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彭祖的故事

委曲求全的意思_拼音是什么_成语解释_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汉辞网
-& 在线查询委曲求全的意思,读音、委曲求全的拼音是什么,怎么造句:
前一篇: 后一篇:
委曲求全的意思:
【成语】: 委曲求全
【拼音】: wěi
【解释】: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 《汉书?严彭祖传》:“何可,苟求富贵乎!”
【举例造句】: 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 ★郭沫若《战声》诗
【拼音代码】: wqqq
【近义词】: 、
【反义词】: 、
【歇后语】:
【灯谜】: 情歌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指
【英文】: stoop to compromise
【故事】:
◆更多内容: 可查看含有
大家都在看:
&&&相关成语:
常用成语导航:
成语分类导航:
《汉语大辞典》成语词典大全(界面见下图),提供成语故事、成语接龙、成语游戏等等。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关于委曲求全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Copyright(C)2017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严氏家族之源流迁徙简况
浏览次数:6&
一、姓氏源流  
严姓本庄姓,史载: 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后因避汉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庄为严,遂以严为姓。”《中国姓氏寻根》一书也说“严是庄姓所改”并说“魏晋时严氏有恢复庄姓的,于是形成庄严两家。”两家原来一家,故有“庄严不通婚”之古训。
严姓源出有七:1、出自庄姓(主要源流),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7、得姓始祖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严姓主要由庄姓改姓而来,故一开始就分布广泛。史载,东汉时,严姓多居山东、湖北、安徽、浙江一带。另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亦有严姓足迹。魏晋时,北方严姓多居于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北方地区,其中以陕西、甘肃严姓最旺,严姓发展史上的三大郡望: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皆出此二地。可见,此期北方严姓发展之盛况。但随着后世战乱,更朝换代,进而导致严姓多南迁等原因,中原严姓渐沉寂,而南方严姓日益出锋露鞘。唐代以后,北方严姓虽经战乱,发展受到压制但还是有严姓名人凤毛麟角于史册,如唐代太府卿严挺之,出华阴(今陕西华县)。而南方严姓名人此起彼伏,宋时有严仁、严羽、严参,均邵武(今属福建)人,世称“三严”。明清时期,严姓多居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一线。另云南、广东等地亦有为数较少的严姓居民。明代,有山西籍严姓由大槐树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清康熙年间,严姓始有从福建、广东等地渡海入台者,雍正和乾隆年间,入台者数量渐增,多居台北、苗栗、南投等地。今日严姓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三省严姓比之全国汉族严姓人口逾半。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三、宗族特征
  1、严姓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严姓名人,文有文采,武有武略。其中文士多以清高和孝行见著于史,如西汉有一心闭门读《老子》的严遵,东汉有隐士严光。武将有三国时严颜、唐时严武等。 
四、宗祠通用对联
  〖严姓宗祠门楣题辞〗
  富春流芳
  “富春流芳”典出严光故事。严氏族谱载:“严光,字子陵,余姚人,少与光武同窗,及光武即位(即东汉武帝刘秀),公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乃备安车元纁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引光入论故旧。因其偃卧,光以足加帝腹,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帝笑曰:联与故人严子陵共卧。除谏议大夫,不屈,去。耕钓于富春山。今钓台即汉富春县地也。”对严子陵不事权贵、志行高洁的精神风貌,历代文人评价颇高。范仲淹为之作“严先生祠堂记”,称赞其人其事云:“……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作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天水世泽;
  富春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天水”郡望堂号。
  姓源芈氏;
  望出华阴。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严姓的姓氏源流。 
  会稽贤守;
  藕荡渔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人严助,举贤良,武帝时官中大夫,善于辩论。建元年间任会稽太守,有贤德。下联典指清初文学家严绳孙,字荪友,晚年号藉荡渔人,无锡人。早年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江南三布衣”,康熙年间举博学宏词,历官检讨、中允,参与修《明史》。诗作多吟咏山水田园,又能画,著有《秋水集》。
  大汉千古;
  先生一人。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桐庐县严子陵祠联。
  翻译天演;
  卜筮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字又陵,福建省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又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光绪年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翻译《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后,翻译《原富》等,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西汉隐士严君平,名遵,字君平,蜀地人。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以自养,便闭门讲授《老子》并著述,一生不愿做官,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著有《道德真经指归》十三卷。
  成都迹著;
  富春名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介溪永驻钤山堂
  上联典指唐·严武,为成都尹,以破吐蕃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汉·严光,隐于富春山,耕钓以终,有严子陵钓台胜迹在。
  鱼台世泽;
  雉水家声。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鱼台,属山东省。如皋古称雉水。侨居如皋之严姓后裔有用此联者。
  遁居剡曲;
  卖卜成都。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严光(子陵),隐富春垂钓。下联典指西汉·严君平,隐士,卖卜于成都,日得百钱即闭门讲授《老子》。著有《道德真经指归》。
  〖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五色惊彩凤;
  千里震骢威。
  ——严维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唐代进士严维诗句联。
  公子称博士;
  铁桥谙韵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开创者严彭祖,字公子,宣帝时立为博士。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严可均,号铁桥,精通文字音韵之学。
  〖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译文遵守信达雅;
  奇才擅长刻画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思想家严复,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下联典指明代诗画篆刻家严拭,能诗、善画、工篆刻。
  几道长留天演论;
  介溪永驻钤山堂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严复,字几道,曾译《天演论》。下联典指明代弘治进士严嵩,号介溪,有《钤山堂集》。
  星耀辰垣封郑国;
  风流辅列典秘书。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剑南节度使严武,功封郑国公。下联典指唐代名人严协律。
  春暖烟波人下钓;
  夜深花月客垂帘。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初会稽余姚人严光(本姓庄,避明帝讳改姓严),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建东汉即帝位的后,他改名隐居。刘秀派人到处寻找,后召至京城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小肯接受,归隐于富春山。后来,人们把富春江上他垂钓的地方叫“严陵濑”、“严子陵钓台”。
  水光风力俱相怯;
  星象烟云喜共和。
  ——严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严复撰书联。
  千秋大雅扶轮手:
  一片寒泉荐菊心。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邵武县严羽祠联。
  〖严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万石类妪,贤扬东海;
  三体居士,高卧中林。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东海下邳人严延年的母亲。严延年,字次卿,年轻时学习法律,宣帝官侍御史,曾弹劾大司马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二十七天后又废去,朝中教都很惧怕他。任涿郡太守时,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任河南太守,又摧折豪强,杀了很多人,被称为“屠伯”。他母亲从东海来,正遇上处决犯人,便不肯入家门,斥责他说:“天道神明,对人不能只管杀。我不愿以老年人见年轻人受刑戮!”说完,便回东海去了。严延年兄弟五人都做到高官,东海人称他母亲为“万石严妪。下联典指宋代羽族人严参,字少鲁,志气伟岸,断绝与人交往。有人劝他广结朋友,他则捂着耳朵不回答。
  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严彭祖。下联典指东汉·严光。
  秋水名篇,锦绣文章绵世泽;
  春山垂钓,聊将竿竹蕴经纶。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因严由庄姓所改,故有把庄周亦当作先祖也,《秋水篇》《南华篇》都是庄周的文章。
  系在楚庄,开自西汉,赐姓以来,分开水波流,世端祀典;
  派由遄顼,衍溯桐庐,肇基而后,挹春山气脉,代起人文。
  ——佚名撰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严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严姓的源流。
五、历史名人
  严君疾--(?-前300)原名赢疾,又称樗里子。秦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因功受封于严道(四川荥经县城西古城坪)号为严君。
 严不识--(?-前182)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将军,助刘邦定天下。特别以击英布功。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被封为武强侯(侯国都今河北省武强县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
  严青翟--(?~前115)严不识之孙,文帝时(前179-前157)袭爵武强侯。武帝时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代丞相。
  严 助--(?-前122 )严忌之子。西汉将军、著名辞赋家。 建元六年(前135),带领汉军平定闽越国(今福建一带),自此,东南边疆得以安宁稳定。因功出为会稽郡(治吴县,即今苏州市)太守,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为武帝文学近臣,每逢有异事,武帝命作赋颂。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赋35篇,书已不传。唯存《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文二篇。
  严彭祖--东海郡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之下邳故城)人。西汉经学家。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习《春秋公羊传》,其后有《春秋公羊传》严氏学及颜氏学。宣帝时,他被立为博士。其后任河南郡(治雒阳,即今洛阳市区)太守、太子太傅等职,为人廉直不事权贵。
  严 光--字子陵,东汉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佛调--(117-197?) ,东汉临淮郡考城县(今江苏盱眙铁山寺)人。中国第一位大和尚。与安息国(今伊朗)优婆塞都尉安玄共译《法镜经》二卷、《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师任笔受。中平五年(188),在洛阳译出《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等书,此外,又撰有《沙弥十慧章句》一书。
严 畯--字曼才,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三国吴国大臣、学者。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潮汐学专篇《潮水论》,其子严武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棋棋士,吴国围棋棋圣。
  严植之--(457-508)字孝源。建平郡秭归县(湖北秭归县归州镇)人。南朝教育家。齐武帝永明间(483-493年)为庐陵王侍郎。梁武帝天监初(502年)兼五经博士,师从听讲者千余人。撰有《凶礼仪注》479卷。
  严善思--(645-729),唐同州朝邑(陕西大荔县朝邑镇 )人。天文学家。景龙(705-709)中累迁礼部侍郎。
  严 震 --( 723-799),字遐闻,唐四川梓州(治郪县,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人。政治家。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任山南西道节度使,以忠于朝廷留名后世。
  严 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陕西华阴市)人。政治家、将军,诗人。历剑南节度使,成都府(治成都县,即今成都市)尹。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严 绶(746-822),严丹子。唐代中期名臣。山南东道节度使、太子少保、检校司空。为政宽厚,所辖之地土马蕃息,境内安平。
  严 仁--(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次山,号樵溪,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市)人。南宋诗人。好古博雅。杨巨源诛吴曦,安丙惎而杀之,仁为作长愤歌,为时传诵。有《清江矣欠集》八卷,已佚。词三十首流世。
  严 羽--(1192?~1197?)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邵武县莒溪(今福建省邵武市莒溪)人。南宋诗论家、诗人。有《邵武徐氏丛书·樵川二家诗》本。《沧浪诗话》则附于诗集之后。
  严 实--()字武叔,长清县(济南市长清区)人。元初大将。东平路行军万户,为元初汉地七万户之一。
  严震直--(),明代名宦,政治家,湖州吴兴区织里镇骥村人,官至工部尚书。著《遣兴集》。 
  严 嵩--(),字惟中,分宜县(江西分宜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弘治年间进士。嘉靖朝宰相。嵩工吟咏,所为诗古文,颇著清誉。著有《钤山堂集》三十五卷。
  严 徵()明代琴家。严讷子。字道彻,号天池,常熟(属今江苏)人。官至邵武知府。结琴川琴社,以京师沈大韶之长补琴川派之短。演奏风格“清微淡远”。认为琴曲表现常突破文字之局限,所编《松弘馆琴谱》有曲无词。
  严我斯--(1629年-1976?)字就斯,一字存庵。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清代大臣、目录学家、诗人。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左侍郎。文章操行,为时所重。我斯诗长于华赡之作,且多近体,有《尺五堂诗删》、《四库总目》传于世。
  严信厚--(),宁波人。原名经邦,字筱舫,亦作小舫。其父严恒,字笠舫,号石泉居士,工诗词,善画芦雁。著名实业家、书画家。著有《听月楼诗钞》等。
原创文章,作者:严姓膜法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jiapunews/jiapunews-74.html
如果你也想能成为家族文史专家,有历史、文化、视频、相册资料需要分享,请
告诉我们!
反馈建议:;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8:00
扫一扫关注我们拒绝访问 | www.pzzc.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pzzc.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5fe58d57f543d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犯而不校】的近义词大全_共3个
【犯而不校】的近义词大全_共3个
【犯而不校】的近义词:唾面自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犯而不校的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犯而不校】成语解释: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犯而不校】成语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成语故事:
【犯而不校】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复杂式成语,高考常考易错成语,人物外貌的成语,气质的成语
1:【】【唾面自干】成语解释: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唾面自干】成语出处:《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唾面自干】成语故事:唐朝监察御史娄师德率军抗击吐蕃进攻,八战八捷,深得武则天的器重,提拔为宰相。他为人处世宽宏大量,他问即将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对待别人挑衅,弟弟说即使别人吐唾沫到脸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他坚持要让唾沫自己干。【唾面自干】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为人处事的成语,忍耐的成语,T开头的成语2:【】【逆来顺受】成语解释: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逆来顺受】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逆来顺受】成语故事:【逆来顺受】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为人处事的成语,忍耐的成语,N开头的成语3:【】【委曲求全】成语解释: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委曲求全】成语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委曲求全】成语故事:【委曲求全】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为人处事的成语,忍耐的成语,W开头的成语
1.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2.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3.鲁迅说过“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