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四句六句到八句

2010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诗词部分专项复习
1、学习目标
  本部分共选诗词25首。其中古典诗13首,现代诗5首(包括外国诗1首),古典词5首,赋1首,曲1首。通过者25首诗词,赋,曲的学习,1,要掌握诗词的主要写作特点;2,提高阅读欣赏诗词歌赋的能力;3,掌握有关诗词歌赋的作家;
  2、学习建议
  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所选的诗词,要在读通,读懂上面下大功夫。尤其要求背诵的诗词必须要背诵,通过读通读懂所选的诗词,在此基础上来理解掌握诗词的写作特点。
  对于诗词的一些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兴,借典故抒情等,要重点掌握。
  对每篇诗词后面的“提示”要认真研读,因为“提示”是我们掌握此首诗词的“纲”,十分重要,切不可诗词还没有读熟,“提示”还没有弄懂,弄清,就急急忙忙去做题,这样就会本末倒置。
  在读熟诗词,弄清弄懂提示的基础上,再适当地多做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学习的难点与重点
  每首诗词的学习要点与难点,见每首诗词的讲解。
  诗词总的学习要点与难点有如下几方面:
  掌握诗词的特点:以丰富的情感表现生活;对生活高度集中概括;语言凝炼,富于形象性,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古典诗歌分类
  律诗:每首诗八句的为律诗;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律诗;
  绝句:每首诗四句的为绝句;每句五个字的为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为七言绝句;
  楚辞:楚国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诗中常用语气词“兮”。
  乐府:乐府作为一种诗体,是由汉代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而来的。汉代以后袭用乐府旧题,如李白的《行路难》;唐代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写当代的事情,叫新乐府,
  如《杜陵叟》。
  歌行体诗:唐代以后,出现古体诗,又叫古风;形式比较自由,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词牌:每种词调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虞美人”“八声甘州”“声声慢”等等。在初期词牌名和词的内容经常有关联,到了宋代,词牌名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为了点明题目,有的词另有题目,如苏轼《江城子》,题目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来自:考易网
  词大致分为两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曲:一般指“元曲”。元曲包括两种文体:一种是“散曲”,属于诗歌一类;一种是剧曲,又叫杂剧,属于戏剧一类。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相当于词中的一首小令,“套数”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的大篇作品。“带过曲”小令完后,作者还有话要说,再选一个宫调相同的曲调继续写,并在两个曲调之间用空格隔开。
  (5)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文体。主要特点是铺陈事物。如苏轼的“赤壁赋”,讲究文采,对偶,韵律,常采用主客对答形式。
  赋的分类:分为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N赋,文赋。
  (6)比兴:比兴是一种表现手法,在诗词中运用很多。比:“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往往连用,简单的说,比兴就是借与主体事物有关的事物起笔,引出并展示主体事物的手法。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如“氓”,“行路难”,“无题”,“摸鱼儿”等等。
  (7)用典: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如“摸鱼儿”“短歌行”“行路难”“破阵子”“长亭送别”等都大量运用用典的修辞手法。
  《氓》(重点诗词)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词。共305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多为民歌;雅多为贵族的作品;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诗。
  《氓》是一首抒情叙事诗,属于“弃妇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一个女子由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经过,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不幸,反映了当时男女的不平等,广大妇女遭受欺凌和被损害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妇女们对自身不平等的地位得一种抗争。
  二,词语解释
  1,匪来贸丝。匪:非;贸;买。
  2,体无咎言。咎:不吉利。
  3,自我徂尔。徂:到。嫁给。
  4,女也不爽。爽:差错。
  5,士也罔极。极:准则。
  6,秋以为期。以秋天为婚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既然他已经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也就算了吧。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六个层次。
  向女子求婚;(2)女子盼迎娶;(3)女子对爱情,婚姻的认识;(4)女子婚后多年被弃,对氓的谴责;(5)回忆婚后的生活,及被弃后的感伤;(6)回忆与氓从小相好,指责氓的负情,表示决裂。
  《学习要点》
  掌握本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的层次。
  本诗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与氓恋爱,订婚,结婚,婚变,到女主人公被抛弃回家。完整地叙述了一个婚姻悲剧。
  简析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
  女主人公的性格是真诚,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氓的性格特征是卑鄙无耻,凶狠虚伪,反复无常。
  掌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性格的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表现在人物本身思想行为的对比。氓的言行,以结婚为界,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婚前,“信誓旦旦”,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婚后,则“至于暴矣”。在对比中,揭露了氓的虚伪,自私,凶狠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已被遗弃为界,婚前,嫁后,都对氓忠贞不渝;当遭到遗弃后,她认识到了氓的本质,性格变得理智,成熟,坚强。
  表现两人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核心是双方对婚恋的态度。婚前,女子一往情深,氓急于成婚。婚后,女子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对氓忠贞不渝;而氓则用情不专,负心背誓,遗弃了妻子。
  4,重点掌握赋,比兴的运用。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铺陈事实,直抒胸臆。全诗,从相识,初恋,相思,到结婚,受虐待,被遗弃,叙事十分清楚,用辞十分质朴,具有一种天然美。
  比兴,比是比喻,“以他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兴之辞”。比兴一般连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面容憔悴,被遗弃的痛苦;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悔恨自己误入情网。
  “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比喻女子的愁苦无边无际。
  《重点段落简析》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段的大意:女主人公被氓遗弃后的悔恨心情以及对婚姻的看法;
  比兴句:“桑之为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这段话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了“楚辞”。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等。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军。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全诗概括而生动地描写了楚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的敬佩之情。
  二,词语解释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悔改;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援玉抱兮击鸣鼓。援:拿着;
  身既死兮神以灵。以:而;
  三,课文串讲
  全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描写楚军将士英勇杀敌,最后全军覆没。
  第一句,描写将士披甲操戈,准备战斗;
  第二句,描写两军交锋;
  第三四句,描写敌人兵多势众,楚军英勇战斗;
  第五六句,描写敌人冲进楚军军营,楚军伤亡惨重;
  第七八句,描写楚军将士勇武不屈;
  第九十句,描写楚军全军覆灭,横尸疆场,天昏地暗,场面壮烈。
  作者依照战斗的进程描写,展示了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楚军将士的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精神。
  第二层,祭奠楚军阵亡的将士的亡灵。
  这一层是诗人对阵亡的将士们的深情礼赞。
  前四句,描写将士们征战的精神,礼赞将士们刚武英勇,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四句是感天动地的礼赞,活时凛然浩气,死后也是灵魂不散,虽死犹生。
  《学习要点》
  场面描写完整,真切。
  描写战争场面十分真切。前十句,记述楚军披挂出阵,与敌人交锋,兵败身死的全过程,层次十分清楚。既有大的场面,又有细节描写,还有气氛渲染。
  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垫。
  作者描写出战斗场景的气氛,从而引出对死者的礼赞。如旌旗蔽空,流矢交坠,鸣金击鼓,血撒疆场的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的气氛,衬托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楚军将士威武不屈的精神。
  《重点段落分析》
  诗的第一部分。
  描写内容:见《课文串讲》;
  划分层次:见《课文串讲》。
  《陌上桑》(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主旨》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
  《课文串讲》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疑难词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骊驹。从:跟从。
  《学习要点》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重点段落分析》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2,划分层次。
  分为五层。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短歌行》 (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曹操东汉未年建安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
  他的风格基本是苍凉悲壮。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二,词语解释
  1,对酒当歌。当:面对;
  2,但为君故。但:只是;
  3,何时可掇。掇:拾取;
  4,契阔谈宴。契阔:聚散;
  5,枉用相存。问候枉驾前来的贤才。
  三,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分为四小层。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学习要点》
  分析前八句的内容。
  前四句,感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接着四句,写政治抱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想借酒浇愁。
  分析诗中思贤若渴的情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九的思念之情:“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下面着重描写诗人求贤不得的惆怅和苦闷,设想众多贤才故友远道前来的幻影,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无比思慕的心情。
  作者描写贤才无所依托,殷切希望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助己完成统一大业。
  诗中“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重点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譬如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比喻自己由衷地礼贤下士;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没有明主可投;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周公,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重点掌握善用典故的作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真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表达作者对贤才梦寐以求的思念;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自《管子》,抒发作者渴求贤才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礼贤纳士的心情,和天下统一的期望;
  《重点段落分析》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的心情。
  找出比喻的手法。
  前六句。
  用典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饮酒》 (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陶渊明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田园居》。
  《饮酒》是五言诗,田园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陶醉自然的心志。
  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考易 网校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四句。强调“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第二层: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乐趣。表达彻悟人生真谛后的愉悦。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在看似矛盾的开篇提出设问,然后推出答案:诗人的心早已远离喧嚣的尘世,所以,人虽身在人世间,也能像在偏僻之处一样,不受世俗的干扰。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句,表现作者的心情。
  六句貌似平淡,却创造出清新淡泊,耐人寻味的意境。前两句,写出了田园生活无比闲适,惬意的心情;中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暮景与飞鸟结伴归来的景像,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
  3,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如,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写情,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景,写情的过程中,阐发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妙用。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从军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昌龄盛唐诗人,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擅写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是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七言绝句。
  《山居秋暝》(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王维盛唐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
  其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集是《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自然景色,乐于归隐,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
  二,课文串讲
  1――2句,交代时间,地点,并创造一个雨后清新,宁静的总体氛围;
  3――4句,描写天上明月,地上清泉,一高一低,一静一动;
  5――6句,描写人的声音,看到渔舟晚归,一听一看。
  7――8句,借春写秋,表达作者归隐的意愿。
  《学习要点》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两句为第一层,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后两句为第三层。
  掌握“空”字的含义。
  “空”字表现雨后山间的清新,静谧,自然的变化带给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掌握“秋”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出了时令,呼应了诗题,点染了意境。
  重点掌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
  全诗有泉声,笑声,有月光,水光,有松,竹,石,莲,有月照,泉流,人归,舟诗中描写空山雨霁,明月照松,浣女夜归,渔舟唱晚的美丽图景。所表现的是诗人心旷神怡的心境。“明月松间照”写静:“清泉石上流”写动,“竹喧归浣女”写听,“莲动下渔舟”写视。全诗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4,写景用白描手法。
  全诗这一切描写色彩不浓艳,声音不喧嚣,采用白描手法。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行路难》 (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层。
  第一层,1――4句。描写自己面对美酒佳肴,不能进食,表现出内心极度的愤懑。
  第二层,5――6句。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第三层,7――8句。以古代人的典故,激励自己终究会有实现理想之日。
  第四层,9句,四个三字句。再次感到人生的艰难。
  第五层,10――11句,自信有朝一日,可以宏图大展。
  三,词语解释
  1,忽复乘舟梦日边。忽复:忽然又;
  2,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毫不犹豫;济:渡;
  《学习要点》
  1,分析本诗以作者感情变化安排结构层次的特点。
  本诗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层次的。第一层是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后的苦闷,悲愤心情;五六句是第二层。以自然环境的险恶,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七八句为第三层,借吕烈墓适拢慈拔抗睦约骸P那橛煽嗝谱省>攀骄湮谒牟悖苫孟牖氐较质担俅蜗韵至耸诵闹械目嗝朴爰し摺W詈罅骄湮谖宀悖枘铣陧ǖ暮缆醯氖幢泶锸硕悦篮美硐氲淖非蠛屠止劢〉那榛场
  2,分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的心情。
  这里诗人连用四个动词,以两个连续动作,真实地刻画出诗人抑郁悲愤的心情。
  3,分析比兴句的作用。
  以渡黄河,登太行来比喻作者的理想抱负。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仕途的艰难。
  4,分析诗中所用典故的用意。
  借吕烈幻骶赜玫墓适拢銮苛诵判模诿CG巴局锌吹搅讼M泶锪硕郧巴镜男判;借南朝宗悫的诗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5,本诗的结构安排的方式。
  是以诗人感情变化发展来安排的。
  6,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作用。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处细节描写。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蜀相》(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主旨》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课文串讲》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往访的心情。“自”“空”两字,表明物是人非,人们已经忘记诸葛亮了。
  后四句抒发感情。“三顾”是明君求贤,“两朝”是贤相图报。最后两句是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也寄托自己的感叹。
  《词语解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几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国家
  出师未捷身先死。捷:成功。
  《学习要点》
  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
  2,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重点段落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盛唐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岑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自拟乐府诗题;送别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是一首白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西北边陲的风雪奇寒,抒发了与朋友分离时的真挚别情。属于七言歌行。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北风卷地白草折――愁云惨淡万里凝。”描写大风中的雪景及难耐的寒冷;
  第一小层:1―2句。描写大风;
  第二小层:3――4句。描写大雪。
  第三小层:5――6句。描写转折句,从大雪转为严寒,从自然转为人物。
  第四小层:7――8句。描写寒冷。
  第五小层:9――10句。与开头呼应,描写冰,愁云。
  第二层次:“中军置酒饮归客――”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
  第一小层:11―12句。描写营中送别情景。
  第二小层:13――16句。描写送别诗的时间,环境,心情。
  第三小层:17――18句。描写友人远去,作者凝视雪上的马行的足迹。
  三,词语解释
  1,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归客:为归客设宴;
  3,雪上空留马行处。空:白白;马行处:马蹄印迹;
  《学习要点》
  1,分析的写景部分的特点。
  诗歌的一二句,写北风之大,不写别的景物,只写折断的白草,使“卷地”两字更加传神;在一年大雪之中,只选用八月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形象的比喻,同时在严寒之中又出现春光明媚的景色,反衬了严寒之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只有大西北才有的严寒景色,“愁云”两字又渲染了下文的送别之情:“风掣红旗冻不翻”既写风,又写寒。
  2,重点掌握诗歌最后两句借景抒情的特点。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景,景中有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怅然若失伤感之情,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意味丰富深永。
  3,重点掌握诗中的夸张句,比喻句。
  夸张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地写出了大西北严寒景象。(注意:“风掣红旗冻不翻”不是夸张句)
  比喻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喻大雪,传神地写出了雪的高洁,轻盈,明丽,在诗人笔下,冰封万里的西域风光,似乎成了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比喻形象,贴切,奇特,新颖,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4,背诵。
  《杜陵叟》(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齐名。
  《杜陵叟》属于叙事诗,新乐府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通过叙述受灾农民遭到长吏急敛暴征的经过,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诗的小序“伤农夫之困”就是此诗的主题。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杜陵叟,杜陵居――禾穗未熟皆青干。”描写春旱秋冻,灾情严重。
  第二层:“长吏明知不申破――明年衣食将何如。”揭露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卖田,卖地。
  第三层:“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官吏是吃人的豺狼。
  第四层:最后八句。描写皇帝下诏免税,等到命令发下,大部分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虚名。
  三,词语解释
  1,麦苗不秀多黄死。秀:开花;
  2,急敛暴征求考课。考课:官吏的奖赏标准。
  3,手持尺牒榜乡村。榜:张贴;
  《学习要点》
  划分叙事层次。
  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禾穗未熟皆青干”。铺写杜陵叟的贫困与灾情的严重。
  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到“明年衣食将何如”,写长吏为了升官,向农民急敛暴征;
  第三层,从“剥我身上帛”到“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第四层,“不知何人奏皇帝”到结尾,讽刺皇帝的免租令只是一纸空文。
  重点掌握开头部分描写灾情之重的铺垫作用。
  描写春天旱灾,秋天霜灾,颗粒无收。杜陵叟们已经陷入绝境之中。而地方官吏为了升官,隐瞒灾情,不顾百姓死活,急敛暴征。作品开头描写灾情,起到后文发展的铺垫作用,突出“伤农夫之困”的主题。
  重点掌握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剥我身上帛”四句由前面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1)表达作者对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2)反映农民对官吏的强烈憎恨,加强了评判力度。
  掌握诗后八句对皇帝的讽刺意味。
  作者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帝有了恻隐之心,好不容易下了免租诏令,但是诏令又迟迟不传下来,直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时,才下来,诏令成为一纸空文。灾民的希望破灭了。这诏令就是皇帝的一场骗局。灾民受到长吏的急敛暴征,又受到皇帝的欺骗。作者把矛头直指皇帝。
  《重点段落分析》
  “杜陵叟,杜陵居――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划分层次;分为三小层。一小层,前六句,写灾情之重;二小层,中间四句,写长吏急敛暴征;三小层,“剥我身上帛”,以第一人称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第一小层的作用。写灾情之重,为下文作铺垫。
  人称的转变的作用。表现农民对贪官的愤怒,加强了评判力度;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
  《无题》 (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写七律,七绝,尤以“无题”著称;
  作品集为《李义山诗集》
  此首《无题》是一首爱情诗。考易网校& 提 供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表现忠贞,执著的爱情,抒写了男女双方深挚的相思之情。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1―2句。描写离别之情。
  第二层:3――4句。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离别之后,自己情思难断,哀愁不已。
  第三层:5――6句。设想对方的思念之情,年华流逝,孤寂难眠。
  第四层:7――8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自己要去探望对方的心愿。
  三,词语解释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拂晓照镜但:只;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很难,离别时更难分手;暮春东风吹得无力,百花逐渐凋残。
  《学习要点》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考易网校&
  2,重点掌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的含义。
  所用比兴句。蚕“丝”用谐音,比喻相思;腊“泪”比喻眼泪,表示无穷尽的思念。
  3,说明“晓镜”一句由自己推及对方,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是在设想对方。其作用有(1)设想情人也在思念自己,更加强自己的无限思念;(2)转写对方,也表现出自己对情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蜀相》(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主旨》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课文串讲》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往访的心情。“自”“空”两字,表明物是人非,人们已经忘记诸葛亮了。
  后四句抒发感情。“三顾”是明君求贤,“两朝”是贤相图报。最后两句是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也寄托自己的感叹。
  《词语解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几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国家
  出师未捷身先死。捷:成功。
  《学习要点》
  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
  2,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重点段落分析》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四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