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石良道膏药的用途韩郢 膏药

学校类别:省示范高中
中学全称:
班级类型:--
现任校长:王东
住宿情况:--
建校时间:1953年
入学途径:--
学校电话:
试题类型:--
学校地址:城关镇禹王西路
特殊招生:--
学校网址:--
中学概括:
招生信息:
报考升学:
中学互动:
校园生活:
其他信息:
怀远二中介绍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创办于1953年,原名安徽省怀远县第二中学,1957年更名为怀远县东庙中学,1959年建成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完全中学,成为原安徽省宿县地区的重点中学,1978年定名为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1983年,怀远县划归蚌埠市管辖,怀远二中成为蚌埠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所中学,2002年被命名为蚌埠市示范中学,2009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怀远二中讨论
工具大全: |
Copyright(C)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蚌埠怀远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font color="#0321
地址:涡北新城区行政办公中心
邮编:233400
  怀远县是安徽蚌埠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蚌埠市境西部,淮北平原南部,荆山海拔259米,涂山339米,夹淮对峙,蔚为壮观。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圈腹地,陆路、水路纵贯东西、连接南北。为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誉。
  怀远地处皖北,淮河中游,素有“淮上明珠”美誉。全境位于北纬32°43′-30°09′,东经116°45′-117°19′之间。县域总面积2211.57平方公里。全县辖18个乡镇、362个村(居),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物产资源丰富。怀远是农业大县,全县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40万亩,糯稻种植面积8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是苏浙沪地区“菜篮子”的重要供应基地,盛产优质糯稻、小麦、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白莲坡贡米、五岔烧全鸡、芡河螃蟹等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怀远是石榴之乡,怀远石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怀远紧邻两淮煤炭基地,境内拥有一定的煤炭、磁铁矿资源。国电蚌埠电厂两台60万千瓦机组向华东地区并网发电,二期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西气东输工程在境内设有供气站。
  区位优势明显。怀远县城紧邻蚌埠市区,坐落在荆山、涂山脚下,淮河、涡河交汇处,城区建成有涡河一、二、三、四桥和荆涂淮河大桥,使新老两城相连,涡河、淮河、荆山、涂山环绕,形成“双山双水绕双城”的城市格局。206国道、307省道、225省道、京台高速、宁洛高速穿境而过,并在县城东侧互通立交、设有三个出口;境内有9条河流,水系发达,其中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交通十分便利。
  文化积淀深厚。怀远是大禹治水、召会诸侯、成就伟业的地方,苏东坡、柳宗元等许多历史文人留下了很多与怀远有关的辞赋诗文。“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禹王宫、白乳泉、卞和洞等名胜古迹。怀远是著名的花鼓灯艺术之乡,2006年花鼓灯歌舞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怀远人文荟萃,古代经学大师桓荣、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辛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中的宋玉琳、程良等,都出自怀远。现代民营企业家“巨人”史玉柱也是怀远人。
  【行政区划】
全县辖18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城关镇、鲍集镇、龙亢镇&、河溜镇、&常坟镇、&双桥集镇、&魏庄镇、&万福镇&、唐集镇&、淝南乡、&淝河乡、&褚集乡&、陈集乡&、古城乡、&徐圩乡&、兰桥乡、&荆芡乡&、找郢乡、&龙亢农场&、经济开发区。
  【建置沿革】
  怀远县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淮河中游,在淮北平原的南端。
  怀远县境内有荆、涂两山夹淮对峙,又当涡、淮两河汇流之处,形势险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我国出现南北分裂对峙的局面时,这里经常成为争夺角逐的战场,因而这片地方的名称,历代迭经变更,归属亦有所不同。
  怀远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当我国还是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这里就设有涂山氏国。夏禹王娶涂山氏女为妻,他治水凿山的遗迹至今犹在。禹五年(公元前2030年)在涂山南麓的一个村落大会天下诸侯,以后称为“禹会村”。
  夏、商两代,全国分为九州,这里属徐州地。西周时徐州并入青州,这里分属青、扬二州地。春秋、战国时,东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各自为政,互相兼并,天下大乱,连年战争,这里归属无定,先后属吴、楚之境。
  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淮水为界,淮北为泗水郡,淮南为九江郡。
  西汉时,仍以淮水为界,这里设四个侯国,两个县。在淮水南设当涂、曲阳两侯国,属九江郡;在淮水北设平阿、义成两侯国和龙亢、向县两县属沛郡。王莽新朝时,当涂曾改名山聚,曲阳改名延平亭,平阿改名平宁。东汉时,当涂国复改为县,沛郡改为沛国,原设之县未动,仅平阿、义成县改属九江郡。
  三国时,地属魏境,龙亢改属汝阴郡,义成、平阿、曲阳三县属淮南郡。当涂、向县撤废。
  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龙亢改属谯国,复设当涂,与义成、曲阳、平阿三县,同属淮南郡。东晋南迁,将当涂侨置于江南(即今之当涂县境)。后改置马头郡。
  南北朝时,争夺剧烈,先属南朝宋地,郡治未变,新设零县。龙亢并人蕲县。齐时,淮北地区尽失,属北朝魏地,设已吾县,属马头郡。以后南朝梁又占领,除龙亢属下蔡郡,已吾属沛郡,义成属临淮郡外,又设葛山县。其后复被北朝北齐占据,设荆山郡改原当涂为马头县。已吾、义成并为临淮县,曲阳并人定远。
  隋朝将荆山郡撤废,改设涂山县属钟离郡。
  唐代把涂山县并入钟离县,属钟离郡。五代十国时属南唐,仍为钟离县。其后周世宗据有淮北时,在这里设“镇淮军”。
  北宋仍因唐旧制。南宋时,淮北一度沦人金国之地,在这里改设荆山镇。金亡后,南宋收复,复设荆山县。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于此设“怀远军”(注18),辖荆山县,地跨淮河两岸。“怀远”名称亦自此开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2月怀远军投降元军。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正月撤废怀远军,与荆山县合并,改称怀远县,属濠州,隶于安丰路。从此怀远县名沿用至今。
  明代初属应天府,后改属凤阳府。
  清朝初属江南省凤阳府,后改为安徽省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成立民国,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4年――1928年),属安徽省寿县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安徽省阜阳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怀远属寿县第十行政专区辖县,直到怀远县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怀远县部分沦入敌手。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宿(县)怀(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国民党怀远县政府逃避到龙亢区的褚韩湖,怀远县城内则有伪怀远县政府盘踞。
  解放战争期间,在县境内涡河南北建立怀远、宿怀两县人民民主政权。日怀远全境解放,3月怀远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共辖城关、胡疃、河溜、包集、双桥五个区,57个乡。建国后行政区划曾几次作了局部调整。1952年5月,宫集区从凤阳划归怀远,改名为马城区。1955年7月梅桥区桃园乡的五个选区划归蚌埠市。同年9月西泉街划归凤阳。1959年12月秦集公社划归蚌埠郊区,朱疃、耿集两公社划归淮南市,1964年复划归怀远。曹老集区于1950年由灵璧划归怀远,更名新马桥区,于1965年7月归并固镇县。
  怀远县1949年属宿县专署辖县,1956年属蚌埠专署辖县,1961年恢复宿县专署,仍为属县,1983年7月改属蚌埠市辖县。
  2013年9,怀远县管辖的马城镇整建制划归蚌埠市禹会区管辖;将怀远县城关镇所辖上洪、下洪、杜郢、涂山、陈郢、韩郢、冷水7个村划归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管辖。
(1)九州:记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
(2)徐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江苏长江以北和山东东南部地区,州置山东郯城,后移徐州。
(3)青州:古代九州之一。辖渤海与泰山一带,即今德州、齐河以东,马烦山以南及沿胶济路向东至栖霞、乳山一带,州置临淄,后移至益都。
(4)扬州:古代九州之一。辖今安徽淮水和长江口以南地区汲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还有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州置和县,后移至寿县。
(5)泗水郡:秦设此郡,辖今江苏、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北,宿迁、泗洪以西,萧县{涡阳、风台以东地区。汉初改设沛郡,郡王江苏沛县。
(6)九江郡:辖今安徽、河南境内的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郡置寿县。
(7)侯国:指在封建社会分封诸侯管辖的地区。
(8)沛郡:详见《北魏注》。
(9)沛国:原为泅水郡,西汉时改为沛郡。
(10)汝阴郡:三国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所置。辖今安徽颍河流域及河南新蔡、淮滨等县,后为颍州府、顺昌府,郡置阜阳。
(11)淮南郡:即原九江郡。
(12)谯国:即今亳县。
(13)马头郡:详见《齐书州郡志》。
(14)临淮郡:详见《北魏注》。
(15)荆山郡:详见《隋涂山县注》。
(16)钟离郡:郡治今凤阳县。
(17)锺离县:即今凤阳县。
(18)怀远军:详见《宋史地理志》、《方舆纪要》。
(19)濠州: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所置。明初为临濠府,后改为凤阳府,州治今凤阳县。
(20)安丰路:安丰在今寿县南、安丰塘北。路是地方区域名。为宋时置,金沿旧制,元时降为二等地方行政区域,隶属于省。
(21)应天府:即今南京,见《凤阳府志》。
(22)江南省:为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置。辖今江苏、安徽两省。康熙年间分设两省。见《凤阳府志》。
怀远县气候概况
  县城坐落于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汇合处,距蚌埠机场仅10余公里。津浦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与225省道和合徐、界阜蚌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淮河、涡河等九条河流并列其间,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该县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宜人。
热点关注政府
实用工具箱企业网站推广
Processed in 0.02933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Enabled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安徽涂山禹王宫李永德道长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
李永德道长(),字慎仙,号昆水谷人,道教全真第十八代弟子,涂山禹王宫住持。
被迫出家 努力建树
1915年李永德道长出生于凤台县毛集乡李郢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妹四人,他年龄最小。自幼禀赋聪慧,喜爱读书,求学勤奋,九岁时父母相继离开人间,他跟随哥嫂生活。因家境贫困,度日艰难,&哥哥还念同胞情,嫂嫂恩情半点无&。在家生活使哥嫂不和,再加上当地&斋公&的影响,1932年16岁的李永德到涂山禹王宫出家,被禹王宫道士董教衍道长收为弟子,按全真龙门派辈份敕道名永德。入庙后,他白天在宫里念书,晚上跟师父学吹打、念经,生活十分紧张、单调。三年后,因董教衍道长与其师弟王教三道长闹纷争、生闲气,李永德道长和师父一起,离开禹王宫,来到马城十字路普渡宫。此庙当时又小又穷,生活难以维持,过了九个月,因李永德道长吹打技艺娴熟,被禹王宫下院蚌埠东岳庙请去主持经忏班,一边教习吹打,一边求学读书。1937年他奉师叔王教三道长之命到马城草寺庙,一住就是六年。六年里做法事、看庙维持生活,忙中抽闲学习文化,后董教衍道长与王教三道长矛盾化解重回禹王宫,1942年李永德道长又被师父召回禹王宫。几个月后,当时的禹王宫住持耿永信道长因谋私被罢免后逃亡,宫内道众和社会名流共同推举李永德道长为涂山禹王宫住持,时年26岁。十年里,忍辱负重,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造就了他勤奋刻苦,谨慎耿直,忠厚质朴,尊长爱幼,清静无为的性格。
建国后,他主动靠拢政府,积极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以庙为家,苦心经营,开荒种地,想方设法,减轻政府负担,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从1953年开始当选为怀远县人大代表。1956年秋,中国道教界推举为中国道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员之一,1957年4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2年被推荐为安徽省政协委员,1981年12月当选为怀远县政协一届委员会常委(后因庙务繁忙,自己辞去),成为党和政府的挚友,道教界一位爱国爱教深得道众敬仰的宗师。 
勤俭节约 爱人如已
旧时禹王宫规模较大,庙产丰富,有土地十多顷,加上做道场、法事,收入颇丰。李道长以教祖老子的"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的教诲,题写罗状元诗自勉:&入道出家整日闲,出家事比在家烦。三时课诵须诚静,二字清规要紧严。敲钟伐鼓劳昼夜,搬柴运水耐炎寒。无功枉受十方供,加倍俗人造罪愆。&他掌管庙里的租地,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宫里的道士,珍惜粒米、分文,不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节省钱粮救济那些衣着单薄,食不裹腹的穷苦之人。
解放初期,禹王宫庙产入公,他带头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涂山的乱石间开挖了一片片的零星荒地,种粮栽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减少国家补助。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比较紧张,庙里5个人每月只靠李道长20元的护林费维持生活。他为了增加收入,自己满山割野草挑下山出售挣钱糊口,每次下山都是自带干粮,想尽办法省吃俭用,不向政府伸手,渡过难关。由于他能勤俭持庙,1960年涂山禹王宫除生产自给外,还节省了100多元钱,还了修庙用的银行贷款。平时在庙里,他勤劳谦卑,尊老爱幼,挑水打柴,上下山的运输抢着干,深得道众的敬重。
日常生活中,李永德道长更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大公无私,生活俭朴。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他就享受国家二类特需供应,特需品买回庙里后,都是大家一起吃。八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后,禹王宫先后被确定为&省重点宫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对外开放,收入增加,他也没有浪费一点钱粮,宫内生活总是以清淡为主。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每月发给他个人的100多元生活补助费,他全部捐给庙里做为道众的生活费用。1990年他生病卧床,徒弟们关心他,给他做小餐,他还是舍不得自己单独吃,先分给其他的几位老年道友一点,然后才动筷子。他经常告诫弟子们:&要勤俭节约,细水长流,保持禹王宫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以庙为家 保护古迹
涂山禹王宫是全国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之地,规模宏大,庙貌俨然,它以奇特的建筑结构,丰富的楹联,千年古树著称于世,闻名遐尔。李永德道长从踏进庙门那一天起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一古庙,决心以庙为家,坚守教规,苦心经营,看好庙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形势的影响,生活困难,宫内道士有的年老去世,有的离庙还俗,但李永德道长坚持留在宫内,过着艰苦凄凉的生活,守护着禹王宫,使这座千年古庙得以较完整的保存下来。
过去禹王宫内殿殿有神像,维妙维肖,各具情态。文人墨客书画、匾联、题刻众多,大多数被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烧掉和毁坏了,唯历代碑刻尚存。为保住这些石碑,李永德道长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他先在石碑上涮上石灰水,待干后,再写上毛主席语录、诗词和歌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口号,实在无法隐蔽的就用红纸写上当时流行的标语贴在石碑上面,把石碑盖住。造反派上山之后,见到这种情形,只好悻悻离去。就这样经过李永德道长的精心保护,立在禹王宫内几百年之久的元、明、清八块珍贵的碑刻保存完好,至今还嵌在拜厅四周供游人观赏,使涂山禹王宫的建造发展史得到详细的记载和流传。
1986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12万元对禹王宫进行了维修和扩建。建造期间,李永德道长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不顾自己70多岁的高龄,带着几个徒弟自抬石块、砖头、水泥、石灰,节省了上万元的运输费。他利用剩下的废料自力更生维修了几欲倒塌的院墙,盖了两间厨房。建成之后,前山门黄瓦丹墙,搬角飞檐与蓝天相映生辉。李永德道长亲手在面南垣墙上题写了&空山垂四壁,古庙独千秋&十个深释禹王宫意境的斗大巨字,使禹王宫这座千年古庙重放异彩。李永德道长毕生致力于恢复涂山禹王宫全貌,以弘扬大禹治水的千秋伟业功德。他在庙务繁忙的情况下,根据自己在涂山上几十年生活中掌握的地形地貌,绘制了一幅彩色的涂山进山道路、景点分布和禹王宫全貌图,为游人进山观光揽胜指明路线,提供方便;重修了禹王宫庙史,详细撰写了涂山禹王官在新时期的建设发展规划,为后人开发涂山风景区和恢复禹王官留下了一份宝贵完整的资料。
治病救人 遗爱人间
李永德道长自入道后就长期刻苦钻研中医学,先后攻读了大量的古代医学经典著述,如《》、《医宗金鉴》、《针灸大成》、《本草纲目》、《千金方》等,遍读医典,穷觅良方,大胆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其独创的针灸辅以中草药治疗瘫痪和坐骨神经痛,享誉国内外,《拂晓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家报刊报道过他治病教人的事迹。
李永德道长从24岁开始行医治病,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关心病人如亲人,倾心治疗。有时山周围的群众上山告知家中有病人,他除立即背着药箱赶到病人家中医治外,还定期前往诊视直至病愈。经他治愈的病人数以千计,大多数不收分文报酬。群众赞誉他&医术精湛,妙手回春。道德高尚,济世利人&。1985年淮南市有位老人患了半身不遂病,经过多方医治无教,抱着一线希望来到禹王富。经过李永德道长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老人的病痊愈了。老人特地为李永德道长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利辛县有位青年农民患坐骨神经痛多年,丧失了劳动能力,起了轻生念头,经人劝说后,病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找李永德道长治病。住下后,病人经常唉声叹气,李永德道长了解情况后,主动去问寒问暖,给予精神安慰。病人无钱,身体又虚弱,李永德道长不仅为他治病,还拿钱给病人买药、买补品。三个月后病人不仅治好了病,而且身体也健壮了。这位年轻人离庙时,李永德道长又赠送给他回家的路费,病人感动的流着眼泪说:&若不是党的宗教政策好,哪能有这么高尚的道医!我衷心的感谢党,感谢李永德道长的救命之恩。&后来,这位青年农民送来一块镜匾,上书&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人心&。
李永德道长不但给人治病,而且还注重培养医务人员,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所学。他在禹王宫内三清殿的废墟上开垦了一片土地,栽培了160多种中草药,帮助四周的乡村采药队和赤脚医生识别草药,向他们讲解药理。禹王宫招收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给他们讲授医药知识,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指点他们如何找准穴位,怎样下针、针灸操作与运针技法,有时忙的整夜不合眼。他还特别注重对学员的医德培养,经常以道教祖师的多做好事,多行方便,积功累德的教义,教育学员们要有治病救人的思想品德。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不要脱离劳动人民,更不能做老爷医生,要做一个半农半医的光荣医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给人治病,要和蔼认真,要求学员一面学医,一面劳动。经他培养的学员有的行医受到卫生部门的嘉奖,有的考入医学院深造,有的深得四方乡邻的推崇。怀选县老中医汤竹贤先生题诗称赞:&炼师寄迹在涂层,绝顶幽屠绿化林。奇石白云供醒目,灵泉浩月照清心。生来仙骨诚修道,客到名山肯慕君。采药济人行善事,功归于党永回春。&
造林护林 绿化荒山
解放前,涂山自然景观很差,荒山秃岭,一片苍茫,无人问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给宗教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李永德道长从心底里感到世间的温暖。他在管理好涂山禹王宫的同时,徒步对涂山所属的凤凰岭、绿梅岭、狮山、大尖山、四门山等六个主要山峰的水系、石纹、土壤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勘测考察,根据游览胜地的特点向县政府递交了绿化涂山计划书。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他带领宫内道士,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在涂山栽植了青松、翠柏等大量的常绿树木,自己亲自担任植树技术员,耐心的指导民工,讲清植树技巧,提高树苗的成活率。1952年县农林局把涂山作为绿化重点区后,他主动要求当这座山的护林员。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身居涂山顶,心系山林中,不管是严寒的三九,还是酷热的炎夏,他一有空闲就到林中松土、锄草、修枝,他利用冬闲和春季造林时机,往返十多华里的山路到山周围的上下洪、杜郢、韩郢等十三个自然村,义务向群众宣传森林法、护林公约。为做好护林工作,他在涂山攀山路旁、山脚口、游人休息地,用红漆书写了&爱护林木,人人有责&,&护林防火&等标语八十多处,以提醒人们爱林护林。
李永德道长常说:&管好前人林,造的是后人福,政府把这片森林交给我,我有责任把它管理好。&他说到做到,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他总是和道友们一道轮流站岗放哨,巡回林问,一旦发现有损坏山林的动向就迅速赶到制止。由于李永德道长精心护理,涂山所辖六千多亩的森林,三十多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火灾和偷盗事件。六十多万株树木,木材蓄积量达八千多方,青松翠柏,郁郁葱葱,构成了绿色的海洋,美化了涂山。1986年9月李永德道长在北京参加道协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等人当面表扬他说:&护林植树,为四化服务。&
1990年年初,一直困扰李永德道长多年的胃病复发,经过治疗略有好转。不幸的是2月24日凌晨病情突然恶化,经抢救无效于5时15分在禹王宫邱祖殿羽化仙去,享年75岁。噩耗传出,全县人民为之震惊,深深陷入悲痛之中,怀远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县政协副主席黄成泰为主任,金永泰、王贵清为副主任,陈忻、张力、俞家江等人为委员的李永德治丧委员会。中国道教协会、安徽省佛教协会、省宗教事务局发来唁电,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统战部、省宗教事务局、蚌埠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宗教事务局、怀远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100多家单位和个人送了花圈。
日上午9时,怀远县委、县政府在涂山禹王宫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李永德道长,省、市统战、宗教部门,怀远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李永德道长生前好友、徒弟和涂山周围的群众1000多人前来参加了追悼会,向李永德道长告别。县政府在悼词中给李永德道长以高度评价:&&&李永德住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曲政策,是党和政府的挚友,几十年来他身居古庙,艰苦朴素,勤勤垦垦,兢兢业业,潜心道学理论研究,尽心致力于振兴祖国的道教事业,对书法、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深受广大道友的尊敬和爱戴&&他作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传达上级意见,反映人民心声;改革开放之际,他利用古庙特有的优势,热情接待国外友人,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向他们介绍怀远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向他们宣传党的统战政策,为祖国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不愧是一位各副其实的爱国爱教的宗教职业者&&&追悼会上泣声阵阵,千人垂泪,人们在悲痛中追忆着李永德道长那乐善好施,爱人如己,救死扶伤,不辞劳苦,管理山林,保护名胜,培养道众的件件往事。
怀远县社会各界题写挽联缅怀李道长的一生:&数十载住持名山仙鹤远遁羽士去;百千人崇慕妙术苍龙永属道家居。&
道承庄老玄机奥;医擅针灸妙术多。(黄成泰、汤雨、邵华杰撰)
感昔年禹庙常游野蔬山肴留扁鹊;叹今日涂峰依旧仙风道骨忆斯人。(汤竹贤撰 )
神针灸济世于民;守教义高风亮节。(张元厚撰)
(选自&裕州亢舜&新浪博客,原文标题《蚌埠禹王宫住持李永德仙长》)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点击排行
吉林玄帝观,坐落在吉林省吉林市玄天岭,是一座全真宫观。玄帝观的住持是陈崇真道长,师承被誉为千山中兴之祖...[]
前言:日,由香港啬色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主办,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
日,由香港啬色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主办,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
日,由香港啬色园、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主办,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珠海学院香港历史文化研究...[]
(一)平凡的入道经历 1984年,我在武当山玉虚宫出家,那个时候我没在庙里住,住在龟亭里。在山下的种菜园劳作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冷巴膏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