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吃又简单的早餐吗?

奶酪棒是“补钙神器”?如果说近两年儿童零食的C位,那必然是火遍全国的奶酪棒啊!可以说是风靡家长圈和营养圈,如果没吃过几个牌子的奶酪棒那还真是不好意思聊育儿了。儿童奶酪棒因其香甜可口,形状也做得非常童趣,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成为家长眼中健康又有营养的高钙零食。用奶酪棒来帮助孩子长高补钙真的可以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奶酪——补钙王者什么是奶酪?所谓奶酪,是牛乳在发酵菌与凝乳酶作用下发生凝固并经成熟而制成的固态乳制品,也称作干酪、乳酪或芝士。奶酪是牛乳的精华,一般10斤乳可制作1斤奶酪。奶酪中的钙含量是牛奶的6~8倍,并含有维生素D,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除此外,奶酪中蛋白质含量高且分子量更小易吸收,真可谓是“补钙王者”。家里有不爱喝奶或者奶量不足的孩子,奶酪就是最佳的选择。而且,经过乳酸菌等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奶酪中不含乳糖,对乳糖不耐受的儿童很是友好,也可以放心食用。奶酪棒≠奶酪!网红零食噱头多奶酪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天然奶酪就是用生牛奶经过凝乳后、脱掉适当的乳清制作而成的奶酪;而再制奶酪,则是用上述奶酪经过添加了其他成分后重新制作出来的奶酪。目前市面上的奶酪棒多数是再制干酪,在制作奶酪棒的过程中添加了很多辅料,如奶油、白砂糖、食用香精等。这些辅料能让奶酪变得香甜可口,孩子自然会喜欢吃。(△ 长按保存)奶酪棒的钙来源于原料中的干酪,但这种“再制干酪”的营养成分与奶酪还不一样。那么奶酪棒中,含有多少奶酪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2010版规定,再制干酪中奶酪添加量的标准是:大于15%。也就是说,20克一支的奶酪棒,只要添加3克奶酪,就算合格了。食品专家云无心早在2019年就研究过奶酪棒的配方,他强调,奶酪棒不是“奶酪做成的棒”,而只是“含有奶酪的零食棒”而已。“奶酪棒”与奶酪的区别,就像“乳饮料”和牛奶、“果汁饮料”和果汁的区别那么大。“这些‘奶酪棒’只是一种高糖、高脂肪、蛋白和钙含量一般、钠含量不少的糖果。”同等规格的奶酪棒、纯牛奶和奶酪三种产品相比,奶酪棒钙钠比低,而且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较高,并不适合作为日常补钙食品来吃。△这是市面上畅销奶酪棒的配料表奶酪棒还值得给孩子吃吗?奶酪棒不是洪水猛兽,不是不能吃不能买,而是要把初心想清楚。并且三岁以上才可以吃。如果奔着补钙长高的目的去的,那还是放弃吧,毕竟他的含量很明显了基本没什么用;而如果是偶尔给孩子添点零食增加一个选择,或者一个小奖励,那买点喜欢的IP的吃了也没啥。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提醒大家:
1、别把奶酪棒当成孩子的营养补充剂,作为小零食还是可以的。2、选择奶酪棒,尽量选择配料表中奶酪排在第一位且钠含量低的。3、奶酪棒不要吃太多!可以偶尔吃,但是不能天天吃!写在最后想让孩子长高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咨询专业身高管理人士或者三甲医院就诊,网红零食的“长高”噱头不可轻信。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同,应该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计划,盲目跟风不可取。- 文献参考 -[1]孟刚. 奶酪棒争夺儿童市场[J]. 食品界, 2021(10):53-55.[2]闵保华. 儿童补钙,小心步入误区[J]. 幸福家庭, 2013(12):1.[3]王强. "儿童食品"大都不适合儿童[J]. 家庭科学, 2021.
轩轩今年四岁,已经上幼儿园了,有个毛病让妈妈非常焦虑,那就是喜欢吃手。据调查,关于孩子吃手的问题,排在家庭育儿问题的前五,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吃手这个问题,对此感到非常的头疼。有妈妈问,我家宝宝三个月了,成天吃手,是没吃饱啊?有妈妈问,我家孩子两岁了,喜欢吃手,是不是缺少营养或者肚子里有虫啊?还有妈妈问,我家孩子吃手的问题好多年了,一直没有缓解,而且好像越吃越厉害,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孩子为什么对吃手情有独钟呢?手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呢?第一,
孩子把嘴巴当成了探索世界的工具。特别是在口欲期,他们用嘴巴研究身边的一切东西,从而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很神奇呀?医学观察,胎儿在子宫内就会吮吸自己的手指。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满足欲望的主要途径是在嘴巴。一般来说,孩子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但对于他们来说,外界是模糊而混沌的,他们分不清自己的手脚和身体的其他部位,更不用谈身体外的离奇的世界了,他们该怎样来确认一些东西呢?此时的孩子把嘴巴当成探索世界的工具。他们开始把食指、拇指、拳头放进嘴里吮吸,甚至碰到什么就舔什么,遇到什么都往嘴里塞,通过嘴巴尝,来认识周围的环境。老一辈们讲孩子摸到鸡屎,也会往嘴里塞,你是不是觉得很恶心?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手,也不知道鸡屎不能吃。如果他们能说话,会告诉你:我只是在用嘴巴研究研究这件东西。第二,
吃手是他们最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这个动作会让他们产生安全感,达到对自己的安抚作用。就是作为成年人,我们在焦急无措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咬指甲、咬嘴巴,咬笔杆等等。有的人可能会抖脚,抠手指,这都是我们用来应对情绪的一种方式。当然,婴儿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宝宝们感到不安,烦躁或者紧张时,吃手就是他们最主要的应对方法。所以,现在家长会给孩子用安抚奶嘴,用来安抚情绪,避免情绪焦虑。第三,
孩子吃手是为了缓解长牙时期的牙龈痒痛。孩子在长牙期间,需要吃手来减轻牙龈的生长过程中的不适。家长们了解了孩子吃手的原因,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处理孩子吃手的问题呢?总体来说,家长根据不同的年龄做不同的处理。对于还处于口欲期、一岁之前的孩子,家长不要禁止孩子吃手。孩子在该有的口欲期里没有得到满足,过度补偿的心理反而会延长口欲期。同时,大人越阻止,宝宝也可能越上瘾,因为家长的每一次阻止,都可能强化孩子的吃手行为。这个时候,无论孩子是要吃小拳头,还是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甚至是脚趾头-----家长都不要禁止。因为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家长只需要帮孩子做好清洁即可。比如多用温开水或者婴儿专用的手、口湿巾纸,帮孩子把手擦干净。但不要频繁使用消毒剂或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湿纸巾,防止有害成分残留在孩子手上。对于过了口欲期,大约是一岁之后的孩子,如果仍然频繁的吃手,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干预比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需要用到手的游戏,尤其是指指点点,戳来戳去,擦擦弄弄,垒好又推倒等等动作,让孩子的手很忙碌。小手这么忙,哪里还顾得上吃手呢?从这些游戏中,孩子双手获得的刺激以及大脑获得的愉悦体验一定远远的超过吃手。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吃手很频繁,首先想一想,你们给孩子的小手准备了哪些游戏呢?如果是在孩子觉得无聊或者倍感压力的场合。那么家长就要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中到底是什么让孩子感受到无聊或者压力,找到它,然后解决它。所谓“忽视“,就是孩子吃手的时候,家长要绝对克制自己的情绪,当做没看见。如果家长提醒孩子不要吃,批评孩子“吃手不是好孩子“,甚至涂上苦苦的东西等等,这样反而对吃手这一行为进行了强化,越不让吃越吃,所以“忽视“是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要全家人都看不见,因为只要有一个人看见,这个法宝的功力就会大减。所谓“正向激励”,简单说就是孩子不吃手的时候,用手玩有趣的游戏。这个有趣不是大人们觉得有趣,而是孩子觉得有趣的游戏。比如可以在孩子的手指上套上小纸偶,玩一玩过家家的游戏。或者让孩子来给爸爸的大肚子画画,还可以让孩子拿着妈妈的口红,给妈妈画一个独具特色的晨妆等等。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效果,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重点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了。因为如果孩子四岁后仍然改不掉常吃吃手的习惯,这可能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用吃手来满足口腔的欲望。这时家长应该关注一下孩子是否有压抑、焦虑、叛逆的情绪没有排解掉,多和孩子沟通,试着多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两个绘本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比你说十遍更有效果!1、《露露再也不想吸大拇指了》,露露喜欢吸着大拇指去上学,但看到好朋友璐因为从楼上摔下来,拇指受伤,不能吸大拇指了。露露不想让好朋友璐伤心,所以也不想吸大拇指了。2、《小鼹鼠吸手指》5个小鼹鼠觉得吸手指是快乐的事情,不过它们又找到了其他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吹口哨。
文|好孕姐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可以让孩子吃了,可以变听话、乖巧、懂事的“乖乖药”,你会给孩子吃吗?看过这样一个短片,妈妈和所有母亲一样,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发愁,为他不听话苦恼。而孩子也跟很多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不愿听父母唠叨,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一样。有天妈妈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宣传,有一种“乖乖药”让孩子吃了之后,可以变得懂事、乖巧有上进心。她还上网搜了购买者使用之后的反馈,都说挺好的,让孩子吃了之后成绩突飞猛进。看着学习没有长进,脾气又很差的孩子,妈妈一咬牙订购了“乖乖药”。回家之后,妈妈跟孩子说,这是维生素,吃了对身体好。孩子没有任何迟疑,吃下了“乖乖药”。因为他信任自己的妈妈,所以妈妈拿回来的东西他都会吃。孩子吃药之后,确实变了。妈妈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不再去反驳。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再问一句“凭什么”。孩子的成绩也慢慢的好起来,去了妈妈安排好的大学,学了妈妈挑好的专业。只是他的目光呆滞,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按照妈妈的安排一步一步走下去。毕业之后,听妈妈的话找一份老家的工作。他自己找了一个女朋友,妈妈说不行,又重新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并让他俩结婚。孩子终于开始反抗,明白了妈妈一直在控制自己,所以去医院拿掉“乖乖药”的成分。虽然后来治好了,但他还是跟妈妈介绍的女孩子结婚了。如同有句话说的:人跪的太久,就站不起来了。妈妈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大汗淋漓,看着成绩依然不合格的孩子。才知道那是一场梦,但仍心有余悸。幸好没有喂孩子吃“乖乖药”,因为把孩子变得千篇一律根本就不是爱。什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么一种“乖乖药”。但有多少家长在对孩子使用,精神版的“乖乖药”。从吃穿住行,到交友选择,哪一项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不听父母的,就是不孝顺。但父母敢保证,自己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吗?就算是正确的,可父母要记得,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什么是为了孩子好?是站在他的位置上,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而不是站在父母的制高点上,让孩子的做法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整齐划一。如果父母非得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那么对于父母而言,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养宠物。这是疼爱吗?恐怕只是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遗憾,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妈妈喂我吃“乖乖药”,说是为我好,把孩子变得千篇一律是爱吗?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要清楚一件事情,不要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着伤害他的事情。再者,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人生。连自己的人生都过不好,又凭什么指导孩子的人生。这辈子很短,孩子的路如何走,父母可以建议,但决定还是他自己来做吧。网友们,你们曾吃过父母给的“乖乖药”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爱吃又简单的早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