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圆内接四边形内接于圆的性质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垂线及其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本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我选取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垂线及其性质》。

  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几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推理证明的初级阶段,在本阶,段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积累直观经验,为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单元起始阶段,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建立直观模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验证,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和“垂线段最短”;教学重点是学习垂线的画法和垂线的两个性质;教学难点是垂线段最短及简单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感受垂线的两个性质时,很难在直观上获得有效的感受,更谈不上操作验证。而垂线的两个性质又不能通过证明的方式得到,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如果将信息技术恰当地引入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有效的直观感受,更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融合:

  融合点一: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以跟帖留言的方式反馈给老师。

  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我就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用最常见的qq空间里的'说说功能,发布预习要求,让学生跟帖留言,反馈学习情况。(出示图片)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对于基础的知识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几何语言的表述还存在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强化练习。

  融合点二:课中,运用sart电子白板,带领学生回顾自学成果,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视频展示)课堂以问题驱动,层次分明地将学生自学的成果一一呈现,并引入重点内容。

  融合点三:用展示画垂线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画垂线的方法。(学生总结:一、靠;二、移;三、画;四、标)(展示)

  融合点四:运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演示。(视频演示)

  融合点五:用几何画板演示垂线的两个基本性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积累经验,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事实。(视频演示)

  融合点六:课堂反馈及时有效,运用现有在线技术,迅速收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做反馈。(视频演示)

  融合点七:运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视频展示)

  融合点八:课后微课拓展巩固。利用catasia studi 软件 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简单的微课,供学生复习巩固拓展知识。(视频展示)

  通过上述的融合,基本可以将我的课堂生动有效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我所运用的信息技术,都是大家平时所熟悉的,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也欢迎各位专家的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

2、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页例2。

  教材分析:《垂线的画法》位于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是画规则平面图形的起源。它将直接影响到对规则平面图形的画图和计算。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数学中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也将影响到学生对平面几何的学习兴趣。

  1、掌握垂线的画法,能灵活运用绘图方法能力。

  2、认识垂线的性质。

  3、注重发散思维训练,激发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

  1、教具:,数学用三角尺一套,题单。

  2、学具:学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学宗旨:突出重点,深化难点,拓纲务本,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法和学法:1、教法:讲解法、提问法、演示法、问卷法。

  3、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总体上安排有: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3、强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4、畅谈收获与感受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在创设情景、导入新知部分。

  首先复习旧知组织教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接着用富有挑战性的语言——你们会画垂线吗?从而激励学生去尝试画垂线。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通过“自己尝试画垂线——比较画法——演示”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画垂线的方法。那就是:

  ①手握斜边,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②两手配合,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指定点。

  ③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学生掌握了垂线的画法后,再次让学生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巩固正确作图方法。同时老师重点强调“重合、平移靠点、画线”这画法三步曲

  也就是探究垂线的性质。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此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而后发现:点到直线的线段有无数条,有一条最短的。这时老师演示且揭示垂线的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通过质疑“你是怎样画出这条垂线段的?”抽象概括与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是一致的。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强化新知、提高能力。

  先独立完成分层练习题,写在题单上,及时反馈垂线的画法。

  后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人小组讨论完成教材第69页5、6题,并说说理由。

  5、最后谈收获与感受,总结本课。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有何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由“学习享受”转变为“享受学习”。

3、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2、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包括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探索垂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并通过“做数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让学生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趣味,获得发现的喜悦。

  鼓励学生感想敢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用数学语言描述垂直的`定义以及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把整堂课分为课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创新四个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设立了预习导航,准备了大量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课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马路、篱笆、小棒等实物形象,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组图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到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合作探究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合作探究分为垂直的定义、课堂练习、试试身手、垂线性质、你来当老师、走进生活五个小版块。其中,垂线的定义鼓励学生自己概括,并积极与大家交流。课堂练习梯度明显,答案灵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试试身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容易发现垂线的性质。“你来当老师”、“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给学生一份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走进生活”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有用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本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新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4、探究创新:“创新园”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后去思考、去动手制作、去创新发现。既能激发学生课后去学习、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创新意识,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精心培育,创新园一定能育出创新果。

4、 初中数学第五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一等奖

  课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在复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之后,通过图像对比使学生较快的学会不求值比较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大小及提高对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解题技巧。

  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上述特性解决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授课。

  学法指导:借助列表与图像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 复习提问。通过找学生分别叙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公式及特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 展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一览表。并和学生们共同复习这些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关系一览表

  正实数集(0,﹢∞)

  正实数集(0,﹢∞)

  0<a<1 减函数

  0<a<1 减函数

  三、 同一坐标系中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进行合成, 观察其特点,并得出y=log2x与y=2x、 y=log1/2x与y=(1/2)x 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反函数关系。所以y=logax与y=ax互为反函数关系,且y=logax的定义域与y=ax的值域相同,y=logax的值域与y=ax的定义域相同。

  注意:不能由图像得到y=2x与y=(1/2)x为偶函数关系。因为偶函数是指同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此图虽有y=2x与y=(1/2)x图像对称,但它们是2个不同的函数。

  四、 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性质去解决含有指数与对数的复合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及比较函数的大小值。

  例⒈比较(Л)(-0.1)与(Л)(-0.5)的大小。

  解:∵ y=ax中, a=Л>1

  ∴ 此函数为增函数

  ∴ (Л)(-0.1)>(Л)(-0.5)

  例⒉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

  注意:当2个对数值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时,可在这2个对数中间插入一个已知数,间接比较这2个数的大小。

  例⒊ 求y=3√4-x2的定义域和值域。

  解:∵√4-x2 有意义,须使4-x2≥0

  ∴-2≤x≤2,即定义域为[-2,2]

  ∴0≤√4-x2 ≤2,且y=3x是增函数

  ∴30≤y≤32,即值域为[1,9]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第113页,第10、11题。并预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在物理、社会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5、数学教案一等奖-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例

  教学课题: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

  1、掌握合比性质的等比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

  2、会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用于比例线段。

  3、提高学生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的能力。

  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小黑板、幻灯机及幻灯片。

  我们在前边学习了线段的比,比例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那么请同学们回忆

  1、什么叫线段的比?

  2、什么叫成比例线段?

  我们还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除此之外,比例还有一些什么性质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研究的比例的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出示课题: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出示小黑板)看学习目标1、2,(全班同学齐读)

  下边请同学们再回忆,我们在上一章学习的平等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如何叙述的?(抽同学回答)

  请看幻灯(投影显示)

  二、(用特殊化方法)探索合比性质。

  1、复习,已知:一组平行线在直线l上截得的线段AB=BC=CD=DE=EF则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得一个结论:即AB=BC=CD=DE=EF。

  2、将上述结论改写成比例式,由此猜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设在l上截得的每一份为k,问AD=?DF=?

  又设在l1上截得的一等份为m,问AD=?DF=?

  观察以上分析,可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又观察 与 有什么关系?对于一般的比例

  式都有这一个关系吗?请猜一猜。

  猜想:学生口述(同学间可相互讨论、研究)

  教师根据学生口述、写出:

  3、证明猜想,得出合比性质,

  我们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1)启发学生观察,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寻找证明思路,证法一:(设比法)

  证法二、(利用等比性质2)

  (2)类比联想,得到分比性质。

  学生自由讨论,可仿上边自己证明结论。

  在今后,这两种情形都叫合比性质,即

  (3)理解合比性质的内容,师生一起用文字语言叙述。

  4、类比联想,将合比性质推广。

  在合比性质的表达式中,

  (1)比例的'二、四项保持不变,

  (2)比例的前后磺对应求和或差,作为新比例式的第一、三比例项。

  由此,可作出以下类比联想,并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证明。

  猜想一,(教师引导) 如果

  三 …… 如果 等等。

  对这几个猜想出来的问题,其基本思考方法有两种:

  (1)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变形利用合比性质的结果,证明时,可灵活运用以下变形方法。

  ①同时交换比例的内或外项,(更比)

  ②同时交换比例的前后项,(反比)

  比如证明猜想三,如果

  (2)对原合比性质的证明方法进行类比、联想来进行证明(设比法)

  三、利用合比性质来证明等比性质的特例,并推广。

  1、练习(投影显示)

  2、观察上述练习的两个结论,并对一般情况作出猜想,对练习中相等的比值的比个数进行推广。

  3、利用设比法进行证明,得出等比性质,同学们自己练习,后与教材P20对比。

  4、强调证明方法“设比法”。

  设几个相等的比值为k,用它们表示出每个比的前项(或后项)利用代数运算证明比例问题,这种思想方法在比例问题中经常用到。

  四、简单运用(出示小黑板)

  注意:①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证明方法和结论都很重要,都可用来证明有关比例式的问题。如第三题一问

  第二问可用解法2。

  ② 还常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即x:y:z=4:3:6但此时不能设 。

  五、师生共同小结,看书完成P203练习

  1、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及常用变形,尤其注意等比性质的使用条件。

  2、证明两个性质时所用到的“设比法”的证明方法。

  3、类比联想,推广命题,由特殊到一般,再进行证明的方法。

  六、练习:(1)已知 求 的值;

  (2)已知 求 的值;

  (3)已知 求 的值;

  (4)已知 试求 的值。

  由(4)题思考通过作第(4)题得出结论,结合前边所学内容猜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试证之。

  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1、合比性质: 2、等比性质: 小黑板①②③

6、“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垂线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使学生认识垂线,会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会用三角板画垂线。

  2.使学生知道垂线的性质,理解测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动手操作,得出概念:

  1.请任意画两条直线(有两种情况)

  2.相交 不相交,但经过延长也是相交的

  3.不相交,且经过延长也不相交

  4.今天我们研究直线相交的情况。

  5.请画两条直线使相交,想一想二条直线相交分几种情况。

  4.图2中四个角相等吗?

  图1中角1是直角,是90度,那么其它三只角会是什么角呢?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说一说图1中——是——的.垂线。(体现相互性)

  6、举例说明 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1.判断下列哪组是相互垂直。

  (体现不同的方位)

  2.从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1)哪一条线是垂线?

  (2)哪一条线段最长?

  (3)哪一条线段最短?

  (4)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结论1: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展开阅读全文

  结论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 1

  4.过一点画下列直线的垂线:P61 2

  5.韩家篓要修一条公路,请你帮助设计一条最近的连接公路的路:P 61 3

  1.垂直、垂线、垂足的定义,区别。

  作业本展开阅读全文

7、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一等奖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一)教师提问复习.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教师板书:4.5∶2.7=10∶6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根据3×4=2×6写出比例.

8、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一等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CAI课件(一张微型照片)。你能看出这是杭州哪一个景点的照片?的确,照片太小了,那现在老师将这张照片按一定比例放大一些,。由此出现一张平湖秋月的风景照。【诱发审美注意】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9、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写有分数的卡片。

  3张同样大小的卡纸、彩笔。

  一、基本练习,引入新知

  (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

  (2)150÷30=(),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4倍,商是();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商是()。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3分之1,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6分之2。老三分到了这块的9分之3。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揭示规律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请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卡纸。师生一起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这3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这几个问题。

  3、抓住焦点,辨中求真。

  分数的分子、分母能否同时乘以或者除以零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通过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0,则分数成为”。分数里分母不能为0,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不能同时乘以0。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

  4、抽象概括,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回忆知识的形成过程,总结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不完善的互相补充。

  5、运用规律,自学例题。

  (1)分组讨论。把和分别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怎样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小结:我们可以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等式补充完整。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2、判断,并说理由。

  3、综合练习。请帮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

  5、动脑筋出教室游戏。

  拿出课前发的写有分数的纸片,看清手中的分数,找一人报出自己的分数,与之相等的,和他一起离开教室。

  五、全课小结,形成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10、初三数学圆的性质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教案一等奖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圆内、在圆上、在圆外(由点和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大小来确定)

  3、弦、直径、孤、弓形、半圆、同心圆、等圆、等孤等概念

  等弧一定要强调要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圆不包括直径。

  4、过三点的圆(三角形的外心)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三角形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条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外心在斜边上、锐角三角心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

  5、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及推论1:直线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这五要素中用其中两个要素做条件就能推导出其它三个要素都成立。若用过圆心、平分弦做条件时要强调被平分的弦不是直径。

  推论2: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6、圆心角、弦、弦心距、弧的关系: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必须要在同圆或等圆中才能成立;

  弧的度数就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度数。

  7、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它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直径和半圆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度,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

  推论3、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圆内接四边形:

  定义: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9、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由公共点个数或圆心到直线距离和圆的半径大小来确定)

  10、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定义: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定理:经过切点的半径必垂直于切线。

  推论1: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推论2: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1、三角形内切圆:

  定义: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内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12、切线长定理:

  定理: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这个点与圆心的连线要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圆内切四边形对边相加相等)

  定义:一条边是圆的切线,顶点是切点,另一条边与圆相交的角;

  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对的圆周角。

  推论: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这两个弦切角相等。

  14、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相交弦定理及推论、切割线定理及推论

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这篇文章共38062字。

:1、跟数学相关的垂线及其性质的一等奖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垂线及其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本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我选取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等奖说课稿件  一.设计说明  这节课“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学习函数图象的重要基础,下面就

(1)几何说: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也称为半径)。以点O圆心的圆记作⊙O作“圆O

(2)轨迹说: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周,简称圆  

(3)集合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和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1)点在圆外,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2)点在圆上,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点在圆内,即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1)弧和弦: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圆中最长的弦为直径。  

(2)圆心角和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3)弦心距: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圆心与垂足之间的距离

(4)等弧:在同圆中能够重合的弧叫等弧

1.圆是周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经过圆心的直线,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就是圆心。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这是圆特有的一个性质:圆的旋转不变性]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特别注意: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经过圆心,并且垂直平分弦

垂径定理的推论: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④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1.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经过两点A、B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经过三点A、B、C的圆的圆心应该这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O的位置

(3)定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三点定圆);

4.三角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1)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内接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2)锐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

5.四边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1)如果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一个圆,这圆叫做四边形的外接圆,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四边形。

①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②圆内接四边形对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③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内接于圆。

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用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的,即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时分别叫做直线和圆相离、相切、相交。

2.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半径的数量关系来揭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1)回忆: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所

有点的线段中,最短的是垂线段

(2)设⊙O的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O的半径为r,则

②直线l 和⊙O相切d=r

③直线l 和⊙O相交d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内切圆和内心的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1.圆心距: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2.连心线: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连心线

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设圆心距为d,R和r分别为两圆半径且R≥r):

(1)外离d>R+r,公共点0(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2)外切d=R+r,公共点1(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这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4)内切d=R-r公共点1(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并且除这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注:①两圆同心是两圆内含的一种特例;

  ②当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两圆相切(包括外切和内切)。

(1)相切两圆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2)相交两圆的性质: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证明:经过相交两圆的一个交点,作两圆的公共弦的垂线,则这条直线上被两圆所截得的线段等于圆心距的2倍。

在解决相交两圆的问题时,注意其公共弦和连心线的作用是探求思路的重要手段。

1.把圆周等分成360份,每一份的弧叫做1°的弧;1°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的角。

2.在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为:l=nπR/180=nR

4.比较扇形面积(S)公式和弧长(l)公式,用弧长来表示扇形的面积S=1/2lR

1.概念:圆锥可以看成是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其余各边旋转一周而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斜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无论转到什么位置,这条斜边都叫做圆锥的母线。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底面是一个圆。连结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线段和圆锥底面垂直,这条线段叫做圆锥的高线。

(1)圆锥的高通过底面的圆心,并且垂直于底面;

(2)圆锥的母线长都相等;

(3)经过圆锥的高的平面被圆锥截得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等于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的扇形。

3.圆锥体展开图由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和一个圆(圆锥的底面)组成。此扇形的半径R是圆锥的母线,扇形的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

 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4.圆锥的侧面积=1/2×母线长×圆锥底面的周长=π×圆锥底面半径×母线长   即πrl

6.圆锥的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和叫做圆锥的全面积(或表面积)

第六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1、列表法:用列出表格的方法来分析和求解某些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2、列表法的应用场合: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1、树状图法:就是通过列树状图列出某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其概率的方法叫做树状图法。 

2、运用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条件: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模拟实验: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3、随机数:在随机事件中,需要用大量重复试验产生一串随机的数据来开展统计工作。把这些随机产生的数据称为随机数。

1.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我们把这个数叫做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事件)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也记为P(A),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P(B),依此类推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或100%),记作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0到1之间,即0

如果A为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那么0

当试验次数很大时,一个事件发生频率也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

(1)实验的所有结果是有限个(n);

(2)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圆的内接四边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内接四边形(18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 质与判定定理 C O D B A 圆周角定理: 圆上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 的圆心角的一半 圆心角定理 :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推论 :在 同圆或等圆中,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 角相等;反之,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 :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反之,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例 2 如图, AB与 CD相交于圆内一点 P求证: 的度数与 的度数和的一半等于 APD的度数 AD BC D A B P C E 分析:由于 APD既不是 圆心角 , 也不是 圆周角 ,为此我们需要构造 一个与 APD相等的圆心角或圆周 角,以便利用定理 证明:。

2、如图,过点 C作 CE/AB交 圆于 E,则有 APD C. A B C O O C A B D A B C F E D O 定义: 如果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 在一个圆上 ,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 圆内 接多边形 ,这个圆叫做 多边形的外接圆 . 一 定理的探究 思考 : 探究: 观察下图,这组图中的四边形都内接于圆 你能发现这些四边形的共同特征吗? 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 ( 1 ) 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吗? 那么任意四边形有外接圆吗 ? ( 3)任意矩形是否有外接圆 ? ( 2)一般地 ,任意四边形都有外接圆吗 ? C O D B A 1.如图:圆内接四边形 ABCD中, 弧 BCD和弧 BAD所。

3、对的 圆心角的 和 是周角 . A C 180 同理 B D 180 2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 性质定理 :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C O. D B A E 圆内接四边形的 性质定理 2: 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圆内接四边形的 性质定理 :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圆内接四边形的 性质定理 2: 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 它的内角的对角 3 四边形存在外接圆的判定定理 O C A B D E 已知 :四边形 ABCD中, B+ D=180 , 求证 : A、 B、 C、 D在同一圆周上(简称四点共圆) . O C A B D 分。

4、析: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 A、 B、 C三点 作 O, 如果能够由条件得到 O过点 D,那么就证明了命题 显然, O与点 D有且只有三种位置关系 : (1)点 D在圆外; (2)点 D在圆内; (3)点 D在圆上 只要证明在假设条件下只有 (3)成立,也就证明了命题 O C A B D O C A B D 分类讨论思想 反证法 3 四边形存在外接圆的判定定理 O C

5、大于任一不相邻 的内角”矛盾,故点 D不 可能在 O的外部 ( 2)如果点 D在 O的内 部显然 AD的延长线必定与 圆相交,设交点为 E,连接 EC,则有 E+ B=180 .由 题设 B+ ADC=180 ,可 得 E= ADC 这与“三 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一不相邻 的内角”矛盾,故点 D不可 能在 O的内部 证明 : (分类讨论思想及反证法 ) 综上所述, 点 D只能在圆 周上, 即 A、 B、 C、 D四 点共圆 圆内接四边形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 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说明: 在此判定定理的证明中,用到了 分类讨论的思想 和 反证法 又当问题的结论存在多种情形。

6、时,通过对每一种 情形分别讨论,最后获得结论的方法,称为 穷举法 于是 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的 推论 :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 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A B C D O E O C A B D 应用格式: 在四边形 ABCD中, A+C=180 , 四点 A,B,C,D共圆 应用格式: 在四边形 ABCD中, A= DCE, 四点 A,B,C,D共圆 3

Q四点共圆 C Q P B F A 1、 (1)圆内接平行四边形一定是 形 . (2)圆内接梯形一定是 形 . (3)圆内接菱形一定是 形 . 矩 等腰梯 正方 练习 2: 2.如果四边形一边上的两个顶点的视角 。

10、相等,那么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D C B A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中, ADB= ACB. 求证 : A、 B、 C、 D四点共圆 分析 :要用圆内接四边形 判定定理 或 推论 ,无法找到足够 的条件 ,即直接方法不易证明 ,于是仿照 判定定理 的证明 用 反证法 . D C B A D C B A E D C B A E 已知:如图,四边形 ABCD中, ADB=

对角互补 3、解题时应注意两点: ( 1)注意观察图形,分清四边形的外角和它的内对角 的位置,不要受背景的干扰 . ( 2)证题时,常需添辅助线 -两圆共有一条弦,构 造圆内接四边形 . 4、思想和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 ,反证法 . 2 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边形内接于圆的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