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等级境界划分大全到了南极之后是不是自动还俗?

  2017年2月,随着一条名为《寻道》的访谈视频爆火,被誉为“中国最美女道士”的90后住持刘景花走进了大众的视线。  师范大学毕业的她,21岁选择出家做道士,而四年后,她就做到了道观住持的位置。  有人质疑:“4年就做到道观住持,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内幕?”  俗家生活  刘景花俗名刘美善,1991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商人家庭里,虽然家庭条件很优渥,但父母感情有些不和,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吵架。  在一次剧烈争吵后,父母最终选择了离婚,刘景花则选择跟着母亲一起生活。  但母亲总是忙着做生意,因此年幼的刘景花被送到了奶奶家,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的家庭情况有些特殊,奶奶和姑姑信佛,姑姑还出家做了尼姑,伯父出家做了道士。  在佛道两派文化的熏陶下,年幼的刘景花对此也产生了兴趣,心里埋下了一颗“出世”的种子。  除此以外,刘景花对古典乐器也很感兴趣,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开始学习二胡、古筝,弹得还像模像样,而且学习成绩也没落下,在班里一直都是前几名。  从小到大,刘景花一直都是左右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刘景花出家前  2008年,刘景花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舞蹈编导专业。在就读期间,她对中医产生了兴趣,于是,在保证本专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刘景花开始自学中医。  别的大学生课余时间都是逛街购物看电影,而刘景花一有时间就去爬山访庙,还经常去道观里做义工。  大二暑假,刘景花和朋友旅游的时候去了一座名为海云观的道观,像之前一样,她参观完行完礼就准备离开。  在出门之前,一位女道长却拦住刘景花说了一句话:“你这辈子和婚姻无缘了。”这句话让刘景花有些摸不着头脑。  大三开学后,刘景花认识了一位学长,对方阳光开朗,谈吐幽默,长得也高大帅气,刘景花也是身材高挑,长相甜美。  长时间受佛道两派文化熏陶的她,身上还有一股脱俗淡雅的气质。两人相互吸引,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短暂的婚姻与出家  在旁人看来,这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金童玉女,也的确和别人想象的一样,他们两个感情非常好,男朋友尊重刘景花的信仰和爱好,经常陪着她研读古籍,寻山访庙。  在一次演出的时候,刘景花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了下来,受了很严重的伤。在住院期间,男朋友一直陪在她身边,尽心尽力地照顾她,这让刘景花很感动。  毕业之后,两人就火速领了证,男朋友也晋级成了丈夫。可结婚之后,丈夫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刘景花让他陪自己去道观里做义工,丈夫也不愿意去了。因为信仰问题,两人经常吵架。刘景花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不长久了。  很快,两人领了离婚证,此时,距离领结婚证也才过去了2个月。  离婚之后,很多朋友都来安慰她,面对这些安慰,刘景花每次都笑着说自己没事,可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又会陷入深深的孤独和悲伤中。  在两种情绪之间反复横跳,内心的悲伤孤独得不到排解,这让刘景花变得越来越抑郁。  在朋友的建议下,刘景花决定出去走走散散心,也许是命中注定,她阴差阳错地来到了陕西的青华宫道观。  在这里,刘景花遇到了黄世真住持,在他的开导下,刘景花心里的苦闷逐渐消失了,她整个人也重新变得开朗起来。  也正是这次谈话,让刘景花小时候埋在心里的种子,生根发芽了。2012年,刘景花正式决定出家,拜在了黄世真的门下。  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从前困扰她的烦恼全都消失不见,不过,她并没有把出家的事情告诉家人。  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次年,刘景花的母亲还是得知女儿出家的消息,于是她立即从黑龙江飞到了青华观。  她本想劝刘景花还俗,过普通人的日子。可当她看到女儿宁静又坚定的眼神后,母亲知道自己劝不回女儿了。  道观里宁静的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刘景花就出家4年了。  2016年,受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宗教局和道教协会的邀请,刘景花来到扶风县西坡村聚贤观担任住持。  卖房修道馆  她刚来的时候,道观基本处于荒废状态,院里的杂草已经长到膝盖那么高,只有在黄土里挖出来的窑洞能勉强住人,此时,刘景花身上只有3000块钱。  经过她长时间的打理,院子里的杂草没了,道观也逐渐有了道观的样子,她还把道观更名为聚仙观,但当地的一些村民对这个空降的住持有些排斥。  见此情形,刘景花决定用真心换真心,她利用自己大学里学习的中医知识,免费为村民们把脉扎针。  时间长了,村民们感受到了刘景花的善良,和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村民们每当磨了面蒸了馒头,都会给刘景花送一些过来。在这待得时间长了,刘景花也能熟练地用当地的方言和村民交流,每逢初一十五,附近的村民还会来道馆里上香。  随着刘景花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慕名来拜师学习道法,这些人来自河南 山东 江苏等不同的地方,而且都是90后,看着道观日益兴旺,刘景花心里很高兴。  但是,一次外出回来后,一名弟子突然告诉刘景花:“师傅,观里没米了。”  听到这话,刘景花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徒弟哪个不是家里的宝,来到自己这里后竟然连饭都快吃不上,这让作为师傅的她又羞愧又难过。  为了能让道观继续发展下去,也为了让徒弟不至于吃不上饭,刘景花以45万的低价,卖掉了自己名下的房子。  她把其中25万给了母亲,剩下的20万则用于建设翻新道观。  刘景花虽然年轻,但她对弟子很严厉,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 每一个站姿,都必须合乎规范,要不然就会挨训。  因此有弟子说:“师傅这么年轻,怎么整天跟犯了更年期似的。”  刘景花也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如果有弟子表现得很好,她就亲自下厨给弟子做顿好吃的。  除了练太极拳学道经,刘景花也会教弟子们学琵琶笛子等乐器,因为道教也有自己的道乐团,这些也是道教弟子们要修习的科目。  除此以外,刘景花和弟子们也会打打羽毛球 看看电影,充实生活。每到逢年过节,刘景花和弟子就会带领村民做法事祈福。  2017年2月,一条访谈视频让刘景花意外走红,人们把她称为“中国最美女道士”“美女住持”。  从此以后,很多人慕名来道观参观,其中有要捐款的,有要出家当道士。  为避免自己迷失在世俗的名利喧嚣中,刘景花特地随身佩戴一块“戒牌”,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身为道家弟子一颗清静无为的心。  但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刘景花抱有善意,有人揣测刘景花这么年轻漂亮去做道士,就是为了博眼球,为了钱。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刘景花从始至终都用一句话回复:“随缘便是自在,心安即是归处。”  25岁的女住持  两年后,西安重阳成道宫住持重病住院,成道宫住持一职就空缺了出来,为保证道观能继续正常运转,刘景花临危受命,兼任了成道宫住持。  从这以后,刘景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经常在聚仙观和成道宫之间来回奔波,不过刘景花对此从不抱怨,反而甘之如饴。  有记者问过刘景花:“为什么要出家,出家人和社会大众有什么不同?”  刘景花是这么回答的:“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要修行的,通过修行来认识自我,每个人的修行方式都不一样,我的修行方式就是出家,就像有人喜欢吃辣有人喜欢吃甜一样,没什么特殊的”  “出家人和社会大众也没什么不同,出家人是社会大众人群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刘景花研读道经,教习弟子,和走红之前没什么两样,她说这样的修行,能让自己放下以前放不下的,看透以前看不透的。  有人说:“刘景花出家修行,只是一种相对小众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太猎奇,尊重就好。”  但也有人说:“高学历人才出家当尼姑,就是一种浪费。不值得提倡”  关于高学历美女出家当道士这件事,您是怎么看的,一起到评论区讨论一下吧~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熙宁三百七十年,人界、修真界举界沸腾。
“光尘道人还俗了!”
“什么?他不是在闭关么?”
“怎么可能,他都快要成仙了!”
“什么??那我是不是有机会了?”
众人看向说出此话的女子,挑眉瞠目道:“您还是算了吧,做梦也要有个限度。”
道宁山,大殿之内,所有弟子整整齐齐站于两侧,观主一身道袍,手持拂尘,看着面前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道:“你当真如此决绝?你可知你自己在做什么?”
大殿之中,一道颀长的身影立着,他身着青灰色宽袖长袍,身材匀称,腰部虽有外袍遮挡,可依旧能看出瘦削。闵墨尘双手垂着,看向满脸沧桑、胡子花白的观主道:“百年之约已到,我意已决。”
“就为了那个入魔的女人,你要抛弃师门,抛弃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观主质问着他,可语气并没有多严厉,像是最后的劝说,又像是在哀求。
闵墨尘抬眸,没有激动、没有愠怒,只是平静的道:“是你们逼她入了魔,亦是你们欺我瞒我,这些所谓的正道,我早已厌倦。”
闵墨尘语毕,右手幻化出白色拂尘,道:“这是我初来道宁山之时,观主所赠,拂尘扫烦忧,却本就是担忧。”
他说着用力一握,拂尘在他手中立刻化成了齑粉,散落在地上。
众人不语,心中却已是翻江倒海,观长神情中尽是惋惜和懊恼。
闵墨尘将众人视若无睹,又化出一把剑,道:“此剑名拭乾,当断则断。”
随着语音落在,他竟将剑置于空中,一个手刀,将剑一断为二。
“哐当”一声,断了的拭乾落在冰冷的地板上,闵墨尘垂在衣袖里的手顿时鲜血淋漓,也滴落在地板之上。锋利的剑刃映着点点鲜血,映着他的决绝。
闵墨尘道:“拂尘已毁,拭乾已断,观主教导之恩我也已用百年偿还,自此之后,世上再无光尘道人。”
观主的嘴微张着,眼神中透着挽留,可闵墨尘却只是冷漠的转过了身,往门外走去。
大殿的门口,一抹青灰色的身影,透着寂寥,透着落寞,渐行渐远渐无踪,唯有滴了一路的鲜血。
山下,在众人的围观之中闵墨尘不动声色的离开,耳边的聒噪渐渐离他远去。
闵墨尘的心中空空的,却又是许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平静和安宁。以后要去哪好呢?
留溪山吧。
闵墨尘没有管手上的伤口,没有管自己身无长物,没有管周遭的一切,只是不管不顾的往留溪山走去。
不知走了多久,暮色渐渐四合,周围很安静,只有远处的虫鸣声和溪流之声。闵墨尘最终站在了溪流边,看着漫天璀璨的星河,看着川流不息的河流。
“哎哟!”
或许是由于闵墨尘走了神,竟不知自己身后何时来了人,那人从后面圈住他的腰将他往后拉,闵墨尘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人一把扔了出去。
一丈外,一个戴着面纱的红衣女子被摔得四仰八合,她从地上的人形坑里爬出来。顾不得去捡地上的佩剑,就大声道:“你有病吧?本女侠看你要跳河好心拉你回来,你倒好,恩将仇报,救命之恩要涌泉相报的懂不懂?”
女子一抬头正对上闵墨尘,她戴着白色的面纱,一双大眼睛看向闵墨尘,道:“哎,我怎么看你这么眼熟呢?”
她说着就要上前仔细打量,闵墨尘只是拱手:“多谢,但在下并非要轻生,姑娘可以走了。”
女子好没趣的撇了撇嘴,转身去捡地上的包袱,闵墨尘转身,不再去看她。
女子捡好了东西,身影顿了顿,似乎是发现了什么惊天大秘密一般,转身就跑向闵墨尘,道:“噢,我想起来了,你手受伤了,来,本女侠给你看看!”
她说着就要到包袱里去翻东西。
闵墨尘看了看自己那只血淋淋的右手,原本是已经凝固了的,可就在刚刚,他由于动作太大,又牵动了伤口,鲜血再次流了出来,看上去惨不忍睹。
“不对呀,我明明带了金疮药的呀……”女子一边嘟囔一边低头翻找着包袱。
闵墨尘神使鬼差般的看去,却在看了一眼之后就又转向了一边,而后道:“你腰间的是什么?”
女子下意识的去摸自己的腰,很是惊喜的道:“噢,原来在这,我就说我带了的吧!……唉,你别走啊,我给你上药,我医术很好的,不要钱的……”
闵墨尘没有管她,只自顾自的走了,可女子还是不放弃,吵吵嚷嚷的跑着跟了上来,一把拉上他的胳膊道:“等一下的嘛,上个药至,至于……么?”
她看到闵墨尘的目光之后那只手就开始慢慢的滑落,最终揪住了闵墨尘宽大衣袖的一角,僵硬的笑着道:“哈哈,本女侠行走江湖,自该救死扶伤,大爱无疆,那个,你看,您就勉为其难的让我,给您治治?”
闵墨尘直直的看着她,有些炽热的目光让她不敢直视,说话也是越来越怂,渐渐放开了闵墨尘的衣角。
闵墨尘心中翻江倒海,女子的那双眼睛何其熟悉,那是他刻在了脑海里的,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女子的脸越垂越低,闵墨尘直到看不到她的眼,才像是害怕什么东西会永远消逝了一般的用左手抬起了女子的下巴。
女子的一双大眼睛眨了几下,浑身都不自在,似乎想要躲开,但不知道是被什么威慑了,一动不动。
闵墨尘满手是血的右手颤抖着抬起,女子结结巴巴的道:“那个啥……有话,好商量……你……”
眼看着闵墨尘的手越来越近,女子紧紧的闭上了双眼,侧过了头。
闵墨尘看着女子,暗暗在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才一点一点的把面纱揭开,面纱随风飘落到地上,那张脸映满了闵墨尘的双眼。
女子感受到面纱的滑落,这才先睁了一只眼探风,又睁了一只眼殿后,正对上闵墨尘含了泪的双眼。
星河如故,溪流不住,一期一遇。

最近或许道教的新闻略微有点多,道教的存在感也加强了很多,就有了很多朋友找到我,询问我如何出家。或者现实生活压力太大了,还是出家清修逍遥自在;或者是生活过的不如意,当道士或许是一条活路;或者高考不如意,不如出家算了;或者失恋了、失业了等等,当然,也有对道教文化深感兴趣的人,真心希望能够弘道的,但是这一类,极少数。只不过无论在俗世还是在道门,懦夫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连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都没有,连解决自己的纠纷的能力都没有,出家做什么?出家了,还是一样失败!我个人是极不赞成青少年毕业后就出家,或者推崇深山老林里修行多少年、精神可嘉的隐修士,很多时候这种是在逃避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连自己的社会责任都逃避了,因为社会不如意或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遁入道门讨个清静,有什么值得推崇的?或许有些人说这是他们的自由,追求个人生活的权利,值得羡慕,但是,他们的父母呢?父母辛辛苦苦将他们拉扯大,一句为了大道,解决不了父母的实际问题。或许父母现在年轻,但是当父母年老之后呢?哪怕你可以忍受清贫、坚苦,也让自己的父母忍受这样的生活吗?父母把你养这么大,你为家里做过什么?你爹娘养你这么大,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如果真正是你信仰真正愿意从事还好,否则,谁家爹娘生个孩子就愿意做和尚道士的!真正出家,想想父母,真正入道,想想尽孝,你能够做什么,而不应该逃避什么,而不应该自私的去修仙去逍遥,你那样不是修道,是不孝是无耻是没有任何道德!尤其是中学还没毕业就修仙,尤其是看社会上每个人都是坏人,尤其是觉得自己清高无比必须成仙的,尤其是到处碰壁觉得社会黑暗无比的,修个毛线的仙,人都不会做还
做神仙,毛病啊!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连家庭都不管的人,还能指望尊师重道,尊个毛线的师啊,重个毛线的道啊。你父母屎一把尿一把的把你养大你都不管,你都不心疼他们,你出师那一天,就是你欺师灭祖的那一天。不孝莫入道,无情莫入道,如果说不孝也可以入道,为了自己的追求就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那么,父母将他们拉扯这么大,都可以不管不顾,师父还没有养育之恩呢,哪天觉得自己的师父不行了,还不是一样对自己的师父不管不顾甚至更变本加厉?道教有句话,叫做宁劝十人还俗,不劝一人出家,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这就是道教真正面对修行的态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勇敢的面对生活,而不是选择逃避,道门不是懦夫、懒汉、失败者的集中营,当遭遇到各种坎坷的时候,道门或许可以提供一个途径,但是绝对不是给已经放弃努力的人准备的,也不是为投机分子准备的。宣扬逃避社会、入道修行,就可以获得逍遥自在,恰恰是对道教的伤害,对道教信用的透支,人人都跟老鼠一样躲在山洞里,靠其他人的施舍生活,还怎么面对社会,面对未来?道讲今生,逍遥自在背后,应该是自己的努力和坚守,而不是别人的怜悯和施舍。目前道教式微,缺少宣传和弘道之士,但是,恰恰如此,更应该弘扬正确价值观,宣扬勇于承担、积极乐观的态度,宣传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面。清修是道教修行的一种,在安静的环境中,更能够澄清自己的思绪,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澄清什么呢?在社会上都是个失败的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却妄想成仙?癔症了!好好生活,好好对待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的生活还能继续的时候,我们理应积极面对,不要想着找一个世外桃源隐居起来,就可以避开所有烦恼。所谓隐居,在我看来更多是个成人童话而已,道教的隐修是有,他们克服了很多人世间的诱惑,乐意选择这样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来说,真正的隐士代表了道教的精神,代表了舍弃外物追寻感悟天地的境界,值得我们敬佩。但是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真正隐居山林要面对很多实际问题想过没?你向往的终南山隐居生活,改个茅棚就觉得自己在修仙,觉得自己逼格马上提高到古人的境界;那么你看到了夏天的美丽景色,想到冬天大雪封山后,茅棚没有暖气,甚至可能没有电,大小便的时候,都可能把你冻疆在雪堆里的待遇想过没?终南山零下十几度的寒风吹过你的屁股沟的感觉会让你十分酸爽终生难忘的。还有,隐居山中,你能坚持多少天断网断电?你能坚持多少天不见人烟?你能坚持多少天静思宁神?你孝顺你的父母善待你的家人了没?口口声声要修道要隐居的,我见过很多,大部分人是叶公好龙而已。还有,隐居的目的是什么,隐居的未来是什么,到底是逃避还是因为无法在社会中沉静自己的内心呢?哪怕你隐居为了成仙,这成仙未免太自私了点?连人都不做了,还做什么神仙!修行不是为了逃避什么,而是为了完善自我,有些朋友说,他们选择道教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家里抄经,家里说他们神神叨叨,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也觉得你们是神神叨叨,修道不在于形式,要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首先获得家人的认同,让他们觉得你修道变得积极乐观、更有活力、生活更好、长的更美丽了,才能让更多人正确认识道教,你才是弘道,否则就是在败坏道教形象。我很多徒弟也想出家修行,但是,对于他们每个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士等级境界划分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