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机械键盘和机械手感键盘的区别键盘有什么区别?

实际上这款海盗船K70 LUX RGB是我去年双11时购入的,也是我的第一把机械键盘,因为出入外设坑,还是比较喜欢炫酷的RGB效果(RGB能有效提高游戏水平 ),外设玩灯的话主要还是海盗船和雷蛇,最后还是选择使用cherry轴体的海盗船,我选的是红轴版本,至于轴体的介绍,张大妈大各位大佬已经有很多详细介绍了,我就不献丑了 。上个月海盗船正式发布了K70 RGB MK.2,让我深深怀疑我可能有买东西49年入国军的体质,每次买完半年原厂家必出新品。 然后这篇文章主要是说一下我使用这款半年多来的感受和对机械键盘选购的一些个人见解。


▲外包装盒正面采用黑色为底色和黄色修饰边框的设计,正面的主体图案为键盘的外观图、左上角为品牌Logo,右下角为键盘型号,其他两角主要为键盘的一些参数和卖点。

▲外盒背面则为更加详细的键盘功能和细节介绍,如面板为金属拉丝工艺一体成型、全键无冲、完全可编程、可与其他海盗船外设同步灯光等。

▲两个侧面为键盘的各项参数,还有中英文参照。

▲包装内盒采用的是玩楞纸盒,看起来就十分的一般了,盒内也没有什么填充物,对键盘的保护有限,只看包装盒质感的话,你不会想到这是一款平时标价过千的机械键盘,相对于定价,这个包装的设计有些简陋。

盒内配件包括手托、说明书、质保卡、材质说明、10颗替换键帽和一个塑料拔键器。


作为曾经各外设贴吧标配,一步到位,海盗船K70系列算是相当经典的一款械键盘 。

键盘规格为436×165×38mm,重约1.2kg,不含手托(拿起来还是比较有分量感的,不太便带出门使用,应该也没人带这个出门吧 )去年年底推出了银白色的se版本,但我个人觉得还是黑色的质感更好一些。键盘顶部正中央是的LOGO,海盗船的LOGO已经换过好几次了,我比较喜欢这一版的LOGO,看起来比较简洁,整体处理感觉中规中矩,和键盘的一体性也比较一般。另外K70的2代键盘终于换成了有灯的LOGO,信仰加成高高了。(2代键盘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LOGO灯)

键盘整体为黑色,正面面板采用航空级阳极化全铝拉丝工艺一体成型,触感较凉(这个倒不是难的工艺,目前有许多产品都使用金属拉丝的前面板,尤其是一些山寨小厂多采用平整的金属面板配以光亮的打磨使键盘看起来非常的晃眼,山寨气息浓郁 )而K70在其按键区域采取了十分亮眼的下沉设计,键盘两侧边框较窄,金属面板采取亚光处理,金属面板的边缘和侧边切割比较粗犷,没有做过多的打磨,四角和边缘都相对锐利,但不至于割手,这些处理使得键盘极具辨识度,质感出众。

键盘底部为塑料材质,颗粒感较为明显,底部共有四个防滑贴,分别位于四角,中间为产品信息贴纸。键盘底部共有4个撑脚,上方2个撑脚为侧开式,前后移动键盘时不会自动闭合,下方的2个脚撑为前后开合,这个脚撑应该是使用手托时使用的,脚撑上均没有防滑垫,如果四个脚撑全部打开,键盘使用时会容易滑动。

脚撑旁边有手卡的卡槽,手托为塑料材质,有类肤图层和用于防滑的点状颗粒,手感比较细腻,但是容易脏,需要经常清理,手托可以调节角度,配合撑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角度。因为键盘本身具有一定的倾角,我一般使用时都不会把脚撑打开,用起来也比较舒服。

▲键盘下部脚撑部位和手托卡口

)有有一个BIOS开关,用于调节的键盘的响应速度(分为别1ms、2ms、4ms、8ms),BIOS开关旁是一个USB2.0的扩展接口,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还使得线材增粗,连接口变为2个,可以说是十分的鸡肋。

线材方面,这个是我觉得这个键盘问题最大的地方,键盘的线材虽然使用的是编织线,不过线材又粗又硬,线材直径达到了7mm左右,线材也有约2m的长度,如果是在家使用台式机的情况下,这个线材长度问题还不算很大,但对于我这种在外上班只有的人来说,理线简直就是灾难,只能用轧带把铁丝般的线材绑起来(一大坨 )扔在电脑屏幕后面,虽然键盘不像鼠标要经常移动,但是一旦要移动键盘的时候,线材会有明显的拉扯感觉,使得键盘移动十分的不方便。

▲键盘供电的USB连接接口

▲键盘USB扩展口的接口

另外线材后1/3左右的地方会通过分线器后分为了2条,分别对应2个USB接头,一个用于键盘供电(USB接口上有键盘标识),一个用于键盘后侧USB扩展接口供电(接口上有左右箭头标识),2个USB接口处有不同的标识,只插键盘供电的USB接口键盘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牺牲一个电脑上的接口来换取键盘上的USB2.0接口,我觉得实在是有些本末倒置,不如去掉此接口,较小键盘线材的直径和硬度。

键帽采用104键全尺寸悬浮式键帽设计,按键的整体布局采用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梯度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感,键帽材质为ABS,优点是透光性好,手感细腻顺滑,使用时确实如此,缺点是特别容易打油,我手汗还算比较多,每隔几天就得擦一次键帽(不擦的话键盘会显得非常脏 ),就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我跟愿意换成PBT键帽,键帽字迹清晰,字体比较大,能透过更多的灯光。

键盘大键采用的是卫星轴设计,整体手感有些肉,另外可能是因为键盘上面版是金属的缘故,即使我的买的是红轴,敲击是键帽与键盘面板的碰撞声音依然不算小。

另外在键盘的右上角处还有8枚多媒体按键,分别是停止键、上一曲、播放/暂停键和下一曲按键灯光开关键(可以调节3档灯光亮度)、锁Win键、静音键、调节音量大小的滚轮。这几个按键由于不是机械轴,按键手感偏软,回弹弱,另外音量滚轮阻尼不大,不过由于其表面有菱形的纹路,调解音量时的确认感还是比较优秀的,默认是调节系统音量。停止键、上一曲、播放/暂停键和下一曲这3个键可以直接调节第三方,总体来说这几颗多媒体按键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

从正面看键帽的做工还是挺不错的,直到有一天我准备洗键帽的时候发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在拔键帽的时候发现键帽的松紧不同,差的还挺多,然后键帽的背面做工,是真的差,不知道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还是都有这个问题。附赠的10颗替换键帽分别为WASD用于FPS游戏和QWERDF用于MOBA类游戏,不过我感觉这个键帽实在是有点丑,我一直也没拆开换上 。

轴体上,海盗船使用的是Cherry MX RGB轴体,Cherry作为目前机械轴体的老大,其生产的机械轴无论是按压手感还是使用寿命都是妥妥的第一梯队。我买的是红轴版本,红轴为线性轴体,按压直上直下,无段落感,轴体声音很小,触底反馈,段落感不明显,压力克数为45g,触发行程为2mm。

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把机械键盘,我也没有体验过别的轴体,这里的体验仅仅是针对此款机械键盘和我以前使用的薄膜键盘的区别。相比于以前使用的薄膜键盘,机械键盘在打字游戏时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确认感以及回弹感,键盘刚到手第一次使用时其实并没有给我特别惊艳的感觉,不过在之后重新用了几次薄膜键盘后,却能够感觉到薄膜键盘按压手感十分的软、塌,几乎没有任何回弹,能感觉到2者手感的显著差别。


海盗船作为有名的灯厂,灯光自不必说,可以说无论是灯效还是玩法都十分的丰富。K70 LUX RGB机械键盘使用的Cherry MX RGB轴体支持1680万色RGB背光,每一颗按键均可独立设置灯光,可以通过iCUE驱动调节多种预设灯光模式,也可以自己设置自定义灯光,只有想象力够丰富就可以有无数种灯光效果。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轴的颜色的影响,调出来的灯光颜色实际是有一些偏红色的 ,键盘自带的板载内存也不能存动态的光效,只能保存静态光效,有点坑爹 。


6月份的时候iCUE进行了比较大的版本更新,驱动界面变化很大,整体更加简洁直观,UI也偏向于扁平化设计,主色调为灰黑色,界面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十分具有科技感的,下面是新驱动的一些见面和功能介绍。

驱动首页为设置好的默认配置和连接的设备,点击默认配置的“+”可以添加新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可以设置动作,键盘灯效和性能。动作可以录制键盘按键宏,性能则是控制一些指示灯以及禁win键等设置。

可以在此页面录制宏,没用过

▲预设灯效,预设基础上也可以调节灯光变换速度或颜色

其中灯光效果包括预定义(9种)、自定义(5种)和照明效果连接(9种),每一种预设灯效也可以进行更细致的设置,比如时间或颜色等。也可以设置自定义灯效,左侧的灯光效果界面类似与图层,点击旁边的“+”可添加一个灯效层,每一个灯效层可以设置一种灯效,如果两侧灯效有键位重合,会优先显示上一层的灯效。这里可以根据想要想过对每一个键位进行自定义设置,可以用鼠标选区一个范围内的鼠标,也可以同通过鼠标+ctrl键多选键位。

▲在照明效果库里可以设置更多的灯效

下面为几个预设灯效展示:

控制面板部分可以查看键盘设置的宏,检测处理器负载与温度,显卡的温度,内存参数以及电池的状况,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直观,感觉这个驱动功能丰富,然而实际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瞬时灯光,选择一个颜色之后,键盘灯光会直接变为纯色,找了一些资料,似乎是用来同步灯效的,变成统一的组题颜色。

▲驱动设置页面-一般设置

▲驱动设置页面-OSD

▲驱动设置页面-控制面板

设置选项中,可以更新键盘固件,更新驱动,OSD设置和传感器记录。

关于这次驱动的升级,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驱动升级的速度有质的提升,升级进度也非常的直观。用过老版驱动的朋友应该知道,海盗船老版驱动的更新速度是非常的慢,看不见更新进度,而且大概率更新失败,以前更新驱动我都是通过海盗船的官方微博发布的百度云下载,在覆盖安装,这次改动对于我这种看见软件系统升级就想立刻点击升级的人来说可以说本次更新中最重要的一点了。

支持点击可以进入海盗船官网,论坛为英文网站,和普通的社区网站差不多,里面多是讨论外设产品和驱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推特和facebook显然是进不去的。

最后关于驱动和灯光效果的感受,虽然我也挺喜欢看RGB灯效,但其实一般也只会用默认的几个动态效果,并不会自己去研究设置一些自定义的个性灯效,只是自己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静态灯效,一方面是因为懒不太喜欢折腾,另一方面是键盘的板载内存不支持动态灯光,说实话是有点浪费的RGB灯效的。


1.整体做工优秀,质感出众

2.灯效丰富,适合喜欢折腾RGB的选手

3.驱动界面优秀,功能丰富

1.细节很迷,键帽内侧简直不能看

2.线材又粗又硬,对小桌面理线十分的不友好,键盘重量略重

3.日常价格偏高,如果时799特价入手还行

写在最后,7月海盗船的K70 MK.2键盘已经正式发售,主要在对对媒体功能键的位置进行了更改,另外更新了可发光的RGB Logo!!! (这点比较重要)整体来说K70 LUX RGB整体做工优秀,外观质感出众,灯厂名头名副其实,驱动也有大厂风范,功能丰富,界面没有一些小厂商简陋廉价的感觉。但是在细节处比如键帽背面如此的粗糙(不知道是非酋遇到了个例还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另外海盗船键盘的线材一直被人吐槽,粗又硬十分的不方便理线以及键盘在桌面移动。另外对于大家吐槽较多的键盘手感,对于刚才薄膜键盘换过来的我,还是感觉提升明显,可能之后键盘买多了就会嫌弃K70的手感了,毕竟外设这个坑跳进去就会很想换,不存在一个退烧的情况。

关于购买建议,毕竟现在K70 MK.2已经发布了,秉承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再加上RGB的Logo更能提升键盘手感和游戏水平,我还是更推荐购买K70 MK.2,前提是你是RGB光污染的爱好者。如果你对RGB光污染嗤之以鼻,那也不会看这个就这样吧。

最后下次购买键盘可能会考虑买一个87键的吧。

想要从竞争激烈的市场脱颖而出,强劲的硬件不可或缺,但是能把性能做到极致的产品依然是少数派,OMEN高能版游戏本就是其中之一,定位追求极致性能的高端游戏玩家用户,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不仅有着恐怖如斯的性能,而且整机游戏体验也极为出色,它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们通过实测来一探究竟。

参与测试的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的硬件规格、版本及测试室温详见下图,文中所有测试均在开启独显直连、狂暴模式下进行。


硬件规格、软件版本及测试室温

高性能输出一直是OMEN暗影精灵系列的传统优势,这一点在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作为一款定位极致性能的高端产品,自然需要配置拉满的硬件。

这款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搭载了i7-12800HX处理器,基于全新的英特尔7工艺,拥有8个性能核和8个能效核,16核心24线程,最大睿频4.8GHz,25MB三级缓存,TDP 55W。第12代酷睿HX系列处理器是英特尔首次在移动平台中采用台式机同款的芯片封装规格,性能全面拉满,带来媲美桌面级处理器的运算能力。

在Cinebench R23的测试中,其多核成绩为19716pts,单核成绩为1786pts。该成绩已经超过了很多搭载i9-12900H的机型,妥妥的旗舰性能,足以说明i7-12800HX的强大实力。

当然,如此出色的测试成绩,离不开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极致的性能释放水平。在CPU单烤中,10分钟后i7-12800HX的功耗保持在115W左右,比英特尔官方TDP高出了60W,可谓是相当给力。

在GPU单烤测试中可以看到,10分钟后RTX 3070 Ti Laptop的功耗一直维持在150W左右,足以证明其在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满功耗输出的极致性能表现。

在反映游戏性能的3DMARK Fire Strike测试中,其获得了总分27396、显卡分30157的成绩,两项成绩非常耀眼,足以在2K分辨率下流畅运行主流3A大作。

单烤成绩如此强悍,在双烤测试下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会有怎样的性能表现呢?

双烤10分钟后,i7-12800HX的功耗稳定在75W左右,核心温度最高只有82℃,RTX 3070 Ti Laptop的功耗稳定在150W左右,核心温度为72.5℃,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做到了75W(CPU)+150W(GPU)的性能释放,总功耗225W的实力可谓傲视群雄。

如此强悍的硬件配置和极致的性能释放,让我对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的实际游戏表现充满期待,于是我们选择了三款时下热门3A大作,来实际体验一番。

在《古墓丽影:暗影》的测试中,将画质设置为2K分辨率、DLSS设置为质量、关闭垂直同步、预设方案选择高,运行内置,最终得到平均141帧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流畅的表现了。万万没想到我在游戏本上实现了3A大作电竞自由。


《荒野大镖客:救赎》画质设置


《荒野大镖客:救赎》测试成绩

其次是《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测试,画质设置为2K分辨率、关闭垂直同步、预设方案选择平衡,运行内置Benchmark,最终得到平均85.4帧的成绩,流畅度同样极为出色。

面对新一代显卡杀手《赛博朋克2077》,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的表现也同样值得肯定,将画质设置为2K分辨率、关闭垂直同步、DLSS质量选择自动、预设方案选择光线追踪:中等,依旧得到了平均56.6帧的成绩,在2K分辨率、开启光追的情况下以接近60帧的水平运行《赛博朋克2077》,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

从3A大作的测试结果来看,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的游戏性能非常强劲,相信即使是对游戏体验有着极致要求的发烧玩家,也会被它的强悍性能所吸引。

拥有如此极致的性能释放和游戏表现,散热系统势必也要非常强劲。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搭载酷凉风暴散热技术,采用两进三出五风道设计,内置四热管,12V三相马达、液态轴承,双风扇搭配204片高密度散热鳍片,散热更加高效安静。除了物理结构上的优化,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还在材料方面带来创新,为了应对H55处理器更高的功耗需求,它成为惠普首款采用8149硅脂作为处理器以及散热模组之间填充的产品,8149液金硅脂含有镓离子化合物,其导热性接近纯液金又避免了纯液金具有流动性跟导电性的缺点,从而带来更高效的散热表现。就是在这一套散热组合拳的助力之下,实现了狂暴模式下,显卡150W的满功耗输出表现。

硬盘方面,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采用了PCIe 4.0固态硬盘,容量1TB,实测最大读取速度6695.58MB/s、写入速度4991.42MB/s,性能表现属于旗舰水准。

在衡量整机性能的PCMark10中,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的表现同样出众:常用基本功能项得分10607,生产力项得分9481,数位内容创作项得分13112,在游戏项得分23101。从成绩分布看,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不仅在游戏方面表现出绝对的旗舰水准,在办公、创作等方面也性能优异。

02 高刷电竞大屏+精调双音效,沉浸般声画体验

旗舰级的游戏性能自然需要同样优质的屏幕来呈现,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这块17.3英寸大屏的游戏体验,可以用一个“爽”字来总结。

首先,大屏是真的爽!17.3英寸在正常视距下真的非常大,整个画面犹如铺在眼前一般,当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大屏带来的沉浸感,配合流畅的画面,游戏体验感超强。

其次,这块屏幕的参数也极为出彩,2.5K()分辨率,画面非常细腻;同时刷新率也达到了165Hz,响应时间只有3ms,高刷快速响应的特性带来了低延迟、无撕裂的游戏体验。

这块屏幕的实测数据也很给力,色域覆盖达到了98% sRGB,最高亮度424.2nits,平均色准ΔE=1.11,综合素质非常不错。

此外,这块高刷电竞屏还支持DC无闪烁调光,并且通过德国莱茵Eyesafe蓝光护眼认证,在保证屏幕不偏色的情况下带来更加舒适的视觉体验,这对于经常长时间玩游戏的玩家来说,可是一个福音,能够极大地缓解眼部疲劳感。

想要身临其境般的极致体验,除了逼真细腻的画面,少不了优质音效的配合,与这块电竞大屏搭配的,是再获升级的音频方案。采用由Bang & Olufsen调音师精心调试的BANG & OLUFSEN/DTS:X Ultra双音效,带来仿佛置身游戏现场的震撼音效。最特别的是,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采用独立AMP电路设计,这在游戏本中是比较少见的,独立电路的好处在于可以降低其他硬件对声音的串扰,让输出的声音更加纯净,这一点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体现的更明显。

高刷高清电竞大屏与Bang & Olufsen调音师精心调试的音响组合,以更具沉浸感的音画体验,为发烧玩家带来最极致的游戏享受。

03 光轴机械键盘,意料之外的惊喜

除了屏幕和音响,对战绩影响最大的就是键盘了,一次操控的失误,可能影响着整个战局的走势。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采用的是光轴机械键盘,让我非常意外,要知道同价位的一线游戏本品牌能做到如此极致配置的就已经屈指可数,而光轴机械键盘的加入几乎直接锁定胜局。

毫无疑问机械键盘的手感要远好于普通键盘,按键的键程适中,约为1.7mm,略大于市面常见游戏本1.5mm的设计;段落感非常明确,按下去有轻微的“哒哒”声;按键的触发力为65±10g,偏向于轻盈,玩游戏时会给人一种轻松爽快的感觉,这是普通键盘所无法比拟的。除了手感无敌,该键盘的响应时间也极为优秀,只有0.2ms,是普通机械键盘的25倍,可以将玩家的操作延迟降到最低,同时还延续了全键无冲的特性,游戏中的组合键可以精准释放,这对有极致手感要求的玩家来说非常重要。

单键可调RGB背光自然也不会缺席,游戏氛围感极为出色,可以在OMEN Gaming Hub中对背光效果进行调整,其内置9种效果,并提供多种配色方案,也允许用户自定义配色方案,有着极高的可玩性。

在键盘右侧还提供了6个宏按键,玩家可以在OMEN Gaming Hub中自定义每个按键的宏,在需要快速或频繁操作的时候,宏按键会让你的操作更加快速、精准。

右侧全尺寸方向键,触感优秀,反应灵敏,玩fps类上手游戏很有感觉。

键盘下方的触控板面积比较大,表面触感光滑,支持手势操作,同样有着非常优秀的体验。

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的外观设计延续家族传统,低调又不失游戏氛围。

A面表现的最为明显,整个A面为黑色,看起来简约低调,中央的菱形Logo又给人一种神秘感,C面方正流畅的线条显得井然有序,甚至掌托位置的文字印刷也进行了暗色处理,非常低调,但当RGB键盘亮起,游戏氛围瞬间拉满。隐藏式转轴则让B、C面的连接看起来更加顺畅一体,还不会遮挡后侧出风口,如此设计可谓是一举两得,机身两侧和前侧还采用了金属拉丝处理,看起来更有质感。


RGB背光键盘让游戏氛围拉满

在网络连接方面,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搭载Wi-Fi 6E无线网卡,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性,支持游戏、直播、录制共同运行,畅享疾速游戏不掉线。

接口方面,丰富的配置带来超强拓展性,机身右侧依次为电源接口、RJ45网线接口、USB3.0 Type-A、miniDP、HDMI、雷电4、3.5mm音频口和全尺寸SD卡插槽,左侧则为2个USB3.0 Type-A。

值得的称赞是miniDP+HDMI+雷电4+内屏可以轻松实现四连屏组合,从而带来丰富的拓展性;而全尺寸SD卡插槽,则为相机等设备的数据传输带来极大便利。

在软件方面,也同样有惊喜,在预装软件OMEN Gaming Hub中,可以实现对游戏的一站式管理,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对显卡、风扇、键盘等硬件进行个性化设置;而近期上线的WeGame专区,玩家可以在这里领取到独家专享礼包,这个隐藏福利一定要让更多玩家知道。此外在售后服务方面,玩家如果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还能够享受专业队友级的协助,通过“惠普服务”官方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以及全国超1800家服务中心和百人玩家服务团队,获取定制化尊享服务,这种服务支持在其他品牌中并不多见。

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游戏本是一款将各方面配置全部拉满的高性能游戏本,它不仅拥有出众的核心硬件和极致的性能释放,同时还提供了同价位极为少见的光轴机械键盘,配合无短板的电竞大屏,为玩家提供了极为出众的游戏体验。同时在价格方面,在市面同配置机型中也做到了几乎碾压级的存在,拥有着超高的性价比,在性能和价格两方面做到了极致平衡。对于高端游戏玩家来说,OMEN暗影精灵8 Plus高能版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2019,雷厉V行整装再出发!以崭新的面貌,继续推行网咖市场一年包换服务;以金牌的品质,继续深耕网咖用户痛点,助力网咖电竞装备全面升级。近日,Rapoo雷柏,国产外设品牌,实力大厂上市企业,继续推出旗下雷厉V行系列新品——V780S防水背光游戏机械,水尘不惧,浸泡水中亦怡然自得,正式开启网咖电竞三防时代!

  V780S传承V780的凌厉造型,硬朗曲线,同样拥有扎实做工,预示着V780S是一头为战斗而生的猛兽,等待同样渴望胜利的你,一同勇攀高峰。

  雷柏红外机械开关,采用红外光阻断的方式导通,快速响应,稳定可靠,寿命长;创新圆角菱形发声/手感控制部件,类青轴Click段落感十足,手感持久。

  键盘外部接缝处严丝合缝,内部PCB板采用疏水纳米涂层保护,使得V780S的防水防尘等级达到了IP68级。即便意外将液体撒入键盘,也能快速导出,确保元器件正常工作。

  赤焰红单色背光系统,黑底红光,12种光效变换,带你重回那个肆意狂欢的岁月。

  通过Fn+Esc,可控制键盘Logo灯的模式变化(常亮-呼吸-关闭),键盘左右两侧灯条与Logo灯一同闪耀,在黑夜中给桌面留下一道独特的风景。

  V780S特配备全尺寸一体式掌托,给双腕提供足够高度的支撑,长时间游戏输入亦不易疲劳;掌托造型与键盘浑然一致,表面刻有不规则V系列三角暗纹,更添凌厉游戏风范。

  键盘上盖采用加厚铝合金板材,如钢板般厚实,用力扭曲仍纹丝不动;黑色磨砂质感喷漆工艺,沉稳气质一目了然。

  键帽采用双色注塑工艺,透光均匀,远离字符褪色、磨损、模糊的困扰;轴体、键位整体悬浮于面板之上,科技感十足,更便于清洁。

  104键全尺寸按键布局,USB连接模式即可实现全键位无冲突,确保你的每一个操作都能准确响应,双人格斗游戏乐趣更多。

  通过Fn+F1~F12组合,可快速切换邮件、、多媒体播放、音量调节等功能,便捷省心。通过Fn+Windows即可实现Win键锁定/开启功能,防止在激烈的游戏中因误触Win键而切出画面。

  真玩家,武装到牙齿。V780S通用多项贴心小细节,呵护玩家日常,再次彰显电竞专属装备本色。镀金USB接口:抗氧化耐,传输稳定。防静电磁环:防止周边信号干扰。多块防滑脚垫:再激烈的操作也岿然不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键盘和机械手感键盘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