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字有几个读音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

  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 同音字、音近字区别:

  冬(冬天) 白(白云) 声(叫声)? 只(一只) 有(没有)

  东(东西) 百(百万) 生(生气)? 知(知道) 友(朋友)?

  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 月(朋)? 门(们)? 工(红)

  早(草)? 卜(处)? 夕(多)(岁)? 亡(忙)

  万物复苏?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说话? 朋友? 春天

  高兴? 你们? 红花绿草? 爷爷? 春节? 岁月? 亲人? 行走? 古诗

  笑声 叫声? 多少? 到处? 处处? 知识? 很忙?

  6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1、中学毕业以后,他来到北京,投奔(bèn)叔叔,想学一技之长。

  2、虽然他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但是他没有麻痹(bì)自己,而是积极地寻找新的起点。

  3、犯错误时,不能想着一味地包庇(bì)孩子,而是应该好好地教育他。

  4、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他终于迸(bèn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

近义词:乐而忘返。【读音】lèbùsīshǔ【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忘本。

【结构】紧缩式【近义词】流连忘返[1]【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同韵词】蚁膻鼠腐、镂脂翦楮、欢忭鼓舞、与人无忤【灯谜】刘禅到中原【歇后语】被俘的阿斗【典故】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读音】lèbùsīshǔ【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忘本。

【结构】紧缩式【近义词】流连忘返[1]【反义词】狐死首丘[2]、归心似箭[3]【同韵词】蚁膻鼠腐、镂脂翦楮、欢忭鼓舞、与人无忤【灯谜】刘禅到中原【歇后语】被俘的阿斗[4]。

2、傩、橥、忭、恃、恽,这些字怎样念?有解释没?

傩戏(拼音:nuóxì),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电影《千里走单骑》中有关于傩戏的情节。橥,音:zhū〈名〉拴牲口的小木桩[smallwoodenpile]。如:楬橥(标明;揭示)忭biàn(1)喜乐的样子[pleasant;glad]农夫相与忭于野。

――苏轼《喜雨亭记》(2)又如:忭跃(欢喜踊跃);忭忻(欢喜的样子);忭幸(喜悦容幸);忭舞(欢喜得手舞足蹈)(3)喜乐。谢庄【谢赐貂裘表】:“臣欢忭自歌”恃shì<动>(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恽拼音:yùn繁体字:恽恽,重厚也。

3、卞汴忭 这几个字怎么念

来源:整理 时间: 09:57:10 编辑:教育管理

1、jàio 校对 校正 校验 校样 校阅 校改 校次 2、xàio 学校 校舍 上校 少校 校园 院校 校徽
小学一线教师 精品辅导视频 讲解学生难点,一年级多音字——校,两个读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校正。 00:00 / 00:57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校花、 校友、 学校、 校服、 校园、 高校、 大校、 上校、 党校、 校徽、 技校、校长、 校训、 校对、 中校、 夜校、 校歌、 母校、 校风、

4,校是多音字可组词还有省

校,是形声字  形声字  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形旁在左,声旁在右;有的形旁在右,声旁在左;有的形旁在上,声旁在下;有的形旁在下,声旁在上;有的形旁在外,声旁在内,形旁在内,声旁在外。例如:
汉字 校 读音 jiào xiào 部首 木 笔画数 10 笔画 名称 横、竖、撇、点、点、横、撇、点、撇、捺、
校的笔顺(横、竖、撇、点、点、横、撇、点、撇、捺)校的笔画表
起源。1、古代刑具。枷械的统称。校,木囚也。从木,交声。——《说文》屦校灭趾。——《易·噬嗑》。何校灭耳。注:“若今枷项也。”大校重牢,五木被体。——《新唐书》2、栅栏。天子校猎。——《汉书·司马相如传》。注:“以木相贯穿,总为栏校,遮止禽兽而猎取之。”又如:校猎(用木栏遮阻而猎取禽兽。校:木栏)。
因为过去喝水的杯子都是用木头或是用树木作成的.
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时学校的名字叫“痒”。高一级的大学叫“上痒”,低一级的小学叫“下痒”。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昌盛的时期。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到离最近的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我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校 序 国学 太学 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多音字组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