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容易出什么事故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安全?

日前,大家期盼已久的上海轨交14号线正式开通运营。它西起嘉定封浜东至浦东金桥,线路全长38公里,共设地下车站31座。

大屏幕显示列车信息,车厢内轮椅安全带设计,智慧厕所的自动监测功能……这条承载了许多市民期待的线路,在车厢、站台和站厅层的设计上都有许多特别之处,充分彰显了“硬核”软实力。小交来给大家盘点一波

站台门与高清显示屏首次“合体”

在站台上,公共区域不再像以往地铁一样直接吊装信息显示屏,而是首次尝试将显示屏与站台门“合体”。88寸显示屏嵌装在屏蔽门上,采用新型乘客信息系统播放版式,除了显示常规的首末班车时间、后续列车进站时间等信息外,还整合了列车运营、车辆拥堵度等信息,“要等多久”“哪节车厢人少”“哪段线路比较拥挤”,乘客都能心中有数。

在轨交14号线的车厢内贴心设置了应急手机充电装置,并安装了可折叠放置台,轮椅专用位上还设有固定绑带,用以固定轮椅,给残疾人更安全的乘车体验。

此外,每节车厢不仅在顶部有空调出风口,侧面也按距离分布了蜂窝状空调出风口。从不同位置分散均匀送风,增加了乘坐的舒适度。

车站设计融合“高科技”

14号线车站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组合,如防潮防霉涂料、静电杀菌净化装置、调光模块控制、增大卫生间换气次数、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阵列式消声器和吸声材料等,来确保车站内的空气质量品质,同时也满足了乘客对车站热湿环境、声环境以及光环境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还有,车站设置了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包括公共区域及关键场所的PM10、PM2.5、CO2、温度、湿度,卫生间的异味(氨)等。管理平台面通过线路级和车站级环境监控,实现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

站厅里“邂逅”地域文化

地铁14号线静安寺站内的走廊装置充满了浓浓的海派风情、静安特色,上海展览中心、百乐门、静安寺、马勒别墅……站内设置了别具特色的装修主题,让人眼前一亮。

在真如站站厅内可见到用水墨画和剪影效果所呈现的真如古镇美景,既展现了700年古镇的独特韵味,也展望着真如城市副中心的美好未来。

在站厅层,车站设置了大跨单柱,视野更开阔,站台利用率更高。各类换乘标志引导清晰可见,为乘客做好指引。

无障碍设施、智慧厕所等一应俱全

地铁14号线的智慧厕所具备卫生间单独排气和“隐形”感知功能,自动监测使用频率、探测空气质量并通过平台提示清扫,实现智慧保洁。

值得一提的是,无障碍卫生间提升为第三卫生间,按下开关键,让人有种即将进入太空舱的感觉。在配置供坐轮椅者使用的无障碍专用卫生设施的基础上,内部还设置了婴儿护理台等满足母婴,以及家庭需求的多功能设备,体现“小厕所,大文明”的理念。

你还知道地铁14号线有哪些特别之处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部分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地铁、澎湃新闻

  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进街镇――“家门口的好去处”云图片展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能级,由上海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人才服务中心主办、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进街镇――“家门口的好去处”社区图片展已于近期举办。

  图片展集中展示了一批位于社区周边,具有丰富文化、娱乐、健身、游憩等资源的“家门口的好去处”,让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在身边、好服务在家门口。同时,还展出了长三角区域“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为主题的“七名”推荐目的地,向广大市民充分展示长三角的文化旅游资源。

  上海浦东图书馆(融书房)

  融书房一直免费向所有人群开放,你不光可以享受安静的氛围看书、复习、工作,每周还有读书会活动可以参加。“陆家嘴读书会”是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主办,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陆家嘴图书馆共同承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视讯中国、上海大学、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作为特别合作单位,所打造的一个学习型社交平台,邀请国际、国内知名的金融、文化名人,针对党建、金融、科创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一系列文化主题分享、交流活动。

  地址: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

  浦东22公里的东岸滨江岸线上,1公里就有1个望江驿,白天是城市书房,晚上则称为文化直播间,积极打造“人民的滨江世界的会客厅”。望江驿5号驿站取名为“初心”,共放置了近300本书籍,并进行党课的学习和红色主题视频的放映及分享。望江驿4号取名为“发现”,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网红产品体验点。空间内展出世界芭蕾舞皇后谭元元赠送的舞鞋与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局文具赠送的棋盘。《望江驿·遇见》节目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主题分享活动。望江驿2号驿站取名为“身临”,是百姓身临浦东金融发展,了解浦东金融发展成果的综合体验空间。

  金桥碧云美术馆致力于打造以“新海派”文化为核心的“新”美术馆空间,在传承和创新海派文化资源的同时,立足于区域特色美术馆的打造,以创新转化艺术内涵,普及文化活动及公共教育,切实增强市民文化归属感,树立特色鲜明的“上海品牌”。功能定位现阶段主要突出展览、美育、文化交流、公众服务四大功能,同时兼顾收藏、学术研究、休闲旅游等功能。金桥碧云美术馆位于红枫路135号,坐落于金桥碧云国际社区。总建筑面积5302平方米,设有3个展厅,可展览总面积达1900平方米。多功能厅1个,可同时容纳80人在场的公共教育活动。

  地址:浦东新区金桥镇红枫路135号

  “活力102”总面积逾3200平方米,由室外区域及室内空间组成,是一个融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体类创意生活中心。在“活力102”里,不仅设有各种齐全的户外健身设施、小朋友们最爱的秋千、滑梯等,还建设了标准化的篮球场、小而精致的步道。场内则更为丰富,设有以国际象棋大师林峰命名的国际象棋图书馆、品鉴体验咖啡的咖啡文化展示厅、服务社区居民的多功能房等。同时有楼宇课堂、“活力”系列活动、复旦大学校友公益讲座等内容的加入,促使“活力102”成为一个资源聚集的平台。

  地址:浦东新区乳山路102号

  豫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豫园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分布为:3层为健身舞蹈、亲子活动等活动型教室及东方信息苑,共计教室12间;4层为社区图书馆、展示厅,及6间多功能教育型活动教室;5层主要为社区剧场和会议办公区域。整个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涵盖了海派石库门、江南园林、弄堂文化的特点而成,诸多教室也成为了网红拍照地。中心按照老城厢的16种文化梳理,将3个不同的楼层,通过商脉、文脉、人脉的方式展现,让豫园文化在此传承和发扬。

  地址:黄浦区傅家街65号3层至5层

  五里桥社区文化中心

  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每年主办、承办、协办各类活动300余场,每年接待30余万人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被上海市社团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中心设计组织推出的公共文化品牌不求“高大上”,但求“精特新”,配合公共文化四级配送,将活动推广到社区19个居委及特殊群体,做到“年年把好戏送到百姓身边,把活动做到百姓心里。”

  地址:黄浦区龙华东路600号

  BFC外滩金融中心

  BFC外滩金融中心历时十年打造,是位于上海百年外滩核心地带的全生态商业综合体。以“时尚、艺术、设计”为主线,整合办公、零售、餐饮、健康、艺术、旅游等业态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幸福生态圈”。

  位于BFC的复星艺术中心和“阅外滩”书店为市民提供了文化生活的好去处。今年6月6日起, BFC正式揭幕“外滩枫径”,从即日到年底,BFC每个节假日呈现外滩全新限时步行街“外滩枫径”,携手100余家品牌商户每周末与市民游客见面,打造外滩最美的观光点之一、最有趣的游园夜市、最具活力的经济街区。

  思南书局诗歌店是以“诗歌”为主题的主题书店。通过“考古学的手法”对历史建筑进行设计改造,使得狭小空间同时兼顾阅读购书、文创购物、艺术展示、文化活动、咖啡餐饮五大功能。书店的图书主要陈列了11个主要诗歌国家,中外文书籍1880余种,共计6300多册。同时书店以诗歌为主题,持续推出诗歌诵读、新书首发、圆桌对话、电影放映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店内还展示了极具海派文化的文创450余款。包括精心引进的10个品牌的文创产品430余款,将上海城市建筑、老上海复古家居用品、上海方言、上海市花等元素注入,唤起上海市民的怀旧记忆。

  地址:黄浦区皋兰路16号

  北站街道集萃地区文化元素打造近3000

“如今每次乘坐,在站与站之间全速运行的时候声音感觉要刺破耳膜”“那个刺耳声音,真的整得我贼难受、心慌”“非常刺耳,很多人都要捂耳朵,打电话、听音乐几乎是不可能”……打开网页,吐槽北京地铁车辆噪音的评论或帖子并不少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地铁线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地铁更是成为了公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另一方面,地铁在为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扰,不少地铁线路行驶过程中噪音大,还有晃动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乘客的舒适性,也对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北京地铁以外,包括广州地铁5号线、上海地铁17号线等其他城市的多条地铁线路,也被公众反馈存在不同程度的噪音现象。在城市轨道交通加速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列车噪音”似乎成了棘手的难题。

日前,长沙地铁5号线路正式载客运营,是我国首条全线采用永磁牵引系统的地铁线路。相比交流异步牵引系统,永磁同步牵引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低噪音、轻量化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降噪方面,可以极大提高乘车的舒适度。而这也让外界的目光,更多的开始聚焦在地铁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上。

6号线噪音最严重 其他线路拐弯噪音大

北京地铁是否真如网友所言“噪音巨大”?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商场地下车库里,记者用噪音仪检测,环境噪音仅为54dB。随后记者登上了地铁亦庄线,在高架线路段,检测仪显示,此时噪音基本保持在80db左右。经过旧宫站以后,地铁转入了地下行驶,此时车内的噪音徒增,尤其是在经过“小红门-肖村”的转弯处时,车内噪音升高到了86db,在车内能够明显感觉到车轮与铁轨的振动。

北京地铁6号线,被认为是北京地铁当中噪音和振动最严重的线路

随后,记者又登上了地铁5号线和地铁14号线,也得到了类似的数据——地铁在平直轨道上行驶时,车内噪音维持在80db左右,但在列车拐弯阶段,噪音就会升高。且加速越快,转弯半径越大,噪音也就越大,往往可以达到85db左右。

乘客相对较少的午后,记者在北京地铁6号线(东段)测得噪音,最高值接近90db

而来到被网友戏称为“类似飞机起飞”的6号线东段,记者也被刺耳的噪声“吓了一跳”。从青年路到通州北关这十几公里的路程,虽然一直是平直轨道,但车内噪音越来越大,轨道和列车之间不时发出刺耳的轰鸣声。

与轰鸣声成正比的是车内的颠簸,记者观察发现,时值午后,车内虽然乘客不多,但车内的噪音始终保持在85db以上,在常营站附近,甚至一度接近90db。每当噪音严重的时候,车内颠簸也比较严重,站立的乘客紧紧抓住扶手,坐着的乘客也无法坐稳,被迫跟随车厢左摇右晃。

资料显示,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级就增加6分贝。过高的分贝会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70分贝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当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引起神经衰弱,导致头疼、血压升高等。

不少乘客也表示了担忧,一位经常乘坐地铁6号线的张先生表示,6号线开通六七年了,但噪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很担心列车的安全问题,不知道几十年以后怎么办,毕竟地铁不是公交车,维护起来并不容易。另一位经常乘坐地铁的刘女士也认为,北京地铁越修越多,但和里程数相匹配的应该是乘坐品质,过大的噪音和颠簸,不利于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地铁噪音从哪来?

轮轨匹配不佳是罪魁祸首

与高铁动辄几百公里每小时相比,地铁行驶的速度并不快,为何噪音问题反而成了痛点?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肖新标向北京科技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分析认为,这与轮轨匹配不佳、曲线通过和道岔有密切关系。

正在进行铺轨作业的地铁施工现场

肖新标解释说,车轮和钢轨接触的踏面上有微米级的表面不平顺,它会通过轮轨接触使两者产生振动,振动能量通过空气介质向外传播,就形成轮轨噪声。轮轨粗糙度越大,振动噪音就会越大。

“这种噪声在密闭的地铁隧道中往往会更加明显。因为在密闭的隧道空间混响明显,噪音能量无法快速向外传播或衰减,就会有更多的声能量向车厢内传播。”肖新标说。

此外,如果地铁列车车轮和钢轨匹配程度不好,就会造成异常波磨。所谓“波磨”是“波浪型磨损”的简称,指的是指钢轨顶面出现的波浪状不均匀磨耗,也是钢轨磨耗的主要形式之一。异常波磨会加剧轮轨之间的振动,也会加剧噪声的产生。

那么,地铁列车和轨道之间的匹配,为何不能更加精准,从而避免异常波磨的产生呢?肖新标表示,不同品牌的列车轮轨踏面不同,不同生产厂商的轨道标准也不同,车辆与线路存在非常复杂的耦合作用关系,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完全耦合的难度比较大,相关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当中。

地铁噪音也有线路设计方面的原因。地铁不同于城际列车,在城市当中穿梭会设计很多曲线路段。一方面,曲线区段由于轮轨相互作用关系,容易产生钢轨波磨;另一方面,当列车通过曲线路段时,容易激发车轮跟钢轨横向方向的振动模态,这种横向模态也比较容易产生声音,声辐射面积也比较大,就像喇叭一样,形成显著声辐射。

此外,道岔也会影响乘车平稳性和舒适性。道岔是列车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当地铁列车通过道岔的时候,因为道岔区的线路不连续性,比较容易产生车辆横向运动和轮轨冲击噪音。道岔不连续性越显著,乘客感受就会越明显。

“减、隔、吸”降噪三方法

地铁列车因为轮轨原因造成的噪音严重,是否有安全隐患?对此肖新标表示,波磨除了会导致列车噪音,还会导致车辆螺栓松动、扣件弹条断裂和道床伤损等,甚至损伤列车构架和车体,时间长了的确会形成安全隐患。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安全性方面暂时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地铁公司每年都会定期和及时对列车与线路进行运营维护,对车轮进行镟修,对钢轨进行打磨,目的就是确保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维护并非无限度的,而是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因为车轮频繁镟修和钢轨过度打磨,会加速其到达磨耗极限,这时就需要更换轮对或更换钢轨,尤其是运营线路换轨,成本很高。

那么,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列车的噪声呢?肖新标表示,从目前的技术手段上来看,可以采取“减”“隔”“吸”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工作人员正在对地铁列车进行检修维护

所谓“减”,就是减少轮轨粗糙度,根源上抑制轮轨噪音。例如对异常波磨地段应该定期监测和维护,严重地段应加密监测周期,用打磨车进行打磨或铣磨,科学开展噪声性钢轨打磨,帮助车轮和轨道更好地“磨合”,最终降低轮轨振动噪音,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隔”就是采用高隔振轨道型式,最大程度地减少轮轨振动能量向沿线周边环境传播影响;同时采用高隔声和气密性车体结构,最大程度地减小轮轨振动和噪声能量向车内传递。例如,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在“北大东门-圆明园”段为了保护高校实验室和古迹不受地铁列车振动影响,采用了高隔振线路设计,这样轮轨振动和产生的噪声就能最大限度地被隔离,不向外传播。

“吸”就是采用逐级吸收消耗的方式,分散消耗系统的振动与噪音能量,而非仅仅在轮轨层面上做文章。“我们的建议是,线路上钢轨耗散一部分,扣件耗散一部分,垫层耗散一部分;车辆上,车轮耗散一部分,悬挂元件耗散一部分,构架耗散一部分;再到车体上做好相应的减振和隔音,这样整个列车和线路系统的噪声,应该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据了解,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已经在多条线路上运用更多降噪措施,提高乘客乘坐舒适性。例如为地铁10号线列车车轮上安装降噪片、提高大兴机场线车辆的气密能力,加强隔音降噪能力等等。

记者/赵天宇 编辑/刘昭

肖新标(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铁容易出什么事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