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长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宽是八厘米高是多少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20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必要性,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3.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五(1)班有50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
  (2)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251.4(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1/83/4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黄豆情景图,问:“从图中你了解到黄豆含有哪些成分?”(生答)
  2、师:要求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算式怎样列?你能列式求出黄豆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吗?
  250×36?250×18.4?250×25?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板书)
  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题中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能否推广到其它的一个数乘百分数?
  B.是不是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和小数?
  C.如何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呢?(百分数化成小数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通过举例验证,交流讨论,学生归纳出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
  师板书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方法,生齐读。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习,集体校对:
  1.生任选250×18.4%,250×25%两道中的一题来求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集体订正并板书。
  2.完成数学书70页1.3.4题。
  四、知识拓展
  小丽家这个月的总收入是3000元,买食品支出的的钱数占总钱数的60?,买文化用品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买玩具支出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0?。小丽家这个月买食品,买文化用品,买玩具各支出多少元?生解答后.
  师:你认为小丽家的这个月支出合理吗?如果是你,打算怎样支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包装纸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也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数除法。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几个小朋友分饼的问题。
  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
  (1)每人吃张饼,4个人共吃多少张饼?
  (2)把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3)有2张饼,每人分得张饼,可以分给几个人?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道题,并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3)题中涉及了分数除法,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例题。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平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2)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观察发现。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
  预设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学生汇报)
  生1: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小格,占这张纸的。
  生2:里面有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即÷2=。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预设
  生: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质疑,验证猜想,理解新知。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
  师: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师:为什么有些题目能很顺利地算出来,而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的答案呢?(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前置作业:
  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3、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二期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对常用的面积单位进行一个梳理,一方面进一步借助学生的低阶面积单位的表象累积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丰富面积单位的量感。
  2、借助问题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梳理过程,自主建构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学校大吗?我们泗泾镇大吗?那么松江区呢?这些区域用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k?来表示,是多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
  我们美丽的校园占地面积约0.03平方千米。
  我们家园――泗泾镇占地面积约24.2平方千米。
  我们的松江区总面积约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样的区域?(对比,交流)
  小结:平方千米常用来表示面积大的区域。
  (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展开,通过“区域大”但表示的“数字小”这一强烈对比,丰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积单位
  我们还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出来呢?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吧!1k?能用手势来表示吗?(不能)为什么?(1k?太大)
  3、感知练习
  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量感不错,就让我们打开课本P23页,完成第三题,比比看,谁填的有快又准
  在下面()中填入适当的面积单位(课本23页)。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9()
  一张乒乓球台面约410()?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63()
  一张软盘的面积约1()
  一个排球场占地约162()
  上海野生动物园占地约2()
  (在前面面积单位的充分感知铺垫下,通过填写适当的单位,促使学生将熟悉实物的某个面或某块区域与面积单位建立起联系,既诊断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激活他们已有单位面积的量感。)
  二、探究阶段
  1、情景设疑:通过刚才的单位填写,同学们对面积单位的都很熟悉了,接着让我们来解决前面学习中留下的问题:(出示)如果1?可以挤下17人,那么1k?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上海总人口为16737700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k?等于多少?,即k?与?之间的进率,就可以求出1k?可以挤多少人,最终把问题解决。
  2、合作探究:我们知道1k?就是边长为1km的正方形的面积,(出示边长为1km的正方形图形)。
  那么k?与?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你们能从1k?的定义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吗?请小组合作完成。
  (1)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解法:(板书)
  1km×1km=1k?
  1000m×1000m=1000000?
  1k?=1000000?
  (3)再次交流:通过在1k?定义的关系式中把km转换成m,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再把这个过程互相交流一下。
  3、问题解决:知道了1k?=1000000?,那么1k?能不能挤得下整个上海的人呢?谁来说说看?指名交流。这个结果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完善面积单位进率:现在我们已经把所学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找到了,请同学们把P22的面积单位的关系填写完整。(媒体演示课本23页单位面积的累积过程)
  1k?=()?1?=()d?1d?=()c?
  (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究k?和?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启发学生从定义去推理,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尝试计算中直观获得1k?=1000000?。其实学生以前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时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在这里学生运用以往的经验解决今天所学的新问题,体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间关系的探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面积的含义和进率的由来,促进学生表象记忆的形成都有好处,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_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为以下单位换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运用阶段
  1、分层练习:(说出思考过程)
  (1)25?=()dm23k?=()?
  (2)3400d?=()?9000000?=()k?580c?=()d?
  (3)70000000?―7k?=()k?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积累了一些重量、长度、面积单位换算的经验,并且会用小数表示单位之间的转换。这里先安排两组“从高到低”与“从低到高”的单位转换练习,就想让学生通过尝试找到换算的一般方法: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时乘进率,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时除以进率。从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归纳提升,建构单位换算的基本策略。接着出示带有不同单位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借助学生思考过程的表达,便于检测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演绎思维。)
  2、拓展练习(同桌讨论)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的请改正。
  (1)一个铅笔盒表面的宽度约5c?
  (2)教室的面积约30d?
  (3)一个粉笔盒的表面约0.75c?
  (4)上海市的总面积约6341000000k?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选用面积单位时不善于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判断纠错练习,一方面强化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另一方面想从“数”与“量”两个维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数据或计量单位),既巩固了单位面积的大小观念,又渗透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生活应用:(小组合作)
  出示:为了扩大我国的绿化面积,人们要在长3km,宽2km的一块长方形的高原上植树,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树,运来60万棵树苗够吗?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写出你们的解题过程。交流探讨并板书解题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再现本节课的重点新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转化”,同时让学生通过层层问题的分析,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拓展思维,感受数学在生活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了“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板书)的面积单位,谁来谈谈这节课中你的收获?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事先准备一个小镜子夹在一本书里,然后说:“老师的书里夹了几张伟人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是看完的同学不能够说出来。”
  问:你看到了什么?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你想到什么?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学习新课
  1、引导谈话: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称轴呢?
  3、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图3,你发现了什么?
  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镜子有什么作用?它能帮我们做什么?你能用镜子做哪些事情?
  在学生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正确地进行判断:镜子中的图象和实际的图象是相反的,并是对称的。
  1、第2题:
  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称图形的适当的位置,使你仍然能看到图的全部。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适?为什么?
  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
  (二)拓展练习:
  从镜子里反射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实践操作:从镜子中观察一个钟表的时刻:5时整。镜子中的时刻是7时整。
  再让学生观察一些这样的时刻,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小小的一面镜子中蕴藏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班里展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8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6个面并观察这6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则方程为
  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64页―65页的《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材料收集与,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姚明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篮球巨星,篮球打得相当棒;我发现我们班的韦江华同学投篮也很不错,我统计了一下他投中的个数和姚明在一场球赛中投中的个数(出示投球比赛记录)
  姓名
  投进球数
  韦江华
  17
  姚明
  14
  韦江华投进了17个,而姚明只进了14个,我认为韦江华比姚明还厉害,你认为呢?为什么?(关键要看投球总数)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投球总数(出示投球总数)
  姓名
  投进球数
  投球总数
  投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几分之几
  命中率
  韦江华
  17
  50
  姚明
  13
  20
  问:有了这些数据,你可以怎样判断出两人投球谁厉害?
  韦江华和姚明投球命中率各是多少?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引导学生写出表示命中率的分数并通分,从而比较出命中率的高低。
  师:看来姚明确实比韦江华厉害,不过我相信韦江华如果能得到专业的训练,也会有不错的成绩。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次有难度了,有信心吗?
  2、出示:科技小组所做的黄豆种子发芽的实验记录表
  问: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四人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出发芽率的高低,并进行汇总,把表示发芽率的分数通过通分都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师:刚才我们把分数都写成了分母是100的形式,这种分数还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百分数
  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还可以分别:25%、28%、22%,分别读作: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二十二。
  像25%、28%、22%、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
  2、认识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示范书写:我们在书写百分数时,一定要规范,先写分子,然后在右上角画上一个小圆圈,接着画上斜线,最后画上另一个小圆圈,这个符号叫做百分号。
  3、读写练习
  (1)出示百分数,要求学生读一读,先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
  25%12.5%0.25%121.5%
  180%0.12%500%10.1%
  (2)老师读,学生写出来。(写在草稿本上)
  百分之五百分之八十三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七百分之三点一二
  百分之三十点二五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我们再来看前面解决的两个问题。
  (1)分析第一题(投篮)中百分数的意义
  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独立思考,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投中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
  (2)分析第二题(发芽率)中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你能也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吗?
  :发芽的种子数占实验的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3)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提问:通过我们大家对前面的,那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谁能说一说?
  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4)师:百分数指的是两个数的比率关系。所以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比,百分率)
  四、练习巩固:
  1、课本65页“读一读,说一说”。
  2、找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百分数的意义。
  五、妙解成语:
  请你根据成语,说出百分数,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半壁江山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十拿九稳
  六、本课:
  有一位伟大发明家,他有0多项发明,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老师送你们一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3
  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复习解方程的过程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节课结合复习题,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题型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明确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寻找题中等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题型拓展开,解决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全面回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关于用方程解决问题,你学习了哪些内容?
  (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3)你还有什么问题?
  3.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回顾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步骤。
  (1)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式)
  (2)说一说,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①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式。
  ②找出题中的未知量,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
  ⑤写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质疑,引入复习内容,通过学习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和倍”“和差”类型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过程。
  小明和妈妈一起集邮,妈妈的邮票数是小明的6倍,妈妈比小明多100张邮票,妈妈和小明各有多少张邮票?
  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解题步骤。
  ①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妈妈的邮票数-小明的邮票数=100
  小明的邮票数+100=妈妈的邮票数
  妈妈的邮票数-100=小明的邮票数
  ③列式解答。
  解:设小明有x张邮票,则妈妈有6x张邮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张邮票,妈妈有120张邮票。
  (2)引导学生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有两个未知数时,需要确定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3.复习“相遇问题”中的方程的解题方法。
  课件出示复习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时行驶85千米。已知A、B两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两车几时后相遇。
  (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①甲车行驶的路程+乙车行驶的路程=A、B两地的总路程
  ②(甲车和乙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A、B两地的总路程
  ③A、B两地的总路程÷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和要求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
  提问: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美观便于携带等)
  2.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探索方法
  1.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
  2.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三、练习
  a)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得出结果
  b)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纸
  四、教学“实践活动”
  1.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
  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
  2.分组讨论罗列方法完成课本中的表
  五、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掌握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知道约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建立整除、约数、倍数的概念.
  2、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探究活动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7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
  (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
  2.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重点
  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百分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让学生说说百分数的含义。
  二、指导练习
  1.教科书第73页第3题
  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
  2.教科书第75页第8题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数与所有植树总棵树的百分几。
  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
  3.教科书第7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明白“优秀率”的含义,鼓励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书第75页第11题
  先看表,弄清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汇报全班讲评
  5.教学“实践活动”
  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体会百分数、分数之间的联系。
  然后鼓励学生分别总结生活中使用百分数和分数的例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9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掌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强调: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为什么?(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净含量: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实验报告单
  长方体容器的长
  长方体容器的宽
  放入前
  水面高
  放入后
  水面高
  苹果醋瓶的
  体积
  25cm
  18cm
  【设计意图: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练习目的: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目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汇报)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学生汇报)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板书设计:
  转化
  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芒果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石头下降
  瓶子溢出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0
  教材内容:
  教材56―57页“分数混合运算(一)”
  教材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并且能正确计算分数分数混合运算。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找出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一项工程,已经完成5/8
  2.计算。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请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算法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4.强调: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一些相关联的零散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创造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问题。
  2.完成课本56页“试一试”
  3.指导完成57页“练一练”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预习
  分数混合运算(二)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一)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
  航模小组
  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20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9-04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05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01-23
北师大版数学练习一教案04-02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11-08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9-1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4-0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0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25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10套)
(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填空:(38%)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形或有一组对面是()。它有()条棱,平行的()条棱都相等。
3、相交于长方体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和()。
4、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个面。
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6、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7、一个长方体模型,从前面看是积是()平方厘米。
8、长方体的右侧面面积是12平方厘米,前面面积是8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二、选择(8%):
1、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这个水池占地()平方米。
A、200 B、400 C、520
2、下面的图形中,能按虚线折成正方体的是()。
从上面看是
长方体右面的面
3、从一个体积是3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中,挖掉一小块后(如下图),它的表面积()。
A.和原来同样大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D.无法判断
4、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A、2 B、3 C、4 D、5
三、计算下面每个形体的棱长和(6%)。
四、下面各题,列式计算,不写答。(40%)
1、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求它的所有棱长的和。
2、用钢筋做一个长和宽都是3.5分米,高是10厘米的长方体,需多少分米的钢筋?
3、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多少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总和是多少厘米?
5、同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求正方体框架的棱长。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棱长总和是148厘米,求它的高。
7、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8、一根铁丝,如果做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模型,棱长8厘米;如果改做成一个长10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体框架模型,求高。
9、把110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是宽的2倍,宽是高的1.5倍,求长方体的长、宽、高。
10、做一个底面是1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铁丝?
五、解决问题:(8%)
1、如图,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3分米的长方体硬纸箱,如果用绳子将箱子横着捆两道,长着捆一道,打结处共用2分米。一共要用绳子多长?
2、某车间为制作一种长4米、宽2米、高3米的铁架,需要把长10米的钢筋截成符合要求的短钢筋。做成这样的一个铁架,至少需要长10米的钢筋多少根?
长方体与正方体练习(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求下列图形的的表面积。
二、根据条件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8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
(2)正方体棱长0.6米;
(3)长12米,是宽的3倍,高2米;
(4)长6分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三、生活中的应用:
1、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48厘米,求正方体的底面积和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从它的一个顶点引出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10厘米、6厘米、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做一个长和宽都是3分米,高是4分米的纸箱,至少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分米?
5、给一个棱长是12分米的正方体铁箱内外两面油漆一遍,油漆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做一个长12分米,宽5分米,高8分米的金鱼缸(无盖),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的玻璃0.8元,做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元钱?
8、有一种长方体形状的落水管,长10厘米,宽8厘米,高2米,做一节这样的落水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做20节呢?
7、有一种长方体铁皮盒包装的饼干,长和宽都是20厘米,高40厘米。在外包装盒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有一间房屋(平顶),长6米,宽3.3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要粉
刷它的四壁和顶面,粉刷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5千克,需
要水泥多少千克?
10、生产50个如右图的包装袋共需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11、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从里面量长50米,宽25米,平均水深1.5米。(1)这个游泳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小明沿游泳池的边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3)粉刷它的四壁和地面,粉刷面积是多少?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3)(体积与体积单位)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5)a、2.5立方米=()立方分米 b、720立方分米=()立方米
2.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8升=()毫升 8000毫升=()升
c、2.7立方米=()升 1200毫升=()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2立方米=()升=()毫升
2.一块砖长24厘米,宽1.2分米,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沙坑装满沙子,这个沙坑长3米,宽1.5米,深2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400千克。这个沙坑里共装沙子多少吨?
6.一个长方体容器的长是6分米,高与宽都是50厘米,那这个容器能装水多少毫升?
3.一个正方体的玻璃鱼缸,从里面量棱长是0.4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
5.有一根长0.5米的方木料,横截面是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这根方木,放时占地面积有多大?体积是多少?.将110升水倒入长8分米,宽5分米,高6分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深多少分米?
8.长50厘米,宽35厘米长方形铁皮,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长方形铁盒.这铁盒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铁盒厚度不计)
10.把3立方米的沙铺在宽4米的公路上,如果沙子要铺5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的公路?(用方程解)
11.一个长方体木箱,从外面测量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已知木板的厚度有2厘米,那这个木箱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9.把一块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长9分米,宽8分米的长方体铁块,这块铁块的厚有多少分米?
12、把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剪焊一个正方体框架,并在表面焊上铁皮。
(1)需要用多少铁皮?(2)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3、有两根一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焊接成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第二根焊接成正方体框架,哪个框架的体积大?大多少?
14.一块长方体铁块,长2分米,宽1.3分米,高0.5分米,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块铁重多少千克?
(1)如果每立方厘米铁重7.8克(2)如果每千克铁的体积是130立方厘米左右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4)
(表面积和体积)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a表示 a×3。()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5、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操作题:
右图是长方体展开图,测量所需数据,并求长方体体积。
四、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
2、一节长方体形状的铁皮通风管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做这节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3、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金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4、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练习(5)
(表面积和体积填空练习)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2、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3、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之和是()。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84厘米,它的棱长是(),一个面的面积是(),表面积是()
6、把三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7、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体积是()。
8、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要()个这样的小木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10、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3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11、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
1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 ,b, h,如果高增高3米,那么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平方米,体积增加()立方米。
13、3.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500立方分米=()立方米14、9立方米5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15、3.6升=()毫升=()立方厘米16、1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7、一个水池能装水400立方米,这是指(),占地2公顷指的是()。
18、用4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9、用27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粘合成一个大正方体,粘合后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20、一个长15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正方体的木块,可以截成()块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
21、有一个长方体的木料长3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可以切成()
22、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水池,蓄水后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水的体积是()升。
23、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4、用棱长相等的正方体4块,任意摆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摆()种,它们的底面积()
25、用同样的金属制成一个长12.5分米,宽5分米,深2分米的长方体桶,还制成一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桶,()的体积大。
26、有一个长方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它的底面也是个正方形,那么底面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体高的()倍。
27、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厘米,宽10厘米,深2米,占地()平方米。
28、一个木料长3米,宽和厚都是20厘米,把它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平方米。
29、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把它平均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木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30、一个棱长为a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把它平均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木块后,每小块木块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31、一块长方体木块,长10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沿着长平均分成两个大小完全相等 的木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如果沿着高平均分成两截大小完全相等的木块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6)
(基础巩固过关)
一、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洗衣机的体积约是300()一节集装箱所占空间约是60();汽车的油箱大约能盛汽油50()
3、3.05立方米=()立方分米 72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8升=()立方厘米 520毫升=()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纸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它的所有棱长的和是()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做这样的一个纸箱需要纸板()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厘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厘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8、同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用硬纸板做它的面,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5.1平方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
10、一个长方体蓄水池,占地15平方米,池深1.6米,池内最多能蓄水()立方米。
11、一个长方体铁皮水桶高是6分米,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升。
12、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1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6立方米,底面积是16平方米,它的高是()米。
14、有一种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一个鱼缸需要()平方厘米的玻璃,能装水()升。
15、楼房外壁用于流水的水管是长方体。如果每节长15分米,横截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分米,宽0.6分米。做一节水管,至少要用铁皮()平方分米。
二、解决问题:
1、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
米,棱长总和是148厘米,它的高是多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装饼干的正方形铁盒,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这个铁盒四周印满商标,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水槽,长5米,宽0.5米,高0.4米,做这个水槽至少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将它注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7、铜井乡修一条长700米、宽2.5米的石子路,若要在路面上先铺上0.3米厚的黄土,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面积是0.16平方米,长是6米,9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 是多少立方米?
9、一根长1.8米,横截面是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的长方体铜条,铜条如果每立方分米重8.9千克,这根铜条共重多少千克?
少?
4、一个教室长8米,宽5米,高4米。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周墙壁,除去门窗面积21.5平方米,粉刷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0.25千克,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6、水泥厂制10根正方体铁皮通讯管道管子,横截面为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管全长2米,共需多少平方米铁皮?
8、一条公路长650米,宽12米,先铺上15厘米厚的黄土,再铺上10厘米厚的碎石,则需要这样的黄土和碎石各多少立方米?
10、消防队砌一道长8米、宽0.25米、高2米的训练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这道墙至少要多少块砖?
11、把一块棱长1.2米的正方体钢坯锻成横截面面积是0.04平方米的长方体钢材,锻成的钢材有多长?
12、体育馆里,铺设了20块长30米、宽3.5米、厚0.3米的木质地板,这个体育馆占地面积是多少?地板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长方体与正方体练习(7)
(表面积巩固过关)
1.填空
(l)长方体或正方体()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的方法计算。这是因为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而且()都相等。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6平方厘米,把它放在桌子上占的面积是()平方厘米。(4)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形,有()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倍。2.判断
(l)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这个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的6倍。()
(2)把两个表面积为12平方分米的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4平方分米。()
(3)把一个正方体锯成两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6平方厘米,那么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0.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有一个长方体的糖盒长和宽都是12厘米,高10厘米,在盒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长、宽、高是8厘米、7厘米、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6.用铁皮焊15个底面是边长25厘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的长方体无盖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7.一个小食堂长10米,宽8米,高5米,要粉刷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18.4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石灰0.2千克,一共用石灰多少千克? 8. 用三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棱长之和是多少?、一个长方体的水池,长20厘米,宽10厘米,深2米,占地多少平方米?
12、一个长方体,长12厘米,宽和高都是8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4、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4厘米,求正方体的棱长。
15、一个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6米,高是4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平顶,除去门窗
9、有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体?
11、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架,然后用纸给它的表面包裹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13、用两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和黑板面积24平方米,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6、用两个同样的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练习(8)
(体积巩固过关)
一、填空1、40立方米=()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0立方分米=()立方米
0.85升=()毫升
2100毫升=()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0.3升=()毫升=()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宽是
()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0.2平方米,高是8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正方体的棱长缩小3倍,它的体积就缩小()倍.
7、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塑料板是求(),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这个盒子有()立方米是求().
8、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六个面种最大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判断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3、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4、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
5、如果一个长方体能锯成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底面积的4倍.()
三、选择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体积扩大()倍.
①2
②4
③6
④8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5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
①8
②16
③24
④32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①2
②4
③6
④8
4、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比,().
①正方体体积大
②长方体体积大
③相等
5、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①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
②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 ③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6、一个菜窖能容纳6立方米白菜,这个菜窖的()是6立方米.
①体积
②容积
③表面积
四、应用题
1、要制作50块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材?
3、要制作140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木料多少立方分米?
4、某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2、一块水泥砖长和宽都是5分米,厚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9)(填空题专项练习)
1、正方体有()个面,都是()形,有()条棱,有()个顶点。
2、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形或有一组对面是()。它有()条棱,平行的()条棱都相等。
3、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是指()的大小;体积是指()的大小。
4、给下面的各题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一台洗衣机的体积约是300()一节集装箱所占空间约是60(); 汽车的油箱大约能盛汽油50()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cm,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cm。
6、一个长方体铁皮水桶高是6dm,底面是边长3dm的正方形,这个水桶的容积是()L。
7、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是5.1dm,它的占地面积是()dm。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cm,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cm。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48dm,正方体表面积是()dm。10、12立方分米=()升 4.8升=()立方厘米 9.8立方米=()升 5080毫升=()升()立方分米 0.05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11、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2米,宽和高都是0.6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2、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平方厘米。
1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6个面中最小的一个面的面积是(),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
14、一个长方体长8米,宽5米,高2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2231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厘米。
16、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1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24平方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8、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19、一个正方体棱长总和36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20、同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化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2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1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22、把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至少增加()平方厘米,至多增加()平方厘米。
23、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
24、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
25、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是()平方米;底面积是8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的长方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26、将三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7、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8、要将长为105厘米.宽为91厘米的长方形划分为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平方米。
29、将一个表面涂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正方体只有3块。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0、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2米,宽和高都是0.6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31、把一个长16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平方厘米。
32、有一种无盖的玻璃鱼缸,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一对鱼缸需要()平方厘米的玻璃,能装水()升。
33、楼房外壁用于流水的水管是长方体。如果每节长15分米,横截面是一个长方形,长1分米,宽0.6分米。做一节水管,至少要用铁皮()平方分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练习(10)
(综合练习)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4.07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2.9.08立方分米=()升()毫升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72平方分米,占地面积是()平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6厘米,宽5厘米,高()厘米.
5.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形状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6.用3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平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高又是宽的一半,这个长方体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6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9.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水池,蓄水的水面低于池口2分米,水的容量是()升. 10.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容积是50立方米,应该挖()深.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2.求一个容器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容器的体积.()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5倍,它的体积就扩大15倍.()5.把2块棱长都为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厘米.()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表面积是()
1.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 ]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①②3
③4
④5 2.如果把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3倍,那么它的体积扩大[ ]倍.
①②9
③27
④10 3.加工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用多少铁皮,是求这个油箱的 [ ]
①表面积
②体积
③容积
4.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0米,深2米,占地[ ]平方米.
①200
②400
③520 5.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 ]
①18平方厘米
②14立方厘米
③14平方厘米
④16平方厘米
6.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________米.
[ ] ①16
②24
③32
④48
四、计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每题8分,共16分)
五、解答应用题(前5题每题5分,第7、8两题分别6分,共42分)
1.加工一个长方体铁皮油桶,长2.5分米,宽1.6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2.学校要挖一个长方形状沙坑,长4米,宽2米,深0.4米,需要多少立方米的黄沙才能填满?
3.做一个长方形状的鱼缸,长8分米,宽3分米,高5分米,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把一块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32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体钢板,这钢板有多厚?(损耗不计)
5.一个长方体机油桶,长8分米,宽2分米,高6分米.如果每升机油重0.72千克,可装机油多少千克?
6.在一个长20米,宽8米,深1.6米的长方体蓄水池里面贴瓷砖,瓷砖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贴完共需瓷砖多少块?
7.4个棱长都是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1)表面积至少是多少?(2)表面积最大是多少?
8、将480毫升水倒入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1)容器中的水深多少厘米?(2)容器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多大?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和发现特征。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和发现特征。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题中要求我们沿着画有红线的棱剪开,可以怎样剪呢?谁会?
说说自己准备剪的步骤,完成操作。(标出上、下、前、后、左、右)(2)认识展开图。
将剪好的展开图进行展示。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每一个面与原来的面有什么关系?(相对的面是完全隔开的)谁能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 独立操作。
(3)在小组中尝试沿着正方体纸盒其它的棱剪一剪,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小组活动,巡视指导。(不能沿着每一条棱剪,将展开图剪断开)展示学生展开图,说说有什么发现?
如果这个面是前面,它的上面在哪里?后面在哪里? 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
将展开图复原再展开,互相说说相对的面分别是什么? 2.教学试一试。(1)独立完成。
(2)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出3组相对的面吗?
你是怎么想的?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发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完全隔开)3.完成练一练。(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理由。照样子剪一剪,再复原。(2)完成第2题。
先看图想象,做出判断。你是怎么想的?
试着将121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作出判断,说出理由,再把第123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 2.完成第7题。
独立完成,在小组中说说是怎么连线的? 说说自己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是完全隔开的 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3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至少用()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4
B.8
C.9
2.(本题5分)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小魔方,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比,哪个大?()
A.表面积大
B.体积大
C.不能比较大小
3.(本题5分)3个棱长2cm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A.56
B.72
C.24
4.(本题5分)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体,它们的()
A.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B.体积不变、表面积变
C.体积变、表面积不变
D.体积和表面积都变
5.(本题5分)正方体的棱长是9分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A.9分米
B.18分米
C.54分米
D.108分米
6.(本题5分)在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个面的面积相等.
A.2
B.4
C.6
D.3
7.(本题5分)一盒牛奶的净含量是250毫升,“250毫升”表示的是()
A.牛奶盒的体积
B.牛奶盒的容积
C.牛奶的体积
8.(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7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A.750
B.7500
C.75
D.0.75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长方体也是特殊的立方体.____.(判断对错)
10.(本题5分)28000立方厘米=____
升;
70800平方米=____
公顷.
11.(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为960立方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底面积是____.
12.(本题5分)做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鱼缸,用角钢做它的框架,至少需要角钢____米,至少需要玻璃____,最多可装水____.
13.(本题5分)棱长之和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____(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15.(本题7分)用一根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形状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16.(本题7分)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7.(本题7分)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平方分米,体积是____立方分米,棱长总和____分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3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解:正方体的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单位不同,没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故选:C.
3.【答案】:A;
【解析】:解:4×2×2=16(平方厘米)
3×6×2×2-16
=72-16
=56(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6平方厘米.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知: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大,增加了两个底面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9×12=108(分米),答:它的棱长总和是108分米.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在长方体里,如果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时最多有4个面的面积相等.
故选:B.
7.【答案】:C;
【解析】:解:一盒牛奶的净含量是250毫升,“250毫升”表示的是牛奶的体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2米=20分米,75厘米=7.5分米;
20×5×7.5=750(立方分米);
答:它的体积是750立方分米.
故选A.
9.【答案】:x;
【解析】:解:正方体的概念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由此可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但是,长方体不是特殊的正方体.
因此,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长方体也是特殊的立方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0.【答案】:28;7.08;
【解析】:解:(1)8000立方厘米=28
升;
(2)0800平方米=7.08
公顷.
故答案为:28,7.08.
11.【答案】:160平方厘米;
【解析】:解:960÷6=160(平方厘米),答:它的底面积是16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60平方厘米.
12.【答案】:3.6;104平方分米;96升;
【解析】:解:①求至少需要角钢多少分米:
8×2+4×2+3×4=16+8+12=36(分米);
36分米=3.6米;
②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8×4+8×3×2+4×3×2
=32+48+24
=104(平方分米);
③8×4×3=96(立方分米);
96立方分米=96升;
故答案为:3.6,104平方分米,96升.
13.【答案】:x;
【解析】:解: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之和都是48,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4、6,长方体表面积为:(2×4+2×6+4×6)×2=88;
正方体的棱长是4,正方体的表面积为:4×4×6=96
所以“棱长之和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一定相等”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4.【答案】:14×8×8=896(dm3)
11×11×11=1331(cm3)
;
【解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
15.【答案】:解:60÷12=5(厘米),5×5×5=125(立方厘米),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25立方厘米.;
【解析】:用一根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形状的框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就是60厘米,首先用棱长总和除以12求出棱长,再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16.【答案】:解:10×2×4=80(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
5×5×5=125(立方厘米);
答: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25立方厘米.;
【解析】: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把数据分别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17.【答案】:6230;40;
【解析】:解:表面积:
(5×3+3×2+5×2)×2
=(15+6+10)×2
=31×2
=62(平方分米);
体积:5×3×2=30(立方分米);
棱长总和:
(5+3+2)×4
=10×4
=40(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平方分米,体积是30立方分米,棱长总和是40分米.
故答案为:62,30,40.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试题
一、判断:
1.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正方体棱长2厘米,棱的总长是20厘米。()
5.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二、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
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
三、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
四、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9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长方体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是6cm,5cm,4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cm.
A.30
B.45
C.60
2.(本题5分)下列各图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第()个图.
A.B.C.D.3.(本题5分)如图,有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下底标有字母“M”,沿着棱长将其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想一想,这个平面图形是()
A.B.C.D.4.(本题5分)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编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是3个不同的整厘米数,且其中两个还是质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A.6立方厘米
B.12立方厘米
C.24立方厘米
5.(本题5分)当正方体的棱长等于6厘米时,表面积和体积比较()
A.没有意义
B.体积大
C.刚好相等
6.(本题5分)甲容器可盛水4000毫升,是乙容器盛水量的一半,乙容器能盛水()
A.80升
B.2000毫升
C.8000毫升
7.(本题5分)用一根52厘米长的铅丝,正好可以焊成长6厘米,宽4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教具.
A.2
B.3
C.4
D.5
8.(本题5分)用160m3混凝土铺路,要铺长100m、宽8m的人行道,可以铺的厚度是()
A.2cm
B.2m
C.2dm
D.2mm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长方体有____个面,都是____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____形),相对的面的面积____;长方体有____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____;长方体有____个顶点.
10.(本题5分)3.5立方米=____立方厘米
7600立方分米=____立方米
830立方厘米=____立方分米
2.6升=____升____毫升.
11.(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5,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
12.(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84cm,它的长是8cm,宽是7cm,高是____cm,它的表面积是____cm2,体积是____cm3.
13.(本题5分)把6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立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____平方厘米.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990立方厘米,有趣的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相差1厘米.
(1)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么?
(2)你能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来么?
15.(本题7分)1立方米=____立方分米,500克=____千克=____吨.
16.(本题7分)一个长方体木块长5厘米,宽和高都是3厘米,这个木块的棱长总和是____厘米,表面积是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立方厘米.
17.(本题7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的铁块,如果把这个正方体熔铸变成一个长8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它的宽是多少厘米?
18.(本题7分)3000cm3=____mL=____L.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一
长方体与正方体》-单元测试9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5+6+4)×4
=15×4
=60(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得:A、B、D都是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只有C折叠后上面两个面重合,没有底面,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解:选项B、C经过折叠后,标有字母“M”的面不是下底面,而选项A折叠后,不能组成正方形,故只有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解:36÷4=9(厘米),9=2+3+4,所以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
4×3×2=24(立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因为表面积和体积不是同类量,所以不能进行比较.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4000毫升×2=8000毫升.
故选:C.
7.【答案】:B;
【解析】:解:(52-6×4-4×4)÷4,=(52-24-16)÷4,=12÷4,=3(厘米);
故选:B.
8.【答案】:C;
【解析】:解:160÷(100×8),=160÷800,=0.2(米),0.2米=2分米;
答:可以铺的厚度是2分米.
故选:C.
9.【答案】:6;长方;正方;相等;12;相等;8;
【解析】:解:长方体有
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
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方体有
8个顶点;
故答案为:6,长方,正方,12,相等,8.
10.【答案】:3500000;7.6;0.83;2;600;
【解析】:解:3.5立方米=3500000立方厘米
7600立方分米=7.6立方米
830立方厘米=0.83立方分米
2.6升=2升600毫升
故答案为:3500000,7.6,0.83,2,600.
11.【答案】:248;
【解析】:解:设最大面的长和宽分别为5a和3a,则由题意可得:5a×3a=60平方厘米,15a2=60,a2=4,所以a=2,则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3×2=6厘米,2×2=4厘米,5×2=10厘米,所以其表面积为:(6×4+6×10+4×10)×2,=(24+60+40)×2,=124×2,=248(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48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248.
12.【答案】:6;292;336;
【解析】:解:长方体的高是:
84÷4-(8+7)
=21-15
=6(厘米);
表面积是:
(8×7+8×6+7×6)×2
=(56+48+42)×2
=146×2
=296(平方厘米);
体积是:
8×7×6=336(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96平方厘米,以及是336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6,396,336.
13.【答案】:48;104;
【解析】:解: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2×6=12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体积:12×2×2=48(立方厘米);
表面积:12×2×4+2×2×2
=96+8
=104(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表面积最大是10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48,104.
14.【答案】:解:(1)990=2×3×3×5×11,所以长方体的长、宽、高为:2×5=10,3×3=9,11,答: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厘米,9厘米,11厘米;
(2)长方体的表面积为:(9×10+9×11+10×11)×2
=(90+99+110)×2,=299×2,=598(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98平方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再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15.【答案】: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2)500克=0.5千克=0.0005吨;
故答案为:1000,0.5,0.0005.;
【解析】:(1)是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由高级单位立方米化低一级单位立方分米,乘进率1000.
(2)是质量的单位换算,由低级单位克化高一级单位千克,除以进率1000,再化高一级单位吨,再除以进率1000.
16.【答案】:4478;45;
【解析】:解:棱长总和:(5+3+3)×4
=11×4
=44(厘米)
表面积:(3×5+3×5+3×3)×2
=(15+15+9)×2
=39×2
=78(平方厘米)
体积:3×3×5
=9×5
=45(立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4厘米,表面积是78平方厘米,体积是45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44、78、45.
17.【答案】:解:6×6×6=216(立方厘米)
216÷(8×4)
=216÷32
=6.75(厘米)
答:宽是6.75厘米.;
【解析】:熔铸前后这个铁块的体积不变,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铁块的体积;然后再用铁块的体积除以后来熔铸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宽.
18.【答案】:30003;
【解析】:解:3000cm3=3000ml=3L.
故答案为:300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