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的孢子气体是什么孢子能产生二氧化碳吗

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2、【单选题】仅在真核细胞中存在而在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的细胞结构不包括以下那一项?

3、【单选题】一个典型细菌的大小是______?

4、【单选题】以下哪类不是真菌?

5、【单选题】在1克典型人类粪便中大致含有多少细菌?

6、【单选题】以下那一项不是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A、否定“自然发生说”

D、阐明发酵是由微生物活动引起的

7、【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是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A、发明固体培养基以分离微生物并纯培养

B、提出鉴定致病微生物的科赫原则

C、确定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支杆菌

8、【单选题】以下哪种原因会导致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的鹅颈瓶实验失败?

C、使用的棉花污染细菌

9、【单选题】以下是琼脂作为固体培养基的固化剂的优点有?

B、绝大多数微生物不能降解琼脂

10、【单选题】严格意义的发酵产物不包括______.

11、【单选题】青霉素发现于哪一年?

12、【单选题】以下那一条不是对科赫原则的准确描述?

A、从某一疾病的每个样本中都可以发现同样的微生物

B、该微生物可以被分离和纯培养

C、讲纯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且敏感的个体,个体死亡

D、同样的微生物又能再次从接种且发病的实验生物个体上分离出来

13、【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感染性疾病?

B、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14、【单选题】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包括______.

B、微生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C、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D、所有均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领域

15、【单选题】工业发酵通常不直接控制发酵罐的______参数。

16、【判断题】所有微生物都不能被肉眼直接观察。

18、【判断题】吕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人。

19、【判断题】超级细菌是指对某一种抗生素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的细菌。

20、【判断题】人体的肠道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细胞,其数量至少与人体自身总细胞数量相当。

1、【单选题】以下可称为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的是?

A、氨基酸、嘌呤、嘧啶、维他命等

B、蛋白质、糖类、脂类

C、氧元素、碳元素和硫元素

D、碳水化合物、含氮有机物和水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微生物微量或痕量营养元素的是?

3、【单选题】哪一个最有可能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细菌细胞壁外侧成分的是?

5、【单选题】以下对原生质膜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B、作为选择渗透屏障,允许某些分子通过并阻止其他一些分子进出

C、保持细菌细胞的形态

D、是许多细胞代谢过程发生的场所,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6、【单选题】对于原核生物的质粒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能够独立于染色质存在并进行独立复制

B、对于宿主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是必需的。

C、其内可能带有抗性基因

D、其内可能带有能够赋予宿主特殊代谢能力的基因

7、【单选题】以下哪种结构是位于细菌细胞表面并参与细菌粘附到固体表面的?

9、【判断题】大多数细菌和古菌比真核细胞小,通常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结构相近。

10、【判断题】微生物的细胞膜含有hopanoid(藿烷类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动物细胞膜的固醇类物质相似。

12、【判断题】对于某些古菌,S-layer可能是它们的细胞膜外的唯一组成结构。

13、【判断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运系统(PTS)是目前研究最清楚的基团转移系统,仅存在于古菌和细菌中。

14、【判断题】微生物分泌铁载体Siderophores以吸收铁离子,铁载体通过与铁离子形成复合体被转运到胞内。

15、【判断题】划分细菌除了革兰氏染色以外,严格地说还可以通过单膜或双膜菌来区分。

第三周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

1、【单选题】细胞壁在哪种真核细胞中存在?

2、【单选题】粗糙型内质网主要包裹了_____.

3、【单选题】菌丝通过____分隔成小室。

4、【单选题】核被膜的特征有____.

C、具有能够与细胞胶质交流的孔结构

D、以上所有均为核被膜特点

5、【单选题】通常情况下,两个单倍体细胞融合会形成_____。

6、【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成分不存在于真菌的细胞壁中?

7、【判断题】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都相似,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膜蛋白。

8、【判断题】真核细胞质由胞质溶胶以及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构成。

9、【判断题】通常真菌通过利用有机物获得营养。

10、【判断题】闭囊壳 是真菌无性繁殖的结构。

11、【判断题】所有霉菌都能产生子囊孢子。

12、【判断题】所有成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13、【判断题】子囊孢子是一种无性繁殖阶段。

14、【判断题】酵母菌是大型真菌,霉菌是丝状真菌。

15、【判断题】鞭毛和纤毛最初是在藻类和真菌中发现的。

1、【单选题】以下对病毒与细胞型微生物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非细胞生命体

B、病毒既可能以DNA也可能以RNA作为遗传物质,但DNA和RNA通常不同时存在同一病毒中

C、病毒是专性胞内寄生体,不能脱离宿主独立复制

2、【单选题】何种病毒具有一个单链RNA基因组且其mRNA与基因组RNA序列相同?

3、【单选题】以下哪种策略通常不是动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A、当核酸进入细胞膜时,衣壳保留在细胞外

B、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D、选项均为动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4、【判断题】包膜病毒是一种具细胞膜的颗粒。

5、【判断题】病毒与原核和真核微生物一样,可以用人工培养基直接培养。

6、【判断题】噬菌体是与细菌结构类似的病毒。

7、【判断题】病毒包膜的脂类通常来自于宿主细胞,而蛋白则由病毒基因所编码。

8、【判断题】大多数DNA病毒是单链DNA病毒,大多数RNA病毒是双链RNA病毒。

9、【判断题】单链RNA病毒可同时作为模板和mRNA进行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

10、【判断题】朊病毒引起的疾病是由于朊病毒蛋白的构象改变为非正常态引起的。

第五周 微生物的营养生长和控制(一)

1、【单选题】以下哪种元素是微生物的微量营养元素?

2、【单选题】生长因子是____

B、细胞不能合成但必须的物质或前体物

C、必须从环境中获取才可以存活

3、【单选题】对微生物而言,_____不是生长因子。

4、【单选题】化能有机一样细菌利用_____为其能量来源。

5、【单选题】______是一类典型的光能无机自养细菌。

6、【单选题】作为光能无机自养细菌,蓝细菌能够从____中产生氧气。

7、【单选题】哪一种不是细菌的繁殖策略?

8、【单选题】细菌细胞周期包括_____

A、从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全过程

B、DNA的复制及其分到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9、【单选题】以下对分裂体divisome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确定细胞分裂的位点

B、复制后DNA的分配

10、【单选题】一般嗜热菌最适的生长温度为____

11、【单选题】微需氧菌____

A、在有无氧气条件下生长无差异

B、不需要氧气生长但存在氧气时生长更好

C、需要低水平的氧气但在大气水平的氧气中易损伤

D、完全不能耐受氧气并当氧气存在时死亡

12、【单选题】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通常处于饥饿状态,它们通过产生____来应对。

13、【单选题】下列对微生物生物膜中异质性heterogeneity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14、【单选题】群体感应在_____过程中调节细菌基因表达

15、【判断题】营养缺陷株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但不能在完全培养基中生长。

16、【判断题】氧化通常与分解代谢和能量产生关联

17、【判断题】专性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必须以无机碳为碳源合成有机物

18、【判断题】细菌的DNA复制是从复制起点开始,但也在复制起点结束。

19、【判断题】MinCDE蛋白决定了大肠杆菌细胞分裂必须在细胞中部,因为它们在细胞两极间的振荡使得Z-ring只能在中部附近组装。

20、【判断题】耐盐微生物需要高盐条件才能存活。

第七周 微生物代谢概况

1、【单选题】细菌在合成肽聚糖是所执行的是____。

2、【单选题】以下哪种组合是最好的电子供体?

3、【单选题】以下属于生化通路的组成部分的是?

4、【单选题】代谢通路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调节?

5、【单选题】以下不是电子载体的是?

6、【单选题】电子传递链可以在____中找到

7、【单选题】腺苷化谷氨酰胺合成酶adenylylated glutamine synthetase经过脱去以下那种基团能够提高活性,从而生成谷氨酰胺?

8、【判断题】ATP被称为高能分子是由于其特定化学键上储存的能量非常高。

9、【判断题】ATP是生物体唯一的能量货币。

10、【判断题】某些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仅能由微生物实现。

11、【判断题】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从电子受体到电子供体的过程。

12、【判断题】细菌和古菌的电子传递链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

13、【判断题】生化途径通常被描述为单个独立的过程,但是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14、【判断题】调节基因表达相对快速,其能大大介于细胞所需的能量与物质。

第八周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1、【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代谢途径不是微生物将葡萄糖代谢为丙酮酸的过程?

2、【单选题】以下那一项描述不正确?

A、无氧呼吸既不能利用呼吸链也不能产生质子动力PMF.

B、在发酵过程中ATP仅仅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

C、在无氧呼吸中ATP主要以氧化磷酸化方式产生

D、在发酵中底物(如葡萄糖)仅为部分氧化

3、【单选题】在发酵中中以下哪一种物质可作为电子受体?

4、【单选题】通过Embden-Meyerhof Pathway将1分子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一共净产生几个ATP分子?

5、【单选题】以下哪种是产能反应的主要产物?

6、【单选题】氧化一分子葡萄糖到6个二氧化碳分子需要经过几次TCA循环?

7、【单选题】真实和理论的好氧呼吸过程能产生ATP分子大约分别为?

8、【单选题】以下哪些过程发生了放能反应?

9、【判断题】尽管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能量来源、电子来源和碳源需求,所有这些都主要被用于产生三类产物:ATP、还原力和代谢前体物。

10、【判断题】发酵作用不涉及电子传递链和产生质子驱动力,ATP仅由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

11、【判断题】发酵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可以运作,从而增加每分子葡萄糖的ATP产生数量。

12、【判断题】磷酸戊糖途径可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运行。

13、【判断题】某些化能有机异养微生物即使在氧气或其他外源电子受体存在时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14、【判断题】反硝化作用可以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但是对生态系统而言没有重要意义。

15、【判断题】绿色和紫色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不需要用水作为电子来源从而产生氧气。

第九周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能量的利用

1、【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不是糖酵解途径和TCA循环中可作为代谢前体物的中间代谢产物?

2、【单选题】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氨的过程是

3、【单选题】可以将氮元素(氨)转移至其他碳骨架上的酶称作_____。

4、【单选题】以下哪种关于同化硝酸盐还原和异化硝酸盐还原的差异描述不正确?

A、同化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硝酸被整合进有机物分子

B、异化硝酸盐还原过程参与能量产生

C、NADPH是同化硝酸盐还原过程的电子来源

5、【单选题】以下不能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有?

6、【单选题】肽聚糖的合成发生于

7、【单选题】从二氧化碳合成6-磷酸果糖或6-磷酸葡萄糖,需要经过几次开尔文循环?

8、【判断题】为了有效的合成生物分子,合成代谢通路必须是朝向合成方向不可逆的进行。

9、【判断题】NADH通常作为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主要电子供体。

10、【判断题】一旦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合成其他代谢前体物、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单体分子,在自养和异样微生物之间是相似的。

11、【判断题】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碳为碳原和能量来源,所以它们不能固定二氧化碳。

12、【判断题】仅有一些细菌和古菌能进行固氮作用,真核生物完全没有固氮功能。

13、【判断题】微生物具有许多转氨酶,每一种转氨酶一般用于合成某几种氨基酸。

14、【判断题】同化的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硝酸态的氮元素被整合进细胞物质并参与能量储存。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真菌的一类是?

2、【单选题】琼脂作为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的优点包括:

A、大多数微生物而言无法降解琼脂

B、在90-100度左右的高温下融解

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微生物学研究对象的是?

4、【单选题】以下对原核生物质粒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于基因组外复制和存在

B、对于宿主的生长和繁殖一般不是必需的

5、【单选题】包膜病毒如何获得包膜?

6、【单选题】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但是细菌能够在青霉素存在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如果它们一直处于_____环境中。

7、【单选题】对于荚膜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帮助细菌抵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保护细胞对抗干燥环境

8、【单选题】为什么芽胞endospore对于工业和医学微生物学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A、产芽胞细菌比不产芽胞endospore细菌一般来说具有更强的耐受不利环境的能力

B、因为许多形成芽胞endospore的细菌是致病细菌

9、【单选题】以下哪一个是内涵体inclusion bodies或者是内涵体中的物质?

10、【单选题】广义病毒区别于细胞型微生物间的特点有_____

A、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生物

B、病毒具有RNA或DNA,但同一病毒通常不同时含有二者

C、病毒是专性胞内寄生,不能独立与宿主外存活

11、【单选题】以下哪些结构强化了无细胞壁的古菌细胞膜?

12、【单选题】除了直接产生无性繁殖的孢子,真菌可以进行以下哪种无性繁殖方式?

B、气生菌丝形成的孢子

C、体营养细胞或营养母细胞的出芽繁殖

13、【单选题】_____不是一种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14、【单选题】微生物的细胞周期是或包括_____

A、从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所有事件

B、DNA的复制和分配到子细胞

15、【单选题】光能自养型的蓝细菌所产生的氧气来自于______

16、【单选题】以下哪种是灭菌sterilization方法?

17、【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抗生素抗性分子机制的是______

18、【单选题】细菌细胞在生长曲线的稳定期所面临的压力条件主要包括:

19、【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微生物微量营养元素的是?

20、【单选题】气生菌丝分裂为不同的小室,其横向分隔称作____。

21、【单选题】一个普通的大肠杆菌细胞一般大小为____。

22、【单选题】以下哪种样品具有最大的微生物细胞密度?

23、【单选题】_____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

24、【单选题】通过基因重组的根癌菌Agrobacterium对植物进行转基因的技术属于_____学科

25、【单选题】_____既能在有氧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26、【单选题】以下对指数生长期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任何培养条件下,特定微生物在指数期生长速度都是一致的

C、相比于其他时期,种群中细胞的化学和生理学是最均一的

D、指数期处于平台期之前

27、【单选题】微生物细胞在____情况下可以被定义为死亡

C、原生质膜完整,但无可检测到的代谢活性

28、【单选题】____是一种气态的微生物控制物

29、【单选题】革兰氏染色基于___组分区分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

30、【单选题】对于同一底物,细胞的不同转运系统一般根据_____进行区分。

A、是否需要能量以及能量来源

31、【判断题】所有微生物均不能被肉眼直接观察到。

32、【判断题】原核和真核生物虽然结构上不同,但在基本代谢上确十分相似。

33、【判断题】对于一个营养物质,微生物通常只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转运系统。

34、【判断题】逆浓度梯度进行物质转运的系统需要能量,称为易化扩散。

35、【判断题】病毒包膜的脂类通常来源于宿主细胞,而蛋白则由病毒基因编码。

36、【判断题】病毒可以直接被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37、【判断题】耐盐微生物需要高盐环境才能存活。

38、【判断题】真菌感染的治疗通常比细菌感染困难,原因是真菌有较高的抗药性。

40、【判断题】鞭毛flagella和纤毛cilia主要是属于藻类和真菌的细胞结构。

41、【判断题】朊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是朊病毒蛋白构象改变为不正常形态。

42、【判断题】用0.2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可以去除水样中所有的微生物。

44、【判断题】超级细菌是指对某一种抗生素具有很高的耐受浓度的细菌。

46、【判断题】Bdellovibrio 蛭弧菌可以在所有其他细菌胞内寄生。

47、【判断题】稀释法药敏试验和纸片扩散实验通常用于检测微生物的最小抑制浓度。

48、【判断题】编码抗生素靶标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引起抗性,因此该基因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

49、【判断题】通常情况下,营养浓度与微生物生长产量正相关。

50、【判断题】耐压细菌和嗜压细菌对静水压的需求是几乎一致的。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显微镜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作用)?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初中生物重要实验,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冰山1991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显微镜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作用)1

一、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

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捐款或石块儿,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偏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俗称潮虫,这些小动物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那么光照条件下是否影响束缚的分布呢。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鼠妇。

制定计划:实验思路: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看哪边的鼠妇多。如果暗环境鼠妇多,则说明假设可能是正确的。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两分钟。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将统计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明亮处鼠妇数目为2,阴暗处鼠妇数目为8。

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 这个实验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答:实验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光,另外温度水分、空气等对生物有影响。

  1. 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能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答: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1. 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实验行吗?

答:不行,避免实验偶然性。

  1.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答:减小误差。
  1. 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2. 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纱布、写有“上”字的玻片,动物或植物玻片标本。

  1. 取镜安放。(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 一只手托住镜座。
  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七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左右距离)。

(2)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和存放 (1)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 ,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

(3)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4)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1粗准焦螺旋, 2细准焦螺旋,3 镜臂,4镜柱, 6镜筒,7转换器9通光孔,10载物台, 11 遮光器,12压片夹,14镜座

  1.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2)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3) 目镜(无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高;

物镜(有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低。

(4)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低:视野中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细胞体积越大。

  1. 调节光线:反光镜、光圈

光线越暗: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越亮:小光圈、平面镜

(6)光线进入眼睛的途径:外界光线 反光镜 光圈 通光孔 物镜 镜筒 目镜 眼睛。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右移动,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8)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目镜、物镜、玻片标本、

判断的方法:移动标本,转动目镜

试题:某同学不断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的污点都不能消失。换一个目镜,观察还不能消失,据此可判断污点在物镜上。

气泡的特点:周围黑色,中间白亮,可变形。

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品,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苦草或黑藻,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 (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 (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 (撕)(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将它展平。
  4. (盖)用捏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 (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在低倍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可对照下页图辨认细胞的不同形态和各种结构。

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其中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即可。

  1.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皮果肉细胞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答:相同的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般看不到线粒体)液泡,等等。

  1. 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几乎是无色的。碘液是用来使细胞核着色的,以便观察到细胞核。

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1. 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2. 先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3H的绘图铅笔,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轻轻画出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3. 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4. ,文字说明一般注在图的右侧。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在线旁注字。
  5. 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我们观察的植物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叫做细胞膜。植物细胞都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被称为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细胞质里还有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看不到细胞膜,细胞核染色最深.)

四、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 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 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1. (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 (刮)(涂)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4.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
  6. (吸)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将临时装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细胞结构简图,并尝试注出各部分名称。

  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不行?

答:不同的动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同,不同的液体环境具有不同的渗透压,生理盐水是指在生理学实验或临床上常用的,其渗透压与动物或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氯化钠溶液。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细胞需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是0.9%,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人的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若在清水中,人的细胞会吸水胀破。

  1. 为什么要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扁平,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呈无色状态,不易观察其内部结构。稀碘液染色后可见较清晰的细胞核。

  1.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

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其形态并不完全一样。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他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与植物细胞一样,细胞质中也含有线粒体。但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人们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病毒除外),他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以认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及运动。

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

  1. 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 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1. 你认为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吗?依据是什么?

答:草履虫是一个细胞,因为它具有细胞所共有的基本结构,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 草履虫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观察谈谈你的看法。

答: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能够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到处流动。从水中获得氧以及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排入水中。它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

六、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实验中,对照组是2号,实验组是1、3、4号。1号瓶和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水分;3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温度;4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空气。

实验结果:是2号瓶的种子萌发了,这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七、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 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1.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 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 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 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 用清水飘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
  1.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答:使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形成。

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答:是为了做对照实验。如果这一部分遇碘不变,而照光部分变蓝,说明经一昼夜“饥饿”处理后,叶片中原来储存的淀粉消耗完了,照光部分的淀粉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说明叶片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1.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

答:主要是淀粉等糖类。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挡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八、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原理:根据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

提出问题:相同质量的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有的能量多?

作出假设:单位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有的能量多。

探究过程:1、取一只锥形瓶(50毫升)注入30毫升水,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在锥形瓶里放入1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3、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T1。

4、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G,将这粒种子放在火焰上燃烧。

5、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T2。

6、1克花生种子所含能量的计算公式为:【4.2×30×(T2-T1)】\G(单位:焦耳)

7、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出一粒核桃仁所含的能量和每克核桃仁所含有的能量(一毫升水每升高一摄氏度,需要吸收4.2焦耳的热量)。

得出结论:花生12.47千焦/克,核桃13.68千焦/克。单位质量的核桃仁比花生仁含的能量多。

  1. 你们测定的数据与第38到39页附表中的数据有差别吗?原因是什么?

答:出现差别的原因主要是能量的热能的散失,另外还有食物燃烧不充分。

  1. 你们测定的数据与其它小组的数据相同吗?如不同,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不同,原因可能是实验操作不够规范、读术不够准确或计算出现错误等。

  1. 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当怎么做?

答:探究实验只做一次可能有误差出现,所以结果不靠谱,应该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重复做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以尽量减少误差的影响。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淀粉无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儿。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1. 切馒头: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儿。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的切碎(模拟牙齿的咀嚼),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2. 取唾液: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儿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37℃水浴保温10分钟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牙齿用于切断、磨碎食物,舌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唾液消化食物;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麦芽糖)。

  1. 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牙齿能切碎磨碎食物,增加食物的表面积,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它们都不直接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联系:牙齿的切割碎与磨碎以及舌的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混合,促进淀粉的消化。

  1. 口腔中有什么物质是淀粉发生了分解?

答:口腔中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十、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清水、玻璃钢等

  1. 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型、鳞片。认识各种鱼鳍
  2. 观察各种鳍如何配合鱼的运动
  3. 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4. 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6、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讨论: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答: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鱼主要靠躯体的摆动进行运动,鱼鳍在鱼的运动中起辅助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摆动而向前运动。

3、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答:水流入鱼口后,经过鳃,然后从鳃盖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鳃丝中的二氧化碳则排放到水中,所以流出的水和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鱼鳃的哪些特点对它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答:鱼鳃是鲜红的,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腮的这两个特点对鱼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黏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十一、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材料用具: 有分枝的植物,透明塑料袋,细线等

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三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

2、用三个不透气的塑料袋分别罩上选出的枝条,用细线将袋口扎紧

3、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塑料袋内的现象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十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目的要求:了解家鸽与飞行生活 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家鸽、家鸽的骨骼标本等

  1. 观察并描述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体形、翼和羽毛的特点
  2. 摸摸家鸽的胸部肌肉,感受其特点

3、了解家鸽骨骼的特点

讨论:1、家鸽的体系是怎样的?

2、家鸽的翼羽和尾羽的排列有何特点?(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覆瓦状排列成扇形)

3、家鸽的骨骼、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4、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结论:体型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降低飞行能耗;

骨骼中空:减小体重,降低飞行能耗;

气囊结构:减小比重,降低飞行能耗;

双呼吸:加强供氧,提高飞行效率。

十三、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1、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2、明确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无机盐

大小相似的玉米的健壮的幼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玻璃瓶,烧杯,载玻片,酒精灯,火柴等

1、将少许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分别滴在一块洁净的载玻片两端,放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待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完全蒸发后,观察载玻片上滴加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处的变化情况

2、取甲乙两组等量的玻璃瓶,在甲组各瓶中加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在乙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分别放入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的幼苗进行培养

3、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的颜色变化。

讨论:1、描述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颜色、茎、叶、根的生长状况。

答,根据学生的观察回答。一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土壤浸出液,玉米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二号玻璃器皿中盛放的是蒸馏水,玉米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变浅,发黄。

2、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

答,蒸馏水的成分主要是水,土壤浸出液中除了水,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如镁、钙、钾、钠、铁、锰、铜、磷、硫等。

3、为什么土壤浸出液能够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答:因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如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实验表明,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玉米幼苗要比蒸馏水中培养的玉米幼苗生长得好,这是因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植株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显微镜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作用)2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显微镜各部分构造如下图: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 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表中的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4,成像系统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观察,通常会在光学显微镜目镜上加装成像系统,将显微镜视野内的图像通过成像系统传送到电子显示屏上,更好地对显微镜视野内的标本进行观察。如下图所示:

在水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是将病料组织制成水浸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详细的制作步骤如下:

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上面滴一滴清水(如果是利用与水直接接触的组织或器官制作水浸片,淡水品种就使用淡水,海水品种就使用海水,如果是利用不与水接触的组织器官制作水浸片,则要使用生理盐水),首先从要检查的部位取一小块组织,至于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夹住轻轻搅动,让其分散,再取一洁净的盖玻片将其一边与载玻片接触,倾斜着将盖玻片轻盖在待检组织上,再用镊子或铅笔轻压,让待检组织分散。如果水过多,可以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去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水。这样,一个水浸片就制成了。

在制作水浸片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取的待检组织的样品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引起透光率的不良,影响显微镜的观察。

2,必须先滴水,再放组织,否则会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水产动物不与水接触的组织器官要用生理盐水,否则检查的病原体会由于渗透压的不同引起碎裂,皱缩或死亡而影响诊断。

4,水浸片要现场制作,不宜保存。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 6~7 cm左右。

2、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4、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5、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 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6、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7、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节。

8、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9、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孔径光阑调至最大,再将载物台缓缓落下,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铺上防尘布。

四,显微镜不同倍数镜头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1)在使用油镜之前,必须先经低、高倍镜观察,然后将需进一步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的中心。

(2)将集光器上升到最高位置,光圈开到最大。

(3)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头离开通光孔,在需观察部位的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然后慢慢转动油镜,在转换油镜时,从侧面水平注视镜头与玻片的距离,使镜头浸入油中而又不以压破载玻片为宜。

(4)用左眼观察目镜,并慢慢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区之外重找时应按:低倍→高倍→油镜程序。在加油区内重找应按:低倍→油镜程序,不得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头。

(5)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上和标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镜纸擦干净。

五,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正确安装的问题

使用显微镜前,首先要把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上去。目镜的安装较为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物镜的安装,由于物镜镜头较贵重,万一安装时螺纹没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镜头损坏,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强调操作者在安装物镜时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镜,然后用右手将物镜装上去,这样即使没安装好,也不会摔到地上。

(二)、正确对光的问题

对光是使用显微镜时很重要的一步,有些操作者在对光时,随便转一个物镜对着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镜对光。转动反光镜时喜欢用一只手,往往将反光镜扳了下来。所一定要强调用低倍镜对光,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大光圈、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当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

(三)、正确使用准焦螺旋的问题

使用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说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操作者感觉最为困难的一步。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二是不管镜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终在往目镜中看视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临界值,物距调到2~3厘米时还在往上调,而且转动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两种错误结果往往造成物镜镜头抵触到装片,损伤装片或镜头,而第三种错误则是操作者使用显微镜时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以上错误,操作者要注意,调节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镜下调,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当看到物像为止。一般显微镜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远超过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标本未在视野内或转动粗准焦螺旋速度过快,此时应调整装片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像时,就要换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寻找范围,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四)、物镜转换的问题

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操作者往往喜欢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认为这样比较省力,但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原因是转换器的材料质地较软,精度较高,螺纹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松脱。一旦螺纹破坏,整个转换器就会报废。操作者应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板转换物镜。

(五)、正确用眼的问题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双眼同时睁开,左眼往目镜内注视。但有不少操作者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手捂住右眼或干脆闭上右眼,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应该注意,左眼要尽量贴近目镜,右眼试图向视野内注视,如此反复训练,就会达到双目同时睁开观察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通过做以下练习:睁开双眼,用一张纸或手掌竖立在两眼之间,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对侧一边,然后有意识地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如此3~5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不到一星期便可学会。

(六)视野内污点判断的问题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在目镜上。不移动则不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在玻片上。不移动则不在玻片上

如果视野内的污点不在玻片和目镜上,那就在物镜上。

(七)显微镜视野内玻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八)使用过程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显微镜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作用)3

1、 识别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盖玻片

1、 方法步骤:1取镜2放镜3安装目镜与物镜

1、 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2、仔细观察目镜和物镜的特点3、转粗、细后观察镜筒位置变化4、转动反光镜,辨别两面的区别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1、对光A转粗 升 B转转换器 低镜对准通光孔C转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D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知道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2、 观察A从侧面注视物镜 2毫米处B左。缓缓上升C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象移动方向

A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取下装片。B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干净 如果目镜和物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擦干净

1、显微镜构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3、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与装片上的实物相比,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目的要求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细胞的结构2、初步学会画细胞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稀碘液、生理盐水、清水、消毒牙签,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洋葱

根据下面提供的两组实验,分组(或自由选择)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1、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细胞结构 A观察视野内参照图找细胞及各部分结构 B画图并标注名称

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大致分为哪几个步骤?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比较他们的异同。

3、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认识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

材料用具:草履虫培养液,牛肉汁、食盐、载玻片、吸管、放大镜等

1、 在洁净的载玻片左侧A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虫的活动

2、 在载玻片右侧B处滴一滴牛肉汁,用吸管划通A、B形成连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3、 在牛肉汁外侧边缘放数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

讨论:草履虫怎样运动?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草履虫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目的要求:通过显微镜观察水绵的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标本瓶、滴管、水绵等

1、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住少量的水绵放在水中,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 将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观察每一条水绵的形态。3、对照课本上的图片,一个水绵细胞的结构

1、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3、影响实验观察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

1、 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2、了解植物散失水分的主要部位

材料用具:有分枝的植物,透明塑料袋,细线等

1、取一株生长健壮的绿色植物,选出三个枝叶相似的枝条,分别做以下处理:甲去掉全部叶片,乙去掉部分叶片,丙不做处理

2、用三个不透气的塑料袋分别罩上选出的枝条,用细线将袋口扎紧

3、将植株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塑料袋内的现象

讨论:1、各塑料袋内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 为什么要对三个枝条做不同的处理?

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新鲜的植物叶片,清水、双面刀片,镊子,毛笔,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1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

2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叶片3、将切下的薄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4、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面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切片。5、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6、用镊子从新鲜植物叶片上分别撕取一小块上表皮和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对照图示观察植物的保卫细胞和气孔

讨论:1、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2、描述叶肉细胞、表皮细胞的形态以及排列特点。

7.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验证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等

1、 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 选一叶片,用黑纸片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3、 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 取出黄白色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里,滴加碘液,

5、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讨论:1、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为什么要把天竺葵地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4、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目的要求:了解蝗虫的形态特点

材料用具: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等

方法步骤:将蝗虫放到解剖盘中

1、 轻轻的捏一下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手的感觉2、数一数蝗虫的身体的胸、腹各有多少体节。(胸部体节3个,腹部体节11个)3、观察蝗虫的足(发达的足和翅使蝗虫善飞善跳,扩大了蝗虫的生活范围、)触角(触角为蝗虫带来敏锐的嗅觉)的分节情况和翅的特点4、观察蝗虫气门(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的位置和数量。(气门从中胸开始,到后胸,直至第八腹节,每节一对,因此共有10对。)

讨论:1、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4、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9.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

目的要求: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清水、玻璃钢等

1、 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型、鳞片。认识各种鱼鳍2、观察各种鳍如何配合鱼的运动3、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后缘的张合之间的关系4、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5、观察了解鱼鳃的结构6、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讨论:1、鱼类的体形和体色,在鱼的水生生活中有什么意义?2、描述鱼各种鳍的作用?3、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4、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

背鳍: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若失去,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胸鳍和腹鳍:平衡,若失去,鱼体会左右摇摆不定。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若失去,鱼不会转弯。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体轻微摇晃。

鱼鳍还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

目的要求:了解家鸽与飞行生活 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家鸽、家鸽的骨骼标本等

1、 观察并描述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体形、翼和羽毛的特点2、摸摸家鸽的胸部肌肉,感受其特点3、了解家鸽骨骼的特点

讨论:1、家鸽的体系是怎样的?2、家鸽的翼羽和尾羽的排列有何特点?(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覆瓦状排列成扇形)家鸽的骨骼、肌肉各有什么特点?4、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体型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降低飞行能耗;

骨骼中空:减小体重,降低飞行能耗;

气囊结构:减小比重,降低飞行能耗;

双呼吸:加强供氧,提高飞行效率。

11.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目的要求: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知道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

材料用具:饥饿的小动物,小木桩,细绳和食物

1、 用细绳的一端拴一只饥饿的小动物的适当部位

2、 在教室外找一块空地,将两根木桩钉在地上,两木桩之间相距30-------50厘米

3、 将细绳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在地面的适当位置放一些食物,将细绳绕过第二根木桩使动物不能直接取到食物

4、 观察动物的行为,并记录动物怎样解决问题及尝试的次数

5、 过一段时间再重复这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动物尝试的次数有无变化。

1、 要离开适当的距离观察,不要惊吓动物

2、 要注意安全,防止被动物咬伤

讨论:1、实验动物是怎样取得食物的?(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绕开第二根木桩而取得食物)2、重复试验中动物取得食物的尝试的次数有什么变化?(尝试的次数减少)3、不同的动物学会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有越是高等的动物尝试的次数越少)

1、 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 通过观察细菌的永久装片,知道细菌的形态特点。

显微镜,细菌的永久装片

1、 将细菌的永久装片安装在显微镜上,用低倍镜观察,

2、 移动装片,将欲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

3、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4、 慢慢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 仔细观察各种形态的细菌,并绘出看到的细菌形态简图

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主要是高倍镜下能观察的物体范围较小,不易找到观察目标,其次使用高倍物镜寻找观察对象容易压破镜头)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是直接扳动物镜?3、你观察的细菌形态有那几种?

13.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1、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酵母菌培养液,长霉的橘子皮或馒头片,培养皿 ,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管,吸水纸,碘液,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等

A用吸管吸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B在盖玻片的一边滴加一滴碘液,从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色的细胞核

A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橘子皮或馒头片上的霉菌

B可以用解剖针挑取一些菌丝,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小心仔细的铺开,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丝的结构及孢子等

讨论: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试着画一个酵母菌的形态图。2、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有什么区别?

14.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锥形瓶,玻璃管,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

1、 向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注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2、 缓慢吸气和呼气,吸气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切勿将石灰水吸入口中)呼气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 观察甲乙两个锥形瓶内澄清的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讨论:1、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手交替捏紧或松开橡皮管?2、两个锥形瓶内石灰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5、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1、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2、 对照图,辨认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

讨论:1、你是怎样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尝试描述他们的形态。2、显微镜视野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哪一种?最少的血细胞是哪一种?

1、 了解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2、 尝试辨别血管的种类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花,活的小鱼等

1、 将小鱼放在培养皿内,用湿棉花抱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保持鱼体湿润,小鱼要露出尾鳍

2、 待小鱼安定后,把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小鱼的尾鳍

3、 观察并记录鱼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注意:要善待小鱼,结束后,放生

讨论:1、在粗细不同的血管中,血液流动的速度是否相同?2、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

认识心脏的结构,了解心脏的功能

解剖刀,解剖盘,猪或羊的新鲜心脏等

1、 将心脏放在解剖盘中,对照图观察心脏的外部形态,区分心脏的上下、腹背、左右,辨认与心脏连通的血管

2、 用手捏一捏,比较心房和心室壁的厚度

3、 解剖心室的壁,观察心脏的内部结构

4、 剖开与心脏连通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

讨论:1、心房和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各有什么不同?左右心房之间以及左右心室之间各被肌肉壁隔开,这有什么意义?2、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各有什么作用?3、心脏的各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同?

观察人体的膝跳反射,了解反射现象

两人一组,让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的搭在另一条腿上。实验者用橡皮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快速的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注意观察小腿的反应

讨论:1、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2、如果有一时的控制膝跳,上述实验现象还会出现吗?

1、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

较大的完全花,放大镜,镊子,解剖刀、白纸等

1、 观察花萼:用镊子摘下萼片,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形态、数目等

2、 观察花冠:用镊子摘下花瓣,依次放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形态数目等

3、 观察雄蕊:用镊子摘下雄蕊,观察雄蕊的数目,并用放大镜观察单个雄蕊的形态和结构特点,轻轻抖动雄蕊,让花粉落到白纸上,并用放大镜观察

4、 观察雌蕊:用解剖刀小心的切下雌蕊,放在白纸上,先观察形状,然后仔细观察其顶端,试试它的黏性,看能否粘起碎纸片,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其内部结构

讨论:1、描述你所观察的花的各部分结构以及排列特点2、与同学交流试验记录,比较所观察的不同花在结构上的异同。

1、学会解剖和观察种子的方法

菜豆、玉米等植物的种子,解剖刀,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等

1、 取菜豆玉米种子,放在清水里浸泡一昼夜,使其膨胀

2、 用力捏一捏浸泡和未浸泡的菜豆种子,注意感觉上的差别

3、 剥去菜豆种子的种皮,对照图观察其内部结构

4、 用解剖刀纵切玉米种子,对照图观察其内部结构

5、 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观察剖面的颜色变化

讨论1、:经水浸泡后的菜豆种子有什么变化?这有何意义?2、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列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2、 知道枝芽各部分结构的发育

带有枝芽的杨的枝条,解剖刀,解剖盘,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等

1、 从枝条上选取一个较大的枝芽并轻轻掰下,放入解剖盘中,

2、 用解剖刀将枝芽总剖开

3、 用解剖针轻轻拨开枝芽内部,对照图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芽的结构

讨论:你观察到了枝芽的哪些结构?2、为什么说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

认识鸡蛋的结构,知道各部分的组成部分的功能

新鲜鸡蛋,培养皿,镊子

取新鲜的鸡蛋,打破卵壳,将其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对照鸡蛋结构示意图,观察鸡蛋的各部分结构

讨论:鸡蛋的各部分结构具有什么作用?

标本瓶(广口瓶、烧杯、剪去上部三分之一的透明饮料瓶均可),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菜叶等

1、在一只标本瓶内先放一层湿土,再放一层细沙,细沙上面再放一层湿土,每层约为瓶高的四分之一,每放一层,稍加平整、压实,并在平外用笔画出沙和土的分界线。

2、将若干条活的蚯蚓放入瓶内,再向瓶内喷洒适量的水,并投放菜叶数片,作为蚯蚓的饲料。瓶口盖上玻璃板,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便保湿透气

3,将标本瓶放置在黑暗处一段时间

讨论: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子与土的分界是否还那样明显?简述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

材料用具:金鱼藻、大烧杯、短颈玻璃漏斗,玻璃管,橡皮塞,细木条(或卫生香)火柴等

1、 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里,在金鱼藻上倒罩短颈玻璃漏斗,将一端塞有橡皮塞的玻璃管灌满清水倒扣在漏斗颈上,

2、 将上述实验移到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

3、 待气体充满玻璃管的一半左右时,打开玻璃管的塞子,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现象

讨论:1、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的呼吸

萌发的黄豆种子,澄清的石灰水,清水,蜡烛,透明的保温杯,温度计,燃烧匙,试管,玻璃导管,漏斗等

1、 将萌发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保温杯中,将另外两份煮熟并冷却后分别装入丙丁杯中

2、 甲乙丙丁杯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读数并记录,过一段时间后,再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

3、 拔掉甲丙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情况

4、 乙丁杯均按下图装置进行改装,过一段时间后,往杯内注入清水,将杯内的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讨论:1、实验步骤2、3、4的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该实验必须用四个保温杯吗?该实验这有设计有什么道理?(比一定用四个杯子)(便于比较对照,减少实验环节)

试管,滴管,植物油,清水,猪或鸡的新鲜胆汁

取两只试管,分别编号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植物油,在1号试管里注入6滴新鲜的胆汁,在2号试管里加入6滴清水。将两支试管充分摇动,静止后观察试管内植物油的变化

讨论1、胆汁对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这种作用有何意义?

1、 演示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

a党肋间肌舒张时,模型处于A状态,测量一下从“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并记录

b用手固定“脊柱”,当肋间肌收缩时,模型处于B状态,观察“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再测一下“脊柱”到“胸骨”的距离,并记录

2、 演示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

一只手拿着模型,另一只手上推模型底部的橡皮膜(代表膈舒张)然后逐渐松开橡皮膜(代表膈收缩),观察气球(代表肺)的变化

讨论:1、描述肋间肌收缩和舒张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发生的变化。2、描述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肺容积的变化,分析说明肺容积发生各种变化的原因。

六.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注射器,试管,试管架,质量分数为百分之5的柠檬酸钠溶液,用注射器从家禽的体内抽出10毫升的血液,注入试管内,轻轻摇动几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讨论: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你认为血液由几部分组成组成?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将一个新鲜的猪或羊的肾放置于解剖盘中,对照图,首先观察肾的外部形态,然后用解剖刀将肾纵向剖开,认识肾的内部结构

讨论:1、描述肾的形态特征2、肾的结构分为那几部分?为什么肾的皮质部分比髓质部分颜色深?

八.观察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知道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形态结构变化

菜豆和玉米种子,木屑(或细沙)培养皿 玻璃缸等

1、 在玻璃缸内加入适量木屑(或细沙),加水保持湿润,在2周内每隔2天在玻璃缸内播下菜豆和玉米种子各一粒,深度为3-----4厘米,菜豆和玉米分别播种在玻璃缸的一边,要使种子紧贴玻璃缸内壁,以便从缸外观察到种子的萌发状况

2、 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

讨论:1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萌发过程的异同2、种子的萌发大致分哪几个阶段?

九.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1、 知道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2、 明确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无机盐

大小相似的玉米的健壮的幼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玻璃瓶,烧杯,载玻片,酒精灯,火柴等

1、 将少许土壤浸出液和等量的蒸馏水分别滴在一块洁净的载玻片两端,放在酒精灯上缓缓加热,待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完全蒸发后,观察载玻片上滴加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处的变化情况

2、 取甲乙两组等量的玻璃瓶,在甲组各瓶中加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在乙组各瓶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分别放入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的幼苗进行培养

3、 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的颜色变化。

讨论:1、载玻片两端的液体加热后的变化情况一样吗?为什么?2、能否用河水或井水代替蒸馏水,为什么要设置甲乙两组装置、3、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幼苗的长势有何差异?试着分析原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霉菌的孢子气体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