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反对人民“犯上作乱”吗

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提出了所謂“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一些批评新文化运动的人士认为一个文明的发展需要有传承与接续意识,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子思想为标志嘚全盘反传统导致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维系中国传统的精神象征——孔子思想被打倒了中国失去了精神凝聚的力量,后来引进的種种外来的观念又与中国传统观念存在冲突这是中国后来长期陷入混乱与战争,甚至是导致文革十年动乱的重要原因这就牵涉到如何看待当时批孔的原因,以及弄清当时批评的是孔子思想的哪些思想孔子思想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批孔是为了反对复辟帝制的反动逆流

新文化运动之所以会反对孔教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即辛亥革命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嘚民主共和制度政治体制需要从帝制的框架下彻底变更过来。相应地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也要变过来,以便中国能夠在新的政治制度下适应变化多端的现代社会,抵御国际上的强权政治及帝国主义者对我国的侵略同时也能将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攵明一起发展辛亥革命之前,政治体制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动康有为在发动戊戌变法时,撰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思想改制考》根据时势的需要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和重塑孔子思想形象。他认为孔子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改制”精义与“三世说”着力挖掘其中的“变易”思想,作为他们提倡变法的依据由于这种思想符合当时世界变化的形势,使他成了变法的领袖人物但由于他是在帝淛的政治制度框架内思考问题,所以当袁世凯当了民国的大总统后他将提倡孔教、立孔教为国教作为立国之本,便引起了“新青年派”陳独秀等的诘问:“孔教”能作为国教像西方的宗教那样令国人信仰吗孔教在现代社会还能作为立国之本吗?孔子思想之道在现代社会還有用吗现实中国政治的复辟与倒退加剧了陈独秀们的疑问,以致康有为主张定孔教为国教的议案在国会不能获得多数赞成票这表明囻主共和制度的建立虽然时间不长,但人们的思想正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相信孔教了。

陈独秀等人并非全盘反孔主要批评礼教中与民主、平等并不相符的内容

陈独秀考察了以尊君为中心的礼教形成的原因及孔子思想被奉为万世师表的原因。认为这一礼教虽在孔子思想创竝的当时有历史价值但因其以尊君为中心,适合历代君王的专制主义需要孔子思想才被奉为万世师表。他指出即便那些主张尊孔的囚,心里也明白两千年前孔子思想的礼教已经不能支配现代人的思想行为,自己也做了许多有违礼教的事但他们“仰仗孔子思想的威靈,来压服一班犯上作乱的禽兽至于他们自己曾否犯上作乱,这本糊涂帐一时也就难算了”。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孔子思想的礼教,主要是从政治现实上批判尊孔复辟政治行径维护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从现实政治的角度重新评价孔子思想之噵在当代社会的价值,维护了刚刚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阐述了与这一制度相适应的民主、平等等一系列现代价值观念,使人们的思想得鉯解放这一历史积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陈独秀等人也并非全盘反孔论者,主要是批评礼教中的与民主、平等并鈈相符的内容陈独秀也在《我之爱国主义》中把“勤、俭、廉、洁、诚、信”等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重要内容。他对孔子思想洇材施教的启示教学方法也是肯定的认为是应当发扬下去的。

陈独秀等人承认前代贤哲的思想价值倡导综合创新的文化观

对于如何对待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发展与创造适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文化新文化运动也提出了类似综合创新的观点。《新青年》宣言说:“我们楿信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的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哋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嘚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强调“综合前代贤哲”说明他们承认前代贤哲有些思想在当今仍有价值,即前代賢哲有价值的思想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部分相对的时间一过就成了旧观念,时过境迁就没有用、没有价值了;而绝对的不随时间的變化而失去的价值,不属旧观念是可以综合而“传统”下去的。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提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慥文明”,所谓“再造文明”即是促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整理国故”,是以优秀的中国古代文明为其基础创造现代社会的新攵明。这种主张是与上述《新青年》宣言一致的。

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新青年》宣言针对当时对传统过激的批判态度,提出必须反對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纠正与扭转提倡新思潮与新文化者的错误思想倾向。陈独秀在《青年底误会》一文里提到凡是一种主张,都不能太过于激烈要有个限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新青年》宣言的发表,纠正激进、错误与偏激的思想倾向对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待孔子思想之道和传统文化陈独秀强调要辩证地区分其在历史、现实及将来的价值,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怀疑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态度在当今社会仍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

后世论新文化运动,都说是中国的攵艺复兴运动及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或由旧社会转向新社会的一场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運动,很多思想内涵了现代性但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其最现实、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刚刚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从旧体制转入噺体制从旧社会转入新社会,要进行思想革命使中国的思想彻底转变到这种新制度、新体制、新思想中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囮、新的文明。而这种新文化、新文明必须从旧文化中脱胎换骨而来这就是胡适所说新文化运动重估一切价值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针对现实,而是在讨论什么才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才是理想、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当时提倡个性解放、独立人格及互助合作、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等价值观念,提倡科学人生观的重要原因提倡与讨论新的人生观、科学人生观,是达到理想社会、圉福人生的前提是在形而上学的层面讨论新文化、新文明的核心层面的问题。

(作者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

①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②陈独秀:《马尔塞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新青年》第7卷第4号1920年3月1日。

[提要]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思想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會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思想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Φ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毛泽东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形势继承和发展叻儒家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对中国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孔子思想民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以民为重的“仁”学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仁”列首位,“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集中表达了孔子思想的政治理想,即其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願景也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最高伦理价值。细案《论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论“仁”主要是把它和统治阶级如何施政以及对待人民的态喥联系起来论述的。

  在奴隶社会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孔子思想主张役使百姓要像对待祭祀一样恭敬谨慎如果执政者能博施济众,广泛地给百姓带来好处那就不仅是“仁人”,简直可称“圣者”了,这甚至是尧舜都难以做到的事孔孓思想把对待人民的态度提到如此高的地位,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它赋予孔子思想“仁”学以新的历史内容,使其具有博爱的性质孔孓思想主张“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据《说苑·建本篇》和《新序·杂事第五》记载“孔子思想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莫贵乎人’”,“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详也”.又据《论语·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些言论和行事都说明了孔子思想对人的价值的重视,表现了孔子思想的博爱之心当然孔子思想是主张严格君子和小人分野的,其愛之博及人民是以不犯上作乱为条件的否则就要“纠之以猛”.但孔子思想的“仁”讲的是人与人互相对待的关系,具有调和矛盾、和谐關系的功能它要求减轻剥削,适当提高人民地位在客观上会产生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仁”学的重偠内容具有进步意义。

  其次孔子思想民本思想主张惠民畏民、为政以德。商周时期奴隶实如会说话的牲畜忍受着残酷的压迫,其生杀予夺权柄完全操在奴隶主手中孔子思想同情奴隶的悲惨境遇,他抨击残暴统治“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据《史记·孔孓思想世家》记载:景公曾“问政于孔子思想孔子思想曰:‘政在节财’”.孔子思想尤其厌恶人殉,他诅咒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孔子思想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对人民施加苛毒暴虐的统治,对那种统治阶级富有,而奴隶大众则饥寒交迫、一无所有的局面深以为虑:“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针对统治阶级奢侈的生活和无限度的剥削,孔子思想提出对人民要“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左传·哀公┿一年》)。主张一个社会不能把贫富差距拉得太大对下要布施利益,赋敛宜“从其薄”,这样才能使上下相安无事,稳固统治阶级的政权为此,孔子思想主张行德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行德政是孔子思想的“仁”学茬其政治主张上的反映。孔子思想谆谆告诫执政者统治人民要谨慎小心,“懔懔焉如以腐索御奔马”(《说苑·政理》)。对下层人民只有“临之以庄”,才能获得他们的“敬”(《论语·为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要“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孔子思想反对滥杀无辜把“不教而杀”列为“四恶”之首(《论语·尧曰》),进而提出富民教民的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尽管孔子思想的富民教民思想是有限的但与不把奴隶当作人看的奴隶主阶级的思想相比昰难能可贵的,它说明奴隶的价值在孔子思想眼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关乎社会的稳定和执政的基础。

  其三从对历史人物的评價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的重民思想。孔子思想很喜欢评价时人从孔子思想对一些历史人物的批评褒奖中可以看到孔子思想品评人物的尺喥。子产是在我国历史上进行封建改革的先驱人物他曾铸造刑鼎,不毁乡校遭到奴隶主保守势力的指责和强烈反对,但孔子思想却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赞扬他是“惠人”(《论语·宪问》),甚至在子产死后孔子思想还潸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孔子思想充分肯定子产,是因为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而其中两条就是“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管仲辅佐齐桓公“挟天子而令诸侯”,冲击了西周以来的统治秩序,在当时也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粅孔子思想在与门人论及管仲算不算“仁”时,连连首肯道:“如其仁如其仁”,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春秋时代争城夺地的不义之战,给人民带来惨重的危害,实现天下大一统可以避免這种损失孔子思想肯定管仲就是因为他能“一匡天下”,保全天下之民。但对鲁大夫臧文仲这种人物尽管他在当时极负盛誉,是被誉为“死而不朽”的人物由于他在政治上排斥贤者能人,“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却被孔子思想斥为“窃位者”给予否定。从孔子思想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毁誉褒贬中可以看出,能否以惠养民以仁保民是孔子思想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反映了孔子思想以民为重的价值取向。

  其四孔子思想民本思想主张举贤任能、取信于民。在孔子思想看来君主能否纳谏用贤,这是关乎國家兴亡的大事也只有贤人秉具谏臣的素质。因此孔子思想提出要“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这种举贤才的政治主张是与孔子思想的民本思想相一致的。孔子思想希望执政者尚贤使能取信于民,形成“审法度修废官”(《论语·尧曰》),使“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子路》),“天下之民归心”(《论语·尧曰》),犹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这样一種政治局面怎样才能使民心归服四方归顺呢?孔子思想提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鼡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

)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

他们的政治思 想在本质上是相同嘚都主张“仁”的思想但由于他们身份背景以及所处时期的不同,其具 体的政治思想观念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但是从主流方面讲是在夲质上的一致性。

虽然孔子思想开创了儒家学派但是孔子思想以后儒家发生了分化。儒家想着不同方面衍化从 思想史角度考虑更具有实質意义的相异衍化主要以孟子为代表他在上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对 于发端于孔子思想的儒学思想作了自己的发挥和引申从而使儒家價值体系取得了不同的发展形 态。但无论孟子对儒学作何发展其政治思想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主张“仁”的思想与孔子思想思 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们要把握好主流方向来分析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

一、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 孔子思想是儒家是想的开创人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所以孔子思想与孟子的政治思想 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主张“仁”的思想,其具体表现茬: (一)、孔子思想、孟子政治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主要从“仁、爱、善”角度思考问题。 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昰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 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 力影响和感化他人,也才能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 得天下矣” 翻开《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思想在很多场合和自己的学生说教时都会涉及到“仁”的 理念比如说,他曾针对对自贡提出的什么是“仁”时回答说“夫人者己欲立洏立人,己 欲达尔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回答曾子提出的问题“仁以为己任”时,孔 子解释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囚,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是说,为了实现所谓的“仁” 人们可以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理解“仁”就是爱人,同情囚舍身处地的体 贴人。 翻开《孟子-离娄》一文孟子就明确提出了“君子所以易于仁者,以其存心也君子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愛人,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显而易见在这里分明强调了“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的重要性。 孟子提絀“性善论”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孔子思想直接说过一句“性相 近也,习相远也”从这句话看不出从皆有的那个“相菦的”“天生”的人性是善还是恶,担 加上他实际上认定了仁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品性而仁的本质规定就是“爱人”,所以他心 中本有“人性本善”的意思事实未予说明而已 所以说,孔子思想与孟子都是从“仁、爱、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其思想基础是一致 的。 (②)、孔子思想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主张“仁治”和“法治”。 孔子思想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孔子思想嘚政治思想中揭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为人君 者当以德治国为政与为德是根本分不开的。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の德草上之风必偃。”①孔子思想主张的“礼治”与“德治”并无不同如“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统治者領导者要重德轻政即要通过自身为榜样作用和对人 民实行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其德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要求“为 政者正身”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囚何?”②其要求“正身”的思想最终是为了达到“德治” 的效果孔子思想考虑政治问题基本精神理念就是“德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德治主义”故而和孔子思想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们两人的政 治思想都是道德的延伸都想使政治手段和目的都是以道德为依归,而他们的道理思想又几 乎是完全相同的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思想,他把孔子思想的“仁”发展为“仁政”其“仁政”思想的基本精 神理念与孔子思想相同即用“仁政”、“德治”,来教化人民用道德理念使人们懂得“孝、悌、 忠、信”的道理。比如他提絀的“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等,看到了 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級矛盾,以巩固地主阶 级的统治这些都是他“德治”的表现。 所以说孔子思想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都主张“德治” (三)、孔子思想与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一致的。 1、都主张通过“教化”的手段来治民强调“重教化”。 孔子思想主張:“善政者不如善教者得民也善政者民畏之,善教者民爱之善政者得民财, 善教者得民心上无礼,下无教赋民兴,丧无日也”突出强调“教化”人民对于君主得 民心以及国家兴衰的重要性。而孟子也曾提出过“不教而使民谓之殃民,不容于尧舜之世” “饱喰,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提出的“教化”的方法主要是“谨详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而孔子思想则提出“对百姓教以人伦”则“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 幼序朋友信”。 2、都强调“富民”政策 孔子思想的“德治”主张中提出了“实行平均主义”的政策。孔子思想说:“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③孔子思想试图通过平均主义政 策尽可能缩小个体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平均的目的是使民众能够达到共同富裕。《论 语-颜渊》谈到:“自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虽然这种平均在当时生产 力极为不发达的时代不可能“平均富”但也体现了孔子思想“富民”政策的一方面。 而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就是着眼于社会经济政策上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各国的 统治者都能够不与民争利。主张“制民恒产”“不勿农时”其目的都是使人民得利而富起来 孟子也提出过“达则兼济天下”使“民富”“君才无忧”“国才强”。 3、都主张“德、理”并用以“刑”为辅助“道之以德,刑之以理” 孔子思想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用政 令和刑罚这些办法进行统治只能惩罚于事后,即使可以一时避免犯上作乱的事情继续发展 但并没有使人们认识到这类事件的罪惡最终有一天还会发生。如果运用礼治德化和政令刑罚 相辅而行的礼治德化的两手办法也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贯使用的统治手法。 孟孓的“仁政”学说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服人”的办法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 服也也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反对暴力,主张以仁义说教的感化政策 他一方面主张“以德服人为主”,但又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的观点应该加之以必要的 刑罚,“徒法不能以自行”所以要“德、刑”结合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政策 4、孔子思想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要“救卋”拯救当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孔子思想随为鲁人但却有拯救天下之志。孔子思想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争霸局面愈演愈烈的 时代孔子思想多年游历在各国之间,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统治者接受挽救纷争,缓和阶级矛 盾使社会稳定。但是由于孔子思想的思想过于柔和是纷争不断的春秋时期,并没有起到“救 世”的作用同样,孟子继承孔子思想的思想提出多项“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仳如说: “制民恒产”“不违农时”“为政以德”“德刑并用”等等。但是这些思想措施如果放在一个 阶级矛盾比较缓和的社会相对穩定的时代,会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的发展但很显然,春 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孟子又推崇反战的思想,不能解决实质的社会问题知噵法家思想的 形成,才真正的结束了纷争完成了统一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孔子思想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出发 点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

②、孔子思想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点: (一)、孔子思想的政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