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鸡快餐店打造国人的“社区食堂”是怎么回事?想具体了解一下

如果时光倒流回20年前,你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经过家里不懈努力,以及父母省吃俭用,终于走出大山深处,开始选择一份未来可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工作,你是不是优先考虑一份高大上工作,好让自己赚钱、买房、赢娶白富美。

现在突然有人告诉你,有以下几个非常棒的选择,在未来会带来巨大财富:

不要去工作了,让你去选择养猪。你是不是会觉得给你建议的人,脑子进水,神经有病。

让你想不到的是,当初跟你同样站在命运抉择的年轻人,真的去养猪了,在很多年之后,并且真的做成了一家价值千亿,号称创业板之王的公司-温氏养猪。你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假如你觉得养猪是一个辛苦活,那我们就干点看起来洋气的生意,做面包,你会觉得这是一门好生意?看起来平淡无奇,人人可做。但,一个面包10块钱,我们需要卖多少个面包才可以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新巅峰呢?

很多年以后,一家叫桃李面包的公司横空出世,估值200多亿,随随便便半年利润就有四五个亿,你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去开面包公司吗?

好,我再来给你介绍一份工作,让你选择。你家里用衣架吗?你有印象你会用衣架的时候会选择牌子货吗?我想,即使你愿意,你口袋里的钱包可能也不大愿意。现在如果我告诉你,你可以选择在这个细分的领域去创业,将来还能去上市,你是不是觉得我在天方夜谈。

但是你又想不到的是,很多年以后,这个领域在A股诞生了一家上市公司,创始人夫妇白手起家,靠卖衣架,坐拥两家上市公司。

再给在命运路口介绍一门生意。培训人们开挖掘机。

对,就是普普通通的挖掘机,如果告诉你只要坚持培训人们开挖掘机,你就可以变身亿万富豪,你会选择相信吗?

但是多年后的今天,蓝翔技校创始家族,已经靠着这一门不起眼,普普通通的生意成功逆袭为知名富豪家族,还在将来有可能去登陆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财富溢价空间。

四个选择给你了,我相信很多人一个也不会选择,我也一样,作为一枚相貌普通、智力普通的青年,我们可能同样在命运的交错口做不出正确的选择。

举完这4个例子,回到我最初的抛出的问题,今天为什么要讲新消费产业隐形冠军的话题?消费产业隐形冠军这个话题又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众所周知,进入到2019年以来,各种生意都看起来越来越难做互联网的风口和造富神话,也一去不复返。

我们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迷茫,觉得中国已无大生意可做。但我却和大家认知完全不一样,我反而认为今天的中国遍地都是好生意。

这些好生意可能是卖一双鞋、也可能是卖一个咸鸭蛋。

你只要用创新思维,向过去看起来传统的消费产业隐形冠军学习,你就能重新掌握打开行业创富机会的钥匙。

所以了解隐形冠军,与我们掌握自己未来财富秘密息息相关,下面我就从隐形冠军的角度,与大家一起寻找,今天中国潜藏在水底的财富机遇。

而学习的最好机会,就是学习隐形冠军的案例,在案例中思考,在案例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机遇。

去年入30亿,开店800家新快餐,隐形冠军是如何炼成的?

第一个案例,是一家关于做鸡的生意的案例。相信很多安徽人都听过,以前的肥西老母鸡。现在的中式快餐著名品牌老乡鸡。

讲这个案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黄焖鸡米饭火遍中国,为什么正新鸡排可以拥有近万家加盟店,做以鸡为核心的生意,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大?

让我们先讲老乡鸡,在老乡鸡诞生之前。中国快餐都是洋品牌打天下。

1992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在起初也是持续亏损,一直到2002年才停止亏损,所以在中国做快餐,并不容易,即使如乡村基这样曾经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快餐品牌,在进军北方市场的时候,也遭遇了水土不服。作为一个平均只有508天存活率的行业,真可谓是一个血海一片。

即使到现在,中国快餐业70强名单中,排名前列的依然是百胜等洋品牌,而在这中间,老乡鸡于今年首次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

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这家公司已经被消费产业龙头投资机构加华伟业投资过,但依然在大众视野里属于一家低调的企业,目前这家企业拥有超过8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过30亿。

很多人对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背景,崛起历史非常好奇,作为曾经有幸与创始人深度交流过,并且持续关注老乡鸡的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理解这家公司的关键时刻。

首先,大家一定好奇的是创始人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到底是何方神圣?

创始人束从轩养鸡起家,90年代的中国,流行养白羽鸡,因为白羽鸡成本低、生长快,40天能养成。从做生意选择上来讲,如果养鸡,养白羽鸡显然更有经济效率。

但一心认死理的束从轩坚持养当地的肥西老母鸡,也就是本地土鸡,一只土鸡平均花费时间要超过180天,是白羽鸡花费时间的4倍,这个看起来不经济的决定,却无意中成就束从轩成为了安徽本土最大的土鸡养殖企业。

也为束从轩成为中式快餐之王奠定了基础。

成为隐形冠军,关键决策十分重要,而养殖土鸡,在事后复盘,却的确是关键一步。

因为,土鸡相对于一般白羽鸡而言,更容易在中式快餐味道和口感上走出自己的差异性,如果当初选择养殖白羽鸡,可能今天老乡鸡口味的差异化路线就难以走出来了。

老乡鸡在关键时刻做出的第二个重要的动作,叫在名气最大的时候改名字。

我们知道中式餐饮过去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无法像海底捞一样规模化扩张到全国,因为很多中式快餐具有很大地域属性。

老乡鸡起初面临同样问题,其最初的名字肥西老母鸡有非常强的地域属性。

当时凭着这个名字,以及一碗好土鸡汤,让每个进到合肥的人都能享受到快餐的美味,但是如果不能够解决品牌地域性的问题,这个品牌依然大概率只是一个区域品牌。

快餐这样的区域性品牌实在太多了,这种快餐品牌成功秘密都是靠其地域特色,以及对本地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但这种显性优势在向全国扩张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

曾经我跟天图资本合伙人张海燕交流的时候,张海燕告诉我,一个品牌是否可以长大,其品类心智所代表的的广谱性非常重要,通俗的说这个品类是否能够走到其他地方,依然被武汉、成都这些地方用户接受,就是束从轩在当时的情境下思考的最重要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改名字,而改名字并不是一个说起来那么简单的事情,无论是从商标注册,用户教育成本,用户心理接受程度,以及全新的视觉传播体系变更带来的大量隐形成本,都不是一件说改就改的事情。

这个时候选择改和不改都理由充分:

不改的理由是肥西老母鸡已经是合肥的一张名片,在安徽知名度很高,也是束从轩辛苦8年创立的“中国驰名商标”,如果改了名字,企业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弄不好会形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也是如此,在坚定迈出从肥西老母鸡改名老乡鸡后,风波还不小:

1. 刚开始改名字的时候,媒体整体呈现负面,怀疑企业要破产或者要卖掉公司。

2. 内部阻力层层,所有人忧心忡忡,害怕改名之后生意一落千丈。

每个企业在创新和成长过程中,基本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大的变革推行不下去,大多数时候都是内部势力阻扰,遇到这样的问题,束从轩只有一个念头,坚决改下去。

改名字其实不是一次简单的改,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借助这次机会老乡鸡也实现了一次品牌的脱胎换骨,将整体视觉和VI彻底进行了一次升级,服务体系也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从事后视角来看,企业改品牌只是一个表象,真实的管理动作是,借助于更换新品牌带来的势能实现全国性的品牌扩张。

当然,最后的结局皆大欢喜,老乡鸡借助改名字这一举动,第一个月业绩增长了10%,第二个月增长了20%,也借由改名老乡鸡开启了进军全国的路线。从此由一个区域快餐品牌,成为一个全国快餐品牌。

随后又陆续获得重量级资本玩家青睐,获2亿元融资,投后估值40亿。

如果我们要总结一下老乡鸡做对了什么,我认为老乡鸡抓住了几件重要的事情:

1. 通过上游供应链把控,解决新式中餐标准化与口味的无解问题。

过去中式快餐的问题是,标准化不好吃,好吃就不能标准化。好吃和标准化扩张之间是一对天然的矛盾,有时候往往为了实现标准化扩张,就不得不在口感上进行牺牲。

但通过自己养殖相对于白羽鸡口感更好的肥西土鸡,依靠母鸡汤爆款去解决不好吃的问题,在原材料本身上下功夫,尤其是把握了一碗好鸡汤的关键在于如何养好一只鸡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了中式快餐不好吃的问题。

2. 坚持24小时营业的标准化路径。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过去快餐厅除了少数洋快餐以外,大部分本土快餐厅很难做到24小时营业,一方面24小时营业需要双倍的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过去大部分快餐厅多数以白领作为消费核心人群。

而老乡鸡主打社区食堂概念,在更接近家庭小区的区域开店,这就跟很多快餐厅进行了位置与顾客群的区隔定位。

3. 24本秘密宝典构建的标准化体系

用老乡鸡创始人自己的话说,这是老乡鸡的全部秘密。这本手册涵盖了从生产、采购、服务、开店、卫生等快餐经营的方方面面。

最初手册只有6本,如今通过不断优化迭代,已经累积到24本,而这24本手册,可能是老乡鸡这个隐形冠军最不愿意被人看到的秘密。

如果说老乡鸡这个隐形冠军,还是在一个看起来很庞大有刚需的市场中,我接下来讲的另外一个隐形冠军崛起的历史,则是完全走出了一条与老乡鸡不同的路径。

这个隐形冠军,长期深耕于一个客单价10块钱左右的市场,潜伏在大众市场的水底之下,即使你可能每天都在受到他的产品的影响,但是你可能都太可能相信这个隐形冠军能悄然成长为一只市值290亿的独角兽,它就是桃李面包。

面包业估值290亿的隐形冠军,桃李面包如何崛起?

在跟很多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不断跟大家介绍这家认知反常识的隐形冠军。

反常识一:即使这个公司市值290亿,但我身边现在吃过他们产品的人并不多见。按说海天酱油,茅台这样的公司,大家还是多少会用到他们产品。

反常识二:创始人60岁从常人认为已经退休年龄开始创业,又是从英语老师干成面包大王,经历太奇,创始人这么晚创业做成这么大事业,太奇。中间毫无可以借鉴产业经验,纯0经验起步,做成这么大的产业龙头也太奇。

反常识三:从毫无烘焙产业链根基的丹东这个三线城市起家,最终一步步突破区域市场,成为隐形冠军,这也是一奇。

所以,我们要带着这三奇,来解读这个隐形冠军的案例。这个案例有下列看点:

看点1 中央工厂集约生产+最广泛渠道分销模式奠定行业地位

这家隐形的行业冠军,起家于东北,最早由其创始人吴学群、吴学亮、吴志刚、盛雅莉创立于1995年辽宁丹东,迄今为止已经超过22年。

其核心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规模化生产面包等烘焙类大众化产品,然后依靠超市、便利店、县乡商店等终端进行分销,截止到2016年,桃李面包已经在核心15个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地区建立起近15万个零售终端,其中KA(大型连锁商超)终端接近2700个。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类低价、高频烘焙类产品最核心优势有两点:通过规模化生产大幅度降低对上游食品采购价格(同时由于烘焙类产品原料面粉、鸡蛋都是国家重点民生保障产品,价格浮动不会太大)议价能力,而下游又依靠强大的渠道能力实现大规模分销。

桃李堪称是这个细分领域的渠道之王,对于渠道商,桃李目前有两种典型合作模式:

第一种大中型城市采用自己直营模式,直接供货到终端。这也是桃李面包的主要销售来源模式。

主要是直接与KA以及直营中小客户签订供货协议,约定商品交付、货款的支付方式、商品折扣、促销政策、退换货模式以后进行销售。

一般在接到订单后第二天组织进行生产。这种模式非常容易,相当于桃李面包直接把面包所有权批发给超市业态,基本相当于对终端直供模式,这个过程中,一般大概会有5%-8%的退换货。

第二种模式是经销商模式。由于有些中小非桃李面包的中心城市采用经销商模式,也就是依靠经销商去辅助面向终端更小的店铺。

这种模式主要是适应小门店,小商店客户。从逻辑上而言,如果面对小商店也采用直销模式,就会面对很多问题。

而桃李面包的终端客户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了这家公司具有超强的终端开拓能力,根据其上市招股书披露,其在2013年12月大概只有5万多个销售终端,而3年时间不到,截止到2016年上市后,该公司的终端已经被拓展到15万个零售终端,3年时间增长了10万个终端,平均每年增长3万个,已经远远把其两大中国区竞争品宾堡甩在了身后。

而终端对于以成本领先战略为核心的公司而言,几乎就是生命线。这么多的终端销售优势,也能进一步巩固其成本领先战略。

看点2 依靠高性价+爆品的产品策略占据低端客户群。

与品牌连锁烘焙产品普遍被当做早餐+零食不一样。桃李的高性价比产品核心是辅助零售功能。

其产品策略上也非常有看点。即使发展了接近20年,其主要的核心产品线面包也一共只有3个系列接近30余个产品,主打的系列产品分别是软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

另外唯一一点其他业务也是做跟传统节假日相关的月饼盒粽子业务,这块业务对于整个收入只占据及少数。也就是说做了20年,与其他中国酷爱多元化的企业相比较,真是专注的可怕。

这里还想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这也导致桃李面包并不需要在研发新品上有太大投入,其研发费用2013年大概占据营业收入的0.10%。每年大概100多万研发费用。

而公司自己也表示要聚焦于少而精,不追求品种多,追求单品生产销售规模,大规模的生产可降低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直接销售给商超等终端,可大幅降低公司的销售费用,所以继续提升产能降低价格就是应有的选择了。

综合上述我做个小小的总结:

1. 桃李依靠的两大法宝是成本领先战略(通过大规模产能建设降低采购成本)与深度渠道分销战略。通过深度的渠道分销战略触达最广泛终端用户,依靠高性价迅速占领规模市场,然后反向倒逼优化供应链的成本优化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央工厂+自建渠道战略,也就是最普遍的依靠自主直营(或者加盟)终端独一售卖自己家产品模式,这个模式是很难去走高性价比,单品以及规模化战略的。

一方面是因为垂直一体化战略下(渠道品牌+产品品牌合一)讲究的是品牌溢价,因为自建终端核心意义在于可以提升品牌、服务、体验溢价(桃李面包正好相反,只提供核心的食用价值),但是因此不得不承担人工、房租上涨带来的巨大成本。

同时也受限于开店的速度,使得快速扩张成为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所以会不得不追求继续提升品牌溢价、体验溢价。同时为了满足单店坪效经营业绩,会不得不持续开发新产品来提升客单价。

与此比较之下,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只有桃李这种模式才可以走单品爆款+极致性价比了。如果这种模式下还去自营开店,毛利率是很难覆盖成本的。

2. 从桃李模式可以看到,烘焙产业低端市场的竞争主要依靠渠道与价格,品牌溢价和美誉度还不是最核心的战略,但是中高端产业则是品牌与体验,这就要求在服务效率、产品创新上继续提升改善,拉升品牌溢价空间。

总之桃李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依靠控制上游产业链,实现严格成本控制以取得效率极大化的一家公司,但是未来最大的威胁在于是否能在该品类中成为唯一心智产品。

同时消费升级大势之下,用户会逐步减少低端产品消费,如何拉升下一阶段品牌溢价,提高品牌美誉度是关键。

与此同时由于目前主要市场在华北、东北市场,如何继续加快速度进入全国市场是桃李面包重要的任务,同时适合通过并购完成一些区域市场渠道的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也是应有的战略选择。

双童吸管,一根吸管只赚0.0008元,成为世界第一

如果前面隐形冠军,你们多少还在主流媒体上看到过相关的报道,并且是做着理论上也出过世界级公司的行业,最后我今天要分享的最后一个案例,可能生意实在是看起来完全不起眼,你日常每天喝奶茶的吸管,可以做成一门大生意吗?

我们先算一下数学账,一根吸管平均才0.0008元,平均卖100多根才赚几分钱,这样的小生意你看得上吗?

但我们同样,再看另外一组数据,这家公司一天平均可以生产1亿7000万只吸管。

全国4分之3吸管都是它成产的,全球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30%。全世界企业都要按照他的行业标准来执行,年产值2亿元,并且还上过新闻联播的报道。

两种不同的矛盾数据出现在同一家公司上,这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的吸管这个小小消费品行业的隐形冠军。如果是你,你会进入到这样一个行业吗?

这个吸管创始人叫楼仲平,跟上面两个隐形冠军创始人一样,出身平凡,苦人家,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走街串巷,15年间收过废品、干过铁匠、搞过养殖,做过几十个行当,没有一个成功的。

是不是你干到这儿,都有点怀疑老天,没给你天赋。

这个时候,命运之神让楼仲平迎来转机,1994年,这个日后在中国商业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双童吸管诞生了。

我们不去讲宏大漫长的故事,一般而言这样的故事都充满着艰辛,现在你进入到了一个看起来红海,随便在义乌都满大街的吸管行业,你到底怎么样才能从一堆小生意之中脱颖而出。

前面我在反复强调一件事情,叫做关键选择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个隐形冠军至少做出了三次能够使得这样一个企业最终脱颖而出的选择;

关键选择1 坚决推进品牌化

坦率地说,在义乌遍地都是做小生意的人,一个拉链,一个纽扣,卖遍全球,但是真正能够脱颖而出,都是非常早确立品牌化路线的。

不同于今天新一代创业者对品牌的深刻洞察,在当时,楼仲平心中可能觉得注册商标可能就是打品牌的关键一步。

他在自己日常的经营中,发现但凡卖得好的吸管,都有两个小孩图案,而楼仲平本人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花费2000元巨款去注册了双童这个商标。

这是吸管行业的第一个创新之举,后来发现,这个商标也是吸管行业的第一个注册商标的,所以你会发现,成为隐形冠军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在行业之中,做出自己的关键领先一步选择。

不要小看这一个商标,日后当双童成为知名品牌的时候,同时代打价格战的品牌都已经消失了。

关键选择2 进入到蚂蚁市场,不再跟大客户做生意

不跟大客户做生意,是不是又是一个偏离大众认知。很多做贸易的人,其实是偏爱大客户的,因为一个小公司只腰靠着一个大客户,你就可以获得稳定订单,从而生意无忧。

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外贸公司,大多依赖一两个客户,如果合作关系稳定,也会相安无事。

但是大客户,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跟大客户合作的过程之中,也会面临到如果你失去大客户怎么办?

大客户的恐惧对于真正想要做大的企业而言,反而时刻成为一把高悬头上的利剑,你失去大客户,也就失去一切。

同时正因为你重视大客户且有且只有一个客户,客户一旦提价风吹草动,你就不得不被大客户们牵着鼻子走。

所以楼仲平决定作出重要的决策,舍弃大客户策略,进入到小客户市场。

主要是重点开发进入到连锁餐饮、咖啡馆这些市场。与此同时楼仲平也定下了一个规矩,不允许每一个客户超过总产量的3%订单量。

这一部分决策带来明显的几个好处:

1. 只有拥有更多小客户,你才有更强的与市场博弈能力。你在跟大客户的交易中,你很难成为强势方,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你为了维系大客户所付出的代价会超越大客户稳定性所带来的价值。

2. 小客户类型具有多元化的需求,依靠小客户需求倒逼自己进行产品场景创新。

倒逼客户这件事不只是双童在做,后来教培行业龙头就经常利用客户倒逼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运营水平,所以向客户学习绝不是商战中的一句空话。

而这一次创新使得双童从一家外贸商逐渐转型为面对终端中小企业的创新消费品公司,也让他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借此良机,双童成为了全球吸管第一的公司。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隐形冠军在关键决策中,选择做看起来难的事情,往往是隐形冠军日后构建起真正核心壁垒的事情。

关键选择3 做出差异化,让吸管也有高附加值

在双童进入到吸管这个行业的时候,吸管这个行业典型问题是,这是一个单一价格要素驱动的行业。

其拼的是价格成本优势,谁卖的便宜,以及谁敢于卖的便宜,是这个行业生存的秘密。

你卖一分钱,就有人想着卖0.5分钱。因为吸管是一个看起来毫无差异化和创新可能性的行业。

这恰好就是这个行业最难的点,也可能真正建立壁垒的点。使用吸管的人实际可能不是直接付费购买的人。

这让吸管看起来是一门世界最难做的生意,一根吸管真的玩不出花样,你在这样的市场,你会怎么办?

但是楼仲平偏不认命,偏偏把吸管玩出了花样,让吸管变得有附加值。

这个变得有附加值秘密的地方,就叫做场景创新。

具体的说,他的方法是让吸管进入到不同的消费场景中,核心是情趣化、功能性、娱乐性。

更具体的说比如类似于针对婚宴这样的市场,开发爱心吸管这样的产品,可以一根吸管卖到8元钱,目前双童吸管产品超过300种,创新产品几十种。

本质上是利用不同的空间场景,降低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人遇喜事,会明显降低用户价格敏感性。

另外一点在于聚焦。这是一句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

我们见到的很多企业家在整天想着多元化,进入房地产赚快钱的时候。他却一心一意坚守主业,聚焦一个产品,去想着把一个产品做出各种差异性,有趣的玩法。

但是聚焦不代表着只做一个产品,而是围绕着一种产品做深做透,做出新花样。

这让我想到很多我们邻居日本这个国度的很多企业,百年来,专注于一个产品,不断精进迭代,最终终成隐形冠军。

回过头反思,这几点其实一般创始人也能想得到,为什么还是大部分企业只是成了普通企业,我想背后可能蕴藏着创始人背后对做一个伟大吸管的信仰。

而我相信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热爱,或者只是仅仅想着赚钱。

两年多前,有一次中午,我有机会去桃李面包参观,当天董事长接待我们,中午我们要在食堂吃饭,本来以为董事长会陪我们一起吃,结果那天中午董事长没有出现,他的同事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每天中午,老板一定要在办公室里吃面包的,因为只有多吃才能发现产品的问题。

我在这个末尾插入这个案例,是想说,能成为隐形冠军的公司,表面是选择,背后是信仰,只有信仰支撑,才能做正确选择。

好了三个案例给大家分享完了,我今天的消费产业隐形冠军讲座第一期也到了尾声,我在最后给大家做一个总结和复盘:

首先复盘一下,这些隐形冠军的本质是什么,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所谓的隐形冠军,一定不是浮在表面的公司。他们不像今天诞生第一天开始就获得资本的公司,他们可能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

另外,所谓的隐形冠军公司,在起步阶段的时候都很普通。他们可能是卖一个衣架,卖一个指甲剪,或者只是开始开了第一家理发店,生意普通平淡无奇,人人可做,创始人毫无光环。

我于是反复思考,这些看着普通,看着简单的生意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如果老乡鸡不选择进入到快餐业,不选择改名,不选择资本化,可能到今天也只是一个成功的区域品牌。

桃李面包不选择全国扩张,不选择上市资本化,可能也不会成为今天的行业巨头。

双童吸管不选择进入小客户市场,不选择产品差异化创新,可能只是千万个小吸管企业中的一个。

这些关键选择改变了他们,而他们又用关键选择改变了行业。

从隐性要素来说,是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信仰决定了他们。

老乡鸡开一家餐饮店很容易,但走连锁化很难。

桃李面包开一家面包坊很容易,但是变得大规模生产就很难。

双童做吸管不难,但是做出差异化,娱乐性却很难。

想在普通行业里,建立高难度的壁垒,一定靠的是产品的信仰,靠的是感性里的潜意识,而不是所谓外部显性知识的选择。

从哲学层面上来说,叫做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又反作用于内因。

再来说第二件事,我们普通人,在中间可以学到什么事情呢?

第一:普通人,普通行业也可以做大事。

过去我们年轻人,年轻创业者总想干大事,但是消费行业里都是蚂蚁市场,没有那么多大事,全是一个面包,一个包子这样的不性感的小事,所以往往被瞧不起看不上。

但是我认为今天年轻人,高学历知识精英,反而应该降维进入到这些看起来小的事情里去,也就是进入到这些竞争不像互联网那么激烈,服务和行业水准还不是那么高的行业里去,这样你本身就是差异化和其他年轻人竞争了,有些赛道并不拥挤。

第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有价值。

我们发现这些隐形冠军,几十年如一日极端专注,没有换过行业,这种坚持的初期大都来自于兴趣。比如吴董事长十年如一日每天中午吃面包,就光是一件这样小的事情大家也难坚持。

第三:选择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这个社会过度强调了年轻人的方向选择,而忽略了选择以后的坚持。

回到一开头我问的问题,今天让你选择进入这几个行业,你会进入吗?

选择什么不重要,选择之后怎么做,却往往比较重要。

本文转载自新消费智库(ID:cychuangye),已获授权,版权归新消费智库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前些天,因为海底捞过分涨价问题,我曾经写过文章认为海底捞存在着套现跑路的风险。

结果文章发了不到一天,就看到了海底捞道歉,说是“管理层失误”,然后把价格调了回去。

当然,本文重点其实并非海底捞,而是当时文章里提到的“对照组”。

同样在疫情当中受到打击,同样得到了银行贷款等政策支持,但一家来自于合肥的餐饮连锁品牌,却依然坚持走惠民路线。

当我看到昨天,老乡鸡再度发布了一条老总拍的视频,表示“要免费请大家喝鸡汤”之后。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老乡鸡感谢海底捞老铁送助攻。


天时地利人和:短短2个月,老乡鸡从“不为人知”到“名誉全国”

从疫情爆发之后,无论站在安徽人在意本土品牌的角度,还是一个喜欢研究品牌营销的外行人立场上,老乡鸡的种种措施都让我拍案叫绝。

虽然已经写过几篇文章聊过,但在此还是简单总结一下:

1.疫情刚开始在武汉爆发,很多医护人员吃不上饭时,老乡鸡第一时间进行免费送餐,成为了朋友圈热议的焦点。

而这个时候,大多数的餐饮品牌还在哀嚎“疫情让它们失去了客人,食材都砸手里了”。

即便接下来也有一些餐饮品牌进行效仿,终归没有老乡鸡第一个吃螃蟹受关注。

2.当某些大型连锁餐饮品牌(也是这次涨价风波中的另一主角)站出来哭诉:我们快要倒闭了的时候,老乡鸡又发布了一条视频,手撕员工联名信,表示“我们绝对不放弃任何一名员工”。

结果,不光赢得了广泛好评,还顺理成章地获得了银行贷款资助等优惠政策。

3.当疫情稍微平息一点,很多餐饮品牌担忧如何获得客户,感觉撑不下去的时候。

老乡鸡又发了一个“将进军全国”的视频,表示我们会接盘那些有困难的友商,同时我们会把干净卫生的老乡鸡快餐店开到全国各地。

平心而论,我们安徽虽然这些年发展比较快,但整体氛围还是偏向于保守的。

在这种背景下,老乡鸡作为安徽品牌,居然能够利用疫情期间做好每一次营销,并且直接击中了从业者、消费者以及社会痛点——

如果我们安徽都有这种品牌传播能力,估计也不会有人觉得合肥是江苏省的了。

然后,就是我要谈到的最新一次官方视频了:

老乡鸡表示,从4月14日到16日,老乡鸡免费赠送100万份的鸡汤。

文章开头就说过:最近餐饮行业的热点是什么?

海底捞等连锁品牌疯狂涨价啊!

就算海底捞它们发了道歉信,说是“管理层失误”,把价格调了回去……

但给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形成,其实就是一次公关危机。(当然,我一直坚信张勇存在着认为餐饮行业短期内起不来,所以打算跑路的可能)

而当海底捞的涨价风波出现之后,就等于是硬生生给老乡鸡送了一波助攻。

所以很多网友也都直接将老乡鸡同海底捞等,拿来做对比了。

因为这是在官方公众号下方的“精选评论”,显然这些发言可以说得到了老乡鸡官方认同。

没错,我们就是在你海底捞涨价的风口浪尖上,补了你一刀,怎么滴?

但你还没办法指责老乡鸡是在“碰瓷”,因为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

又不是老乡鸡让你涨价的,对不对呢?

所以,通过以上四次营销策略,老乡鸡已经顺利地赢得了广泛好评与支持。

其他不说,就连一向被认为是“精英社区”的知乎,关于老乡鸡的讨论也在不断增多。

可见,这家来自我老家的餐饮品牌,将在未来受到更多关注。


后续效应:老乡鸡新的营销策略,带来三大利好

不过任何一次营销,如果只有短期效应的话,那么依然很难称得上“成功”。

可是在我看来,最新一次老乡鸡的推广,可谓带来了三大利好:

惠及顾客,安抚行业,国家支持。

因为老乡鸡是在不涨价的基础上,还让顾客们能够喝100万份免费鸡汤。

哪怕你说它是炒作,但消费者能够得到的福利一点不假。

疫情复工之后,其实海底捞的涨价并非个例,很多餐饮品牌都不同程度上调了价格。

即便我们可以站在老板们的角度,觉得“哎呀开个店不容易”,但毕竟受到疫情影响的可不止是餐饮行业……

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一样收入缩水,甚至可能遭遇停薪,能保住工作都不错了。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之前的工作2个月不上班,公司直接停发整个2月份工资(导致我现在不得不写公众号,试图混点流量钱)。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楼下的包子店,之前8.5能吃饱,现在同样包子却变成了10.5才够。

那么我肯定开始头疼了:这以后还怎么办?工资低了,吃饭的成本却高了……

所以说,老乡鸡的策略给我们这些普通人吃下了定心丸:

还是过去那样的价格,甚至还不停地有优惠等待大家,尽管放心吃饭吧。

要知道,跟海底捞那种更加偏向于聚餐性质的连锁品牌不同,老乡鸡这一类快餐品牌,可以说更加贴近于人民的生活。

由于菜品多,标准化流程做得和国际快餐品牌没有什么区别,肯定比食堂味道应该好一点。

只要你愿意的话,一天三餐都可以在里面吃。

老乡鸡想要对标KFC和金拱门,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一家餐饮店对外表示,它将全心全意考虑“让中国人吃顿好”的问题时……

又怎能不让消费者感动呢?

其实在过去,我非常看好海底捞。

尤其是它服务客人的那种“无微不至”,让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品牌营销。

那么,为何我会对海底捞极为恼火,甚至恶意满满地认为“张勇要跑路”呢?

除了从逻辑角度判断,张勇可能觉得行业短期内火不起来之外……

2月22日海底捞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据海底捞介绍,第一笔8.1亿元放款资金已于2月19日到账。

我专门查过数据,根据2019年海底捞的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65.56亿元,同比增长56.49%,实现归母净利润23.45亿元,同比增长42.44%。

也就是说,银行对海底捞的支持力度,已经接近于海底捞去年一年净利润水准。

即便目前到账的8.1亿元,也是海底捞去年4个月利润了。

而很显然为了帮助海底捞,国家肯定还出台很多例如房租减免、营业税减免等优惠措施。

有了国家和银行这么大力支持,海底捞却依然涨价了,这是什么行为?

等同于在告诉全国的餐饮品牌:我们拿了这么多钱都得涨价,你们就等着倒闭吧!

这是在营造整个餐饮行业的恐慌。

和海底捞相比,老乡鸡获得的银行支持不多,“才5亿”。

如果海底捞都撑不下去,现在老乡鸡更有理由开始涨价才对。

可老乡鸡却选择了继续以优惠价格服务顾客,并且即便有些困难,但还是可以做下去。

这样的表态,实际上也是在给全行业打气:

哪怕是餐饮业寒冬,可只要我们还是可以咬牙生存下来的。

哦别忘记了,上一波营销当中也提到过:如果同行遇到了困难,也可以找老乡鸡。

无形之间,老乡鸡就隐隐有了餐饮老大哥的说话分量,这对未来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

但我相信比起海底捞等品牌制造恐慌,老乡鸡的话,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听。

通过前面分析的利好,实际上老乡鸡做到了两点:

一、能够让普通人一如既往吃好饭,放心吃饭。

二、餐饮行业从业者们能够更有信心坚持下去。

前者,能够稳定疫情之下的社会安宁,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我自己都有在之前全城封闭期间,因为受不了天天吃差不多的东西,点了老乡鸡外卖的经历。

后者,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餐饮行业不至于大面积失业。

毕竟从业者没信心的话,肯定会选择关门,让员工自谋生路,那么失业率就将大幅度攀升。

这对社会稳定将造成极大冲击,后果难以估量。

顾客敢于外出吃饭,才能让餐饮行业有利可图,进而更好服务顾客,这是良性循环。

老乡鸡在这个循环中的作用,日后也会愈发体现出来。

这种贡献,自然会被国家看在眼里。

比起扔出去21亿,支持新加坡人开的火锅店……

为什么不干脆给予一个本土的快餐品牌(品质不输给洋快餐)更多扶持,让它实现全国覆盖?

毕竟,越是在艰难情况下,国家也就越需要老乡鸡这种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用餐需求、同时大量吸纳餐饮工作者的企业。

可想而知,因为老乡鸡一系列正确的品牌推广,将让它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当中,得到全国各地方的支持。

消费者们也一定会欢迎老乡鸡的到来,让老乡鸡生意兴隆。

从而,为这儿贡献更多的税收,造福一方。

有句话说得好:做好本职工作,就是爱国。

老乡鸡,也许就是爱国企业的典范吧。

也许,它可以是中国第一家中式快餐连锁的“百年企业”。

它会因疫情而崛起,成为全中国人心中的“第一快餐”。


好了,算是作为一个安徽人,对本土品牌进行了不算太夸张的褒奖。

对于老乡鸡未来的发展,我也将持续关注。

当然我还是觉得,“老乡鸡”这个名字如果能够换成——

【老香鸡,真香鸡,国民鸡】

会更有利于它向大城市的推广吧。

“老香鸡,老香了”“来,喝真香鸡汤”或者“饿了,就吃国民鸡”,是不是可以让它更有画面感和氛围感,从而不光走遍全国,甚至可以进军国际呢?

只要是地球人,谁会拒绝一碗免费的鸡汤呢?

11:38:49来源:央广网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 在投资界,许多投资机构都忙着追逐一个个“热点”。然而,有一家基金却从不追逐风口,而是一直坚定不移地深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赛道,助力中国消费和国潮崛起。这家百亿消费基金就是加华资本。

加华资本成立于2007年,曾投中了居然之家、东鹏特饮、老乡鸡、洽洽食品、爱慕内衣、加加酱油、来伊份、滴滴出行、新美大、美图秀秀、巴比馒头、嘉宝莉、奥瑞金、小罐茶等中国消费及服务行业龙头企业。

而加华资本取得如此多优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掌舵人宋向前。

宋向前无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也刻在了加华的投资理念上。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宋向前(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无论是在消费赛道还是餐饮赛道,加华资本都是赫赫有名的。

前段时间,估值200亿的老乡鸡正在接受上市辅导,有望成为A股中式快餐上市第一股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加华资本作为老乡鸡的唯一外部投资机构,也备受关注。在消费领域深耕坚守了15年的宋向前为什么选中了老乡鸡?他投资的逻辑是什么?顺着他的目光,市场的未来趋势又是什么?

在中国经济以及消费双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收入水平更高、工作节奏更快、时间更长、人口流动更大、品质要求更高、体验需求更挑剔,怎么样能做到“吃得快、吃得好、吃得到”,成为餐饮行业尤其是快餐行业的最大痛点。

未来能解决这三个痛点的企业,一定会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也正是我们加华资本想要陪伴成长的企业。于是我开始花很多时间来寻找。

与老乡鸡结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故事,因为某天在老乡鸡快餐店尝到鸡汤,第一口就感到很惊艳,有家里的味道。我也看到了这家餐饮企业在产品上的用心,通过走访与考察我坚定了与老乡鸡牵手合作的决心。

老乡鸡(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老乡鸡是束从轩在养了21年“走地鸡”后为了向产业下游拓展而创立的快餐品牌(前身肥西老母鸡)。在当时,老乡鸡只有400家店,而且主要在安徽。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投资这样一家区域性的快餐连锁公司?有最重要的2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看好老乡鸡“好吃、不贵、又健康”的国人的“社区食堂”这一准确定位。

第二,束总所打造的“老乡鸡模式”,在商业领域尤其是中式快餐行业有着不可复制性。严格的标准化作业体系和精准的质量内控体系之下,配合以信息化、科技化改造,让品牌的“全产业链+直营”的重资产运营模式也可以举重若轻。

同时,也是中式快餐里唯一一家从“养殖―中央厨房―餐厅销售”打通的全产业链模式。可以让老乡鸡轻盈快速地进行全国扩张和复制。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老乡鸡还具有以下五个优秀的特质:

第一,抓大放小:拥有全产业链且能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的餐饮服务,大众的“社区食堂”商业价值,远大于小众的“深夜食堂”;

第二,举重若轻:领先于行业、领先于市场的标准化和内部管控,可控的全产业链模式+科技化重塑可以“轻盈快跑”;

第三,无问西东:在直营模式下可全国快速复制的能力,看未来,老乡鸡无疑是中国的“麦当劳”;

第四,创始人基因:“上阵父子兵”身上永葆的企业家精神、胸襟与其战略认识、团队的执行力;

第五,产品的价值:产品的价值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的根本目的,极致的产品有穿越时间迷雾的力量。

老乡鸡(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经过走访与考察,我认为老乡鸡作为区域性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胜出率非常高。于是迅速地达成了这笔投资。

与老乡鸡的“联姻”,我们前后只花了5个月时间。当时这笔2亿元的投资为2018年开年以来,国内大餐饮行业最大的一笔投资,更是投资界从沟通洽谈到正式签约最快速的一笔投资。

上场当陪练,给钱给资源

加华一直以来践行真正的“赋能投资”,可以从“软硬”两个方面来分享。

“硬”的是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以及内控机制上帮助老乡鸡进行“组织、管理、流程再造”;包括财务管理、法务规范、流程再造、人才激励、信息化改造、资本市场服务等,同时对其“经营痛点”提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软”的方面,企业家们是很孤独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需要成长的一个阶层,所以对企业家成长的陪伴,对能力的呵护,以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给予的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我们愿意做的,我们也是企业家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助手。

如今的老乡鸡,已经在全国开出了1000多家门店,估值200亿,成为了中式快餐第一品牌,计划去IPO敲钟了。同样,我们团队在东鹏特饮、爱慕内衣、洽洽食品等企业之间都进行了产业协同。

在投资圈,我们很少追逐热点。于是在别的投资机构较少碰触的消费领域,我们自己开辟了一片天地。这种差异化背后,是对产业变革、企业内核,以及时间价值不一样的理解和较量。

加华怎么做到投中这么多头部消费企业的?共鸣就会带来事业共赢共建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加华投资的奥秘。

老乡鸡(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但是过程很漫长,像东鹏(770亿市值)我投资前连续去了5年,若干次见面每次也就1小时喝茶的沟通,中间品牌还差点“出轨”了两次,最后为什么是我的呢?

原因就是我们有强大的沟通理解能力,强大的耐心,有强大跟他共情、共鸣的能力。建立在共同维度上的商业,高维的互信和互利,本质上共情是对企业价值的深度理解,是对长期主义的耐心坚持,也是对利他赋能的诚实践行,更是对社会价值的坚守和追求。

我们的投资本质上还是一个利他赋能的产业投资,我是相信在资本背后的思想运动更为重要。

专注消费投资15年,经常被问到:会投什么样的创始人?我来分享自己的思考。

从两个方向上来理解,我觉得创业的环境也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供给,一个方向是需求。

一、需求端:愿意支持新消费品牌

二、供给端:创业者是好产品好服务好品牌的供给者

未来预测,消费,仍大有可为

未来十年,餐饮企业在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中国将会涌现出大批餐饮板块的优质上市公司。未来五到十五年,100到200亿的餐饮企业会有五到十家,五十亿以上的会有70家。

其次,企业也是一个不断重构、再生的过程。品牌会老化,产品会老化,企业同样也会老去。能真正做到始终基业长青的公司不多,全球也没有太多,所以中国企业仍有大机会。

新火大学堂,宋向前弟子班第四期,我和加华资本希望与你们同行。

(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企业供图 央广网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乡鸡快餐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