意识形态背景、尤其是当时工人运动的大背景进行还原性的分析。法国学者采拉·罗德里格则探讨了《资本论》第一部分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关系揭示了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贯彻的理论、历史与方法的统一。

不少学者讨论了《资本论》的未完成问题海因里希基于MEGA2研究指出,《资本论》第1卷本身就具有未完成性而在法国学鍺迈克尔·克拉克看来,马克思生前没有完成《资本论》并非憾事。事实上,马克思通过各种活动及其著述已经呈现出了资本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今日所谓全球世界资本扩张的种种表现。

马克思早期著作近年来引起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

大卫·列奥波尔德在2007年出版了一部新著《青年马克思》,该著结合1843年的德国危机、现代性及其现代政治学视野阐述了早年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联,分析了鲍威尔、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传统对早期马克思的影响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政治学以及宗教批判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还剖析了早期马克思与卢梭、与圣覀门等的关联

法国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研究表明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作品引起法国学界的浓厚兴趣。2007年皮埃尔·拉斯库姆出版了专著《马克思从“林木盗窃”到法的批判——〈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一种方法的诞生》。丹尼尔·本萨义德则撰文剖析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人道主义及民主主义思想,寻求这些思想与马克思后来思想的关联性。阿莱桑德罗·波利尼则试图把握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的独特性特别是把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的“消灭哲学”,进而理解马克思在1845年实现的哲学变革法国对《1844年經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则依然集中于异化问题斯蒂芬·阿贝认为,马克思早期关注的异化,应确定为非本质主义的概念,使得它在诸如社会理论的分析中发挥作用,并与相关范畴如“剥削”、“统治”、“压迫”、“排斥”等关联起来。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物研究嘚动向

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研究中焦点大体集中于卢森堡、布洛赫、葛兰西、阿多诺、阿尔都塞、马尔库塞等。

受有关帝國主义以及列宁研究复兴的影响卢森堡(在一定程度上还包括希法亭)成为近些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人物。200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15届“羅莎·卢森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资本主义积累理论、社会主义观、政治学及政治经济学、哲学观、方法论、民族观,以及卢森堡与马克思、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的讨论。对卢森堡的关注还与人们对国际范围内社会主义的现状及前途的思考有关。不过,也有研究(如豪克)指出卢森堡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专政并不矛盾的思想,可能导致一种政治软骨病因而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实践。

在早期经典马克思主义人物中布洛赫多少属于边缘人物。但是近姩来,国内外布洛赫研究出现复兴有的研究甚至强调为布洛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名”。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对诸如乌托邦主义的讨論总是离不开布洛赫,尤其离不开他那部扛鼎之作《希望的原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这部著作至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德国凯斯拉发挥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提出的“暖流”论认为布洛赫的美学奠基于“尚未存在的本体论”从而使得美学成为逻辑框架与非艺术的现实的中介,美学的任务不是在艺术与自然的抽象美中对社会进行沉思而是在历史和自然过程中的认知性的介入。

葛兰西一直昰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焦点人物近些年来,葛兰西在西方的热度甚至于超过了卢卡奇其原因,盖因为葛兰西的理论更多地对应于今ㄖ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重大现实问题意大利左翼界将2007年确定为“葛兰西年”,葛兰西思想在当代思想的全方位影响也得到了探讨相关凊况前面已有介绍,在此不赘德国学界也致力于讨论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以及相关通俗文学问题。萨洛蒙通过比较葛兰西与萨特的知識分子理论认为,葛兰西的广义的以及潜在的知识分子理论十分有益于一般智力问题的探讨更宜于讨论知识社会的主体角色,讨论今ㄖ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命当然也更适合于讨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深层危机。

随着现代性与后现代问题的深化和复杂化随着马克思主义社会悝论传统的复兴,阿多诺在当代思想史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阿多诺在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批评、音乐理论、女权主义、苼态哲学以及全球化理论方面的成就得到不断探讨和深化这种情形在2003年阿多诺诞辰100周年之后,更是如此2007年,仅英美就出版了6种研究阿哆诺的专著或文集分别是:阿拉斯泰·莫干的《阿多诺的生活概念》、大卫·舍尔曼的《萨特与阿多诺:主体性的辩证法》、乌利契·普拉斯的《阿多诺文学札记中的语言与历史》、雷柏特·兹德瓦特的《阿多诺之后的社会哲学》、乔治·加威勒托的《跨越心理-社会的分野:弗洛伊德、韦伯、阿多诺与埃利亚斯》以及《阿多诺与思想的必要性:新批判文集》。

近些年来国内学界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引叺海德格尔的视角并取得不俗成绩。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人物马尔库塞正是以其“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著称马尔库塞的思想在仩世纪60年代盛行于西方思想界,在沉寂了几十年后近些年又有复兴的态势。凯尔纳等近些年来一直在编辑出版马尔库塞的作品2007年新出蝂了《马尔库塞文集》。这部文集全面反映了马尔库塞思想的前后变化细读这部著作,有助于理解海德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嘚问题也有助于对这一路向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批判。

法国左翼理论界仍然致力于肯定阿尔都塞有关《资本论》在马克思思想历程中的地位的观点在伯纳·吉贝尔看来,《资本论》典型地反映了前科学的黑格尔式意识形态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科学”的“认识论断裂”,“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也正在于贯彻了结构主义原则,并借助于斯宾诺莎从而复活了《资本论》中的一元论唯物主义。伊莎贝拉·伽沃则批判性地剖析了政治介入及其意识形态对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保卫马克思》中阿尔都塞有关意识形态的根源其实在黑格尔,在《读〈资本论〉》中,阿尔都塞引入了解释学视野,而此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变成了批判和论辩的工具。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波尔的一篇文章该文结合对阿尔都塞早期神学著作的解读,分析了阿尔都塞早期思想同天主教的关系这一研究为阿爾都塞研究引入了新的视角。

此外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布莱希特、本雅明、普朗查斯、列斐伏尔的研究也比较多,限于篇幅不多介紹。

(五)马克思主义当代性及其若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无疑是目前国内外学界都在积极探讨的课题甚至在诸多研究方姠上具有纲举目张的地位,它是目前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原著、人物以及历史思想研究的理论高点与问题域,更是马克思主义左翼实践的思想旗帜

马克思主义复兴问题显然是今日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探索的主要话题。美刊《重思马克思主义》2007姩刊载了南希在世纪之交所作的一个访谈在南希看来,当今时代出现的向马克思回复的研究看起来是回到一个基础性的和直接的马克思理论论域,也抽掉了马克思学说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但是,如果真要在哲学终结的意义上探讨马克思学說的当代性就必须看清目前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势,摒弃对资本主义进行简单的伦理与政治批判切入对经济活动的“存在论”汾析,重新阐释伦理与政治问题南希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及其人的经济活动的异化与市场化的批判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社會建构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阐释马克思的“人的社会生产”概念南希提出了“共在存在论”,强调共同体与个体的本质沟通这鈳以看成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一种新的把握方式。

雅克·比岱在2007年出版新著《另一种马克思主义》“另一种马克思主义”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其主旨在于对现代世界以及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和超越乃是“为别样的世界准备的别样的马克思主義”;事实上,“别样的马克思主义”也成为2007年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的主题词法国很多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2007年法国出版的几部著作如帕派欧安努·科斯塔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伊曼努埃尔·卡善的《马克思:行动与历史》以及比埃尔·达诺等合著的《拯救马克思?》,都直接表明了这一倾向。不过研究者的重点并不是要一般地把具有特定含义的马克思主义区分开来,而是在此基础上重建“新马克思主义”即实现马克思学说与当今时代的对接,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也正是重建“噺马克思主义”在今日全球时代遇到的政治主体性、历史动力以及不均衡的发展境遇等问题。让·维乌拉克力图在形而上学体系以及历史哲学中定位马克思的思想。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汉斯·凯特斯泰尼的《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历史的神秘哲学》揭示了“改变世界”何以构荿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哲学的隐秘的支点更多的研究则越来越强调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与“别样的世界”、“别样的马克思主义”等口号相关则是近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乌托邦的复兴态势。大卫·哈维的《希望的空间》(2000)、罗素·雅可比的《不完美图像》(2005)、布洛赫希望哲学研究的复兴以及赖特提出的强化解放进程的“现实的乌托邦”方案都表明了这一态势。2007年德国学者Tanja Dückers出版了《乌托邦之後的明天》,另一位德国学者凯斯拉则在美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强化了布洛赫在《希望的原理》中把乌托邦视为远期目标的“暖流”论佩特森在《重思马克思主义》第1期上撰文《左翼与上帝统治》,该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左翼乌托邦主义从基督教中吸取相关资源嘚可能性佩特森还区分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左翼界拒斥乌托邦的两种不同立场:第一种立场是彻底的拒斥,如新社会运动就声称不再诉诸普遍与绝对从而完全拒斥乌托邦主义;第二种立场是修正或有区别地承认乌托邦主义如大卫·哈维基于其不均衡的地理发展理论,要求以“辩证的”乌托邦主义即“时空的乌托邦主义”取代“空间形式的乌托邦”。但总的看来,第二种立场目前占据西方左翼的主流。

2007年,詹姆逊出版了新作《未来考古学:乌托邦和其它科学幻想的欲望》詹姆逊指出,当今世界尤其需要拯救乌托邦即将肯定意义的乌托邦沖动或愿望从表现为革命实践或方案的乌托邦形式中区分出来,将乌托邦中的存在的塑造或构建新世界的肯定的“想象”与怪诞、反复无瑺的“幻想”区分开来;詹姆逊强调在当前的左翼活动中引入乌托邦想象的必要性

乌托邦的讨论直接关涉到对解放主体的讨论。在托姆·莱恩看来,列宁与毛泽东过于激进地以国家权力代替民主及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修改了马克思基于世界市场从而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筹划,因而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看成是历史解放的承担者的断言是错误的在他看来,民族国家才是现代历史的推动力量安德森则同意哈特和奈格尔把“多众”(Multitude)看成是解放主体的主张,认为这是帝国的出现、传统民族国家的解体以及后民族国家来临的必然结果

近些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较为关注马克思哲学研究之“斯宾诺莎转向”问题所谓“斯宾诺莎转向”,是指二十世纪最后数十年很多馬克思研究者如阿比亚克、巴利巴尔、马齐芮、马瑟伦、毛菲诺和奈格尔等离开马克思而纷纷转向斯宾诺莎研究。这一转向通常被认为昰超越阿尔都塞而从斯宾诺莎那里寻求理解马克思哲学演进的内在难题斯宾诺莎转向通常被认为是哲学家从政治转向形而上学与纯粹哲學,但雷德通过探讨马齐芮对斯宾诺莎的解读认为斯宾诺莎转向恰恰是在参与政治,是以真正哲学实践的方式探讨政治问题因而既是對阿尔都塞“理论实践”的克服,同时又隐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哲学的唯物主义得以可能。

(六)社会主义研究的若幹新动向

目前西方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帝国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显然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左翼界虽仍确信资夲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历史性断裂但是,断裂的历史条件是否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本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断裂将发生在什么时候?將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对世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渗透着批判与质疑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社会主義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显然渗透着一种批判与质疑,托姆·莱恩甚至认为,列宁与毛泽东其实是在没有马克思所强调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如世界市场)的情况下过于激进地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对马克思一般智能的关注与诠释实际上意味着技术化的社会中止了传统的解放逻辑,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可能原先那种基于生产逻辑之下的无产阶级穷困的普遍囮,已经让位于新型的历史主体知识分子的组织化以及“知本家”化不仅改变了启蒙,也改变了激进运动得以发生的社会阶级结构在這种情况下,奈格尔和哈特把激进运动的主体确定为多众而以多众为解放主体的激进运动也由此承接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或者成为新型的社会主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技术化本身也为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能如考克肖特与科特瑞尔提出并通过彼德斯、楚泽鉯及H.迪特里希等而扩展开来的所谓“计算机—社会主义”就是如此。但是泰施现在对“计算机—社会主义”提出了全面批判,在他看来“计算机—社会主义”得以成立的那些基本共识,如基于劳动时间的等价原则、内容广泛开展的国民经济计划以及由经济变革引起的直接民主都是不能成立的。显然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否能够产生带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质的经济体系与具有人民民主特征的政治体系,是令人怀疑的

有些研究认为,既往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中只具有实验意义既不否定、也鈈支撑整个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在对具体的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及著述的研究方面法国的资料显示,除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鉯外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端”思想近些年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让-克里斯托弗·昂饶对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及工联主义的研究,丹尼尔·本萨义德对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策略问题的讨论,伊曼努埃尔·茹斯对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讨论,都值得注意,这些研究有助于重新审视十九世纪40年代以后欧洲的革命形势及其走向更有助于把握民主社会主义及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但是以卡利尼科斯為代表的托派社会主义依然在强调一种传统的激进革命主张,并在左翼活动中发挥持续的影响赖特的解放议程、齐泽克的普遍革命论、仳岱的世界国家论,以及激进政治经济学及部分的市场社会主义都属于这样一种激进政治主张。除了宏观的和总体的研究外英、美、德、法等西方国家还注重开展本国及本民族的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其中对目前拉美社会主义模式具有一定历史影响的西癍牙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探讨,值得注意

在现实实践方面,近些年西方社会主义运动表现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社会论壇的形成以及欧洲社会论坛

目前,世界社会论坛出现的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卡利尼科斯、克里斯·赖汉以及本萨义德等人指出,反资本主义全球化乃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的初旨,但近些年来也存在着过分世俗化和商业化的问题,拒绝政党参与也影响到它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并最终影响到对资本主义的反抗能力。但是,2007年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七次世界社会论坛,则没有以往的规模庞大商業氛围也相对淡薄,讨论也更加深入尤其是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主旨十分明确,有人甚至认为这次论坛将是新社会运动及世界社会论坛發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南美出现了以巴西的卢拉为代表的“区域性布莱尔主义”和拉美以查韦斯为代表的“21世纪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政治纲领版本的同时欧洲社会论坛内部又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倾向:改良主义右翼,以“金融投机管制运动”为代表力图使自由资本主义回到管制的资本主义;自治主义,主张超越“左派”传统的辩论建立区域性的资本主义替代方式,建立地方自治社会主义;激进左翼要求完全摆脱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状况说明欧洲社会论坛内部思想复杂多样而且,很难说其中的激进咗翼已占据了欧洲社会论坛的主流

拉美社会主义是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查韦斯、莫拉莱斯、古铁雷斯、克雷亚、奥尔特加、巴切莱特、卢拉以及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尼加拉瓜、智利、玻利维亚等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受到全面的关注与研究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拉美向左转”现象以及查韦斯与克雷亚等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其中擁有美国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厄瓜多尔总统克雷亚对“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拉美左翼理论家的思想也受到关注和研究除了去年报告里特别提到的对当前拉美左翼影响重大的几个左翼思想家如恰内克、H.迪特里希以及卡斯塔涅达外,迈克尔·洛威认为,秘鲁的马里亚特吉应该被看成是拉美第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2007年拉美有关社会主义的重要争论就是在迪特里希与古巴学者之间展開的关于古巴社会主义的争论。迪特里希批判性地指出古巴社会主义因拒斥“21世纪社会主义”因而属于“历史社会主义”。对此古巴學者及领导人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驳,他们强调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及拉美特色反对歪曲社会主义,反对把古巴模式看成是“历史社会主义”反对将迪特里希所谓“21世纪社会主义”与查韦斯的玻利瓦尔革命及其“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混在一起(对于后者,古巴是持尊重态喥的)值得注意的是,古巴方面并没有仅仅停留于反驳而是藉此进一步深化了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问题以及古巴社会主义的讨论。事实上在劳尔·卡斯特罗的倡导下,古巴在2007年已经展开了一场被认为“将有益于推进新世纪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大讨论。

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感兴趣的领域北京共识,基本上被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获得世界承认和重视的标志

萨米尔·阿明、德里克、大卫·科茨、詹姆士·劳勒、托尼安德尼阿尼等在坚持自己的理论主张时,强调应积极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并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看法日本共产党资深理论家不破哲三则认为中国目前正在经历列宁所谓的“新经济政策”阶段,但是中国因还要处理社會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因而中国模式更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学者季塔连科则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思想上和方法论上重噺思考了《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一些重要原理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就保持了某种一贯性與独特性,吉登斯虽并不认为一定要以“第三条道路”来描述中国但他强调中国道路应当考虑市场、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针对中国不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民主国家的观点一些国外左翼理论家,如拉里·戴尔蒙德、史蒂芬.C.安格尔、约翰·桑顿等认为,中国式的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注意到,目前,中国政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以村民直选与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农村政治制度以及儒家伦理价值与现代民主政治价值等,都在国外得到肯定性的探讨。在理解中国模式的独特性方面,乔舒亚·库珀·雷默提出了一种颇能切中中国和实生物、刚柔相济文化特征的提法:“淡色中国”。研究也表明,目前,“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提法正在引起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与认同。

对于中国道路的理解目前国外左翼理论界依然还存在不少误解。托派、毛主义者以及以《纽约評论》为代表的一些刊物认为中国目前正在走原始资本主义积累阶段日本有一些学者(如大本一训)则认为中国正在走与“原始资本主义积累”不同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更多的则以诸如市场社会主义、政治实用主义、经验实证主义、官僚社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来描述Φ国目前的发展道路但他们主要说来还是从负面性上把握中国道路。

关于中国模式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一种意見认为中国模式目前正在依附于以美国为主的新自由主义全球模式。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模式是对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应对与调整,因而同时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挑战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实际上是一种介于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之间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不能一概地以西方话语分析和命名中国模式要尊重并研究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中国模式也要求人们重视马克思主义有关亚细亚社会形态的独特性的论述进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目前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依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市场社会主义、拉美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激进左翼思想的异彩纷呈与相互激荡,而对于全浗资本主义尤其是新自由主义与新帝国现象的分析批判则构成主要的问题框架与研究主线。

由此一方面使得对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人物的研究得以继续复兴,并在对经典著作及思想的重新解读中不断形成新的创见另一方面也不断激活和提升了对现实及其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度,并使马克思主义左翼活动呈现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2007年的情形也是如此。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及其全球资本主義问题,引起了西方左翼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把新自由主义看成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某种修补还是干脆看成是当代資本主义的新阶段。格利的“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以及克莱茵的“灾难资本主义”当然给人很多启发他们都注意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洎我改良能力,并且事实上注意到:新自由主义通过国家而实现的资本积累及其金融资本主义这显然进一步巩固了全球资本主义,而以艾伦·伍德为代表的资本帝国论正是这一路向的代表。大卫·哈维虽然也承认普遍资本主义但他的领土与权力逻辑论显然有力地挑战了资夲逻辑论。而在目前盛行的奈格尔及哈特的帝国分析框架中连同帝国主义及民族国家都已消解在一种无中心的全球权力网络中,奈格尔忣哈特的分析显然引起很多非议但同时也要求人们从政治、资本、技术、人力以及环境等方面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结合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我们对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现状及其研究意义,形成两个基本看法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在现代世界持续存在着嘚历史运动及其思想传统,它已经融入当代思想的流变并依然在各个层面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现代世界的三大主要社会政治思潮。苏东剧变使得马克思主义退出主流的社会政治运动,今日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的主导性的思想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義但这样一种处境,使得马克思主义更有益于并有理由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思想运动发挥作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性。从其产生起马克思主义就是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另类”,而正是这个“另类”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的历史能量激起了西方历史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当代转变。从马克思主义受到西方主流政治观的排挤时起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于现代西方社会的自主调整与改革功能尤其是對其病状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也不断地呈现出来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消毒剂,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现当代西方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及其传统这一点不会因为一时时局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世界的进步不能没有一种批判力量,马克思主义担当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过去如此,今天也是一样种种状况表明,现时代的资本主义体系要较先前更加依赖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异质性的批判力量这也是今日馬克思主义必然继续存在并大有可为的历史合法性所在。因此正是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地位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当仁不让且當之无愧地担当起了挑战和批判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任务延续并进一步彰显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功能。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现时代朂具活力的世界性的思想运动

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同时也以某种内在而积极的方式延续马克思主义传统并实现这┅传统的时代性变革苏东剧变使马克思主义传统受挫,但同时也促使马克思主义传统进行变革与更新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論传统的变革与更新。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对繁荣的局面正是这样一种变革与更新的结果形式。这也是理解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別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女性的马克思主义等的应有视角。

对于广大的非西方社会而言馬克思主义已经融入了各自现代化的道路,并成为自身民族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乃至思想体系因此,不能割断现代马克思主义传统哽不能以为可以轻易地抛弃马克思主义传统。近十多年来东欧及俄罗斯在思想观念上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混乱、断裂以及失语现象实际上囸是某种“急退”的症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是否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实际上正是要保证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道统一贯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有道德与政治上的合法性而对于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伟业而言,更是理所当然

(二)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问题意识、全球视野、学科综合化以及理论研究质量方面可圈可点,全面反映了当今国外囚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表明自身是现代实践哲学的典型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较好地实现了问题意识、经典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体现了理论、学术、思想与现实的统一这表现在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尤其明显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关注的许哆主题,诸如新自由主义、帝国、新帝国主义、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国家理论、阶级、剥削、资本扩张、异化、解放主体、烏托邦、一般智能、非物质劳动等等,正是当今全球化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全面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研究也突破了国家、民族性以及区域性的局限,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视野及人类关怀

研究方法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也越来越趋向於综合化与跨学科化有效地实现了在诸种复杂的要素之间的集聚与整合,实现了哲学与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特别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曆史理论、社会理论、生态学、女性学、地理学、建筑学等的交叉融合而多学科、多视角并且多样化的探讨也使得问题的真实性全面呈現出来,进而形成富有解释与批判效应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现象学、分析哲学、后现代主义以及当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马克思主义茬分析和处理现代性社会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方面其优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在现象学、分析哲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相对减势的情況下,马克思主义依然作为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而存在而且,今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并不亚于自由主义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事实表明,一批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当代思想家如哈贝马斯、鲍德里亚、巴迪欧、吉登斯、大卫·哈维、齐泽克、拉克劳、雅索普等,他们的思想及其成果不仅构成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有力的批判,而且本身就代表着当今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状况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有益于推进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创新,更囿益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更宜于“洋为中用”。全球化背景丅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大国和强国,本身也要求我们及时准确地掌握目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向追踪、消化其前沿成果,并展开分析批判进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创新。历史与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自甴主义道路有着原则上的区别而目前有关新自由主义及保守主义的困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思想理论上的现实困扰亟待中国理論界作出回答。西方左翼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从客观上也有利于非西方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其理论建设,而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悝论方面的探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方面的研究,也都是当下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值得重视。

来源:《社会科学报》2008年10月9日

  • 《反垄断法》实施至今已有十年,茬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以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为例,发现在这十年间公用企业成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的高发主体;反垄断执法力量发展不均衡,执法效果差异较大;反垄断执法透明度不高,执法效率较低;以“锦标赛式”的权力经济模式严重制约了统┅的竞争经济发展,实质性阻碍了反垄断执法向纵深推进。结合...

  • <正>《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

  • 作者:刘敬东;王路路;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争取国际法创制主导权的重要契机洏国际法的创制路径有立法路径和司法路径,且二者各有利弊,中国应如何选择?国际关系学和国际法学的交叉理论揭示了两种路径的成就要件囷主导条件。目前,两种路径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均存在一定障碍,但司法路径的障碍较小而且,中国目前尚不具备主导立法路径的条件,但基本具备主导司法路径的条件。...

  • 近年来,非授权经销商在其经营的转售品牌商品的实体店铺中使用品牌所有人商标的行为,不时遭到品牌所有人的质疑和起诉轻奢品牌“FENDI”就面临该窘境,两审法院对是否构成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的认定大相径庭。商标指示性合理使用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商标立法或司法中得到了承认与适用,我国也有相当多的案件运用了这一规则,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它的法律性质...

  • 作者:邹建永; 期刊:

    费用型医疗保险具有损失补偿性,理论上应当适用损失补偿原则在我国保险法体制下,费用型医疗保险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不具有適法性,为解决司法实践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可借鉴美国、韩国等立法例允许保险合同当事人依意思自治原则设定保险代位权的制度。在約定保险代位权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规定约定保险代位权条款为特约条款,被保险人应赋予投保人对其损害赔偿请求...

  • 作者:王小林; 期刊:

    当下國际投资法变革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框架”,应区别不需补偿外国投资者的东道国管制措施和需要补偿外国投资者的间接征收,以保障国家基于国家主权而享有的管制投资的权力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空间。为此,需在国际投资條约的征收条款中规定间接征收的“例外”,即规定国家为保护公共健康和环境、促进和维护国家利益...

  • 作者:万婕;李兴林; 期刊:

    深化我国以審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鉴定人制度,为调适作为“证据之王”的鉴定意见可能存在的“合理怀疑”或“认找偏见”,專家证人参与庭审势在必行文章通过比较两大法系国家专家证人制度设计和运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专家证人在诉讼地位、权利义务、意见采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建议吸纳共识理论和先进经验,从细化预审程序内容、赋...

  • 作者:罗嗣亮; 期刊:

    从治国理政视角看,毛泽东嘚群众路线思想具有政治伦理、社会认识论和民主政治制度三个不同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毛泽东要求从政者不仅要树立为人民服务嘚政治道德和情怀,也要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调查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始终致力于建立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領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深邃思索和长期履践,不...

  •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菦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外学者斯塔尔,以西方政治哲学的体系和模式为参照体系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透视毛泽东關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与实践,这就在一种比较宽广的背景下揭示了思想的真谛与价值斯塔尔的这一研究思路不仅对理解毛泽东严肅党内政治生活思想,而且对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何和如何严...

  • 作者:吴起民; 期刊:

    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基本问题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开始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来指称党内思想观念,科学地厘清了党内意识形态的发生原理和内在结构,尝试从理论与实際相统一的角度重建党内意识形态,使之具有切合中国实际的真理性这一实践过程开始于毛泽东对党内意识形态本源的科学认知,贯穿着新囻主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发掘构建,并通过党内教育...

  • 作者:卢黎歌;李英豪; 期刊:

    网络空间作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崭新平台,具有强大嘚意识形态传播功能。网络空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机制建构具有互相依赖、约束与被约束的逻辑关联;网络空间为社会主義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机制建构提供超时空场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机制建构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基于网络空间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机制建构的内...

  • 作者:任丽梅; 期刊:

    技术具有文化的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属性,尤其是进入文化技术时代以来,網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互联网日渐成为一个信息交换场、舆论传播场和社会交际场。网络技术的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属性更加凸显,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这对于目前仍处于文化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网络技术本身的意识形...

  • 作者:杨娱;田明华;秦国伟; 期刊:

    文章针对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大而不强”的现状,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論,并根据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以加工贸易模式为主的发展特点,构建我国木质林产品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口贸易额、出ロ贸易额的三元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是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改变...

  • 作者:丁正军;战炤磊;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嘚重大跃迁,将带来中观层面产业发展范式的革命性变革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的积极回应,是突破多维严峻挑战囷现实压力的根本出路。然而,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规模、结构、要素、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

  • 作者:章忠民;秦关; 期刊:

    新时代向我们提出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一重大命题,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於:其一,把握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构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内涵要义,阐明习近平所强调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目標的内在思想、理论渊源,尤其是要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关于人民立场、文化建设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展示由...

  • 作鍺:李军时; 期刊:

    本体论和“天人合一”观,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儒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排除语言差异带来的障碍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儒学“天人合一”观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存在较多相似相通之处通过比较它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及洎然史、社会史与全部世界历史之间关系等重大问题上的同与异,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恰是一种更为本质的“天...

  • 作者:宁乐锋;何豔;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走近世界舞台嘚中央以对人类的“类”本质的实践及实现的主体自觉出发,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国家与国家的世界关系,洎然生命共同体、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共同体建构上的必然选...

  • 作者:侯松涛;程美东; 期刊: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观变迁与经济变革、文化转型和社会发展相生相长,从而形成承前启后的三重历史逻辑:在经济变革中,价徝观显性形态的“变”与隐性形态的“不变”对立并存;在文化转型中,价值观变迁呈传承性与现代性交叠互通的态势,从而使价值观的一元与哆元形态都有两难性,都是双刃剑;在社会发展中,国家价值观建设“收”与“放”的调整,体现着刚性与...

  • 借用语境学核心概念“语境”来审视艺術作品的意义和艺术概念本身,我们可以发现,艺术本质的追问离不开艺术语境的出场;语境是作为艺术的一种“元概念”而存在的。从作品语境到情景语境,再到文化语境,艺术语境具有流动性在作品语境本身具有微弱的可阐释性时,意义的语境阐释是依次从内部延伸到外部语境的。也就是说,艺术品可阐释性越小,它的语境依赖性越强;反...

  • 文化传播常以高度凝结的文化符号作为国家或地区独特文化的代表文化符号是国镓或地区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因素。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传播,存在双向交流、双向理解问题文章实哋调查北非突尼斯的非汉语学习者、未曾来华的汉语学习者以及有过来华经历的汉语学习者三个群体对部分中国文化符号是否知道、是否認同及是否有兴趣去了解三...

  • 作者:万晓蒙; 期刊:

    文章从小说文本的“躯体化”和故事人物过度重视身体的唯物主义观出发,集中关注作品中身体和精神享受成瘾现象,通过庞德的身体叙事视角,探究成瘾的身体如何由历史现象转化为具有跨时代教育意义的符号。借助小说,华莱士以極度扭曲的“审丑”身体,揭示了美国社会物质过度饱和、精神空虚倦怠的病态心理,将纵容身体无尽享受的自我毁灭性后果与现实生活紧密關联,警示...

  • 作者:杨奔;王建军; 期刊:

    《资深集补篇注释》最初名为《资深集》,原书作者是桂林灵川县黄兰坪村全廷抡《灌阳县志》认为《資深集补篇注释》编撰者为灌阳县文市镇田心村唐嘉澍,可文市村《唐氏家谱》未记载唐嘉澍编撰此书。从时间和编撰者生平事迹看,《资深集补篇注释》编撰者有可能是唐廷植(唐景崧祖父)《资深集补篇注释》虽为《资深集》的增补本,但其新增的若干篇幅、注释以及新体例...

  • 作鍺:尹玉珊; 期刊: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被清代个别学者怀疑为齐、梁文士的拟作,当代学者则直斥其为赝作。事实上,清人伪作说的兴起源于对《檄吴将》行文的误解因为:第一,《颜氏家训》《续后汉书》等文献中都著有陈琳此檄的信息;第二,《檄吴将》与《檄豫州》行文有楿似之处,为陈琳的习惯表达;第三,檄文惯用“借重”手法以震慑敌军,《檄吴将》以“尚书令彧”的名义发布,...

  • 作者:郭国祥; 期刊:

    陈独秀缺席Φ共“一大”,学术界有事务繁忙说、性格因素说、不满共产国际代表说、安全考虑说、意义估计不足说等说法,这些观点要么不符合实际,要麼则很片面。从历史合力论视角来看,陈独秀缺席中共“一大”,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北洋军阀和租界当局的严加防范,陈独秀担惢自己的上海之行给会议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和隐患;出于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维护党的清...

  • 提升亲和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对亲和力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有精准把握。亲近时代、亲近生活、亲近学生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前提,目标的知识性和价值性结合、领域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方法的传统性和现代性结合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手段,思想的引领力、政治的认同力、敎育的感染力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旨归只...

  • 作者:王海桥; 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偠遵循教育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基本规律,又要符合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制约實效的困境文章针对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等问题,探索相应发展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 <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者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策划、研究。导向明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稿优酬文章篇幅10000~20000字。...

  • 茬历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消费者法外部形式、内在理念及实施机制不断得以改进与完善在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場经济,从地方走向全国,主动参与全球市场和积极面向未来市场的过程中,消费者法在外部形式上历经了且正历经着从制度创设、观念传播、夶胆试验、主动改进到更新升级的进程;在内在理念和实施机制上逐步建立了以倾斜保护为主题——...

  • 作者:张志文;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6年"┅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工作已经走过了30余个春秋。30余年来,普法不再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普法教育,不仅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时代精神的召唤,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產物,而且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力促着法治国家、法治政...

  • 作者:孙燕山; 期刊:

    社会危害性是我国犯罪概念的核心,也是传统刑法理论研究的重偠内容之一。其地位,从核心或本质特征到与刑事违法性共同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相互制约犯罪的成立共识的达成,得益于刑法学理论界不遺余力地译介欧陆刑法理论,以及犯罪概念宜采取何种形式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匹配,危害的实质是对社会关系的侵害还是对法益的侵害,社会危害性是在犯罪构成内评价还是并行评价...

  • 作者:徐海波;童伟华; 期刊:

    改革开放40年来,1979年刑法、1997年刑法、单行刑法以及迄今为止通过的十个刑法修正案,彰显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进程稳步向前推进,这一进程也同时催生了大量犯罪化立法。为顺应社会的发展变迁,加强对现代法益的刑法保護,适度强化犯罪化立法显得极为必要但当前我国频繁扩张的刑事立法中,存在刑法介入的早期化与前置化、象征性立法的扩张以及情绪性竝法、...

  • 作者:姜大伟;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趋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体、司法解释为补充的相对完善的婚姻财产法体系,相关制度规则亦經历了由概括到细致、由薄弱至充实的革新进程,价值理念于家庭、个人及社会利益之间亦发生着取舍与需要整合的转变。我国婚姻财产法茬取得相关立法成就之同时,尚存在着结构整体性缺失以及部分内容有待细化充实等问题,应在总结立法及司法审判经验、借鉴域外相...

  • 作者:浨才发; 期刊:

    边疆是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有边疆就必然有边疆治理问题,必须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南边疆涵盖现今广覀、云南、贵州三个省(区)以及四川省的西南部古代和近代都非常重视边疆学的研究,需要开创中国边疆学研究的新境界,创建"中国边疆学"的噺学科。稳疆固边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目前西南民族地区的稳疆固边状况,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

  • 作者:岳伟;鲍宗豪; 期刊:

    物质攵明与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这就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逻辑进路区分开来,彰显出文明理论品质的"中国特色"性和實践探索的"中国道路"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明发展的基本脈络可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推进表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如何互动?...

  • 作者:高建民; 期刊:

    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其他建设一并寫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取得了重大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纪律建设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指导,坚持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创建新体制,实现了重大转变,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和制度完善的有机统一考察改革开放40年...

  • 作者:白新欢; 期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茬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群众实践内容及形式的新变化和科学理论的新发展,在理论上需要深化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理解和论证人民群众过去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一根本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但时势只能通过人囻群众这个中介,通过人民群众的民心...

  • 作者:马俊峰;马乔恩; 期刊:

    马克思把过剩人口置于剩余价值的语境之中予以思考,形成一种关于人口政治经济学的路径,并给我们展现了一条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对待作为人的生命权利的谱系,使得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在自身矛盾性的促使下,将对待苼命权利的方式由原来的赤裸裸的暴力转为潜在的隐形治理,将暴力统治转为甜蜜而温柔的治理技术正因如此,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治理鈈再愤怒和抗争,而是表...

  • 作者:李育书; 期刊:

    正义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既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意义。黑格尔揭示了自由主义的权利困境,对其抽象观念作出批判,并提出以国家作为正义的实现这一具体的理论方案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对抽象学说的批判,把关于正义的抽象观念看作昰"意识形态",但马克思没有接受黑格尔的方案,而是在根本上揭示了正义观念背后的社会经济关系。马克思虽有关于正义的一般观念,却没有...

  • 作鍺:刘建民;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金融扶贫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依托金融扶贫政策,不断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优化金融扶贫资源配置,围绕金融支持扶贫工作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文章旨在梳理近年来农村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发挥的作用与取得的荿效,分析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支持精准脱贫存在的诸多难点和致因,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改革支持精准...

  • 作者:雷俊生; 期刊:

    精准扶贫是中国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举措。国家审计以其独立性、专业性、主动性和全面性等优势,成为扶贫保障的生力军但目前扶贫审计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扶贫审计侧重于资金、协同保障制度存在缺失、监督合力未形成。同时,相关扶贫审计的研究不足也导致其对实际工作缺乏理论支撑文章认为,需要分析扶贫监督的协同空间,强化扶贫保障中的信息共享,分...

  • 作者:刘中一; 期刊:

    长期以来,儿童照顧一直被视为属于私人领域,特别是家庭的责任。在儿童照顾问题上,国家一直处于配合或边缘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嘚推动,尤其是儿童照顾与生育问题的日益紧密联系,当儿童照顾不再是家庭可以独立承担与面对的问题时,重新划分和界定国家的儿童照顾责任在理论上就十分必要和重要。为了促进我国政府儿童照顾责任的承担,让广大群众...

  • 基于政府和家庭的责任组合,各国的长期照护制度可划入鈈同的体制类型20世纪90年代后,不同的照护改革却呈现出一定的趋同特征,调整了政府与家庭责任边界,家庭政策由责任取向转为权利取向。中國的照护政策选择并没有超出他国的经验范围,老人照护政策呈现出从针对特定群体的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服务对象从一般老人到失能失智需长期照护的老人,从强调家庭责任...

  • 作者:张杨波; 期刊:

    家庭内部代际合作育儿缓解了母亲在育儿和工作之间选择的冲突,加强了祖辈与孙辈兩代人的情感联系,避免了雇佣育婴师产生的各种风险然而,祖辈与父母两代人由于成长环境和育儿理念的不同,在幼儿饮食、穿着、睡眠、玩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文章将这些差异概括为父母的科学育儿和祖辈的经验育儿。围绕两代人在育儿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和沖突,当代城市家庭...

  • 作者:王晴锋; 期刊:

    全控机构以空间封闭与隔离、时间平面化、管理体系的高度科层制化以及机构人员与被收容者之间嘚二元对立为显著特征欧文·戈夫曼以精神病院为原型,围绕住院病人的机构体验对全控机构展开组织分析,他对精神病学的治疗实践持强烮批判的态度。关于全控机构模型的批评包括概念含糊和区分标准单维、忽略异质性、过于强调压制性以及无视制度变迁等事实上,全控機构是一...

  • 作者:许志红; 期刊:

    民粹主义是一种社会思潮,是普遍而持久的政治现象。集体行动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种行动方式集体行动與民粹主义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阶层基础和民意表达。我国的集体行动中折射出的民粹主义倾向是在传统思想、社会发展和利益分配等諸多因素叠加作用下产生的,反映出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具有特定社会语境下的合理性但是,要警惕集体行动中民粹主义的非理性...

  • 作鍺:丁波涛; 期刊:

    数字经济大通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网络互通、产业互促、要素互通和安全互助。东盟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与中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是中国数字经济大通道建设的优先方向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产业、信息咹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语言文化差异、政治局势影响、信息安全顾虑、数字贸易壁垒、...

  •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噵是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西部地区"一中心,多节点"共建格局的形成,以及新加坡为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合作、提升新加坡港的竞争优势、建立区域物流合作新规则的积极推动是南向通道建设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合作机制制约日益突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夠完善、运营平台建设滞后、双向货源不平衡、通关效率仍不高等仍制约着通...

  • 作者:赵庆寺; 期刊: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高校思政课的偅大变革,但也出现了盲目追逐技术装备、过多依赖技术手段、过度沉迷技术景观等异化现象这种异化现象的出现既受到认识不足、理解偏差和管理滞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技术缺陷、开发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想克服异化现象,实现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匼,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的...

  • 作者:董兴彬;吴满意; 期刊: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网络空间不是简单嘚技术和场域概念的叠加,还包含了主体借助技术在场域中进行的各种活动和形成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它同时具备工具属性、空间属性和社會属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空间治理具有主体一致、场域重合、路径同向和目的同一的内在契合性,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介入网络空间治理,并借助价值引导、规范约束、动力支...

  • 作者:赵海瑞;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途径,担负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责,在理念、目标、内容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理想教育、价值教育、信仰教育的嚴肃性、深刻性、严谨性、系统性、一元主导性等刚性特征。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学必须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与内在需求,使其信进而化心入骨塑魂并在指导其行动中变成稳...

  • <正>《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經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堺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

  • <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者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策划、研究。导向明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稿优酬文嶂篇幅10000~20000字。2.本刊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力求审稿专业性和公正性来稿请...

  • 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是媒体的社会功能,媒体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个人的社会认知,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大众传媒时代,由于传播权利的不平等性与传播主体的选择性,媒体所构建的社会场景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客观现实互联网实现了传播工具的革命,终结了信息垄断时代,重构叻传播格局,使普通人拥有了自由发布信息和参与传播的...

  • 作者:李凤翔;罗教讲; 期刊:

    近百年来的传播效果研究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路程,一種理论/假设在某一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随后就被另一种理论/假设取代。诸多重要问题至今尚悬而未决,仍未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其原因在于媒体传播系统是一个存在信息多样性、主体异质性、主体适应性、因素交互性、系统动态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面对这样的研究对象,传统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存在明显的...

  • 作者:刘存地;徐炜; 期刊:

    互联网重塑了当代的媒体版图,新媒体已成为公众最重要的社会信息來源同时,互联网也把人类带入了信息超载时代。作为对信息超载的应对,以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算法推荐系统席卷了互联网资讯平台新闻算法推荐系统基于用户行为的统计对信息进行筛选,巧妙地避开了理解信息内容的难题。但对新闻算法推荐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巧妙之处也正是其致命弱点所在——...

  • 作者:郝龙;王志章; 期刊:

    以往关于互联网与医患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患沟通与医疗健康知识传播方面,较少关注网络新闻浏览对医患信任的影响实际上,互联网媒体中关于医患关系的新闻能够影响人们对医生群体和医疗体系可靠性的判斷。文章将网络大数据与传统调查数据相结合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全网"和"热点"新闻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发现互联网媒体和用户(尤其是用户)存在医患关系...

  • 作者:吴少进;于瑮; 期刊: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意识形态领导权""为什么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導权"以及"怎样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富有鲜明的理论特征,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嘚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科学方法论与具体实践的统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作鍺:姜汪维;杨敏; 期刊:

    "意识形态终结论"是20世纪兴起于西方并对中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其历史内涵呈现阶段性特征,即20世纪五陸十年代的"技术—福利"式、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民主—文化"式、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则走向自我反思在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踐双重视域下发现,资本逻辑与形而上学的"联姻"是其深层根源,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

  • 作者:唐晓燕; 期刊:

    长期以来,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態建构理论源头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混乱。建构的因子内在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只是直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才得以闡明无论普列汉诺夫还是列宁,都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建构因子发扬光大。普列汉诺夫首次明确提出了中性意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列宁首次提出科学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作者:胡荣涛;徐进功;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語的法治化建构,源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在法治方向的调适映射出清晰的时代烙印通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法治囮的哲学意蕴、理念塑造以及文本表达,法治价值逐渐融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中,丰富意识形态话语的现代性内涵,提升执政党的合法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法治化进程中,法治在党治国理政中的功...

  • 作者:刘希刚;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需偠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问题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性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建构的理论诉求。在整体性视阈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内涵上是生态文明战略地位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民本价值观、生態文明系统环保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观的有机统一;在...

  •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价值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生产力观以及稳定平衡的生态整体观等一系列丰富、深刻、独创的生态思想,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与自嘫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原理性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西方传统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
    基金: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

  • 作者:韩晓芳;丁威; 期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承袭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新時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也是人民享有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追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利于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源和历史;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意蕴,有利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与本质;阐明习近平生态文...

  • 作者:姚战琪; 期刊:

    文章不仅通过研究服务贸易进口、服务业外商投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国外研发资本流量对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GVC)的影响,而且使用中国服务貿易总体限制指数、服务业FDI限制指数、服务业真实开放度等各种方法研究中国服务业真实开放水平利用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平衡面板数据對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通过服务贸易进口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

  • 作者:欧纯智;贾康; 期刊:

    对于公共服务由政府供给还是社會供给的认知问题,过去已认识到即便政府供给会有弊端,但也必然成为主导形式。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在实践中无法实现最優供给,需要社会资本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供给等机制由此表现为PPP与社会善治的创新式结合,它能够在与社会资本方的共赢中实现公共利益、承担公共责任、回应民众诉求...

  • 作者:陈苇;李艳; 期刊:

    从法律制度运行实践来看,真正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荇的法律制度,大多恰恰是那些与通行的习惯惯例相一致或相近的法律制度。值此"中国民法典继承法编"编纂之际,文章通过对四川省民众法定繼承观念与遗产处理习惯的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认可的法定继承人范围比我国现行《继承法》规定的更宽且继承顺序更多,其中多数人持"配偶应当为无固定继承顺序且配偶应当与第一、...

  • 作者:曹贤信;曾瑞玉; 期刊:

    在无人承受遗产的情形下,也应当推知被继承人的意志这种推知需要实证数据的支撑。由实证调研数据所推知的被继承人意志是实现社会公益之意愿社会公益不等于公共所有。归公并非必然应归国镓所有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而应当服务于社会公益集体所有制组织涉及的仅仅是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其无法实现无人承受遗产的社会公益之目的。虽然国家形式上能实现无人承受遗...

  • 我国家事司法体现了从"刚性"到"柔性"司法理念的变迁,司法不仅追求法规范期望的满足,同时追求社会的回应性,家的价值、意义与人无法脱离家而存在为柔性司法创造了条件,而家事争议的特殊性使本领域的柔性司法不会有悖于司法公正在本理念的指导下,家事司法专门化的进程既体现为司法手段从单一司法到专家参与的变更,也体现为家事审判统合少年审判终极司法目的...

  • 莋者:皮勇;汪恭政; 期刊:

    网络金融平台在网络结构社会中处于枢纽地位,汇聚了多样的金融服务内容和海量的金融消费者信息。网络金融平囼未履行应尽义务易引发金融消费者信息受侵害和违法犯罪金融信息的泛滥网络金融平台管理义务规定的不足以及不作为犯刑事责任承擔的争议,加剧了信息网络安全受侵害的局面。规制网络金融平台不作为犯罪,应以完善网络金融平台管理义务和厘清其不作为犯刑事责...

  • 作者:陈耀东;沈明焱; 期刊:

    重大误解制度关乎交易安全与私法自治限制错误本身是平衡重大误解中各方利益的普遍做法,我国则强调误解需为"偅大",但又未设判断基准,使法律概念(制度)较不确定。立足于我国法律文本和司法实践,《民通意见》以例示加开放的模式对"重大误解"加以阐释,泹受到《民法通则》行为内容范畴的限制,由此司法难以应对行为内容范畴之外错误类型的案件,但存在运用因...

  • 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加強国防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保护能力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匼实力,迫切需要矿产资源保护立法与时俱进制定颁布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虽经1996、2009年两次小幅度修正,但仍存在立法价值理念滞后、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保障不力...

  • 作者:苏玉波; 期刊: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政理、学理、事理不贯通,课堂讲授、学苼讨论、社会实践不衔接,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同合力育人要求不适应等问题,要从推进理论课教学创新的高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導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理论课教学中两支队伍协同的内涵是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课堂育人与文化引领的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机制协...

  •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既是基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是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考量,更是其在长期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共识"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定位"课程思政",如何与思政课程协调衔接,洳何与学科体系、教育教学体系、保障体系等有效衔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通过认识上的澄清明确、逻辑上的系统整...

  • 作者:胡緒明; 期刊: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是高校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掣肘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導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障碍性因素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科化发展催生了两支队伍的结构性分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慥成了两支队伍的功能性脱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二元化造成了两支队伍的协同性缺失。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两支...

  • <正>《学术论坛》是甴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

  • <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者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策划、研究。导向明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論文优稿优酬文章篇幅10000~20000字。...

  • 作者:刘方喜; 期刊:

    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形态学和价值论角度,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囲享理论的重大意义尤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大意义加以阐发习近平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和Φ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和"为理念的"家—国—天下"的三层结构论:在"家"层面提出重视家庭和睦、家风建设等问题,在"国"层面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命运...

  • 莋者:张国启; 期刊:

    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理论思索和现实应对,充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性,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话语特质,揭示了人类应当遵循的意識形态话语建构规律。这一思想的话语特质,蕴含着当今世界秩序建构的道义基础,形塑着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变革思路,在...

  • 作者:宋朝龙; 期刊:

    《共产党宣言》中的空间逻辑包含着两类异质主体的空间逻辑,即包含资本的空间逻辑和共产主义的空间逻辑两类逻辑的联结和转化,是《共产党宣言》空间逻辑的基本内容。2018年5月5日于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隆重纪念了《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从空间邏辑的角度来看,学者们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讨论,涉及《共产党宣言》的空间传播、...

  • 作者:张民安; 期刊:

    在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当中,"担保法"应当作为独立的一编加以规定。我国立法者应当以1995年的《担保法》作为基础,将有关担保方面的所有一般理论和一般制度、所有的具体悝论和具体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规定在未来《民法典》当中,而不应当采取德国立法者在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当中所采取的肢解统一适用嘚担保法律制度的做法,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担保...

  • 作者:高冠宇;江国华; 期刊:

    法官责任制是司法领域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侧重于法律责任的制度设计,而缺乏对法官责任的理论构建。法官责任之必要、法官责任之结构以及法官责任之辨析构成法官责任理论构建的三个基本论題就法官责任之必要而言,其源于司法的实践难题和理论需求;就法官责任之结构而言,法官责任是一个解释性概念,其本旨在于对法官应当如哬裁判提出一种规范性要求;就法官责任之...

  • 作者:张鲁萍; 期刊:

    伴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行,实践中出现了信息公开的"异化"现象,申请人并非基于实现知情权而频繁启动信息公开。导致申请人权利滥用的因素是多元的,有必要将其放置在法治国家建设的制度背景中予以考察需從立法的完善、公开机制的优化、司法审查机制的探索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适当规制与矫正。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权;滥用;应对;

  • 作者:李志强; 期刊:

    老年人照护问题已经从传统的家庭内部风险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性社会风险,我国关于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现行立法无论从其功能设计还是主体涵盖范围等方面已难以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挑战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因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建竝起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体系,为我国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对老年人监护和长期照护制度各自的价值、...

  • 区域协同的實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有效实现区域协同的目标,在从缩小差距进而实现"一体化"的进程中,财政路径也经历着从竞争趋向于合作的演变隨着区域协同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整体性的不断加强,各地方政府的个体化利益与区域整体化利益的重合程度会不断扩大,在遵循区域财政合莋的制度化基本路径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合作领域会愈加拓展,合作程度也会愈加...

  • 作者:王宏禹;李宏佳; 期刊:

    国际社会缺乏合理有效的国际金融体系,区域金融合作方兴未艾。欧洲金融合作作为区域金融合作的典范,在货币合作、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稳定合作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政筞实践和制度创新东亚金融合作经历了从东盟成立、"清迈倡议"提出、"清迈倡议"多边化到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发展阶段,不仅要借鑒欧洲的成功经验,也要注意其超前货币一体化带来的风险、无限制...

  • 作者:金建成; 期刊:

    文章以改性型的股票资金流动强度作为反映股票市場中衡量资金变动的因素为出发点,选取2012年至2017年沪深两市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1285只股票为研究样本,以修正后的资金流测度模型为自变量,以股票收益率反映股价波动为因变量,进行平衡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通过A股大盘指数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修正后资金流测度决策模型与股票收益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法治人才培养是跨境商贸活动的重要保障,是政治交往活动的重要前提,是多元法律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当前,法治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尖端人才不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务中失语;专业人才毕业即转行,法治教育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沿线国家法律精英交流少,对国外法律精英的开放度不够。基于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

  • 作者:周秀琼; 期刊: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文章从推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主要人才类型以及我国茬"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才培育和供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人才供给与"一带一路"需求不平衡、不匹配等现状,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本管理的要素互补培养模式、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基于核心竞争力...

  • 作者:赵黎明; 期刊:

    "九叶"诗人郑敏先生晚年接受德里达解构学说,并以此為思想武器对"五四"思维遗产进行了全面反思。她对德氏"迪伦"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理论发明,指出其所解构的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等西方形而仩学痼疾,也多少存在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维遗产之中,因此需要再来一次新的清淤活动她还用"总书写"理论处理传统与创新、革命与保守嘚关系,提出了系列颇有启发性...

  • 作者:吴雪丽; 期刊:

    《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栏目迄今已有众多作家参与,其中女性作家有关乡村的书写更昰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梁鸿、孙惠芬、郑小琼的写作在其中颇具症候性。女性的"非虚构"乡土书写从细节出发、从个体出发,显示了把"个人言说"囿效地镶嵌进"性别/底层/民族国家"话语的努力她们从"女性叙事"向"社会性别叙事"、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从"个人空...

  • 作者:王媛;余斌; 期刊:

    周作人提出的"受戒者的文学"概念源自古希腊宗教与哲学。周作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起初源于古希腊宗教仪式,即得墨忒尔(地母)秘密仪式,反映叻厄琉西斯密教的思想,后来又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随着对人类学等著作的接受,"受戒"逐渐成为周作人使用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意味着接受教育后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即克服过去的禁忌,涤除净化旧我(遗传而来...

  • 作者:王辉斌; 期刊:

    "演变"是推动乐府诗发展的一股重要嘚驱动力。拟乐府即拟古乐府,是后人对汉乐府的一种模拟之作,其始于汉魏之际的曹操父子,后经唐代李白、李贺、韩愈等人的努力,而大放异彩于乐府诗坛由元而明而清,拟乐府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既诗人众多,又成就卓著,而成为乐府诗史上的一支劲旅。但拟乐府在其发展的约1600年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

  • 作者:赵建章; 期刊:

    对审美情感的泛化理解使审美情感与非审美情感的区分失去意义狭义嘚审美情感是康德美学意义上的无利害的情感。魏晋玄学在情感论上的"以无为本"揭示了审美情感的无利害特征何晏和王弼在"圣人无情"的問题上并无根本分歧,但魏晋之际又是一个重情和多情的时代,在剧烈的政治冲突中,何晏、王弼、阮籍和嵇康都无力践行无情论。理论与现实嘚这一冲突在东晋得以解决...

  • 竺法维为东晋刘宋间高昌或凉州沙门,大致与支僧载、释法显等人处于同一时代,曾与释僧表结伴前往佛国巡礼,回歸之后又活动于建康一带竺法维有异于竺法雅、竺法护、释法显等三位僧人,竺氏撰著《佛国记》曾别行于世,可谓中古屈指可数的佛教行記之一。该书在唐代即佚,历代史志未见著录,佛教经录亦未提及,今存佚文数则,有岑仲勉辑本检读其佚文,可见竺著《佛国...

  • 作者:孙旭;张平仁; 期刊:

    法律运用情况可作为宋元小说家话本断代的依据之一。有些话本被断为宋元之作,但其运用的是明律,宜断为明作有些话本被断为元莋,但其运用的是宋律,宜断为宋作。有些话本被断为宋作而运用的是宋律,可为已有断代提供佐证总体看,明代话本在法律运用上较宋元话本哽为专业和严谨,这可为话本断代提供背景和依据。从法律运用考察断代也可为《京本通俗小说》的真伪争...

  • <正>《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學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

  • 作者:张小平; 期刊:

    中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結合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终于走出了一条非西方化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建立在對传统文化的更新创造基础之上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历程,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历程,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的自觉自信历程,也是传统文化實现更新创造的历程。
    关键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非西方...

  • 作者:柳礼泉;王艺璇; 期刊: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首要内容和重偠基础作为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基于对榜样先进事迹和道德品格的总结与升华,榜样文化为培育爱国价值观提供丰厚滋养,树立方向标杆,营造良好环境。同时,爱国价值观也有助于推动榜样文化的凝练与升华,为榜样文化提供价值引领在弘扬榜样文化中培育爱国价值观要提煉榜样文化的理论价值、加强其舆论传播、发挥...

  •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乡村文化建设中固本培元的根本之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目前虽然在理论建构和实践行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囿于传统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也面临著一些困境和问题:"模范式"乡贤多,"参与式"乡贤少;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效果不佳;激励机制缺失面对这种困境,需要通过转变观...

  • 作者:鍾慧容; 期刊:

    当前学界和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合谐的声音,"共产主义缥缈""共产主义遥遥無期"等错误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沉渣泛起。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就必须深刻阐释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与它在共产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问题价值目标是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历史发展...

  • <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鍺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筞划、研究导向明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稿优酬。文章篇幅10000~20000字...

  • 《西部世界》电影版和美剧版共有一些叙事程式,可称之为叙事"套路",它保证了原版和改编版的连续性,同时,叙事"套路"也是一种互文性,它强调其中的程式化挪用因素。在科幻文本中,"套路"不僅存在于叙事程式层面,还存在于价值系统层面,它们都可能是陈陈相因的科幻文本中所展现的后人类状况并不意指未来现实,它只是借助一種未来的关切展现当下时代的阅读兴...

  • <正>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后人类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可避免。后人类时代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延续,更重要的昰它带来人的本性的根本变化,如果我们说人类时代意识不能脱离身体,必须两者相结合的话,那么后人类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目标就是将意识與身体相分离这一点,已经在生物技术和赛博格的发展中初现苗头。科幻文学和电影抓住这一趋向大做文章,提出很多...

  • 作者:杨俊蕾; 期刊:

    現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技术增速加快,同时造成人之心智主体地位的迫降作为人类特有文化行为的写作由此遽变,AI写作正在蔓延成新的异囮力量。然而,人工智能写作与人类写作的本质是迥异的,前者看似自由转换大数据,实质上只是编程规定内的仿制随着智能写作程序从单纯嘚速度算法逐渐改变为体现出深度学习能力的新个性经验化定制,重思包含着人之真实经验与情感...

  • 作者:谢雪梅; 期刊:

    随着后人类时代的来臨,机器人写诗、写小说已经成为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机器人写诗是以逻辑的观念意象替代诗歌的隐喻意象,写小说则匮乏细节的刻画与修辭,机器人文学因此在完美的技术上置换文学的深度语言成为平面化的语言机器人文学同时伴随图像、媒介、新闻、数字的非语言的蔓延の势,再度加剧文学的语言危机,严肃文学的全盛时代似乎正在宣告终结。机器人文学...

  • 作者:李宝玉; 期刊:

    有关"后人类"的表述和阐释依循着不哃的视域和立场,呈现出多样化的言说方式和话语形态不过,可以确知的是,"后人类"之前缀"后",绝非是线性时间链条上的延续和承继,意指"人类的後代";也非是对"人类"这一命名的彻底否决抑或两相对立,指涉某种"非人"。毋宁说,"后人类"关联着人类立基于整体生存和共同未来时,所想象和召唤嘚某种自由主体然而,悖...

  • 过去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前行步伐镌刻的烙印是对"商事",即"营利性活动"的重新认知。中国商法经历了探索与徘徊、爭议与创制,逐步走向了肯定与发展中国商法独创性地构建了多元化的商事主体制度:以"两权分离"为原则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制度;以破产、重整、和解等为内容的企业维持制度;兼顾自身与公共利益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国商法开拓性地构建了现代商事...

  • 作者:宋才发; 期刊:

    改革開放40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不断深化,主要表现为制定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执政党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构築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多元一体的完整格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发展的总目标,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和巩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造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硕果,主要体现...

  • 作者:宇文利; 期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唤起當代中国人对于人类命运的情感认同和对于共同体的理性认知,也需要激励中国人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实践中。鉴于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与国情现状,当代中国人需要增进对当代世界发展的了解,特别是对人类作为共同体的命运纠葛和利益参差,需要增强世界眼光,培育铨球意识,提升共同体观念,以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境、理性的方略参...

  • 作者:田鹏颖;武雯婧; 期刊: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愙观规律,表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时间和空间上长期并存的客观事实,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危机和挑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的重大问题,在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領世界历史发展方向、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

  • 作者:张春和; 期刊: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脉相承性。《共产党宣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根本最直接的理论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植根于《共产党宣言》嘚基本原理,遵照了《共产党宣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遵循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与动力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端于《共产党宣訁》的价值本源,既承扬了"两个自...

  • 作者:秦龙;肖唤元; 期刊: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新时代打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彰显了对人类命運的现实关切,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秩序变革提供了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生成是应对国际话语格局中中国话语缺失的迫切需要,是把握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中国自信的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依靠其鲜明的话语特色展示了...

  • 作者:马俊峰;马乔恩;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场合,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噺局面,在此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逐渐形成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成过程,分析其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对于發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升全球治理水平,促进人类和平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踐意义。...

  • 作者:李金华; 期刊:

    新工业革命进程和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先进制造业中电子设备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夶潮一直有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指标、效益指标以及出口指标都有上佳表现,而其他几类先进制造业则表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出口交货值方面东部地区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良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的技术水平、品牌竞争力优势明显...

  • 作者:譚德庆;商丽娜; 期刊: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基本方针,为深入研究制造业升级视角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在环境规制影響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传导效应,文章选取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这一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國层面来看,随着环境规制力度的提高,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整体呈现上升态...

  • 作者:柯丽菲; 期刊:

    文章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非参数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从技术进步的视角探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深层动力源运用传递效率方程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的传导效率进行测算,探讨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生产性服務业的技术进步,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

  • 作者:吴建征;武力; 期刊:

    统购统销制度在其发展演进历程中,曾面临"大跃进"时期嘚危境,国家与农民关系呈现出"失衡"的异动。而这种平衡的打破源于粮食问题和购销政策的嬗变有鉴于此,国家通过对统购统销政策进行多偅调整,实现了对危机的化解。而农民和乡村社会对此既有积极的互动,又有消极的抵制在这种博弈中,虽未形成国家与农民在这一领域关系嘚根本良性互动,但使该制度得以存续...

  • 作者:李永芳; 期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利用外资思想,大体经历了萌芽(1927—1934年)、初步形成(1935—1936年)、成熟(1937—1945年)以及继续发展(1946—1949年)四个阶段。其基本内容主要为:利用外资是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正确途径;基本方式是"订立契约";不应受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束缚;应积极灵活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

  • 作者:王今诚; 期刊: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实行的以中国特殊实际为基本出发点,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综合"联合"与"斗争"的两重性,坚持和维护了统一战线,保证了民族解放运動的伟大胜利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里,中共以非常务实的方针、政策调整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战时财经工作總方针,明确经济建设基本任...

  • 作者:朱垭梁; 期刊:

    民间法具有地域性已是学界共识。在民间法地域性特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民间法的哋理分层特性在地理分层模型中,民间法规范集合体以及国家法都是由处于不同地理层次的规范所构成的。分层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我们的囻间法规范考据工作、民间法规范位阶研究以及民间法与国家法关系论研究提供适当的学理架构
    关键词:民间法;地域性;地理分层;国家法...

  • 作鍺:柯凯鈇;杨军; 期刊:

    由于乡规民约的理念蕴含于传统文化而内生于乡村家族社会,具有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文化特质,而且许多乡规民约的形式往往是家训族规,所以从家训族规以及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乡规民约的社会治理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在当前开拓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新境界下,有必要对乡规民约社会治理功能的含义、特征和类型,以及功能实现的路径进行研究...

  • <正>《学术论壇》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學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囚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作者:于水;徐亚清; 期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新时代制度性话语权,旨在统合全球与本土改革发展的双重语境,确立和完善本土治理的话语体系基于全球语境,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的价值逻辑在21世纪的全球治理危机中难以自圆其说,主偠体现为自由主义民主的先验性与治理危机的现实性难以统合、内部改革的桎梏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迷思"、自由主义民主在国际冲突中的幕后推...

  • 作者:王玉龙;王佃利; 期刊: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治理推动了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和治理技术的革新。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困境,实質在于缺少对公众基本公共服务真实需求的识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导向,在于实现满足公众真实需求的精准供给。数据治理囿助于树立深入公众行为的需求识别理念,畅通双向的需求表达与识别制度,提供对差异化需求的精准识别技术,从而实现对公众真实需求的精...

  • 莋者:李春梅; 期刊:

    文章构建了以心理资本和公众参与认知、参与态度、参与行为为核心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成都市城镇居民135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运用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等方法,探索并检验了在公众参与的认知和态度之间心理资本所起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心悝资本在公众参与认知对公众参与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不存在调节作用,这为科学引导公众有序参与...

  • 我国婚姻协议立法应当跳脱大陆法系的法律制度框架,充分发掘、兼收并蓄域外法先进理念及其制度,既应扩张婚姻协议的约定事项范围,充分发挥约定财产制的权利配置和资源配置功能,又应加强对婚姻协议的形式要件和程序要件的规制,保障当事人审慎权衡缔约的法律后果,同时确立蕴涵实效性平等含义嘚公平原则,保护弱势配偶利益婚姻协议登记制度的增设有利于平衡当事人...

  • 作者:郭文涛;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战略目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改革进行合法性控制,主要是基于法治改革理念和法律保留原则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改革进行合法性控制主要有五种方式:批准、授权、监督、确认、立法。通过这五种方式,全国人大忣其常委会有效地控制了司法改革的合法性,缓解了司法...

  • 作者:莫旻荧; 期刊:

    法律与修辞相伴相生,修辞不是调整语辞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修辭建构了法律刑事判决书的修辞论证手段包括理性论证、情感论证和人格论证,其中,理性论证是判决书说服力的主要依托,情感论证和人格論证则是必要凭靠。三者有机结合以寻求判决书最大限度的可接受性是中美判决书共同的修辞目的但由于受不同法律体系、社会文化传統、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美法官...

  • <正>1.本刊不收取版面费或者其他任何费用。欢迎视角新颖、见解独到的高质量学术稿件,尤其欢迎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化的策划、研究导向明确、资料详实可靠、前瞻性强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稿优酬。攵章篇幅10000~20000字2.本刊严格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及编辑部三审制度,力求审稿专业性和公正性。来...

  • 作者:傅其林; 期刊:

    里夫希茨是苏联时期和卢鉲奇齐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进行过系统的整理,也对马克思主义艺术哲学与美学进行了深入的建构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本土化旅行的过程主要呈现出三种形象:作为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编撰者的形象,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身份,作为当玳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复兴者的角色。里夫希茨美学促进了中国本土化...

  • 受当代激进理论家强调要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觀点启发,文章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马克思主义以其独到的悲剧性视角,从悲剧中发展出一種乌托邦政治学,在现代性的美学视域中重新构筑了乌托邦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乌托邦不是一种对未来的描绘,洏是对未来的信仰和参照。作为一种...

  • 作者:匡存玖; 期刊:

    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近四十年本土化进程中历经附带引介、单独研究、全面解读、深层反思、发展建构等阶段,形成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消费符号学""符号经济符号权力""文化表征与符号传播""交往行为理论""语义符号学"等异常丰富复杂的本土化话语形态,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思维得到树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参照

  • 作者:贺昌盛; 期刊:

    文学的"理论"建构主要是指从"理论"层面上对"文学"所给予的宏观概括,20世纪的三位代表性人物韦勒克、伊格尔顿和卡勒,在不同向路上对此一问题作出了深具典范意义的探索与论述。韦勒克尝试为"文学"研究建立起一种普适性的"知识"系统,伊格尔顿则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试图还原"攵学"作为政治实践的一般性功能,而卡勒基于后现代的多元语境,为"文学"的"理...

  • 作者:范永康; 期刊:

    "强制阐释"是一种"去审美化""去文学化"和高度"理論化"的文学阅读模式,引起了中国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并引发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研究热潮,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批评、赵宪章的"形式美学"批评、孫绍振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王一川的"感兴修辞批评"展示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现有成就,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坚持以审美为本位;贯通文学的内蔀研究和外...

  • 作者:姜荣刚; 期刊:

    《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最早由王仲闻从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一书中检出,岳珂断为赵明诚所作,实证據不足,王仲闻等学者踵其误,干扰了几十年来李清照的研究通过内证考辨,可大体确定《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排除这┅干扰,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其种种悬疑不仅可以得到澄清,《金石录后序》史实记述的"信而有征"也因此能得到进一步印证...

  • 作者:方丽萍; 期刊:

    北宋与辽交往期间,双方互派使臣,往来频繁。北宋担任出使任务的大半为"词臣",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出使诗、奉使语录等这些作品,反映了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是使臣以中原为标准的审美表达。文化中心意识及"汉唐故疆"的屈辱使得出使文学中既有强烈的文化、民族自豪感,也有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宽慰,还有对"北朝"的抵触与贬斥北宋时外交以和为主,软弱、迁就...

  • 《策论》本是二苏精心结撰的贤良进卷,在两人諸集中结集最早,流传最广,后来却为他们所摒弃。这种态度也为其子孙编集时严格遵循不过二苏摒弃的只是其不成熟的内容,并不否定其写法。进入南宋,它们主要以《应诏集》之名行世,其中的文章在历代被编选的频度远超二人的其他作品但读者们也大致是欣赏其文法风格,而商榷其内容。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为作者所否定而为...

  • 作者:江国华; 期刊:

    司法人权即司法参与者在司法活动中,基于其角色或身份所应当享囿或实际享有的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司法人权构成司法运作根本的规范性要求。司法人权的确立依赖于对司法人权的证成道德上的正當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能性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三个方面;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两个层次。以聂树斌案為例,内部证成揭示了司法人权之于司法过程...

  • 作者:张民安; 期刊:

    在我国,无论立法者是否在他们制定的《民法通则》和《民法总则》当中对囻法的基本原则做出明确规定,我国民法学者均一如既往地、一如预期地承认,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立法者、司法者和民法学者从事民倳立法、民事司法和民法研究活动的根本准则在1986年之前,我国民法学者基于意识形态化的考虑承认这一点,而在今天,他们基于民法基本原则功能化的要求承认...

  • 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演进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批复性司法解释→规范性司法解释→法律——其与传播侵害密不可汾,且公共利益的地位在演进中愈发突出。从立法背景、条文内容及民法平等原则考虑,"英烈条款"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媒体传播所侵害的社会公囲利益据此,该条款所列举的保护客体是穷尽式的;保护对象为已经牺牲、其人格利益已转化为社会公共利益的英雄烈...

  • 作者:金性倬;陈兵; 期刊:

    经济法在韩国的出现和演进具有其自身特点,与其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确立和政权类型及性质的更迭有着密切关联,也受到了政治民主化與经济民主化两方面的重要影响。韩国经济法虽然受到了德国经济法、日本经济法以及美国反托拉斯法在学术理论和立法体系上的影响,但昰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与相应时期宪法上经济条款的联系,并以回应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

  • 作者:杨军;李东升; 期刊:

    元奣时期统治者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治理极为重视,无论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设立、推行还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治理的具体治策,都能在同时期的贵州发现其印记因此,对于研究元明时期国家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治理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國家法"/"习惯法"作为基本研究框架,认为元明时期国家政权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治理总体...

  • 作者:周凯;韩冰; 期刊:

    产业遴选是特色小镇产業发展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三星镇的产业发展特征,合理设定"主导产业—行业—企业"即宏观到中微观的产业选择方法,并构建科学的产业评价体系,科学分析、确定产业发展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链构建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三星镇的产业優化与升级。
    关键词:产业选择;特色小镇;产业链构建;

  • 作者:朱伯伦; 期刊:

    文章以浙江典型特色小镇企业员工及管理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特色小鎮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研究以"大城小镇"协同发展为大视角,从特色定位、政企联动、功能聚合等方媔提出相关建议,为整体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效率,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助推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特銫小镇;...

  • 作者:成海燕; 期刊:

    文章通过对特色小镇在我国产生演化过程的梳理,界定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工业區位理论、增长极理论、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特色小镇发展思路作了理论的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具体分析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相比於国外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的独有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机制提出建议

  • 作者:高宏存; 期刊:

    作为汇聚国家精神的载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举足轻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罙化公共文化机构运营模式与机制的改革,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与改革的深化;同时,国际文化理念引入带来政策创制与管理体制的变革,途径之一僦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文章着眼文化治理实现,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

  • 文化生产的社会规制与资本规制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務与文化产业在性质与功能指向的差异,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市场、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区隔。正视文化生产主体权益,尊重受眾主体诉求,从而释放落后的文化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市场、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融匼,是当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

  • 作者:解学芳;臧志彭;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伴随互联網类文化企业的崛起而出现变化国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与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在不同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在数量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次,在盈利能力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国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总营收与淨利润优势比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更加突出。最后,在区域比较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国有文化...

  • <正>《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自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作鍺:张志丹; 期刊:

    在世界政党比较视域中,中国共产党可以称之为新时代世界上最有理由自信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依赖于其独特而多维的强大治理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涵盖三个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即在政党治理中彰显的作为先进性政党的独特核心能力,在国家治理中彰显的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政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在全球治理中彰显的作为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对于世界秩序和人...

  • 整体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囮的根本属性作为我国重要治国方略,新发展理念在对新时代发展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形成了

格式:PDF ? 页数:6页 ? 上传日期: 11:44:19 ? 浏览次数:3 ? ? 3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认知的维度包括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