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出自人琴俱亡的成语发展的成语

《人琴俱亡》原文、《人琴俱亡》翻译_华语网
- &&&&&&&&&[] -
&&>&&>&&>&正文
《人琴俱亡》原文、《人琴俱亡》翻译
作者:东方 文章来源:会员整理
《人琴俱亡》原文、《人琴俱亡》翻译
【原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④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⑤不悲。便索舆⑥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⑦,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⑧不调⑨,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⑩,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
【注释】:
①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舆(yú):轿子。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③笃:(病)重。
④都:总,竟。
⑤&了(liǎo):完全。
⑥舆:(yú)轿子。& 
⑦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⑧既:已经。
⑨调:协调。
⑩恸(tòng)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昏死过去。&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备注】:后来,人琴俱亡成了一个成语,你可以点此查看
文章录入:09ping&&&&责任编辑:Gaoge
相 关 文 章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哆姐°31nG
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原文  王子猷(yóu)、子敬俱病笃(dǔ),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doū)不闻消息?此已丧(sàng)矣.”语时了(liǎo)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tiáo),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tòng)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王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王子敬的)消息呀?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于是(子猷)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王子敬一向喜欢弹琴,(王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旁,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王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王子猷)也去世了.背景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 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18篇来看,《人琴俱亡》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性格及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例如郗超去世了,属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郗公,郗公听后并没有表现出悲伤,只是对属下说:“出殡的时候告诉我.”出殡时郗公来了,痛哭欲绝.又如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安危,大胜之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是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与家的存亡,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解释】:俱:全,都;亡:死亡,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自】:《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琴俱亡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