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枫林有年份的诗词句

【枫林】我们来艾特那些诗句吧_斩龙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0,620贴子:
【枫林】我们来艾特那些诗句吧
不蓝说明你是异性恋烧死异性恋!
恨,遗憾。最喜欢的字。...
#文案-长江以南# 朱颜辞...
一句诗形容一个侠客风云...
本文原创,在线创作。 ...
我id就是诗句.
本贴盘点美人诗词及句子...
第一场 史论五篇 一、“...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
@不高兴就揍你玩
你能猜中几个?
各位才子才女帅哥美女们...
&NEW&超人气传奇,2015经典斩龙排行榜,免费斩龙,99%传奇玩家都在玩,打造斩龙游戏乐园十五年老斩龙记忆,装备靠打,升级纯手打,骨灰散人必玩老斩龙,点击注册,3秒即玩
一个人久了,除了寂寞点外还是蛮开心的。一个人久了,会慢慢变得成熟起来。一个人久了,会比以前更爱父母。一个人久了,对所有的节日大多没什么期待。一个人久了,听到看到别人一对对的很甜蜜,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介意。一个人久了,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现实。一个人久了,会上瘾的。。。。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肠断白鹭洲
百度小说人气榜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关于山的诗
关于山的诗
范文一:寒山的论诗诗作者:张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08期中图分类号: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9)02-0189-06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谈论诗歌的作品,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到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分析,会较为明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发现这些论诗诗的独特价值。寒山的创作,由于其佛教劝戒内容与直白的语言,在当时及后世往往被嘲笑为佛教偈颂而被拒于诗歌殿堂之外。寒山认为自己的作品合乎“典雅”标准,应该归乎诗之行列,不但指出了偈颂与诗歌区别之所在,而且指明了禅诗发展的雅化方向,对后世诗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简单介绍一下汉魏以来偈颂的发展情况,及佛教内外关于偈与诗关系的认识。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gāthā)与祇夜(梵geya),两者意义有别:前者直接以韵文记录说教内容,前无散文,故又称为“孤起偈”;后者前有散文,后继以韵文重复其义,故又称“重颂偈”。诸经论也经常将两者混用。狭义之偈,单指伽陀,又译作“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为“讽诵”、“偈颂”“孤起颂”、“颂”、“歌谣”等。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偈”这一概念的。印度佛经中的偈颂,本来重文采、重声律,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偈颂往往失去其文采而变得质木无味。东晋高僧鸠摩罗什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哕也。”[1]他认为,在由梵文译为汉文的过程中,偈颂“失其藻蔚”,而变得质直无味,失去了其文体特征。魏晋以后,中土僧人在讲经的过程中,也开始大量创作偈颂。这些偈颂在用韵、属辞、造句等方面开始与中土诗歌接近,逐渐演变为哲理化的佛理赞诗。盛唐以后,随着僧人文士化与文士禅林化的演进,出现了一些深谙诗调、韵律与体式的诗僧。他们创作了大量淡然天和、意境高远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意象选择与遣词用韵上都与当时的文人诗十分接近。杜松柏说:“至唐之近体诗盛行,佛禅应用偈颂,乃日兴盛。至禅人用之,乃日去偈颂之体远而与近体诗相近。在禅人曰偈曰颂,在诗家曰诗歌,其揆一也。”[2]中唐以后,诗僧的创作,越来越远离魏晋以前质木无文的偈颂,越来越接唐之近体诗。那么,时人是否已经认可了偈颂的诗歌特质呢?在唐人看来,偈与诗并不是一回事。齐己在《龙牙和尚偈颂序》中说:“禅门所传偈颂,自二十八祖止于六祖,已降则亡,厥后诸方老宿亦多为之,盖以吟畅玄旨也。非格外之学,莫将以名句拟议矣。……虽体同于诗,厥旨非诗也。述者见之而为抚掌乎!”[3]他明确地说,偈虽然在体制上同于诗,但在宗旨上与诗是不同的,诗的功能在于抒情言志,而偈的功能在于“吟畅玄旨”。立足这一立场,齐己认为寒山的作品属于偈。他说:“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谁同论此理,杜口少知音。”(《渚宫莫问诗十五首》之三)指出寒山偈的宗旨在于阐论佛理。寒山的150余首佛禅诗,可分为劝戒诗和禅悦诗两大类[4],前者自不待言,即使是后者,虽有不少深邃幽静的景物描写,蕴含着山林幽隐之趣,但其终极意义还是引人悟道。这是齐己把寒山诗归为偈颂的主要原因。直到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寒山诗仍被看作偈颂。馆臣曰:“今观其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5]寒山诗被称作“禅门偈语”,即使那些机趣横溢之作,其宗旨仍是“劝戒”,因此是偈不是诗。这是从表现内容上来区分诗与偈的。在寒山、拾得生活的时代,他们的作品往往由于其劝戒内容和浅白的语言而被嘲笑为偈颂。拾得对此表示不满,反驳说:“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事。”[6]844可见,当时人们还是严格划分诗与偈之间界线的,他们把僧人创作的以谈佛理为主的诗称为偈。拾得坚持认为自己的创作“也是诗”,并认为诗与偈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他有时也称自己的诗为偈,如:“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岩中深处坐,说理及谈玄。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6]845在他看来,诗与偈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与拾得一样,寒山也坚持自己创作的诗歌定位。《寒山诗集》中,多处出现“我诗”字样,如“凡读我诗者”、“下愚读我诗”、“闲于石壁题诗句”、“若能会我诗”、“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等等,没有一处说自己的作品是偈,也没有像拾得那样,以“诗偈总一般”来替自己辩解。寒山坚称自己这些谈佛理之作就是诗。入唐以来,僧俗往来频繁,相互评论诗作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寒山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他与人论诗的情况: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6]785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6]751这两首诗记录了寒山诗在当时被文人嘲笑的情况,被嘲笑的原因:语句浅白,不合韵律,不典雅。寒山对这种批评表示不满,认为自己的诗“合典雅”。如前所述,佛经偈颂在“改梵为秦”的过程中往往失去其原有的韵律与藻蔚,变得质木无文,缺少韵味。寒山之前诗僧的个人创作,往往只重劝戒,不重艺术,有道无诗。寒山诗在注重劝戒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典雅”的追求。如: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四顾晴空里,白云同鹤飞。[6]435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6]578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6]745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6]750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草座山家有,孤灯明月轮。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6]763这些应该是寒山所得意的“典雅”之作。刘大杰评曰:“有自然界的意境,有诗人的性情,一点不觉得枯淡,字里行间,处处显出一种高远空灵的情趣。”[7]这种诗歌的创作,是由寒山重“典雅”的诗学观所决定的。周裕锴说:“唐僧诗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王梵志、寒山、拾得为代表的通俗派,二是以皎然、灵澈等人为代表的清境派。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时同一位诗人就有两种不同风格,如寒山的三百多首诗中,也有‘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这样清幽敻绝的意境。”[8]寒山的不少作品,已经摆脱了质木无文的白话说教,具有了清幽、高远的韵味,呈显出由“通俗派”向“清境派”过渡的迹象。除了这些“典雅”之作外,寒山还有大量通俗的白话说理诗,如:两龟乘犊车,蓦出路头戏。一蛊从傍来,苦死欲求寄。不载爽人情,始载被沈累。弹指不可论,行恩却遭刺。[6]94我见东家女,年可有十八。西舍竞来问,愿姻夫妻活。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含笑乐呵呵,啼哭受殃决。[6]151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彼此莫相啖,莲花生沸汤。[6]191-192这些可能就是被嘲笑为不识蜂腰、不会鹤膝、不解平仄之作。这些白话诗,并不能说明寒山不懂格律声病。有研究者统计,在寒山现存的三百余首诗中,有69首押平声韵,单句诗平仄基本协调,对仗工整,其中完全符合粘对规则的有54首。[9]可见,寒山是熟悉格律知识的,那么,他为什么又创作出这些不合声律之作呢?钱钟书说:“初唐寒山、拾得二集,能不搬弄翻译名义,自出手眼;而意在砭俗警顽,反复譬释,言俚而旨浅。”[10]由于寒山诗的主旨在于“砭俗警顽”,其潜在的读者并不仅仅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们,还有大量下层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因此力求做到“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即通俗易懂。所以,他说“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担心趋就声律会破坏诗的劝戒功能。寒山的劝戒诗,内容大多是表现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平,揭示人生的空幻与无常,然后劝人修习佛道,解脱痛苦;禅悦诗表现的则是禅者开悟后的风光,生命由二元世界直接契入一如境界,于纷纭迁变的现象界,体悟当体即空、如如不动的宇宙实相。劝戒诗质直通俗,禅悦诗空灵典雅。就修道的次第来说,后者的境界远高于前者;就创作的时代而言,后者可能是其晚年道行高妙时的作品。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活,寒山诗的雅化历程也就历历在目了。中国传统诗学认为,诗歌有两大功能:一是言志,二是缘情。佛教主张泯志灭情,从而出离烦恼与痛苦,寒山诗也谓:“此等诸痴子,论情甚可伤。劝君求出离,认取法中王。”[6]243这样,诗歌的抒情、言志功能,就与佛教的泯志灭情主张产生了矛盾。关于诗歌与佛法之间的关系,教内外颇有争论。《四分律》明确反对僧人以歌咏说法:“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便自生贪著,爱乐音声,是谓第一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生贪著,爱乐其声,是谓比丘第二过失……”[11]认为僧人以歌声说法,会使自己及听者产生贪著之心。唐代具有佛教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法苑珠林》也认为:“掉悔盖者,有三:一、口掉者,谓好喜吟咏,诤竟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话等,名为口掉。……三、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心。”[12]明确指出吟诗作赋、“思惟文艺”,会使人心情放荡,不能专心于道业。小乘佛教的出发点是“出离心”,即要求自我解脱,“出离”生死,趋证涅槃,僧众大都出家禁欲,持戒谨严,因此对诗歌存有戒心,认为诗歌令人心生攀缘,易造下妄语、绮语之业。大乘佛教的出发点是“菩提心”,立志成佛,广度众生,其理论的核心是真俗不二,染净不二,其行动的准则不再是律仪,而是所谓的“方便善巧”,因此不但不反对诗歌、文艺,而且认为诗歌、文艺可以作为弘法之资粮。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说:“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文笔、赞咏、歌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13]赞宁在《宋高僧传》中,评价诗僧灵一曰:“示人文艺,以诱世智”;评价皎然曰:“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14]充分肯定诗歌的弘道功能。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师,在《宗门十规论》中也说:“宗门歌颂,格式多般,或短或长、或今或古、假声色而显用,或托事以伸机,或顺理以谈真,或逆事而矫俗,虽则趣向有异,其奈发兴有殊,总扬一大事之因缘,共赞诸佛之三昧,激昂后学,讽刺先贤,皆主意在文,焉可妄述。”[15]他认为,只要作诗的目的是弘扬佛法,不论哪种诗歌样式,都是可以接受的。唐代,关于僧人作诗的争论,并不局限于教界内部,也扩展到文人士大夫中间。我们以刘禹锡和白居易为例。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序》中说:“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名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信禅林之蘤萼,诫河之珠玑耳。”与刘禹锡充分肯定僧诗的艺术性不同,白居易强调诗僧创作的动机与目的,他在《题道宗上人十韵序》中说:“予始知上人之文,为义作、为法作、为方便智作、为解脱性作,不为诗而作也。”他认为,僧人的诗歌创作不能脱离其宗教根本,不然就是“为诗而作”的绮语、戏论,立足于此,他对护国、法振、灵一、皎然等诗僧的创作表示不满。以上介绍了唐代佛教界及文人士大夫对僧人做诗的态度,这是我们分析寒山诗歌创作动机论必不可少的背景材料,下面来看寒山对诗歌与佛法关系的理解。寒山概括自己一生的诗歌创作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来母。”[6]704最后两句,明确交待自己做诗的动机在于启发世人修行佛道。寒山把自己的诗定位为可以代替佛经的修道书,他说:“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6]794在另一首诗中,他更明确地说:“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6]15读其诗,悭贪者变廉洁,谄曲者变正直,除恶业,归真性,从而出离苦海,修成佛道。寒山这种“以诗为佛事”的想法在后世十分普遍。如元代方澜曰:“以诗为佛事,随地学山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六云:“余在广东新会县,见憨山大师塔院,闻其弟子道恒,为人作佛事,诵诗不诵经。”寒山诗歌创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劝人修习佛道,解脱痛苦。可惜,他的这一苦心却不被世人所理解:“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6]473世人不理解寒山诗句的真实用意,称其为闲言碎语。他又分析其诗不被理解的原因说:“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6]357佛教认为,修道者的根机有深浅、利钝之别,对佛法的感悟能力当然就有高下之分。寒山根据佛教的这一理论,又借用孔子“上智”与“下愚”之说,认为自己的诗只有“上贤”之人才能心领神会、“把著而笑”,而“下愚”之人,由于不解个中之意,只知讽刺嘲笑。上文说过,齐己认为偈与诗的区别,一是“吟畅玄旨”,一是吟咏情性,也就是白居易所谓的“为法作”与“为诗作”之别。寒山坚持“为法作”,坚定地认为诗歌具有弘法之功能,同时站在“为法作”的立场上,批评某些文人的“妄言”、“戏论”。他嘲笑那位识蜂腰、会鹤膝、解平仄的“王秀才”曰:“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寒山诗集中,类似的批评还有:余昔曾睹聪明士,博达英灵无比伦。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为官治化超先辈,直为无能继后尘。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可陈。[6]105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神气卓然异,精彩超众群。不识个中意,逐境乱纷纷。[6]282这里批评了两位“聪明士”:前一位,尽管“五言诗句越诸人”,但由于贪图财色,最终还是“瓦解冰消”;后一位,尽管“勤苦探幽文”,但由于不识佛道真意,其诗只能逐境迷己,如盲咏日。寒山创作了大量禅理、禅趣诗,以表达对禅宗的理解。寒山之前,以诗言禅者较少,神秀、惠能等人,虽然有言禅的诗句,但大都是质木无文的偈颂,还不能算真正的禅诗。寒山之后,出现了大量以诗言禅之作,禅师上堂、示法更喜欢采用诗歌的形式。因此,寒山禅诗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禅诗史上应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重点考察寒山对禅宗“不立文字”的理解,并分析其以诗语禅的方法。达摩以来,南宗禅一直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其宗旨,寒山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说:“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6]544此诗表达的正是即心即佛、不假外求的思想。他又说:“报汝修道者,进求虚劳神。人有精灵物,无字复无文。呼时历历应,隐处不居存。叮咛善保护,勿令有点痕。”[6]470“精灵物”,指的是人人本自具有的真心、佛性,它“无字复无文”,当然就不能以概念、语言、文字来表述了。世人不知佛性本有,不知向内用功,反而一味向外寻觅,求之愈勤失之愈远,而一旦悟到佛性本自具足,一切现成,不假外求,即于刹那之间见性成佛。寒山描述这个由迷转悟的过程说:“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直到龙宫深密处,金关锁断主神愁。龙王守护安耳里,剑客星挥无处搜。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6]514寒山诗集中,表达“不立文字”的诗还有: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6]520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处圆。[6]524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6]420禅宗认为,人的本心是不可言说的,它是靠诗意的直觉体验而渡到光明的彼岸,去创造一个朗如秋月,六尘不染的心境。寒山诗中,最能表达这种思想的是:“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6]137“吾心”,这里指的是本体意义上的本心、佛性、真如。本心犹如秋潭印月,湛然圆满,光辉朗洁。在这种水月相忘的直觉观照中,主体尘宰迥脱、一真孤露,主客界线顿然消失,心月泯然归一。本心不可言说,而又不得不说,禅宗常采取随说随扫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寒山子在说过“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后,马上又说:“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这就扫除了前面比喻留下的痕迹,突出禅宗不立文字的特点。以上列举的数首诗,有的虽不是直接论诗之诗,但它们却能很好地说明诗与禅之间的关系,能表达寒山对诗禅关系的理解。寒山说:“因指见其月,月是心枢要。”诗与禅之间又何尝不是这种指月关系呢?寒山一句“教我如何说”,道出了诗禅之间的全部秘密。寒山的论诗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关于论诗诗的渊源,张伯伟说:“这虽然可在《诗经》中找到若干章节,但只是一个不甚明显、亦不甚重要的渊源而已。以韵语形式论诗文(包括其他体裁),最早而又典型的是陆机《文赋》。而正式开创论诗诗之体的,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16]113-114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中国古代论诗诗的正式开端,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寒山的影响。陈耀东论证认为:“(寒山诗)为青年诗人杜甫所推崇、倾倒是情理之中。”[17]如果是这样的话,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的形式论诗,也就有可能受到寒山论诗诗的影响。宋代以后,论诗诗蔚为大观,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各种诗体,许多作品还在题目上标明“论诗”字样,如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等等,这种繁荣局面的形成,寒山功不可没。2.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寒山以前,诗僧的创作由于受强烈的说教意识的影响,往往有教无诗,质木无文,缺少意境与韵味。寒山标举“典雅”原则,并创作了大量淡然天和、意境高远之作,昭示着“通俗派”向“清境派”的过渡。寒山诗的雅化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僧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唐以后,产生了大量禅意与诗意兼得的佳作。如皎然《闻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贯休的《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齐己的《留题仰山大师塔院》:“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从弟,香灯尽此生。”至宋代,颂古大量出现,偈颂终于完成了其诗化历程,在艺术上更臻完美。3.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寒山生活的时代,教内外关于诗歌与佛法之间关系的争论十分激烈,有的认为诗歌是毁法之戏论,有的则认为诗歌是弘法之资粮。寒山充分肯定了诗歌在弘扬佛法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非常自负地说:“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从这一观点出发,寒山创作了大量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之诗,阐明了他对禅宗即心即佛、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理解。禅不可言说,但又不得不说,寒山用诗歌意象把这种无上妙境巧妙地传达出来,说而非说,非说亦说。从晚唐五代开始,寒山诗被作为参禅的工具、上堂的法语、摹拟的对象,广泛地流传于丛林与士林[16]304-309,以诗语禅与以禅喻诗遂成为禅界与诗界津津乐道的表述方式。作者介绍:张勇,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芜湖 241000)原文地址:
范文二:古诗山行的诗意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古诗山行的诗意。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坐:因为。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古诗山行的诗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分页:
3阅读详情:
范文三:山上的诗章(组诗)夏日铁山久不登山。岑树和花楸树的喧响填满石头百步之内,除去从地上升腾起的光线一切生命,状如蝴蝶的兰花在此刻,都那么沉静整座山屏住了呼吸夏天照样来临阳光普照越来越多的树照样站在一起也许它们并不相识置身山中生为一棵树是幸福的蓝天在上不必仰望山峰许多年过去条条小道仍旧在山间旅行步行大东章铁路有感而作七月,是旅行的月份在拉拉秧和野苍耳占领的路基旁车前子并不孤单黑刺梨默不作声,打着娇小的手势向沉稳的钢轨接近我向你们挥手献上明朗的天空旅人们!请接受一座树林的致意我采下新生的松针和朱兰花让村庄作出欢迎的姿势让灰喜鹊在树上歌唱天涯海角,传布你们温润的气息我弯下腰。田野多么沉静烈日炙烤的钢轨如同两条明亮的小溪缓缓地带走辽阔的大地这不是传言中的大顶子山没有梨花开放弱小的樱桃树在向阳的山坡上取暖。一条三月的小坝刚好留住奔涌的山泉我来到这里,不是一次青春的出行我要拍遍每一块石头这些昂扬的、孤傲的石头雨淋过,风吹过永不服输的石头你们都在。我要连声高呼此地,我终将再来听不到回声。山坳里胡山羊低头寻找着嫩草野刺槐和钻天杨同时向山脊蜂拥最终的诗我画一棵树,我擦掉。不让你看见再画一只蝴蝶。在那里飞好像寻找什么,它很难在短暂的时光里找到,我擦掉的春天我没有移走它。我把它藏在了一棵树后我刚画的那棵。哦,是苹果树树叶婆娑,结着苹果红的是你的,绿的是我的想不到你这样喜欢把绿的也给你看,我又画了一遍:苹果掉到了草地风正吹向另一边潮汐,原名曹曦,1971年12月出生于山东郓城,大学学历,1986年开始创作,1988年在《山东文学》发表处女作;作品散见于《诗神》《飞天》《时代文学》等刊。阅读详情:
范文四:寒山的论诗诗第37卷第2期Vol.37№.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AnhuiNormalUniversity(Hum.Soc.Sci.)2009年3月Mar.2009寒山的论诗诗张勇3(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关键词:寒山;论诗诗;偈颂摘 要: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论诗之诗,、,虽是只言片语,。寒山的论诗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典雅”方向,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09)HanZHAN(ResearchCenterofChinesePoetics,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China)Keywords:HanSBuddhisthymnAbstract:InHanShan’scollectionofpoems,someworksdiscusstheintention,functionandfeatureofpo2etry,reflectinghispoeticconcept.HanShan’spoemsonpoetryisofhighacademicvalue,promotinganewpoeticalform,whichpointoutthewayforwardforBuddhistpoetry.寒山诗集中,有几首谈论诗歌的作品,涉及寒山对诗歌的创作动机、功能与特征的认识,虽是只言片语,若把它们集中起来放到特定的时代与学术背景之下进行分析,会较为明晰地看到寒山的诗学观,发现这些论诗诗的独特价值。为“孤起偈”;后者前有散文,后继以韵文重复其义,故又称“重颂偈”。诸经论也经常将两者混用。狭义之偈,单指伽陀,又译作“伽他”、“偈陀”、“偈他”等,意译为“讽诵”、“偈颂”“孤起颂”、“颂”、“歌谣”等。本文是在狭义上使用“偈”这一概念的。印度佛经中的偈颂,本来重文采、重声律,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这些偈颂往往失去其文采而变得质木无味。东晋高僧鸠摩罗什说:“天竺国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见佛之仪,以歌叹为贵,经中偈颂,皆其式也。但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1]令呕哕也。”他认为,在由梵文译为汉文的过程一寒山的创作,由于其佛教劝戒内容与直白的语言,在当时及后世往往被嘲笑为佛教偈颂而被拒于诗歌殿堂之外。寒山认为自己的作品合乎“典雅”标准,应该归乎诗之行列,不但指出了偈颂与诗歌区别之所在,而且指明了禅诗发展的雅化方向,对后世诗僧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先简单介绍一下汉魏以来偈颂的发展情况,及佛教内外关于偈与诗关系的认识。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偈,包括十二部教中之伽陀(梵)与祇夜(梵geya),两者意义有别:前gāthā者直接以韵文记录说教内容,前无散文,故又称中,偈颂“失其藻蔚”,而变得质直无味,失去了其文体特征。魏晋以后,中土僧人在讲经的过程中,也开始大量创作偈颂。这些偈颂在用韵、属辞、造句等方面开始与中土诗歌接近,逐渐演变为哲理化的佛理赞诗。3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751078);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资金作者简介:张勇(19702),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190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7卷盛唐以后,随着僧人文士化与文士禅林化的演进,出现了一些深谙诗调、韵律与体式的诗僧。他们创作了大量淡然天和、意境高远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意象选择与遣词用韵上都与当时的文人诗十分接近。杜松柏说:“至唐之近体诗盛行,佛禅应用偈颂,乃日兴盛。至禅人用之,乃日去偈颂之体远而与近体诗相近。在禅人曰偈[2]曰颂,在诗家曰诗歌,其揆一也。”中唐以后,诗僧的创作,越来越远离魏晋以前质木无文的偈颂,越来越接唐之近体诗。那么,时人是否已经认可了偈颂的诗歌特质呢?在唐人看来,,为之,,莫将以名句拟议矣。,厥旨非诗也。述者[3]见之而为抚掌乎!”他明确地说,偈虽然在体制上同于诗,但在宗旨上与诗是不同的,诗的功能在于抒情言志,而偈的功能在于“吟畅玄旨”。立足这一立场,齐己认为寒山的作品属于偈。他说:“赤水珠何觅,寒山偈莫吟。谁同论此理,杜口少知音。”(《渚宫莫问诗十五首》之三)指出寒山偈的宗旨在于阐论佛理。寒山的150余首佛禅诗,可分为劝戒诗和禅悦诗两大类[4],前者自不待言,即使是后者,虽有不少深邃幽静的景物描写,蕴含着山林幽隐之趣,但其终极意义还是引人悟道。这是齐己把寒山诗归为偈颂的主要原因。直到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寒山诗仍被看作偈颂。馆臣曰:“今观其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5]溢,多足以资劝戒。”寒山诗被称作“禅门偈语”,即使那些机趣横溢之作,其宗旨仍是“劝戒”,因此是偈不是诗。这是从表现内容上来区分诗与偈的。在寒山、拾得生活的时代,他们的作品往往由于其劝戒内容和浅白的语言而被嘲笑为偈颂。拾得对此表示不满,反驳说:“我诗也是诗,有人唤作偈。诗偈总一般,读时须子细。缓缓细披寻,不得生容易。依此学修行,大有可笑[6]844事。”可见,当时人们还是严格划分诗与偈之间界线的,他们把僧人创作的以谈佛理为主的诗称为偈。拾得坚持认为自己的创作“也是诗”,并认为诗与偈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他有时也称自己的诗为偈,如:“有偈有千万,卒急述应难。若要相知者,但入天台山。岩中深处坐,说理及[6]845谈玄。共我不相见,对面似千山。”在他看来,诗与偈是没有实质性区别的。与拾得一样,寒山也坚持自己创作的诗歌定位。《寒山诗集》中,多处出现“我诗”字样,如“凡读我诗者”、“下愚读我诗”闲于石壁题诗句”、“若能会我诗”、“我诗合典雅”等等,,也没有,。。,相互评论诗作是。寒山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他与人论诗的情况: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6]785天下。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6]751诗,如盲徒咏日。这两首诗记录了寒山诗在当时被文人嘲笑的情况,被嘲笑的原因:语句浅白,不合韵律,不典雅。寒山对这种批评表示不满,认为自己的诗“合典雅”。如前所述,佛经偈颂在“改梵为秦”的过程中往往失去其原有的韵律与藻蔚,变得质木无文,缺少韵味。寒山之前诗僧的个人创作,往往只重劝戒,不重艺术,有道无诗。寒山诗在注重劝戒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典雅”的追求。如:闲游华顶上,日朗昼光辉。四顾晴空里,白[6]435云同鹤飞。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6]578坐,圆月上寒山。千云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下睡。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6]745依,静若秋江水。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6]750歌,歌终不是禅。寒山唯白云,寂寂绝埃尘。草座山家有,孤第2期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191灯明月轮。石床临碧沼,虎鹿每为邻。自羡幽居[6]763乐,长为象外人。这些应该是寒山所得意的“典雅”之作。刘大杰评曰:“有自然界的意境,有诗人的性情,一点不觉得枯淡,字里行间,处处显出一种高远空灵[7]的情趣。”这种诗歌的创作,是由寒山重“典雅”的诗学观所决定的。周裕锴说:“唐僧诗的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王梵志、寒山、拾得为代表的通俗派,二是以皎然、灵澈等人为代表的清境派。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同一位诗人就有两种不同风格,首诗中,,,具有了清幽、高远的韵味,“通俗派”向“清境派”过渡的迹象。除了这些“典雅”之作外,寒山还有大量通俗的白话说理诗,如:两龟乘犊车,蓦出路头戏。一蛊从傍来,苦死欲求寄。不载爽人情,始载被沈累。弹指不可[6]94论,行恩却遭刺。我见东家女,年可有十八。西舍竞来问,愿姻夫妻活。烹羊煮众命,聚头作淫杀。含笑乐呵[6]151呵,啼哭受殃决。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土藏。彼此莫相[6]1912192啖,莲花生沸汤。8]趋就声律会破坏诗的劝戒功能。寒山的劝戒诗,内容大多是表现人世间的痛苦与不平,揭示人生的空幻与无常,然后劝人修习佛道,解脱痛苦;禅悦诗表现的则是禅者开悟后的风光,生命由二元世界直接契入一如境界,于纷纭迁变的现象界,体悟当体即空、如如不动的宇宙实相。劝戒诗质直通俗,雅。者;,,寒山诗。二中国传统诗学认为,诗歌有两大功能:一是言志,二是缘情。佛教主张泯志灭情,从而出离烦恼与痛苦,寒山诗也谓:“此等诸痴子,论情[6]243甚可伤。劝君求出离,认取法中王。”这样,诗歌的抒情、言志功能,就与佛教的泯志灭情主张产生了矛盾。关于诗歌与佛法之间的关系,教内外颇有争论。《四分律》明确反对僧人以歌咏说法:“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便自生贪著,爱乐音声,是谓第一过失;复次,若比丘过差歌咏声说法,其有闻者生贪著,爱乐其声,是谓比[11]丘第二过失……”认为僧人以歌声说法,会使自己及听者产生贪著之心。唐代具有佛教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法苑珠林》也认为:“掉悔盖者,有三:一、口掉者,谓好喜吟咏,诤竟是非,无益戏论,世俗言话等,名为口掉。……三、心掉者,心情放荡,纵意攀缘,思惟文艺,世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掉之为法,破出家[12]心。”明确指出吟诗作赋、“思惟文艺”,会使人心情放荡,不能专心于道业。小乘佛教的出发点是“出离心”,即要求自我解脱,“出离”生死,趋证涅槃,僧众大都出家禁欲,持戒谨严,因此对诗歌存有戒心,认为诗歌令人心生攀缘,易造下妄语、绮语之业。大乘佛教的出发点是“菩提心”,立志成佛,广度众生,其理论的核心是真俗不二,染净不二,其行动的准则不再是律仪,而是所谓的“方便善巧”,因此不但不反对诗歌、文艺,而且认为诗歌、文艺可以作为弘法之资粮。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地品》说:“此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文笔、赞咏、歌这些可能就是被嘲笑为不识蜂腰、不会鹤膝、不解平仄之作。这些白话诗,并不能说明寒山不懂格律声病。有研究者统计,在寒山现存的三百余首诗中,有69首押平声韵,单句诗平仄基本协调,对仗工整,其中完全符合粘对规则的有54[9]首。可见,寒山是熟悉格律知识的,那么,他为什么又创作出这些不合声律之作呢?钱钟书说:“初唐寒山、拾得二集,能不搬弄翻译名义,自出手眼;而意在砭俗警顽,反复譬释,言俚而[10]旨浅。”由于寒山诗的主旨在于“砭俗警顽”,其潜在的读者并不仅仅是那些文人士大夫们,还有大量下层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因此力求做到“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即通俗易懂。所以,他说“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担心19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7卷[13]舞、妓乐、戏笑、谈说,悉善其事。”赞宁在《宋高僧传》中,评价诗僧灵一曰:“示人文艺,以诱世智”;评价皎然曰:“莫非始以诗句牵劝,[14]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充分肯定诗歌的弘道功能。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师,在《宗门十规论》中也说:“宗门歌颂,格式多般,或短或长、或今或古、假声色而显用,或托事以伸机,或顺理以谈真,或逆事而矫俗,虽则趣向普遍。如元代方澜曰:“以诗为佛事,随地学山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六云:“余在广东新会县,见憨山大师塔院,闻其弟子道恒,为人作佛事,诵诗不诵经。”寒山诗歌创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劝人修习佛道,解脱痛苦。可惜,他的这一苦心却不被世人所理解:“多少天台人,。莫知真[6]473意度,。”,不解却嗤诮。中。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6]357,一览便知妙。”佛教认为,修道者的根机有深浅、利钝之别,对佛法的感悟能力当然就有高下之分。寒山根据佛教的这一理论,又借用孔子“上智”与“下愚”之说,认为自己的诗只有“上贤”之人才能心领神会、“把著而笑”,而“下愚”之人,由于不解个中之意,只知讽刺嘲笑。上文说过,齐己认为偈与诗的区别,一是“吟畅玄旨”,一是吟咏情性,也就是白居易所谓的“为法作”与“为诗作”之别。寒山坚持“为法作”,坚定地认为诗歌具有弘法之功能,同时站在“为法作”的立场上,批评某些文人的“妄言”、“戏论”。他嘲笑那位识蜂腰、会鹤膝、解平仄的“王秀才”曰:“我笑你作诗,如盲徒咏日。”寒山诗集中,类似的批评还有:余昔曾睹聪明士,博达英灵无比伦。一选嘉名喧宇宙,五言诗句越诸人。为官治化超先辈,直为无能继后尘。忽然富贵贪财色,瓦解冰消不[6]105可陈。世有聪明士,勤苦探幽文。三端自孤立,六艺越诸君。神气卓然异,精彩超众群。不识个中[6]282意,逐境乱纷纷。这里批评了两位“聪明士”:前一位,尽管“五言诗句越诸人”,但由于贪图财色,最终还是“瓦解冰消”;后一位,尽管“勤苦探幽文”,但由于不识佛道真意,其诗只能逐境迷己,如盲咏日。有异,其奈发兴有殊,总扬一大事之因缘,共赞诸佛之三昧,激昂后学,讽刺先贤,皆主意在[15]文,焉可妄述。”他认为,弘扬佛法,不论哪种诗歌样是可受的。唐代,,界内部,。我们以刘禹。刘禹锡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序》中说:“故自近古而降,释子以诗名闻于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信禅林之蘤萼,诫河之珠玑耳。”与刘禹锡充分肯定僧诗的艺术性不同,白居易强调诗僧创作的动机与目的,他在《题道宗上人十韵序》中说:“予始知上人之文,为义作、为法作、为方便智作、为解脱性作,不为诗而作也。”他认为,僧人的诗歌创作不能脱离其宗教根本,不然就是“为诗而作”的绮语、戏论,立足于此,他对护国、法振、灵一、皎然等诗僧的创作表示不满。以上介绍了唐代佛教界及文人士大夫对僧人做诗的态度,这是我们分析寒山诗歌创作动机论必不可少的背景材料,下面来看寒山对诗歌与佛法关系的理解。寒山概括自己一生的诗歌创作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若能会我诗,真是如[6]704来母。”最后两句,明确交待自己做诗的动机在于启发世人修行佛道。寒山把自己的诗定位为可以代替佛经的修道书,他说:“家有寒山诗,[6]794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在另一首诗中,他更明确地说:“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6]15令。”读其诗,悭贪者变廉洁,谄曲者变正直,除恶业,归真性,从而出离苦海,修成佛道。寒山这种“以诗为佛事”的想法在后世十分三寒山创作了大量禅理、禅趣诗,以表达对禅第2期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193宗的理解。寒山之前,以诗言禅者较少,神秀、惠能等人,虽然有言禅的诗句,但大都是质木无文的偈颂,还不能算真正的禅诗。寒山之后,出现了大量以诗言禅之作,禅师上堂、示法更喜欢采用诗歌的形式。因此,寒山禅诗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禅诗史上应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重点考察寒山对禅宗“不立文字”的理解,并分析其以诗语禅的方法。达摩以来,南宗禅一直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其宗旨,寒山对此有深刻的理解。他说:“不解审思量,[6佛难。回心即是佛,的正是即心即佛“,,无字复无文。,。叮咛善保6]470护,。”“精灵物”,指的是人人本自具有的真心、佛性,它“无字复无文”,当然就不能以概念、语言、文字来表述了。世人不知佛性本有,不知向内用功,反而一味向外寻觅,求之愈勤失之愈远,而一旦悟到佛性本自具足,一切现成,不假外求,即于刹那之间见性成佛。寒山描述这个由迷转悟的过程说:“昔年曾到大海游,为采摩尼誓恳求。直到龙宫深密处,金关锁断主神愁。龙王守护安耳里,剑客星挥无[6]514处搜。贾客却归门内去,明珠元在我心头。”寒山诗集中,表达“不立文字”的诗还有:千年石上古人踪,万丈岩前一点空。明月照[6]520时常皎洁,不劳寻讨问西东。我家本住在寒山,石岩栖息离烦缘。泯时万象无痕迹,舒处周流遍大千。光影腾辉照心地,无有一法当现前。方知摩尼一颗珠,解用无方处[6]524处圆。相忘的直觉观照中,主体尘宰迥脱、一真孤露,主客界线顿然消失,心月泯然归一。本心不可言说,而又不得不说,禅宗常采取随说随扫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寒山子在说过“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后,马上又说:“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这就扫除了前面比喻留下的痕迹,突出禅宗不立文字的特点。诗,,。寒山说:“因指,。”诗与禅之间又何尝不是?寒山一句“教我如何说”,道出了诗禅之间的全部秘密。四寒山的论诗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促进了论诗诗文体的正式诞生关于论诗诗的渊源,张伯伟说:“这虽然可在《诗经》中找到若干章节,但只是一个不甚明显、亦不甚重要的渊源而已。以韵语形式论诗文(包括其他体裁),最早而又典型的是陆机《文赋》。而正式开创论诗诗之体的,则是杜甫的[16]1132114《戏为六绝句》。”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中国古代论诗诗的正式开端,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寒山的影响。陈耀东论证认为:“(寒山诗)为青年诗人杜甫所推崇、倾倒是情理之[17]中。”如果是这样的话,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的形式论诗,也就有可能受到寒山论诗诗的影响。宋代以后,论诗诗蔚为大观,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各种诗体,许多作品还在题目上标明“论诗”字样,如戴复古的《论诗十绝》,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等等,这种繁荣局面的形成,寒山功不可没。2.指明了禅诗发展的“典雅”方向寒山以前,诗僧的创作由于受强烈的说教意识的影响,往往有教无诗,质木无文,缺少意境与韵味。寒山标举“典雅”原则,并创作了大量淡然天和、意境高远之作,昭示着“通俗派”向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6]420受,相逢不相遇。禅宗认为,人的本心是不可言说的,它是靠诗意的直觉体验而渡到光明的彼岸,去创造一个朗如秋月,六尘不染的心境。寒山诗中,最能表“清境派”的过渡。寒山诗的雅化主张与实践,达这种思想的是:“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对后世僧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唐以后,[6]137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吾心”,这里产生了大量禅意与诗意兼得的佳作。如皎然《闻指的是本体意义上的本心、佛性、真如。本心犹钟》诗:“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如秋潭印月,湛然圆满,光辉朗洁。在这种水月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194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7卷贯休的《野居偶作》:“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齐己的《留题仰山大师塔院》:“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从弟,香灯尽此生。”至宋代,颂古大量出现,偈颂终于完成了其诗化历程,在艺术上更臻完美。3.开启了以诗语禅的新思路寒山生活的时代,间关系的争论十分激烈,戏论,,甚至非常自负地说,。”从这一观点出发,、格调高雅之诗,阐明了他对禅宗即心即佛、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理解。禅不可言说,但又不得不说,寒山用诗歌意象把这种无上妙境巧妙地传达出来,说而非说,非说亦说。从晚唐五代开始,寒山诗被作为参禅的工具、上堂的法语、摹拟的对象,广泛地流传于丛林与士林[16]3042309,以诗语禅与以禅喻诗遂成为禅界与诗界津津乐道的表述方式。参考文献:[1] 释慧皎.高僧传[M].汤用彤,校注.北京:中华书股份有限公司,.[3] 禅门诸祖师偈颂:上之上[M].卍新纂续藏经:第66册[Z].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倡印,下.[4] 钱学烈.寒山子禅悦诗浅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3).[5]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中华书局,.[6] 项楚.[M].:[7].].百花文艺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杨明.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J].中华文史论丛,1980,(4).[10]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1] 大正藏:第22册[Z].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上.[12] 释道世.法苑珠林校注[M].周叔迦,苏晋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3] 大正藏:第10册[Z].东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中.[14] 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359、728.[15] 卍新纂续藏经:第63册[Z].河北省佛教协会虚云印经功德藏倡印,2006:38中.[16] 张伯伟.禅与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7] 陈耀东.杜甫与寒山子[J].杜甫研究学刊,1996,(2).责任编辑:凤文学局,] 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阅读详情:
范文五:山西的山(组诗)爬 山――恒山爬山不断向高处攀援云在腰间风在耳边山峰的景致吸引的不仅是飞鸟泥土的芳香醉倒的不仅是野花我舒展身躯努力使自己贴近蓝天那只有想象中才有的蝴蝶把最深的花香引来山花烂漫地笑着 唱着青草一直绿到你的眼底拥抱山风就是拥抱飞翔飞翔着就进入了那透明的云伸手便触摸那纯净的阳光人 柔弱如青草长在厚重的山里才知道我是如此地热爱着 生命爬山其实就是为了寻找蜕变的过程同时领悟生命的真谛你看我在山顶上笑成最灿烂的野花那明亮的歌声一直浮上云背与佛对话――云冈大佛深夜抵云冈在月升的最高时我站在佛前佛的双眼睿智深刻俯视苍生 洞察秋毫佛 高的庄严高的空灵佛前的人因此而虔诚想从佛的注视里得到些许支撑有若干问题需要若干答案有若干虚幻的憧憬需要一些遥远的光芒让那来自天外的希望之光将佛前的人渗透或者就在佛前参悟吧直到突然而至的醍醐灌顶 灵魂回归与佛 我不敢靠得太近怕那光芒将我刺痛只想在佛那安详的目光里歇一歇舒展一下那风尘仆仆的心与佛对话我无言眼前是佛身后是夜六 月――五台山那山那水迎面而来的时候我甚至说不出话来只有一种欲望喷薄而出这不正是我期盼已久的时刻吗那蓝的不可思议的天那柔的让心滴水的云还有那铺天盖地的绿我怎么样地拥抱你才能够更加亲近你我生命的意识从没有如此强烈过尽管它轻得在云中漂浮我 紧紧贴着那绿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和情感紧密地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当山风又粗犷地吼起时我美丽如一纤纫的草阅读详情:
范文六:诗中的山山水水诗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1、 诗中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 诗中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 诗中花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4、 诗中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草长莺飞二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阅读详情:
范文七:井冈山的诗井冈山的诗谨以八十首《井冈山的诗》敬 献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作者创作简历肖韶光,1947年生,江西吉安人,中共党员。曾先后在福州、北京军区某部文艺宣传队任创作员,1970年回地方工作,先后在吉安县任商业局党委委员、团委书记、政工股副股长,革命烈士纪念馆资料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副主席,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吉安市青原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文天祥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函授毕业,江西作家协会会员。1968年在《解放军报》开始发表军旅诗歌,近10年连续在《人民日报》,大地'、,作品'副刊发表井冈红土地系列诗作13首,其中《六渡坳》获该报纪念党诞生75周年、长征胜利60周年征文三等奖;《小镇大弓与老人》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胜利之歌》诗词征文活动二等奖,并应邀参加人民大会堂颁奖;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还在其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近百篇(首),《货郎队》入选《江西三十年新诗选》;散文《春浓翠竹岭》入选江西人民出版社《井冈礼赞》散文集;《丹桂树下的小屋》入选《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作品精粹集《无声瀑记》;报告文学《黄泥小屋》在《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发表,并获,赣人风采'征文二等奖。目
录井冈山的诗…………………………………………1红枫·伞……………………………………………4龙江书院……………………………………………8八角楼………………………………………………10绿林老庚……………………………………………13雷打石………………………………………………16红军包袱布…………………………………………18龙源口大捷…………………………………………19竹钉阵………………………………………………21黄洋界………………………………………………22种子与土地…………………………………………24一根灯芯……………………………………………27朱德的扁担…………………………………………29常青树………………………………………………32军械所旧址…………………………………………34五指峰………………………………………………36读书石………………………………………………38井冈红旗……………………………………………40马镫…………………………………………………41莲花一枝枪…………………………………………42黄洋界红军堑壕……………………………………44朱砂冲哨口…………………………………………45双马石………………………………………………46血色纹身……………………………………………48拴马石………………………………………………50桃寮“结义”………………………………………51从一担水桶所想到…………………………………52攻城木梯……………………………………………53菜金…………………………………………………54步云山练兵场………………………………………56“朱毛”棋诀………………………………………57象山庵………………………………………………59火煨辣椒……………………………………………61南瓜与红米…………………………………………63井冈杜鹃……………………………………………66摇篮竹………………………………………………68槲树…………………………………………………70井冈兰………………………………………………72大井老墙……………………………………………74老区标语……………………………………………76药碾…………………………………………………79牺牲带………………………………………………81贺子珍………………………………………………82网……………………………………………………85茶壶…………………………………………………88铜火炉………………………………………………89收获…………………………………………………91绑腿…………………………………………………92谒小井红军烈士墓…………………………………94山魂…………………………………………………96井冈山的井…………………………………………98写在毛泽东旧居……………………………………100九打吉安……………………………………………102夹层木桶……………………………………………104六渡坳………………………………………………106半面“奋斗”红旗…………………………………109苏区灯笼……………………………………………111小镇大弓与老人……………………………………113红军游击洞遗址……………………………………116守望…………………………………………………118井冈山的雪…………………………………………120草鞋·斗笠……………………………………………123中国命运的交响……………………………………125井冈碑林……………………………………………128朱毛彭黄……………………………………………129“老邓”老区行……………………………………132
债券…………………………………………………134夜市小景……………………………………………136井冈山大桥…………………………………………137中国农民的节日……………………………………138重读《清贫》………………………………………142茨坪…………………………………………………143“山学”……………………………………………145苏区歌手……………………………………………148识途老马……………………………………………149井冈守墓人…………………………………………151茨坪挹翠湖…………………………………………153为了大山的守护……………………………………155山伢仔………………………………………………158圣火传………………………………………………159君将井冈作诗魂——肖韶光《井冈山的诗》序生长于井冈山下的诗人肖韶光有一种井冈山情结。他的井冈山诗,是这种情结诗化的产物,是酿造很久的浓浓情感的外溢与喷发。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诗很旧了,我和一切有识者将会很兴奋地说:这样的诗很新。这,新'的前提与本质就是恒久;正如太阳是我们公认的恒星,而每天自东方升起来的太阳都是新的。他的井冈山诗,绝不是陈年旧账的编录,更不是僵化了模式的翻版。他一开始就是以当代新的视角新的情感元素来观照来理解屹立了很久,尤其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后震惊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那座山:,巍巍井冈已诗化成‘天下第一山’'。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山是众所公认的;而它的诗化过程,我认为韶光同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说,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圣地和当之无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也是一首凝定的史诗,是镌刻着无数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诗的丰碑。在这一构建过程中,肖韶光为之付出了可贵的心血。他的感情很纯,是经过淘滤了的,没有杂质。写诗,当然要有激情;然而,他写井冈山诗,激情更表现为内在、沉实的那种,不是浮薄的呼喊,当然也不故作高深。他更多的是将激情化作厚重的意象,读起来觉得沉甸甸的,但又提炼得很精粹。如,气流没有界/飞鸟没有界/云雾风雨没有界/唯以‘红色割据’为界'(《黄洋界》)。以动态衬托静态,扣紧一个,界'字,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而且别有新意。另如:,五指峰岿然屹立/像东方巨人高矗的铁拳/向世界庄严宣告/五指峰不贬值/中国不贬值'(《五指峰》)。井冈山五指峰,是人民币上的庄严图案,其本身就意味深长,而以此形象入诗,又进入了诗化的境界,一个,不贬值',可谓一语千钧,突然加重了主题的分量。韶光诗的意象组合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他的匠心独运,就是长于将抽象化为具象,变固态为灵动,这方面的例证可谓比比皆是:,红枫似火形如伞/伞下
毛泽东用独特的方式/清点脊梁与灵魂/整编理想与信念/将镰刀与斧头/组成一个图案/连同阶级的命运/高高举过头顶/于是
一支新型的军队/开始整齐地呼吸' (《红枫〃伞》)。作者善用动词以提挈诗句,便使全句皆活;而尾句的,呼吸'一词也很传神,因,呼吸'乃生命之运动也,喻三湾改编对于党对军队的领导和建军路线之极端重要性。而,他的一生在书中度过/最终他也被历史/定型成一部旷古巨著'(《读书石》)。在这里,人与书,历史与人,交错注释,而归根结蒂还是升华了人的价值。与上述相联系的,就是所谓通感的运用。韶光同志对此显然有着深切的理解,因而驾驭得便相当娴熟。通感,作为诗歌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其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就不难寻到它的形迹;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诗坛上应当说还是在新时期伊始。韶光对此悟性颇敏,并在他的井冈山诗中成为一种得心应手的利器。然而,他也用之有当,贴切而巧妙,看来他深知此理:不可滥用,过滥则适得其反。这里仅举一、二例,即可见其佳处:,当农事与炊烟安然入睡/惟有枪的准星亮着眼睛'(《莲花一枝枪》)。,铁钳张力犹在/铁屑凝出一种/历史的陈香'(《军械处旧址》)。谁都清楚,写山样的静物,写历史的陈迹,是很难写活,使其栩栩如生。而韶光同志的,奥秘'之一还在于,往往能将其灵性化和人格化。如《攻城木梯》这首诗即通篇具有人的灵性:,当一个民族需要制高点/你毅然决然走出农家应征/挺身担当脊梁臂膀/把革命高高抬举过头顶'。不言而喻,诗人为了使一座山盎然着生气,为了不致重复与过于单调,是如此颇费匠心,打造'自己的诗的世界。在当前诗歌园地漫长着丛丛芜芜的莫名其妙的私人呓语,以及铺天盖地的散乱化、,多元化'的诗境中,韶光同志能够义无反顾地张井冈之旗,讴井冈之歌,并以自已的艺术构思,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锲而不舍地创作着,除了以上所言的可贵之外,,不容易'更是我深深体悟得到的。但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又是他和我们许多人值得欣慰的。我理解不少人可能认为他的诗是朴实的,从真诚不造作这方面说无疑是对的。但朴实并不等于简单,更不是简单化。必须明确地指明:他的井冈山诗与,文革'前(更不必说是,文革'中)某些,革命政治诗'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他的诗是真正的,诗',不是概念化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化的一味称颂。他对于井冈山,对于那里的一切美好事物,是通过对历史本质的揭示,通过对中国命运的深切理解,比较深刻地而不是浮浅地、诗化地而不是简单化地加以描述、浸染与审美定位。正因如此,我和许多人才看重了他的井冈山诗的价值。当然,也没有必要脱离实际地溢美。无可否认,肖韶光的这部诗集中,有些首写得还比较平些,缺乏应有的闪光点;有的诗比较现成、比较概念的书面词语还多了些。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这类词语不是说完全不能用,如在特定语境中适当用之不惟不可,还许成为神来之语;但如属罗列,缺乏诗境烘托,便可能变得板滞乏神。不过,我们也不能苛求任何一位诗人整部诗集中篇篇闪光,句句称绝,不平衡处是势所难免的,提出此点旨在提请作者注意:尽量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不断磨砺,再上台阶。石英丙戌盛夏于京写在前面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为一个挨打的民族/酿造阳刚之气'的红米,耐几代人回味与寻味。《井冈山的诗》是我以井冈山最有特色的红,米',用心血熬成的,红米粥'。熬粥是需要耐性与悟性的……粥,易咀嚼、好消化,清淡、味纯、养人。雅俗共,尝',老少皆宜,令人神清气正。当我凝思这个,粥'字的造形时,竟然发现,那正是我,弓'着身子采集红,米'熬成粥,又,弓'身捧给读者,并恭候品评。我祈盼着!阅读详情:
范文八:写山的诗句写山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阅读详情:
范文九:庐山的诗句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 韦应物《寄黄、刘二尊师》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若看山下云深处,直是人间路不通。 —— 杜荀鹤《题庐岳刘处士草堂》劲风湮细雨 —— 孟浩然《秀甲东南》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 储光羲《升天行贻卢六健》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 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 徐凝《庐山瀑布》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 白居易《庐山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 白居易《宿东林寺》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蒲塘驿》腰悬竹使符,心与庐山缁。 —— 韦应物《郡内闲居》远公遁迹庐山岑,开士幽居祇树林。 —— 李颀《题璿公山池》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 —— 江为《瀑布》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 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题西林壁》阅读详情:
范文十:山上石的诗山上石,八十年代生于河北唐山,02年开始诗歌写作,现漂在北京,作品散见《飞天》、《星星》、《诗选刊》、《文友》、《北京文学》、《湖南作家》、《杨子江》、《长江文艺》、《红岩》等海内外刊物及多种年度选本。自印诗集《天很快会黑下来》。无声 理想 春日之诗无声小楼上已是黄昏,因此暗淡小提琴不再表现到抒情,它代替了夜半无人一个宁静的女人背后,很可能只是黑暗或者不明不暗,无声无息的这样的时刻,她的头发掩到耳迹它象灯光一样,象音乐一样它脸上的欢乐可以瞬间消失理想我一度沉迷在这个冬天的平静中我仰着头,在傍晚里充满回忆风沿着楼间的空隙,吹出来风很大,象是一列开过来的火车在暗淡的夜里潜行它从我的屋顶穿过,亮着灯我感觉到它要把我带走,远离这里我的安宁、孤独和欢乐它们都将沿着光滑的屋顶,奔驰而去春日之诗这些蛇一样妖冶的身体在我眼前晃动光滑而诱惑的身体轻轻地打开着我已经无从知晓自己丢弃了什么亲爱的在这个城市的花园之中那些昔日的植物又一次吹起了风我知道一定有什么缓慢开始了一定有什么在开始之前被我遗弃了再也无从记起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年份的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