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喜欢用风来作诗

> 问题详情
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1.我们常用诗句“”来形容老师的爱如春风、似春雨滋润孩子们纯真的心。2.古人说: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按要求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1.我们常用诗句“&&&&&&&&&&&&&&&&&&&&&&&&&&&&”来形容老师的爱如春风、似春雨滋润孩子们纯真的心。&&2.古人说:“&&&&&&&&&&&&&&&&&&&&&&&&&&&&”我知道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水远也报不完的,但我要用我的成绩、我的智慧、我的双手尽力地去报答妈妈。&&3.老师常用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育我们只有多读,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老师还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三到”:______________。&&&&&&&&&&&&4.我们常用诗句“&&&&&&&&&&&&&&&&&&&&&&&&&&&&&&&&&&&&&&&&&&&&&&&&&&&&&&&”来赞美江南的美好景色。
论文写作技巧
网友回答(共1条)
匿名网友&&&&lv1&&&&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作为屋身之一部分的墙不担负承重作用,窗的设置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我国古代的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皆是写因窗得景,由此欣赏到了大自然秀丽的风光。又&绿窗春梦轻&
试题及解析
学段:高中 学科:语文 浏览:7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作为屋身之一部分的墙不担负承重作用,窗的设置也就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我国古代的诗词很早就表达了对窗的审美意识。《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动对心中所爱的怀想。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皆是写因窗得景,由此欣赏到了大自然秀丽的风光。又“绿窗春梦轻”(陈克)、“午窗残梦鸟相呼’’(王安石),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都要凭借窗户,捕捉天籁,将自然界的种种微妙变化,融入人的意识,以铸就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云:“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带来了秋风冷雨,而一腔悲绪也化作滴滴清泪,浸透窗纱……。
&&& 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加丰富。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曾于;孚日轩中,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因轩后有一座小山,虽不高大,但其中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却无所不备。李渔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所谓“实其四面,独虚其中”。虚,却非空,乃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便即如此。
&&& 窗除“通”以外的另一个作用是“隔”。这与其说是功能上的作用,不如说是审美上的意义。它巧妙地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问的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来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在恍惚迷离的气氛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而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 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实”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使园景风情有加,韵味无穷。这又是化实为虚的作用了。
&&& 如同我国的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也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昧。
&&&&&&&&&&&& &&&&&&&&&&&&&&&&&&&&&&&&&&&&&&&&(节选自赵丽雅《中国古建筑中的窗》)
1.下列对“窗的审美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在“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而望见楼外的景致,引动了对心中所爱的怀想上。&&
&B.在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和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得景,诗人能凭窗欣赏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上。
C.人们在睡觉时,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大自然的声音有时会融入人的意识,形成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这是窗的审美功能在生活中的体现。
D.林黛玉的诗:“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外的景致引发的情感变化上。
2.对窗的“通”与“隔”的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李渔在他的浮日轩中,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是发挥了窗的“通”的作用。
&B.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这边看到那边,构成对景,使咫尺相望之景变得含蓄幽深,是发挥了窗的“隔”的作用。
C.窗的“通”,就是贯通,李渔作“观山虚牖”,就是为了把轩后的小山,以及其中的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这些景致都串联贯通起来。
D.窗的“隔”,就是隔开,使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隔”是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中国古建筑中的窗之所以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是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的设置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
B.李渔的“无心画”,是“实其四面,独虚其中”,其中的“虚”是为了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这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的利用。
C.我国古建筑中的窗,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是古人审美情趣的体现,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
D.所谓的化实为虚,就是在墙上开一方“虚”的漏窗,让墙外的“实”的“几竿修竹”射进来,使墙的封闭感消失的一种做法。&&&
点击隐藏试题答案:
该试题的相关试卷
试卷名称:宁德三县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找老师要答案
考拉网语文答疑群
考拉网数学答疑群
考拉网英语答疑群
大家都在看
热门知识点 & & &&
请选择你的理由
答案不给力当前位置: &
注册日期:
最近登录:
粉丝人数:171
& & & 写诗词的,总会有部分人,他们推崇多用典故,或者说写诗词强调字字有出处。其实,酱紫的人,不是半吊子就是骗子。其言论演绎得天花乱坠,也不足为信。因为酱紫的人,眼下肯定写不出好诗。如此,还要信其言甚至援其为师,就比较误事了。写不出好诗的人,能咋呼别人成为大诗人?缘木求鱼嘛。羞羞说得特么决绝,有些人恐怕要恼羞成怒。木有事,谁好生气谁生去,影响不了羞羞说实话。
& & & 笑其为半吊子,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绝妙诗词的标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这个话都不知道,可不是半吊子么。有人不屑了:这话我比你早知道几十年呢!哦,当真?那么再听羞羞说:塞满典故或字字有出处的诗词,做得到“人人笔下所无”么?(两者矛盾着呢,做得到才怪。)既然做不到,就说明这么制造出来的诗词达不到绝妙诗词的标准,这个理儿都不明白,居然敢推崇甚至推荐别人去学——可不就是半吊子么。
& & & 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诗词,一者需要灵气,二者需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灵气是先天的,所以大家要认命,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一个人的文学灵气,可以发现可以挖掘,惟独练,真练不出来。后者或可以努力挣扎出一点来,但也不是说其收获能跟付出的努力成正比。所以,诗词一途,走起来实在是很悲催的。穷此一辈子,想弄一两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诗词,殊不容易。
& & & 但是,不少人确实爱好诗词,在其间也厮混了很久。虽然从未有过出彩的作品,或者,曾经出彩过,眼下江郎才尽了,却依然想在诗词界搏个或者保个好名声,怎么办呢?有人就想歪招了,另制标准。“人人笔下所无”这个标准太难,玩不起,那么咱定个玩得起的规则——用典即为好诗词,字字有出处即为好诗词。如此一来,咱不就扬长避短了么。而且,咱还可以美名其曰:饱学哉。就算有人怀疑,也能理直气壮的呵斥:这句用了典故,典故是你能怀疑的么?!那句自有出处,前人是你能质疑的么?!——如此一通假借威风,虽千万人犹疑,都要被唬得战战兢兢满地球履薄冰了。。。瞧明白没有,羞羞说的骗子,道理在这呢。
& & & 有人问羞羞了:你这么比较,科学吗?“人人笔下所无”的诗词比“字字有出处”的诗词更好更绝妙,前人说过吗?要不然,根据在哪里?逻辑性在哪里?
& & & 天呐,这分明是为难羞羞嘛。羞羞怎么可能找得到前人来给自己垫背?再说,羞羞是玩诗词的,感性倒有些些,却不善逻辑。这么着吧,事实胜于雄辩,对不对。因为所以的证明,羞羞搞不来,大家就一起来掰掰事实。怎么掰?拿相对比较公允的《唐诗三百首》作为好诗之基数,看看里面,究竟是用典的好诗(句)多还是无典的好诗(句)多?酱紫做,公开公正公平吧。
& & & 无典无出处的好诗(句),就不举例了,因为羞羞一个人,一下子数不过来。支持用典的,先跟楼举例好了,传说人多力量大,希望反对羞羞观点的诗人都团结起来,争取找出足够多的例子。有请!
给帖子作者打赏
未登录网友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以上是互相关注的诗友,您也可以填写诗友的网名(用空格隔开网名):
有道理呀!好诗好句真少有典处,真是朴实易识的!!
虽然扯淡的远远多于正经举例的,羞羞还是得贴:
不用典故,38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骆宾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司空曙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许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崔涂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元稹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首先是“引用”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文”?至于其他能称之为“文”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有来历出处”的说法更失科学。“有来历出处”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有来历出处”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无一字无来历”,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有来历出处”,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现出的典故之书存在上述问题最主要是对语典缺乏认识。划清语典与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之间的界限是至关重要的。辞书关于语典的释文即“引用”“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必须再加上一层限定,这个限定就是“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这层限定,语典的范围即可明晰。所谓“离开源出语言环境即无法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词义角度上讲,用典的词语必须具有源出的语言环境义,因而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便无法了解该词语何以具有那样一个并非词语字面所具有的词义。这类词语多由源出语言环境高度概括、缩略而成,如“河洲”用写男女爱恋或称美后妃之德,源于《诗经·关雎》之意;成语中的“三人成虎”用写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源于《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他如名句“人生七十古来稀”缩略而成的“古稀”等均属此类;二是从构词角度讲,词语形成与源出语言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源出语言环境,即没法理解其何以为词。成语中的“逃之夭夭”之用“夭夭”来言“逃”等即属此类。语典有了上面这样的界定,显然就能把它和一般成语及引语,普通语词等划分了开来。
当然,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
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这一类数量并不是很多。它与掌故的区别是:它只是掌故中的有借代、喻指等义的那一部分。
羞羞回复:
跟评:& 22:37
这个比较专业,辛苦了!
世上本无典,用的人多了就成了典。
1.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2.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3.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
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4.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羞羞回复:
喝茶!看清文章再发言。
跟评:& 22:35
喝水!看清评论再回复!
羞羞回复: 呵呵,脾气老大呀。不知道唐诗三百首的人特别牛13是不是?
跟评:& 22:45
你读你的唐诗三百诗,俺说俺滴唐诗现代诗一万首。
羞羞回复: 脑子有问题?羞羞明明说以唐诗三百首为准,你若不同意,路过就是。若实在闭不了嘴,自己开楼呗。这么地胡扯蛋,算你修养好是不是?!
跟评:& 23:01
你的脑子好?还是渗水了?论诗就论唐诗三百首?为反对用典而反对,极端思维!
鲜有人举例,羞羞还得继续贴。
不用典故,28个——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子昂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岑参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白居易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王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跟评:& 21:09
魏书儒林传。李业兴}:异曰;圆方之说,经典无文。何以怪方?业兴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李白的名作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还有许多诗句中都有典,君何以不见乎?如果按古人的惯例:语有出处即为典,那么以上句子半数以上都算用典。
羞羞回复: 喝茶! 有兴趣就规则举例。扯淡就免了——羞羞比谁都会扯:字典里都有呢,哪个文章不用?!仓拮造的字呢,哪有百分百原创的诗文?!
唐诗三百首里,肯定也是通俗多,典故少。
再从典故里划分,典故也是通俗多,生僻少。这么一分,就清楚了许多。
通俗至三国周郎,二乔,烽火,家书,普通认字老百姓也能知道,(话说回来,有出处的字不应和典故混为一谈,如果借用下名字都归类于典故,那典故不要太多,春秋,日月,桃花柳絮,春闺,野陌,山寺,荷尖,楼台,水榭,长亭,均有出处,都算典故么?)生僻至“于今腐草无萤火”,怕是知者寥寥了,这就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诗的流传宽度。这点不可否认吧。
本人不是反对用典,而是赞成通俗的典,忌生僻,还能用到相融为无形。而不是故弄玄虚掉书袋,从生僻里抠,以示自己技高一筹。我不评价你的生僻典是否用到恰到好处,诗句是否多美,普通认字百姓看后,有几人愿意费时间去百度注解来研究你的生僻诗典?这墙,是作者自己砌的。
不少人自己把作品与普通百姓生生隔开距离,反过来怪百姓没读你这么多的书。这才是怪事。百姓可从来不笑你,庄稼里长XX虫子了,你知不知道该用什么药来除呀?春天种什么瓜果,夏天种什么瓜果,你有他们懂么,肯定没有。你肯定说,我只知道桃子能吃,西瓜葡萄能吃就行了,至于什么时候下秧不关我的事。是的,对于不事农的人来说,不需要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瓜果蔬菜,你只需要知道哪些菜能吃就足矣,你没有错!反过来,你引经据典的诗词,学诗者看了尚且犯傻,更有什么理由来要求普通百姓都得懂你用的生僻典故呢?
综合来看,诗也好词也罢,通俗为上流,用典为次流,用生僻典为末流。搞清楚这三层关系,没多可纠结的,掉书袋者不要本末倒置,反以自己生僻典故用得多居傲,就错矣!
羞羞回复:
跟评:& 09:02
跟贴这么多的人,都没看清羞羞此文的主题。羞羞是说,流传广泛的诗,是用典多还是典少,说半天,也只是佐证了通俗多用典少,那么,辩论的落脚点在哪里?
坚决支持先生的观点和认知,大赞!!!
羞羞回复:
用典,其实是化用古人之句,化用古人事迹,应该是属于抄袭。其实,用典与咏史还真不好分,那个是用典,那个是咏古,比如,老杜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可以说是咏史,咏的孔明,但是有人就说这也是用典,这典故就是孔明的,问题是人家老杜是对着八阵图所咏,应是因情而发,触情生怀古之幽情,是怀古诗,怎么能说是用典呢,总之,什么是怀古,什么是用典,还真难分得清
羞羞回复:
喝茶!怎么确定是不是典故,确实值得大家讨论思考。
用典与否,因时制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羞羞回复:
喝茶!空话不算,请从三百首里举例。
跟评:& 22:53
我很懒,就不去翻唐诗三百首了。姑且以李白原玉的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为例: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请问这两首诗中用典的地方能抽掉用其他无典的字词代否?典故不宜滥用,但当用时就要用。
羞羞回复: 呵呵,先生酱紫,不是讨论问题的方法。羞羞难道可以问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塞几个典故进去试试?
跟评:& 07:23
典,不用生僻典,还能用到恰到好处,方为高手。按这么比,北斗,金屋,桂殿,明镜,无一不是典,桃花杨花柳絮杏花也是典故,都有出处,都算典故么?
跟评:& 08:20
见我下面跟贴的,具备字面意思外的引申义是用典的一个特征。金屋、桂殿,肯定算典。
跟评:& 08:58
自古诗家唯一月。月亮,诗里用得最多的字,出处大把,月亮的引申含义大把,故事更多,也算典。
跟评:& 10:03
桂殿等都可以不算,但金屋属于用典是可以肯定的。
跟评:& 10:06
用生僻典固然不太好,但有时也是无奈之举,譬如清人因规避文字狱而为此,今亦然。
跟评:& 10:38
呵呵,先生酱紫,不是讨论问题的方法。羞羞难道可以问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塞几个典故进去试试?
回羞羞:你的反问正好印证了我的观点啊,那就是典故当用则用,无须用时便不用啊。诗无绝对之高下,而其所有之高下亦在诗之本身,而不在于用典与否。就如本期的擂台赛,我嫌其啰嗦,用一首绝句就将秋之月、香、雨、风尽言之,而字面全无是字也——若完全不用典,我自忖无此能耐,敢请羞羞君给示范一绝如何?
羞羞回复: 其实,你细想一下,为什么作诗要用典故,就清楚用典的诗从起步上就输了一着。
另外,“擂台赛”源于武者吧,羞羞一个玩文字的,会瞎参合么?
跟评:& 11:26
典用得越多,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越少。一方面可以说典化在句里用得好,另一方面,恰好证明你换不成白话交代给广大的读者,让更多的普通认字人看懂它。跟贴说半天,其实都没离开楼主的主题,那就是,脍炙人口的诗,典少通俗多。
俗不伤雅,雅,也不避俗。这才是最高境界。自诩典用得多为高雅诗词,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者,这才是真正的:俗!
羞羞回复: 对,说到点上了。为什么写诗要借典故(撇开文字狱),主要是因为单靠自己的语言组织不了——这说明水平不足嘛。水平不足,再要来争“绝妙诗词”之冠,算什么?呵呵。
跟评:& 13:10
懒得争了,“绝妙好辞”变成了以“流传度”为标准,这属于偷换概念。再以数量多少来论之,更是偏狭。用典的只要能写出好句,倘不用典就达不到同等效果,本身就说明了用典有必要场合的必要性。将用典笼统地理解为作者笔力有限,无语了。楼主尽管这样理解就是了。
羞羞回复: 这也奇怪了,流传不广的诗词难道算绝妙?羞羞的前提就是三百首里面各自举例,三百首难道不比你我的个人意见更公平更权威?写诗用不用典,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富家营室,何必借人椽柱?
跟评:& 14:14
抛开流传度也可以,周啸天得奖太油,而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获奖作品或其它大型赛事的获奖作品,均以通俗接地气为主,具体作品可以百度,这至少也说明一些问题吧,为什么引经据典的就少有获奖呢?莫非那大把评委全是吃干饭的,诗词主流应该换个方向,以典用得多为高,越深奥越高。
其实争论的重点,看似在典故,其实不是典故,应该说是浅白与否。生僻典无人能懂受众肯定就少,通俗典懂的人多受众就多。君不见论坛上某些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以典故懂得多耻笑他人么?人家这叫一天不装13就会死懂不?所以我跟评时发了自己的几首诗词,就是要说明,我不用典,一样可以写出及格的文字来。没人不让你用典,用典高深不高深是你的自由,学识高是一个人的本事,拿来装就是垃圾。用典只是一个尺度问题,水平高低问题,句句不离典的诗看太多了,想吐。似乎在他们看来,典故就是为诗词服务的,离了它就没法活了。
羞羞回复: 周啸天得奖一事,只能说明被那几个评委认可了,未必是普世皆认可。换句话说,十年百年之后,很多人还认可其诗,才可能证明流传度。我们看到的唐诗三百首,没多少官方洗脑嫌疑,历经千百年,借其作标本,还是具有权威性的。好用典者,纯粹是把腹中学识误作“志”误作诗词才气,这其实是本末倒置,是认知的问题。说难听点,他们就是缺少作诗的才气,而且,于诗词的本源,他们未能彻底明白。
跟评:& 14:23
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未必就非绝妙。用典与否,谁也没必要否定谁,也不可能否定得了。大家继续仁智各见吧,某就不再继续多言了。
跟评:& 15:47
同意娴闲居士的观点:用典与否,因时制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典也是再创造,即使同一词句,用在不同环境,甚至只是改换句式,都可能产生另一种效果和感觉。我也同意用典不宜炫耀,少用僻典,不常用的加注解,毕竟一般现代人没那多时间和精力去通晓历史。俺是外行,不怕拍砖。
附上昆明大观楼长联,千古绝对,其中个别词句直接照搬唐诗,但其雄浑大气非被引用诗词能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跟评:& 15:48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跟评:& 15:48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前面羞羞太疏忽,故示例如下,方便大家直观了解:
不用典故,8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跟评:& 23:07
这么比没什么实际意义,当然是不用典的句子多,不过为了说明问题,那就挑一些来列举一下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李商隐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李商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羞羞回复: 其一其二其五其六,算不得绝妙吧。其三,诗写孔明而提孔明事,也叫典故?——先睡了,有空再论。(今天再补说几句)其七其九,谓之用典,值得讨论。其七,王谢家本在彼处,诗人又冠以“旧时”,算不算典故?退一步说,“王谢”,换之权贵、豪士之类,一样能表达世事沧桑,所以,就算是典故,于诗里也不重要。其九,后庭花固然是典故,问题是,商女在唱这个,那么,用这个典故要算在商女身上还是诗人身上?
跟评:& 23:48
第一联向来是被认为绝妙的,不说了,自有公论。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从腐草中化生出来的。史书载,隋炀帝夜晚出游,事先命人大量搜集萤火虫,到时放出,光照山谷,为此还专门建了个“放萤院”。如今,当年的隋宫已经成为废墟,虽有腐草,却见不到萤光。这不仅是说隋宫已化为灰烬,一片荒凉,也是在讽刺隋炀帝奢靡昏庸,搜刮无度,以致萤火虫都绝了迹!
隋炀帝为了出游江都,开凿运河,沿岸筑堤,栽种杨柳,称为隋堤。诗中的“垂杨”“暮鸦”,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这个曾经沧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杨柳长久如斯,暮色中还不时传来老鸦的叫声,透出无限凄凉。而想当年杨广南游的时候,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两岸,暮鸦哪敢栖息!
诗人把“萤火”和“腐草”联系在一起,今“无”,暗示昔“有”,不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意蕴深长,是公认的名句。清代的方东树就赞叹说,这两句诗“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
羞羞回复: 看来先生还是偏向于以学问入诗为上的理念,这也是某些流派的局限性,已被后人所诟病。为什么后人会诟病?穷其究竟,被诟病的本质是什么?先生或可以研究一下。
跟评:& 07:39
长缨,周郎,王谢,二乔,但凡有出处的都算典故?出处与典故好象是两回事吧,那与不用典故的界限在哪里。下面这些字,吾,尔,金线,衣裳,罗裙,春秋,日月,入眼之物哪样没有出处。
羞羞回复: 对的,怎么判定诗词里用的是不是典故,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先生可以另外开贴供大家讨论。
跟评:& 08:18
拙见,有引申义而不单纯局限于字面意思的,大多都可以算典。
当然这个字面应照直意来理解,不能说大家都知道周郎是周瑜,就说周郎不是典。
当然我一时仓促,上面所举的例子不一定完全恰当。
跟评:& 09:03
跟贴这么多的人,都没看清羞羞此文的主题。羞羞是说,流传广泛的诗,是用典多还是典少,说半天,也只是佐证了通俗多用典少,那么,辩论的落脚点在哪里?
跟评:& 14:26
只拿唐诗三百首是不够的,应该也把宋词三百首列出来,那里可是用典的名篇更多吧。不用典,苏辛之词所余几何呢?真搞不懂为什么非要将用典与否搞得趋向绝对化。反正我是当用则用,无须用时便不用。
羞羞回复: 呵呵,先生不可自己给自己挖坑。羞羞以唐诗三百首做标本,其实是给人余地的。如果羞羞说拿《诗经》做标本,你让那些“用典派”肿么办?——当然,羞羞不反对词三百也来个统计,先生不防另外开楼,羞羞空闲一定捧场。
跟评:& 15:42
呵呵,说诗经的话,里面很多用的是更古的典,可并非皆无来处之作,只是许多古籍湮没,后世无知者遂以诗经为诸多典故出处罢了。古人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绝对的高下是争不出最终结果的。我是不反对用典,但不赞成滥用典故的,同时我还侧重声律音韵——这个如今已非文化浅薄者所能轻易偶得而高出一头的了。对于这个话题,我就言尽于此了。
羞羞回复: 首先,羞羞不是要把用典一棍子打死。讨论这个问题,是要大家来弄明白,天然雕饰和著意修饰,哪个更好。如果明白了,学习者不至于一开始就搞错努力的目标。
用典用得好的共推李义山与李贺,这个大家基本上没意见吧。
羞羞回复:
喝茶!这里先讨论“绝妙好诗(句)”会花落谁家,是无典的诗句还是用典的诗句?羞羞也蛮好奇。。。
跟评:& 18:48
当然是无典的诗句,直达人心,何其畅快。
羞羞回复: 羞羞也是这么认为,但是不拿出例子,人家未必肯信。
跟评:& 22:57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个用典的也绝不输给那些无典的啊。
跟评:& 10:43
当然不能排除,用典的佳句,小李杜就不胜枚举,一句话淡妆浓抹总相宜,各有各的妙处。
跟评:& 21:19
楼主过于偏执,但我说一句楼主不敢否定的话:自古无一个诗人没用过典。
羞羞回复: 呵呵。抬杠专家笑人家偏持,也真是100、50了
这要看你具体写什么体裁什么内容了,倘若写七言怀古,不用典不太可能吧。
列下唐诗三百里面的七言律,粗粗看看,我估计三四成有用典总是有的。
其实根本不需要太纠结这个用典的事情,作诗的人真认为非用不可,那就用。能用得如盐入水,品后方知,那是水平高。用完了担心别人不一定懂,费点工夫写注释就是了。最讨厌的是用僻典还不写注释,把今人读者的学识水平和古人相提并论,那是太矫情。
/sicijianshang/tangshisanbaishou/
崔颢:登黄鹤楼
崔颢:行经华阴
祖咏:望蓟门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赠郭给事
杜甫:蜀相
杜甫:客至
杜甫:野望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登高
杜甫:登楼
杜甫:宿府
杜甫:阁夜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韩翃: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春思
卢纶:晚次鄂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元稹:遣悲怀·其一
元稹:遣悲怀·其二
元稹:遣悲怀·其三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温庭筠:利州南渡
温庭筠:苏武庙
薛逢:宫词
秦韬玉:贫女
羞羞回复:
先生费心了。但是这么贴,不够直观,多半人不清楚举例的到底算不算绝妙好诗。都怪羞羞没说清楚。等会儿待羞羞做个例子。
实际对古人来说,有些典故根本称不上典故,如四书典。古人读四书典和咱们读小蝌蚪找妈妈一样,人人皆知,所有的注都是画蛇添足。
可惜现代人读古书不多,即使是四书典也要加注了。读哀牛攘鸡或许脑子一转还猜的出来,读才美不外见就完全不知所云了。
羞羞回复:
幽默自然,忍俊不禁。支持!
羞羞回复:
同道中人,顶!
在下也混过不少论坛,以用词深奥典故为高的论坛,好象不多见,大道至简么。
君不见有些人据吾爱为阵地,负隅顽抗么,各论坛去多了,各种诗赛作品多看,眼界也会开阔了,所以我倒不担心自己会被拉下水,只是担心初学者不明觉厉。现斗胆放上自己新写的几首拙词,让大家来评。
采桑子/词林正韵
弯弯耕路沿溪畔,埂上钉耙。砂罐凉茶,新砌田渠响水车。
石阶小巷墙斑驳,楝树槐花。试问人家,指路村童绽虎牙。
青青阡陌茅根草,甜不由衷。归晚顽童,嘴角胭脂山里红。
桨声灯影波光净,月上船篷。守夜艄公,入梦听涛一枕风。
(注:茅根草,野生植物,小孩子拔来去皮直接嚼,茎带甜味;山里红:野果。)
小囡辍绣围裙系,糯米新舂。故友相逢,庄户何嫌卖炭翁。
南瓜土豆家常菜,酒浊情浓。颊面飞红,不问今宵第几盅。
---------------------------------------------
声明一下,我学平仄前后不到一年,轮不到我在这里卖弄。感谢当初拉我来吾爱的朋友,但至此后论坛我会少来了,因为我看清了这个论坛所谓的主流,所谓的文人没有自己的风骨,人云亦云苍蝇追小摊,所谓的故弄玄虚者脑袋僵化,把人往沟里带,跳梁小丑般,可笑之极!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够累了,诗词本该是净土,居然也逃不出污染,悲哀。
听了不顺耳的管理们,如真要说,我会比楼主更激进哈,不爽可以直接黑了我,或是其它。
羞羞回复:
喝茶!羞羞很欣赏这几个词作的个性化!
跟评:& 07:43
俺支持你打这一仗,打了再说,删号也无妨,坐等哈哈。
羞羞回复: 仗是谈不上,有的事光耍嘴皮无用,必须摆以事实。
跟评:& 01:42
好词,欣赏。
久不见羞羞。先问好。诗词我崇尚自然。有电无电。有光就好。
羞羞回复:
鹅的个妹呀,你哪里来的这智慧?!
用户登录...
电子邮箱:
您注册本站时填的E-mail
登录密码:
您在本站的密码
记住我(以后自动登录)
推荐您使用 或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
选择图片:
图片大小不能超过2MB
音乐网址:
音乐网址必须以http开头,以.mp3结尾。其它格式的音乐请通过编辑器按钮插入。
正确 http://jsafc.net/htm/xsg/rcpy07/pipayu.mp3
错误 /.mp3?xcode=82f965&mid=0.061
给评论者打赏
给此人分配赏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