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某些物质是可燃的,而其他物质则不可燃的物质?


食品级双氧水限制使用  双氧水分为工业级、食品级和医用级三种,学名为过氧化氢。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软包装纸的消毒、罐头厂的消毒剂、奶和奶制品杀菌、面包发酵、食品纤维的脱色等,3%以下的双氧水稀溶液还可用作医药上的杀菌剂。在许多国家,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行业中早已得到普遍应用,在乳品及饮料等食品的无菌包装以及纯净水、矿泉水、乳品、饮料、水产品、瓜果、蔬菜、啤酒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之中都广泛使用。但是,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允许食品级双氧水在食品生产中作为加工助剂使用,在制成成品前应该清除,如果清除不掉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行业信息处处长王震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食用级双氧水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但是最终食品中不得检出。王震宇指出,在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双氧水作为食品添加剂被严格控制使用,其使用范围限于生牛乳保鲜和袋装豆腐干。其中,用于生牛乳保鲜时,严格控制使用量,而使用地区限于黑龙江、内蒙古,如需扩大使用地区,须由省级卫生部门报请卫生部审核批准并按农业部有关实施规范执行。对于袋装豆腐干,限制为0.86g/L,并且不得被检出有残留量。这其中有几个问题:一是食品中用双氧水必须使用食品级的双氧水,不能用工业级双氧水;二是在规定使用的地区已经进行了毒理试验,按规定的范围和用量安全是有保证的;三是这种限制是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上述地区使用通过申报得以批准。其他地区和行业如果要使用食品级双氧水,必须经过申报,得到有关部门的允许方能使用;四是食品级双氧水是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在最终的产品里不允许检出。  他解释,这是因为双氧水是强氧化剂,主要是起消毒作用的,在食品生产工艺中做助剂来使用,一般用于管道、环境的消毒,或是生产机器开、关机前后的消毒。消毒后则要彻底清洁,不能有残留。所以,根据国家标准,在生产食品过程中某些产品虽然可以添加食品级双氧水,但是最终不能检出。  那么,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双氧水安全吗?  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组成的食物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曾于1965年、1973年和1980年评估双氧水的安全问题。该委员会认为,人体内肠道细胞的过氧化氢酶可以很快把双氧水分解,因此摄入小量双氧水不会有中毒危险。  由于双氧水具有强烈的氧化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国家的食品界均将食品级双氧水作为漂白剂、抗菌剂和消毒剂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食品级双氧水为一般安全性物质,可以广泛用作直接或间接的食品添加剂,并明确规定,在牛奶和奶酪中双氧水的最大使用量为0.05%,在乳清中双氧水的最大使用量为0.04%,在淀粉以及在玉米糖浆还原二氧化硫过程中使用双氧水的最大剂量均为0.15%,在脂肪酸酯类乳化剂漂白过程中双氧水的最大使用量为1.25%,在葡萄酒、熏青鱼和腌制的鸡蛋类产品中双氧水的最大使用量为“达到氧化及抗菌的效果”,在袋泡茶和牛肚等牛的内脏以及四肢的加工过程中双氧水的最大使用量为“达到漂白作用”,在啤酒、醋中可以加入双氧水的最大剂量为“达到能够除去二氧化硫的目的”。此外,在苹果汁、橘子汁、葡萄汁等果汁中,可以加入双氧水的剂量为0.025%~3%,以达到抗菌的目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在评价双氧水的安全性时认为,人体服食浓度为3%的双氧水,一般不会导致严重中毒,但可能会引致呕吐、黏膜轻微不适以及灼伤口腔、咽喉、食道和胃部。人体服食了浓度较高(例如超过10%)的双氧水,后果则更为严重,会灼伤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由于双氧水是不稳定的化学物质,与食物接触或烹调后便会分解。至于双氧水能否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双氧水会使人类致癌。  2004年6月8日至1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食品及农业组织联合在日内瓦举办了第63届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专家讨论会,会议内容涉及了双氧水的残留问题。专家指出,包括双氧水在内的过氧化剂均能够在人体内降解,其降解产物在食物的可食用期间的残留不足以引起安全性的关注,因此没有对双氧水残留量作出具体规定。  食品级双氧水具有广谱、高效、长效的杀菌特点,在完成杀菌过程之后,分解为氧气和水,不会产生有毒的残留物,无需用水冲洗,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消毒剂。例如,有些国家在每公斤自来水中加入几毫克双氧水代替氯作为杀菌剂。我国城市在饮用水消毒上,一直采用传统的“氯漂”作为漂白剂。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自来水厂采用传统的“氯漂”,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如腐殖酸等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四氯化碳等新的更为强烈的有机污染物,从而使自来水的致癌致突变性比天然水更为强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黄建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用“氯漂”为自来水消毒,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用双氧水,双氧水更加安全和环保。即使不添加双氧水,我们人体中也是有双氧水的。合理的应用双氧水不会造成损害。但这里有个适量的问题,有个度的把握。比如色素,自然界里存在,我们吃的面粉里就有胡萝卜素,本来是种营养物质,添加了增白剂漂白了,营养物质也就破坏了。同样的道理,双氧水浓度过大,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而如果残留量大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作为强氧化剂,它的主要作用是消毒、漂白,能漂白食品,但过多的残留也能“把人体的器官给漂了”……  看来,在食品中首先必须使用食品级双氧水,另外,添加不能过量。那么,那些在市场抽查中使用工业级双氧水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伤害呢?  工业级双氧水不许用于食品添加  工业级双氧水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杂质。比如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和砷等物质。虽然双氧水本身会挥发掉,不会残留,但是它含有的有害物质就会残留到食物中。工业级双氧水来源于蒽醌法,因为制备方法决定了工业级双氧水还含有一定量的蒽、醌和重金属等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蒽和醌是已经在科学上被认定的致癌物。所以工业级双氧水只能用于造纸、印染等工业。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经工业级双氧水加工处理的食品,可能会产生基因突变。因此工业级双氧水禁止用于食品中。问题是一些非法生产经营者出于成本考虑,却正在用工业级双氧水代替食品级双氧水。  执法人员在检查用工业级双氧水加工开心果一案时,加工厂的老板承认之所以使用工业级双氧水,是因为1吨工业级双氧水比食用级双氧水可便宜1000多元,一个月可节约2万元左右的生产成本。  专家指出,不管是什么食物,经过工业级双氧水浸泡后,肯定会将一些有毒物质转移到食物本身,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并且,这种危害可能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短时期并不一定会反应出来。  前几天,央视报道了一些地方在加工莲子时,加入工业氢氧化钠和工业级双氧水来漂白,同时还要往这些莲子里面加荧光增白剂,目的就是把包着红衣的莲子变白。变白的莲子样子虽然好看了,但它里面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子。专家指出,莲子长时间浸泡在这些有害的化学品中,有害化学品会渗透到莲子的每一个部位,然后引起莲子结构和营养成分的改变。  在去年全国各地市场的食品抽查、检测中,不少食品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工业级双氧水,状况实在令人担忧。食品级双氧水作为食品添加剂配料直接加入食品中,在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因此对滥用工业级双氧水的处罚问题也难以实施。为此,不少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双氧水的卫生标准,保证百姓饮食安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可燃的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