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角放大率公式的放大率怎样计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吧.M=-(S*D)/(Fo*Fe)其中Fo和Fe 分别为物镜和目镜的焦距;D为物方焦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也就是光学筒长S应当是明视距离,一般正常的眼睛明视距离为25cm(也写作10" 即10英吋)普通的单一凸透镜放大率为M=S/F复合式显微镜包含一个物镜(焦距为Fo)和一个目镜(焦距为Fe),目镜产生一个倒立且放大的倒立实像,目镜则再此成像,而且更进一步地放大,代替合成的焦距,如果将复合式镜筒看作是一个单一的凸透镜(焦距为Feo),则有Feo=Fe*Fo/D所以复合式显微镜的放大率为M= S/feo= S*D/fe*fo

已知焦距,屈光度,举个例子...
已知焦距,屈光度,举个例子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虚像的大小=物体的大小*焦距/物体离焦距的距离 (物体离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用来观察物体细节。放大镜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为看清楚微小的物体或物体的细节,需要把物体移近眼睛,可以增大视角,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较大的实像。但当物体离眼的距离太近时,反而无法看清楚。要明察秋毫,不但应使物体对眼有足够大的张角,而且还应取合适的距离。凸透镜是一个最简单的放大镜,是帮助眼睛观察微小物体或细节的简单的光学仪器视角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历史上,据说放大镜的应用是由13世纪英国的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提出的。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虚像的大小=物体的大小*焦距/物体离焦距的距离 (物体离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注意,由于公式中有“物体离焦距的距离”,所以对于物体的离镜距离不同的部分,放大率是不一样的。 在理论上,对任何焦距,像都可以是无穷大,但这并不代表视角可以被放大到180度。视角永远不会比把眼睛直接在透镜位转置看到的视角大,永远不会比不放放大镜时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70536.html?fr=qrl3 薄透镜(一种两表面为共轴球面、透明的圆盘形光学仪器,它的厚度远小于盘半径和球面曲率半径。当透镜中心比边缘厚时为凸透镜,反之,则为凹透镜)成像有规律: 设u为物距(物体与透镜光心(即中心)间距离),v为像距(像与透镜光心间距离,像与物体在透镜同侧时为负,异侧时为正),f为焦距,则有 (1/u)+(1/v)=(1/f)…………(1) (1)式即为高斯公式 K=-(v/u)×(n/n')…………(2) (2)式即为薄透镜放大率公式,其中n、n'分别是物方与像方介质的折射率,一般可省略。因为已知条件一般为u与f,因此将(1)代入(2)消去v得 K=f/(f-u)…………(3) 放大镜焦距较大,使被观察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之内,即u<f,利用公式(3)很容易得出K>1,即成正立放大虚像。 参考资料:《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物理讲座》(程稼夫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全部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展开全部材料:放大镜、本子、笔、书步骤:1.将放大镜放在书面上,把看见的字体数记录下来。2.把放大镜从书面移开,到看到放大得比较清晰的字体时,再把看见的字体数记录下来。3.再用前面记录下来的字体数除以后面记录的字体数,得出的商便是这个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如:15÷3=5(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大镜角放大率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