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度是不是世界上最快的?

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科学小知识

1、黑白相片上的灰黑色化学物质是:银。

2、钱币上渗水,水鼓得像球,液体与固态中间的侵润和非浸润现象,也有别的都归属于界面张力。

3、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溶点高的金属许多。在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一般 用于制白炽灯钨丝的金属是:钨。

4、用于制得包装烟草、糖块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5、尺子在头顶磨擦怎么会吸上来小纸?由于塑胶尺子历经磨擦后,造成了静电感应,就可以吸上来小纸条,而铁的尺子磨擦后不容易有静电感应。

6、酸雨的危害就是指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是别的方式的空气降雨。酸雨的危害是环境污染的一种主要表现。导致酸雨的危害的关键缘故是:点燃然料释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导致的。

7、发令枪中的“炸药纸”(火子)拉响后,造成的冒烟是:五氧化二磷。

8、依据一般光直射一种金属释放电子器件的特性所制取的光电管,普遍用以电影机、录相机中。用于制光电管的金属是:铯。

9、地球上大气圈的被毁坏,则产生臭氧层空洞,导致为大家抵挡太阳紫外线损害的大气层遭受毁坏,造成皮肤病等病症的产生,并毁坏了大自然的生物的多样性。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关键缘故是:制冷机组里氟里昂泄露。

10、下完雨后怎么会有彩虹?由于一场大大雨后的空气中,天上就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如同一个个飘浮半空中的三棱镜。自然光先被溶解随后再反射。这时候,立在太阳光和小雨滴产生的“浅雨”中间,就会见到一条五彩缤纷的七色彩虹。

11、许多化学分子在大家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功效,缺乏它们,人可能得病。比如少年儿童易患的软骨病是因为缺乏:钙元素。

12、氯化钡有有毒,致死量为0.8克。不小心误食时,除吞食蛋清祛毒外,必须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硫酸镁。

13、向日葵花为何向着阳光?因为花盘下面有植物生长素,它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繁衍,还能收到阳光限制,茎会拖着它的花盘,向着有太阳的一面弯曲。在有阳光的时候,向日葵就会跟着太阳转动;等到太阳下山后,它含有的生长素就会再次重新分布,就会转回本来的位置。

14、中式建筑的窗门架构,一些是用电镀加工成铜色的碳素工具钢做成,该碳素工具钢的成分是:Al一Cu一Mg-Mn-Si铝合金。

15、人被蚊子咬了后皮肤刺痒或肿胀,简易的解决方式是:擦稀氢氧化钠或碳酸氢纳水溶液。

16、由于某气体A在地球大气层中过多积累,使地球上红外辐射不可以通过空气,进而导致空气温度上升,造成了“全球变暖”。气体A为:二氧化碳。

17、液态氮怎么会起烟?液态氮放到水中会瞬间蒸发汽化,造成很多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情况下大量吸热反应,减少温度,造成白雾。

18、在山区地带普遍粗脖子病(甲状腺结节),呆小问题(克汀病),医师提议多吃海带,开展食材治疗法。所述病人的发病原因是身体缺一种元素:碘。

19、油为什么会浮在河面上?油的密度比水小,水油二种液体不相溶。

20、一位女性将6.10克的一个旧黄金戒指给金银匠生产加工成一对耳饰。她怕匠人偷金或造假,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去。她见匠人将钻戒加温、敲打,并放入一种液体中,那样数次生产加工,一对好看的耳饰生产加工结束了。时隔数天,将这对耳饰用天平秤称重,只有5.20克。匠人偷金时用的液体是:硫酸。

21、我国制碱权威专家侯德榜老先生在1942年创造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取的碱除用在工业生产以外,生活起居中炸油条、馍馍里也添加一定量这类碱。这类碱的化学名称是:稀盐酸。

22、医院门诊急诊科查验食管、胃等位置病症时,常见“钡餐”造影检查法。作为“钡餐”的化学物质是:硫酸钡。

23、医院门诊打点滴常见的盐水,所含氧化钠与血夜中含氧化钠的浓度值大致相同。盐水中NaCl的摩尔质量是:0.9%。

24、铁怎么会锈蚀?铁和空气中的氧、氧分子反应以后,将空气氧化转化成三氧化二铁,又称之为锈蚀。

25、钢制腕表是指它的手表表壳表带与表后盖板是不锈钢板制的。不锈钢板黑亮发亮,不容易锈蚀,是因为在炼钢过程中添加了:铬、镍。

26、在五金店铺购到的细铁丝,上边镀了一种“防腐蚀”的金属,它是:锌。

27、在闭紧窗门的屋子里取火供暖或使用电热水器冼澡,常造成一种没有颜色、无气味并易与身体血红蛋白浓度(Hb)融合而造成中毒了的气体是:CO。

28、萘樟脑球放到衣橱里会缩小,这是由于:萘在室内温度下慢慢升华。

29、在石英管中充进某类气体做成的灯,接电源时要传出比萤光灯强千万倍的强光照,因而有“人工合成电热扇”之称。这类灯中充进的气体是:氙气。

30、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是:75%。

1、生男生女更取决于男性的基因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科学家科里·盖拉特利进行了一项涉及927个家谱的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继承了父母中有更多儿子或更多女儿的倾向。其结论是:如果某个男性的父母生下儿子较多,他生下儿子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其父母所生多数是女儿,那么他也更有可能生育女儿。这意味着一个有很多兄弟的男人更有可能生儿子,而一个有很多姐妹的男人更有可能生女儿。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控制下的性别优势”。这一理论认为,由于每个个体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以适应周围环境。 这种能力似乎是存在遗传性质的,似乎仅与男性有关。

2、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8分19秒

在太空中,光速达到每秒300000公里。即便这个速度听起来相当的惊人,但跨越我们与太阳之间1.5亿奇数公里的距离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然而,如果与太阳的光到达冥王星所花的5个半小时相比,太阳光线达到地球所花费的8分多钟的时间实际上算很短了。

3、印尼人的平均身高是世界上最矮的

根据2017年英国《电讯报》从全球不同来源收集的数据,尽管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高个子和矮个子,但就平均而言,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拥有世界上最矮的身高。成年人平均身高约157cm。而平均身高最高的则是荷兰,成人平均身高为180cm。

4、如果排除人体原子中的所有空白空间,那么所有的人类都可被塞入方糖的体积中

组成我们的原子看起来是固体,但实际上超过99.99999%的空间是空的。原子是由一个小而稠密的原子核组成,周围环绕着一团电子,按比例分布在广阔的区域内。这是因为电子不仅是粒子,而且像波一样起作用。电子只能存在于这些波的波峰和波谷正确加和的地方。而且,每个电子的位置不是分布在一个点上,而是分布在一个概率范围内。因此它们占据了大量空间。

5、一勺中子星的物质重达60亿吨

据估计,我们的银河系中大约有10亿个中子星。这些恒星的质量约为我们自身太阳质量的1.3-2.5倍。中子星含有可直接观察到的最稠密的已知物质。一勺的中子星物质重达了夸张的60亿吨,着大约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重量。恒星核心的压力是非常高,以至于大多数带电粒子、电子和质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恒星,该恒星主要由不带电粒子组成,称为中子。

6、一只跳蚤可以比航天飞机加速得更快

一只跳来跳去的跳蚤能在一毫秒内达到令人眩晕的8厘米的高度,其速度甚至要比航天飞机还快20倍以上。跳蚤拥有如此神力的原因在于一种有弹性的像橡胶一样的蛋白质,它可以像弹簧一样储存和释放能量。

7、这个星球上最长的地名有85个字母

8、粉笔是由数以万亿计的微小浮游生物化石制成的

粉笔是由石灰泥制成,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石灰泥是由浮游生物的微观骨架形成的。事实上,被称为颗石藻的微小单细胞藻类已经在地球的海洋中生活了2亿年。与其他海洋植物不同的是,它们的周围覆盖着方解石。就在1亿年前,恰恰是合适的条件,颗石藻聚集在厚厚的一层白色软泥覆盖的海底。随着更多的沉积物在顶部堆积,压力压缩了球粒岩形成岩石,形成了白垩沉积物。颗石藻只是众多以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史前物种之一。

9、喝太多咖啡可能会让胸部变小

在《英国癌症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有趣研究,这项研究对于热爱咖啡的女性而言,似乎是个坏消息。这个研究调查了超过300名女性每天摄入咖啡的数量,结果发现,每天喝3杯或更多杯咖啡的女性的胸部比不喝3杯咖啡的女性小17%。

有趣又益智的科普冷知识八个

1、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1700万平方公里,而冥王星只有1657万平方公里,所以才会被科学家开除出行星家族。

2、在人类还没有办法开采石油前,人们是通过捕杀鲸鱼,将它们身体中的鲸油取出来当作燃料使用的。

3、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经常都会有雷暴发生,科学家认为这是气流与当地的地形结合后引起的。

4、空气和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都必需的物质,如果地球上没了空气和水,所有的生物都会全部灭绝。

5、太阳的大气层被科学家们称为“日冕层”,日冕层的热度比太阳本身还高,大约是太阳表面的600倍。

6、企鹅很喜欢吃鱼,但是因为进化的原因,它们的味觉系统很差,几乎尝不出鱼是什么味道的。

7、在太阳系中有一个矮小的星球是椭圆形的,它的名字叫妊神星,因为它转得很快所以形状被扭曲了。

答:流浪行星 (Rogue planets) 是指漂浮在宇宙中,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

2、古时候曾经有巨大的蜻蜓。

答:巨脉蜻蜓 (Meganeura) 约在3亿年前出现,差不多和海鸥一样大,双翅展开约有65公分长。昆虫通常不能长到这么大,科学家仍在寻找他能长到如此巨大的原因。

3、在百万年前,一天的时间因为月亮而比现在要短。

答:因为我们地球和月亮间距离的改变,地球自转变慢了。 它曾经转得很快, 导致一天变得比较短。当初一年大约有385天, 一天不到23小时。而这是由地质证据证明的。

答:三氯蔗糖 (Sucralose) 是代糖的主要的化学成分,因一位科学家请同事“测试这个化学物质” (test this chemical) 而被发现。他的同事将测试 (test) 听成尝尝 (taste) ,之后就发现了。他也是蛮幸运的,还好这只是三氯蔗糖而不是其他有毒物质。

5、在明尼苏达州有一个神祕的洞穴。

答:在恶魔的水壶 (Devil’s Kettle) 有一个瀑布顺流到底下岩石的深洞中,但之后流到哪去呢?没有人知道。

6、火漩涡其实很像水龙卷风。

答:旋转的风可以拾起火焰及水,但这会形成燃烧的龙卷风。

7、最高悬崖记录就在某颗卫星上。

答:最高的悬崖被称为维罗纳断崖 (Verona Rupes) ,坐落于天王星的天卫五 (moon Miranda) ,被测出高达 5-10公里,大约是大峡谷的10倍深度。因为天卫五的低重力,要掉到谷底需要花费整整 12分钟。

8、小行星若是要制造大灾难,不一定要真的“撞到”地球。

答:在1908年时,一个小行星撞进地球大气层,落在俄罗斯中央,虽然它在8.5公里高空解体,但它有150个广岛原子弹威力的冲击波,依然破坏了800平方英里的西伯利亚森林。

9、所有太阳系中的行星能塞在我们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之中。

答:集合所有太阳系行星的直径大约为376369公里,听起来很长。而地球距离月球则是384955公里,完全塞得进去喔!

10、地中海曾几乎干涸成一个小点。

答:约在530万年前,地中海在结构性转变后完全被其他海域隔绝。事实上,它开始蒸发。但当直布罗陀海峡被开启,大西洋开始向地中海盆地注入海水形成犯滥,被称为赞克尔洪灾 (Zanclean Flood) 。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3、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4、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8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5、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6、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9、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1、萤火虫的光是世界上最高效率的光。由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几乎100%都用来发光,只有极少部分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萤火虫发出来的光被称为“冷光”。

2、雄性萤火虫利用它们发出的闪光引诱雌性萤火虫。每一种萤火虫都有自己的闪光模式。

3、一些萤火虫种类的成体也是肉食性的,但它们不吃蜗牛,而是吃其它种类的萤火虫。

4、萤火虫幼虫也可以发光,甚至一些生活在地下或水下的萤火虫幼虫往往也发光。它们利用光警告捕食者,它们是不好吃的,它们还分泌一些味道极差的防御性类固醇,以保护自己。

5、萤火虫是许多生物性发光物种的其中一种,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自己产生光。

6、常见萤火虫的光色有黄色、绿色或橙色。

7、全世界有2000余种萤火虫。尽管它们的名字叫“萤火虫”,但只有一部分种类的萤火虫会发光,例如,美国西部的萤火虫就缺乏产生光的能力。

8、萤火虫幼虫是肉食性的,它们特别喜欢捕食蜗牛。它们在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含消化酶的物质注入猎物身体,把肉分解。萤火虫成体通常以露水和花粉为食,也有一些萤火虫一生不取食。

9、在一些地方的某些时候,萤火虫同时闪烁。

10、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内发生化学反应,当一种被称为荧光素酶的酶出现时,氧与钙、三磷酸腺苷(ATP)和一种称为荧光素的化学物质结合,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

11、当荧光素酶首次被发现时,获得该化学物质的唯一途径是来自萤火虫本身。现在可以见到合成的荧光素酶,但一些公司仍然捕捉萤火虫,这导致了萤火虫数量的下降。

12、导致萤火虫数量下降的其它因素包括光污染和栖息地的破坏,如果萤火虫生活的一个区域被破坏了,它们不会迁移到另一个区域,它们只会永远地消失。

13、荧光素酶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研究、食品安全检测和法医检验中一种有用的化学物质,例如,它可用于检测细胞内的ATP水平。

一公里等于1000米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不论是公里还是米都是陆地上计量长度的单位。

学生时代的一公里体测让人痛苦

到了海上,人们却不用公里,而用海里来描述距离,为什么海上要用海里而不用公里呢?

在人们最初的大海航行上,由于没有参照物,人们无法准确得出船只航行的速度以及自己航行的距离。

这样的困扰一直持续到,有人提出地球是个球体的说法,聪明的人们便开始对地球规划经纬线。

经线出现之后,为人们测量海上的距离奠定了可能性。

其实,早在公元前就有人猜测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并且对球体规划好了初步的经线图。

后人在经线的规划当中,根据古人遗留下来的经线图,将地球划的周长分为360度,每一度又细分为60分,每一分对应的长度也就是一海里的距离。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呈现出中间宽大,两边略小的特征,在海里的计算上,不同的位置计算出的海里距离标准也有所不同。

看似是个标准球形的地球

通常,在赤道的海里长度最短,两极地区的海里长度最长,两者相差了大约有20米左右。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子午线长度的2倍÷360÷60=1海里的距离”,按照中国标准的海里距离来讲,一海里等于1.852公里,等于1852米。

由于经纬度位置的差异,各国对于标准海里的距离有所差异,美国一海里等于1.85101公里。

海里标准距离最短为1843米,最长的为1862米。

依照这个计算方式,人们也可以推算出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300m,这是一种非常便捷且通用的计算方法,能够推断出地球上许多距离单位。

光是有了海里不够,在轮船的航行上,人们仍旧无法得出自己航行了多少个海里,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第二天谁也记不清航行了多远。

最开始的时候,人们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水手们通常会在船绳上打一个结,一个结就代表了一海里的距离。

等到航行结束,水手们通过数绳子上的结来判断航行的海里,这种古朴的记录方式被保留下来。

随着人类技术进步,航船记录仪以及时钟的发明,让节计数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虽然人们已经不再用节计数,但是作为人类智慧的象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节作为计量单位沿用至今,同时也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公里又称千米,来源于英国单词kilometre,在后来的单位当中,人们就直接采用了km为后缀代表公里。

1790年法国组成的科学家委员会正式决定起议,将公里作为国家通用的衡量单位,其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一秒所行走距离的三十万分之一”。

后来,人们出行工具的完善,人类所能达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发现,公里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计量单位。

相对于其他计量单位来说,如果要计算飞机的速度,米为单位的数字显得太大,但又达不到光年的长度,公里的单位恰好适中,也就在世界范围流行了起来。

在全世界统一标准之前,各国计量距离的单位都有所不同,不同的计量单位有碍于航海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进程。

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所以当中世纪欧洲的船只在航行的路上,急需一个统一的单位度量来测量海的距离和船只的速度。

海里就应运而生,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计算方式,不管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海里单位都是相同的,广泛的通用性也就让它流传了下来。

一直到世界统一长度单位之后,考虑到历史文化因素,海里仍旧是重要的海上距离单位之一。

当然,有时为了方便大众阅读,在很多新闻报道当中也会出现,将海里数字转化为公里数字的情况。

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只要能够表达出距离的概念,无论是用谁都可以。

已经习惯了公里计数的新生代们,也许会因为不了解海里单位,而将它淘汰。

事实也正是如此,新时代下,测量大海宽度距离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声波探测、航天器探测、飞行探测等技术十分成熟。

只是想要了解海中船只航行的距离极其速度,仅仅是用一个航海记录仪已经足够,海里的计算方式似乎显得落后。

不要忘记的是,海里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即便有一天它成为了冷门的计量单位,但它所含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永垂不朽,并且伴随着时间的增加,历史文化底蕴也在逐渐增加。

在了解海里以及公里的出现极其概念之后,其他计量单位也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与人类最贴近的,还是以米为单位,米不仅是人类自身最好的计量单位,而且还是最适用的单位。

米单位的来源,是定义“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

1688年英国的哲学家提出,人类社会需要一个统一的计量长度单位,来衡量时间万物的距离,让人类更好地有一个距离的概念。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首次提出了米的定义,并在意大利科学家的一篇论文当中采用metro cattolico词语的概念。

这一词语由古希腊语衍生出来,意义为“通用的测量单位”,古希腊作为古代人类历史上数学最为发达的文明,它的意义具有权威性。

古希腊不仅是数学发达的文明,也为未来数学界奠定了最基础的算法,比较著名的作品有《阿基米德全集》《圆锥曲线理论》《几何原本》。

三部著作代表了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在近代科学还未来到之前,三部著作的位置难以撼动。

法国套用古希腊语的概念之后就将米的单位缩写成m,根据当时对十位进制的演算,一千米就等于一公里。

公里是基于光年之上定义的,那么光年又是一个什么神奇的存在,能够有着如此大的权能?

光年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很难用到,但在天文学上却是一个十分通用的计量单位。

模拟光线在宇宙中的样子

虽然光年当中带有一个年字,但它是一个距离的测量单位,光年顾名思义就是光一年行走的距离。

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676年丹麦的科学家提出了光传播需要时间的假想,人们才开始将重点逐渐转移到光的传播上。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一直到18世纪才被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光传播确实是需要时间。

1728英国的天文学家首次测出光的速度在30万公里每秒,后来经过人们反复测定,得出结论,光在真空当中传播的速度为公里每秒,是人类目前发现最快速度的存在。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中认为,物质是无法超过光速的,当一个物体的速度越接近光速,这个物体的时间流逝也就越慢。

光年单位在天文学当中显得神乎其神,而且这一单位的测量距离也大得惊人,但是对于宇宙来说,光年单位似乎也有些不够用了。

目前人类可观测宇宙的半径是456亿光年,而宇宙的边界正在以超光速膨胀。

也就是说当人类技术能够探索更深的宇宙之后,光年这一距离计量也显得足够渺小。

届时人类也许会找到比光移动得更快的存在。

(声明:本文来源宇宙解码,转载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转载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于后台联系我们,我们会进行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