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者文摘 最新现状多少钱一本

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至1986年 12期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总12期
开本:16开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总54期
开本:16开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01期至1986年 12期 总54期 至 65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至1986年 12期 总54期 至 65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总12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至1986年 12期 总45期 至 65期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总54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 总54期
开本:16开
开本:16开
期号:1987年 1期至1987年 12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期号:1986年01月 1期 总54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期号:1983年 1期至1983年 1期 总18期 至 29期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至1986年 6期 总54期 至 59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期号:1986年 1期至1987年 12期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开本:16开
读者文摘1986年1期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读者文摘期,已订成一本_价格25元
读者文摘期,已订成一本
编号:se,期
品种:文字期刊-文字期刊
属性:正刊,,历史/文化类期刊,部分插图期刊,80-89年,,16开,30-49面,,,,
简介:已订成一本
您好,欢迎您对本店商品进行点评、提问!如果您需进一步了解商品,请在此向店主询问!
店主 || 还未回复
商店【乔口收藏】“文字期刊”目录下其他商品: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当前位置: >>
>> 文字期刊 >> 读者文摘期,已订成一本_价格25元
Copyright &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分辨率最好为,IE5.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中国收藏热线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网图片、文字不得转载、复制、及制作镜像!客服电话:8, (白天接听:9:00--17:00)    LZ从《读者》变身之前的《读者文摘》就开始看这本杂志了,看了很多年,从小陪伴到大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经历。因为它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起码是我身边有很多人在看这本杂志。  工作以后隔了几年就没怎么买,后来,重新拾起来再读那些旧杂志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阅历的原因,心智有些成熟起来,联想以前的阅读经历,我突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来一些规律来,  我发现,其实《读者》里面刊登的文章几乎都有倾向性的  举例来说,《读者》刊登文章最喜欢的几个点,或者说是最喜欢吹捧的  1,喜欢吹捧民国文人(要么就是文人的风流雅事,要么就是文人铁骨铮铮。有一篇是关于刘文典的,文章里把刘文典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的鸦片鬼也被夸成了学富五车、不畏强横、行事又独行特立的击鼓祢衡一类的奇人。这篇文章年份还不远,好像是去年的。)  2,喜欢吹捧丘吉尔。(说实话,关于丘吉尔,我在《读者》看到的关于他的事迹累积下来估计不下50篇。不知道是不是丘吉尔的后代在甘肃文艺出版社参了股。丘吉尔无非就是二战那点破事,翻来覆去的讲。)  3,喜欢吹捧犹太人。(特别特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的故事,什么《钢琴师》和《辛德勒名单》之类的故事又是翻来覆去的说,频率比丘吉尔的还高。但犹太人当年在欧洲做的那些烂事《读者》是只字不提。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见过《读者》上面有一篇文章是指责犹太人的。当然,我个人很同情犹太人的二战遭遇,但是一味的维护和吹捧难免有失偏颇吧?)  4,喜欢描写一些现代德国和北欧的生活小文章,里面展现的就是悠闲、优雅、有闲,有素质,淡淡的带点不食人间烟火气的欧洲人,总之,高大上几乎全都有了。在这类文章里,欧洲人几乎个个都是雷锋和欧洲贵族的混合体,既热心助人,又优雅得体。兼爱非攻?仁者爱人?不用去孔子墨子孟子那里去找,随便街头一个欧洲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  但法国巴黎街头的那些狗屎和小偷从来不提。对了,《读者》上几乎没有南欧的事儿。一有欧洲,几乎必然就是德国或者芬兰比利时等国家。前些年还有希腊、爱琴海之类,现在希腊破产,现在也不提了。  4,几乎每期必有一篇中国农村穷困背景的文章,要么就是上不起学的,要么就是穷困生活当中的父爱母爱。看着让人动容。  …………  (如果还有,楼下筒子可以再补充)  ——前几年我就突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被这本陪伴多年的杂志洗脑了。我少年叛逆时与父母价值观有冲突时,一争辩我必然提到国外,这国外无非就是欧美,就是外国怎么怎么样,中国怎么怎么差,体制问题,教育问题,甚至人种问题。在那个少年时代,我也超喜欢民国时期的文人,凡是那个时期的著名作品我都找来细细看。  后来才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不管是军阀还是民国,偏文科的教育体制其实养了一大批的文人混蛋,在国家遭受蹂躏时,他们仍然可以拿着吓死人的高薪在风花雪月。我发现一个潜规则:当代的文人之所以喜欢民国,无非大概就是向往那个文人地位高于一切的地位罢了。徐志摩一个月的薪水高达300块大洋左右,而当时一个码头工人一个月只能挣到两三块,这两者其间差了上百倍。我们很难想象现在一个北大教授是一个普通工人薪水的百倍薪水,而且领高薪的徐志摩之流还是文科,就写写诗,教两天课就可以拿着薪水整天开舞会、跑沙龙,不像是两弹一星那样的国宝级科学家。如果真是一帮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国家栋梁,领千倍薪水我都没意见。  所以,现在偶尔书摊翻到&读者&,我发现我看不下去。  我发现我被洗脑了。  所以,我有理由发个帖子来表达我的愤怒。
楼主发言:7次 发图:0张 | 更多
  楼主,一万个赞!!!!读者这种洗脑杂志,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看的,看出来的都是崇洋媚外的货!我曾经就是!要不是出了国,一辈子都崇洋媚外!我也觉得很气愤!这种杂志!祸国殃民!还不如知音!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初中老师还让我们订呢,真是毁人不倦  
  都什么年代的书了,社会都进步了它还在不遗余力的煽情,也就适合初高中生看看了,跟故事会一样坏人从来没有好下场,严重歪曲事实,看多了就看傻掉了  
  那个杂志好久没看了,不过确实像楼主说的那样,很多期期文章类型没多大的变化。我在想是不是出版社的几个编辑都是老人儿,一直都没什么变化和创新。  
  。。。。小学刚开始识字就看读者。。。因为老爸爱看,家里一堆。。。。  小时候真是羡慕死外国人的生活了。。。。  这几年在没看过,偶尔会买一本,感觉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了。。。  
  @百叶猪 2楼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排
  要不就是猛灌鸡汤。讲一些圣母到可笑的故事。有的文章还是不错的。有的就真的三观不正  
  楼主,我记得n年前就有人八过读者  
  @百叶猪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我也是。看到你说笑话我还想起小时候每月必买的幽默大师,正反面的好像,最喜欢中间朱森林的漫画,我还发现那人物形象特象刘大脑袋  
  想起那时还喜欢看山海经  
  确实,尤其初中那会每期都买,高中觉得无趣,开始看人物传记了,周围还有不少人看青年文摘,意林,还有误人子弟的最小说  
  读者现在多少钱一本?当年还是个软妹子的时候好像是三块钱一本,辣个时候麻麻说作文写得好的孩子都看读者的说……兰后我也跟风。后来发现文章千篇一律啊,都是遍地好人的那种……太不切实际了
  我小时候期期都买。。。然后我却成了一个自干五。。。看来洗脑这个东西还得看人啊,不是谁都能洗的
  很多年都看不进去了  
  同觉得,上大学就不看了,但是笑话还不错~~  
  马克  
  哈哈哈哈我家还有中日学生夏令营那期  闪瞎狗眼  真难想象这些孩子和日宅是一个种族哈哈哈  
  就跟ccav新闻联播一个套路的内容啊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对它的评价是“伪美”  
  话说我拿到读者总是先翻33,34页~嘿嘿  
  小时候一直看。  大学一次放暑假还是寒假来着,看到床头妈妈的读者拿来看发现看不下去。已经有了一点点阅历,清晰的知道世界不是那个样子,一味地知足和鸡汤是没用的,那也许是成功以后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拿读者来解释自己的平庸,用肤浅的内容充当内涵,是行不通的。  
  小时候一直看。  大学一次放暑假还是寒假来着,看到床头妈妈的读者拿来看发现看不下去。已经有了一点点阅历,清晰的知道世界不是那个样子,一味地知足和鸡汤是没用的,那也许是成功以后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拿读者来解释自己的平庸,用肤浅的内容充当内涵,是行不通的。  
  刘文典那篇我记得,好像是叫世间已无真狂人,不过是我高中时看的了,都有六七年了,当时还想着又给我科普了一个大牛  
  回复楼主,@通途2011  LZ从《读者》变身之前的《读者文摘》就开始看这本杂志了,看了很多年,从小陪伴到大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经历。因为它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起码是我身边有很多人在看这本杂志。   工作以后隔了几年就没怎么买,后来,重新拾起来再读那些旧杂志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阅历的原因,心智有些成熟起来,联想以前的阅读经历,我突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来一些规律来,   我发现,其实《读者》里面刊登的文章几乎都有倾向性的   举例来说,《读者》刊登文章最喜欢的几个点,或者说是最喜欢吹捧的   1,喜欢吹捧民国文人(要么就是文人的风流雅事,要么就是文人铁骨铮铮。有一篇是关于刘文典的,文章里把刘文典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的鸦片鬼也被夸成了学富五车、不畏强横、行事又独行特立的击鼓祢衡一类的奇人。这篇文章年份还不远,好像是去年的。)   2,喜欢吹捧丘吉尔。(说实话,关于丘...  -----------------------------  难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报酬应该一样,喜欢一种状态必然以为他好,收入好,地位高的身份不该被羡慕,再说民国时代的文人大多确实有浪漫的传奇
色彩。现代都是笑贫不笑娼,大大的更是以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准则。国外的制度确实有优越的地方,至少社会保障这块好得多,也不是全然好,就是优劣参半。  
  当年一直看,有些文章还好(比如经常有什么何其芳王安忆的散文一类的),但长大后就猛然发觉很多言论通俗点说就是“扯淡”
  回复楼主,
@通途2011  LZ从《读者》变身之前的《读者文摘》就开始看这本杂志了,看了很多年,从小陪伴到大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经历。因为它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起码是我身边有很多人在看这本杂志。  工作以后隔了几年就没怎么买,后来,重新拾起来再读那些旧杂志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阅历的原因,心智有些成熟起来,联想以前的阅读经历,我突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来一些规律来,  我发现,其实《读者》里面刊登的文章几乎都有倾向性的  举例来说,《读者》刊登文章最喜欢的几个点,或者说是最喜欢吹捧的  1,喜欢吹捧民国文人(要么就是文人的风流雅事,要么就是文人铁骨铮铮。有一篇是关于刘文典的,文章里把刘文典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的鸦片鬼也被夸成了学富五车、不畏强横、行事又独行特立的击鼓祢衡一类的奇人。这篇文章年份还不远,好像是去年的。)  2,喜欢吹捧丘吉尔。(说实话,关于丘...  -----------------------------  @Vivian有点神经质 26楼
02:12:28  难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报酬应该一样,喜欢一种状态必然以为他好,收入好,地位高的身份不该被羡慕,再说民国时代的文人大多确实有浪漫的传奇
色彩。现代都是笑贫不笑娼,大大的更是以经济基础作为社会准则。国外的制度确实有优越的地方,至少社会保障这块好得多,也不是全然好,就是优劣参半。  -----------------------------  没有人说要一样,但必须有个度。你那个制度优越的国外,至少就是保证了体力劳动者的价值
  拿到读者第一件事看笑话和漫画~~
  @闲步落花傍 1楼
00:45:38  楼主,一万个赞!!!!读者这种洗脑杂志,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看的,看出来的都是崇洋媚外的货!我曾经就是!要不是出了国,一辈子都崇洋媚外!我也觉得很气愤!这种杂志!祸国殃民!还不如知音!  -----------------------------  事实上,我们这么多年来,其实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在国内极有影响力杂志其实是一种观点上的洗脑。  我一向对阴谋论嗤之以鼻。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引起了我的猜疑。就说最近这半年多的黄金潮,美国高盛等投行摆明了就是要做空黄金,没想到却受到了中国大妈的购买热情,让美国投行们头疼的要死。  然后,精彩的来了,中国所有、所有的主流媒体无一不在怒斥、嘲笑中国大妈的购金行为。  我真的不敢想象,本来中国民间就是一个缺金的社会,当年让蒋介石搜刮了个一干二净,中国大妈买黄金,增加民间的黄金储存量,这几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因为无论什么货币都没有黄金来的充实和保值。  但中国的主流媒体没有一个不是配合美国投行希望中国大妈停止买进黄金的口风的。天涯上也充斥了大量的大V的帖子,不断打击大妈的热情。  美国投行基本上是犹太人控制的。这不算可怕,但中国的主流媒体配合美国投行口径的现象却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知道犹太资本无孔不入,势力大的惊人,但没想到能大到这种程度。居然能控制中国的媒体们统一喉舌?  《读者》呢,这个在中国民间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呢?会不会有犹太资本的渗入?《读者》常年吹捧犹太人,常年拐着弯的美化私有制,难道不是一种收买后的现象吗?  有人说,媒体的背后都有资本控制。我觉得我应该相信这句话。我绝不相信《读者》是一个白莲花。有影响力的媒体自然就会被盯上。
  @answeriyh 21楼
01:35:22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对它的评价是“伪美”  -----------------------------  不由得点赞
  回复第2楼,@百叶猪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从小就有见地啊!  
  我初中高中都在看,不过现在是自干五。  
  所以读书涉猎范围还是广一点好,精华糟粕先不谈,至少不会局限于一种观点而被洗脑。  楼主说的高盛等投行渗入中国媒体的阴谋论,本来我肯定不信这么夸张的事,不过最近刚好在听投行概论老师讲高盛搞垮希腊政府的案例,突然觉得有点可能了。  
  所以看书一定要杂~~不然眼光就局限了~~
  很多公知都跟读者说一样的话
  学习  
  我今年27岁,十几年前念初中时候特别喜欢看,现在想想真的觉得好好笑,但你相信现在还有30多岁的人爱看这个吗?我前公司同事就是!  
  回复第2楼,@百叶猪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我也是,哈哈  
  排楼主  
  回复第2楼,@百叶猪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me too!!跟我一模一样!  
  心灵鸡汤。。  
  @通途2011   你傻呀  这本杂志又不是实事评论、社会分析、政治评书性质的杂志  只不过是文学化的休闲娱乐的杂志  关心社会问题,你可以选择其他报刊啊
  现在大学生一枚偶尔还是会买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等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这难道不是中学生看的吗?现在买一本,完全看不进去。  说到黄金,其实媒体说什么,真的影响不是很大,该买的还是买,我要有钱也去买,因为真的比以前便宜,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了,媒体有的时候就是个屁,反正我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
  媒体再说中国大妈怎么怎么不好,我们可爱的大妈们对黄金的热情也不会衰减??  
  不看这个,一般看格言  
  以前真是每期都看啊,青年文摘和读者。  里面有些故事挺感动我的,上课偷偷看,看得我泪流满面。我看到的很多都是人性的光辉,很少去注意到崇洋媚外的事情。  超爱里面的笑话,总是留着最后看。里面的插图也不错,我的美术老师建议过我多学学里面的画。  看了七八年的读者,丝毫没有影响我成为干自五,从小立场坚定吧,咔咔~~
  我其实想知道刘文典怎么就这么不堪????  
  不喜欢读者。。文风略矫情。。青年文摘好点。。楼主可以去看看西方人自己写的那些文学作品,你会发现你变成坚定的自干五了。。那里面尽是对资本主义的抨击啊。。果然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不喜欢读者。。文风略矫情。。青年文摘好点。。楼主可以去看看西方人自己写的那些文学作品,你会发现你变成坚定的自干五了。。那里面尽是对资本主义的抨击啊。。果然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LZ你是没有脑子嘛,这么容易被洗
  曾经我以为那些外国小故事都是真的,有一天突然就开眼了,居然就看见了文章的署名是中国人的名字!顿时我悟道了,这不就是蒙我吗!  
  回复第1楼,@闲步落花傍  楼主,一万个赞!!!!读者这种洗脑杂志,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再看的,看出来的都是崇洋媚外的货!我曾经就是!要不是出了国,一辈子都崇洋媚外!我也觉得很气愤!这种杂志!祸国殃民!还不如知音!  --------------------------  对,出了国才不觉得国外好  
  早发现了,我会说我还是在看吗 看时带上脑子就行.  读者奉行的是凡外国的必是好的,中国的几乎全是诟病或负面.
  。。。以前读书的时候看,自从上了大学再也不想看那些了。。。总觉得看来看去一个风格。。。  我看个什么- -好像是叫特别关注?特别关注里面的那些冷幽默比较好玩。。。。偶尔我还搞几本回家看看。其他都开始啃博客天下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什么的了。。。新闻比这种文摘来的有意思的多。。。。
  之前看了十来年,一拿到手先看幽默笑话。每期必买有五六年吧。。不过也不看快十年了。。。  
  说刘文典学富五车有错?这跟他吃不吃鸦片没什么必然联系吧
  每次读者只看笑话这一栏,从来没有看过其他文章。。。  从小到大文章都是范文,从来不为写作文操心  对于家里的亲戚逼着孩子订读者以求提高作文分数的行为,就两字:呵呵
  回复第20楼(作者:@梁太太太 于
01:32)  就跟ccav新闻联播一个套路的内容啊  [来自iPhone手机客户端]  ==========  那比新闻联播差远了  不是一个级别的  
  我只看笑话
  回复楼主,@通途2011  LZ从《读者》变身之前的《读者文摘》就开始看这本杂志了,看了很多年,从小陪伴到大   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共同经历。因为它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起码是我身边有很多人在看这本杂志。   工作以后隔了几年就没怎么买,后来,重新拾起来再读那些旧杂志时,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阅历的原因,心智有些成熟起来,联想以前的阅读经历,我突然从中发现和总结出来一些规律来,   我发现,其实《读者》里面刊登的文章几乎都有倾向性的   举例来说,《读者》刊登文章最喜欢的几个点,或者说是最喜欢吹捧的   1,喜欢吹捧民国文人(要么就是文人的风流雅事,要么就是文人铁骨铮铮。有一篇是关于刘文典的,文章里把刘文典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的鸦片鬼也被夸成了学富五车、不畏强横、行事又独行特立的击鼓祢衡一类的奇人。这篇文章年份还不远,好像是去年的。)   2,喜欢吹捧丘吉尔。(说实话,关于丘...  -----------------------------  是的,最经典的就是老外18岁就独立了,就再也不需要父母了,不知欺骗了多少人  
  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以前比现在好,外国比中国好。
  @百叶猪 2楼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看笑话+1
  回复第2楼,@百叶猪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一样一样!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天天推荐这杂志,说高考作文就按着这风格写分肯定高,还让我们背感动中国台词。。。
  小时候无非就是看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童话大王。。。现在都不看了。。。。。。偶尔看点小小说就是= =
  @百叶猪 2楼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我也是啊哈哈  不过有时候喜欢看《故事会》,现在回头看,弱爆了。。
  @百叶猪 2楼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小时候可能会被洗脑,现在长大了,有更多的渠道了解这个世界,思想也更加独立,能客观评价的时候,读者这本书,就只是去看笑话那一页的了。
  中学看过,还每期必买,怎么说呢,洗脑倒是不会就是变得无知啊~~~大了自己会翻墙接触面广了,特么的觉得自己之前真丢脸,拿着读者上完全跟国外不符的知识跟同学讨论,还当做什么真理了,不过还好那个时候大家都无知。。。
  楼主真相了,我还在想吗知音怎么不骂读者,知音是明面的洗脑文,有点文化的人就觉得恶心白痴的文章,读者是暗面的洗脑文啊,基本上是国外多么发达民主有人情味,我们国内脏乱差没有自由,人素质差自私可悲。那些古人民国人就说他们多么高风亮节,极品暴虐的事迹一句不提。整个杂志的思想是一边倒的,而不是让读者自己思考判断。初高中时候没什么文学杂志,老师也推荐,到底是看了多少洗脑文啊我去,现在工作回头看就是一本辞藻堆砌立意狭隘的杂志,还在祸害多少青少年!
  @百叶猪
00:47:00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你是我吗?呵呵,长大了就不再看读者了,我会说我现在只看网络小说吗?感觉和学生时代相比现在的我太LOW啊。哈哈  
  当初我们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就是《读者》的狂热粪,甚至每每要我们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必然推崇那种“读者体”文章(即所谓一段小故事后面附一条哲理之类的文章或寓言),只要写这种文章,他必给打高分。
  厕所读物嘛!!还想肿么样!!  
  以前喜欢看读者差点变美分,但是我现在逛天涯刷兔吧被微博公知恶心到洗回来成了自干五……╮(╯▽╰)╭  
  读者也不过是媒体的一种  全球的媒体都在哪几个人手里?  呵呵  教科书里有档的意志  其它书里肯定有别人的意志  看看中国媒体圈高层的国籍和背景?  呵呵
  读者不就是GZ体吗?年少时看读者,好像除了中国,欧美国家真的好美好啊。成年后细细想来——我去!跪添杂志啊。现在想来就想呕吐啊!
  初中的时候一直买青年文摘和读者,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读者了就只买青年文摘,当青年文摘也往读者方向靠近的时候毅然放弃,看故事会了.
  读者、青年文摘……很久没有看这类湿漉漉的文章了……
  @百叶猪
00:47:00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我也是……惭愧惭愧……  
  楼主所言甚是。哎。。。
  立马跑去翻了书柜,发现我一本读者都美买过。全是《格言》,还有几本意林。  
  那能不能推荐几本值得看的杂志啊?我是来收书滴~
  能不能推荐几本值得看的杂志啊?我是来收书滴~
  到高中还在看,只是觉得略奇怪,不太赞同有的文章观点。然后我就变成自干五了  
  早就发现了,所以我从大学开始就再也不看了
  @新年快乐拜事如意 11楼
01:08:52  @百叶猪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我也是。看到你说笑话我还想起小时候每月必买的幽默大师,正反面的好像,最喜欢中间朱森林的漫画,我还发现那人物形象特象刘大脑袋  -----------------------------  幽默大师!!!做的真是极好,从小小个一直订一直订,都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停看的了,小雀斑妹也很可爱,怀念啊
  小时候期期都看啊楼主说的这些好像有点模糊的感觉,但是那会太小了,印象不深刻。
  @百叶猪 2楼
00:47:21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哈哈哈哈哈和我一样!!
  高中每期都买 大一就慢慢觉得看不下去了 但还是买 只能看看里面笑话 言论那点   在后来看到这书就恶心
  回复第2楼,
@百叶猪  没觉得。。。。洗脑不洗脑全凭自己什么心态。我小时候看,每次都先看第34页的笑话。。。  --------------------------  @N爱喝茶 42楼
08:29:58  me too!!跟我一模一样!  -----------------------------  看什么杂志我都先看笑话= =。
  @青蛙小马甲 80楼
09:36:05  初中的时候一直买青年文摘和读者,后来实在看不下去读者了就只买青年文摘,当青年文摘也往读者方向靠近的时候毅然放弃,看故事会了.  -----------------------------  哈哈哈 我也是,不过我一直都不爱看读者,觉得故事太平淡了,我就爱看故事会那种跌宕起伏一点的,再早点还买都市男女生,水晶男女生,男生女生,后来就买许愿树漂流瓶那种蛋蛋忧伤风格的。后来就只买漫画怕踢和故事会了,话说初中上数学课有男生看知音和家庭被抓了。。
  我觉得最洗脑的是新闻联播,读者还好。成年人有了认知能力,多数还是能分辨好坏。中学生没阅历多了解外国也不差。似乎没有谁被洗脑非要移民,立志当文人或者成为丘吉尔之流追随者吧,
  读者文摘不是国外的吗?
  粪青容易被洗脑  
  难道没人八一八《读者》里面的逆天文章?
  叫楼主这么一说还真的是,  特别是读者喜欢后半段刊登一些抨击中国  的文,选的经济类文章都那么没水平
  刚认真的去百度了下,现在的读者以前是叫读者文摘的,后来与美国的读者文摘重名引起法律纠纷,93年才改名。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读者文摘 和 读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