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数学家家密度最大的国家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章节测验答案第一章爱因斯坦和量子论与相对论的诞生物理学的开端:经验物理时期

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耗动地球”这句话是谁说的(B、阿基米德)

2、相对论是关于(A、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是谁说的(C、亚里士多德)

4、下列人物中最早使用“物理学”这个词的是谁(D、亚里斯多德)

5、“格物穷理”是由谁提出来的(B、朱熹)

6、欧洲奴隶社会比中国时间长,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方时间长。(√)

7、西方在中世纪有很多创造。(×)

8、阿基米德是欧几里得的学生的学生。(√)

伽利略与经典物理的诞生

1、哪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D、德谟克利特)

2、“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体现了什么物理学原理(A、相对性原理)

3、以下不属于伽利略的成就的是(B、发现万有引力)

4、惯性定律认为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会保持下列哪种运动状态(C、匀速直线)

5、伽利略的逝世和牛顿的出生都是在1642年。(√)

6、伽利略认为斜面上的运动是冲淡了的自由落体运动。(√)

7、伽利略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8、《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与《天体运行论》都是伽利略的着作(×)经典物理的三大支柱: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1、物理学家焦耳是哪个国家的人(C、英国)2、以下哪一项属于经典物理的范畴(A、万有引力定律)

3、谁完成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认识到光是横波,并提出了颜色的三色定理(D、托马斯·杨)

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发现者是谁(B、能斯特)

5、以下哪个人没有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C、迈尔)

6、以下哪个人不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发现者(D、能斯特)

7、下面哪项不属于电磁学定律(C、能斯特定理)

8、牛顿的主要着作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光学》。(√)

9、“热力学第零定律”认为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10、牛顿的认同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没有绝对时空观。(×)

11、光学上的“波动说”是由牛顿提出来的。(×)

经典物理的局限与量子论的诞生

1、紫外灾难是指(C、瑞利-金斯线在短波波段与实验值的巨大差异)

2、最早提出量子假说的是(B、普朗克)

3、哪条线与平衡热辐射实验值在长波和短波波段都吻合(C、普朗克线)

4、黑体辐射问题导致了量子论的产生;迈克尔逊实验导致了相对论的产生(√)

5、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之后,普朗克立即表示赞同。(×)

、爱因斯坦生平与科学贡献(一)1、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是(A、米列娃)。2、爱因斯坦在哪个国家上的大学(B、瑞士)3、爱因斯坦是哪个民族的(C、犹太人)

4、数学家希尔伯特和闵可夫斯基是小学同学。(√)

5、爱因斯坦大学毕业的时候没有文凭(×)

、爱因斯坦生平与科学贡献(二)

1、爱因斯坦在(D、1914)年到达柏林,开始在柏林大学任教。

2、在质能方程E=mc中,c 表示什么(C、光速)

3、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是(C、分子大小的测量)

4、爱因斯坦逝世的时候拥有哪两个国家的国籍(B、美国和瑞士)

5、爱因斯坦年在下面哪个单位工作(D、专利局)

6、爱因斯坦任职的第一个大学是格丁根大学。(×)

7、爱因斯坦的儿子拿到过诺贝尔奖(×)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

“诗词陪伴着我的人生,也记录了我的人生。”

在参加“祖国万岁——科技工作者诵读爱国诗篇和原创征集”活动中,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余德浩是原创诗歌投稿最多的作者。一见面,他就滔滔不绝讲述起他的诗歌人生。

余德浩自幼受中国经典文化的滋养熏陶,尤其爱好诗词之优美语言、严谨格律、高远意境和深刻哲理。他的小学和中学时代是在上海度过的。每当放学回家路过福州路上的几家书店时,常常进店驻足,站在柜台旁看唐诗宋词,并抄录名篇佳句,以便回家细读。余德浩欣赏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充满了家国情怀的诗词名句,深深铭刻在他的脑海中。

余德浩从中学时代起就特别爱好数学,在上海数学竞赛中屡次获奖。高中毕业前夕,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到访其就读的中学,余德浩聆听了华罗庚关于火箭轨道计算的报告,还荣幸地被老师引荐与华罗庚见面交谈。在华罗庚的鼓励下,1962年余德浩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并以高分被录取。

大学期间,余德浩受教于关肇直、严济慈等著名科学家,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在刻苦研习数学的同时,诗歌这个“女神”还深深诱惑着余德浩。他爱读毛主席诗词,为其铿锵韵律、磅薄气势和崇高境界所震撼。方知写诗既要内容新、语言新、境界新,也要继承传统、韵律优美。1963年余德浩购得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十讲》,如获至宝,自此诗词写作渐入正途。

在家中,余德浩从书柜中小心翼翼拿出《诗词格律十讲》。这本斑驳发黄的小册子,他一直保存了数十年。余德浩笑着说,假如他先认识的是王力先生,也许就会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余德浩回忆,读书期间学校经常组织下乡劳动。“风起乌云滚,雨来如覆盆。前方稻田里,犹有插秧人。”这首《雨中插秧》记录了当年的劳动情景,是他的初学练笔之作。

5年后,余德浩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由于赶上“文革”,1968年他被分配到山西的部队农场种地,1970年再被分配到京郊的农机厂做工,随后于1972年被调到化肥厂工作。余德浩劳累一天汗流浃背,晚上还挑灯夜读、奋笔写作。他在与数学“分别”11年间,坚持创作了很多诗词。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余德浩有机会回归数学专业。他顺利考上了研究生,进入了中国科学院。余德浩的导师冯康,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独立于西方创始了有限元方法而享誉国际。在冯康先生的指导下,余德浩叩开了计算数学研究的学术之门,并成为冯康先生培养的首个硕士和首个博士。

1985年余德浩作为自费公派学者到美国访问,随后又得到德国“洪堡基金”的支持到斯图加特大学做研究工作。他清楚地记得,在美国时,自己与合作教授联名撰写数学论文,初稿中除了不多的中文,都是推导证明的数学算式。美国教授等不及他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就先用纸条把最后推导出来的公式抄写下来。过了两个星期,教授兴冲冲地来找他,“我们已经验证过了你的公式,你的推导是对的!”多年后,余德浩得知他当时的数学公式已经被应用到商业软件里,深深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含义。

1988年,余德浩如期回到国内。他说,“自己出国的目的是学术交流,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博士的水平,也要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学些回来。能把汗水洒在挚爱的祖国土地上,能把知识奉献给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感到无比光荣和欣慰。”

回国以后,余德浩很快被晋升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计算数学会副理事长。他的研究成果“正则边界元方法与自适应边界元方法”“人工边界方法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余德浩感慨万千,提笔而作《思源楼杂感》:“罗庚有数论方圆, 肇直无形析泛函。文俊匠心推拓扑, 冯康妙计算单元。追思母校龙腾日, 喜见繁花锦绣园。盛世中华迎盛会, 思源楼里更思源。”

在余德浩的数学生涯中,发表了1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多本中英文专著和研究生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得到了很多学术荣誉。

退休以后,余德浩继续给研究生上课,讲授学位课程《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并作为“双聘教授”到厦门大学讲学。他还参加了中关村诗社、北京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学会,逐渐将主要兴趣和精力由数学转向诗词,用更多时间读诗、写诗。自2012年起,余德浩连续5年参加了北京诗词学会主办的端午诗词大赛,获得了两次一等奖、一次三等奖和两次优秀奖。

余德浩认为,数学与诗词是相通的,都追求简洁和优美。数学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自然规律,诗词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数学中的“对偶”与诗词中的“对仗”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学是最冷静的科学,精妙绝伦,应用广泛,影响深远;诗词是最热情的艺术,美轮美奂,意义深刻。

近年,余德浩把自己创作的诗词整理成集,内容包括青春足迹、科苑情怀和夕照新篇,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

正如他在《我爱数学》长诗中所写:“我爱数学,数学是数字的和谐交响。我爱数学,数学是空间的精密度量。我爱数学,数学是我们的学科方向。我爱数学,数学院是我工作的地方。数学家曾是我最最崇拜的偶像,到数学院工作是我早年的向往。数学中间有我享受不尽的乐趣,数学研究实现了我童年的理想。”

回首往事,岁月如歌。“无愧人生逢盛世,有缘科学在春天。”余德浩说,“我为祖国数学事业的兴旺发达,贡献了青春年华和智慧力量。此生无憾,此生无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密尔顿数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