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词配画 望庐山瀑布诗词

《望庐山瀑布》古诗李白
《望庐山瀑布》古诗李白
编辑:实习2
 引导语: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一为五言,一为七言绝。诗中都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下面,小编根据表达的诗意带大家进入到庐山瀑布的美丽诗境中去!
  【作品原文】
  望庐山瀑布二首⑴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H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⑾;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
  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坑谷。
  ⑹&H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_(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qi&ng)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白话译文】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抬头仰观那气势更加雄伟,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壮阔!
  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不必说可吸饮如琼液之水,还可以用来洗去途中尘颜。
  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A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
  第一层八句,其实是平铺直叙。开头二句,诗人先点明自己看瀑布的角度以及瀑布的方位。&挂流&二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H如&二句,写瀑布来势之迅猛如天际白虹,即上面&喷壑数十里&一句的形象化。而&初惊&二句,则又是&挂流三百丈&一句的注脚。这八句四十字,作者在下一首七绝中乃以二十八字复述了一遍。至此,瀑布的主体实景,已从从正面写完。
  第二层四句全是虚写。&仰观&句缴足题面的&望&字;而所谓的&势转雄&&造化功&,只是抽象的赞语,并无足奇。奇在&海风&二句全从作者幻觉而出,以烘托手法来刻画瀑布的雄奇壮伟。诗人说这从天而降的瀑布连海上飓风也吹它不断,假如时值皓月当天,则照在瀑布上便成为一片空明,与月光浑融为一。有此二句,则上文的&雄&&壮&二字就不是概念化的了。这四句用透过一层的写法以传瀑布之神,用笔虽虚,却使瀑布更为形象化了。
  第三层四句写得很细,却是从侧面即从上下四旁来勾勒刻画。&空中&二句写水珠在空中四溅,冲洗左右的山壁。&青&字下得十分斟酌。一是说瀑布冲刷石壁,愈洗愈净,显得愈加青苍可爱;二是说山壁之所以&青&,正缘久为瀑布所浸润,石上可能生长了苔藓一类的植物。&飞珠&句写瀑布在日光中飞散,故如轻霞;&流沫&句写瀑布在穹石上掠滚而下,故著一&沸&字以形容其翻腾之状。这四句是写瀑布之动态,而以附近诸物之光彩色泽映衬之,由深写其神而细写其形,然后瀑布之形神备矣。
  第四层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亦非泛说。非&名山&不能得见此奇景,故先言&乐名山&;&对之心益闲&者,面对瀑布乃愈觉内心宁静悠闲也。&无论&二句一开一合,先纵后擒。意谓服琼液以求仙毕竟是遥远的事情;但在山中遇到奇景,足以荡涤尘俗,这倒是比较现实的。然后归结到隐居遁世,诗人说这本为自己夙愿;果真能永辞人间,久居林泉之地,固所愿也。收束得自然平易。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南宋胡仔、葛立方、韦居安等。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
  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或谓乐天有赛不得之语,独未见李白诗耳。李白《望庐山瀑布》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故东坡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
  元代韦居安《梅诗话》:李太白《庐山瀑布》诗有&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有&疑是银河落九天&句,东坡尝称美之。
  明代高《唐诗品汇》:刘云:奇椴桓纯傻馈S衷疲阂晕樱涛疵馑锥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开元寺主求诗,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非身历其境者不能道。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亦是眼前喻法。何以使后人推重?试参之。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望庐山瀑布》古诗李白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古诗李白]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122639" data-title="《望庐山瀑布》古诗李白" data-image="">唐诗_望庐山瀑布 傅成励
所属栏目:
文件格式:mp3
更新时间:
我要报错:
该资源无歌词或歌词还未录入。 您现在的位置:&&>>&&>>&&>>&望庐山瀑布古诗正文
作者/编辑:佚名
第1篇. 【】&[望庐山瀑布,古诗]  冀教版二年级上册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摘要: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绘画等方法来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认识12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兴趣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美、水美,风景如画,名胜众多。你们当中有谁曾和父母、亲人一同去旅游过?都去过哪儿?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感受一下庐山瀑布的壮美和山行的快乐吧!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读古诗,学生字
(一)1、学生自读(投影:出示两首诗的注音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顺。
2、再读,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开火车读,同桌间互读并纠错。&
4、去掉拼音读,达到正确熟练。
(二)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读的生字词,反复认读。&
2、卡片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反复认读,并试着组一组词语。(三)指导背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都能把两首诗正确地读下来了。就看谁最先把它们背下来了。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美。3、检查背诵情况。
三、想象诗境,了解古诗内容
感受《望庐山瀑布》
1、师:这又是一首李白的诗,你们对李白有那些了解?
生:.畅谈李白。
2、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望”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的样子。(示插图)
师介绍庐山、香炉峰以及瀑布
3、师:李白在诗中是怎样夸庐山瀑布的呢?
生读诗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反复吟诵古诗。
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
重点理解:紫烟&
遥看&飞流&三千尺&
4、质疑问难
5、师:轻声背诵古诗,边背诵边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话也来夸一夸庐山瀑布吗?
第2篇. 【】&[望庐山瀑布,古诗]  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摘要:21&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出示《望庐山瀑布》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瀑”:注意右边字形。  比较“庐”“炉”偏旁。知道“庐山”是我国名山,在我国山西?
  (3)第三行: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儿深秋傍晚的枫林,《》()。  (4)第四行:被秋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板书:比)  4.朗读、背诵古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写景古诗,一首是我们所熟悉的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我们又了解了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学习了他的《山行》。两首古诗虽都是写景,赞美祖国山河,但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杜牧的诗鲜明自然生动。课下我们可以读读李白和杜牧的其它几首写景诗,体会两位作家诗歌不同的风格。  附:板书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产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小路白云生处有人家。  形成、出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背……
第3篇. 【】&[望庐山瀑布,古诗]  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摘要: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5.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多美啊! ②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 ③读后讨论:“生紫烟”的“生”字若换成“升”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升”仅仅是向上升起的意思,而“生”除了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产生”的意思。它活生生地写出了香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犹如仙幻一般的景象。所以“生”这个字作者用得非常好。 ④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诗中描绘的美景说一说。 明确: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弥漫着紫色的云雾。 (2)“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解释字义,理解句意。 “遥看”:远远看去,这个词与题目哪个字有关系?(与题目中“望”字照应)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
  〔望庐山瀑布古诗〕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望庐山瀑布古诗所属栏目:〖〗
  “望庐山瀑布古诗”相关
  〖〗链接地址:
  资料专题提供的望庐山瀑布古诗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望庐山瀑布古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专题: 下一个专题:
| 最新文章望庐山瀑布的意思_译文翻译_作者李白_古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的意思、译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前一篇: 后一篇: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小传】: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查看更多:关于
的古诗,含有
古诗词选读: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界面见下图),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望庐山瀑布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儿歌望庐山瀑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