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演绎法证明下列为人民服务的论断正确的是的正确与否。

  • 论证方法主要有: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类比论证、事理论证等。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是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和比喻论证法。
    例如一文,引用孟子的话就属于引证,举文天祥的例子就属于例证,在中用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与某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进行对比就属于对比论证,中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就属于比喻论证。
    
  •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 举事例论证,最重要的是注意论据和论点方向的一致性和紧密的统一,不可有距离。例如有一篇文章谈到写作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时,举例道: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 这里,举莎士比亚一例还可以,虽然说得不够透彻,但与论点总还有一定的直接关系;举牛顿的事例则不恰当,因为他虽然也观察、思考,但非写作中的事。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已知的事理论据来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绎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和发扬民主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中央的决策是在广泛地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央允许同志们遵照正常的组织程序提出意见,但是绝不准从事党章所不允许的活动。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限制民主。但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允许随便发表和中央相对立的意见或不一致的意见。我们大家都晓得,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这里面提到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就是一个大家已知的“大道理”,用它来证明“干部和党员都要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坚决执行中央的路线、政策”这个论点是很有力量的。
    运用事理论证常常表现为引用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认的真理性,用它们来证明某一具体事物的真实性,是极有说服力的。这类例子很多,就不再赘述。 使用事理论证,特别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论,应注意: A 引用的事理与论点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存联系。
    B 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 C 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作者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
    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那会把我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呢?很明显,那只能把我们引导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只能引导工作的损失和革命的失败。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实事求是会怎样,而是从反而讲不实事求是会怎样,来证明实事求是的意义。在论证中,凡是为了证明自己主动提出的论点的正确,先证明与这个论点相矛盾的另一个论点是错误的,或者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外一个论点是正确的,都是反证法。
    这种方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例如: 回顾苏联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这一年中反党篡权活动的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王张江姚“四人帮”一九七六年在我国进行的篡党夺权活动,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帮的故伎重演。
    在本质上“四人帮”和托洛茨基匪帮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穷凶极恶的野心家,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不择手段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反革命。这两个黑帮在共产党员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伟大领袖逝世前后,走的是同样的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样的人心丧尽,完全破产的可耻下场。
    “四人帮”与托洛茨基派有许多相同之处,可以类比。通过类比,“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进行这种类比论证时,特别应当注意所类比的事物一定是一类,具有本质方面的相同点,如同上例。如果不属一类事物,虽有某些相似之点,只可以比喻,而不能类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对反动派的坚决斗争同武松对老虎的斗争相比,只能说是比喻而不能类比。
    最后谈谈练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这里,写作、绘画、歌唱可以类比,因为这些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对比,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对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横比”,一种是“纵比”。“横比”是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例如《赞牺牲精神》,开始列举了太原工学院副教授栾弗,归国定居的年轻女科学家赵芬,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县无机轻体板材厂女青年郭秀莲与王竹平等人,为建设四化甘愿牺牲一时一已的利益直至个人生命的模范事迹,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人们的牺牲精神。
    接着,文章批评另外一些人: 可惜,现在有些人还缺少这种牺牲精神。他们脑子里装的不是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业,而是个人眼前的“实惠”。不是吗?……这种极端利已者的人生观,和前面那种人相比,显得何等渺小,和我们今天的历史重任何等不相称? 牺牲精神是可贵的、高尚的,由于以利已广义者的人生观来反衬,显得更为可贵、高尚。
    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写作中能够经常运用这种论证方法。 “纵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情况作比较。比如现在有些文章在论述党的某一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时,往往讲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生产形势,群众生活过去与现在的变化,使用的就是这种对比方法。
    这是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它可以用原因来证明作为论点的“结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证实结果的必然性。例如刘少奇的《人的阶级性》中的一段: 人的阶级性,是由人的阶级地位决定的。这就是说?
  • 前者是举一些事实来论述你的论点 比如名人事迹等 后者是利用道理来进行论证 道理要有跟有据 一般的道理论证都用名人名言比较好

我们都知道,思考问题,需要按照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而正确的思考,则是以逻辑思考为基础。逻辑思考的核心方法,就是推理。

推理的形式有两种:归纳法演绎法。我们就从这两种推理方法说起。


归纳,指的就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特定事例到一般事例的思维过程。它是以经验和实证作为基础,并从中得出结论。

也就是说,想要透过归纳法得出一个结论,你必须要经过一定量的观察,才可以推导出一个广泛而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例如,你在A地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

然后在B地又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

接着在C地还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

甚至在D地、E地、F地都分别看到一只黑色的乌鸦,经过这种量数的观察,于是你得出一个结论: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

可以看得出来,每个地方的乌鸦,都是一个独特个体的存在,但经过各地对每一只乌鸦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总结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就是这种叫乌鸦的鸟类,都是黑色的,概莫能外。

这种归纳推理,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也是十分常用。几乎所有科学研究和实验,都是透过归纳法得出结论的。所谓的“经验总结”,正是归纳法的一种应用。

这种推理方法也有局限,就是我们从中推导出来的结论,不具备必然性,仅仅只有可能性。譬如天鹅这种动物,以前的人一直以为所有天鹅只有白色的,于是“白天鹅”就成为了纯洁无暇的代名词。

后来当人们发现了一只黑天鹅之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个结论,就立刻被推翻了。从此,“黑天鹅”也被寓意为不可预测,并且不同寻常的重大事件。

因为归纳法是基于对实例的观察上,但我们人类,不可能观察到这个世界的全部事例。换言之,几乎所有基于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都有可能被推翻。除非你能证明,你的观察是基于全部事实来进行。

否则,即便”人会死“这样坚不可摧的结论,只要有一个人死不了,这个结论就会被改为“大多数人都有可能会死”这样子了。

看过福尔摩斯小说的朋友都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侦探,他的推理能力,已经是人所共知那么厉害。

在第一篇故事《血字的研究》里面,透过华生的眼睛,我们读者都领略到福尔摩斯这种演绎推理法,到底有多么神奇。

尽管我们普通人,没有这个大侦探那样头脑,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时时刻刻都运用着这种能力。

如果说,归纳法就是特殊到一般的总结,那么演绎法,就是一般都特殊的推理过程。这种推理方法,是由前提推导到结论。只要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必然是真的。

例如:人会死,(大前提)

“人会死”和“孔子是人”就是前提,而“孔子会死”就是结论。只要“人会死”和“孔子是人”这两个前提是真的,那么“孔子会死”这个结论就是真的。假如前提是假的,如“人会飞”,那么就算你透过这个推理形式得出“孔子会飞”这个结论,也是假的。

那么,这个前提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又怎么论证它是真是假呢?这时就只能依靠归纳法了。很多演绎推理的前提,都是透过归纳法得出来的结论。

我们平时评价一个人,例如“小明这么笨,让他做这件事岂不是会很容易搞砸?”。这句话,也是一个演绎推理,但它前提是什么呢?

这句话的大前提被隐藏起来了。如果把它挖出来,这个大前提就是“笨的人,做什么事都会容易搞砸”。于是,整个推理形式就是:

笨的人,做什么事都会容易搞砸,

让他做这件事,也很容易会搞砸。

而这个演绎推理形式的前提,就是透过我们观察了很多笨的人做事搞砸而归纳出来的结论;对小明评价为一个笨人,也是观察他做了很多蠢事而归纳出来的结论;只要这两个前提是真的,那么“让小明做这件事会容易搞砸”这个结论,肯定是真的?

问题是,这两个前提,你确定都是完全可靠吗?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吗?归纳法的局限,就是只能基于一定量的观察,而不是全部量数的观察,或许会存在例外。也就是说,小明的蠢,很可能是我们的主观臆测,而不是全部的事实。

所以,尽管这个演绎推理形式没有任何问题,但结论,依然不算十分可靠,只能用做参考。因为说不定在某些事情上,小明会表现得非常聪明,不是吗?

对于我们平常说话,也要特别注意表达的逻辑。你的前提可不可靠,结论又是不是事实,这点我们要多加留意。就算我们想表达小明不胜任这件事,也只可以说“小明做这些事不太擅长,给他做会很容易搞砸”,而不要一开始就判定别人是一个蠢的人;就算蠢,也是在某方面蠢而已,不能一概而论。

就好像鲁迅的文章都很容易理解,《故乡》就是鲁迅的文章,所以《故乡》也很容易理解。那么这句话的大前提,我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呢?用什么方法得出来的呢?我们不知道。这时,就需要我们批判性思考了。

故此,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两个推理方法,得到四个思考问题的步骤。


有了上面的基础知识打底,这时我们就可以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而正确的思考方法,一般来说都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对于一些人而言,提出问题是整个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他们一碰到情况,感觉这种情况是错误的,却怎么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需知道,如果你无法针对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你就不可能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多提几个“为什么”,通常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当然,有“什么”或“怎么会”来表达疑问,也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你说小明很蠢,什么事都做不了,那为什么你觉得是这样呢?你是基于什么理由得出这个结论的?

你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得学会提出问题

一旦你找出这个问题之后,你就要从所处的环境之中,尽可能地发现多的线索。

在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你寻找的是具体的信息资料。你不要被一开始就找出来的解决办法和答案诱惑了自己,因为很可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办法,也许这些办法会更接近事实。你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与这种情况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然后以此来深入分析思考。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一些能够给予你有帮助的基本问题是:

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资料?

有谁能够帮助你解答这个问题?

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都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了?

找到的这些资料,对我们提供哪些帮助?

如何把事实、感觉、假设、未经证实的谣言分割开来?

类似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不管是从别人的口中得来的资料,还是从其他渠道得来的信息,我们都要分清楚哪些是有用、有价值,哪些是混淆视听,有可能损坏我们的判断的。

因此,你只能接受那些以事实、正确假说为基础所提出的意见,切勿不要被其他人影响到你的思考,包括别人告诉你“小明是一个很蠢的人。”

一旦你找出问题,分析了情况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步骤,我们千万不能循规蹈矩,一定要根据客观的情况来思考。正如你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正好别人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那么当你向别人请教解决之法的时候,就要仔细判断一下,那种情况与你的情况到底有什么相同之处。

总之,不要采用哪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检验过的解决方法。别人的意见只能是参考,不能全盘皆输。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价值所在。

这个时候,运用归纳法,就可以帮助到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为了证明小明一点都不蠢,你透过给他安排去做一些事情,然后从中观察,看看他做什么事会更加得心应手,做什么事会不知所措。

当你确定方法之后,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其实,这还不是很完整。

一旦解决办法找到了,你就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检验之前,你是无法对这些办法得出正确与否的结论的。为什么行动与坚持是这么重要,就是因为这是检验证明的唯一方式。

当然,在检验途中,你也要给自己问问题。例如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什么情况下会更适用这个做法等等。

这个时候,演绎推理法就能够派上用场。多问几个“如果”,针对方法给出“假设”,然后逐步验证,筛选正确答应,你就会一步步接近真相。

例如,如果小明是一个蠢的人,那么他的手工活不可能做得这么顺手。既然他在做手工活这方面做得这么好,那么他并不是一个做什么都容易搞砸的人了,至少他在某方面,也有他的聪明才智。

因此,经过上面四个步骤的思考,你终于得出一个事实:小明并不是别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做什么事都容易搞砸的蠢人。他也有自己长处,而且还很厉害。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经常运用这种逻辑思考法去寻找答案,我们会变得更加聪明,也不会容易从中迷失自己了。

《理论的研究方法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的研究方法整理(22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理论研究方法整理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 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 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 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 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 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 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 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 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

2、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 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 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 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 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

3、 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 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 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 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 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帮助确定研究 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 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 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

4、过有目的有步骤地 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 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一、什么是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对调查对象的特征以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推 测性判断或设想,它是对问题的尝试性解答。由于这种设想目前还未获得充分的 证据,因此研究假设需要在调查研究中加以证明。在研究“升学意愿”时,其中 的一个课题是:“对升学意愿有影响的社会因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可提 出“家长如何看待大学将会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等假设。研究假设概括地说明了社会现象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因此它是对现象 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

5、理性认识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假设必须是针对所 要研究的问题而做出的尝试性的理论解释,它不同于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解释。(2)研究假设必须能够由经验事实来检验。(3)研究假设必须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4)研究假设必须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由以往的实践经验或实地初步探索而得出 的假设。(2)由理论文献中得出假设。二、研究假设的作用1 .指导调查研究。有了研究假设,就可以明确研究的重点和主要方向, 使调查任务具体化,并明确是针对什么问题去收集资料、 要收集哪些资料,这样 就能避免资料收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研究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主要依据, 有 了假设,就能明确要在哪

6、些地区调查、要调查哪些人、如何抽取样本、采用体积 方法和程序去调查等等。2 .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经验事实联系起来。人们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是 运用一些抽象概念来概括同类事物,研究假设就是对这些概念之间的特定关系所 作的尝试性说明。抽象概念表明事物的共性、一般性和普遍性,它与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现象之间有很大距离;但是由于假设中的概念是清晰定义的, 并且 通史精确地观测,因此通过逻辑推演,就能从抽象的理论演到具体的现象上。3 .探求新的理论知识。研究假设或者是由某一理论推演而出, 或者是由 经验观察中得出,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探求新的理论知识。三、研究假设的构成与形成假设是由概念(或变量)构成的,

7、它是“以一种可检验的形式加以陈述, 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进行预测的命题。”这种特定关系 可能是因果关系,也可能是相关关系。几个重要概念或术语:(一)概念与变量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产物和基本单位。人们通过对具体现象的大量观 察,从同类事物或现象中可归纳、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概念就是综合概括同 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抽象名词,如阶级、民主、社会地位、政治觉悟等等。概念都 是抽象的,很难直接观测到。但不同的概念其抽象程序是不同的,有的概念(如 “民主”、“自由”、“幸福”)抽象程序较高,有的概念(如“职业”、“收 入”、“性别”)抽象程序较低。一般说来,抽象程序低的概念比较容易操作化

8、。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例如“阶级”既可 指一群不同的人(如工人、农民、资本家),也可指不同层次、不同地位的人(如 上层、下屋、统治者、被统治者)。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定义和界说而转换来的。也 可以说,它是对概念的具体化,它反映了概念在具体形态上的变动性。例如,净 阶级定义为在收入上不同的几类人,从而将阶级的具体形态规定为高收入阶级、 中等收入阶级和低收入阶级,这就把对阶级的这种理解与其他理解区分开来。经 过这一定义和界说的概念就是变量,它与概念虽然都使用同一名词,但“阶级” 变量的内涵是清晰的、不会误解的。变量有具体的量值或差别,它在经验层次上 表明

9、现象在程度、等级、数量或类别上的变动状态。例如,说“某人有文化”, 这里的“文化”概念是模糊的、含义不清的,但经过界定的“文化程度”则是清 晰的。研究假设都要以变量的语言说明现象的特征及其关系。但在一般的社会 调查中,人们都不一定采用“变量”这一术语,而只是用"明确定义的概念”来与日 常概念相区别。(二)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研究假设实际是一种命题形式。命题是“关于一个或更多概念(或变量) 的陈述”,如“吸烟导致肺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假设一般陈 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三种:1 .相关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 也同样,那么就可以说

10、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写为: X-Y)。例如:“企 业效益与职工积极性成正比”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 种关系中,人们无法区分出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2 .因果关系。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过来则 不然,那么就可以说X与Y有因果关系(X- Y) o其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 结果。例如,"家长的职业和文化水平影响其子女的升学意愿 ”等等。因果关系的 条件是:(1)两个变量有共变关系,即一个变量的变化会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 变化。(2)两个变量的产生和变化有明确的时间顺序,即一个在前,另一个在 后。发生在前的变量(X)称为自变量,它

11、是使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它 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的原因,它的变化不受另一个变 量的影响。发生在后的变量(Y)称为因变量,它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它是由X导致的结果,反过来,它不会影响 X。3 .虚无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如果没有必然的联系,则称它们不相关( X Y。(三)研究假设的陈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 .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或“只要有A,才会有B'在这种形式中,A表示先决条件,B表示后果。例如“如果社会地位发生 变化,那么人的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等等。上述陈述也称为充分条件陈述,它 说明,A是B产生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陈述则说明A是B产

12、生的必要条件,”只 有交往频繁,人们之间的关系才会密切”。2 .差异式陈述。“A与B在变量Y上有(或无)显著差异”A与B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类别或不同的组。例如,“城市家庭 与农村家庭在家庭规模上有显著差异”等等。差异式陈述主要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或没有)相关关系,因为 A与B是表示某一变量(X)的不同变动状态,如 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如果 A与B在变量Y上有显著差异的话,那就 说明它们所表示的某一变量(X)与变量Y有相关关系,即的变化也伴随着 Y的 变化;如果A与B没有显著差异,则说明X与Y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或不相关。在调查的准备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并不能如此明确地提出研究假设,

13、而 往往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明确、逐步具体化的过程。研究人员一般是先查阅文献和 初步探索,从各个方面找原因。经过选择,确定这次研究的主要题目,然后提出 一些初步的设想和假设,再进一步具体化,就能以较明确的条件式陈述或差异式 陈述提出假设了。四、调查研究是否事先都要有假设并非任何调查研究都事先建立假设。例如,探索性调查研究就是从观察 出发,不带假设地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社会现象, 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谈研究假设提出 07:45按语:现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写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困惑,就是自己不知道如何提出研究假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研究假设对一个科学研究而言 是非常重

14、要的,没有研究假设别人就不知道你预期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从而对你的研究价值无从验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解。对于许多研究而言,研究是需要假设的,这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 在实证 主义研究视野下,没有研究假设意味着你的研究是没有基础的, 你的研究是盲目 的,也意味着你的研究结果是不可预期的。而且也意味着这样的研究是冒险的, 其代价将是非常大的。因为现代社会是非常讲究效率的,如果没有可预期的效率 则研究动机就很难产生。在进入现代科学时代后,研究已经不可能再完全按照个 人探究的兴趣而来,需要依照一定的社会效果预期而来。 这种效果的判断则主要 依据你的研究假设。所以有了假设,就为研究的自证性和

15、别人进行验证提供了基 础。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提出一个研究假设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提出研究假设是在对 该事物具有了透彻的认识之后才能提出,换言之是在有了研究结论之后并需要认 真地进行验证之时,研究假设才能比较有把握地提出来。这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 一般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进行科学研究是需要积累的,没有积累过程,你无 法预见未来的发展状况,也就无法为你当下的研究立论。当你对研究前途是不可 知的时候,提出科学研究假设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的硕博士论文里没有新观 点,往往是因为没有研究假设所致。按照杜威的说法,研究假设就是对所研究问题的一种最有可能性的答案的猜测, 然后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完成一个科学研

16、究过程。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各种 可能性进行猜测并在各种可能性之间进行排除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你如果对该问题认识非常浅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这也是许多人为提出研究假设而发愁的 主要原因。但对于许多研究者而言,如果问题是自己发现的,就可能提出研究假设,如果你 提不出研究假设,则说明你的研究问题不是什么真问题, 或你所进行的是没有什 么价值的研究。我们知道,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和艰难的过程,你要找到真正问题所在,就必须了解现状,即知道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你必须对 问题研究有相当积累,这样才能知道进展到当前状况的症结和关键所在。这个时候你才能比较系统地提出你的研究问题,然后进行科学地概括

17、,这就变成了你的 研究命题。人们常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其道理就在于此。提出问题就是你对问题的实际考证过程,即确认该问题真的存在,是别人尚未解决的, 甚至是别人没有提出或没有发现的。而真正的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其实只是一个 对自己对该问题的预期解答方案的验证过程而已, 研究设计就是要设计获取资料 和数据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步骤。研究实施就是进行验证的具体过程。所以我经常讲,当你不能提出研究假设时,你就需要认真地考虑一下你的研究问 题是否真正存在。如果你的研究问题根本不存在,你就不可能杜撰出什么可能性 的结论的,也不可能对研究有什么预期,当然你的研究假设就是无根底的。 当你 对你的研

18、究问题认识得越明确,则你对研究假设也就越敏感,这种敏感代表一种 直觉,代表了你对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的预期,从而你产生了强烈的验证它的欲 望。试想,这个时候你不可能没有研究假设的。故而,研究假设代表了一种逻辑 关系,它意味着你的问题一旦提出,就必然地趋向某种结果。如果是多个结果, 那说明你还没有对事物真正认识透彻,换言之你对事物发展进程还没有达到可以 完全把握的程度,那么你的认识是建立在或然性基础上的, 为此你就需要进一步 精粹你的认识。一旦你对事物发展现状有了一个明确的确定的认识,那么不仅你的问题是清晰 的,而且你的研究假设也是确定的,你的研究步骤随之也就被设计出来, 其间的 逻辑线条是非常清

19、晰的。因为这种逻辑关系的存在,所以后期的实证主义主要是 指逻辑实证主义。我们常说,问题提出过程就是你对事物本质的把握过程,当你真正把握了事物的本质,那么你对事物发展困状、原因和结果的透视也就随之而出, 这样你的研究 假设也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你的研究方法也自然地随之而来, 这些都不是外 加的,都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将这些研究思路一一付诸实施就是你的研究过程或 证明过程。所以研究思路往往表达了一种逻辑关系, 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逻辑把 握。举例来说,假如你要研究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那么这里你自 然就存在一个前提判断: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存在问题的, 这是你提出本 命题的自然蕴

20、意,是不待言明的。当你需要言明的时候就是你的问题提出背景, 即使什么使你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这当然包括直接的证据还有间接的证据。 直接 的证据就是个人的经历和实际遭遇, 间接的证据则来自资料和别人的论述。 在这 里资料一般是客观的描述,别人的论述则说的是别人的意见,当然你运用别人的 意见时,最好是权威的意见,因为我们习惯地认为权威对问题看得更准一些。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问题, 具另一个蕴涵是:我们有一个衡量实效 性的标准,通过该标准,我们能够确定当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真的存在问题的, 假如你没有这层认识,那么你提出“实效性”命题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这个蕴涵 自然就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你

21、是怎样来确定其实效性的。这样就需要建立你的基 本判断和假设。我们假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效果应该体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上。如果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没有提高,那么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效 果就值得怀疑了。所以把这一点作为一个基础假设是成立的。 也就是说,我们之 所以要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 力,其中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大学生对国情了解之类。如果确定了这个基本判断成立,那么就需要具体的验证标准,这个标准意味着, 只要能够确认某种能力提高就意味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力必然提高。在对各种因素的筛选过程中,我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是实践能力的

22、根本。这也意味着, 如果组织协调能力没有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可能真正提高。 可见,提 出这个标准是进一步的假设,是在前提判断成立的基础上提出的,如果基本假设 不成立,这个进一步假设的提出意义就有局限性了。 当然这个假设本身还是非常 有意义的。如果这个进一步假设成立,那么就要分析组织协调能力具体是指什么。 比如它可 能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计划能力,协调能力等,在分析了它的具体构成要素后, 就需要确定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个确定过程就变成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可以说如果达到这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基本关键点都已经找到了。 下面的进一步 工作就是要与实际对照了。即实际中究竟做到那一步,用该标准进行

23、衡量就可以。 根据衡量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在前几步,这些都是我们逻辑推导的结果,我们在形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的时 候都不可能使用“我认为”或“作者认为”词汇,必须提出证据来,告诉别人你为什么这么认识,要给出理论的证明来。这就是你的理论探讨部分。或 者说是关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理论探讨。 这里需要具体考察的是别人对大 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状况是怎么判断的,它所认为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含义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假如你不同意为什么,如果你同意也要说出你的理由。 所以说,做出任何一个判断都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再如,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研究,其命题的蕴涵是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型大学, 它必然表现为一

24、种组织特征的变化,它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则需要认真探究,换言 之,现在对这些没有确切定论,这影响到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这就是要进行探 究它的理由,当然探究出之后就丰富了该方面的认识, 也是一个理论贡献。当然 这个理论贡献意味着必须对该方面得出了确定的、 可靠的认识。为此就必须提供 逻辑证明和实际的证明。研究该课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确立创业性大学的普遍特征、国别特征和类型特征。 最难的当然的是对创业型大学下明确的定义: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创业型大学。在这里就需要建立一个创业型大学与非创业型的区别标准, 并且确立非创业型大学 向创业型过渡的条件。因为这样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具有指导性的,即能够引导 一些大学

25、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否则,就没有现实意义。在这里,也蕴涵了创业型 大学研究的基本假设:创业型大学的存在能够弥补目前传统大学的一些缺失。换言之,创业型大学的最大优点正好弥补传统大学的根本缺陷。进一步的假设是: 创业型大学更能够符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是突破传统大学制度的一个有 效路径。这样就需要对传统大学的办学目标、组织方式、运行结果等与创业型大 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种研究的思辨性是比较强的。为此,在研究过程中,第一步就需要说明创业型大学问题是真的存在的, 包括使 用权威的观点和使用案例研究法,说明创业型大学真的存在了,具显著的标志是 什么。假如研究命题就是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征, 那么最后

26、要归结到组织特征上 去。这个研究假设提出过程实际是对创业型大学进行了一番系统的研究考察之后 提出的,在这个考察过程后你知道了别人的看法, 别人的意见如何,你是否支持 等,这里面既包含了现状的探讨, 也包含了研究的基础。现状是研究所达到的程 度,重点是对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揭示, 研究基础,是指别人或自己在该方面的认 识积累,它为你开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哪些帮助, 这也是为你的研究提供可行 性的证明。可见二者不可能完全分开的。你在分析综合别人的研究之后才能提出 你的基本假设,而且你的假设应该与别人的认识有所区别,这才是你的创新点所 在。在本文研究假设就是你认为创业型应该是什么,或应该具有什么的特征,

27、具体体现为什么。当研究假设达到具体表现的层次时就进入了可验证的阶段,如果达不到这一步,仍然属于不可操作的阶段。当然最根本的假设就是你认为创业型 大学应该是什么。假如你已经得出该结论,那么研究已经完成了大半,后面的研 究只是具体论证而已。研究假设是研究课题确定后依据一定的知识、事实和资料,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推测 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 论或答案。一、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个更 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此,可以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二、保证课

28、题研究直指成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假设与课题设计 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包括关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的表述;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 乎科学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尝试性解答。因此,不能在研究中将两者混为一谈。三、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集的数据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检验 方法。如:因果性的研究假设要求采用严密的实验法加以检验,而对于相关性的研究报告,采用相关方法 进行检验即可。例如:“初中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促进研究: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的研究假设:改进

29、课 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一一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的 发展。该课题通过研究假设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具体化:一是设想通过改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促进学 生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研究假设将该课题研究的“多元思维能力”定义在“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 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三方面。研究假设在使研究内容具体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在研究中 收集初中生多元思维能力发展的数据时,在关注实验对象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数据中,只关注实验对 象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数据。实际上假设还决定了对研究结果的 相关检验方法。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

30、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 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在长期科研实践中,依据科学思维方法,人们总结归纳 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说来包括选择问题、提出假设、变量识别、抽样、实验设计、 论证、展开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表述。1 .选择问题和形成假设选择问题即选定研究的专门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因为问题的选择 不仅规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也同时决定了研究工作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教育现象和过程是极为复杂的,需要研究的教育问

31、题也很多,然而并非每个教育问题都有进行 科学研究的价值,就是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如果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并非都可以作为研究的 对象。如何着手选择一个研究问题呢 ?首先,应该处理好选题的几个关系。(1)把握科研方向与个人兴趣的关系。科学研究需要兴趣,兴趣是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的动力 源泉。然而,完全从兴趣出发,忽略教育科学研究的大方向,效果常常会事倍功半。因此,科研兴 趣应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大方向的指导下培养和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研究规 划和指南,围绕着这些规划和指南选题,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资助,而且可以集中力量有所突破。(2)要注意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既要注意克服偏重理

32、论的思辨研究,对教育实践问题 不够关心的倾向,也要避免应用研究急功近利,缺乏理论指导且处于低水平的现象。(3)是要注意冷题、热题与一般问题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的冷题、热题很多,研究起来有新 意,相对容易出成果,但如果热衷于追热点、选冷题,最终将导致研究成果的零碎肤浅,难以形成 系统深厚的理论根基。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一个研究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不断延伸,才能在 一定领域中取得丰硕成果。(4)要把握一个好的选题的基本特点。好的选题必须有科研价值,即或在理论上要有新突破, 或在实践上对教育改革有重要指导作用,或二者兼而有之;选题必须具体明确,即问题的界限清楚、 针对性强;好的选题必须有可行性,即

33、根据现有的资料、设备、人力、知识、经验等主客观条件的 发展成熟程度,恰当选择提出问题的时机和角度。(5)要注意克服选题中的几种不良倾向。一是内容宽泛,无从着手;二是主攻目标模糊不清; 三是问题太小,意义不大;四是以现有条件研究困难,资料缺乏。总之,正确地选题并非一蹴而就,它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要从实 际出发,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从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选题能力。形成假设即根据已有的事实和资料,设想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的因果或结论。假设的功能在于, 它不但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有待验证的想像,而且它还影响着确定研究活动的过程组织、研究逻辑 和选择研究

34、途径。假设不是无目的的胡思乱想、,而是把大脑思索的范围限制在所研究的问题上, 从而使研究人员探索的目标更加有的放矢。一旦形成假设,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确定的目标,在限定 的范围内有计划地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因此,假设是教育科学研究探索的必经阶段,是 准确把握教育规律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手段。要提出一个好的假设,必须注意把握科学合理假设的主要特点。一般说来,好的教育科学 研究假设,一是要具有科学性。即假设的提出要合乎规律,合乎逻辑,它是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理论 或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臆断;二是陈述具有明确性。即假设要以清晰、 简明、准确的陈述方式,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

35、关系,切忌宽泛、冗长、模糊。三是具 有可检验性。即对教育现象间的期望关系能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这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 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 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 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 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 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

36、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 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 在语言、方法 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 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 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 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

37、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 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 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 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 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 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 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

38、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 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 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 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 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 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 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 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 用的较

39、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 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 更多 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 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 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 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 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

40、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 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 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 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 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 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 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 力的主

41、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 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 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 其为系统科学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资源 浏览人数:17评论数:0tags: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每一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采取综合的方法, 或者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下面介绍课 题中常用的几种研究

42、方法。、行动研究法1、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 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几个步骤。2、行动研究”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2)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法可采 取这些步骤:a.选择问题 即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 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

43、和交流,初步形成各 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b.理论探讨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研究的 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 介绍,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 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论。c.实施和反思 即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 的结果作出总结和

44、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 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 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的分类 :(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3)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要观察的问题以及大致范围,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

45、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 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2、观察法的步骤:(1)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 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 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2)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3)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4)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5)记录并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3、观察法的记录 (1)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3)方法

46、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四、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研究假设的建立假设,就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作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在课题选定并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当确定研究工作的路线时,往往要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一些推测性的解释或猜想,这就 是提出假设。然后,根据这些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验证 和修改假

47、设,直至达到预定的目的,或者找出事物的本质性规律,上升为正确的理论为止。形成假设不仅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而且,关于假设 的理论,也是科学研究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假设的一般特征及其作用建立假设是研究工作者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也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 要的智力活动手段。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具有预定的目的性。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 中的一切活动,都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外界的消极过程,而是一种积极能 动的创造性过程。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尽管开始并 不能完全准确地肯定应该如何解决、如何去做。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 或知识,或者通过调查研究有关的资料,我们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解 决

48、问题的初步猜测或设想,这就是科学的假设。假设是用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未知事实(包括现 象间的规律性联系,事物的存在或原因、未来事件的出现)的假定的解 释。科学的假设,具有以下的显著特点: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任何假设都是对于外界各种现象的猜测, 尚未达到确切可靠的认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科学实验来检验 或证实。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科学的假设,是以真实的事实 材料为基础的,科学的假设与迷信的胡说或无根据的瞎说是根本不 相同的。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虽然假设对未知事实的解释是否把握了客观真理还尚属疑问,但是,假设是对于客观事物 有根据的推测。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对假

49、设的不断修正、补充和更 新,会更多地、更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所以,它是人 们的认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方式。建立假设是研究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假设在以后的研究中, 具有如下的作用: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 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假想性的回答,并根据这种回答 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它有待于通过检验去验证。验证的结果,如 果假设成立,就表明假设所作出的回答正确;若假设不成立,则说明这 种回答不正确,需要用

50、另一种方式回答。1 .假设的陈述特征:它是包括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假想性关系陈述;陈述中各变量具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可以被控制和测定;假设的陈述只是一种待检验的关系的陈述, 但必须是能被验证的2 .假设的基本成分要表述一项研究假设,通常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研究课题的限制性条件 它可包括研究个体对象的特征参数,或 研究群体对象的特征参数,或研究环境的状态参数。研究的自变量 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打算加以操纵控制的, 并作有计划安排变化的诸因素,它可以是刺激研究对象的输入因素, 也可以是研究对象的结构因素。研究的因变量 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打算进行观测、了解的 有关研究对象如何对自变量作出响应变化的

51、诸因素,它是研究对象 的响应输出因素。3 .假设的表述方式假设的表述方式,通常有如下几种:(1)存在式表述(又称描述型假设)存在式表述的形式是“在C的条件下,A具有B的性质。”例2-1 对于网络教学软件,清晰的导航设计具有帮助学生掌握 知识内容结构的作用。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网络教学软件自变量 X =网络教学软件中的导航设计因变量 Y =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2)条件式表述条件式表述的形式是“在 C条件下,如果有A,则有B例2-2对于小学某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如果利用多媒体作情境设计式的教学,能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使长期记忆 效果(6个月后)达到XX标准以上。在这项假设中

52、,条件因素C=学生年龄+学科科目自变量 X =多媒体情境教学方式因变量 Y =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3)差异式表述差异式表述的形式是“在 C的条件下,A和B之间存在差异。”差 异可表示为A> B或A< Bo例2-3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城市和农村中学学生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对电视教材把电流表改装为伏特表的学习自变量 *=学校类型(城市和农村中学)因变量 丫=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4)函数式表述函数式表述形式是“在C条件下,随着A的改变,B将作X X方式的 变化。”随着学习时例2-4小学生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

53、件进行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的注意保持率将逐渐下降。在这项假设中,条件因素C=小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自变量 X=使用软件进行学习的时间因变量 丫 =学生观看的注意保持率假设可以分成特定的假设和一般的假设,特定假设是推测特定事例 之间的关系,对特定假设的泛化(概括化)就是一般假设,同样也需要 得到检验。一般假设是推测一般种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切可能的事 例之间的关系。特定假设比一般的假设在检验方面要求较少的观察。比 如,“认为甲班学生对老师态度恶劣,成绩一定不好”是特定假设,“学 生的学业成绩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成正相关”为一般假设。假设容易与观察混为一谈,观察则是识别已经发生的或看到

54、的事件,是以事实为依 据的。、假设的检验假设的检验就是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对教育研究中的假设检验可以 有多种形式,如用描述性的,论述性的方式来说明是否达到了实验所设 计的目的等,但从严格意义上,对假设的检验是依赖于概率统计的原理, 一般来说,在检验一个假设时,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建立一个零假设,零假设也叫无差别假设,是相对于研究中所提 出的假设而言的,假设检验的一个基本思路是,若要检验一个假设 是否成立,先建立一个“无差别假设”,由这个假设出发,运用统 计的方法,如果在逻辑上出现矛盾,就可以认为原来的假设是正确 的。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可以提出三个与之有关的假设,即原假设、否 定假设和零假设。例

55、:教师范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关系,可以形成以下三个假设:a.教师范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b.教师范读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能力c.教师范读不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a和b都是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定趋向,没有示意结果趋 向的是非定向假设。正式的假设通常都是定向的。进行统计量的计算,运用研究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一些数据资料,选择并计算一种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有关的统计量,如T值、F值、U值等。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根据统计量的计算结果,确定是否接受原假设。以上所说的检验方法是在教育实验研究中运用的较严格的检验方 法,一般的教育研究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检验,特 别是要把定性方法与定量的方法结

56、合起来。四、问题陈述和假设举例例1:问题的陈述:在学校C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A和B)对3年级学生阅读成绩 的影响假设:1 .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 A教学阅读成绩的平均增加分 数与用方案B教学的平均增加分数之间没有差异2 .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勺学生用方案A来教, 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3 .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勺学生用方案A来教, 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4 .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中间40%勺学生用方案A来 教,与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分没有差异操作性定义:研究中包括的个体:所有 C学校3年级的学生方案A:

57、从Y出版商那里买来的一套材料及活动建议方案B:从X出版商那里买来的一套材料及活动建议自变量:阅读材料A和B因变量:阅读成绩的分数增加可能的中间变量:教师,教学风格(有机),学习风格(有机),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机)可能的控制变量:原有的阅读成绩(有机),性别(有机)例2:问题的陈述:在A学校进行的一项关于实验在初中学生的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的人种学研究预言的问题:1 .实验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2 .实验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3 .学生和教师的实验准备4 .实验与科学教育的其他方面的关系假设:1 .实验的功用在于使学生参与合作活动2 .学术能力强的学生将垄断实验的操作操作性定义:研究的参与者:A学校中所有在科学课程注册的学生科学教学:A学校中所有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实验工作:在实验室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学生直接进行试验,操作科学仪器,解剖生物样本等变量:实验的功用,实验的程度,实验的类型,实验时间安排例3:问题的陈述:材料的种类、年龄、性别和问题的复杂程度对概念理解成绩影响的 研究假设:1 .用图片和用语言材料对概念理解成绩的影响没有区别2 . 20-25岁和26-30岁两年龄段间成绩没有差异3 .男性与女性的成绩没有差别4 .对2个和3个维度的概念理解问题的把握同等困难操作性定义:因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人民服务的论断正确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