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老吉经典红罐之外,有没有比较推荐的王老吉饮料系列呢?

王老吉与加多宝(最失败的凉茶“和其正”,王老吉和加多宝互掐,“小三”溃败离场)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8248 关注:216人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洗脑的广告词早在2003年的时候,

便已经传遍了全国的大街小巷。

王老吉凉茶也成为了大家聚餐时的首选。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的一罐凉茶,

居然引发了一场长达11年的争夺拉锯战。

这场拉锯战对中国的凉茶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无数凉茶小品牌纷纷躺枪,

小三和其正难逃劫难,最后溃败离场,

一度被网友们称为最失败的凉茶。

那么,王老吉和加多宝为何会走到互掐的地步?

而他们之间的互掐为何会让和其正落寞离场?

一、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恩怨情仇

有些感情走着走着就散了,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宝。

在清朝的道光年间,王泽邦创立了王老吉,

而他本人也被大家称为凉茶始祖。

王泽邦去世之后,将王老吉的配方留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随后王泽邦的两个儿子依旧留在国内发展,

然而还有一个去了香港,顺带着将王老吉的配方也带去了香港,

就这样,内地和香港都有了王老吉的配方。

1956年,国内企业重整,刮起了公私合营之风,

内地的王老吉被收归国有,

后来又被划归到了广州药业旗下,属于广药集团所有。

而香港的王老吉仍然是归属王氏后人继续经营,

但是由于王老吉商标在不同的法治区域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所有,

因此这就造成了香港的王老吉只能够在香港卖,不能在大陆卖,

同样的,大陆的王老吉,也不能够在香港卖。

1993年,加多宝集团的老总陈鸿道,

无意间了解到王老吉在香港的销售情况,

迅速捕捉到了王老吉这款老牌凉茶的潜力。

于是找到了香港王老吉的后人,

斥巨资买断了王老吉在香港的配方,

然而当时香港区区几百万人的市场,

根本满足不了陈鸿道的野心,

于是,他将目标市场瞄向了内地。

为了能够让香港的王老吉进入内地,

陈鸿道又找到了广药集团,

想要从广药集团手中买断王老吉的商标。

然而当时内地的王老吉毕竟是老字号,

因此广药集团直接拒绝了陈鸿道的买断请求。

不过好在当时,广药集团并没有进军凉茶市场的打算,

商标在他们这里只是一个名字,并不能盈利,

租赁给陈鸿道之后,便又多了一份收入。

因此在1995年,广药集团答应将王老吉的商标租给陈鸿道,

而陈鸿道则用王老吉的品牌来做凉茶挣钱,

大家各取所需,一起发财。

就这样,加多宝在香港买断了王老吉的配方,

在内地又租到了加多宝的商标,

自此,香港的王老吉顺利地进入了内地市场,

并且在加多宝公司的运营之下,

在国内做得风风火火的。

“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句洗脑的广告词,一时之间,

风靡了大街小巷,王老吉彻底火了。

随着王老吉凉茶在内地的火爆,

当初对凉茶行业不屑一顾的光耀集团,

终于看到了凉茶行业的暴利,

于是开始眼馋,也想要在庞大的凉茶市场上分一杯羹。

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广药集团推出的绿盒王老吉,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蹭了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的热度,

不过当时的陈鸿道为了不得罪广药集团,

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正是因为这样,市场上便出现了两种王老吉,

一种是广药集团推出的药品属性的绿盒王老吉,

而另一种则是加多宝集团推出的饮料属性的红罐王老吉。

可以说,王老吉商标在加多宝集团焕发了新生,

据统计,王老吉凉茶早在2007年的时候,

销量便已经突破了50亿元人民币,

直接超过了可口可乐、红牛等罐装饮料,

荣登罐装饮料销量第一的王座。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鸿道直接以加多宝集团的名义,

向灾区捐款一个亿,备受好评。

也正是因为陈鸿道的这一壮举,

直接将王老吉推上了“国民饮料”的宝座。

王老吉在国内真正迎来了高光时刻。

2010年“王老吉”商标在加多宝的运营之下,

估值直接达到了1080亿,这样大一块肥肉,

如此快速的发展,超出了加多宝公司的预期,

颇具商业眼光的陈鸿道,瞬间看到了“王老吉”商标未来的价值。

然而这个商标加多宝公司却只有使用权,

而且眼看着之前的租赁合同即将到期,

于是陈鸿道开始动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

买通了当时广药集团的原经理李益民,

和广药集团成功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

在协议中,广药集团承诺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延迟到2020年。

达到目的后,陈鸿道并没有很开心,

因为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一直使用“王老吉”的商标的话,

那么不论自己的公司做多成功,

都会被广药集团卡着脖子,

达摩克里斯之剑终究还是会落下。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赶快摆脱广药集团的束缚,

让吉多宝凉茶“去王老吉化”。

然而,还没等加多宝公司做出行动,

召开了王老吉健康产业战略计划的发布会,

并且还直接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王老吉”品牌的估值证明书,

估值证明书上显示了“王老吉”1080亿的市值,

这样的价值,堪称是中国当时的第一品牌。

不仅如此,广药集团还在新闻发布会上,

做出收回“王老吉”品牌的决定,

并且顺势对“王老吉”健康产业随后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二、两大凉茶巨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

这个发布会直接惹怒了加多宝公司,

随即,加多宝公司直接发出公告,

声明“王老吉”红罐凉茶一直是由加多宝公司经营,

而且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

因此,广药集团在发布会上使用王老吉图片,数据的行为,

全部都没有得到加多宝公司的授权,

这侵犯了加多宝公司的合法利益。

之后,加多宝集团和广药集团正式开战,

“王老吉之争”拉开帷幕,

两大集团的血战堪称中国凉茶行业的一部历史大局。

随后,广药集团拿出了和陈鸿道当年签约的合同,

声称合同截止2010年,便已经到期,

因此广药集团有权利收回“王老吉”商标,

而陈鸿道声称,自己手中持有广药集团的补充协议,

根据补充协议,合同到2020年才到期,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能够对簿公堂,

将一切都交给法院来裁决。

在公堂之上,两大集团主要展开的三次大战,

第一战便是商标争夺战,

也就是“王老吉”这个商标,

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集团。

由于当初广药集团和加多宝公司签约的合同,

确实已经到期,而加多宝公司和广药集团签订的补充协议,

是采用贿赂的手段从广药集团原经理李益民处拿到的,

并且这件事,还被广药集团拿到了证据,

因此这一战,广药集团完胜,

随后加多宝集团便将产品更名为了加多宝凉茶。

第二战是广告语争夺战。

由于当时加多宝公司的广告词是: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凉茶。

而这一广告词引起了广药集团的极度不适,

毕竟这样的而广告语听起来大有加多宝就是王老吉的感觉,

这无疑是在变相侵占王老吉商标的无形资产。

于是广药集团直接以虚假宣传为由,

将加多宝集团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判决加多宝撤回宣传,

并且向广药集团公开道歉。

第三战则是红罐争夺战。

这一战,加多宝公司直接拿出了势在必得的架势,

毕竟之前的战争,加多宝集团被虐的实在是太惨。

为了造势,加多宝公司还向媒体展示了自己的后援团,

30多位法学界的精英们联合签署了支持加多宝的意见书。

而看到了加多宝的阵仗之后,

广药集团自然也不甘示弱,

随后也请来了不少法学界的专家。

之后,一场红罐之争的官司,

直接上升到了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领域,

最后,这场官司直接陷入到了诉讼的汪洋大海。

2014年,红罐之争一审结束,

根据法院的判决,加多宝集团再次败诉。

直接失去了红罐的使用权,

并且被判赔偿广药集团1.5亿的侵权费,

随后,加多宝的包装便换成了金罐。

因此,不少网友在网上调侃:

加多宝做凉茶第一名,但是打官司却是倒数第一。

这让加多宝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于是,加多宝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优秀的律师,

想要继续上诉找回自己的输掉的面子和里子,

最后这个案件直接上诉至了最高人民法院。

直到2017年,最高法院给出判决,

双方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共同享有红罐包装的使用权。

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的王老吉之争,

从广告语到包装,双方对簿公堂的次数不下20次,

涉及的金额更是达到了50亿。

这场长达十几年的拉锯战,

让加多宝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重换包装,巨额赔款,经营不善等等,

无一不是对加多宝公司的巨大损耗。

如果,当初的陈鸿道没有用王老吉这个商标,

那么如今的加多宝公司该是怎样的光景,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这场战争除了让加多宝公司遭受重创之外,

还对中国的凉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让和其正这个凉茶行业排行老三的品牌,

三、巨头血战,小三躺枪,

“没想到,王老吉和加多宝干架,

却把和其正干下去了。”

这是网友们对和其正无辜躺枪的调侃,

这一句调侃,道出了和其正的无奈。

在广药集团和加多宝掐架的这些年,

双方为了能够力压对方,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于是,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的促销活动,

直接弥漫了不少的商超.

两大巨头的价格战,让凉茶行业的利润,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所有的凉茶企业都进入了微利或者无利的边缘.

这让不少的经销商因为看不到利润,

因此拒绝售卖小品牌凉茶,

这对整个凉茶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据统计,在2009年至2012年间,

中国凉茶品类保持了16%-18%的高速增长,

而2015年上半年凉茶市场的增速直接为零。

随后整个凉茶行业进入了寒冬。

而正在这时,和其正归属的达利园集团,

明确提出不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和其正上,

让和其正自生自灭的意思呼之欲出。

巨头相争,凉茶行业低迷,失去达利园靠山,

这让和其正的处境艰难,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正在这时,和其正凉茶的代言人陈道明又出了问题,

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纠纷一案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

这让和其正凉茶也受到了不小的牵连。

在陈明到出事期间,和其正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先是有消费在和其正凉茶中喝出絮状物的事情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后是品牌无视消费者维权的事情登上热搜。

面对着和其正的负面新闻缠身,

一直坚持“顾客满意第一”原则的达利园集团,

果断选择了弃车保帅,彻底放弃对和其正的支持,

最后,和其正彻底失宠,失去了达利园这个靠山。

这让不少人为和其正捏了一把冷汗。

2021年,中国凉茶在广药集团和加多宝集团的血战之下,

形成了两分天下的局面,

加多宝依旧占据凉茶销量第一的宝座,

在凉茶市场上占据了50%以上份额。

而王老吉的市场份额略低于加多宝,占到了43%左右,

余下的便是和其正和其他凉茶占据的份额,

作为行业第三的和其正,市场份额少得可怜.

或许是为了能够存活下去,和其正选择了落寞离场,

将自己的目标转向了气泡水行业。

以“凉茶 气泡”的结合入局气泡水市场,

打着“纯天然配方”“0防腐剂、0脂肪、0钠”的口号,

力求在气泡水市场上分一杯羹,

然而消费者是否愿意买单,确实不得而知。

那么,你喝过和其正的气泡凉茶吗?

喝完后,你觉得口感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们还是认为加多宝好喝。

不仅因为加多宝的广告做得好,还因为加多宝的名声也比王老吉大,记得汶川地震,加多宝曾捐了几个亿。

那是在2000年左右,加多宝的生产厂还在东莞市的长安镇,刚出的加多宝好像还是纸盒包装的,那种味道根深蒂固,很难抹去。

相反,王老吉是在加多宝名声远扬后,想要收回商标,而不停的打官司,无奈口味总不及加多宝好喝。


我有靠谱回答,简单简洁: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吃瓜群众,看不到问题的本质。 王老吉的品牌价值本来为零,加多宝把品牌价值做大后,广药眼红了,怎么把品牌拿回来呢?开始找法律漏洞,还真被他们找到了! 律师建议:如果当初签订租借王老吉品牌的时候,存在违规行为,合同可视为无效。 因此,凭借受贿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把合同的签订者,原高管送进了监狱,须知:因为是莫须有的罪名,至今他们仍在喊冤屈:是人家加多宝把品牌做大的,当初签订500万的租金合同已经是天价了。 广药可不管这个,这是可以拿回商标自己运作的唯一方法。为了拿回商标,可以不择手段! 在十万火急之下,加多宝迅速的推出了加多宝品牌!将损失降到最低。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老百姓誓死不买王老吉的原因! 楼主的问题就是无稽之谈!

各位看官们好,个人感觉加多宝味道淳厚一点,王老吉味道清淡一点。

王老吉凉茶在清朝道光年间(约1830年)由王泽邦初创,王家第三代传人将凉茶店开到了香港、澳门,并将王老吉“橘红底杭线葫芦”的商标注册。1949年,王老吉被一分为二,广州王老吉凉茶被归入国有企业,香港的王老吉则依然由王泽邦家族后人把持经营。并且,秘方只掌握在王泽邦后人和加多宝所属的鸿道集团手中。

加多宝在95年时购买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所以原来大家一直喝的红罐正宗凉茶王老吉都是加多宝的产品,因为加多宝经营的是根据王老吉祖传凉茶秘方制的饮料。至于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官司,是两个企业之间商业领域竞争,和正宗凉茶是没有关系的。

自从有了加多宝凉茶我一直都很支持,至于王老吉我到目前都没喝过,这不代表它不好喝而是我只喜欢一种凉茶它只属于“加多宝”我家里人也非常的喜欢!

自从有了加多宝凉茶我一直都很支持,至于王老吉我到目前都没喝过,这不代表它不好喝而是我只喜欢一种凉茶它只属于“加多宝”我家里人也非常的喜欢!

记忆中只知道王老吉的,因为包装没仔细看过,后来还和朋友争论过。直到某天看到加多宝广告才晓得是两个品牌。再后来就是互相之间的扯皮问题。综上觉得喝过的感觉差不多!

实话实说!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是营销策略和与时俱进的问题。过不了几年就优胜劣汰,自然而然说明问题了。

首先配方正中的是加多宝,第二加多宝的生产线绝对不是急急忙忙上线的王老吉可以说比就比的!生产线意味着食品安全的高低,王老吉一条几百万的生产线,还是买回来!加多宝的生产线比可口可乐也过之而无不及的!再睡就是国企无道德!绝不喝国企王老吉

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故事可谓扑朔迷离,前者是个老商标,专利权属广药集团,后来把营销权委托香港某公司操作,才创下了历史新高的销量,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品牌,后来广药集团收回了商标权,才诞生了加多宝,关于他们之间的渊源,这里不便多说,想好好了解就去网页一览无余,就今天这个问题而言,各人有各的口味,各人有各的追捧,不过有一点好抢眼,汶川地震,加多宝捐赠一个亿,广药榜上无名,这在民众心中波动不小,这是一个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典范,值得赞扬,关于味道我觉得没有仪器是好难分清哪个更好喝,就看大众倾向于哪个品牌,相信人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

很不一样,加多宝清淡一点,王老吉甜一点

加多宝公司曾租用广药“王老吉”品牌,经过多年经营,将“王老吉”品牌做响了,现因租期已到,“王老吉”品牌已被广药回收,加多宝公司不能再使用“王老吉”品牌。 现市面上的红罐多“加多宝”其实就是原“王老吉”的那种配方和口味。但还有一种原先的草绿色纸盒包装的“王老吉”,那是广药公司生产的,现最近广药还推出了红瓶的“王老吉”。其实不管是加多宝生产的还是广药生产的口味都很接近。想喝哪种都一样,不知后续价格上会不会有所不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口味一样肯定会再看其价格优势。

都一样的,一样配方,一样的技术

认缴注册资本:129134万元

产品服务:产品包括凉茶、龟苓膏、茶饮料以及相关服务

企业介绍: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828年,广药集团旗下,主要从事凉茶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其红瓶王老吉形象深入人心。

产品特点:口感甘甜,王老吉凉茶内含植物黄酮类等天然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预防上火,提高人体免疫力之功效。

认缴注册资本:1200万美元

产品服务: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

企业介绍: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凉茶十大品牌,全国销量领先的凉茶品牌,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凉茶生产的企业,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

产品特点:加多宝出品的正宗凉茶有预防上火的作用和天然健康的特点。

我能说都很难喝吗,不过凉茶确实都很难喝,这两个牌子都喝了一次就没有兴趣再喝第二次了

王老吉是一个商标(品牌)是广药集团长期租给加多宝使用的,现在加多宝把王老吉的品牌打响了,广药集团把商标使用权收回了,法院判加多宝败,所以加多宝也就不能继续使用王老吉的商标了。而我们以前喝的红罐王老吉都是加多宝出品的。广药做的王老吉是绿色纸盒装的,现在加多宝出品的五老吉改名叫正宗凉茶,加多宝出品。

因为王老吉创始于1828年,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凉茶始祖,还有现在只要提出怕上火我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出就喝王老吉

事实证明2014年12月3日,王老吉诉加多宝虚假宣传纠纷案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判决加多宝方面停止使用含有“加多宝凉茶连续7年荣获‘中国饮料第一罐’”等用语的广告。所以推荐王老吉。

没有什么不一样,换汤不换药!

王老吉主题是鱼腥草,我看好王老吉,我自己煮的鱼腥草干水,加点白糖就有王老吉的味道了

都是一样的配方,只是商标不一样而已。

王老吉凉茶在清朝道光年间(约1830年)由王泽邦初创,属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集团)所有。1995年,加多宝集团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道集团)获得“红罐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使用权截止期限为2010年。2002年,鸿道集团通过贿赂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某300万港元,签订了一份商标许可使用补充协议,低价获得了第二次为期10年的“王老吉”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即使用权截止期限从2010年延长至2020年。之后,李某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广药集团认为,双方签署的延长10年商标许可期限的补充协议是无效的。鸿道集团方面则坚持认为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有效。同时,广药集团认为“王老吉”商标作为其无形资产之一,被以如此低价许可鸿道集团使用,不仅未能体现出“王老吉”商标的使用价值,还造成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证据资料显示,鸿道集团最初缴纳的商标许可使用费为450万元。此后,每年按照8%~9%的增长比例向广药集团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用,至2020年,鸿道集团将要支付537万元。红罐“王老吉”2002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2010年已达150亿元,8年时间里增长了75倍,而商标许可费却仅增加了数十万元。

为此,广药集团从2008年开始就与鸿道集团交涉。2011年4月,广药集团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12年5月9日,仲裁委员会裁定,鸿道集团应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累积品牌的时代。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的“杜康”之争、张裕集团与中粮等数家公司的“解百纳”之争、美国苹果与深圳唯冠的“IPAD”之争、广药集团与鸿道集团的“王老吉”之争……让我们看到了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其实,在“王老吉”三个字背后,不仅是企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更是1080亿人民币的市场价值。

现代人99%的都是阳虚,所以这类清凉杀元气的茶都不适宜。

我个人是都喜欢喝,口感也都好

口味一样,品质一样。那就看企业文化了!

我觉得还是王老吉好喝,可能因为在王老吉工作过一阵子的缘故吧,据说加多宝的创始人是王老吉的高管,然后自己“琢磨”出配方然后开创了加多宝,然后两家公司为这个红罐包装打了多好官司貌似,后来看到王老吉怎么换包装了,难道输了?

加多宝是一家饮料公司,基地在香港。王老吉是一个品牌,产生于清道光年间。经过一百八十多年的发展演变,现已收入广药旗下。广药曾授权加多宝旗下的鸿道集团生产过王老吉,后收回生产权。两家产生过旷日持久的商标所有权、外包装设计所有权争夺战。最后最高法判决,商标归广药,包装装潢两家共有。至于哪家口味更好一些,各人的口味不同,评判标准也不一样。加多宝旗下的鸿道集团虽然生产过王老吉,但配方是掌握在广药集团手里的,是否有所保留,不得而知。所以本人认为王老吉更靠得住一些。

口味都差不多,看自己喜欢喝什么品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老吉饮料系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